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针眼渗血的原因与护理_对策

合集下载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6月某市某三甲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渗血次数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归类,以及结合临床实践和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护理对策。

结果: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渗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和胶布固定是居前两位的因素。

结论:加强透析护士穿刺的规范化培训及透析过程中的巡视,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及动静脉内瘘针的有效固定,减少渗血概率,切实提高透析效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好的血管通路应当保障此次透析血量充足,可长时间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避免在透析过程中引发并发症。

与其他血管通路相比,动静脉内瘘的安全系数更高,且能够为患者长久使用,适用于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

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频率约为2~3次/周,每1次动静脉内瘘穿刺需要2针,长期反复穿刺导致相应穿刺的孔径较大,以及使用抗凝剂、穿刺技术不正确等多种因素导致穿刺处出现渗血的问题。

一旦在穿刺中出现渗血的问题,不仅仅会导致患者面临更大的痛苦,还有可能会感染其他并发症,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因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试验,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渗血的原因,并从原因出发提出了预防和护理的对策,希望能够减少穿刺渗血的现象,减轻为血液透析患者带来的痛苦,以供实践参考。

临床资料2018年1月~2018年6月某市某三甲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58.1±2.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69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10例,其他1例。

共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7 800次,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59例,其中区域穿刺法10例,扣眼穿刺法5例,凝血功能及抗凝药物使用3例,护理人员穿刺技术20例,动静脉内瘘静脉回路压力高4例,胶布固定原因17例,总渗血发生率0.75%。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探讨发表时间:2019-03-05T10:14:35.6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作者:洪秀杰王如楠[导读] 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渗血的发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情况,通过统计一年内发生渗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果:通过详细分析引发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具体包括:造瘘时间、透析频率、内瘘吻合方式以及穿刺方式等,临床上通过引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后渗血的发生几率6例(8.57%)显著低于护理前16例(22.86%),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渗血的发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护理要点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动静脉内瘘作为常用的血管通路,加之对于肝素的使用,将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血管钙化的影响,进而发生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情况,对于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患者而言,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2]。

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发生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抽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情况。

内瘘穿刺针渗血的应急预案

内瘘穿刺针渗血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血管通路。

然而,在穿刺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如穿刺技术、患者血管状况、抗凝药物使用等,可能导致内瘘穿刺针渗血,严重者可引起皮下血肿,影响透析治疗。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内瘘穿刺针渗血的发生率。

2. 及时、有效地处理内瘘穿刺针渗血事件,减轻患者痛苦。

3. 提高护理人员对内瘘穿刺针渗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三、应急预案措施1. 事前预防(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穿刺技术水平。

(2)定期评估患者血管状况,了解内瘘成熟程度,合理选择穿刺点。

(3)告知患者内瘘穿刺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4)规范抗凝药物使用,避免过度抗凝。

2. 事中处理(1)发现内瘘穿刺针渗血时,立即停止透析,保持患者安静。

(2)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轻轻按压止血,避免过度按压造成血管损伤。

(3)根据渗血情况,调整患者体位,如抬高患肢,减轻局部压力。

(4)若渗血不止,可考虑局部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5)若渗血量较大,应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进行穿刺点局部加压包扎或手术处理。

3. 事后处理(1)记录内瘘穿刺针渗血事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加强护理人员对内瘘穿刺针渗血的认识,提高处理能力。

(3)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四、应急预案评估1. 评估内瘘穿刺针渗血事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 评估护理人员对内瘘穿刺针渗血的处理能力。

3. 评估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

五、应急预案的更新与培训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2. 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降低内瘘穿刺针渗血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技巧及渗血处理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技巧及渗血处理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技巧及穿刺渗血的预防处理2021.11一、内瘘血管特点二、出血或渗血三、穿刺的技巧四、渗血处理方法目录1内瘘血管特点一.内瘘血管特点▪尿毒症患者由于毒素积聚、水分积聚、饮食限制等。

▪患者食欲普遍欠佳,饮食上控制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患者普遍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滑动。

▪由于频繁穿刺使用内瘘,血管上有许多瘢痕,致血管弹性减低。

▪穿刺不当会引起局部渗血肿胀,造成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2出血或渗血1.早期出血或渗血内痿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或渗血处理:可局部轻压止血,对出血较多的患者,立即打开切口,检查出血部位,如吻合口出血需补针缝合止血。

在吻合口缝合严密的情况下,伤口弥漫性渗血往往与尿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使用肝素有关可局部使用应用生物蛋白胶止血。

预防:术前应检查患者凝血状态并安排好血液透析时间。

尽量避免手术当天行血液透析,以免透析时使用肝素引起切口出血。

确需透析时建议使用无肝素透析。

术后早期切口感染,也可致吻合口破裂而出血。

a.内瘘过早使用:b.穿刺方法不当:c.穿刺失败:内瘘的成熟至少需要4周,过早使用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一般建议至少4周以后开始使用,8-12周后更佳。

过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壁薄弱,透析时即使穿刺方法和针的位置正确也容易出血。

穿刺针周围小量渗血时,多见于皮下脂肪较多,反复穿刺同一针眼的患者,需要改进穿刺技术,更换穿刺点,首先在静脉旁刺入皮下,与静脉平行向前推进0.5cm左右再或角度斜刺静脉。

在静脉内至少推进0.5cm。

多次穿刺失败,造成静脉壁穿孔、撕裂。

引起皮下出血和血肿,应立即压迫止血,不要注入肝素,出血停止后,在其它部位重新穿刺。

2.晚期出血或渗血(1)穿刺出血(2)透析中穿刺针脱出:患者已经肝素化,如不及时压迫,很容易出现血肿,因此透析时要固定好穿刺针及透析管路。

对神志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需要加强监护,一旦穿刺针脱出应立即止血。

压迫止血,如需继续透析,必须等出血停止后,在另一部位重新穿刺。

透析过程穿刺针渗血防范措施与处理流程

透析过程穿刺针渗血防范措施与处理流程

透析过程穿刺针渗血防范措施与处理流程一、穿刺针渗血原因:1、护士穿刺技术不成熟,表现为在内瘘未发育成熟时过早使用内瘘、技术操作不当或穿刺方法不正确、血液透析完成后护理不当等。

2、患者自身状况差或治疗依从性不佳,表现为患者皮肤失去弹性、血管条件差、穿刺过程中配合度差、透析结束且拔针后未开展有效的压迫止血等。

二、预防措施:1、对护理人员进行反复、严格的培训指导,有效落实阶梯式穿刺,以避免造成假性静脉瘤或硬结。

2、采集图片反映观察组患者血管条件、小组成员对渗血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共同确定最佳的穿刺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穿刺血管及部位的选择、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等。

3、改进穿刺针固定方法,应用u型固定联合交叉固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穿刺针活动度,并加强透析中巡视,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解决异常。

4、使护士掌握有效的拔针及压迫止血方式,拔针速度要快,方向要与进针方向相同,在穿刺针完全拔出之后才能进行压迫止血。

5、预防内瘘过早使用:养成内瘘成熟后再使用的习惯,严格遵守内瘘承受标准的“3 个6”规则。

确定内瘘成熟之后,瘘体静脉壁增生肥厚,直径扩张,能够增加穿刺血管长度,随后护理人员可选择绳梯法实施穿刺。

制定内瘘穿刺操作流程图,绘制内瘘血管图谱,对同一名患者安排相对固定的护士等。

6、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开展血液透析前,向患者详细介绍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穿刺过程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穿刺过程中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向患者详细介绍穿刺不当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嘱咐患者减少内瘘一侧肢体的活动量,以保证患者对内瘘的重视。

患者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保持皮肤状态良好,制作该药物的使用规范流程图,不定时对患者进行反复询问、反馈、演练等指导方案,使患者掌握该药物使用方式。

7、开展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的不安心理。

在透析之前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在透析过程中如出现局部渗血,在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的同时,另对患者进行适度安慰。

8、肝素用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调整:肝素个体化能够确保透析过程中无渗血表现,透析结束后,透析器无凝血。

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

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李建秀武威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的因素,探索防护真眼渗血的措施,减少穿刺针眼渗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对我科2018年1月-12月发生的184起透析过程中穿刺针眼渗血事件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透析过程中穿刺针眼渗血主要由长期定点穿刺、静脉压增高、患者年龄及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内瘘使用过早、抗凝剂使用不合理等原因导致。

结论穿刺针眼渗血不仅造成慢性失血,还易造成感染, 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1],透析护士应积极防护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渗血事件时采取合理措施及时处理,减轻患者损伤。

【关键词】针眼渗血预防处理措施透析患者穿刺针眼处渗血指动静脉内瘘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动脉或者静脉穿刺针眼部位渗血现象,部分渗血量较小的可自行凝固于针眼处,使渗血自行停止,量大的可自针眼流出,如不及时合理处理,则会造成血液丢失,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穿刺针眼渗血患者共184例为研究对象.1.2方法将所有穿刺针眼渗血的透析患者的情况(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穿刺方法、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情况、内瘘成熟情况、抗凝剂及用量)记录表格,分析针眼渗血发生情况。

2.结果针眼渗血发生率:长期定点穿刺42例,占针眼渗血总人数的22.8%。

透析过程中静脉压高37例,占总人数的20.1%。

患者自身因素31例,占总人数16.8%。

内瘘不成熟25例,占总人数13.6%。

抗凝剂使用不合理11例,占总人数5.97%。

其他38例,占总数的20.65%。

3.护理对策3.1 预防措施3.1.1 待内瘘成熟后再使用内瘘成熟的过程是静脉充分动脉化的过程,静脉充分动脉化后管壁增厚,弹性回缩良好,待内瘘成熟后在进行穿刺,渗血事件发生也会减少。

Henricus[2]等认为手术后 4~8 周,内瘘血流量可满足透析需要,静脉段可进行反复穿刺即认为内瘘成熟。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如何居家处理?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如何居家处理?

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如何居家处理?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尿毒症毒素作用、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因合并高血压而服用扩血管药物等因素均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功能减退、加之内皮细胞损伤而引起内皮细胞收缩能力降低,使得血管对损伤刺激的收缩反应不足,以及代谢产物等毒素作用引起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低下而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尿毒症患者时常合并出血倾向,特别是创面、伤口处。

因此,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是血液透析后最常见的短期并发症,如不能妥善处理,可能会造成局部血肿、感染,甚至影响以后血液透析内樱的使用。

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①对于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内痿穿刺点出血,应延长压力绷带的压迫时间,并相应延长止血贴或创可贴的使用时间。

②对于止血压力绷带压力偏低所致的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应在严密观察内疹远端动脉搏动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止血绷带压力,控制内痿穿刺点针眼渗血。

③对于止血棉块压迫位置不当或移位所致的穿刺点渗血,可在洗手并手消毒后,用手指压迫动静脉内疹近端阻断血流的同时,立即调整止血棉块的位置,使之压迫于内痿血管穿刺点所对应的体表部位,而非皮肤上的进针部位(有时这两个点可能会重叠),才能有效地制止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

④居家对动静脉内腰穿刺点渗血紧急处理后,应就近到社区医疗中心或开展血液透析的医院再次进行规范处理。

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的处理方法及预防

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的处理方法及预防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处理方法及预防首先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易引起穿刺部位渗血的原因较多:(1)内瘘穿刺针头管径斜面较粗大,局部创面大,长期反复频繁穿刺,使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形成硬结瘢痕(2)血液透析中抗凝剂的使用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产生影响,对凝血机制产生干扰,使血液不易凝固。

(3)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当.(4)穿刺后血流量不足,反复调整穿刺针位置,致使穿刺处皮肤破损扩大.(5)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差,皮肤松弛。

(6)因胶布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挠抓溃烂等等。

(7)长时间使用区域穿刺法。

(8)穿刺技术不强。

(9)固定方法不妥。

动静脉内瘘穿刺后,胶布未能牢牢固定,导致针柄松动、滑脱、穿刺针未能与皮肤贴合。

当患者出现体位改变后,针头滑脱.造成渗血或大出血。

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相应措施:(1)透析结束24小时后,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并在穿刺针眼周围涂抹喜辽妥软膏,促进针眼愈合,保护血管。

(2)对透析过程反复发生穿刺部位渗血的患者适当调整抗凝剂的使用剂量。

或将肝素改为低分子量肝素(3)对皮肤弹性好肌紧张度高的年轻患者,在血管上方,针头与皮肤成30°~40快速进针,减少对皮肤及血管壁的损伤,经常更换穿刺部位.(4)指导患者使用握力球进行锻炼,增加内瘘血管流量,保证充足的血流量。

(5)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血管脆、易滑动采用斜穿法(6)使用抗过敏药物并予以局部涂抹皮质激素类药膏,缓解皮肤瘙痒。

(7)建议使用绳梯式穿刺法避免纽扣式穿刺。

(8)增强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过程中,避免反复穿刺。

穿刺针一般选用16G不锈钢硅化穿刺针,管径较粗,同一针眼反复穿刺,可使穿刺部位皮肤损坏扩大,造成透析时血液自穿剩针周围渗出,因此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9)加压回定穿刺成功后,固定穿刺针时,将针头两侧的皮肤向内侧拉紧,以减少穿刺针与皮肤之间的空隙,使穿刺针与皮肤紧密的合,并用创可帖覆盖。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血液外渗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血液外渗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位 的渗血J 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并 制订了相应 的预防护理措施 ,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 与 方法
作者简介 : 郭秀红 , 本科 , 女, 副主任护师。
E- al u g 9 m iy k 99 9@ 1 3.o : 6 c m
方轻拉至渗血处 , 纱线两头对在穿刺点渗血处的上方呈绳状拧
紧 。然后用胶布将拧紧的线绳 固定妥 当 , 确保线 绳不会 松开 ,
用无菌纱 布覆盖在渗 血部位上方[ 1 ] 。
1 . 用绳 线拧 紧还 稍有 渗血 , .3 2 还可 以在渗血处撒上云南
白药 , 面再覆盖无菌纱布。 上
1 . 如果采 用以上方法依 旧渗血 , .4 2 须关 闭血泵 , 另行选
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 内瘘穿刺部位血液外渗的患者 12例 , 0 男
6 6例 , 3 , 女 6例 年龄 1 9岁 7 0岁 , 平均年龄 4 . 59岁。 中动脉 其
内瘘穿刺渗血的有 3 例 , 0 静脉内瘘穿刺渗血的有 7 例。 2
1 方法 . 2
瘘 穿刺点血液外渗 的因素很 多, 对血管通路 和穿刺点皮肤制订
13 90
3 渗 血 因素 与 护 理 措 施
管。
31 因素分析 ①反 复穿刺 同一点 3 例 ( 3 .%)② . 1 占 04 ;
3 。 提 高护 理工作责 任心 ,做 到经 常巡视 患者 和机器 , .6 2 做到异常情况早发现 、 早处理 , 提高患者满意度 。 32 健康宣 教时告知 患者 内瘘使用年 限的长短 与 自己 .7 . 生命的长短有关 。内瘘侧 不可受压 、 不可提重物 , 当活动保护 适 内瘘 , 内瘘侧手握拳头 1 后松开再握如此反复 2 3 , s 0s 0 每天 ~ s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_1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_1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3-04-21T07:57:34.16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期作者:倪秀丽[导读] 患者接受血透过程中,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血量充足的关键,倪秀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上海 200940摘要:患者接受血透过程中,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血量充足的关键,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接受透析中的并发症。

与其他血管通路相比,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系数较高且能够长久使用的通路方法,因此在临床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

当患者在长期接受血透时,由于反复穿刺可能会导致穿刺孔径变大,许多因素都会导致穿刺处出现渗血的问题,这不仅使患者面临着较大的痛苦,也会降低那楼内瘘的使用寿命,对于患者而言极为不利。

所以还需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护理方案,并将其落实到护理工作当中,如此才能有效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痛苦。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原因分析动静脉内瘘穿刺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血液透析方法,但对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穿刺处出现渗血问题是较为常见的。

为了降低穿刺处渗血情况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还需对渗血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如此才能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的原因(一)局部穿刺影响局部穿刺因其穿刺过程中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较轻,且穿刺难度较低,因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得到了较大范围的使用。

如果穿刺针在局部进行反复的穿刺就会增加患者局部血管壁的损伤,而皮肤在不断的穿刺过程中也会增生新的结缔组织,导致皮肤弹性较差,增孔的愈合速度较慢,因此就容易出现渗血的情况[1]。

(二)对于抗凝药物的使用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对于抗凝药物的使用会影响血小板功能,如果长期使用就会导致患者穿刺处渗血情况的增加。

(三)护理人员的技术影响在为患者进行穿刺时,如果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也会导致患者穿刺处出现渗血的情况。

降低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

降低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

降低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反复内瘘穿刺、抗凝药物的使用及穿刺技术等原因,容易出现穿刺点渗血。

所以,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也成为护士经常遇到的问题。

内瘘穿刺点渗血不仅造成慢性失血,还易导致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内瘘的使用寿命,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不配合,引发护患纠纷。

现我科对影响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作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鱼骨图分析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1.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1)穿刺技术差,没有一针到位,反复调针或未按计划穿刺,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进针角度不当。

(2)患者凝血功能差,抗凝剂使用量大。

(3)针头固定不牢固,透析中患者肢体移动使穿刺针移位。

(4)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内瘘自护方法不得当或未给予重视,内瘘局部硬结,伤口愈合慢。

2.对策(1)提高护士操作技能:学习内瘘护理的相关知识,指派有经验的护士指导年轻护士操作,有计划地穿刺内瘘血管,对老年和年轻患者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和进针角度。

对老年患者采用斜刺法,血管旁0.5㎝、20°角刺入;对年轻患者采用直刺法,在血管上方30°~40°角进针。

新瘘初次使用,由老护士穿刺,一次成功,避免反复进针。

加强年轻护士穿刺技术培训与考核。

(2)合理抗凝:定期检测患者凝血指标,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治疗后及时评估透析器挂血情况,并询问患者穿刺针眼愈合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反馈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凝剂用量。

(3)安全固定:内瘘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胶布分别固定针柄、针眼处及针柄后软管,注意在针眼处放置无菌棉球后再固定或针眼处直接贴创可贴;血路管安全夹用血管钳固定在瘘侧肢体旁,注意松紧适宜,防止患者移动肢体时使穿刺针移位、脱出。

(4)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年龄、理解能力进行个体化宣教,让患者真正掌握内瘘自护知识,采用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使内瘘修复达到最佳效果,即血流量充足、针眼愈合快、局部无硬结。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滲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滲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滲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穿刺管理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方法:在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280名血液透析室收入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0)与实验组(n=140),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透析的过程中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

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依从性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内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应用血液透析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优质护理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治疗方案;肾脏疾病;、血液透析;临床体会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治疗,随着病程进展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加上家庭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对未来感到悲观、迷茫,进而影响其心理和生活质量[1]。

中青年患者原本承担着家庭的主要责任,但是长时间的疾病折磨及经济支出会让患者变成了家庭的累赘[2],从而怀疑自身的存在价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虽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不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死亡的阴影依旧如影随形,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3].本文中将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分析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并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280名血液透析室收入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0)与实验组(n=140),对照组中患者性别数据为(男:女=79:71),患者的年龄值为51-82(72.11±5.3)岁。

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9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渗血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渗血发生率(透析、渗血、未渗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渗血率,且效果较好。

【关键词】血液透析;出血及内瘘渗血;原因分析;护理慢性肾衰竭患者在采取透析的过程中易出现出血现象,如消化道出血、眼底出血、颅内出血、鼻腔出血、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等[1]。

且患者在进行透析穿刺时还可出现渗血现象,由于患者血液在体外循环,易导致其血液残留于透析管道内,从而导致人体血液流失,因此,如何避免患者渗血且不加重患者贫血十分重要[2]。

本院选择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究,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90例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护理的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观察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5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1-55岁之间,平均年龄(43.65±2.97)岁,透析时间在3-11年之间,平均时间(7.05±2.33)年。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31-56岁之间,平均年龄(43.71±2.84)岁,透析时间在3-12年之间,平均时间(7.57±2.61)年。

2组血液透析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照料及并发症护理等。

观察组对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进行护理,具体见下:1.2.1 原因分析(1)引起出血的相关因素①患者实施内瘘术后,出血吻合口及穿刺点周围渗血,均为影响患者肢体血液循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渗血原因及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渗血原因及护理
管 弹性 降低 , 回缩 不 良。 2 4 年 龄 因素 老 年 患 者 皮 下 脂 肪少 , 织 疏 松 , . 组 血 管弹 性差 , 自身修 复慢 , 复 时间 长 。 修 2 5 糖 尿病 . 糖 尿 病病 史 较长 者 , 由于糖尿 病 引发
2 n 次 。也 可用 多 磺酸 粘 多糖 药膏 局 部涂 抹 , 0mi/ 两 者合 用 效果 更好 , 短 局部 损伤 的修 复 时 间 。 缩
2 1 静 脉 压增 高 静 脉端 穿刺 针位 置 不 良, 刺深 . 穿 度 不足 , 卧位 压 迫穿 刺点 的 近端血 管 , 或 引起 血 液 回 流不 畅 , 刺 部 位 静 脉 压 力 高 , 易 引 起 针 眼 处 渗 穿 容
血。
2 2 动脉 压增 高 动 脉瘘 口附近压 力 较高 , 流量 . 血 大, 易使 血 液从 穿刺 针处 渗 出 。 2 3 反复 穿刺 动静 脉端 由于长期 反 复穿 刺 , . 造成 局 部皮 肤 、 血管 损 伤 , 成瘢 痕 , 形 皮肤 、 下组 织 和血 皮
岁 。进行 血液 透 析 2 2 O 1 5人 次 , 生 渗 血 1 4次 。 发 2
渗血 患 者 中 , 血 压 肾病 5 高 5人 次 , 尿 病 肾病 2 糖 2
人次 , 慢性 肾炎 2 4人 次 , 物性 肾病 1 药 1人 次 , 移 肾
植 术 后 2人 次 , 他 1 其 O人 次 , 妥 善 处 理 后 , 发 均 未
加血 流量 , 进 内瘘 扩张 成熟 。 促
血管 继 发性病 变 , 导致 血 管 变 硬 , 弹性 降低 , 刺 后 穿
容 易引起 穿 刺点 渗血 。 2 6 穿 刺技 术 穿 刺时 不 能一 针见 血 , . 穿刺 针在 局

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与对策

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与对策

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与对策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与对策一、原因分析1、穿刺点选择不当与穿刺操作不规范如穿刺不成功,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多处损伤,使其完整性破坏或穿刺部位皮下组织结构受损,会影响穿刺针的稳定性,增加渗血机会;穿刺时穿刺针直接进入血管,前后两次透析穿刺点相距过近,致两次穿刺针眼相融合,由此导致的渗血往往出血快不及时处理危险性较大。

2、患者的卧位姿势与穿刺针的稳定性患者向穿刺侧肢体侧卧,以致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易从静脉穿刺点渗出;穿刺针固定不妥或肢体活动频繁,特别是烦躁的患者,由于穿刺针活动度大,导致穿刺针与血管壁、皮下组织及皮肤贴合不严密而渗血,或针头部分脱出血管外形成血肿。

3、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异常部分患者特别是急诊血透,尿毒素特别高者(肌酐1300mmol∕L),由于尿毒素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血管脆性增加,穿刺时血管极易破裂,造成内出血而形成血肿。

4、穿刺位置穿刺部位选择不恰当,若穿刺部位在关节处,肢体的背侧面等,因患者活动或穿刺针固定不妥致内渗血或外渗血。

5、超滤的影响由于透析中超滤,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壁的水肿程度减轻,其紧张度降低,导致透析中途渗血,往往发生在透析后两小时左右。

二、防范措施1、穿刺技巧与穿刺点的选择成熟内瘘初次使用时首先应观察内瘘血管的走向,摸清欲穿刺血管壁的弹性厚度、深浅及瘘管是否通畅,选择离吻合口远又能保证足够血流量部位作为穿刺点;行动脉穿刺时应摸清动脉的走向、深浅、粗细、曲直程度选择合适的血管。

穿刺时穿刺针进皮肤0.5cm后再进入血管,穿刺部位不要固定一处,要有计划地错开,内瘘一般从远端至近端,尽量不要在动静脉吻合口附近穿刺。

2、卧位姿势与穿刺部位的选择透析中患者尽量平卧或向着肢体未做穿刺侧侧卧,减少静脉回流阻力。

穿刺成功后尽量固定稳妥,避免针头的移位与脱出。

穿刺部位尽量避开关节处和肢体的背侧面,若不得已选择这些部位者应用夹板等物固定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标签:血液透析;渗血;原因;预防;处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血液透析是常用替代疗法[1],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尿毒症症状及并发症。

然而在治疗时时常有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现象发生,若不能及时处理,将会使患者血液流失,感染机率增加,同时反复渗血会对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2]。

该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时48例有内瘘渗血现象患者,对相应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13年3月一2014年3月我科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透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1—72岁,平均51.15岁。

慢性肾小球性肾病29例,高血压肾病14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1例,共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7440次,发生穿刺处渗血195例。

2 穿刺部位渗血的原因2.1长期定点穿刺:使定点穿刺处皮肤松弛变薄,皮肤和血管弹性降低,透析时针眼易发生渗血。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硬化,血管内壁增生、狭窄,使得透析时静脉压力过高,易引起穿刺点渗血。

2.3肝素的应用:透析过程中,使用肝素抗凝,但肝素亦可抑制凝血酶的作用,诱发渗血。

2.4穿刺时固定:穿刺时固定不当,针尖易在血泵压力高时缓慢自行脱出,使针眼处缝隙变大从而导致渗血的发生。

2.5患者自身的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多有营养不良,贫血严重,凝血机制差等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都是导致渗血的潜在因素。

且我们所用的穿刺针是17G不锈钢硅化穿刺针,管径较粗,对穿刺部位皮肤和血管损伤较大且愈合不良,易造成渗血。

3 穿刺点渗血的预防3.1提高穿刺率,力求一针见血:对于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并发血管硬化的患者),可嘱其穿刺前热敷动静脉内瘘侧手臂10-20 min,使血管充盈后穿刺;穿刺前充分评估血管情况,正确选择穿刺点,避免穿刺位置欠佳后在穿刺部位反复进退以调整,从而扩大针眼,不仅容易造成渗血,还会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

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应急
预案
令狐采学
发生原因: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未成熟静脉壁薄,穿刺失误,压迫不当或时间短,反复穿刺同一针眼等都会造成患者动静脉内瘘出血或者皮下血肿。

处理原则:1、应充分止血后将出血向周围分散,冷却局部,不要使内瘘血管内外形成凝血块;
2、穿刺失败时,在未形成凝血块时尽早处理,求得其他的帮助;
3、穿刺部位稍稍隆起,立即终止穿刺,用纱布四折或止血棉球压迫内瘘血流,压迫程度不要使血流中断;
4、手臂抬高,将出血向周围分散,加速吸收;
5、硫酸镁湿纱布冷敷,使血块不再增大;
6、再行穿刺必须压迫穿刺失败的部位,或在原穿刺部位用止血棉球止血后捆扎止血带,再行穿刺;
7、失败部位以外穿刺困难时,止血15分钟后进行再穿刺;
8、血透结束后,患者应在24小时内进行冷敷,加速血肿吸收,促进血管软化。

预防措施: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进行评估,选择好的动静脉进行穿刺。

皮下水肿多发生与拔针后压迫止血的位置不精准。

透析结束拔针时动作要快,拔针方向和进针方向一致。

拔针按压止血时间为15~20分钟,对凝血机制不好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指导患者适当延长时间。

止血后指导患者有瘘侧上肢不要提重物,衣着宽松。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探讨作者:张娣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3期【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护理要点1.1 资料从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56例,知情同意,男女比40:16,年龄20岁至71岁,中位年龄46.8岁,动脉内瘘穿刺渗血、静脉内瘘穿刺渗血分别是12例、44例。

1.2 方法护理要点:(1)透析前,护士应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对症处理。

关注患者体温变化、体质量增减情况、血压变化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透析模式及透析器进行合理选择,给予危重患者实施必要预防措施,准备相关抢救药物及用品[2],确保完好备用。

(2)透析时,护士应对患者体征实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监测,加强患者巡视,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及时处理异常,护士应做好心肺复苏准备工作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明显下降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率,护士应保证各种瘘管及导管无菌、清洁。

护士应保证患者所处体位舒适、环境适宜,促使患者不适感有效减轻。

为初次透析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加患者对于护士的信任,利用有效沟通交流来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促使患者身心放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3)透析后,护士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营养知识宣教,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进食高蛋白食物,护士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做好相关指导工作。

1.3 效果研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SAS评分,利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SDS评分,利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计算本组探究中,t检验、X2检验过程中使用SPSS19.0软件,用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计算,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1 反复穿刺同一点、进针角度不当、固定针头不稳、内瘘使用过早及老年人血管弹陛差、血管硬化、皮肤松弛、其他情况均为渗血因素,分别占比30.35%(17/56)、19.64%(11/56)、12.50%(7/56)、16.07%(9/56)、14.28%( 8/56)、7.14%(4/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针眼 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内容
1
概述
2 穿刺点渗血原因
3 穿刺点渗血的护理
4 穿刺点渗血的预防措施
概述
穿刺针眼渗血
慢性失血、感 染
渗血严重时
增加患者痛苦, 甚至影响患者动 静脉内瘘的使用 寿命
內瘘穿刺点渗血原因
渗血原因
长期定点穿刺 静脉压增高 患者自身的因素 止血带应用 内瘘不成熟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
待静脉充分动脉化后才使用内瘘,因为动脉化后管壁增厚, 弹性回缩良好,从而减少渗血的发生。
肝素的个体化应用
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凝血时间,女性患者的月经期等情 况及时进行调整。
加强巡视
经常观察穿刺点有无肿胀,渗血,以防滑出甚至脱出。尽 量减少穿刺肢体的不必要活动。
小结
处理及时
重在预防
加强学习
穿刺点渗血的护理
◆ 云南白药止血法
◆ 凝血酶联合无菌 线绳止血法
微孔多聚糖 止血球止血法
预防措施
钝针扣眼穿刺
采用各种方法降低 静脉压
提高穿刺成功率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 肝素的个体化应用
加强巡视
减少止血带应用
穿刺点渗血的预防措施
钝针扣眼穿刺
同一进针点 同一进针角度 同一进针深度
王文娟, 应迎娟, 吴春燕, 等. 钝针对预防内瘘扣眼法穿刺并发症的效果研 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9):26-27.
谢谢观看! 2020
肝素过度抗凝
穿刺点渗血的护理
无菌棉棒压迫止血法
纱线拧绳止血法
无菌棉球联合弹力止
拉紧式血法
血带加压止血法 措施
云南白药止血法
微孔多聚糖止血 球止血法
凝血酶联合无菌 线绳止血法
穿刺点渗血的护理
无菌棉棒压迫 无菌棉球联合弹力止血带
穿刺点渗血的护理
拉紧式止血法


右 下


右 下
纱线拧绳止血法
林丽仪,李成生,拉紧式止血法在内瘘血管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观 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4(29):11-13.
穿刺点渗血的预防措施
降低静脉压
穿刺针妥善固定,防止管路受压和曲折,保持静脉管路回 流通畅。不要在动脉瘘口处穿刺。
提高穿刺成功率
“一针见血”,避免局部反复穿刺,扩大针眼,易造成渗 血。
止血带应用
对于一些较隆起的血管,穿刺时尽量不用止血带。何莎等认 为不用止血带是减少穿刺点溅血和渗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穿刺点渗血的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