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肌肉和神经》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神经和肌肉生理[可修改版ppt]
![第三章 神经和肌肉生理[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e1b6f9647d27284a735139.png)
4.与RP相关的概念:
静息电位:细胞处在未受刺激的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
存在的电位差。
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 极 化: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
位的状态
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者状态 (-70→-90mV)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者状态(-70→-50mV) 反极化:膜电位由负变正 复极化:细胞去极化或者反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
•
[K+]o↑→膜外电位↑(正电场)
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
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K+的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AP)及其产生机制
AP概 念:细胞接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
生的快速的可扩布的电位波
AP实验现象:
(一)细胞的动作电位
2、刺激的性质相同,强度不同,反应也不同
一般的疼痛刺激→兴奋反应 剧烈的疼痛刺激→抑制反应
CO2浓度轻度升高→呼吸加快加强 CO2浓度过高→呼吸反而减弱减慢,甚至停止
3、相同性质和强度的刺激,功能状态不同,反应也不 相同
• 同一种食物, 饥饿→兴奋 饱食→抑制
• 同一事物的反应,心情不同,反应也不同。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活细胞无论是处于安静状态下还是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电 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借助不同仪器,可以将不同 器官的电变化纪录下来。
例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包括:安静状态下的静息电位 活动状态下的动作电位
一、静息电位(RP)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
[Na+]i :[Na+]O ≈ 1∶10; ②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 透性增加:
最新[生物学]2神经肌肉一般生理学0836幻灯片课件
![最新[生物学]2神经肌肉一般生理学0836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fcbccca300a6c30d229f60.png)
类似心肌,活动形式类似合胞体,具有自律性 胃肠,子宫,输尿管 小A、V平滑肌多单位,但有自律性;膀胱平滑肌无自律性,但牵
拉时又产生整体反应,列入单一单位平滑肌
六. 平滑肌
5. 神经调控
植物神经 双重 单一 协同 拮抗
内在神经丛 曲张体 — 靶细胞之间的距离: 80~100nm
第二章 习 题
四. 兴奋-收缩偶联
因
骨骼肌:L-Ca2+:RYR=1:1; 心肌为1:7~10 S4移动到L-Ca2+道开放时间:骨骼肌需几百ms,心肌
立即。
故
骨骼肌和心肌释放Ca2+机制不同,主要是L- Ca2+道, RYR分子特性不同;骨骼肌L-Ca2+通道启动慢, RYR1受电压控制;心肌L-Ca2+道启动快,RYR2受 Ca2+控制。
AP经T管到深部 三联管传递信息 Ca2+释放
T管上Ca2+通道肽链与SR上Ca2+ 道相对,类似足蛋白连接,AP引 起Ca2+道变构,SR上Ca2+道开 放
(IP3诱导Ca2+释放) 心肌和骨骼肌不同,主要是由于T
管膜L-Ca2+道与终末池膜上RYR 受体( Ca2+通道受体)不同
四. 兴奋-收缩偶联
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1. 影响因素
前负荷
前负荷—初长度—收缩力 长度-张力曲线
[最适前负荷,最适初长度(2~2.2um),最大收缩力]
后负荷
后负荷—肌张力↑—速度↓ 张力-速度曲线
前负荷 + 后负荷
张力、速度↑
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1. 影响因素
收缩能力
拉时又产生整体反应,列入单一单位平滑肌
六. 平滑肌
5. 神经调控
植物神经 双重 单一 协同 拮抗
内在神经丛 曲张体 — 靶细胞之间的距离: 80~100nm
第二章 习 题
四. 兴奋-收缩偶联
因
骨骼肌:L-Ca2+:RYR=1:1; 心肌为1:7~10 S4移动到L-Ca2+道开放时间:骨骼肌需几百ms,心肌
立即。
故
骨骼肌和心肌释放Ca2+机制不同,主要是L- Ca2+道, RYR分子特性不同;骨骼肌L-Ca2+通道启动慢, RYR1受电压控制;心肌L-Ca2+道启动快,RYR2受 Ca2+控制。
AP经T管到深部 三联管传递信息 Ca2+释放
T管上Ca2+通道肽链与SR上Ca2+ 道相对,类似足蛋白连接,AP引 起Ca2+道变构,SR上Ca2+道开 放
(IP3诱导Ca2+释放) 心肌和骨骼肌不同,主要是由于T
管膜L-Ca2+道与终末池膜上RYR 受体( Ca2+通道受体)不同
四. 兴奋-收缩偶联
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1. 影响因素
前负荷
前负荷—初长度—收缩力 长度-张力曲线
[最适前负荷,最适初长度(2~2.2um),最大收缩力]
后负荷
后负荷—肌张力↑—速度↓ 张力-速度曲线
前负荷 + 后负荷
张力、速度↑
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1. 影响因素
收缩能力
《课件2肌肉神经》课件
![《课件2肌肉神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34f4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c.png)
肌肉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控制肌肉运动: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号,控制肌肉收缩和舒张 感觉功能:接收外界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感觉 调节身体平衡:通过肌肉张力和关节位置调整,保持身体平衡 维持生命活动:参与呼吸、消化、循环等生命活动,维持生命正常运行
肌肉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负责传递神经信 号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04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 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添加标题
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 间脑
添加标题
感觉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 和运动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 系统和感觉神经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添加标题
脊髓是连接脑和周围神经系 统的桥梁
心肌:主要分布在心脏, 主要功能是维持心脏的正 常跳动
肌肉的工作原理和收缩机制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由 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由肌丝组成,肌丝由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
肌肉收缩时,肌球蛋白和肌动 蛋白相互作用,产生力量
肌肉舒张时,肌球蛋白和肌动 蛋白分离,肌肉放松
肌肉的能量代谢和调节
肌肉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糖、脂肪和蛋白质 肌肉的能量消耗:运动时消耗大量能量,静息状态下也有一定的能量消耗 肌肉的能量代谢调节: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维持肌肉的能量平衡 肌肉的能量储存:在肌肉中储存糖原,以备运动时使用
定义:肌肉神经系统是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纤维 和神经末梢
《神经肌肉》PPT课件
![《神经肌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4233baad51f01dc281f18d.png)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小节中央滑行
肌小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医学PPT
40
三 兴奋-收缩耦联
结构基础——肌管系统 横管(T管)
肌膜内凹而成与肌原纤维相垂直 作用:将肌细胞膜的兴奋沿T管膜迅速传入细胞内部;
重新定义阈刺激
医学PPT
20
AP的产生机制:
细胞受到刺激
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
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а银环蛇毒、筒箭毒
阻断
Ach受体通道亚单位
乙酸+胆碱 肌肉舒张 胆碱脂酶
Ach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医学PPT 肌肉兴奋收缩
31
EPP的特征:类似于局部电位,无“全或无” 现象;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EPP的大小 与Ach释放量呈正相关。
化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有突触延搁 0.5ms 高敏感性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 易疲劳
第二节 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
刺激 神经兴奋 传导 传递 肌肉兴奋 收缩
兴奋性 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反应 强 弱 抑制(inhibition)
弱 强 兴奋(excitation) 兴奋: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
可兴奋细胞: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小节中央滑行
肌小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医学PPT
40
三 兴奋-收缩耦联
结构基础——肌管系统 横管(T管)
肌膜内凹而成与肌原纤维相垂直 作用:将肌细胞膜的兴奋沿T管膜迅速传入细胞内部;
重新定义阈刺激
医学PPT
20
AP的产生机制:
细胞受到刺激
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
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 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
Na+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K+通道激活而开放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
а银环蛇毒、筒箭毒
阻断
Ach受体通道亚单位
乙酸+胆碱 肌肉舒张 胆碱脂酶
Ach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医学PPT 肌肉兴奋收缩
31
EPP的特征:类似于局部电位,无“全或无” 现象;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EPP的大小 与Ach释放量呈正相关。
化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有突触延搁 0.5ms 高敏感性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 易疲劳
第二节 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
刺激 神经兴奋 传导 传递 肌肉兴奋 收缩
兴奋性 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反应 强 弱 抑制(inhibition)
弱 强 兴奋(excitation) 兴奋: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
可兴奋细胞:
神经与肌肉神经肌肉PPT课件
![神经与肌肉神经肌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9351b767ec102de3bd8954.png)
個系統所連結到的區域。
自主神經系統
• 自主神經系統被認為是週邊神經系統的 分支。感覺神經元接收輸入的訊息。包 括了能調節內臟活的機能:包括了消化、呼吸、 免疫、排汗、循環等機能,以及壓力反 應。
自主神經系統
1. 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透過釋放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控制恐懼、爭鬥、 或逃跑的反應。
重要肌肉群
重要肌肉
去皺瘦面打 Botox 令肌肉萎縮
補充影片8
吃冰吃甜 對肌肉美容的影響
補充影片9
狂飲可樂肌肉會麻痺
補充影片10
腰酸背痛
補充影片11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 網球肘是運動傷害中常見的一種疾患,若有不當的姿 勢就會發生網球肘。除了網球選手容易發生此症之外, 羽球選手也是此症的常客,還有上班族、家庭主婦、 打字員、油漆工、水泥工等,也是醫院中常見的患者。 網球肘的發生是手部錯誤使力,會因為手指頭和手腕 關節背屈,引起手肘肌肉緊張,經過長年日積月累下 來,導致肘部的肱上髁(亦即肘關節外側的突出骨) 發炎、疼痛,依其受傷部位不同又可分為外上髁炎 (85%患者屬於此類型)及內上髁炎(比例較少)。 根據臨床統計,網球肘的患者年齡大約為40歲中年 人,故網球肘亦有「四十肘」之稱。
• 症狀:大拇指肌疼痛無法使力。腫脹、 清晨更痛。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媽媽手)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媽媽手)
醫護措施: 1.休息 2.使用副木 3.急性疼痛期冰敷、慢性期熱敷
粘黏性關節囊炎 (五十肩,冰凍肩)
• 定義:肩關節囊因為急性或慢性發炎,導致 肩膀活動度不足,舉不高、或轉不順。
• 症狀:嚴重者無法用手洗臉、梳頭、擦屁股, 多數人會合併酸痛,甚至痛到晚上睡不著。
自主神經系統
• 自主神經系統被認為是週邊神經系統的 分支。感覺神經元接收輸入的訊息。包 括了能調節內臟活的機能:包括了消化、呼吸、 免疫、排汗、循環等機能,以及壓力反 應。
自主神經系統
1. 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透過釋放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控制恐懼、爭鬥、 或逃跑的反應。
重要肌肉群
重要肌肉
去皺瘦面打 Botox 令肌肉萎縮
補充影片8
吃冰吃甜 對肌肉美容的影響
補充影片9
狂飲可樂肌肉會麻痺
補充影片10
腰酸背痛
補充影片11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 網球肘是運動傷害中常見的一種疾患,若有不當的姿 勢就會發生網球肘。除了網球選手容易發生此症之外, 羽球選手也是此症的常客,還有上班族、家庭主婦、 打字員、油漆工、水泥工等,也是醫院中常見的患者。 網球肘的發生是手部錯誤使力,會因為手指頭和手腕 關節背屈,引起手肘肌肉緊張,經過長年日積月累下 來,導致肘部的肱上髁(亦即肘關節外側的突出骨) 發炎、疼痛,依其受傷部位不同又可分為外上髁炎 (85%患者屬於此類型)及內上髁炎(比例較少)。 根據臨床統計,網球肘的患者年齡大約為40歲中年 人,故網球肘亦有「四十肘」之稱。
• 症狀:大拇指肌疼痛無法使力。腫脹、 清晨更痛。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媽媽手)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媽媽手)
醫護措施: 1.休息 2.使用副木 3.急性疼痛期冰敷、慢性期熱敷
粘黏性關節囊炎 (五十肩,冰凍肩)
• 定義:肩關節囊因為急性或慢性發炎,導致 肩膀活動度不足,舉不高、或轉不順。
• 症狀:嚴重者無法用手洗臉、梳頭、擦屁股, 多數人會合併酸痛,甚至痛到晚上睡不著。
相关的肌肉神经解剖知识ppt课件
![相关的肌肉神经解剖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aeaef90912a21615792994.png)
(1) 肩胛上 N
(2) 腋N (3)肩胛下 N
(二)臂肌及其
神经支配
1. 臂肌 肱二头
肌 喙肱肌 肱肌 肱三头
肌
2. 有关神经
肌 管桡 皮神 神经 经及
肱 骨 肌
(三)前臂肌及其
神经支配
1. 前群肌及 其神经支配
2. 后群肌及其神 经支配
(四)手肌及其
神经支配
1. 鱼际肌群 2. 中间肌群 3. 小鱼际肌 群
颈夹肌: 位于头夹肌外下方, 止于上3个颈椎横突 2肌受C2-5后支的外侧 支支配
(3)横突棘肌
起于下位椎 骨横突,止于上 位椎骨棘突.受 脊N后支支配
半棘肌:
头半棘肌 位于颈后方,夹 肌深面,头最长 肌内侧.
多裂肌:
位于半棘肌 深方,斜跨2-4个 椎骨
回旋肌:
位于多裂肌深方, 只有胸部才发育 较完整
(二)胸腰筋膜
于腰区增厚,分为前、中、后 三层
(三)神经支配
斜方肌:副N 背阔肌:胸背N 肩胛提肌:肩胛背N 菱形肌:肩胛背N 上后锯肌:2-5肋间N 下后锯肌:9-12胸N前支 竖脊肌:脊N后支
(四)表面解剖
四、胸肌及其神经支配
(一)肌肉 胸大
肌
胸小肌
前锯肌
2. 1.
(二)有关神经
经 胸胸 内长 、神 外经 侧 神
肌筋膜痛的肌肉、神经解剖学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
一、头部的肌肉及神经配布
(一)肌肉
咀嚼肌: 1. 颞肌 2. 咬肌 3. 翼内肌 4. 翼外肌
(二)神经
二、颈部的浅肌群
胸锁乳突肌
2. 颈深肌群 前、中、后斜角肌
(二)神经配布
1. 颈丛皮N
(2) 腋N (3)肩胛下 N
(二)臂肌及其
神经支配
1. 臂肌 肱二头
肌 喙肱肌 肱肌 肱三头
肌
2. 有关神经
肌 管桡 皮神 神经 经及
肱 骨 肌
(三)前臂肌及其
神经支配
1. 前群肌及 其神经支配
2. 后群肌及其神 经支配
(四)手肌及其
神经支配
1. 鱼际肌群 2. 中间肌群 3. 小鱼际肌 群
颈夹肌: 位于头夹肌外下方, 止于上3个颈椎横突 2肌受C2-5后支的外侧 支支配
(3)横突棘肌
起于下位椎 骨横突,止于上 位椎骨棘突.受 脊N后支支配
半棘肌:
头半棘肌 位于颈后方,夹 肌深面,头最长 肌内侧.
多裂肌:
位于半棘肌 深方,斜跨2-4个 椎骨
回旋肌:
位于多裂肌深方, 只有胸部才发育 较完整
(二)胸腰筋膜
于腰区增厚,分为前、中、后 三层
(三)神经支配
斜方肌:副N 背阔肌:胸背N 肩胛提肌:肩胛背N 菱形肌:肩胛背N 上后锯肌:2-5肋间N 下后锯肌:9-12胸N前支 竖脊肌:脊N后支
(四)表面解剖
四、胸肌及其神经支配
(一)肌肉 胸大
肌
胸小肌
前锯肌
2. 1.
(二)有关神经
经 胸胸 内长 、神 外经 侧 神
肌筋膜痛的肌肉、神经解剖学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
一、头部的肌肉及神经配布
(一)肌肉
咀嚼肌: 1. 颞肌 2. 咬肌 3. 翼内肌 4. 翼外肌
(二)神经
二、颈部的浅肌群
胸锁乳突肌
2. 颈深肌群 前、中、后斜角肌
(二)神经配布
1. 颈丛皮N
高中生物《肌肉和神经》公开课PPT课件
![高中生物《肌肉和神经》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d1881469eae009591bec35.png)
骨骼肌纤维
• 肌原纤维是细胞的功能结构,呈细丝状, 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都 有明暗相间的横纹,且每条肌原纤维的 横纹皆整齐地排列在同一水平,所以整 个肌纤维显示出明暗相间的带,分别称 明带和暗带。
• 暗带又称A带,明带又称I带。
• I带的宽度可因肌纤维的不同收缩状态而 有差异,收缩时变窄,舒张时变宽;
滑面内质网,是由薄 膜构成的管道系统, 也称纵小管,纵小管 在A带与肌原纤维平行 排列,在H带彼此分枝 吻合成网状,在A带和 I带交界处,位于横小 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 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 (膨大呈扁囊状)小 管称为终池。调节肌 质内Ca2+的浓度。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 和两侧的终池组成三 联体。
• 肌原纤维 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
• A带在任何状态都保持一定的宽度。 在A带中部有一浅色窄带称H带,H带正中 有一条深色线称为M线;I 带中部有一条 色深的间线称Z线。
骨骼肌纤维LM结构
•形状:圆柱形,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1~40mm。 • 多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周边部,核靠近肌膜. • 肌浆内:含丰富的线粒体、肌红蛋白和肌原纤维
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概述
• 肌细胞(肌纤维)
• 组成:肌组织 • 结缔组织
•……
• 骨骼肌 随意肌
• 横纹肌
• 分类:肌组织
• 心肌 不随意肌
•无横纹 平滑肌
功能:肌肉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收缩,机体的各种动作、
体内各脏器的活动都由它完成。
肌组织
1. 肌组织概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骨骼肌 3. 心肌 4. 平滑肌
• 专有名词: 肌细胞 肌细胞膜 肌细胞质
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 一种传递信息 的特化连接结构。
神经和肌肉1模板PPT课件
![神经和肌肉1模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c9546871fe910ef02df889.png)
正 常 细 胞膜内 钾 离 子浓度 约 为膜外 的 A . 12 倍 B.30倍 C . 60 倍 D . 90 倍 E . 200 倍
第23页/共84页
Na + 通道阻断剂 是 A .美洲 箭毒 B . 河豚毒 C . 阿托品 D . 四 乙 基胺
K+ 通道阻断剂 是 A . 美洲 箭毒 B . 河豚毒 C . 阿托品 D . 四 乙 基胺
• D.钠离子通道有一个失活期
第28页/共84页
如果将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神经元放在仅缺乏钠离子的培养基 中,其细胞跨膜电位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 B.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 • C.动作电位幅度升高 D.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第29页/共84页
• 关于 动 作 电 位的 叙述 , 正 确 的 是 A . 阈 下 刺 激引 起的 动 作 电 位幅度 低 B . 阈 上刺 激引 起的 动 作 电 位幅度 大 C . 随 传 导 距 离 增 加 动 作 电 位 幅 度 递减 D . 在 神 经纤维上呈单向 扩布 E . 不 同 细 胞 的 动 作 电 位 幅 度 和 时 程不 同
第33页/共84页
动 作 电 位 沿 单根 神 经 纤 维 传导 时 , 其幅度 A . 逐渐减小 B . 逐渐增 大 C.不变 D . 先 增 大 , 后 减小 E . 先 减小 , 后 增 大
第34页/共84页
四、局部兴奋 分级电位
概念:
阈下刺激 引起的低于阈 电位的去极化 (即局部电 位),称局部 反应或局部兴 奋。
第24页/共84页
• 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离子通透性和膜电位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 的是
• A.Na+通透性增大时会造成去极化现象 • B.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没有限制 • C.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零 • D.K+流入细胞时有利于膜极化状态的恢复
第23页/共84页
Na + 通道阻断剂 是 A .美洲 箭毒 B . 河豚毒 C . 阿托品 D . 四 乙 基胺
K+ 通道阻断剂 是 A . 美洲 箭毒 B . 河豚毒 C . 阿托品 D . 四 乙 基胺
• D.钠离子通道有一个失活期
第28页/共84页
如果将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神经元放在仅缺乏钠离子的培养基 中,其细胞跨膜电位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 B.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 • C.动作电位幅度升高 D.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第29页/共84页
• 关于 动 作 电 位的 叙述 , 正 确 的 是 A . 阈 下 刺 激引 起的 动 作 电 位幅度 低 B . 阈 上刺 激引 起的 动 作 电 位幅度 大 C . 随 传 导 距 离 增 加 动 作 电 位 幅 度 递减 D . 在 神 经纤维上呈单向 扩布 E . 不 同 细 胞 的 动 作 电 位 幅 度 和 时 程不 同
第33页/共84页
动 作 电 位 沿 单根 神 经 纤 维 传导 时 , 其幅度 A . 逐渐减小 B . 逐渐增 大 C.不变 D . 先 增 大 , 后 减小 E . 先 减小 , 后 增 大
第34页/共84页
四、局部兴奋 分级电位
概念:
阈下刺激 引起的低于阈 电位的去极化 (即局部电 位),称局部 反应或局部兴 奋。
第24页/共84页
• 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离子通透性和膜电位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 的是
• A.Na+通透性增大时会造成去极化现象 • B.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没有限制 • C.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零 • D.K+流入细胞时有利于膜极化状态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面内质网
肌纤维 (muscle fiber) 肌膜 (sarcolemma)表面的基膜和内面的细胞膜。 肌浆 (sarcoplasm)
肌浆网 (sarcoplasmic
reticulum)
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 肌外膜 • 肌束膜 • 肌内膜 • 肌膜
• 肌纤维 • 肌原纤维
• A带在任何状态都保持一定的宽度。 在A带中部有一浅色窄带称H带,H带正中 有一条深色线称为M线;I 带中部有一条 色深的间线称Z线。
骨骼肌纤维LM结构
•形状:圆柱形,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1~40mm。 • 多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周边部,核靠近肌膜. • 肌浆内:含丰富的线粒体、肌红蛋白和肌原纤维
丝组成.
名词解释 1.肌节 2.三联体 3.闰盘
三种肌纤维光镜比较(1)
名称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形状 长圆柱形 细胞核 多个,
骨骼肌 心肌
横小管粗 纵小管少 终池少 二联体
平滑肌
平滑肌结构特点
•1、细胞梭形,无横纹,一个核,位中央。 •2、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 •3、一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 •4、再生能力强。 •5、植物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支配,属不随意 肌。
•分布: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处。
平滑肌纵断(高倍HE)
骨骼肌纤维
• 肌原纤维是细胞的功能结构,呈细丝状, 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都 有明暗相间的横纹,且每条肌原纤维的 横纹皆整齐地排列在同一水平,所以整 个肌纤维显示出明暗相间的带,分别称 明带和暗带。
• 暗带又称A带,明带又称I带。
• I带的宽度可因肌纤维的不同收缩状态而 有差异,收缩时变窄,舒张时变宽;
Smooth muscle (longitudinal)
平滑肌横断(高倍HE)
Smooth muscle (transversal)
平滑肌 纵断面 (EM)
平 滑 肌 横 断 面
(EM)
填空 1.肌细胞膜称为____,细胞质称为____,其
中的滑面内质网称为____. 2.肌组织可分为____,____和____. 3. 电镜下肌原纤维由____和____两种肌
肌丝滑行学说
运动终板 + 肌膜 + T小管 + L小管
激活肌钙蛋白
释放Ca2+
肌动蛋白位点暴露 与肌球蛋白结合
肌肉收缩
细肌丝滑动
心肌纤维结构特点
•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连接成网。 •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2个核的。 •3、横纹不太明显。 •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 •5、肌质网的肌小管简单而又不规则,包绕肌节 吻合成网状,无明显的终池, 横小管位Z线。 •6、有蒲肯野氏肌纤维。 •7、不易疲劳。 •8、无再生能力。
骨骼肌纤维 (skeletal muscle) 纵断
明带
暗带
骨骼肌
横断
骨骼肌纤维EM结构
肌节:
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I + A + 1/2I。
其长度随着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而变 化。
骨骼肌纤维舒张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骨骼肌 电镜低倍
2. 骨骼肌
肌原纤维
纵断
明暗 带带
2. 骨骼肌
滑面内质网,是由薄 膜构成的管道系统, 也称纵小管,纵小管 在A带与肌原纤维平行 排列,在H带彼此分枝 吻合成网状,在A带和 I带交界处,位于横小 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 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 (膨大呈扁囊状)小 管称为终池。调节肌 质内Ca2+的浓度。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 和两侧的终池组成三 联体。
• 肌原纤维 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
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概述
• 肌细胞(肌纤维)
• 组成:肌组织 • 结缔组织
•……
• 骨骼肌 随意肌
• 横纹肌
• 分类:肌组织
• 心肌 不随意肌
•无横纹 平滑肌
功能:肌肉组织的脏器的活动都由它完成。
肌组织
1. 肌组织概述 2. 骨骼肌 3. 心肌 4. 平滑肌
• 专有名词: 肌细胞 肌细胞膜 肌细胞质
肌节 暗 (A) 带
明 (I) 带
H带
Z线
M 带 (线)
½I + 1A + ½I
立骨 体骼 模肌 式纤 图维
超 微 结 构
T小管(横小管):
肌膜呈漏斗状向肌浆 内深陷,形成与肌原 纤维相垂直的横行细 管,称为横小管,也 称丁小管。丁小管环 每条肌原纤维,沿二 条终池之间穿行。
肌浆网:是肌质内的
•粗肌丝的分子结构:粗肌丝由许多杆状的肌球蛋白
(myosin)分子平行排列聚集而成,肌球蛋白分子呈长杆状而一 端球形膨大,其杆部均朝向细肌丝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 端并露于表面,称为横桥(cross bridge)。横桥是一种ATP酶, 可结合和分解ATP产生能量,使横桥发生屈伸运动。
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 原蛋白(或称肌钙蛋白)。后2种属于调节蛋白,在肌肉收缩中起调节作用。 肌动蛋白分子单体为球形,单体上有与原肌球蛋白相结合的位点,许多单体 相互连接,形成两条有极性的互相缠绕的螺旋链。原肌球蛋白是由两条较短 的肽链绞合成的索,彼此相嵌于肌动蛋白分子链的螺旋沟内。肌原蛋白由3 个球形亚单位组成,分别简称为TnI、TnT、TnC。肌原蛋白借 TnT附于原肌 球蛋白分子上,TnI是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亚单位,TnC是与 Ca++结合的亚单位。
心肌
纵断
心肌 闰盘
心肌
横断
心 肌 纵 横 断 面 示 意 图
心肌纤维EM纵断 闰盘
线粒体
心肌纵断(EM高倍)
Cardiac muscle (longitudinal)
心肌纵断
Cardiac muscle (longitudinal)
心肌闰盘
横位: 中间连接, 桥粒
纵位: 缝隙连接
心肌横断
行排列组成。粗肌丝长约1.5µm,直径约15nm,位 于肌节中段的A带内,中部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 肌丝长约 1µm ,直径约5nm,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 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
I 带内只有细肌丝,A带中部的H带内只有粗肌丝,而H带 两侧的A带内既有粗肌丝也有细肌丝。在两侧A带的横切面上 可见这两种肌丝的排列关系。两种肌丝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则 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主要基础。
肌纤维 (muscle fiber) 肌膜 (sarcolemma)表面的基膜和内面的细胞膜。 肌浆 (sarcoplasm)
肌浆网 (sarcoplasmic
reticulum)
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 肌外膜 • 肌束膜 • 肌内膜 • 肌膜
• 肌纤维 • 肌原纤维
• A带在任何状态都保持一定的宽度。 在A带中部有一浅色窄带称H带,H带正中 有一条深色线称为M线;I 带中部有一条 色深的间线称Z线。
骨骼肌纤维LM结构
•形状:圆柱形,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1~40mm。 • 多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周边部,核靠近肌膜. • 肌浆内:含丰富的线粒体、肌红蛋白和肌原纤维
丝组成.
名词解释 1.肌节 2.三联体 3.闰盘
三种肌纤维光镜比较(1)
名称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形状 长圆柱形 细胞核 多个,
骨骼肌 心肌
横小管粗 纵小管少 终池少 二联体
平滑肌
平滑肌结构特点
•1、细胞梭形,无横纹,一个核,位中央。 •2、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 •3、一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 •4、再生能力强。 •5、植物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支配,属不随意 肌。
•分布: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处。
平滑肌纵断(高倍HE)
骨骼肌纤维
• 肌原纤维是细胞的功能结构,呈细丝状, 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都 有明暗相间的横纹,且每条肌原纤维的 横纹皆整齐地排列在同一水平,所以整 个肌纤维显示出明暗相间的带,分别称 明带和暗带。
• 暗带又称A带,明带又称I带。
• I带的宽度可因肌纤维的不同收缩状态而 有差异,收缩时变窄,舒张时变宽;
Smooth muscle (longitudinal)
平滑肌横断(高倍HE)
Smooth muscle (transversal)
平滑肌 纵断面 (EM)
平 滑 肌 横 断 面
(EM)
填空 1.肌细胞膜称为____,细胞质称为____,其
中的滑面内质网称为____. 2.肌组织可分为____,____和____. 3. 电镜下肌原纤维由____和____两种肌
肌丝滑行学说
运动终板 + 肌膜 + T小管 + L小管
激活肌钙蛋白
释放Ca2+
肌动蛋白位点暴露 与肌球蛋白结合
肌肉收缩
细肌丝滑动
心肌纤维结构特点
•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连接成网。 •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2个核的。 •3、横纹不太明显。 •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 •5、肌质网的肌小管简单而又不规则,包绕肌节 吻合成网状,无明显的终池, 横小管位Z线。 •6、有蒲肯野氏肌纤维。 •7、不易疲劳。 •8、无再生能力。
骨骼肌纤维 (skeletal muscle) 纵断
明带
暗带
骨骼肌
横断
骨骼肌纤维EM结构
肌节:
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I + A + 1/2I。
其长度随着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而变 化。
骨骼肌纤维舒张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骨骼肌 电镜低倍
2. 骨骼肌
肌原纤维
纵断
明暗 带带
2. 骨骼肌
滑面内质网,是由薄 膜构成的管道系统, 也称纵小管,纵小管 在A带与肌原纤维平行 排列,在H带彼此分枝 吻合成网状,在A带和 I带交界处,位于横小 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 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 (膨大呈扁囊状)小 管称为终池。调节肌 质内Ca2+的浓度。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 和两侧的终池组成三 联体。
• 肌原纤维 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
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概述
• 肌细胞(肌纤维)
• 组成:肌组织 • 结缔组织
•……
• 骨骼肌 随意肌
• 横纹肌
• 分类:肌组织
• 心肌 不随意肌
•无横纹 平滑肌
功能:肌肉组织的脏器的活动都由它完成。
肌组织
1. 肌组织概述 2. 骨骼肌 3. 心肌 4. 平滑肌
• 专有名词: 肌细胞 肌细胞膜 肌细胞质
肌节 暗 (A) 带
明 (I) 带
H带
Z线
M 带 (线)
½I + 1A + ½I
立骨 体骼 模肌 式纤 图维
超 微 结 构
T小管(横小管):
肌膜呈漏斗状向肌浆 内深陷,形成与肌原 纤维相垂直的横行细 管,称为横小管,也 称丁小管。丁小管环 每条肌原纤维,沿二 条终池之间穿行。
肌浆网:是肌质内的
•粗肌丝的分子结构:粗肌丝由许多杆状的肌球蛋白
(myosin)分子平行排列聚集而成,肌球蛋白分子呈长杆状而一 端球形膨大,其杆部均朝向细肌丝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 端并露于表面,称为横桥(cross bridge)。横桥是一种ATP酶, 可结合和分解ATP产生能量,使横桥发生屈伸运动。
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 原蛋白(或称肌钙蛋白)。后2种属于调节蛋白,在肌肉收缩中起调节作用。 肌动蛋白分子单体为球形,单体上有与原肌球蛋白相结合的位点,许多单体 相互连接,形成两条有极性的互相缠绕的螺旋链。原肌球蛋白是由两条较短 的肽链绞合成的索,彼此相嵌于肌动蛋白分子链的螺旋沟内。肌原蛋白由3 个球形亚单位组成,分别简称为TnI、TnT、TnC。肌原蛋白借 TnT附于原肌 球蛋白分子上,TnI是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亚单位,TnC是与 Ca++结合的亚单位。
心肌
纵断
心肌 闰盘
心肌
横断
心 肌 纵 横 断 面 示 意 图
心肌纤维EM纵断 闰盘
线粒体
心肌纵断(EM高倍)
Cardiac muscle (longitudinal)
心肌纵断
Cardiac muscle (longitudinal)
心肌闰盘
横位: 中间连接, 桥粒
纵位: 缝隙连接
心肌横断
行排列组成。粗肌丝长约1.5µm,直径约15nm,位 于肌节中段的A带内,中部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 肌丝长约 1µm ,直径约5nm,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 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
I 带内只有细肌丝,A带中部的H带内只有粗肌丝,而H带 两侧的A带内既有粗肌丝也有细肌丝。在两侧A带的横切面上 可见这两种肌丝的排列关系。两种肌丝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则 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主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