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1.资本答∶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的特点∶①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②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③资本的返还性。
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
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
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2.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②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
3.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4.绝对剩余价值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大学《政治经济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因素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变革。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原因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2类: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矿藏等;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砖瓦等。
(要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要在人和人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
6、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包括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深入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促进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而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章 商 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一章商品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商品【答案】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交换价值【答案】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答案】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抽象劳动【答案】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答案】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复杂劳动【答案】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培养与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答案】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二、判断题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答案】×【解析】2.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答案】×【解析】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答案】√【解析】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旗开得胜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 生产关系4. 生产方式5 经济规律三、分析判断2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习题答案(第1章)一、综合选择1.A2.A3.A4.C5.AD6.AC7.ABCD8.ABC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政治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越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越丰富。
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①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②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③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力中的这三个实体性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
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就愈高。
科学技术愈发展,生产工具就愈先进,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会提升。
2.劳动对象答: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的物品,如地下的石油、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天然的鱼类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的生产物,如纺织用的棉纱、建房用的砖瓦、炼钢用的生铁等,这类生产物通常被称为原料或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
过去,很多地面和地下资源没被开发利用,而现在已经进行了开发利用,如开发地层深部的资源、海底资源,以及利用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
随着稀有元素、同位素、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制造出很多新型的原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
此外,生产过程排出的一些废料也被作为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这样,就使劳动对象大大超出了原有的物质资料的范围。
3.劳动资料答: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基本概念和复习思考题
基本概念和复习思考题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基本概念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质,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二是经过劳动加工的物质。
2.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3.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是由具备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
它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4.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5.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6.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7.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18.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复习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相互交叉的关系。
横向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纵向关系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占主要地位,它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目的,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产业资本的运行)【圣才出品】
第5章产业资本的运行一、名词解释1.资本循环答: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
资本循环属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必须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2.资本周转时间答: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构成:①资本的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处于生产领域中的时间,它包括:劳动时间、劳动过程的正常中断时间、生产要素的储备时间。
在这三部分时间中,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
②资本的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于流通领域中的时间,它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
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手段的运用,对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3.资本周转速度答:资本周转速度是表示资本周转快慢的量,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常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①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就越慢;反之,则越快。
②生产资本的构成即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比例。
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
研究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在于考察资本周转快慢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多。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圣才出品】
第1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答: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运行方式和调节手段。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协调供求关系;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节社会生产比例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还起着激励创新、鼓励技术进步、择优汰劣的作用。
但是,市场经济对资源的这种自发的调节作用也蕴涵着造成资源和社会劳动巨大浪费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竞争走向反面,就需要国家通过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进行间接控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下连续不断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为:①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动力。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是来自社会主义的经济利益。
②市场经济运行是价值形态的运行。
价值形式是通过货币表现的,所以市场经济的价值运行也就必然表现为货币运行。
③市场经济运行是各个经济主体分散决策,政府间接调控的。
④市场经济运行法律化。
要求一切主要经济活动方式和主要经济关系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成为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准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首要规律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从社会总劳动,从生产、流通、分配等总体上,来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3.市场机制答: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机体内的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功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各个市场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以市场作为基本联结方式,遵从商品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以此为基础调节着国民经济的运行,调节着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通过市场上各种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来推动经济的运行和实现资源的配置。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人类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衣、食、住等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靠人们自己的生产活动来创造。
②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生产活动,也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人们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从事政治、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
(2)生产力①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生产力的构成a.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
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现了自然物质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从而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
b.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也称为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c.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
如果没有劳动者来操作,任何先进的工具都将变成一堆废物。
(3)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称。
(4)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圣才出品】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名词解释1.经济全球化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调整世界经济向整体化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在于国际分工和经济国际化,其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有利于全球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与整合,推动全球合作。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导致南北差距日益扩大,世界性的经济风险不断增加。
可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
2.资本输出答: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国外进行的贷款和投资。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成为其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
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上有两种,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则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两种类型。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都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和特征,对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3.跨国公司答: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形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国际化阶段的结果。
与一般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特点:①跨国公司以全球性的战略安排来确定经营目标。
②跨国公司在经营方式上趋向于多样化和当地化。
③跨国公司在所有制形式上更趋于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跨国兼并规模巨大、强强联合、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等。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第01章导论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
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和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马克思 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只有运用唯物辩证 法,我们才能揭示一个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联系,并利用这种必然性去组织社会经济运行;才能认识社会 经济制度更替的必然性。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方法的运用,是通过科 学抽象法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得到具体贯彻的。
1 唯物辩证法
3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 科学抽象法
四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正确制定和执行党 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
第二
第一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坚定社 会主义信念。
第三
正确掌握其他经济 学科的知识。
CHAPTER
ONE
第一章
导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 点、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方法,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目标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经济”是个多义词,其含义有时指节约、精打细算;有时指经济部门 或其总体,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或国民经济;有时指经济关系或经济 制度,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有时还 指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长期的经济实 践活动中,人们对实践经验不断总结,逐渐萌发出某些经济思想,经过 长时期的积累、概括和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济理论。这种系统的 经济理论就成为一门学科——经济学。经济学最初是研究家庭管理或家 政管理问题的,后来发展到研究全社会的经济问题,因而出现了“政治 经济学”一词。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和一章 导论 2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章 商 品)-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垄断资本主义)【圣才出品】
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一、名词解释1.垄断答:垄断是指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资本家,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同盟和联合。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垄断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垄断价格答: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制定的旨在保证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包括三个构成部分:成本价格、一般利润、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①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
垄断价格就其形式来看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但垄断高价是其主要形式。
②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垄断价格的变动相对不是很频繁,在周期中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
垄断价格的制定在客观上要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般条件的限制,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商品需求、商品供给和产品成本。
3.垄断利润答: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一般企业通常只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上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即超过生产价格的高昂价格,来获取大大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①垄断企业内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②从垄断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其中,垄断企业内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4.金融资本答: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工业生产集中的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推动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形成银行垄断。
银行垄断组织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互相收买对方企业的股票和互相参加董事会等办法,使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2章 商品与货币
第2章商品与货币一、名词解释1.商品答∶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二是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同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交换出去,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2.商品使用价值答∶商品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
一种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商品价值答∶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
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价值。
不是人类劳动的任何生产性支出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才会形成价值。
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
所以,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
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配套内容简介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
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生产方式[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答: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社会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劳动二重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研]答: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即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即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没有人们的具体劳动,也就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便无法生存,社会也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具体劳动是一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
在自然经济社会和在未来的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3资本[武汉大学2011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研]答:资本是指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它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
资本不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起着重要作用。
资本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①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第一至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5(A A B D C)6—10(B B B D A)11—15(C C C B D)16—20(A D A C C)21(A)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1(ABCDE)2(ABC )3(A CD )4(ABCDE)5(ABCD )6(ABCDE)7(AB DE)8(ABC )9(ABCDE)10(A C E)11(ABC )12(ABCD )13(A C E)14(ABCD )1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P5-6)答案要点: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1分)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分)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因而,人们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
四、名词解释1.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实体性要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
2.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你是怎样理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是经济学领域划时代的科学变革,代表作就是《资本论》。
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作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围绕着生产的各种因素即生产力要素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会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生产关系也会受到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反作用。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3.什么是经济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是各种经济现象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由各种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条件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经济条件的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只要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存在,经济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4.为什么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是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彻底颠倒,是伟大的科学发现,是普遍的宇宙规律。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发展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马克思第一次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取得了划时代的革命。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与自然经济有什么区别?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越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越丰富。
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①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②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③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力中的这三个实体性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
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就愈高。
科学技术愈发展,生产工具就愈先进,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会提升。
2.劳动对象答∶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的物品,如地下的石油、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天然的鱼类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的生产物,如纺织用的棉纱、建房用的砖瓦、炼钢用的生铁等,这类生产物通常被称为原料或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
过去,很多地面和地下资源没被开发利用,而现在已经进行了开发利用,如开发地层深部的资源、海底资源,以及利用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
随着稀有元素、同位素、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制造出很多新型的原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
此外,生产过程排出的一些废料也被作为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这样,就使劳动对象大大超出了原有的物质资料的范围。
3.劳动资料答∶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从原始人使用的石块、木棒,到今天的智能化机器体系,生产工具或劳动工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除了生产工具以外,劳动资料还包括除了劳动对象以外的一切物质条件,如建筑物、道路、灯光照明等,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
4.生产关系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②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③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社会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5.所有制答∶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关系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
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答∶(1)经济基础是指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
一般来说,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
但是上层建筑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对经济基础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基础服务,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基础服务,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7.生产方式答∶生产方式是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
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其特点如下∶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运行的方式是变化发展的,其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下具有独特的社会内容和运动形式。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其一是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其二是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其三,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技术和应用层面。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一般总是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
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
历史上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不过,生产关系不是消极和被动的因素。
它一旦形成,便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落后的或者超前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生产关系不能过分长久地处于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状态,迟早要被能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产关系实际上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为它服务。
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会对这种经济基础起保护和发展的作用。
当经济基础已发生变化,原来的上层建筑不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基础时,它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甚至还会动员一切力量来破坏经济基础的变革。
不过,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会摧毁旧的上层建筑,建立起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2.生产关系为何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一般总是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生产力的发展,使旧的生产关系与它不相适应,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
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
历史上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实践性与阶级性能否统一,怎样统一?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实践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前人优秀成果的批判地继承和对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生活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反思的结晶,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是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必然涉及人类社会各阶级或各社会集团的物质利益关系,因此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揭示和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为革命和建设服务,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
所以,只有代表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才能实现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运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创立了有高度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它的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