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规划

2007.12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及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框架内,制定《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规划》。

1.1学校的愿景及使命

学校愿景是课程规划的灵魂,也是学校课程的归宿。我们学校的愿景以及为实现愿景而承担的使命是——

(一)愿景

关爱——我们学校是一所人人受关怀、奉爱心的学校。

卓越——我们学校是一所尽心尽力提供学生发展机会的学校。

引领——我们学校是一所持续革新、引领教育潮流的山区寄宿制学校。

(二)使命

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智力、情感、道德、社会和身体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打造一支具有高度专业水准的教师队伍,善于做人,精于从业,乐于生活,努力成为一个运用知识、经验和研究以改进实践的学习型共同体。

建立及家庭、社会的积极伙伴关系,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决策权和问责权,基于共同的责任,积极参及合作的教育事业。

秉持高度负责的实验精神,发展及校外优秀专家的合作关系,聚焦于为实现学校愿景而进行的富有价值的课程发展及教学革新。

1.2九年一贯制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是课程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充分研究和对话的基础上,以表格的方式描绘了学校的课程蓝图或概貌。

(一)设计原则

基于政策。本方案的框架设计直接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莆田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基于学校。本方案的设计体现学校本位的特征,重视学校的传统,关注已有的创新,倾听师生的声音,从学校的使命出发,构建九年一贯制课程。

基于研究。学校课程发展的依据是相关的专题研究,如学校课程发展的回顾及展望、学校发展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分析,以及学生的课程期待和家长的意见。

基于对话。本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它体现了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这一课程共同体民主决策的精神。

(二)课程设置方案

本方案由语言及文学、数学、社会及人文、科学及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及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等七个领域组成,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领域主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1)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三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寒暑假及节假日共13周。(2)一、二年级的校本课程有1课时为书法课。(3)社区服务在课外时间完成。(四)重要主题教育的安排

重要主题教育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学校在近阶段确定的重要主题包括:生活适应教育,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世界遗产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国防、交通、安全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学校将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实施这些内容,特别是学校将对每一主题的教育提供概念图,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领域,以及其他领域中实施。

1.3有效教学纲要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也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寻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策略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教的着眼点在于学,教学的效益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变化。

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程目标领域“知识及技能、过程及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强化效益意识。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教学还强调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有效教学需要自我创新。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及探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

1.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

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允许冒险,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

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保证学生的任务时间;组织并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进行认知示范,让学生学会思考;精心设计支架,并在适当时候撤去支架,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

2.研究并理解学生

深入地研究学生。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及学习风格。

移情地理解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差异地适应学生。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确保最低标准时,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一种适性的教学。

积极地期望学生。信任学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及长处;向学生传递对他们成功的信心和积极的期待;给予学生鼓励及帮助,保证他们达到教师的期望;要更多地关注努力及进步,不过分强调成绩及位次。

3.明晰目标及组织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并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方式加以陈述;把目标告诉学生。

组织教学材料。围绕目标来组织教学材料,保证教学材料及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明确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建立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

拓展课程资源。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并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4.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