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美术(人美版)中国书画】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3-4分钟)1、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二)欣赏(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7-8分钟)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隋展子虔《游春图》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

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4、屏幕显示图片五代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全集

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全集

第一周、第二周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新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教案(五篇材料)

新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教案(五篇材料)

新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新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教案新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人美版八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思考练习。

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_《山水画》名师教案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_《山水画》名师教案

《山水画》名师教案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戴西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通过欣赏和学习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和绘画的主要特点,初步了解国画基本构成近景、中景、远景的组合。

体验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树、石、山、建筑、点景人物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生宣纸的干、湿、浓、淡墨色的变化中产生的不同效果,体验和感受中锋、侧锋用笔的变化。

同时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用毛笔和墨、色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千百年来积累了相当可贵的技法经验及精美的艺术作品。

这一切都是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传承和创新。

本课以分析山水画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画法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和感受近浓、远淡,近干、远湿的表现规律,进而用这种手法引导学生尝试国画练习。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画出一幅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构成。

教学难点:近山远山的浓淡干湿表现、树的双勾法、单勾法表现,枝叶的不同表现,画面有机组合。

四、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宣纸镜片30份、画毡或报纸。

五、教学过程:一、示范导入回顾知识1.师快速示范:近山与远山上课之前,戴老师想先大家露一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戴老师如何运笔用墨,猜猜看画的是什么?(2分钟)学生交流教师手拿毛笔做动作,引导学生归纳:中锋侧锋浓淡干湿。

高二美术教案

高二美术教案

高二美术教案高二美术教案1(一)课程题目设计素描--结构分析阶段教学目的:结构分析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

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二)搜集资料1、搜集骨架型结构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2、搜集积量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从所搜集的资料图片当中,体会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会利用这两类结构对物象进行分析。

(三)体验练习1、从所搜集的若干骨架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勒其骨架造型。

2、从所搜集的若干积量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画其积量造型。

3、以自然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4、以人造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四)课题作业1、单体人造器具或简单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规格:4开纸数量:2--4张学时:6--10学时2、单体自然物象的结构分析规格:4开纸数量:1--2张学时:6--12学时3、多个人造器具或复杂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规格:2开纸数量:1--2张学时:12--20学时作业要求:构图严谨、造型准确,能充分地表达物体的结构、空间、形态以及掌握形体的比例、姿势与动态。

画面整体,刻画深入。

(五)作业展示(六)交流讨论讨论题目:1、”形”与”体”的感知及其联系。

2、形如何向体转化?3、动物、人、植物、器物等结构中的骨架与积量的转换。

(七)课后记经验:授课思路条理,使学生较容易理解;训练步骤清晰,使学生较容易驾御。

不足:学生对如何由形转化为体的认识不熟练;学生对物象的骨架分析从直觉到知觉都不甚熟练。

高二美术教案2教学目的:1、参照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笔墨技法,仿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 、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 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 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 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 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 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画家一方面需要饱游饫看,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另一方 面需要在头脑中提炼概括,神领意造,令“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 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即是在多年写山水、搜集素材的基础上 ,通过长时间的提炼、布置,创作完成的。
黄公望平日就十分注重搜集素材,常随身携带笔墨,见到好景就写下来。有了丰 富的积累,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就能兴之所至,融会贯通。他在随后的三四年时 间里不断调整、修改,造就了画中峰峦树木的万干变化。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 同于真山真水。高大的立轴,前山后山层叠而上;细长的手卷高山远水连绵不绝。这 些都是固定视点所不可能“看”到的,我们却可以跟随画家的笔墨尽情饱览。随着 一幅山水长卷的不断展开,我们仿佛坐在船上看风景,岸边的山时远时近这里有几 株清奇的树,那里有一叶垂钓的舟。
三、因心造境
山水画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忠实再现。山水画是情与景的统一 ,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山水画创作就是通过笔 墨,将实境转化为虚境的艺术活动。
山水的意境,仰赖于画家的创造。 对画面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赏者的人生经验和文化修养, 当我们与画面产生心灵共鸣时,就能体会到观赏的乐趣。
提问: 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统山水画?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 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 ,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 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 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

画论解读[十五]宋·郭熙《林泉高致》

画论解读[十五]宋·郭熙《林泉高致》

画论解读[十五]宋·郭熙《林泉高致》编者按: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是学习古代美术史之基础。

“画论解读”专栏内容,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韩刚老师以本科古代画论课为基础,整理而成:精选画论经典文献、全译并加以解读。

原刊:2013年4月-7月《中国书画报》,本篇内容韩刚老师稍有修改。

本文系作者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林泉高致宋·郭若虚一、原文(一)《林泉高致》郭思序《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谓礼、乐、射、御、书、数。

书,画之流也。

《易》之《山坟》、《气坟》、《形坟》,出于三气。

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皆画之椎轮。

黄帝制衣裳有章数或绘,皆画之本也。

故舜十二章,山、龙、华虫,曰:“观古人象。

”《尔雅》曰:“画,象也。

”言象之所以为画尔。

《易》卦说观象系辞谓此。

《语》:“绘事后素。

”《周礼》:“绘画之事后素功。

”画之本甚大且远。

自古说伏羲画八卦,读为今汝画之画。

画文训为止,不知画八卦为何等义。

故画当为画,但今画出于后世,其实止用画字尔。

又今之古文篆籀禽鱼,皆有象形之体,即象形画之法也。

思丱角时,侍先子游泉石,每落笔,必曰:“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思闻一说,旋即笔记。

今收拾纂集,殆数十百条,不敢失坠,用贻同好。

噫!先子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

然于潜德懿行,孝友仁施为深。

则游焉息焉。

此志子孙当晓之也。

郭熙《树色平远图》,绢本设色,纵35.5厘米、横103.2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二)山水训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

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

象外之境一中国传统山水画 高中美术课教案

象外之境一中国传统山水画 高中美术课教案

象外之境一中国传统山水画高中美术课教案教案主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学科:美术年级:高中时间:4-6节课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巧。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创作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

教学准备:图片和示例作品,包括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和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美术材料,如水墨、宣纸、毛笔等。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示范和讲解。

教学步骤:第一节课:引入:介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其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

山水画元素:讲解山水画的基本元素,如山、水、云、树等,并展示相关的示例作品。

练习:让学生使用铅笔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练习描绘山、水、云等元素。

第二节课: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素描练习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构图和透视: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和透视法,如前景、中景、远景的处理等,并展示示范作品。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山水画构图练习,体验透视和远近感的表现。

第三节课:水墨技法:介绍传统水墨的基本技法,如干笔、湿笔、点染等,以及宣纸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示范和实践:教师进行水墨山水画的示范,演示不同的水墨表现技法和处理方法。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使用水墨和宣纸进行山水画的实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观进行创作。

第四节课: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评价。

鉴赏与解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示范作品和学生作品,讨论其中的意境、表达和艺术特点。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他们在中国传统山水画方面的成长和收获。

教学扩展: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特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展览,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欣赏真实的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美术教师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知识的学习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类别(山水画),运用前面所学过的四步法鉴赏山水作品《富春山居图》,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感受中国文化深厚的魅力。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赏析,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前准备和课堂展示内容之中,鉴析《富春山居图》,掌握鉴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能够在鉴赏作品时有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提高审美素养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家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内涵于审美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要点组织课堂组织课堂,保持安静。

调整状态,保持安静。

组织课堂保持安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调整状态切换至上课模式。

启发视频直接导入,揭学生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课激发同学导入秘国宝。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我国的国宝,那这幅国宝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揭秘国宝《富春山居图》受。

堂积极性。

们学习兴趣。

探究发现·揭秘一《富春山居图》描绘了什么内容?有何艺术特色?通过视频展示讲解《富春山居图》描述的内容,分析内在的艺术特色,引导同学们感知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学生倾听思考,识读美术作品。

引导同学们运用四步法鉴赏分析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作品《富春山居图》的美感及意境让同学中国山水画底蕴深厚。

以视频引导的方式引发思考,调动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

·揭秘二《富春山居图》是真实山水的客观写照吗?体现了什么样的创作理念?学生讨论思考。

对比实景,或将绘画作品3D还原发现山水作品与真实绘画作品相差甚远,中国山水画并非对客观实景描摹再现,而侧重的是借景写意,抒情,追求情景交融的引导同学们理解中国山水画并非对客观实景描摹再现,而侧重的是借景写意,抒情,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蕴含着画家主观感受意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并非是一时一景的自然再现,是蕴含着画家主观感受和审美趣味的意向的景观与自然。

2.1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第一部分着重山水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

2.1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第一部分着重山水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

课时教学设计写日记、跳舞等等,而古代的人们没有像我们如今一般那么多丰富的生活,他们大多以绘画的方式来抒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与意蕴之中。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渊源出示课题: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之初,首先根据渊源思考三个问题:1.中国传统绘画产生的原因?2.中国绘画的含义?3.中国画的含义?带着问题,学习了解以下课程内容:首先,要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大致脉络,对历史进程要有一个先后顺序的认知,便于理解后面作品的解读。

展示《人面鱼纹彩陶盆》,古代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绘画,这是在半坡发现的。

引导学生了解其用途,是一种陪葬品,用于祭祀、宗教活动,在展示《宴饮》区分画像石与画像砖的区别。

由器皿到石头上画画,用于记录人类的生活状态;《人物龙凤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帛画,让学生观察画作内容,猜想它的作用。

比如很多同学看过盗墓笔记,古代帝王为了长生不老寻找各种方法,也希望死后灵魂不灭、升天的想法,同理,也是一副墓主人升天的祈祷性作品,属于陪葬物。

在观看《鹿王本生图》在这幅壁画中,出于敦煌莫高窟,窟内所画的题材大多是佛教、神话传说故事,“经变”指的是佛教徒到各个地方演说,传播佛教文化,因此壁画中很多是具有教化作用。

由此欣赏这些作品,它们都是带有一定目的的,古时人们也有很多不同的想法,需要表达出来时,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方式来表达情感,就有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回归到问题上,中国传统绘画产生的原因就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绘画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社会生产、现实生活和人的精神观念的表达媒介。

引导学生在书本中找出中国绘画的含义与中国画的含义并朗读一遍,作为初步的了解。

总结出中国画从内容上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并从技法与风格上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

并从技法上带领同学们欣赏几幅作品,学会区别它们的不同。

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中间分界线,讲述山水画的发展,由人大景小转变为景大人小的变化过程,再到唐朝,花鸟画和山水画独立发展为一个画科。

探究《林泉高致集》中的山水画创作之法

探究《林泉高致集》中的山水画创作之法

探究《林泉高致集》中的山水画创作之法发表时间:2020-09-01T10:02:03.3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作者:毕小莉[导读] 《林泉高致集》是由北宋时期的郭熙所著,其子郭思总结编述而成摘要:《林泉高致集》是由北宋时期的郭熙所著,其子郭思总结编述而成,该著作是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在中国山水画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主要是研究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中的山水画创作之法,以求为想要进行山水画创作的读者梳理创作之法。

关键词:郭熙;林泉高致集;山水画创作;“三远”;“四法”一、《林泉高致集》概述郭熙(约1000-约1090),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州市东)人。

郭熙不仅是个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

他所著的《林泉高致集》共6篇,大部分都是山水画创作有关的方法论,所以研究《林泉高致集》对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及山水画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泉高致集》中的山水画创作之法(一)山水画的价值山水画曾有过追求“烟霞仙圣”的时代,但到了郭溪的时代,主要是为了表现山水画幽情美趣和林泉高致。

所有君子都向往山水,但未必人人都能够隐居于深山,有的人身在朝廷或者别的原因不能忘情于山水,所以只好用山水画来弥补其心愿,这就是山水画之所以能存在的价值,就像宗炳所说的“卧游”。

正因为山水画可以代替真山水来满足君子对林泉的向往之意,所以郭熙要求山水画要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景。

并说:“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画山水者,一般来说隐逸之士或具有隐逸思想的画家成就会相对高一些。

满脑子为了功名利禄的人,是很难画好山水画的。

(二)师法传统和饱游饫看郭熙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学习是要要重视传统的,但学习传统应该注意不被传统所束缚。

他主张在学习传统时要“不拘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

”山水画的创作要师法传统,更应该注重的是师法自然,郭熙主张“饱游沃看”、“所听之众多”,对各地山水精心研究。

宋代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对现代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

宋代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对现代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

宋代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对现代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宋代山水画一直被视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而林泉高致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山水画之一。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处山间的泉水流淌,林木葱茏,气势恢宏。

林泉高致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对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

在现代园林设计和营造中,我们可以从林泉高致中汲取灵感,借鉴其中的创作方法,以期能够创造出更具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园林作品。

林泉高致的构图让人惊艳。

在整幅画面中,画家用巧妙的手法将山峦和林木融合在一起,表现了山水之间的连绵起伏。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构图手法,将山水融于一体,使园林更具层次感和丰富性。

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和地形设计,创造出叠翠流绿、曲径通幽的山水景观,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变化和视觉美感。

林泉高致呈现了山水的优美曲线。

山石的起伏和水流的流动形成了一系列自然柔美的曲线,给人以静谧之感。

这种曲线美不仅可以为园林增添韵律,更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愉悦。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精心处理地形和水景,塑造出迂回曲折的景观线条,使园林充满动感和生气。

林泉高致展示了水与石的完美结合。

画中的泉水如丝般柔软,激起微波扩荡,与周围的青翠树木和巍峨山石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山水画卷。

在现代园林中,水景和石景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们可以借鉴林泉高致中的水景表现手法,通过布置池塘、小溪和瀑布等水景,搭配天然的山石,打造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园林景观。

在光影的映衬下,水与石的结合将成为园林中最具灵动和生机的一道风景线。

林泉高致在色彩运用上也非常精妙。

画家运用淡雅的墨色和淡绿的山水色彩,刻画出了深远空灵的山水意境。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我们也可以从中获益。

在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上,可以借鉴林泉高致的色彩运用方式,以淡雅的色调为主导,通过植物的绿色和水景的蓝色相互映衬,打造出清新温润的山水画卷。

中国山水画教案和反思(共2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和反思(共2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和反思(共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国山水画教案和反思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山水画教案篇1《中国山水画》教案江家店镇初中刘延海一.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八班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3 难点:如何进行山石、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山水画作品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欣赏屏幕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1、中国画介绍2、中国画的分类3、中国画的发展二、了解山水画三、欣赏山水画1、《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观赏屏幕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

四、学画山水画(一)、山石画法步骤介绍山石绘画是中国画的基础,必须掌握山石画的基本绘画过程:勾、皴、擦、染、点。

(二)、树的画法步骤: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要学会画树。

(1) 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一)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选择必修2中国书画

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一)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选择必修2中国书画

皴法 米氏皴法
三远法运用
高远法 平远法
风格特点
横笔点出南方山水朦 朦胧胧的山势,给人 以水雾弥漫的感受。
长江万里 图
近低远高式的构 图,近实远虚的 布局
披麻皴, 平远,高远,构图变化多端,用色
折带皴等 深远
大胆独特,个人风格
勾染结合
显著明了。
元代 倪瓒六君 子图
分段式的构图
披麻皴 折带皴
平远法
以枯润简练的笔墨, 描绘荒寒空寂,反映 画家失意落寞的心境。
二、了解山水画的创作基础和基本过程
两段式
宾主式
布局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

实、疏与密、聚与散、开合、
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
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
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

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
的布局。
秋江待渡图 盛懋 元代 红岩 钱松岩 近现代
2. 构图与空间的营造
二、了解山水画的创作基础和基本过程
1.山水画的布局 布局也称章法、构图,
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布局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 画的好与坏。
常见的布局形式有 “C”、“S”形、五字形 (之、甲、由、则、须)三 角形、“井”字形等等。
常见构图方式:三角形 万壑松风 李唐 南宋
半边式 对月图 马远 南宋
一、了解山水画蕴含的儒、释、道 文化意涵与表现方式
剩山图 黄公望 元代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以 山川流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古代书画家通常将情性抱负寄托于自 然景象中,经绘画表现出来。这种寄 情于画中的绘画形式蕴藏情感与哲理, 更能体现文人笔墨趣味,深受历代书 画家喜爱。

高二【美术(人美版)中国书画】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一)-教学设计

高二【美术(人美版)中国书画】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一)-教学设计

情境倒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与精神来源。

们能够深入的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知识以及创作方法。

并尝试完成一幅四景山水的山水画作品。

中国山水画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包含了人们游历山川的理想、回归自然的期待以及对隐藏其中的天人合一关系的观照。

同时更将创作者自身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思考融入其中。

北宋郭熙说: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意思是自然山水因四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画家在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同时也会根据不同季节的特色而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山水的特点并融入画家的思想与感情。

提问一;如果让你们来创作一幅表现香山的山水画,你想要表现香山的哪个季节?为什么?创作山水画需要对中国山水画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相关的知识:一、了解山水画蕴含的儒、释、道文化意涵与表现方式: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以山川流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古代书画家通常将情性抱负寄托于自然景象中,经绘画表现出来。

这种寄情于画中的绘画形式蕴藏情感与哲理,更能体现文人笔墨趣味,深受历代书画家喜爱。

1.山水画发展与分类山水画历史悠久,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的滋育时期,经历了隋唐的多种风格,再到五代两宋出现的一大批的优秀的画家和作品,且形成了南北两大山水画派。

比如以擅长表现北方山水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擅长画南方山水的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南宋四家”的墨笔山水,以及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等。

元代山水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四家”趋向写意,重笔墨神韵。

明清及近代,流派名家纷呈,如浙派、吴门派、松江派、“新安四家”、“金陵八家”、“四王”、“四僧”等。

当代山水画创作在发掘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技法观念,呈现出多元面貌。

2.山水画的精神来源与特点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古人崇尚玄学以及崇尚回归自然的影响,因此山水画中往往融合了道家,儒家,佛教的诸多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山智水等,其最高境界是既能够反映真实生活的可游可居,又要展现情感的因心造境的特点。

高二美术(人美版)中国书画)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二教学设计

高二美术(人美版)中国书画)林泉高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二教学设计

我们通过临摹王翬的虞山枫林图为例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笔墨知识与技法。

首先进行分析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初冬景色,上部青绿设色。

山头山腰杂树花木丛生。

下方堤岸及坡石,长满杂树,枝干挺拔。

坡地用笔粗重,焦墨点苔,褐色染出阴阳向背的感觉。

其次通过临摹掌握山水画的绘画技法。

临习建议1.临摹前分析画面技法特点和作画层次步骤。

2.可选局部临摹,适当。

改变内容,形成小幅画面。

3.注重意境的传达。

(一)我们清楚了这些基本步骤后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材料:山水画的基本工具材料与写意花鸟画基本上一样。

宣纸除了生宣还可以用半生熟的宣纸,临摹虞山枫林图适合用半生熟的宣纸。

山水画中有一些技法名词需要我们知道并且能够掌握:1、勾勒:中国画用笔名称。

勾是指以墨线勾画轮廓,勒是指以墨线或色线复勾加工可以增加线条的层次厚度,产生特殊的墨色效果。

2、皴法:在勾线的同时,运用墨色的变化来表达山石的质感,肌理,阴阳向背等,决定山石树木的造型,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卷云皴,折带皴等。

3、积墨:用墨有淡而浓、逐渐渍染的方法。

4、留白:山水画中讲究计白当黑,留白为水,云,天等正是含蓄巧妙的表达方式。

石涛的云山图张大千的泼墨山水5、赋色:对山石等形体赋予青,绿,赭等诸色。

6、泼墨:用墨泼洒在绢本或者纸本上,随墨迹的形状看出各种物形,然后用笔勾画,使偶然中获得的形象成为画面的构图内容。

有时也指画家极其豪放的挥洒。

8、、师:结合图例分别讲解上述的步骤与名词。

正是有了这些不同的技法的运用,才使得山水画看起来有笔墨之美,有意境的美。

也才是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山水画的技能分解训练1.皴法表现练习: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脉络纹理的画法。

不同地域、时节的山石各有各自的特点,要运用恰当的皴法表现,要关注线条的强弱和墨色的浓淡对形体塑造与对象表现的作用。

“皴法”具有一种复杂的两重性格:一方面,它要去“摹拟”物象的大致轮廓,同时,又包含着自身独立的“形式美”属性,一身而兼两任。

2024年山水画技法-美术课件

2024年山水画技法-美术课件

❖3、平远法
多次的由近向远平视 并由层层平视景物相叠 组成的画面
章法
❖ 讲章法,重要是取“势”,前人用“之、甲 、由、则、须”五字来形容画的走势:
❖ “之“字布局起点在上,走的是回曲线; ❖ “甲”字布局,上繁下疏,着力点在上; ❖ “由”字反之; ❖ “则”字为左繁右疏; ❖ “须”字又反之。
重难点
❖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 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 种艺术效果。
❖ 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 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
❖ 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
❖1、高远法
由上而下去表现对 象,使得画面山高势雄 、气概威武。
❖2、深远法
由景前层层递进, 深远无比,显得天宽地 远。
分 方










我们,还在路上……
中国山水画—— 三远法
山水画的三远法
概述:“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
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 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
山水画不讲焦点透视,它提倡对表现对象进行 “面面观”。取景置物,不固定在一点而是各取最佳 角度组成画面,这种方法总结为“三远法”。
导入
3、采用借景手法
(1)借画外的山势入画;
(2)树“势”往外伸展;
(3)又将“势”从画外收回, 这一出一入打破了画幅的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倒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与精神来源。

们能够深入的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知识以及创作方法。

并尝试完成一幅四景山水的山水画作品。

中国山水画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包含了人们游历山川的理想、回归自然的期待以及对隐藏其中的天人合一关系的观照。

同时更将创作者自身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思考融入其中。

北宋郭熙说: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意思是自然山水因四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画家在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同时也会根据不同季节的特色而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山水的特点并融入画家的思想与感情。

提问一;如果让你们来创作一幅表现香山的山水画,你想要表现香山的哪个季节?为什么?
创作山水画需要对中国山水画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相关的知识:
一、了解山水画蕴含的儒、释、道文化意涵与表现方式: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以山川流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古代书画家通常将情性抱负寄托于自然景象中,经绘画表现出来。

这种寄情于画中的绘画形式蕴藏情感与哲理,更能体现文人笔墨趣味,深受历代书画家喜爱。

1.山水画发展与分类
山水画历史悠久,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的滋育时期,经历了隋唐的多种风格,再到五代两宋出现的一大批的优秀的画家和作品,且形成了南北两大山水画派。

比如以擅长表现北方山水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擅长画南方山水的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南宋四家”的墨笔山水,以及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等。

元代山水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四家”趋向写意,重笔墨神韵。

明清及近代,流派名家纷呈,如浙派、吴门派、松江派、“新安四家”、“金陵八家”、“四王”、“四僧”等。

当代山水画创作在发掘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技法观念,呈现出多元面貌。

2.山水画的精神来源与特点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古人崇尚玄学以及崇尚回归自然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