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几个误区
浅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误区
浅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误区文能载道固然不错,尤其是传统的“文以载道”在中年教师心目中,仍是一条金科玉律。
而让学生通过作文暴露一下自己内心中一些解不开的“心结”,也绝对不是坏事。
学生之所以“写自己不真”,就是因为怕说心里话,怕暴露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误解的“ 心结”。
当然,对他们内心“心结”的暴露应给予引导。
误区之二:只准写光明面,不准写阴暗面。
说得委婉一点,就是“要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写好人好事。
实际上,这是“文以载道”的一种低层次的体现。
记得有句名言: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何必强求学生一定千篇一律写什么“闪光点”呢?既可以写真善美,也可以写假恶丑。
只要角度正确,写假恶丑,同样能教育学生自己。
否则,就反而会让学生去胡乱编造什么“捡钱包”、帮老人和残疾人过马路等等小学写滥了的故事。
误区之三:写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
实质上,做人要老实,写文章要“狡猾”。
即使写身边发生的事,写大家熟悉的人,只要不是写通讯报道,写记叙文没有必要拘泥于真实,也可以适当地加以虚构,加以渲染,不应排斥移花接木,甚至大胆地以想象补充真实的不足。
但必须虚构得合理,让别人看不出破绽;想象不宜胡编滥造,荒诞不经,应尽量接近真实。
只要效果不错,一切手段都是可以试一试的。
作文教学的“误区”不止以上三个,而以上三个是最能束缚学生思想的。
它们不宜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写作文应该允许“犯规”,一切有创造性的东西都可以说是“犯规”的结果。
多年的经验证实,那些起初看似可歌可泣的人物或事件,几年后就被现实所摈弃了;当时似乎是不可违背的金科玉律,以后竟成了谬误。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少见。
也正是这些东西却常常被作为“规范”,它们紧紧地束缚着作文教学,也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这样的“规范”,只会规范地批量制造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作文来,完全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独创能力和真实感的流露。
更有甚者,由于中考作文的命题也缺乏新意,以致少数教师干脆在考前叫学生背上几篇作文,考试时视考题的变化而略加改头换面,以应付考试。
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要吃透教材, 精心选用教学媒体, 形成教学内容的合理结构, 语文课本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凭借, 不能抛开课本内容, 应以其 为主要依据。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 在教学中, 注意选用 最容易达到确定目的的媒体。 再次, 各种媒体综合运用, 及时反馈、 调控。 只用一种媒体, 对学生的刺激是单一的, 效果不好。用多 种媒体, 从视、 触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听、 发挥媒体综合运
中学 作 文 教 学存 在 的误 区及 对 策
王 晓红
(邢台市财贸学校 公共课教研室, 河北 邢台 054000)
一上作文课 , 学生犯愁, 看着老师出的题目, 唉声叹气, 无 从下笔。一批改作文, 老师犯愁, 文章词不达意, 且多是“ 假、 大、 。 空” 照理说, 从小学至高中, 前后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写一 篇言辞通达的文章应不成问题 , 而事实上 , 相当多的学生临毕 业之际, 仍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深 思,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作文教与学陷人难的窘境? 一、 作文教学存在的几点误区 ( 一)缺乏严格的训练计划。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课文教学有很强的计划性, 老师都会
会、 去思索、 去创造。 而这一过程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采用 CAI把现成的画面、 音乐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缺少了创造思 维和想象空间, 以这种固定的程式让学生接受, 这不是在帮助 学生。作为教师, 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而采用CAI教 学, 也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的发挥 , 影响学生语感的 形成。 2.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课时, 先放一段表演的录像, 再讲课文, 效果很好。口 技表演,
使学生感到新奇, 从而引发浓厚的兴趣, 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 体会。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和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 , 在语文教 学中利用CAI更易于让学生理解 、消化知识。爱因斯坦曾说 : “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这话千真万确。 ” 兴趣是学习的动 力和能源, 在心理学上叫做内驱力, 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孔子曾说: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只有“ ” 乐之”才能“ , 乐学”教师在教学过 。 程中, 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兴趣 , 激发内驱力 , 这 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而营造课堂氛围, 对于提高学生的 兴趣, 开发智力, 陶冶情操, 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 的篇 目, 应营造不同的氛围。有的氛围清新 自 然,如: 《 、 春》 心 等;有的沉郁优虑, 荷塘月色》《 绿》 如:《 、故都的秋》 等;有的
当前作文教学的五种误导
当前作文教学的五种误导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然而,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几乎被为数不少的作文教学者遗忘了。
在好多人看来,作文教学的成果在于培养具有“特殊”写作能力的学生,他们把“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作为作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作为评估作文教学实绩的主要依据,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写作水平很低,少数“写作尖子”成了鹤立鸡群,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当前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五种误导,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现成文章的背抄,丧失了人格道德作文应当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真情实感的反映,作文的材料来自生活,这是常理。
可是一些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却本末倒置。
最严重也是最普遍的现象是: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背诵抄录大量的“范文”,这些“范文”几乎都来自学生作文选。
有许多老师为让学生考试得高分,采用投机取巧的办法,要求学生每天背上几篇这样的“范文”,他们认为,只要一个学生背上几篇各类文章,考试时总有一篇可以“用上”或“改头换面后用上”。
据说,这种“由作文到作文”的经验还十分管用,学生考试作文能得到十分理想的成绩。
有的老师还反复对学生进行如何“套”文章的技巧训练。
有一年高考作文题为《习惯》,江苏考生中的满分作文跟四川考生中的满分作文“如出一辙”。
原因是都“参考”了某作者公开发表的小小说。
有些老师尊奉“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信条,“指导”学生将别人现成的文章改头换面去参赛,去投稿。
结果是名利双收,师生皆荣。
背抄现成文章来提高作文分数,显示作文教学成果,纯属弄虚作假,得到的是一时的“成功”,失去的是人格和道德,不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而且严重违背了教育方针,影响未来人才的思想素质。
二、培养“文学尖子”,忽视全体学生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一般写作能力。
初中写作误区总结
初中写作误区总结写作是一项需要培养和提高的基础技能,而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写作。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指导,初中生常常会陷入一些常见的写作误区中。
本文将总结一些初中写作中常见的误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中学生们在写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一个误区是缺乏明确的主题和观点。
有时,初中生在写作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目的,导致作文内容模糊不清,缺乏重点。
为了避免这个误区,学生们应在写作之前先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和观点。
主题是作文的中心思想,观点是对于这个主题所持的立场或意见。
确定好主题和观点后,可以根据它们来筛选并整理材料,使作文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第二个误区是过于简单和表面的叙述。
有些初中生在写作时只停留在事实的陈述和表面的描述,缺乏深度和个人观点。
要克服这个误区,学生们应该尝试给作文增加一些个人思考和观察。
他们可以通过提出自己的问题、分析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对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增加作文的深度和个性化。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有价值,读者也更容易接受和记住其中的内容。
第三个误区是语言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
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因此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非常重要。
有时,初中生可能会用错误的词语、措辞不当或语法错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作文内容混乱或不流畅。
为了避免这个误区,学生们应该在写作之前多做阅读和积累词汇。
通过大量的阅读,他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表达方式、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式。
此外,需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运用,避免出现明显的错误。
第四个误区是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有些初中生在写作时,往往没有清晰的结构和过渡,导致作文内容断断续续,难以理解。
为了改善这个误区,学生们可以在写作之前先制定一个清晰的结构框架,并在文章中使用过渡词和短语来连接段落和句子。
使用适当的过渡词和短语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并且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五个误区是缺乏个性和创新。
有时,初中生会过于注重格式和模板,不敢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作文指导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作文指导教学的误区与对策作文指导教学已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高中来说,每期四个专题,总共20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
这些写作专题按理来说应该落到实处,不过就具体实施来说,却不尽人意。
在作文指导教学这一块上存在如下误区。
一、作文指导教学的误区误区一:完全依托教材,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一些老师不明白,教材中的作文专题指导仅是一个指引,并非具体作文指导教学方案,不具备普适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将之具体化、合理化,变成可行性作文指导教学方案。
这样一来,作文指导就变得粗疏、简单。
基本的是两类作法:1、教师梳理教材写作知识点,略为例析,然后让学生作文;2、让学生自己看指导内容,然后安排作文练习,把指导重心放在练习题上。
误区二:完全抛开教材,另行一套一些老师没有认真研究教材中作文训练体例及其价值,只是从高考作文考试角度来实施作文指导教学,考什么,就练什么,就指导什么,而不考虑高中生走向社会后所需要的实际作文能力。
以上两大误区,源于对教材认识的认识与处理。
前者不重学情,过分信奉教材;后者则不信任教材,另起炉灶。
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误区三:重视写作知识与方法,忽视思维休操训练写作离不开技巧,这是语文老师都明白的道理,而技巧则需要写作知识来转化。
只是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仅靠知识与方法是不行的,还需要思想,需要思维跟进。
可是有的老师却忽略了写作思维的训练。
误区四:忽视对学生生活的唤醒和阅读积累的挖掘或许有的老师有这么一种思想,这就是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作为老师只需传授写作知识和方法即可。
至于学生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内容表达,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所积累素材,融入什么样的思想,全然是学生自己的事。
诚然这一些,的确是学生本身的事,不过唤醒与引导必不可少。
误区五:只重视老师的“导”,不重视对学生的“听”一些老师的写作指导课上,很大程度,占据时空的还是老师的“导”,却不大注意对学生的“听”。
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误区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误区论文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误区论文摘要: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可以说,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
但反思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实践,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进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文学创作一、用文学创作的术语去指导、评价学生作文从而把学生作文与文学作品混为一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文学创作中的不少术语,如“主题”、“题材”、“技巧”之类,被不知不觉引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课堂。
语文教师套用这些术语来指导、评价学生的作文,就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作文同文学创作混淆了起来。
学生作文本应该是学生个人感情的真实流露,但为了满足老师们提出的“主题明确”“题材新颖”的要求,不得不瞎编乱造,追求形式。
这样还能流露真情实感吗?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不是为了培养作家。
“虚构”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段,现在学生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的现象随处可见,不能说跟老师的这种指导思想没有关系。
如果学生写作文时养成了真假不分的习惯,为了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不惜歪曲事实,无中生有,这种“写作训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恐怕不仅限于作文的范围了。
当然,作文教学中那种明确要求学生编写童话、寓言、故事的训练不在此列。
二、过分的强调作文外在体式却忽视了内在真情实感的表达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并没有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而是经常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等规范化教学,向学生大谈写作秘诀,诸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甚至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下苦功夫背范文,过分的强调作文外在体式的花巧。
其实,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早就有明确的表述:一是作文的生命力来自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
因而必须“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作文教学误区
作文教学误区作文教学误区成功的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即,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要学生会独立、主动地去获取已有知识。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作文教学误区,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文教学误区1一、“无话可说”是学生写作的最大苦恼许多学生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在校园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做作业,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乏味,缺少可供写作的材料。
然而,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每天都在参与或大或小的事件活动,都在种种“材料”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生活的多彩、丰富能使写作者文思泉涌、笔下生辉,而生活的单调、枯燥更是写作途径中重要的组成材料。
学生将他们所谓“无话可说”的“话”用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不失为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二、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作文的过程并不是从提笔写作文开始的,而是在提笔之前,就已经花了很多功夫,这些功夫主要是材料的准备工作。
作文的材料要靠平时的积累。
我们所说的生活,大多是广义的,包括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东西,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阅读与学习生活中积累材料。
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扩展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
平时对生活大多观察、体会,到写文章的时候都有可能在脑海中出现,成为文章的血肉,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就是这个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养成多看、多听、多想、多问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样的印象在头脑中积累多了,作文的时候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三、锤炼语言,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
语言运用越鲜活,作文的个性就越凸现,文章也就越有韵味。
要培养学生作文的精品意识,尝试写大气文章,提倡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
由于心理个性不同,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着不同的个性:有的表现出客观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华丽的词语。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3 . 作文 内容 的虚伪性 。中学生作文 固然不乏 出 自真情 、 出 自心灵 的佳作 , 但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学生作文弄虚作假、 严重 脱离生活 , 脱离实际。因为老师 出的作文题 目离学生生活的圈 子太远 , 学生无从下笔 , 就只能到报纸杂志上去“ 摘抄” 因为学 , 生受应试教育 的影响 , 整天钻在书堆里 , 过着 “ 食堂” “ 室” 、教 、 “ 宿舍 ” 三点一线式 的生活 , 外面的世界 固然很精彩 , 但他们无
章 , 至是 一 篇 简 单 的应 用文 呢? 甚 即使 是 大 学 生也 有 写不 好 应 用文、 调查 报 告 、 验报 告 的 事见 诸 报端 , 不 能 不说 是 我 们 中 实 这
学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失误 , 高耗低效 , 作文教学缺少科学性 、 系统性 、 规范性 , 以下试作具体 分析 : 1 . 作文命题 的随意性 。现行作文教学的命题在很多学校存
在着 极 大 的随 意性 , 种随 意性 主要 表现 为 以下 几 种 情况 :1 这 () 情 感 支配 派 , 文 老 师凭 着 个 人 对 某 种文 体 、 种 内容 的偏 爱 语 某
断臆想 , 更有甚者 , 为了使作文显得 “ 真情动人” 不惜去捏造一 , 些“ 拾金不昧、 舍己救人” 或者是 “ 身残志不残 ” 的天方夜谭式的
述, 而学生真正能体会其 中的甚少 , 而另一种情况是 教师只是 打分数 , 写上一个 “ 字就完事 , 阅” 又因为教 师评语 总是这样机 械呆板 、 缺乏个性、 缺乏激情 、 缺少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 缺少表
扬 与 激励 , 生对 老 师 的批 改 也熟 视 无 睹 , 是 关心 分 数 , 生 学 只 学 对 作 文 者 是 跟 着 高考 作 文 “ 挥 棒 ” , 考 作 或 指 转 高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个误区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却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文试对这些误区作些考察与分析,以期使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今后的作文教学也许能有所帮助。
误区之一: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硬任务,也就是说,对那些课文,必须要认真去教完教好的,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
倘若没有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考到那些课文中的内容,就会令考生一筹莫展,难以对付,拿不到好分数了。
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
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教师,他们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的。
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了。
二是由于目前统改统考作文阅卷(如初中毕业考、初中升学考、高中会考、高考等),还没有可用客观性较强的办法,因而在阅卷中随意性尚较大,同一水平的两篇作文在不同阅卷者的手中或同一阅卷者在不同时候、不同情绪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分数往往有差距,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距。
因而,平时花大力气练习写作文,似乎觉得并不划得来。
这样,把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地看成了软任务了,这样来认识作文教学,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误区之二:教课文往往有计划性,教作文却无计划性。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或各自学校所规定的教学常规,每位语文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之初,都会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包括对课文的教学及作文的教学、测试及练习、复习、第二课堂教学等)认真地制订出一个都较合理的教学计划。
但无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课文往往是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教作文却不按计划进行了。
有的甚至对作文教学根本没作预先的全盘考虑,随意性很大,无计划性可言。
有的即使有计划,这计划也往往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
教学研究: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教学研究: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的必由之路。
然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重形式轻内容,唯套路是求。
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最常听到的是“格式要求”。
老师们往往花费大量时间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标点符号、如何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等基本技能,却很少关注作文的内容,甚至连学生的思想和感受都不问津。
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对于作文的理解被局限在纯技巧层面,无法从深层次理解作文的内涵,最终作文成为一种无感情、无思想的机械活动。
应对策:1、尊重学生的思想,以内容为先。
教师应当放下形式的束缚,尊重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深层内涵。
学生在写作时要先行思考内容,考虑如何让文章更加深入人心。
2、开展多元化写作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写作活动,例如让学生撰写议论文、小说、游记等。
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学生对于不同试题的思考和各种写作体裁的练习,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范围。
二、重文字轻思辨,唯死记是求。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大多只注重挑错、改错,很少提出思维上的引导,也很少对学生思辨逻辑进行指导。
教师们过于关注正确性和完美性,而轻视在作文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只注重“show me the right answer”,而忽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应对策:1、引导学生思考,强调思维训练。
在作文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去解析问题,发现问题本质。
2、对学生思维逻辑进行指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作文中的思维逻辑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论证思路、主题思维与结构思维等关键要素。
三、重追求成绩,唯应试是求。
当前语文成绩的评定方式多以作文成绩为核心。
初中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摘要:1.作文教学的误区: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作文教学程式化。
2. 其对策: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作文教学要制定周密、严谨的计划;老师的心中要有学生。
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对策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基本阵地,很多教师在这个阵地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但也有部分初中教师,出了大力,流了大汗,却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陷入了误区。
一、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但如果狭隘地理解大纲的要求来训练,显然是不够的。
一个学期如果只让学生写七、八篇作文,只是杯水车薪。
有人说,作文不是想出来的,作文是练出来的。
这句话很有道理。
再精确的骑车理论也不可能教出一个骑手,只有学车人经过反复的摔练,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才可以真正学会骑车。
有很多教师不是不懂得这个硬道理,只是思想没得到解放,手脚没有放开。
“大纲就规定写这么多我们何必去逞能?再说,训练多了,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吗?”鉴于这种心理,思想上就产生了惰性。
不愿从根本上勤奋指导、精心设计,只限于机械地被动地完成一定的数,不去主动地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多练,画地为牢,不敢也不愿越雷池一步。
封闭了学生的视野与心灵,禁锢了学生灵性的思维,只满足于完成一定的“数”,而不去追求掌握的“质”——高一些层次、少一些形式;多一些真话,少一些假大空;多一些标新立异、少一些因循守旧。
一言以蔽之,教师的观念不改变,惰性不去掉,作文的落后现状绝对无法改变。
二、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
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复杂的思维训练过程。
综观语文课本,作文教学的训练设计则多显不足,围绕课本太紧,课文是圆心,作文设计抱着圆心转,貌似科学、实显不足。
有的教师也发现了这些问题,就想了一些办法来弥补。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这就是训练中出现的随意性、盲目性。
更可怕的是,下一节该作文了,该做什么训练,心中无数。
初中作文教学四大误区
初中作文教学四大误区浙江扬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中考命题组成员,扬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市立项课题主持人,省立项课题核心成员,曾获市骨干教师赛课一等奖,省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曾被评为省、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初中语文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实验,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语文教学质量正稳步提升。
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还在低位徘徊,这是因为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认清并加以规避的误区。
1重“写作训练”轻“课外阅读”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喜欢通过分析学生作文了解学生语言与思维发展状况。
然而,长时间多“写”少“读”,学生写作思维容易成为无源之水。
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感和学习写作技巧至关重要。
写作的路子总隐藏在有定评的范文中,但范文是成品,学生一般很难从中习得写作的过程性、策略性知识。
因此,写作需要教师把作者隐藏在范文中的技法提炼出来,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明确的知识,并借此进行升格指导。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两找两积”:“两找”即找立意和找思路,学生读后既要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又要尝试从新的角度思考写作的思路,组建自己的“立意库”。
“两积”即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学生读后既要将相类似的素材记下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又要摘录优美语句,揣摩精彩写法,建立自己的“语言库”。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优化语言,习得技法。
2重“作前指导”轻“作后讲评”目前,不少教师重视作前指导,而轻视作后讲评。
学生作文写好后,教师至多翻一下,打个分数,写几句大而空、每篇作文都可用的批语。
长此以往,因为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其实,作文教学要遵循“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原则,作文教学的重点和提高的路径应该是学生每次习作完成后的升格训练。
作文批阅、讲评必须有两个回归:一是回归学生的反思内化;二是由评价回归修改,评价是基础,修改是关键。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误区分析及其对策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误区分析及其对策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误区展开探讨,针对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误区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一)教学缺乏系统性的组织与计划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并没有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计划,最终导致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能呈现一个渐递的梯度。
具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走马观花式的教学,也就是写作教学始终与阅读教学同步,教材里面学到了什么类型的课文,那么写作的类型就以此为基调。
比如说初一第一册第三单元是写景的散文课文,许多教师在课文教学结束之后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以景物为描写对象来展开写作。
实际上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行程单项训练的模式,那么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与阅读教学相配套,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作水平的话,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提高。
其次是缺乏过渡。
在作文训练的最初阶段,教师总是喜欢将所有的写作模式和要求统统的灌输给学生,而实际上学生的程度很有可能不能够达到这个标准,高标准严要求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
比如说在初一的第一学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训练他们的写作基本功,比如说书写规范,写作格式正确,能够完整清晰的记叙某一件事情等等,缺乏过渡的写作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
(二)初中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轨杜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写出好文章再也不是难事了。
当然生活也是我们写作的力量与源泉,一切写作活动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将会变得空洞无趣。
然而当今阶段,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学生都不能够全面的了解社会,忽略了身边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美好,再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升学压力迫使他们每天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伏案在各种补习班以及作业当中,读书的实践反而少了,自己的阅读视野也变得狭隘,缺乏了良好的写作素材。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
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的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我们所遇到的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本人的几点认识。
一、作文教学现状我觉得,现在我们的作文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
总体而言,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表达,轻育人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话读写四个方面比较。
然而,综观现今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
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
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
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模式,轻能力在现今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
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重书面,轻口头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
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浅谈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
浅谈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中学语文新课改已进行多年了,工作在新课改一线的同仁们为此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中学生语言文字实践能力低下的状况仍然令人担忧。
笔者认为,导致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的写作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对语文能力形成认识的差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而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技巧是有主次之分的,其主次顺序为:“听”次于“说”,“说”次于“读”,“读”次于“写”,因而“写”是四种语文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也是最难形成而应用价值较高的能力。
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存在一个的误区:重视篇目选文和语法的教学而相对轻视写作教学。
从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教材看,目前尚缺少系统有序的专门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本。
虽然一些语文课本也提供了用于写作教学的提示和文题,但相比之下形瘦影单,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未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从教学时间的消耗看,用于选文教学的时间大大超过用于写作教学的时间,而且作文教学课有时还要被用于选文教学。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实践已偏离了科学的轨道,步入喧宾夺主的境地。
能力的形成必须以实践训练为载体,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目前中学生每学期写作训练量约在八千字左右,每天的写作训练量只有六十字左右。
这样的训练量与核心写作能力的养成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
试想,即便让一个学生在一学期内把一本语文书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对他语文能力的提高又能产生多大的积极作用呢?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于篇目教学打基础,写作教学练能力,把教学实践的重心移到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上来,这样才能真正见效。
二、对教学思想领悟和贯彻的错位长期以来,“教师为主、课本为主、课堂为主”的教学思想一直统治、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为主”的本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序而高效的学习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三误区
误区一:依样画葫芦,走不出“名家名篇”的怪圈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最迷信的两句话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于是他们便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并以此作为作文的范本,要求学生从中寻章摘句,为“我”所用。
名家名篇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任何名家名篇都既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万能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人们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伦理标准、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惊人的变化。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学样式和全新的思想内容。
“荷马史诗”中的战争场景、“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关系、“大观园”中的悲欢离合、“边城”中的风土人情,还有“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荷塘月色”中的哀愁与忧伤……既是当时当地社会世态的一面镜子,也是那些名家特有的“心中之竹”。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如果让当代的学生一味地效仿名家名篇,岂不是在抑制学生的个性吗?作文教学中,如果过分地夸大名家名篇的魅力,甚至把此作为作文训练的希望之所在,那么,学生失去的将是奔放的思想、可感的生活、创新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难道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吗?误区二:迷信生活,过分强调真实与体验,抑制了学生的想像大凡成功和不成功的作家,几乎在任何场合都会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等等。
受之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会迷信生活,过分强调真实与体验,要求学生不能说假话,不能“胡编乱造”,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弄得学生无事可叙、无物可状、无情可抒、无话可说。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文学并不等于生活。
真正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文学,这其中应有一个理性的转化过程,这种过程在创作中称之为“灵感”,即思考和再现的过程。
鉴于学生生活底子薄,社会阅历浅,理性思考不成熟,很难要求他们能像成年作家一样去体验现实生活。
我们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启发他们的心智,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想像力。
当今社会,已是信息时代,学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个误区以下是关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个误区,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
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在一般的中学语文测试题中,“写作”作为与“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分析”、“文言文”相并列的测试内容,并占有30%~40%的分数量。
因此,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却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文试对这些误区作些考察与分析,以期使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今后的作文教学也许能有所帮助。
误区之一: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硬任务,也就是说,对那些课文,必须要认真去教完教好的,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
倘若没有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考到那些课文中的内容,就会令考生一筹莫展,难以对付,拿不到好分数了。
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
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教师,他们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的。
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了。
二是由于目前统改统考作文阅卷(如初中毕业考、初中升学考、高中会考、高考等),还没有可用客观性较强的办法,因而在阅卷中随意性尚较大,同一水平的两篇作文在不同阅卷者的手中或同一阅卷者在不同时候、不同情绪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分数往往有差距,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距。
因而,平时花大力气练习写作文,似乎觉得并不划得来。
这样,把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地看成了软任务了,这样来认识作文教学,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摘要: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却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文试对这些误区作些考察与分析,以期使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今后的作文教学也许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
误区之一: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硬任务,也就是说,对那些课文,必须要认真去教完教好的,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
倘若没有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考到那些课文中的内容,就会令考生一筹莫展,难以对付,拿不到好分数了。
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
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教师,他们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的。
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了。
二是由于目前统改统考作文阅卷(如初中毕业考、初中升学考、高中会考、高考等),还没有可用客观性较强的办法,因而在阅卷中随意性尚较大,同一水平的两篇作文在不同阅卷者的手中或同一阅卷者在不同时候、不同情绪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分数往往有差距,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距。
因而,平时花大力气练习写作文,似乎觉得并不划得来。
这样,把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地看成了软任务了,这样来认识作文教
学,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误区之二:教课文往往有计划性,教作文却无计划性。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或各自学校所规定的教学常规,每位语文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之初,都会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包括对课文的教学及作文的教学、测试及练习、复习、第二课堂教学等)认真地制订出一个都较合理的教学计划。
但无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课文往往是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教作文却不按计划进行了。
有的甚至对作文教学根本没作预先的全盘考虑,随意性很大,无计划性可言。
有的即使有计划,这计划也往往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
这种”事前无计划,当事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
误区之三:重视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
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
在讲到如何开头的方法时,又分出所谓的”悬念式”“开门见山
式”“回忆式”等等方法。
结尾的方法又分为”总结式”“展望式”“号召式”“水到渠成式”等等。
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
于是,许多学生到书店里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买到了这类书,就得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看了这类书,就能写出优秀作文来了。
误区之四:比较注重写作文的篇数,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认真讲评。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他们每10天或者每星期让学生交一篇作文。
另外,还要写日记、周记、学习名言警句的心得体会、每天的观察所得、一些重要的节假日里的见闻……但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讲评。
以为既是实行了”广种”,就必能获得”薄收”。
这是”题海战术思想”在写作上的反映。
要知道,没有对学生的作文作认真的事前布置,事后讲评,不讲清写得好的作文怎样的好,为什么会好,写得差的作文,有怎样的欠缺,其原因又是什么……那么,对学生中的大多数来说,不管你怎样大面积去”广种”,也都是难保其一定能”薄收”的,恐怕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仍然是比较慢的。
经验表明,多写对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有帮助,但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少学生来说,其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待于适当少写几次多增加几次讲评。
误区之五:过多过滥的征文竞赛,影响了作文的正常教学。
对任何事物来说,我相信都有一个”度”。
达不到这个”度”或超过了这个”度”,往往会出现”病态”,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
对作文教学来说,也是这样。
不搞几次征文比赛,对作文教学也许会缺乏推动力。
适当搞几次作文竞赛能增强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吸引力,同时,能使中学生在”实践”中练就本领,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现在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往往搞得过了头。
产生当前作文教学中的误区,其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是与教育思
想有关。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应付考试的教育。
其次与社会上人们的评价有关。
社会上的人们,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几乎全看一所学校的升学率。
升学率高,就是一所好学校,升学率低,就是一所质量差的学校。
评价一位语文教师,主要看他教出来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否高,而不问其写出来的文章,平时的写作能力是否强是否好。
人们对用上述标准衡量出来的”好学校”赞不绝口,并趋之若鹜地把孩子往这些学校送,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这样,高价读”择校生”的问题也就出来了。
试想,在这样的社会压力袭来的情况下,一个语文教师在教作文时,他会没有顾虑,没有考虑的吗?
另外,与现在的考查方法有关
现在的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部分,其考试方法不外乎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等等。
这样的形式,不管考生”写不出”还是”写得出”,一律都要”硬写”的,是毫无选择余地的。
这种考试方法看上去貌似公正,实际上也并不完全是如此。
正是由于这种考试方法,给作文的应试教学带来了生存和兴盛的机遇与条件。
这就告诉我们,改革考试方式方法,也是搞好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