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发展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0-3-19 10:00:22阅读:767次
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广州市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深化)——发展策略研究
项目地点:白云新城
项目规模:设计范围9.22平方公里,研究范围135.9平方公里
编制时间:2008年4月-2008年10月
委托单位: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合作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获奖情况:2009年广州市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三等奖
参与人员:王浩、陈洋、杨嘉、李飞、肖志军
项目简介
白云新城位于广州西北部,白云区的南部,紧靠中心城区,是新机场进入广州中心城区的门户地区。1998年在花都机场动工之时便开始对旧机场地区——白云新城进行规划研究,最初对其发展定位为“旧城中心区的延伸部分”,是连接“北翼大组团”与“中心大组团”的枢纽,担负部分市属文化、娱乐、休闲的功能,并均衡发展居住、办公、商贸、旅游、金融等行业用地,能够体现白云山风貌和现代化城市风貌的新城区,规划人口25万。
2003白云机场搬迁后,根据新的城市建设总体发展战略概念规划,取消了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北翼大组团”。在新的“北优”战略规划中,北部地区以优化地区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为主。因此将白云新城的发展定位调整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白云区区级中心,现代化生态型商贸文化中心”。区域以商贸区开发建设为主,大量增加公共设施以及绿地比重,相对减少了居住用地比例,主要功能包括省、市级的会议、文化等大型公共设施,地区性的商业零售、文化体育、商贸服务、办公等综合性公共设施。作为“北部转移带” 疏解和继续发展旧城传统商业贸易功能,以原机场为核心的核心区定位由原来的“大型商住区”调整为“商贸文化区”,规划人口由1998年规划的25万减至15万。
2009年广州市政府配合“中调”战略提出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地区,白云新城作为最先开展城市设计的地区,将体现广州未来的城市建设新形象,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尤其在“中调”指导下发展方向由跨越转向优化提升的背景下,白云新城地区作为广州“中调”北部地区与“北优”地区相衔接的战略区位,其发展定位及其对周边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亟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分为三个层次:1)广州“中调”战略下白云新城的总体定位;2)白云新城在中调北部地区所应承载的主导功能;3)白云新城与中调北部地区协调研究。
1. 总结先进城市经验,提出宜居新城建设理念
与先进城市进行对比和总结,确定广州的多中心服务体系是广州“中调”战略的重要途径,总结新城的发展需要的空间距离、发展规模和目标取向,提炼宜居新城建设要素并按此构建区域新城网络,从而实现广州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根据对国外相关经验,新城人口规模达到20万以上,以保证功能健全和相对独立,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在亚洲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大城市人口规模大,因此新城的建设密度必须比较大才能真正为疏解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起到作用。因此确定白云新城地区规划容纳20-50万人,同时确立居住型新城各类用地适宜的比例,实现就业岗位与居住的相对平衡,指导城市设计开展。
2. 解读城市发展战略,与周边地区协调规划
在“中调”战略与宜居城市目标下对广州城市功能进行梳理,分析白云新城在“中调”战略下的重要意义。白云新城及其周边四个发展单元地区,约180多平方公里,作为广州“中调”北部地区,共同进行协调研究。通过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公共服务体系、交通系统和生态体系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在现状和理想模式之间寻找阶段性的中期目标,从而制订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空间优化路径。
3. 多层面研究区域发展目标,明确白云新城总体发展定位
研究基于对竞赛成果的评估总结,充分吸收六个参赛方案的可取之处,在深化阶段充分考虑在广州“中调”战略的指引下,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针对白云新城能否成为城市地区服务中心、居住空间开发强度多少为宜等关键性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案例,进行了国际性大都市多中心模式、服务体系、新城发展、宜居城市等多个议题的研究,并充分吸纳多方意见建议,从而确定白云新城总体发展定位为“广州北部的商业服务中心;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并以此作为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中确定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开发强度等的重要依据。
4. 横向对比发展模式,提出白云新城主导功能布局
总体定位明确了白云新城将以高质量的服务业集聚和宜居居住组团为主要的功能组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参照世界不同的商业中心模式,选择最适宜本地的服务业构成;同时,对广州商务办公、商业批发零售业态的现状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空港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确定白云新城各类服务产业适宜开发规模。
5.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宜居”城市的目标
依靠轨道交通线及其结构限制要求,提出应规划设置南北向景观主轴。为凸显广州文化形象并提升地区品位,在现有会展中心、新体育馆等设施基础上,在规划区域北面重点强调了文化设施的设置,并为各类文化事件提供充分的场所,并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带动新城的发展,南面则可以根据定位发展集中布置商贸服务设施,以此为核心对周边区域进行辐射。通过以上研究,最终确定白云新城主导功能为“重点发展商业零售、商贸、会议、酒店、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前期发展宜以依托轨道交通的零售商业开发作为启动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新加坡新城建设经验,从公服、交通、环境等方面提出构建宜居社区的意见,建设宜居示范新区。
6. 分析区域交通问题,保证交通便捷顺畅
制定规划策略以保证实现宜居新城的目标。首先保证交通顺畅,本地区受到白云山地形影响形成交通瓶颈,现状交通压力巨大,小汽车交通发展受到限制,而且靠近城市中心区。因此保证交通便捷畅顺,该地区对外交通必须主要依靠轨道交通,区内交通主要依靠公交系统,优化引导中心区小汽车使用,设置多条地铁线和地铁换乘站点,便捷联系商贸服务公建,吸引市民优先选用公交出行方式,加强该地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疏通本地区与外围联系,提高居民的机动性。再建立便捷连贯的步行系统,能连接区内各个部分和公共交通枢纽,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更多的宜居休闲环境。提倡绿色交通,在城市主要商业地区和居住中心,实施“交通慢行区”政策,减少小汽车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整体布置优良生态格局
建立多层级完整的绿化系统,提高区域内的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建立与白云山的生态和景观联系,构建舒适的宜居环境。增大公园面积,增加地块和道路绿地率,建立多层级的绿化系统网络,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
8. 研究整体城市设计关系,设定城市设计研究导则
研究地区开发与广州“云山”形象塑造的关系,结合地域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加强城市天际轮廓线与重要视线通廊的的主要内容,并且结合视域敏感性分析,提出沿机场高速路径,动态研究城市形态课题,有效引导后续城市设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