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孔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比较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 系的萌芽。 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的比较,发现社会进 化的不同阶段。 不足:静态分析。 D、历史法 :社会学研究固有的、专门的方法。 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性上考察社会现象 的方法,注重事物的发展过程。 历史法本质上也是一种比较方法,是相对于过于 事物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较。
工业阶段与实证阶段相对应,这一阶段工业 发达;科学普及;工业采取科学的劳动组 织形式;资源得到大量开发利用;追求财 富,追逐利润。工业社会由牧师(科学 家)、银行家和工业家共同管理。这一阶 段是社会发展的顶峰。
• 四、社会改建(改组)思想 社会改建(改组) • 孔德是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现实的 见证人。他对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持有悲观的立场 和批判的态度。 • 但他认为社会的不幸不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而是现代工业制度没有置于道德的控制和管辖之 下。 • 因此,他强调道德教育、强调发挥牧师的作用。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 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 孔德说,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在大量 的事实面前,将会陷入不知该看什么的束手无策 的困境;如果没有理论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 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 他把在实证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 察”。 直接观察:对社会现象的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遗迹(如风俗、 仪式、语言等)的研究获取有用的社会资料。
第一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一、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的提出 1、关于实证主义 2、科学分类 3、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二、社会静力学 1、社会静力学的任务 2、社会的基本单位 3、语言 4、宗教 5、劳动分工
• • • • • •
三、社会动力学 1、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 2、人类社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变迁 四、社会改建思想 1、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 2、牧师的特殊作用
三、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进 步是社会动力学的核心。“进步就是秩序的发 展。” 1、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 孔德说:“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 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 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 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三个阶段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说明社会现象的思 想体系。
(2)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 “我所谓的社会 物理学是指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本着和 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同样 的精神来考察社会现象。也就是说社会现象受到 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制约,揭示这些规律是社会 物理学研究的特定目标。” 通过强调社会学与生物学的相似之处,孔德指出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具有的整体性质。认为对 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只有在把握其整体 后,才能认识清楚其组成部分。
B、实验法:孔德强调的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第二个 重要的方法。 直接实验:自然科学采用直接实验(人为干预) 的方法,对于社会现象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 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 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对于社会现 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 利用间接实验法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 偏差,由此揭示社会现象正常进程的规律。
神学阶段:用神的观点看待一切,用超自然 的力量解释宇宙间的一切。 形而上学阶段:用人格化的抽象物取代神, 或者说,用抽象的概念取代神。 实证阶段:放弃对绝对概念的追求,致力于 发现现象间的关系,把经验资料作为知识 的根本来源。
2、人类社会的变迁 与人类智力变迁相一致,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 也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 段。 军事阶段(1300年之前)与神学阶段相对应, 是以军事、战争为主的古代社会,崇拜神灵和军 事长官,政治上宣传“君权神授”。 过渡阶段(1300—1800年)与形而上学阶段 相对应,军事上由进攻性转向防御性,由对神灵 或军事的崇拜转向对自然与科学的崇拜,工业文 明开始取代军事文明。这个阶段是为进入工业阶 段做准备的时期。
• 3、语言 • 语言具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特点。社会中人 与人之间的合作,正是靠语言的中介加以实现。 • 4、宗教 • 宗教向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一致的原则,构成 人们行动的社会基础。 • 5、劳动分工 • 分工的发展使社会职业增多,社会职业的增多加 强了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了人们的合作精 神。 • 但由过多过细的分工所产生的专业精神倾向于熄 灭和取消集体合作的思想。
•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 学家,社会学创始人,最先提出和使用“社会学” 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 科学。曾任圣西门的秘书。
• 一、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的提出 • 1、关于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于建立知识的客观性。孔德 认为,实证主义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概括在实证 这个词中”。 • 在孔德这里,“实证”(Positive) 具有五方面的内 涵: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 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 非否定的。 • 因此,在孔德看来,实证的就是科学的、可以验 证的。
• 3、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 (1)提出 • 孔德给自己提出任务:建立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 实证科学。 • 孔德最初把这门科学命名为“社会物理学”。后 改名为“社会学”。“社会学”一词由拉丁语的 “Societas”(社会)和希腊语的“Logos”(言论、 学说)两个词复合而成。 • “社会学”一词正式出现在孔德1839年出版的 《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这一年也因此被看 作是西方社会学历史的开端。
二、社会静力学 1、社会静力学的任务 孔德视社会为一个有机体,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 有机体的组织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孔德认为,构成社会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 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社会秩序是 社会静力学的核心。 2、社会的基本单位 孔德认为,家庭是真正的社会单位,反对把个人作 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 他说:科学精神不允许我们把社会看作是由个人组 成的,真正的社会单位是家庭。 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家庭——部落——民 族
• 1、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 • 他认为社会的改建不是建立在政治或经济 的基础上,而是要靠工业社会的道德。 • 因此提出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而这需要 依赖精神权力的建立。 • 他认为实证主义具有这种能力。 • 在精神权力管理下,普遍的道德教育不必 惧怕资产阶级的专制行为。
• 2、牧师的特殊作用 • 在孔德设计的理想实证社会里,政治的权力或统 治的功能应集中在人道教的牧师和工业领袖手中。 • 这里的牧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神学家,而是指实 证主义的科学家(社会学家)。 • 这些人是社会的科学领导者,领导人们的学习和 教育;评判每个社会成员的能力;通过劝说使人 们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指导社会舆论,孔 德认为社会舆论是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和形成社 会道德的重要保证。 • 总之,向人们灌输人道教的实证主义学说,其要 义: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 2、科学分类 • (1)五种科学 • 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分为五类:天体 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和 社会现象。 • 与此相应,他将科学划分为五种:天文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 (2)科学的等级体系 五门学科构成一种顺序有先后、位置有高低的 等级体系。 一门科学的确立与实证方法的进入和运用相关 联。五种科学的排列正是以其进入实证科学的先 后为基础。 社会学被排在最后是因为社会现象是最复杂的; 其研究方法也有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社会学是 最后进入实证阶段的。 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因为受到形而上学的束缚, 尚未进入实证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