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最新年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孟子名轲,战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作为孔子之孙孔?
车脑俅?弟子,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矢志不渝地维护并
传播着儒家的思想文化,尽心竭力地游说诸国国君,并以著书说的方式来阐释自己的思想。关于《孟子》一书的记载,最早见于汉赵岐的《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原为十一篇,现存
七篇十四卷,分286 章,三万五千余字。该书对后代影响极大,广受推崇和效仿。如韩愈散文中那种严整博喻的特色,明显取于孟子的散文,即便是在方苞、龚自珍,孙中山等人的文章中也可领略到孟子散文的那种通脱之风,浩然之气。南宋朱熹更是将《孟子》奉为“四书”之一,将孟子其人其书都提升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地位。面对着这部魅力永葆、宏大精刻的经典文学著作,通过分析其文学艺术特征,归纳其艺术特色,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孟子其人,学习经典中的思想智慧,借鉴文学写作方法,提升语言表述水平和思辨的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笔者认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主要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雄辞妙喻、平晓畅达的文学风格一)雄辩恣肆的散文风格孟子》一书散发着浓郁的雄辩之风,这也是孟子散文风格
的主要特点之一,而这种风格正是他本人性格和时代风貌相交织
下的产物。春秋战国之际,诸子峰起,百家争鸣,面对着激烈的学派论争,欲使自己的思想主张征服受众,则必须要用言辞征服受众的思想。加之,孟子本人性情高傲,锋芒毕露,好辩且善辩,常常与人唇齿交锋,又必欲争胜,这种性格反映在文章中,自然形成了他雄辩滔滔,行文坦露的独特散文风格。在《孟子》一书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他与君主、大臣及其弟子等人物之间的对答,并在舌战中宣泄自己的感情,传达自己的主张。如《滕文公上》中记载的陈相和孟子的对答,孟子先询问清楚许行的生活资料来源,进一步论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再列举出尧舜等贤明的君主并不事必亲躬之故,提出了自己对君王理政的看法,随即话锋一转,直接指斥陈相背叛自学术派主张的非道德行为,语如刀锋,言如雷霆,一个刚直骨鲠的儒者形象跃然纸上。再如《离娄上》中反诘淳于髡,《万章上》中与万章对答等,无不雄辩滔滔,浩气荡漾,词采飞扬。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讲:
“孟文犀利” [1] ,这正是对《孟子》雄辩文风的高度概括。
但在另一方面上,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在与诸多学派唇枪舌战中,雄辩是一种必要性的手段,但是这种必要性的手段未必会直接取得必然性的胜利。为了保证论辩的胜利,对文学表现方式的开拓,对文学话语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由此,孟子也探寻出了最适合自己的独特文学表现手法。
二)以譬喻阐事理的文学表现手法
孟子的散文极擅长取譬设喻,往往用极其形象化的语言和故
事阐释出复杂的道理,从而显得机智诙谐、难以反驳。《孟子》 中有不少寓意深刻的成语和典故不仅为他的散文增色生辉, 而且 活跃于后代的文学作品与生活口语中,至今还为大众所广泛应 用。如“揠苗助长”、“匹夫之勇”、“明察秋毫”等成语都成 了后世极为常见常用的词汇。
其散文譬喻精妙的风格主要有两个特点: 1. 根据不同场合和 说话对象进行不同的设喻。如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理政, 却未得民众皆归的问题时,孟子则表示“王好战,请以战喻”, 用对方感兴趣的战争话题作为谈话的切入点, 步步为营, 抽丝剥 茧,最后提出了唯有实施仁政才可以达到“天下之民至焉”的效 果,使得梁惠王无可反驳。 这种论说方式易将听者的注意力吸引 过来,继而进行充分的论述和阐释,从而达到最佳的征服效果。
2. 用新奇而完整的故事, 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 抽象的思想主张
社会上为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的厚颜无耻的典型人物
的缩影。”[2] 这个故事后来被明人孙钟龄借鉴改写为 足见其文学魅力之高。
这些精妙新奇的譬喻在《孟子》中比比皆是,各有所指,但
是究其根本性目的却具有同一性。 即以譬喻为辅助型手段来增强 所论事理的形象性, 从而使自我的理论主张征服受众思想。
的目的就迫使文章用语必须具有通俗性, 因此,孟文脱离了殷周 具体明显化。如《离娄》中 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文字虽
短,但语言凝练生动、情节跌宕曲折,其中
男主人公更是当时 东郭记》, 这样
以来险涩深怪的语词特色,从而显得明白平易,晓畅通俗。
(三)明白晓畅的语言风格
孟子以推广儒家理论思想作为根源性创作动机,这也使得
《孟子》一书延续了《论语》的语录体形式,以明白晓畅的语言
来阐释诸多事理。全书文笔浅显自然,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等
修辞手法。如他在抨击杨朱和墨翟时,先是用朗朗上口的文字陈
述两学派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贝h归墨。”然
后话锋一转,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两家学派的不满:“杨氏为我, 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语言平易质朴,却字字珠玑,深砭敌之要害,一气呵成,毫无滞涩。
这段文字能够论述得如此独具感染力,和他语言风格的直白坦率,明白晓畅是密不可分的。
从上述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散文在文学方面的艺术
特征,即在论辩说理中巧妙运用形象化的譬喻和通俗化的语言, 从而形成了雄辩恣肆的犀利文风。但又必须认识到,文学本体及
其相应的表现艺术是人情感思想的外化,而文本是更创作主体自身思想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所以作者主体的哲学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孟子不但是优秀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有着明确哲学主张的思想家,毫无疑问,孟子散文在哲学领域也具有鲜明的文艺特色。
二、浩然正义的哲学思想
“养浩然之气”的哲学精神
孟子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于充沛的情感中蕴藏着吞吐
天地的阳刚之气, 这与其哲学思想主张有极紧密的关联。 孟子提 出了“性善论”一说, 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都是善良的, 的逐步沦丧,
是因为受到了后天社会现实生活中不良风气的熏染 和侵蚀。所
以,他不仅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人生价值观,而且 十分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孟子讲:“我善养浩然之
气”。(《孟子 ?公孙丑上》)养气是按照人的天赋本心,通过
塞天地的浩然正气。所谓气势,即以气壮势,有了这种浩然正气 便可以“说大人,而藐之”(《尽心上》)无视物质贪欲,在精 神上压倒权贵,体现在文章中则是充盈壮美,词锋犀利,气势如 虹。正如苏辙所讲:“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
称其气之小大。” [3] 如在开篇第一章《梁惠王上》 对孟子问道:“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 子毫不客气, 马上反驳道: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 已矣”。 然后一鼓作气地发问, 倘若臣子和民众都只讲利益不讲 仁义,那么必然会邦乱君亡。这一段文字气势磅礴,环环相扣, 使得梁惠王无言以对。这样精彩的例子在《孟子》中比比皆是。
宋人苏洵说:“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 ?f 刻斩绝之 言,而其锋不可犯。”苏洵用“其锋不可犯”这寥寥五字,生动 地描绘出了孟子散文磅礴气势的特点。 更为难得的是, 他更清楚 地认识到“语约而意尽”是构成其磅礴文风的关键。 所谓“语约
而道德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仁义道德修养,
逐渐升华出一种阳刚阔达, 充
中,梁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