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诊、腹诊

合集下载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是指产科医生在进行孕妇产前检查时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通过手触摸来了解胎儿的位置、胎位、胎心率等信息。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腹部触诊(Abdominal Palpation):
-目的:了解胎儿的位置和胎位。

-方法:医生通过手在孕妇的腹部轻柔触摸,感受胎儿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内容:包括测定胎头或臀部的位置,判断是否为头位、臀位或横位。

2. 胎位触诊(Fetal Presentation Palpation):
-目的:确认胎儿的头位或臀位。

-方法:通过触摸,确定胎儿头部或臀部的位置。

-内容:确定胎儿是头位还是臀位,以及胎头的方向。

3. 胎方位触诊(Fetal Lie Palpation):
-目的:确定胎儿的长轴方向。

-方法:通过触摸,判断胎儿的头朝向,即是面朝上还是面朝下。

-内容:判断胎儿是处于纵位(头朝下)还是横位(头朝侧)。

4. 胎心触诊(Fetal Heart Palpation):
-目的:评估胎心率。

-方法:通过手触摸孕妇的腹部,听取或感受胎心的跳动。

-内容:测量胎心率,正常情况下胎心率在特定范围内。

这些触诊步骤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胎儿的位置、姿势、发育情况以及胎心的正常性,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确保母婴的健康。

这些检查通常在孕中期和晚期进行,但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何时进行触诊。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

患者体位: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

嘱患者做张口腹式呼吸。

检查肝脏、脾脏时,分别取左、右侧卧位。

检查肾脏时可用坐位或立位。

检查腹部肿瘤时可用肘膝位。

触诊方法:检查者站立于患者右侧,面对患者,前臂应尽量与腹部处在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然后以轻柔的动作按顺序触诊。

一般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再至脐部,以此检查腹部各区。

注意事项:1.向患者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检查者手要温暖,指甲剪短3.触诊时应手脑并用,边检查边思索,注意病变的部位、特点、毗邻关系4.先触诊健康部位,然后触诊病变部位,边触诊边观察患者的反应与表情5.浅部触诊使腹壁下陷1厘米,用于发现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

深部触诊使腹壁下陷2厘米,有时可达4到5厘米,以了解腹腔内脏的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腹内肿物。

肺部听诊:体位:坐位或半卧位或卧位听诊顺序:一般自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至侧胸,最后检查背部,并要两侧对称部位进行对照比较。

听诊部位:锁骨上窝、锁骨中线上中下、肩胛线上下(背部听诊区在肩胛下角与脊柱交界处的听诊三角区域)听诊方法:先听健侧再听患侧,听诊时嘱病人微张口作均匀呼吸,必要时作较深呼吸或咳嗽数声后立即听诊,听诊两个呼吸周期。

心脏听诊听诊位置:二尖瓣区: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交界处内侧0.5到1厘米,是心尖搏动最强点肺动脉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主动脉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四到五肋间目的:肝脏触诊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

方法:1.单手触诊法: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超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各课件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各课件

案例一: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总结词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有麦氏点压痛,触诊时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
详细描述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即疼痛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逐渐转移至右下腹 ,并固定在麦氏点(即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附近。触诊时,右下腹有明显的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和腹 肌紧张。
详细描述
急性腹膜炎时,腹部触诊可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触诊时需注意疼痛部位、程度和腹肌紧张程度,以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和位置。
急性阑尾炎
总结词
急性阑尾炎是阑尾管腔阻塞或细菌感 染引起的阑尾炎性改变,表现为转移 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等。
详细描述
急性阑尾炎时,腹部触诊可发现转移 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明显。触诊 时需注意疼痛部位、程度和腹肌紧张 程度,以判断阑尾炎的严重程度和位 置。
案例二: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 性加剧,触诊时胆囊区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典型表现为右上腹绞痛 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触诊 时,胆囊区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Murphy征阳性。有 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质地较实,有压痛。
总结词
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于检查腹腔深部包块和脏器的形态、大小 及活动度。
详细描述
深部滑行触诊法是指医生用适度的力度触摸患者的腹腔深部 ,并沿着一定的方向滑动,以感知腹腔深部包块和脏器的形 态、大小及活动度。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腹腔内病变 的性质和位置。
双手触诊法
总结词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大小、形状、对称性、位置和触痛等情况。

以下是腹部触诊的一般流程:1.准备工作:-向患者解释腹部触诊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确保患者舒适,并提供保护隐私的环境。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体位调整:-患者应以卧位为佳,膝部略屈曲,腹肌放松。

-如果需要检查腹部的侧面,可以让患者侧卧,向上的腿屈曲。

3.观察和检查腹部外观:-通过观察,检查腹部的外形、皮肤颜色和细纹等,寻找任何明显的异常。

-注视腹壁上的脐部,以确定其位置和形状。

4.手部准备:-触诊前,确保双手温暖,并向患者解释触摸的感觉和疼痛程度。

5.深浅触诊:-先进行浅触诊,用手指平均分布在腹部上,轻轻地按压,以感知腹壁下的组织、气体或液体的反应。

-同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有无不适或疼痛感。

6.器官触诊:-通过手指的按压和摩擦,感知腹腔中各器官的形状、大小、质地和位置。

-从上腹到下腹,逐步触诊脾脏、肝脏、胃等器官,了解它们的正常状态和异常情况。

-判断器官是否有增大、压痛或包块等征象。

7.深部触诊:-如果浅触诊的结果不明确,可以进行深部触诊。

-使用两只手,一只手放在背部,另一只手在腹部前面,通过感知腹腔内部器官的活动程度和位置,例如肠蠕动、肿块或腹部的液体积聚等。

8.温柔结束:-触诊结束后,用温柔的动作轻轻地将手从腹部抬起,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提醒患者稍后可能会有腹部疼痛或不适,这是正常的触诊反应。

9.结束工作:-与患者进行简要的沟通,向其解释触诊的主要发现,提出必要的建议和医嘱。

-记录触诊的结果和观察所见,供后续跟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腹部触诊是一种辅助性检查方法,结果应与其他检查方法和患者的病史综合考虑,以制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应注意谨慎,避免过度压迫或使用过度的力量,以防止损伤或诱发患者的疼痛。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是检查腹部是否存在病变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1.腹部柔软程度:正常人的腹壁柔软无抵抗感,若腹部触诊时出现揉面感,似揉面团
的感觉,多考虑腹部存有结核。

若是腹部触诊时硬如硬板,多考虑有急性腹膜炎。

2.腹部压痛:正常人的腹部按压不会出现疼痛感,若上腹部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多考
虑肝胆、胃肠道疾病。

若下腹部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多考虑为阑尾炎引起的。

3.腹部包块:正常人的腹部是不会存在包块,若在触诊时发现腹部存在肿块,应及时
拍彩超和CT片明确其位置和形态。

4.肝脏触诊:正常人的肝脏一般触不到,若在深吸气时在肋下缘可触及肝下缘,说明
存在腹壁松弛脾脏轻度肿大,若在脾下缘在肋缘下至脐水平线说明脾脏存在中度肿大,若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线下说明脾脏出现高度肿大。

腹部触诊描述

腹部触诊描述

腹部触诊描述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状态。

通过触摸和压迫腹部,医生可以获取许多有关腹部器官的信息,如大小、形状、密度和位置等。

下面将对腹部触诊的方法和应用进行介绍。

腹部触诊通常分为四个步骤:外观触诊、浅层触诊、深层触诊和压痛触诊。

首先,医生会观察腹部的外观,注意腹壁的形状、皮肤的颜色和凹陷等情况,以了解是否有异常的迹象。

然后,医生会进行浅层触诊,用手指轻轻触摸腹部,感受腹壁的肌肉紧张度和腹部的温度等信息。

接下来是深层触诊,医生会用手掌或手指揉动腹部,以检查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和质地等。

最后是压痛触诊,医生会用手指或手掌加压在腹部特定区域,以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腹部触诊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触诊中发现腹部肿块可能是肿瘤的征象,触诊中感觉到腹部膨隆可能是腹水的表现。

此外,触诊还可以确定腹部器官的位置和大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腹部疾病。

例如,如果触诊时感觉到肝脏下降,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如果触诊时感觉到肾脏肿大,可能是肾炎或肾肿瘤的征兆。

腹部触诊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是常规体格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它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腹部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腹部触诊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任何伤害,非常安全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触诊时应使用温暖的手,以避免刺激患者的皮肤。

其次,触诊时应注意手的力度和速度,过轻或过重的触压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触诊时要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让患者放松身体,以获得更准确的触诊结果。

腹部触诊是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腹部器官的状态和诊断腹部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熟练掌握腹部触诊的技巧,并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腹部触诊时应放松身体,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以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

中医诊断触诊、腹诊

中医诊断触诊、腹诊

--- 真理独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切合中医诊断触诊、腹诊「触诊」医生以自己的手指,触摸病人的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的温度、润涩、齐集、痞块、肿胀和伤心反响等情况,称为触诊。

触诊常能收集到协助诊断的第一手资料。

触诊皮肤温度时,应注意室内温度;触诊胸腹时,应注意患者的体位和情绪,不可以令其神经紧张。

(1)触扪皮肤:主若是感知病人皮肤的温度和湿度。

若皮肤冷清,自觉畏寒,而不发热,则多为虚寒;如皮肤烫热、无热无汗或有汗而不多,常为外感;肌肤冷清,汗出清稀,则多阳虚;肌肤灼热,汗出如油,是阴虚;自感发热,但扪之不热,多属虚热(阴血虚、气阳虚)。

(2)触摸手足:手足冷清,身不发热,则为寒厥,多因阳虚;若手足冷清,而头身发热,此为真热假寒的热厥;手背热,多为热病,兼恶寒发热者为表证,不恶寒但发热者为里证;手心热,则多阴虚内热,见于慢性耗资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等。

小儿发热指冷,伴见眼红有泪、流涕咳嗽、须防麻疹,如并见口腔颊粘膜有渺小白点,即可确诊。

(3)触扪胸腹:胸高气粗,手按胸廓起伏有力,则多为风热袭肺(如支气管肺炎)或痰热壅肺(如大叶性肺炎)。

左乳下(虚里),心跳动不应手,为宗气内虚(心力衰竭);不用手摸,其心动应衣,为宗气外泄(心肌肥大);心下(上腹部)痞满,按之硬痛者,为结胸(痰热水结),按之濡软者为虚痞(脾虚气滞)。

胁肋为肝胆部位,右侧齐集属肝(肝肿大);左侧齐集属脾(脾肿大);胀满痞痛,忽聚忽散为“聚”(气郁);有形不移,坚硬拒按的为“积”(血积)。

肝脾肿大,均属齐集,齐集还包括腹腔包块,肿瘤。

脘腹胀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喜得热烫为寒,喜近冷物为热;腹壁灼热烫手为内热(多为肠胃热);腹部膨胀,搬动震荡,按之随手而起,全身浮肿为水臌(常有于肾性水肿);按之坚硬,肤色苍黄,青筋裸露,四肢瘦削者,为血臌(常有于肝性腹水);小儿腹大青筋,四肢瘦削,毛发干萎,鼻痒,唇烂者为疳积(为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脐腹伤心,左腹下按之有块状累累者为燥屎(降结肠部位可摸到结粪);腹痛时有包块鼓起,按之凸凹不平,上下搬动者为虫积(可为蛔虫性肠拥堵);腹痛偏右,在髂骨隆起处与脐联线的中、外 1/3 交点(阑尾点)按之痛甚,痛时缩足而卧的,为肠痈(阑尾炎);小腹胀满拒按,小便不通利的,为蓄水(尿潴留);小便通利的为蓄血(大便色黑,可能是肠出血)。

腹部检查触诊介绍课件

腹部检查触诊介绍课件

肝脏触诊方法
肝脏触诊感觉
正常情况下,肝脏质地柔软,表面光 滑,无压痛。若肝脏增大或存在占位 性病变,触诊时可能会有压迫感或疼 痛。
医生用右手的指腹在患者的右上腹自 下而上轻柔地触摸肝脏,让患者呼气 ,并在吸气时向下按压。
胆囊触诊
胆囊位置
胆囊位于右上腹,肝脏下方,呈 梨形囊状器官。
胆囊触诊方法
医生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 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 上腹部或脐上方,随患者呼气时
施加压力。
胆囊触诊感觉
正常情况下,胆囊不能触及。若 胆囊增大或存在炎症、结石等情 况,触诊时可能会有压痛或触及
肿大的胆囊。
脾脏触诊
脾脏位置
脾脏位于左上腹,大致在左侧第9至第11肋骨处,脾上缘与左第 10肋骨相重叠,其下缘约与左第6肋软骨相齐平。
脾脏触诊方法
医生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左上 腹部或脐上方左侧肋骨下缘,随患者呼气时施加压力。
出准确的诊断。
CHAPTER
02
腹部检查触诊方法
检查姿势与暴露
01
02
03
患者体位
患者应取仰卧位,双腿屈 曲,放松腹肌。
检查者站立位置
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 保持适当的距离,便于触 诊。
暴露腹部
确保患者的腹部充分暴露 ,以便于观察和触诊。
触诊顺序
从左下腹开始
检查者用右手四指并拢, 以指腹轻放于腹部,从左 下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 进行触诊。
能有所不同。
检查者的专业素养与经验
专业培训
腹部检查触诊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 握正确的触诊方法和技巧。
经验积累
通过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提高触诊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腹候诊察方法及诊断标准

腹候诊察方法及诊断标准

腹候诊察方法及诊断标准腹诊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触摸、观察和询问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征。

以下是腹诊的诊察方法和诊断标准:1. 准备工作:患者仰卧于诊察台上,放松四肢(下肢伸直,必要时屈膝),宽解衣服。

医师立于侧面,以右手四指或拇指,掌心向下,贴近患者腹壁,轻轻按抚,自胸而腹,自左至右。

2. 触诊:先让患者仰卧于诊察台上,放松四肢(下肢伸直,必要时屈膝),宽解衣服。

医师立于侧面,以右手四指或拇指,掌心向下,贴近患者腹壁进行触诊,触诊前医师的手要温热,避免冷手突然触及腹部惹起腹肌挛缩甚至腹肌反应性抵抗而变硬影响诊断。

3. 望诊:观察患者的腹部外形、呼吸、胀满疼痛等情况。

4. 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5. 听诊: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的声音,如肠鸣音等。

6. 闻诊:嗅患者腹部的气味,如是否有异常气味等。

诊断标准因病种和病情轻重而异,一般而言,腹诊可以诊断出以下几种疾病:1.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表现为形体肥胖、性情抑郁、频发全身痉挛、四肢抽搐而精神神志正常。

腹部左侧动悸亢进、腹部直肌拘挛紧张等。

2. 腹水:多见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表现为腹部胀大、下肢水肿、食欲减退等。

3. 腹痛:多表现为腹部疼痛、胀满不适、恶心呕吐、大便异常等症状。

4. 便秘: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粪质较硬或呈球状、排便不尽感等。

5. 泄泻: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水样便、排便不尽感等。

6. 胃痛:多表现为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

7. 胁痛:多表现为胁肋部疼痛、胀满不适、胸闷等。

8. 鼓胀:多表现为腹部胀大、四肢水肿、食欲减退等。

9. 积聚:多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疼痛拒按、食欲减退等。

10. 黄疸:多表现为身黄、目黄、小便黄等。

需要注意的是,腹诊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不能替代其他临床检查方法。

同时,腹诊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腹部触诊诊断学

腹部触诊诊断学

腹部触诊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腹壁柔软●异常:增加、减弱
二、压痛与反跳痛
阑尾压痛点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McBurney点
胆囊点
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三、脏器触诊(一)肝脏触诊
1.单手触诊法
2.双手触诊法
3.勾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弱者
肝脏触诊内容:
大小
(1)
质地
(2)
边缘和表面
(3)
压痛
(4)
搏动感
(5)
⏹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cm ⏹剑突下<3cm ⏹质地软
⏹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无触痛
正常肝脏触诊特点:
-方法:
–内容:大小、质地、表面形态、有无压痛及摩擦感等(二)脾脏触诊
仰卧位双手触诊法右侧卧位双手触诊法
脾脏肿大的测量方法:
甲乙线(1线)
甲丙线(2线)
丁戊线(3线)
脾右缘到正中线距离。

超过正中线以“+”表示,未超过正中线以“-”表示
脾脏肿大的分度:
(1)轻度脾大
⏹深吸气时脾脏在肋下不超过2cm
(2)中度肿大
⏹深吸气时脾脏超过肋下2cm,但在脐上(3)高度肿大
⏹深吸气时脾脏超过脐水平或超过前正中线
胆囊触诊(三)胆囊触诊
1.正常情况
⏹胆囊不能触及
2.异常情况
⏹肋下触及胆囊
⏹Murphy征阳性:
提示急性胆囊炎。

腹部检查触诊介绍2022年学习资料_

腹部检查触诊介绍2022年学习资料_

五肝脏触诊-用单手或双手触诊法-具体检查:常采用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放松腹壁, 合腹-式呼吸,使肝脏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
触到肝脏时,应注意大小、质地、表面与边缘、-压痛及动态变化。-1大小:正常成人的肝下缘通常在右肋-缘下不能 及;若在剑突下触及,多在3cm-以内。-边缘薄,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若肋下缘-超过上述标准,则提示肝肿大
液波震颤-病人或另一检查者之手的尺侧缘压在病人前正中线上-阻止腹壁震动,检查者拍击一侧腹部,贴于对侧-腹壁 另一只手有液体搏动冲击手掌的感觉。-.
四腹部包块-异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1腹部包块的部位-2-腹部包块的大小-3-腹部包块的形态、表面与边缘-4 腹部包块的硬度与质地-5-腹部包块有否压痛-6-腹部包块有否活动度-7-腹部包块有否搏动-8-腹部包块与邻 的关系
4压痛:-■弥漫性压痛-肝炎或肝瘀血。-■局限性压痛肝脓肿-■5搏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脏增大的临床意义-急性肝炎-·肝淤血-·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肝脓肿或肝囊肿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肝脏病及其触诊特征如下:-1急性病毒性肝炎:轻度增大,三-表面光滑边缘-薄钝。质软,有触痛 压痛-2肝脏瘀血: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质中度硬,有明显触痛-3肝硬化晚期:肝缩小,中度 重度硬,表面-不光滑,边缘锐而不整齐,无压痛-4肝癌:肝肿大、表面高低不平有大结节,边-缘薄厚不一,质硬如 ,无压痛-5多囊肝、肝脓肿:两者均有囊性感,但后者-有明显压痛。
深部滑行触诊法-医师用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平放-在腹壁上,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0
双手触诊法-■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腹部触诊检查

腹部触诊检查

仁心 仁术 创新 奉献
•脾脏测量法:
仁心 仁术 创新 奉献
临床记录中,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脾缘不超过肋缘下2cm为轻度肿 大;超过2cm,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 大,即巨脾。
触到脾肿大除注意大小外,还要注意它的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 擦感等。这些常可提示脾肿大的某些原因。
仁心 仁术 创新 奉献
三、脏器触诊
(一)肝脏触诊 2.双手触诊法:右手同前,左手托住被检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 时左手向上推。 3.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 2-5指弯曲成钩状,嘱被检者做深呼吸动作。
仁心 仁术 创新 奉献
触及肝脏时,应体会并描述下列内容: 1.大小: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人,于深吸气时 可于肋弓下触及肝脏,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在腹 上角较锐的瘦高者剑突下剑突根部下可达5cm,但是不会超过剑突根部至脐距离的 中、上1/3交界处。 2.质地:一般分三级:柔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 3.边缘和表面形态:注意肝脏边缘厚薄,是否整齐,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 4.压痛:正常无压痛。 5.搏动:正常肝脏以及因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肝脏肿大并不伴有搏动。凡肝肿 大未压迫到腹主动脉或右心室未增大到向下推压肝脏时,也不出现肝脏搏动。 6.肝区摩擦感:检查时将右手掌面轻贴于肝区,让患者做腹式呼吸。正常时无摩擦 感;摩擦感见于肝周围炎。 7.肝震颤:用浮沉触诊法。手指压下时,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可见于肝包虫病。
膀胱触诊一般采用单手滑行法。在仰卧屈膝情况下医师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 方向触摸,触及肿块后应详察其性质,以鉴别其为膀胱、子宫或其他肿物。膀胱 增大多有积尿所致,呈扁圆形或圆形,触之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按压时憋胀, 有尿意,排尿或导尿后缩小或消失,借此可与妊娠子宫、卵巢囊肿及职场肿瘤等 鉴别。

中医诊断 触诊、腹诊

中医诊断 触诊、腹诊

中医诊断触诊、腹诊「触诊」医生以自己的手指,触摸病人的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的温度、润涩、积聚、痞块、肿胀和疼痛反应等情况,称为触诊。

触诊常能收集到协助诊断的第一手资料。

触诊皮肤温度时,应注意室内温度;触诊胸腹时,应注意患者的体位和情绪,不可令其神经紧张。

(1)触扪皮肤:主要是感知病人皮肤的温度和湿度。

若皮肤清凉,自觉畏寒,而不发热,则多为虚寒;如皮肤烫热、无热无汗或有汗而不多,常为外感;肌肤清凉,汗出清稀,则多阳虚;肌肤灼热,汗出如油,是阴虚;自感发热,但扪之不热,多属虚热(阴血虚、气阳虚)。

(2)触摸手足:手足清冷,身不发热,则为寒厥,多因阳虚;若手足清冷,而头身发热,此为真热假寒的热厥;手背热,多为热病,兼恶寒发热者为表证,不恶寒但发热者为里证;手心热,则多阴虚内热,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等。

小儿发热指冷,伴见眼红有泪、流涕咳嗽、须防麻疹,如并见口腔颊粘膜有细小白点,即可确诊。

(3)触扪胸腹:胸高气粗,手按胸廓起伏有力,则多为风热袭肺(如支气管肺炎)或痰热壅肺(如大叶性肺炎)。

左乳下(虚里),心跳动不应手,为宗气内虚(心力衰竭);不用手摸,其心动应衣,为宗气外泄(心肌肥大);心下(上腹部)痞满,按之硬痛者,为结胸(痰热水结),按之濡软者为虚痞(脾虚气滞)。

胁肋为肝胆部位,右侧积聚属肝(肝肿大);左侧积聚属脾(脾肿大);胀满痞痛,忽聚忽散为“聚”(气郁);有形不移,坚硬拒按的为“积”(血积)。

肝脾肿大,均属积聚,积聚还包括腹腔包块,肿瘤。

脘腹胀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喜得热烫为寒,喜近冷物为热;腹壁灼热烫手为内热(多为肠胃热);腹部膨胀,移动震荡,按之随手而起,全身浮肿为水臌(多见于肾性水肿);按之坚硬,肤色苍黄,青筋暴露,四肢瘦削者,为血臌(多见于肝性腹水);小儿腹大青筋,四肢瘦削,毛发干萎,鼻痒,唇烂者为疳积(为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脐腹疼痛,左腹下按之有块状累累者为燥屎(降结肠部位可摸到结粪);腹痛时有包块鼓起,按之凸凹不平,上下移动者为虫积(可为蛔虫性肠梗阻);腹痛偏右,在髂骨隆起处与脐联线的中、外1/3交点(阑尾点)按之痛甚,痛时缩足而卧的,为肠痈(阑尾炎);小腹胀满拒按,小便不通利的,为蓄水(尿潴留);小便通利的为蓄血(大便色黑,可能是肠出血)。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腹部触诊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放在两侧。

2.医师分别用左右手按压腹部,以指尖或手掌触诊。

内容:
1.触诊腹部表面:观察腹部外形和凸起区域。

2.触诊肝脏:左手托起患者右侧肋骨,右手用平放的手指在右上腹部轻压,可以感觉到肝脏受力下移。

3.触诊脾脏:右手握拳,用拳头越过肋弓缘斜下压迫左上腹部,可以感觉到脾脏受力下移。

4.触诊肾脏:左右手掌用双手并拢成V字形,右手插入腰窝,左手随后贴着右手,前后移动以触及两侧肾脏。

5.触诊肠道:用手指按压腹肌层次,探测肠道的平滑程度和蓬松状态,可以判断是否有胀气、肠结石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腹部触诊应轻柔,避免使用过多的力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不适。

2.7.1腹部评估视诊触诊

2.7.1腹部评估视诊触诊

腹部评估-触诊
脾肿大的测量:第1线(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第2线(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第3线(丁戊线):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
脾肿大分度及临床意义:轻度:深吸气时,脾在左肋缘下2cm以内者,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等。中度: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 见于肝硬化、慢淋、淋巴瘤。重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见于慢粒、慢性疟疾等。
腹部评估-视诊
舟状腹
腹膨隆
腹部评估-视诊
正常男性及小儿:腹式呼吸 ;女性:胸式呼吸异常腹式呼吸减弱: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腹式呼吸消失: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腹式呼吸增强:癔病、胸水等。
呼吸运动
腹部评估-视诊
腹壁静脉
正常 不显露, 血流方向:脐水平线以上是自下而上;以下则是自上而下。异常腹壁静脉曲张 :指腹壁静脉显而易见或迂曲变粗见于:门静脉高压、上腔或下腔静脉梗阻
腹部评估-触诊
触诊方法:单手触诊方法、钩指触诊肿大意义: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明显压痛者见于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无压痛可见于壶腹周围癌。胆囊肿大,实性感可见于胆囊癌、胆囊结石。胆囊触痛:Murphy征阳性,可见于急性胆囊炎
钩指触诊法
腹部评估-触诊
触诊内容大小质地边缘表面压痛
触诊方法:单手触诊法、脾脏双手触诊
腹部评估-触诊
腹部评估-触诊
压痛:正常无局部多表示病变所在部位。脏器的炎症、淤血、破裂、肿瘤、扭转以及腹膜的刺激。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反跳痛
见于表示炎症己波及腹膜壁层,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
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腹部评估-触诊

简述触诊方法及其适用部位

简述触诊方法及其适用部位

简述触诊方法及其适用部位触诊是医学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手部触碰和按摩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诊断疾病。

触诊不仅能够帮助医生确定疾病部位,还可以检测组织结构的异常和进行触觉诊断。

下面对触诊方法及其适用部位进行详细介绍。

一、触诊的方法1. 两手触诊法:医生用两手进行触诊,用大拇指、无名指和中指伸出一定的长度,同时用两手指触摸受试者的肌肉、骨骼和脏器模拟。

2. 指端触诊法:医生用手指尖的末端触摸受试部位,通过指尖敏感的触觉来判断病变的程度。

3. 手掌触诊法:医生用手掌给患者进行按摩或轻轻拍打,通过双手的触感来判断快速变化的情况。

4. 手指扣压法:医生用手指扣压受试部位,可以通过感觉到的压力和反馈信息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二、触诊适用部位1. 肺部触诊:通过触诊进行肺部检查可以判断肺部是否有异常,如哮喘、肺水肿等。

肺部触诊可以分为胸壁触诊和背部触诊两种。

在胸壁触诊中,医生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按摩患者的前腋、后腋、胸骨和肋骨等部位,通过手的触感来判断肺部的好坏;背部触诊则是让患者面朝下躺平,医生用手指扣压患者的背部部位,判断双肺的通气情况。

2. 心脏触诊:心脏触诊常用于检查心脏功能,如果不是过于严重的病变,通常可以通过触诊来发现。

医生通常会检测心脏的位置、压力、心音和心律等因素,并判断是否有心血管问题。

3. 腹部触诊:腹部触诊可以判断腹部对内部脏器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密度等情况。

医生使用手掌触摸患者的腹部,用指头扣压腹腔内部的器官,来确定是否有肝硬化、肠梗阻等疾病。

4. 骨骼及肌肉触诊:骨骼及肌肉触诊用来检测外伤和肌肉骨骼疾病。

医生通过手感来判断受伤部位的硬度和应力,并根据触感来判断病变程度。

触诊是医师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医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触诊方法和适当地推断病情,从而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除了上述常见触诊适用部位,还有一些其他的部位也适用于触诊。

5. 颈部触诊:颈部触诊是检查颈部甲状腺和淋巴结的常用方法。

诊断学:腹部触诊

诊断学:腹部触诊
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指端有腹腔脏器或包块浮沉的感觉
• 适合: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和振水音的检查
腹部触诊方法
深部触诊法
钩指触诊法
• 检查者位于患者右肩旁,面向
其足部,右手掌搭在右前胸下 部,右手第2-5指弯曲成钩状, 嘱患者做深呼吸,吸气时进一 步屈曲指关节
• 适合:儿童和腹壁薄软者肝、
医生:站患者右侧,面对被检者,手要温暖、指甲剪短,
动作轻柔,检查时,从健侧到患侧,自左下腹开始逆时 针方向至右下腹、脐部。先浅触诊后深触诊
转移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边触
诊边观察病人反应及面部表情
腹部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法 (下压腹壁1cm) 2、深部触诊法(下压腹壁2cm以上,有时4-5cm)
用于:腹内脏器、压痛、反跳痛、腹内肿物 深部滑行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钩指触诊法
腹膜刺激,伴有腹膜增厚,肠管、肠系膜粘连,全
腹紧张度增加,触之柔韧而具有抵抗力,不易压陷。
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血腹等
腹部触诊内容 腹壁紧张度
局部腹壁紧张度增强:该处脏器炎症致局限性腹 膜炎
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急性胰腺炎 右上腹肌紧张--急性胆囊炎 右下腹肌紧张--急性阑尾炎,胃肠穿孔
腹部触诊内容
腹部触诊内容 压痛及反跳痛
1、压痛: 临床意义:反应腹壁或腹腔内病变,出现压痛部位,常即病变 所在部位
腹壁病变:比较表浅 腹腔内病变: 脏器的炎症、淤血、结石、肿瘤、破裂、扭转 以及腹膜的刺激(炎症,出血) 其他:肺炎、胸膜炎、心梗,子宫及附件 压痛点: 胆囊点: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McBurney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检查,到右下腹,最后脐部

简述腹部触诊的操作步骤

简述腹部触诊的操作步骤

简述腹部触诊的操作步骤
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手指在患者腹部的触诊来了解人体内部情况。

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腹部触诊前,医生需要告知患者该操作内
容及其目的,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确保患者在舒适的位置下进行检查。

2. 体位选择:患者通常需要半躺或仰卧位,膝盖弯曲,双脚放
置在床上。

医生需要站在患者的侧面或床边,保持舒适的工作姿态。

3. 术语解释:医生需要向患者解释触诊部位及每个术语的含义,以保证患者能够理解。

4. 操作步骤:医生先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中央,判断患者是否
有明显的腹痛或不适感觉。

然后,医生用手指沿着肋骨弧线向下推,以检查肝部大小和质地。

接着,医生用手指推压腹部右下部,以观察盲肠是否有明显的压痛。

最后,医生用手指沿着髂嵴向上推,以检查肾脏和膀胱。

5. 结论判断:医生根据触诊结果来判断患者的腹部健康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确定问题的具体原因。

总之,腹部触诊是一项简单而快捷的检查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腹部健康情况。

然而,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诊、腹诊
「触诊」
医生以自己的手指,触摸病人的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的温度、润涩、积聚、痞块、肿胀和疼痛反应等情况,称为触诊。

触诊常能收集到协助诊断的第一手资料。

触诊皮肤温度时,应注意室内温度;触诊胸腹时,应注意患者的体位和情绪,不可令其神经紧张。

(1)触扪皮肤:主要是感知病人皮肤的温度和湿度。

若皮肤清凉,自觉畏寒,而不发热,则多为虚寒;如皮肤烫热、无热无汗或有汗而不多,常为外感;肌肤清凉,汗出清稀,则多阳虚;肌肤灼热,汗出如油,是阴虚;自感发热,但扪之不热,多属虚热(阴血虚、气阳虚)。

(2)触摸手足:手足清冷,身不发热,则为寒厥,多因阳虚;若手足清冷,而头身发热,此为真热假寒的热厥;手背热,多为热病,兼恶寒发热者为表证,不恶寒但发热者为里证;手心热,则多阴虚内热,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等。

小儿发热指冷,伴见眼红有泪、流涕咳嗽、须防麻疹,如并见口腔颊粘膜有细小白点,即可确诊。

(3)触扪胸腹:胸高气粗,手按胸廓起伏有力,则多为风热袭肺(如支气管肺炎)或痰热壅肺(如大叶性肺炎)。

左乳下(虚里),心跳动不应手,为宗气内虚(心力衰竭);不用手摸,其心动应衣,为宗气外泄(心肌肥大);心下(上腹部)痞满,按之硬痛者,为结胸(痰热水结),按之濡软者为虚痞(脾虚气滞)。

胁肋为肝胆部位,右侧积聚属肝(肝肿大);左侧积聚属脾(脾肿大);胀满痞痛,忽聚忽散为“聚”(气郁);有形不移,坚硬拒按的为“积”(血积)。

肝脾肿大,均属积聚,积聚还包括腹腔包块,肿瘤。

脘腹胀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喜得热烫为寒,喜近冷物为热;腹壁灼热烫手为内热(多为肠胃热);腹部膨胀,移动震荡,按之随手而起,全身浮肿为水臌(多见于肾性水肿);按之坚硬,肤色苍黄,青筋暴露,四肢瘦削者,为血臌(多见于肝性腹水);小儿腹大青筋,四肢瘦削,毛发干
萎,鼻痒,唇烂者为疳积(为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脐腹疼痛,左腹下按之有块状累累者为燥屎(降结肠部位可摸到结粪);腹痛时有包块鼓起,按之凸凹不平,上下移动者为虫积(可为蛔虫性肠梗阻);腹痛偏右,在髂骨隆起处与脐联线的中、外
1/3交点(阑尾点)按之痛甚,痛时缩足而卧的,为肠痈(阑尾炎);小腹胀满拒按,小便不通利的,为蓄水(尿潴留);小便通利的为蓄血(大便色黑,可能是肠出血)。

「腹诊」
过去,对中医的诊断手段只谈望、闻、问、切四大诊。

对腹诊有的根本漏而不谈,有的虽提及、也只聊聊数语带过。

其实,中医的腹诊源远流长,它源始于先秦时期,《内经》中即已总结和奠定了腹诊的理论和框架;东汉张仲景在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
腹诊,扩展了其临床运用的范围。

汉后的各代中其术经久不衰,且随着唐代医学的东传而远绍于日本并得以发扬光大。

大家都知道,腹诊的主要内容就是医师通过询问有关病人胸腹部的诸种感觉并进行胸腹按压和望、触等诊察手段以判断其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盛衰和阴阳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和途径,它基本上属于中医的切诊范畴,当然通常也伴随着有关的望诊。

我国最早医经《黄帝内经》中,在总结先秦诊病经验时,即明确指出,观察病人体表形色的反映,就可推知其内脏的隐伏病变,在《灵枢》中彰明较著地提出,这是一种“司外揣内”(即从外形来揣测其内部病证)的基本诊病方法和措施,并为腹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腹诊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早在《内经》中就阐述了腹诊与人体经脉的分布及循行路线有关,因为脏腑通过经脉相连,气血赖经脉运行;经脉又通过络脉、经筋、皮部而与胸腹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故通过体外胸腹的诊察,就可以反映体内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情况。

同时,由于不同的经络在胸腹的分布和循行
部位不一样,其所属的脏腑也不同,因此不同的部位反映出的体内病变也就不同。

其次是脏腑在体内所居的部位不同,则外应胸腹的部位也不一样。

故后世腹诊中胸腹不同部位与五脏关系的研究,不大都是以此为依据而开展的。

《内经》除了提出腹诊的一些基本原理外,还提出了一些包括视形色、察胸腹部肌肤腠理的色泽、厚薄、粗密、润燥等;察寒温,以肌肤的凉热来判断正气的消长与病邪的性质;诊虚里部位以察知宗气的盛衰,疾病的预后等具体内容,奠定了后世腹诊发展的框架。

以后随着汉、唐、隋、宋、金元、明、清、各朝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已不断得到补充与完善。

并于唐代年间传入日本,且有“难经派”与“伤寒派”的分流而受到日本医学、特别是汉皇医学的重视和阐扬,并起到了承先启后,发扬光大的重要作用。

腹诊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几千年的发生和发展,已日趋完善,但中、日两国传统医学间的腹诊内容却有着“同”与“异”的不同变化。

如从辨证方面看,中医腹诊只是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很少有人单凭某一胸腹指征就作出是什么证型和用什么方药的判断。

而日本汉方医的腹诊辨证,则实质上是以腹诊指征为中心的方剂或证候的组合,如对胸胁苦满可分成大、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腹证;又如心下痞硬可分为痞坚、坚硬、石硬、坚满等证型;动悸可分成心中悸、心下悸、脐上悸、脐旁悸等证型可为例证。

对辨证主要手段的认识上,中医几乎都只把腹诊视为一种辅助方法,而日本汉方医则视腹为生命之本,视腹诊为“方证相对”的主要手段。

在辩证性和稳定性上,在整体的辩证的认识论的基础上,反映在腹诊方面中医也常认为同一种腹症可反映出不同性质的证型,如诊腹满,有时认为按之不痛为虚、痛为实,有时亦据全身表现而认为上下痛不可触者非实证…诸如此类的辨证性和灵活性,在中医腹诊中屡见不鲜;
而日本则强调腹诊时方剂与适应证间的稳定性,特别是对经方的运用更严格要求原方原量,全不讲究灵活辨证的原则性。

由于上述的特色,从而反映在对腹诊的研究方法上,中医着重在整体、辩证观点指导下探讨腹诊与证的联系并寻找有关的客观指标;而日本则主为一种现代的分析手法,注意微观局部表现及客观化的研究,尤其是着重在把腹诊与处方用药直接联系起来查找和运用相应的方剂。

上述有关腹诊的有关内容和不同的探索途径肯定会为腹诊的发展带来新的线索和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