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一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附教案)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3fb91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d.png)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附教案)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附教案)一、情境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安塞腰鼓的表演画面,介绍了它的由来,并播放了解说词来引入课程。
二、初步感知——鼓舞初扬老师告诉学生XXX在古代是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XXX的欢迎曲。
通过陕北汉子XXX的笔墨,老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安塞腰鼓所传达的精神风貌。
学生们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表达出了他们的感受,感受到了高原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由奔放、乐观豪放、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
三、赏读课文——鼓舞正酣老师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画出最震撼他们的句子。
学生们读出了一些词不太准确的问题,老师让他们重读并强调了一些词的重音。
学生们发现文中有很多激情四溢、震撼人心的句子,他们朗读了这些句子并表达了为什么这些句子能够震撼他们。
例如,“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亢奋了。
”这一段使用了强烈的对比、排比、反复,写出了腰鼓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学生们还发现了其他震撼人心的词语和段落,并试图表达出为什么这些词语和段落能够震撼他们。
例如,“多水的江南,这么厚的土层啊!”运用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腰鼓的粗犷有力,江南的柔美刚好衬托西北的壮美。
老师:你的分析很到位。
水乡温柔,只有厚重的XXX才能积淀这样雄浑的力量,承受这样惊心动魄的搏击。
学生3说:“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从搏击的力度、速度、幅度,描写了扑面而来的强壮的生命力。
学生4说:“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使用排比和反复表现了奇妙多变的舞姿。
学生5说:“愈捶愈烈……”通过短句子、铿锵有力的语言,意义层层推进,鼓点在起伏,思想也在腾飞,人与鼓合为一。
学生6说:在开头和结尾上,动与静相互衬托,使整篇文章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感。
学生7说:“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就像主旋律的音符一样,不仅表达了对腰鼓的赞美,而且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有音乐的节奏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c7bd0f133687e21af45a9ef.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一.导入“安塞”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生:安塞腰鼓。
师:“塞”是个多音字。
读得很准!师:(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
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齐读课题)二.感知“腰鼓”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 生:课文第6到17 段是写打腰鼓的。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6——17 段。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的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
请同学们边读边勾画让你印象很深的的句子、段落。
别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默读)(评:要学生快速浏览,意在使学生初知课文大意,以便从整体着眼,从重点段、句切入。
浏览是小学高年段学生应予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老师提示“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既是激励,也是要求。
)师:读着读着,你对课文中哪些地方产生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腰鼓会“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生: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师:知道腰鼓与其它鼓击打有什么不同吗? 生:腰鼓击打起来更投入师:是的,腰鼓击打起来更加投入,有激情,手舞足蹈的,整个状态都不一样。
看看在读时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生:我的问题在第九、十段。
我不太理解“山崖”怎么会“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还有“观众的心”怎么也会“变成牛皮鼓面了”?师:的确不好理解。
生:为什么三次感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评:学贵生疑,循疑而进。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老师对学生的“疑”一般不即时释疑,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读书过程中自悟、自解、自得。
)师:大家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
把你的问题放在心里,看看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你勾画的句子、段落,读出你的感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doc](https://img.taocdn.com/s3/m/01067f5e16fc700abb68fc9c.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一、整体感知(6分钟)
开始新课。
学生朗读生字词。
教师出示题目: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安塞腰鼓特点的一句话。
三个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答案: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舞蹈哇——安塞腰鼓。
学生齐读该句。
教师出示题目:作者在文中反复吟咏、热情赞美安塞腰鼓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话?
学生齐答: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分组研读(24分钟)
教师出示题目:分小组讨论,每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是说明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小组展示:⑴小组齐读自己所研讨的段落;⑵两位学生进行分析
全班齐读该段落。
第二小组展示:先口头展示,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学生总结进行板书。
全班学生齐读第二小组研讨的段落。
第三小组展示:小组齐读自己所研讨的段落,然后一位学生进行分析。
全班齐读该段落。
第四小组展示:学生分析,全班齐读。
教师引导追问,两位学生从舞姿、生命来分析。
全班分男女进行朗读。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题目:你从课文结尾处的“鸡啼”中,听到了什么?
两位学生回答:希望和力量、壮阔
教师出示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三、当堂检测(10分钟)
1.教师出示题目:请你结合内容,运用排比的句式,补写几个短语或几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你打出了。
2.学生黑板展示。
3.学生齐读文段。
返回查字典首页。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63331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6.png)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精选篇1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确信要带着为啥的思想去学习,一起来看看吧!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概,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尝排比句式的节奏,气概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气。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概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如何引导同学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悟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同学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气,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1、多媒体助学2、诵读导学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同学欣赏)1、提询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啥感受现代化技术与语文的整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启发他们的想象。
古希腊教育家讲:“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上课伊始,播放一组画面,那生动粗犷的表演场面,拉近了同学和按塞腰鼓之间的距离,让同学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同学的想象。
接着在倾听课文朗读往后,又给课文精彩的段落配以画面和朗读,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
用声音,颜群,图象等形式感染同学心情,给人以猛烈的视听效果,将同学带入课文的佳境。
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
还增大了课堂容量,使学询问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
开展了听,讲,读,写等各种语文实践的活动。
课前支配三分钟讲话和同学的点评;阅读文本接受多种形式的读,有听读,范读,散读,抽读,品读等活动;在品读过程中还设计了仿讲拓展的实践活动。
作业支配朗读背诵精彩段落,仿写精彩语句的作业。
最突出的一点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同学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反复诵读中,增加同学的语言积存,从不同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气和陕北人民纯朴,粗犷,豪放的性格,加深同学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详细教案实用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详细教案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bd5f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e.png)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安塞腰鼓详细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节奏、队形变化。
2.教学难点:安塞腰鼓的动作技巧、节奏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韵味。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安塞腰鼓相关知识。
2.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1)教师示范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3)学生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3.安塞腰鼓的节奏与队形变化(1)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节奏,示范节奏感。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节奏,熟悉节奏感。
(3)教师示范安塞腰鼓的队形变化,学生分组练习。
(4)学生展示队形变化,互相评价。
4.安塞腰鼓的动作技巧(1)教师讲解安塞腰鼓的动作技巧,示范动作。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3)学生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
5.安塞腰鼓的表演实践(1)学生分组,自主编排安塞腰鼓表演。
(2)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意见和建议。
(3)学生展示表演,互相评价。
(1)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安塞腰鼓过程中的收获。
(3)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
四、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学生收集安塞腰鼓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起源、发展、特点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练习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节奏和队形变化。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逐一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巧。
学生自主编排安塞腰鼓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整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之处: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安塞腰鼓的歌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民间文化素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课堂实录(1)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课堂实录(1)](https://img.taocdn.com/s3/m/55b6fcf2b9f3f90f76c61bd8.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⑴ 把握文章的基调,体会文章的铿锵激越。
⑵ 品读场面描写,探究文句的深意。
⑶ 理解、掌握“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
⊙ 教学重点:把握主题,感受文章的阳刚之美。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过“信天游”吗?来听听这首……(通过投影播放下载的影音文件李娜演唱的《黄土高坡》导入,此flash中有比较详细的陕北风情简介和图片,其中安塞腰鼓的片段占60%)师:也许你不知道陕北的民歌又叫做“信天游”,但你一定知道陕西安塞位于黄土高原。
刚才听的这首歌曲以铿锵的旋律、流畅的曲风、鲜明的节奏、浓烈的陕北特色,歌颂了陕北民众的勤劳、质朴,成为现代“信天游”的代表作之一。
说说看,刚才的FLASH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画面?生1:许多人打腰鼓的镜头生2:剪纸作品生3:黄土高原的沟壑……师:大家的确看的很仔细。
所有的这些全是“陕北文化特产”,的确,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安塞腰鼓》将以文字形式再现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憨厚、质朴劳动人民的热情、真情、豪情……二、范读课文。
师: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满怀激情的诵读):……师:整篇文章的确是极富震撼力,我读的是顾不得喘息,因为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不知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生1:用了形象的比喻。
生2:还通过周围的东西,衬托安塞腰鼓吸引人、“烧灼”人。
生3:还有排比句,写出了鼓声的激越。
生4:给人以气壮山河的感觉。
师:换句话说,这篇文章给了你阅读的冲动和快感。
(大家笑)师: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瞧后生们的表情、舞姿……多震撼人心!找找文章是怎样写安塞腰鼓的,是通篇鼓声雷动?生:有动有静.师:哪几段写静,哪几段写动?生:1-4段写静;5-26写动;27-30段又是静。
《安塞腰鼓》语文课堂实录
![《安塞腰鼓》语文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3549444ccbff121dc368357.png)
《安塞腰鼓》语文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导课(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师:看了以上这组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生1:黄土高原很雄伟,安塞腰鼓扮演的局面很壮美。
生2:击鼓的后生舞蹈很美很有激情,充溢力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录音,将自身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初步分析课文:师: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写静的。
生2:其实也都有声音,开头“丝溜溜的南风……”,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生3:这叫以声衬静。
师:对了,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的第二局部是描写的重点,我们来看看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生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个角度来写。
生2:“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反复出现,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好,这么有气势的,我们最好用什么方式来把它再现出来呢?生齐答:读。
三、朗读品味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朗读品味阶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身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一下。
生:我喜欢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生有感情朗读)师:哪位同学愿为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打个分,点评一下。
生:我认为可以打75分。
她朗读的感情很充分,很投入,但她读快了,不够流畅,也没有读出重音。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抓住了重点,可否把你喜爱的那一段来读一下?生:我喜爱的也是这一段。
(生读。
注意了重音、停顿,很有感情,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师:朗读得非常好,还有哪一位同学来读?生1:我读的8至13自然段,我觉得这组排比段写得很有气势。
生2:我给她的朗读打85分,因为我觉得她的朗读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时间短了点,还有“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和“是挣脱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句子朗读的时候激情不够,声音应逐渐升高。
3《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3《安塞腰鼓》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aaaae9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f.png)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导入:同学们,每个地区都有独属自己的,有代表性的,有文化底蕴的东西。
比如提到苏州,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苏州园林,提到北京那就是故宫、圆明园,那么提到陕西呢?同学们会想到什么?生:兵马俑。
师:是的。
提到陕西人们都会想起西安的兵马俑。
但是陕西还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东西,那就是被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俗舞蹈——生:安塞腰鼓。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刘成章先生的视线,去看看这安塞腰鼓的表演,去品一品作者精妙文字之后蕴藏的深刻含义。
请同学齐声朗读文章。
生读。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在朗读的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生:“颤栗”的“颤”应该读zhan而不是chan。
生:在读文章对安塞腰鼓表演描写的时候应该是激情澎湃,充满活力的,但在读文章的来头和结尾部分时应该要把音量减低,语速放缓。
师:同学们不但注意到了重点字词的读音读法,还能结合文章内容来谈朗读的要点,是很大的进步。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文章,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我从作者的笔下感受到了____的安塞腰鼓”,读完之后我们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生读。
师:那我们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思考结果。
生:壮阔豪迈的安塞腰鼓。
生:生命强盛的安塞腰鼓。
生:酣畅淋漓的安塞腰鼓。
生: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
师:第一组的同学们都非常的善于思考总结,使用了四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了他们所独到之处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的表演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是陕西后生们雄浑磅礴力量的展示,是酣畅淋漓生命活力的彰显。
这样美好的安塞腰鼓,作者在文章中忍不住对它的反复赞美,请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个句子。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师:同学们找的都非常的准确,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出现这个句子的地放找出来,划上横线,一起读:(第13节)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7节)好一个安塞腰鼓!(第22节)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第24节)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同学们,这些句子反复出现在文章中,你觉得它有什么作用?生:是作者情感的一种抒发。
(完整版)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完整版)安塞腰鼓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6244d96c281e53a5902ff04.png)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该课获2007年7月全国第四届大中小学(幼儿园)各科观摩课大奖赛中学组一等奖曲冬妮/执教、整理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的水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的民俗鼓乐——安塞腰鼓。
(课件展示腰鼓表演画面4幅。
师板书:安塞腰鼓。
)师:这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知道它的由来吗?咱们听一下解说。
(配合画面播放解说词。
)二、初步感知——鼓舞初扬师:在古代,安塞腰鼓是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凯旋的欢迎曲。
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今天,它依然让人振奋,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腰鼓表演和朗诵。
板书:刘成章。
)师:看完了,听完了,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腰鼓?请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练习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生1:气势雄壮、场面壮阔、激荡人心、惊心动魄、震撼心灵……师:你感受到了高原人民什么样的精神风貌?生2: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由奔放、乐观豪放、充满活力……师:是的,安塞腰鼓是激情,是力量,是高原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这就是它经久不衰、愈行愈盛的原因。
三、赏读课文——鼓舞正酣师:从古至今,这股来自黄土地的爆发力,这豪情滚滚、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你的心灵被震撼了吗?请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把最震撼你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这些句子为什么能震撼你。
(生自由诵读。
)师:刚才听到有的同学几个词读得不太准确,谁来读一下?(一生读,读音正确。
)师:文中激情四溢、震撼人心的句子比比皆是,谁来朗读震撼你的句子?生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亢奋了。
”师:这一段为什么震撼你?生1:这一段运用强烈的对比、排比、反复,写出腰鼓能让世界变化非常快,非常大,有极强的感染力。
师:哪几个词最具有震撼力?要读得轻还是重?生1:“燥热”、“飞溅”、“亢奋”这几个词非常具有震撼力。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5篇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ac0c20a1c7aa00b42acbc6.png)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5篇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能力目标:立足课文,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难点:文中多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反复抒写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教学流程】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多媒体)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有一部电影《黄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欧洲.它靠什么征服西欧的观众?是拥有〝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从此以后,每逢国庆庆典,我们总能看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场面.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生命的激情.(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看完视频之后,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概括一下你的感受.二.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请找出来.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总结明确: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用电子白板写出来.)三.诵读,感受安塞腰鼓气势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明确:排比的类型: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间排比.要求:找出课文当中任一类型的排比,并把它有感情的朗读出来.组织交流:(1)句内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2)句间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间排比,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间排比,要读出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3)段间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段间排比.三个〝使人想起〞层层推进,如同一个个念头在人脑海中闪过,要读出此起彼伏的交错感.讨论: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于描写场面.表达情感有何作用?明确:排比的作用: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磅礴气势——赞美之情,用电子白板展现出来)四.品读,感受安塞腰鼓内涵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美.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导入语)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了什么?陕北作家刘成章又是怎么来诠释它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2.简介安塞腰鼓3.预习检测.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师生合作演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教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4段由男生读,5至27段由老师读,28至30段由女生读.1.朗读指导: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28—30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2.速度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注:可填写词语.短语.句子,可选用文中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重点)过程与方法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想听录音呢,还是听老师读?),听老师读,那老师有要求,大家在听读过程中,要将课文中你觉得特别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2.注意以下生字词语.(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1)亢奋(kàng.fèn):极度兴奋.(2)晦暗(huì.àn):昏暗.(3)羁绊(jī.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4)冗杂(rǒng.zá):繁杂.(5)蓦然(mò.rán):突然,猛然.(6)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7)戛然而止(jiá.rán.ér.zhǐ):声音突然中止.3.初步分析课文:(1)师:听了老师的朗读,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怎样的场景?师明确:这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我们来看看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的特点,梳理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 师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反复出现了四次,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美.据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场面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3)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构成一种修辞手法,叫作间隔反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师明确: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4)其实,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的心灵的震撼;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三.朗读品味1.师: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朗读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为什么这些语言给你这种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种感受?(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相互打分,点评.)2.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多媒体显示)(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3)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独句段,还有许多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3.师: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教师摘要出示: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颂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4一.教学思想的反思《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带有诗情画意的散文,这种诗情是从黄土高原生长出来的,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是从高原上〝一群毛腾腾的后生〞身上散发出来的.,充满生命的力量.语文学科它的工具性比较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特点,教学学生识文解字,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在课堂上只讲语文知识,就显得枯燥,单调,所以我们还要深挖语文学科以外的知识,看看文章中有没有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教学中有音乐舞蹈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有史地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明史鉴,晓天下,语文教学中有理化的融合可以让学生精准理性有逻辑的分析判断事物,多学科的融合,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可以增长见识,达到所有科目同步提高的效果.二.教学设计反思《安塞腰鼓》一篇地域性很强的一篇文章,在设计之前,认真研读教材,查找资料,依据教师用书的参考建议,采用多种方式的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课前让学生搜集安塞腰鼓的视频,安塞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安塞腰鼓有关的歌曲等,为上课做准备.导入的时候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让学生欣赏安塞腰鼓集舞蹈.音乐于一体的大型表演,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做了详细的介绍:〝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课中当学生问道〝为什么只有黄土高原才能生养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呢?〞用地理知识来给学生讲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可以说只有厚重的黄土高原,才能生出一群群茂腾腾的后生,只有厚重的黄土,才有西北高原的汉子们,学生们对磅礴.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就有了更深的了解.课的结尾播放:李政飞演唱 ,孟海平作词 ,孟海平作曲的《吉祥腰鼓》,在音乐的激荡中,把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再次显现出来,也把本课推向高潮,学生在欣赏中结束本课,余味悠长.三.教学过程反思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主题,由于诵读时间过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偏重朗读,导致后面分析课文不细,也没有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余地,在学科融合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缺乏,资料有限,虽然有其他学科的融合,但对深度融合欠缺,甚至是生搬硬套,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握好量,导致重难点没有凸显出来.四.改进措施1.人文性和工具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不是有点强学科所难,但是受课题的约束,我们不得不融入其他学科,但怎么融入,怎么衔接的融入,怎么有机的嵌入,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思考.2.语文教师拿到一篇文章,我们要探讨,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从那些方面入手,安塞腰鼓就是让学生学习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习安塞腰鼓磅礴.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进一步了解安塞腰鼓.黄土高原.西北汉子,学习集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安塞腰鼓,在诵读中感受,在欣赏中审美,所以我要多角度,多方式,多思维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他学科,很好的的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篇文章,却融合了地理.音乐,舞蹈等学科方面的知识,让不仅学会了本课的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了地理和音乐等方面的的知识,受益匪浅.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以及反思5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3.感受中华传统文明的精神力量.教学重点:1.学习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对于生活中没有观赏过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教学步骤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播放2~3分钟的腰鼓舞片段,调动学生情绪,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二.高声诵读,感知气势自读.分读.齐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三.分析内容,理清思路.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5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5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四.品读赏析,学习句式1.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意蕴美.情味美.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反复句式: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有间隔反复,如:好一个安塞腰鼓!(第_._._段三次出现)有连续反复,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_._._段又构成间隔反复)五.知识拓展陕北民俗:春节扭秧歌.吹唢呐.耍狮子.舞龙灯陕北艺术:秧歌.腰鼓.民歌.剪纸.泥塑.陕北饮食:以杂粮为主,有小米.高粱.荞面.南瓜.红枣.米酒等.六.小结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七.作业布置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2.配乐朗诵,录成音频.幼儿园中班我的家乡主题反思家就是居住的地方,乡就是一个地方的统称.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幼儿园家访记录反思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西汉时代,用麻造纸大班活动《铅笔》反思幼儿在园活动中经常会使用铅笔,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出现戳伤,划伤等事故.下面是小。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a410b86de80d4d8d15a4f90.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实录1.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塞腰鼓》,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完成以下两个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安塞腰鼓的气势。
2.发现本文的语言特点。
师: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吧?生:预习了。
师:那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生1:火热的。
生2:气势磅礴的生3:强烈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还不错。
老师也很认可,那你们是从文章的哪里发现这些特点的呢?那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待会的时候告诉大家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说说你的理解,并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请同学们出声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大约7分钟)师: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我读的是9、10、11段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我读这几段的排比句读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和豪放。
师:你读的真不错,老师发现你在读的时候将一些语句做了明显的停顿,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停顿的吗?生: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师:大家认同吗?生:认同。
师:你在读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停顿,那在读的时候语调应该怎样注意一下呢。
生:某些字或者词可以加重一下读音。
生:比如或千里的、万里的这些形容词修饰语。
师:你很棒,你能关注到停顿和重读,那我们大家根据他的指导,自己读一下好不好。
……(学生自己读)再一个同学读师:同学们读的越来越棒了,我们齐读一遍再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壮阔和豪放的气势。
生:齐读。
师:其实老师在这里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既然是排比,我能不能把三段的顺序给换一下?生:思考生:不能。
我觉得一句比一句的情感加强了。
师:是的,第一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后出塞》中的一句,写了塞外军营的豪迈壮阔,那实际上就是对场面的一种描写。
第二句是革命年代信天游中的一句词句,也是对当时革命力量的一处描写。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学实录教案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学实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aa9e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f.png)
《安塞腰鼓》公开课教学实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安塞腰鼓》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b)学习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c)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b)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b)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关注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b)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结构。
2.教学难点a)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
b)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民间艺术的课文——《安塞腰鼓》。
课前,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安塞腰鼓呢?谁能分享一下?生1:安塞腰鼓是一种源于我国陕北地区的民间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生2: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独特,鼓点节奏鲜明,动作矫健有力。
师:很好,同学们对安塞腰鼓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2.朗读课文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出安塞腰鼓的韵味。
生自由朗读课文。
3.分析课文结构师:同学们,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生1: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第二部分是描述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第三部分是赞美安塞腰鼓的艺术价值。
师:很好,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准确。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每个部分的内容。
4.分析课文语言特点师: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生1:“鼓点如雷,震撼人心。
”生2:“舞者身姿矫健,如龙腾虎跃。
”师:这些句子都很好地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语言特点。
5.学习生字词师:课文中有些生字词,请大家注意学习。
我们先来学习“腰鼓”这个词。
生1:“腰鼓”是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我国民间。
师:很好,下面请大家自学其他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范例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12b82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4.png)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范例《安塞腰鼓》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安塞腰鼓》,刚才我们见面的时候,明白大伙儿都差不多预习过了。
你们是如何样预习的呢?生:找出生词,标出节号。
师:节号都标了吗?生词有没有注音?生:标了。
师:谁来把你圈出的词语告诉大伙儿?生:第8节的“亢奋”,第11节“晦暗”,第12节“羁绊”。
师:“羁绊”的“羁”要注意,右下角是“马”,专门容易写错。
我今年教高三,默写“羁鸟恋旧林”,还有许多人默错了。
接着说。
生:第13节“蓦然”,第15节“冗杂”。
师:其他人还有没有补充?没有了。
我们标了节号,圈了生词,还有人圈了重点词语。
有没有人朗读过课文?读过的人请举手。
(教师数了一下。
)朗读过的人看起来比较少。
安塞腰鼓离我们多水的江南,离我们人间的天堂杭州是有点距离的。
因此,在上《安塞腰鼓》前,我们先不妨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概,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
(学生观看录像,大约2分钟。
)师:有什么感受?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
(板书:野气。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受。
(板书:烈火奔放、轰轰烈烈。
)师:还有谁想讲?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专门整齐。
生:动作整齐,气概雄壮,场面壮观。
(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21多年历史了,它融舞蹈、武术、音乐于一体,能够几个人表演,也能够上千人表演。
我们从中看到了野气,看到了奔放。
“野气”是什么?请提出那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模样。
师:大伙儿应该做做笔记。
是一种原始人的……生:专门淳朴,所有的东西差不多上来自大自然的。
师: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聪慧,要把同学的聪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
(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
)师:带着如此一种感受我们再来朗读安塞腰鼓,确信会有新的感受。
我看到大伙儿差不多坐端正了,专门好!坐端正,拿好书。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及点评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及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be94de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c.png)
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感受,分享对安塞腰鼓的 理解和认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情境教学法在《安塞腰鼓》中的运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模拟,加深理解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感 受其独特魅力和激情,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模拟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让学生在 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安塞腰鼓的 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示范表演:展现技艺,传承文化
教师示范表演
教师亲自示范安塞腰鼓的表演动作和 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安塞腰鼓的艺 术魅力。
学生模仿练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练习安塞腰 鼓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体验安塞 腰鼓的独特韵律和动感。
互动环节:学生参与,体验乐趣
学生表演展示
鼓励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安塞腰鼓,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表 演才华。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及点评
汇报人:
2023-12-23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展示 •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 学生表现与成果展示 • 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风格评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安塞腰鼓》简介
地域文化特色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安塞县 的一种独特民间舞蹈艺术 ,以鼓为伴,展现出浓郁
注重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师应注重教学实践与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与同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和发展趋势,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 提升。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回顾与总结
教学目标达成
特级教师公开课《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公开课《安塞腰鼓》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cd0159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7.png)
特级教师公开课《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一、导入我有趣师:看大家迷迷糊糊的样子,就知道中午没有休息好。
来吧,我们先一起玩个游戏。
同学们用双手拍打桌面,开始的时候可以随便打,一分钟后根据老师的手势找到班级共同的节奏,和着节拍拍打。
(学生异常兴奋,激烈地拍打桌子,教室里一片响。
教师用手势统一拍打节奏,教室里的“隆隆、隆隆”越来越响,越来越强,直至整齐划一,保持整齐节奏拍打一分钟,然后骤然喊停。
)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游戏的感受。
生:我感觉自己不由自主地被带入了统一的节奏中。
生:我也是,当我打错节奏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尴尬。
生:当节奏整齐划一的时候,我觉得我和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好像连呼吸都是一致的。
生:我感觉耳朵里隆隆作响,听不见任何其他声音,好像教室的墙壁都在XXX作响。
生:当突然停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感觉怪怪的,不适应,觉得这个世界很陌生。
生:对,就像做了一个梦,突然被惊醒了,但是心思还是停留在梦境中。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打腰鼓,也是按这个节奏。
师:对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个游戏,叫你们找到打腰鼓的感觉。
不过,我们今天要看的腰鼓表演,不是我们在学校小舞台上演出的那种,而是在黄土高原这个天地大舞台上演出的安塞腰鼓。
闭上眼,想象黄土高原的情境。
(学生闭眼想象)师:黄土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因此人们渴望在集体艺术中寻找与人的沟通;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辽阔苍凉,因此造就了人们豪迈奔放的性格;黄土高原有着厚厚的黄土,孕育了激昂奔放的安塞腰鼓,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一种艺术,让我们随着课文朗读,去感受安塞腰鼓那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二、听读我有感(播放课文朗读)师:说说你听了课文朗读后的感受。
生:声嘶力竭,好像他在用整个身体朗读。
生:震天动地,气壮山河,我感觉我的耳朵也在XXX作响。
生:粗犷豪放,节拍感强,就像打鼓一样。
生:我感觉到心灵在振动,生命在升华。
生:我注意到读到“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朗读的背景音乐也停下了,因此对比很强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7 安塞腰鼓 课堂实录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7 安塞腰鼓 课堂实录1](https://img.taocdn.com/s3/m/827ce4726bd97f192279e9da.png)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1一.导课(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师:看了以上这组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生1:黄土高原很雄伟,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很壮美。
生2:击鼓的后生舞蹈很美很有激情,充满力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录音,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初步分析课文。
师: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写静的。
生2:其实也都有声音,开头“丝溜溜的南风……”,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生3:这叫以声衬静。
师:对了,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描写的重点,我们来看看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生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个角度来写。
生2:“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反复出现,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好,这么有气势的文章,我们最好用什么方式来把它再现出来呢?生齐答:读。
三.朗读品味。
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一下。
生:我喜欢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生有感情朗读)师:哪位同学愿为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打个分,点评一下。
生:我认为可以打75分。
她朗读的感情很充沛,很投入,但她读快了,不够流畅,也没有读出重音。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抓住了重点,可否把你喜爱的那一段来读一下?生:我喜爱的也是这一段。
(生读,注意了重音、停顿。
很有感情)(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师:朗读得非常好,还有哪一位同学来读?生1:我读的8至13自然段,我觉得这组排比段写得很有气势。
生2:我给她的朗读打85分,因为我觉得她的朗读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时间短了点,还有“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和“是挣脱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句子朗读的时候激情不够,声音应逐渐升高。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52aabe77232f60dccca12f.png)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5篇《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1一.导入?同学们,看过安塞腰鼓表演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磅礴的气势——(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短片)?感觉怎么样?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生1:气势磅礴.?生2:豪迈.?生3:震撼.?生4:酷毙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艺术形象?师:现在我们来朗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第7—27节由同学们集体朗读,要特别注意读出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气势和力量,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快.做一下准备活动:抬头,挺胸,运气,大声喊〝——嗨!——嗨嗨!〞?(投影课文朗读网页;师生配合朗读全文)?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这是作家的评价.刚才我们看了短片.读了课文,现在大家自由发言,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生1:我觉得安塞腰鼓好在表演时壮阔.豪放.火热的场面.?生2:好在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生3:好在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生4:我觉得好在它的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师:是啊!安塞腰鼓表演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好的艺术不仅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更能以内在的精神打动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生:(讨论.明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师:安塞腰鼓表现的就是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板书〝生命之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生齐读资料内容)?三.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师: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生:排比.?师: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根据所在的位置看它们可以分为几个类别.每一类中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生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型排比.?师: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指导生再读)?生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是句间型排比.?师: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指导分男女声部齐读)?生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是段间型排比.?师:三个〝使人想起〞层层推进,如同一个个念头在人脑海中闪过,要读出此伏彼起的交错感.(指导分两大组重唱式齐读)?师: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大量排比的运用,对描写场面.表达情起了什么作用??生: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师:(板书〝气势.激情〞)这样看来,课文的语言好不好??生:好!?(师板书〝好一篇痛快文字!〞)?四.解读难句:合作探究,领悟文中写意语句的内涵?师:这篇〝好文字〞中,同学们也会遇到意思不明朗.不太好懂的句子,先在4人小组内提出来,合作探究一下,看能不能解决一些.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句,交由全班讨论.?生1:〝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师:可以由个人想到民族,想想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生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师:穿的是〝农民衣着〞,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说明后生们的生活多么贫穷.?生3:〝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师:〝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生活的希望.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安塞人,为什么还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当安塞腰鼓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朗读这3小节,要放慢语速,舒缓语调,读出在寂静中沉思,读出对新生活的展望.哪位同学尝试着读一遍?大家可推举一位.(生朗读第28—30节)?师:让我们闭上双眼,静静地聆听——你听到那〝一声渺远的鸡啼〞了吗?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在20年后的今天,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五.创意展示?师:一起来看新浪网上的一则消息——安塞腰鼓将成注册品牌,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生朗读消息)?师:今天,有着__年历史的安塞腰鼓正走出黄土高原,在中华大地乃至海外更广阔的土地上敲响!〝安塞腰鼓〞品牌,也将通过现代媒体的宣传,吸引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现在,你有一个展示才华.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安塞腰鼓〞品牌准备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打广告,做宣传,请你为它拟一则广告词.(板书〝一个广告创意〞)?好的广告词内容上要能展示品牌的特色,语言形式上还要有点技巧.如〝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特色是护肤,句式上整齐顺口,〝早晚〞意思还双关.(板书〝特色;技巧〞)如果你的创意被采用,你将收到安塞县文化局的请柬,特邀你到黄土高原,现场观看安塞腰鼓表演.想不想去?那就让小脑筋转起来吧!这些图片也许能激发你的灵感——(投影安塞腰鼓表演图片)?(生边观看图片并思考.创作)?师:现在,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作品并初评,选出本小组内最有实力的一则作品交给老师.(投影各小组初评出的学生作品,并以举手表决方法评出全班最佳创意)?六.体验交流?师:这节课,我们抓住〝好〞这个话题和课文展开了对话,那就是:好鼓,好文,好创意!同学们,我们学语文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面对一篇美文,我们应该联系生活,读出自己特有的感受,产生独特的体验,这样的阅读才是一种精神享受!今天,我们就尝试来一个〝实话实说〞型的课堂结尾:请各位同学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从《安塞腰鼓》中读到的感受或体验,话题是〝从《安塞腰鼓》中,我读到了……〞.注意,一定要〝实话实说〞!?(生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师:从《安塞腰鼓》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很多.可以读到陕北农民豪迈粗犷的威猛个性,可以读到中华民族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可以读到改革开放锐不可当的迅猛势头,还可以读到伟大祖国光辉灿烂的美好前程……从《安塞腰鼓》中,老师读到的是: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上进心,是源动力,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有劲的生活,才是痛快的生活!同学们,对不对呀??生:对!?师:最后,让我们伴随着安塞腰鼓的鼓点,一起大声呼喊:〝嗨!嗨嗨!〞?附:学生广告创意?●安塞腰鼓,激情如虎!?●安塞腰鼓,震撼国土!?●一捶震天,安塞腰鼓!?●激情燃烧的鼓点——安塞腰鼓!?●为他人鼓劲,为自己加油,我用安塞腰鼓!?●雾中腾虎,安塞腰鼓!?●传遍华夏族,唯有安塞腰鼓响咚咚!?●安塞腰鼓,使人年青的腰鼓!?《安塞腰鼓》教后感?教研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性质,使得教研员对新课程标准学得早,学得多,宣讲得也多.而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的机会,我更将它视为检验自己对新课标语文教育理念的理解.感悟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的实践标尺.?这节课,师生围绕三个〝好〞字展开对话交流,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劲〞,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培养了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识别.品读排比句,划分类型,体味其中的气势和激情,语文知识得以落实,阅读技能得以培养.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逐步深入的〝三读〞,既是教学过程,也教给了学生品读美文的基本步骤及方法.〝三读〞之后的〝一写〞(广告创意),既体现了读写结合.学用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的教学原则,又由于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作情境,给了学生驰骋想像力的巨大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不少学生作品宣传意象准确,语言简洁明快,确实富有创意,给人阵阵惊喜.?当然,由于教者平时较少与学生相处,相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了解较少,课堂上也出现了教者预期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这进一步启示我:学生的原有知识.情感体验是其构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础.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设法让他们在课堂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学生的成功,就是课堂的成功.?(杨万扣,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能力目标:立足课文,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难点:文中多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反复抒写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教学流程】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多媒体)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有一部电影《黄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欧洲.它靠什么征服西欧的观众?是拥有〝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从此以后,每逢国庆庆典,我们总能看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场面.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生命的激情.(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看完视频之后,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概括一下你的感受.二.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请找出来.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总结明确: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用电子白板写出来.)三.诵读,感受安塞腰鼓气势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明确:排比的类型: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间排比.要求:找出课文当中任一类型的排比,并把它有感情的朗读出来.组织交流:(1)句内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2)句间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间排比,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间排比,要读出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3)段间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段间排比.三个〝使人想起〞层层推进,如同一个个念头在人脑海中闪过,要读出此起彼伏的交错感.讨论: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于描写场面.表达情感有何作用?明确:排比的作用: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磅礴气势——赞美之情,用电子白板展现出来)四.品读,感受安塞腰鼓内涵《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重点)过程与方法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想听录音呢,还是听老师读?),听老师读,那老师有要求,大家在听读过程中,要将课文中你觉得特别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2.注意以下生字词语.(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1)亢奋(kàng.fèn):极度兴奋.(2)晦暗(huì.àn):昏暗.(3)羁绊(jī.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4)冗杂(rǒng.zá):繁杂.(5)蓦然(mò.rán):突然,猛然.(6)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ǐ):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7)戛然而止(jiá.rán.ér.zhǐ):声音突然中止.3.初步分析课文:(1)师:听了老师的朗读,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怎样的场景?师明确:这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我们来看看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的特点,梳理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 师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反复出现了四次,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美.据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场面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3)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出现,构成一种修辞手法,叫作间隔反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师明确:间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其实,为了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的心灵的震撼;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三.朗读品味1.师: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朗读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为什么这些语言给你这种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种感受?(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相互打分,点评.)2.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多媒体显示)(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3)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独句段,还有许多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3.师: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教师摘要出示: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颂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4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题文本:(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_~_自然段.(2)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和表达的形象与力量.2.感悟文本主题:在朗读.品析中感受安塞腰鼓表演中的气势之美,感受黄土高原生命的力量之美和黄土高原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美.3.培养语文品质:(1)在排比句式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准性.(2)在比喻句式中体会作者联想的丰富性.(3)在〝好一个安塞腰鼓〞内涵的追问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4)在感情朗读与感想诗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教学板块设计(一)了解课文结构特点〝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每次出现,代表不同的含义,并且层层递进,表现出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逐步升华.教师要根据课文描写的这四个层次,逐一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与感悟.第一次〝好一个安塞腰鼓〞,赞叹的是安塞腰鼓带来的火烈的舞蹈.第二次〝好一个安塞腰鼓〞,赞叹的是安塞腰鼓带来的沉重的鼓声.第三次〝好一个安塞腰鼓〞,赞叹的是安塞腰鼓带来的强盛的生命.第四次〝好一个安塞腰鼓〞,赞叹的是安塞腰鼓带来的蓬勃的想象.(二)充分领略文字的表现力文中的很多句子和段落运用比喻.排比,写得很有想象力,也很有气势,与安塞腰鼓的艺术表演结合得非常完美.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1)假如变成规范的表述,应该是: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2)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原句在表达上的急促有力,符合当时表演场景的气氛.(3)还可以排列成诗句的样式: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2.上述这一段话,描写了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既关注了物,又关注了人.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想象基础上谈谈感受.从而加深对下一句话的理解: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3.……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首先,要让学生找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然后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把山崖和观众的心比作牛皮鼓面,这样比喻贴切吗?从而切身体会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对大山,对人心的强大震撼力.最后通过朗读体会.4.第_自然段,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引领学生学习体会文字表达的特点,在熟读体悟中指导背诵.(1)后生们的( ).( ).( ),(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的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 ).( )和( ).它使你惊异于那( )的躯体,那( )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 )的能量.(2)上述四句话都是排比句,可以选择一句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排比的特点与效果.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让学生了解到这时作者的独特感受,结合前句理解,到底是什么震撼着我们,是什么烧灼着我们,又是什么威逼着我们?(依次是:声音.热情.气势)(3)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值得学生体味: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要在引读中追问:从〝农民衣着包裹〞体会到什么?(朴素)从〝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体会到什么?(艰苦)从〝居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可思议,敬佩) 5.第_自然段,也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引领学生学习体会文字表达的特点,在熟读体悟中指导背诵.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是(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使人( ).还可以变成诗歌排列的形式: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是(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使人( ).(三)以诗的形式写几句感受安塞腰鼓赞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火烈的舞蹈沉重的鼓声强盛的生命蓬勃的想象《安塞腰鼓》优秀教学实录5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3.感受中华传统文明的精神力量.教学重点:1.学习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对于生活中没有观赏过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教学步骤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播放2~3分钟的腰鼓舞片段,调动学生情绪,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教育资料】《安塞腰鼓》教学实录1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安塞腰鼓》教学实录1学习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9261f330740be1e650e9a5d.png)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安塞腰鼓生:听说过师:谁来介绍生:是一种大型民族艺术。
有两千年历史师:说的真好,谁来补充生:可以有千人参加,气势磅礴师:补充得恰到好处师:是大型的民族艺术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陕北作家给大家带来的读师:大家看过安塞腰鼓吗?今天,让我们跟这画面体会安塞腰鼓的那股子劲。
(看画面,听课文)师:同学们,听完课文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振奋人心师:好的,还有吗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不愧是陕西第一鼓师:磅礴的气势,说的好生:安塞腰鼓给人刚劲豪放的感觉师:用的好师:大家心中的感受各不相同,请带着你们这样的感受自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由读)师:请看大屏幕,出现六个生词,自己读生:一起读师:读得好,同学们,这些生词里有六个生字,这些字的笔画比较多,能记住这些字的笔画吗?请大家完成书后的描红表师:同学们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让我对大家更刮目相看,再看大屏幕,这些生词认识吗?生:认识师:请大家一起读,但读完你要告诉我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什么生:齐读师:什么感觉生:非常激动师:说的好生:激昂师:你的脸都红了,看来十分激愤。
师:这些词都是用来描写什么的?生:安塞腰鼓师:难怪作者在文中写道“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类似的写法还有吗?找到了吗?生:十四小节。
师:有两个感叹号,只要读一句生:十一节师:好的生:文中的第八节师:还有吗生:第六小节,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激昂的情感来读一读生:(激昂地读)师:这腰鼓究竟好在哪呢?师:请大家自己读课文,找出这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
师:找好了吗?谁来说生:第七小节师:大声读出来生:读师:你读得非常好,你发现没有,在你读得这段有许多相对的词生: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师:大家一起读师:谁能读好这一段生:(读)师:多有气势啊,我们一起来读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想到,落日照大旗,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了千军万马在奔腾师:好一个安塞腰鼓!师:安塞腰鼓还好在哪里?生:文章第十五小节师:你读得很流畅,你的朗读还欠缺点什么生:气势师:气势和力量师:你愿意请你的同学和你一起来读吗?生:师:请两个同学和他一起来读生:(齐读)师:真有力量师:在这段文字里哪个词让你最能感受到力量?生:叹为观止师:有力地读生:叹为观止师:一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一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一
《安塞腰鼓》的教学实录一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95
瑞金路小学陈洁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安塞腰鼓
生:听说过
师:谁来介绍
生:是一种大型民族艺术。
有两千年历史
师:说的真好,谁来补充
生:可以有千人参加,气势磅礴
师:补充得恰到好处
师:是大型的民族艺术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陕北作家给大家带来的读
师:大家看过安塞腰鼓吗?今天,让我们跟这画面体会安塞腰鼓的那股子劲。
(看画面,听课文)
师:同学们,听完课文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振奋人心
师:好的,还有吗
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不愧是陕西第一鼓
师:磅礴的气势,说的好
生:安塞腰鼓给人刚劲豪放的感觉
师:用的好
师:大家心中的感受各不相同,请带着你们这样的感受自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由读)
师:请看大屏幕,出现六个生词,自己读
生:一起读
师:读得好,同学们,这些生词里有六个生字,这些字的笔画比较多,能记住这些字的笔画吗?请大家完成书后的描红表
师:同学们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让我对大家更刮目相看,再看大屏幕,这些生词认识吗?
生:认识
师:请大家一起读,但读完你要告诉我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什么
生:齐读
师:什么感觉
生:非常激动
师:说的好
生:激昂
师:你的脸都红了,看来十分激愤。
师:这些词都是用来描写什么的?
生:安塞腰鼓
师:难怪作者在文中写道“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类似的写法还有吗?找到了吗?
生:十四小节。
师:有两个感叹号,只要读一句
生:十一节
师:好的
生:文中的第八节
师:还有吗
生:第六小节,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激昂的情感来读一读
生:(激昂地读)
师:这腰鼓究竟好在哪呢?
师:请大家自己读课文,找出这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
师:找好了吗?谁来说
生:第七小节
师:大声读出来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你发现没有,在你读得这段有许多相对的词
生: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
师:大家一起读
师:谁能读好这一段
生:(读)
师:多有气势啊,我们一起来读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想到,落日照大旗,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了千军万马在奔腾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安塞腰鼓还好在哪里?
生:文章第十五小节
师:你读得很流畅,你的朗读还欠缺点什么
生:气势
师:气势和力量
师:你愿意请你的同学和你一起来读吗?
生:
师:请两个同学和他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真有力量
师:在这段文字里哪个词让你最能感受到力量?
生:叹为观止
师:有力地读
生:叹为观止
师:一齐读。
有力量,哪一个词感受到气势?
生:每一个
师:为什么
生:有四个每一个
师:还有吗?
生:呼呼作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舞姿只能看到,却发出了声音
师:你们的读让我感到战栗
师:知道什么是战栗吗?
生:沉浸在其中了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读,体会战栗。
生:读
师:多么有力的朗读阿!多么有力的安塞腰鼓啊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接着说,安塞腰鼓还好在哪里
生:第十小节
师: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大家看看这一节
师:这鼓声不但回荡在牛皮面上,还回荡在哪?
生: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师:你们的心中有着鼓声吗?
生:有
师:好的,一齐读!
师:这是隆隆的鼓声,这是隆隆的气势,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还有吗
生:还有第十小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
生:
师:你们的读,读出了气势,读出了磅礴,大家还想看看安塞腰鼓吗?生:想!
(看录像)
师:好看吗?
生:好看!
师:安塞腰鼓好看,文中的描写也是精彩绝伦。
你能仿照书上的写法也来赞美咱安塞腰鼓吗?开始,写在材料的空白处。
生:雷鸣一样是振奋的鼓声
生:巨浪一样是疯狂的呐喊
(。
)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同学们,在文中这四句话反复出现,为什么反复地出现呢?
生:(思考)
师:大声地读一读
师:什么感觉?
生:感觉就是心潮澎湃
师:请四位同学读
师:真有力量,想读吗?分组读
生:第一组读
生:一二读一二三组读,全班读(气势渐强)
师:让我们再一次发出感叹吧!
师:同学们,我们能看到这样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我们该感谢谁呢?
生:感谢黄土高原
师: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
生:安塞腰鼓
师:还要感谢谁?
生:北黄土高原养育的后生们
师:没有他们,就没有?
生:安塞腰鼓
师: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来认识苍凉辉煌的黄土高原,还有朴实可爱的后生们。
(语文课堂网www.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