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教案:《宏观经济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测量、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等。
具体来说,我们将讨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学生能够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并了解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分析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
难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计算方法,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国家的经济新闻报道,引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让学生了解GDP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2. 教材讲解:讲解GDP的计算方法,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组成部分。
通过PPT和板书,清晰地展示GDP的计算过程。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计算一个国家的GDP。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GDP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给定国家的GDP。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5. 教学难点讲解:讲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
6.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并解释其中的经济原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8. 教学重点讲解:讲解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9.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并解释其中的经济原理。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
关的产业。 改变业态:家庭旅舍。 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以减少需求不足的失业。 减少不正确的政府干预:慎用最低工资法。
•04-04-20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
•23
胀
6.3 The Inflation 通货膨胀
•04-04-20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
•12
胀
续上页
自然失业率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存在的。
但在失业中有多少属于自然失业,
却至今也无法明确地确定。
在二战中美国的失业率1%,
因此估计自然失业率为1%。
50年代估计为百分之1.5到2%。
60年代估计为小于4%。
70年代估计为小于5%。
应该被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 也即不存在资源闲置可以达到的产出量。
用Yf表示。 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也可以用现价计算。
•04-04-20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
•3
胀
The Definition of Recessionary 萧条缺口的定义
当存在资源闲置时收入-支出 模型中产量与支出之差。
A、demand-pull inflation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P
AS
准通货膨胀
P
AS
真正的通
AD2
货膨胀
AD2 AD1
•04-04-20
AD1 Y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 胀
Y
•35
接上页
货币主义的解释:
共同点:过多的货
P
AS
币追逐在充分就业
条件可能生产出来
的有限的物品供给。
2024年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案(带特殊条款)
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案(带特殊条款)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案一、引言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是一本广受欢迎的经济学教科书,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
2.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和模型,如IS-LM模型、AD-AS 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
3.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
4.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第1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来源和指标2.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GDP、GNP、NI等指标的关系和区别3.第3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概念和衡量指标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模型4.第4章: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概念和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5.第5章:失业失业的类型和衡量指标失业的成因和影响6.第6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7.第7章: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8.第8章: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政策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考能力。
2.作业和考试: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引致失业。 假定原有的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则原来的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在成本推进压力提高物价水平时,一个已知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少的实际产出,所以产出会下降,失业会增加。70年代的美国就证明了这一点。1972年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把石油价格翻了两番,使1973年至1975年的物价水平迅速上升,失业率从不到5%下降到1975年的8.5%。
本期价格指数=19/11 ×100% =172.7% 通货膨胀率 =172.7%-1 = 72.7% 表明本期价格水平比基期价格水平上升72.7%,即这一时期(基期到本期)的通货膨胀率为72.7%。
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 价格指数 (producer price
第三种情况,极度膨胀(b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
从产生过程来看: 第一阶段,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价格不断上升,人们不会让自已的储蓄和现款收入贬值,而愿意在价格上升前把它花掉。从而产生过度的消费购买,这样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从而扩张了需求,但是长时期如此,势必造成下一阶段增长率下降。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从利润得到收入的企业主就是这样一种人。如果商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的收益比成本增加的快。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再次,通货膨胀可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如,借款的名义利率为10%,而通胀率为20%,则实际利率为-10%,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
抑制性的通胀——如果政府对价格进行某种形式的控制,使得物价同市场供求脱离关系时,过度需求就不会引起物价水平上涨,或物价上涨有限而不足以反映过度需求的真实水平。此时被称作抑制性的通货膨胀。在抑制性的通货膨胀中,过度需求不会因政府对价格的控制而消失,而是转化为商品短缺和供应紧张,形成隐弊的通货膨胀。抑制性的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物价最终还将突破限制而有所上涨,黑市交易猖獗,不过这种物价上涨是滞后的。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宏观经济政策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3. 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4. 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 培养学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 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点;- 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发展历程;- 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第二讲: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 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 - 讲解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计量方法;- 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3. 第三讲:通货膨胀与失业- 分析通货膨胀的产生和影响;- 讲解失业的类型和原因;- 探讨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和政策调控。
4. 第四讲:货币与金融市场- 介绍货币的产生和功能;- 分析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均衡;- 研究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和调控。
5. 第五讲: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讲解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探讨财政政策的类型和作用;- 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冲突。
6. 第六讲: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 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探讨国际贸易的收益和成本;- 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对每个内容模块进行系统教学,通过讲解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统计数据查询和分析,结合实际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和报告撰写,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宏观经济学失业和通货膨胀课件
17
自然失业率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况时的失业率
U/N=l÷(l+f) 自然就业率 自然失业率+自然就业率=100%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宏观经济学失业和通货膨胀课件
18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为什么会发生失业? 一些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国企职工为什么会下岗? 华尔街员工为什么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被大
影响分析(奥肯定律) 描述
通货膨胀 原因分析 影响分析(经济效应)
菲利普斯曲线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宏观经济学失业和通货膨胀课件
4
思考 大家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爱情、娱乐、等等 五年以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家庭、工作、感情、等等 就业是大事,远离失业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宏观经济学失业和通货膨胀课件
23
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 20世纪60年代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y-yf)÷yf=-α(u-u*)
其中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 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α为大于零的参 数。
59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宏观经济学失业和通货膨胀课件
60
美国1961-2000年通货膨胀与失业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宏观经济学失业和通货膨胀课件
61
(π-πe)=-ε(u-u*)是否不成立了? 不是的。 不同时期,πe会发生变化!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通货膨胀的持续
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 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 膨胀似乎有一种惯性,通货膨胀率有不断持 续下去的趋势。这种情况被称为通货膨胀螺 旋。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目•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录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特点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及范围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就业、国际经济等。
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如国民收入的决定、货币与财政政策、国际贸易与金融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微观经济学的支持。
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
此外,两者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也存在差异。
02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总和来计算GDP,包括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增加值。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总结的方法包括计算居民消费、政府购买、企业投资和净出口的总和来核算GDP。
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计算GDP,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和净出口。
01假设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只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02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反映利率和国民收入间相互决定的关系。
IS-LM 模型03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国民收入决定因素及模型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就业增长,减少失业;同时,失业率的下降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
费雪效应基于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认为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也需要相应 地上升,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因此,在费雪效应下,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存 在线性关系。
结论
在费雪效应下,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附加值通货论
01
总结词
附加值通货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成本推动所致,即生产成本的增
会导致国内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此外,汇率波动也可能影响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引发输入型通 货膨胀。 • 总结词:输入型通货膨胀可能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政治局势、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 详细描述:例如,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关税和贸易壁垒的设置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国际政治局势的 不稳定可能导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恶性的通货膨胀
这是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类型,其年通货膨胀率可能达到三 位数甚至更高。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货币严重贬值、物 价极度不稳定、经济秩序混乱等严重后果。
Part
02
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结词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超 过了总供给,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问题
通货膨胀可能引发资本外流和国际债务问题,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 威胁。
Part
04
通货膨胀的治理
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
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 量来调节经济活动,减少货币供 应量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调节利率
提高利率可以抑制消费和投资, 从而降低总需求,进而控制通货 膨胀。
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加强劳动力市场改革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第九章,主题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方法,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2. 使学生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原因,了解我国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现状。
3. 使学生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2. 教学重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 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讲解国民收入的构成要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以及测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 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介绍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解释它们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 失业与通货膨胀:讲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4) 财政政策:介绍财政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如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等。
(5) 货币政策:讲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如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检验所学知识,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方法。
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宏观经济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3. 掌握宏观经济学对于社会经济运行的分析框架和政府干预的原则;4. 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宏观经济学概述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2.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二课: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的构成要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2. 总供给的构成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3.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三课:经济增长1. 经济增长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3.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课: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影响因素;2. 通货膨胀的成本和通货紧缩的后果;3. 政府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应对策略。
第五课:政府干预与宏观经济稳定1. 政府干预的类型和目标;2.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手段和效果;3. 宏观经济稳定的原则和挑战。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和案例,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宏观经济问题和政府干预的效果;3. 实例分析:以实际经济数据和案例为基础,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政府的干预;4. 辩论活动: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个经济问题进行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每节课后进行小测,测试学生对于每节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学习态度评估;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整体理解和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理论和案例;2. 经济数据:提供实际经济数据进行分析;3. 电子资料: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报告。
《宏观经济学》培训教案
《宏观经济学》培训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科学,对于政府经济管理、企业经营决策和个体经济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2.1 国内生产总值(GDP)2.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3 失业与就业2.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三、宏观经济政策3.1 财政政策3.2 货币政策3.3 收入政策3.4 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四、宏观经济模型4.1 简单宏观经济模型4.2 IS-LM模型4.3 AD-AS模型4.4 开放经济模型五、国际经济学与宏观经济5.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5.2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5.3 国际经济组织与宏观经济合作5.4 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外部环境六、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6.1 宏观经济稳定的意义6.2 经济增长理论6.3 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选择6.4 可持续发展与宏观经济七、财政与税收政策7.1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7.2 税收的基本理论与制度7.3 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7.4 我国财政与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八、货币政策的实践与理论8.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8.2 利率政策与信贷政策8.3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8.4 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与挑战九、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源政策9.1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与功能9.2 失业与就业问题分析9.3 人力资源政策与宏观经济9.4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十、宏观经济的预测与分析方法10.1 宏观经济指标与数据解读10.2 宏观经济预测方法10.3 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与技术10.4 宏观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界定、衡量和成因分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二、宏观经济政策难点解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与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授课班级:课程学分:课程学时:课程周学时:填写说明1、填写封面时用课程名称替换封面上的“××××”,删除封面上“(课程名称)”说明文字。
2、教学环境填写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等。
教学进度安排手中的情况,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利率越高,即有价证券价格越低,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预计很快会回升,就会抓住机会及时买进有价证券,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利率越低,即有价证券价格越高,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涨到正常水平以上,预计就要回跌,就会抓住时机及时卖出有价证券,这样,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
总之,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如果用L2 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 表示利率,则这一货币需求量和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L2= L2(r)或者L2= - h r式中,h为货币投机需求同利率的比例关系,衡量利率提高时货币需求增加多少,是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
三、流动偏好陷阱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
1、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2、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
这时即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四、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总需求函数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决定于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
因此,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L = L1 + L2 = k y - h rL1 ( y ) = k y和利率无关,垂直于横轴;L2 ( r ) = - h r起初向右下方倾斜,最后为水平状(流动偏好陷阱)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上式中,L、L1、L2都是指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
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教案: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
其中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议题。
本教案旨在深入探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政策应对措施。
一、失业的概念和类型(字数:300)失业是指全职的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工作机会并愿意从事工作,同时主动在寻找工作的现象。
根据失业原因的不同,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例如,某个行业的需求减少,导致该行业工人失去工作,但他们又无法迅速适应其他行业的需求,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
2.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工作匹配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例如,毕业生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就业环境,期间可能会发生摩擦性失业。
3.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经济周期引起的失业。
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导致经济活动的波动,从而影响就业机会。
在经济低迷期,企业可能会裁员或暂停招聘,导致周期性失业增加。
二、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影响(字数:500)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通常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作为衡量标准。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对消费者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因为相同的货币单位所能购买的物品减少。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改变,例如提前消费、购买抗通胀资产等。
2. 对企业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特别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率。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企业的投资决策受到影响,增加了投资风险。
3. 对政府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对政府财政造成影响。
一方面,通胀可能导致政府的实际税收减少,从而削弱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政府为应对通胀可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字数:600)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第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7.1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度量
(1)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工人工资增长速度快 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速而造成物价上涨现象。
(2)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 用自身优势,提高产品价格增加企业利润导致一般物价水平 的上涨。
7.1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度量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通货膨胀的度量是指物价变化的程度,而物价水平的变 化程度一般用物价指数来衡量。常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生 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 格指数(RPI)、批发商品价格指数(WPI)和GDP平减指 数等。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 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 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从式(7-3)可以看出,铸币税收入不仅取决于货币增长 率,而且取决于公众实际愿意持有的货币余额。
7.2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三、凯恩斯主义学派关于通胀成因的解释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阐 明的,是用以说明货币工资增长率同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研究了英国近百年(1861~1957年)的工业统 计资料,得出在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一种相当稳 定的关系。在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相 互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间存在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如图7-3所示。
7.1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度量
(二)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来分类 有三种通货膨胀类型: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 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 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当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超过 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社会总供给的增长,使太多的货币追 逐太少的商品和劳务就会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教案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教案第一节:引言1.1 概述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本章将介绍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影响,以及通货膨胀的理论解释。
1.2 学习目标- 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影响;- 掌握通货膨胀的理论解释;- 理解通货膨胀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掌握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影响2.1 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是市场信号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经济中普遍存在。
2.2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导致物价上涨,损害消费者利益;- 高通胀率会削弱经济增长,影响企业投资和就业;- 高通胀率会引起不稳定,增加经济风险。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理论解释3.1 货币供应量理论- 通货膨胀的一种解释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这种理论认为,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会有更多的货币去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3.2 需求拉动理论- 需求拉动理论认为,当需求超过供应时,商品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这种理论关注需求的变动,如消费者支出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等。
3.3 成本推动理论- 成本推动理论指出,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企业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这种理论关注生产成本的变动,如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分类及影响因素4.1 通货膨胀的分类- 通货膨胀可以按照其持续时间和程度来进行分类;- 持续时间上分为短期通货膨胀和长期通货膨胀,程度上可分为轻度通货膨胀、中度通货膨胀和高度通货膨胀。
4.2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需求的增加;- 成本的上升;- 国际影响等。
第五节: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5.1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稳定通货膨胀水平;- 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需求。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 动,以解决资源利用、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经 济的稳定发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微观经济学 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需要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 (第一章)
目录
• 宏观经济学概述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 宏观经济政策
01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 调控经济的学科。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总需求不足
当总需求不足时,企业会减少生产, 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失 业增加。
劳动力市场失衡
当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时,就会出现失业。例如,技能不 匹配、地理位置不匹配等。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 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的经 济现象。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
01
02
03
04
05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总收入(GNI)财政收入和财政支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出
(CP…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 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的最终成果。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平 均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 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 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宏观经济学第7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
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或既无 通货膨胀也无通货紧缩,或 物价稳定)时的失业率。
第7章
12
菲利普斯曲线
早期或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
存在反向关系是因为低失业与高的总 需求相关。 即总需求越高,则产出越多,就业越 多,失业率越低,同时工资与物价上 涨也越多,通货膨胀率越高。
第7章 13
菲利普斯曲线
早期或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
政策含义: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
存在替代关系,所以决策者可以选择不同 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具体而言, 先确定一个安全区域,即社会可以接受或 可容忍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组合区域, 如果经济处于此区域内,决策者不用采取 政策进行干预,如果经济处于此区域外, 决策者就需要采取政策加以干预,以高失 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或以高通货膨胀率 换取低失业率。
第7章 2
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的关系
g w (u u f )
gw :货币工资变化率;
:工资变化
率对失业率的反应系数; u:实际失 业率;uf:自然失业率。
第7章 3
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工资变化率(%)
g1 g2
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 g w (u u f ) 失业率时,工资稳定。 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 失业率时,工资上升; 当实际失业率超过自然 失业率时,工资下降。
第7章 14
菲利普斯曲线
早期或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
π
5 4 3 2
1 0
第7章
PC B A (临界点)
C
1 2 3 4 5 U
A点为可容忍的最大的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 组合点。阴影部分的面 积为安全区域。若经济 处于B点,政府可采取 紧缩性的政策,以提高 失业率降低通胀率;若 经济处于C点,可采取 扩张性的政策,以提高 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样例5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01 02 03
经常账户
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商品和服务贸易反 映了一国进出口活动的规模和结构;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 资收益,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成果;经常转移主要涉 及政府间的无偿援助和捐赠等。
资本和金融账户
记录了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资本账户反映了一 国资本输出的增减变动;金融账户则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 资和其他投资等,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资本流 动情况。
资产价格渠道
货币政策调整影响股票、 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进而 影响财富效应和消费。
22
财政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财政支出
通过公共支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府购买等方式调节总需求。
税收政策
通过调整税率、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23
财政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 转移支付:通过社会保障、补贴等方式影响居民可支配收 入。
8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使用GDP或人均GDP的年均增长 率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长率 = (本期GDP - 上期 GDP)/ 上期GDP * 100%。
经济增长率的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可 以分析经济增长的趋势和速度变化。 同时,结合其他经济指标(如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等),可以对经济增长的 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储备资产
指一国持有的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应对外 部冲击的国际储备资产,包括黄金、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 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等。
32
PART 07
当前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探 讨
REPORTING 33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
一国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当日起,中国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后,中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迅速而有效地推进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
人民币自汇改后,总体呈现稳定且略有上升趋势。
美元折合人民币(平均数),2005年7月为8.2290,8月为8.1019,9月为8.0922,10月为8.0889,11月为8.0840。
从7月21日到12月31日,在汇率改革的5个多月中,累计升幅接近0.5%。
2006年,2007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2007年9月28日美元折合人民币为7.5108。
本币升值代表我国净出口减少,从而总需求下降,这会使我国物价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我国的现象并非如此。
我国CPI同比涨幅从2006年11月份开始加快。
2006年全年CPI同比涨幅为1.5%,但11月份升至1.9%,12月份升至2.8%,2007年3月份突破3%的警戒线,达到3.3%。
央行已经毫不掩饰对通胀的担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日前在2007年全国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多重挑战。
其中突出问题包括:物价上行风险有所加大,整体通货膨胀压力值得关注。
案例问题:
1.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净出口减少,我国物价反而上升?
案例分析:
原因是:我国执行的是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在我国长期国际收支顺差情况下,货币当局大量购进外汇卖出人民币,以削减人民币升值压力。
这样做的结果是,政府货币当局大量发行人民币,使市场中流通的人民币增幅很大,流动性过剩问题严重,导致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