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桨系统(内容及基础原理的简介)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f01d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a.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引言变桨是风力发电机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根据风力的大小和方向调整叶片的角度,以优化风能的利用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包括变桨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以及相关的控制策略。
二、变桨系统的组成1. 变桨驱动装置:变桨驱动装置通常由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装置组成。
电机提供驱动力,减速器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转换为适合叶片转动的低速旋转,传动装置将低速旋转传递给叶片。
2. 叶片:叶片是变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通常由复合材料制成。
叶片的角度可以根据风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
3. 变桨控制器:变桨控制器是整个变桨系统的大脑,它通过传感器获取风速、风向和叶片角度等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来调整叶片的角度。
变桨控制器还可以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并保护系统免受过载和故障的影响。
三、变桨的工作过程1. 风速检测:变桨系统首先通过风速传感器检测当前的风速。
风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顶部,能够准确测量风的速度。
2. 风向检测:风力发电机组还配备了风向传感器,用于检测风的方向。
风向传感器通常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前部,能够指示风的方向。
3. 控制策略判断:变桨控制器根据风速和风向的信息,以及预设的控制策略,判断当前应该采取的控制动作。
控制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风力发电机组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发电效果。
4. 叶片角度调整:根据控制策略的判断,变桨控制器通过变桨驱动装置调整叶片的角度。
当风速较小或风向变化较小时,叶片角度可以保持不变;当风速较大或风向变化较大时,叶片角度会相应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
5. 发电效果监测:变桨控制器还会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果,包括输出功率、电压和电流等参数。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这些参数,可以及时发现系统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四、变桨的控制策略1. 常规控制策略:常规控制策略是最基本的变桨控制方式,它根据风速的大小来调整叶片的角度。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7d90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2.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引言变桨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原理直接影响着风能的转化效率和发电机组的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参数。
二、工作原理变桨是指通过调整风力发电机组的桨叶角度,以适应不同风速下的风能转化需求。
变桨系统通常由电机、传动装置、控制系统和桨叶组成。
1. 桨叶调整机构桨叶调整机构是变桨系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改变桨叶的角度来调整风能的转化效率。
桨叶通常由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点。
桨叶的角度可以通过液压、电动或气动机构来调整。
2. 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用于将电机的转动传递给桨叶调整机构,实现桨叶角度的调整。
传动装置通常采用齿轮传动或链条传动,具有传递效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负责监测风速、转速和发电机组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来调整桨叶角度。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风速和转速进行自适应调整,以实现最佳的风能转化效率。
三、参数与性能变桨系统的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参数来描述:1. 桨叶角度桨叶角度是指桨叶相对于风向的角度,它的大小决定了风能的转化效率。
通常情况下,当风速较低时,桨叶角度较大,以捕捉更多的风能;当风速较高时,桨叶角度较小,以减小风力对发电机组的影响。
2. 桨叶调整速度桨叶调整速度是指桨叶角度的变化速度,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风能转化的响应速度。
较快的桨叶调整速度可以使发电机组更快地适应风速变化,提高发电效率。
3. 控制精度控制精度是指控制系统对桨叶角度的调整精度。
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可以更准确地控制桨叶角度,使风能转化效率最大化。
4. 风速范围风速范围是指变桨系统能够适应的风速范围。
通常情况下,变桨系统应能够在较低的风速下启动,并在较高的风速下保持稳定运行。
5. 转速响应转速响应是指发电机组在风速变化时的转速变化速度。
较快的转速响应可以使发电机组更快地适应风速变化,提高发电效率。
四、总结变桨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桨叶角度来适应不同风速下的风能转化需求。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df7e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2.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引言变桨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是调整叶片的角度,以适应不同风速条件下的风能转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二、变桨工作原理1. 变桨系统组成变桨系统主要由叶片、液压系统、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其中,叶片是变桨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液压系统和执行器来实现角度调整。
2. 变桨原理当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时,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开始旋转。
当风速超过额定值时,变桨系统会感知到,并通过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叶片的角度。
3. 变桨调整角度控制器根据风速和发电机的负荷情况,计算出最佳叶片角度。
然后,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执行器,将叶片调整到最佳角度。
调整后的叶片能够更好地捕捉风能,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
4. 变桨系统的优势变桨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风能利用率:通过调整叶片角度,使其始终处于最佳位置,能够更好地捕捉风能,提高风能利用率。
- 保护风力发电机组:在风速过高或过低时,通过调整叶片角度,可以避免过载或过速运行,保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 调整叶片角度的灵活性:变桨系统可以根据风速的变化,实时调整叶片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风能转化需求。
三、变桨技术发展趋势1. 智能化控制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变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实现对风速、发电机负荷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从而更精确地调整叶片角度,提高发电效率。
2. 液压系统改进传统的液压系统存在能耗高、噪音大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采用更高效、更节能的液压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变桨材料创新目前,变桨系统中常用的叶片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发更轻、更坚固的材料,以提高叶片的耐久性和风能转化效率。
4. 多桨设计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一般采用三桨设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桨设计也逐渐受到关注。
变桨系统(内容及基础原理的简介)
![变桨系统(内容及基础原理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604bbea4afe04a1b071de4a.png)
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所属分类:技术论文来源:电器工业杂志更新日期:2011-07-20摘要:变浆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风力发电机变浆系统的构成、作用、控制逻辑、保护种类和常见故障分析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变桨系统;构成;作用;保护种类;故障分析1 综述变桨系统的所有部件都安装在轮毂上。
风机正常运行时所有部件都随轮毂以一定的速度旋转。
变桨系统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来控制风轮的转速,进而控制风机的输出功率,并能够通过空气动力制动的方式使风机安全停机。
风机的叶片(根部)通过变桨轴承与轮毂相连,每个叶片都要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电控同步的变桨驱动系统。
变桨驱动系统通过一个小齿轮与变桨轴承内齿啮合联动。
风机正常运行期间,当风速超过机组额定风速时(风速在12m/s到25m/s之间时),为了控制功率输出变桨角度限定在0度到30度之间(变桨角度根据风速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使风轮的转速保持恒定。
任何情况引起的停机都会使叶片顺桨到90度位置(执行紧急顺桨命令时叶片会顺桨到91度限位位置)。
变桨系统有时需要由备用电池供电进行变桨操作(比如变桨系统的主电源供电失效后),因此变桨系统必须配备备用电池以确保机组发生严重故障或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安全停机(叶片顺桨到91度限位位置)。
此外还需要一个冗余限位开关(用于95度限位),在主限位开关(用于91度限位)失效时确保变桨电机的安全制动。
由于机组故障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备用电源长期没有使用时,风机主控就需要检查备用电池的状态和备用电池供电变桨操作功能的正常性。
每个变桨驱动系统都配有一个绝对值编码器安装在电机的非驱动端(电机尾部),还配有一个冗余的绝对值编码器安装在叶片根部变桨轴承内齿旁,它通过一个小齿轮与变桨轴承内齿啮合联动记录变桨角度。
风机主控接收所有编码器的信号,而变桨系统只应用电机尾部编码器的信号,只有当电机尾部编码器失效时风机主控才会控制变桨系统应用冗余编码器的信号。
变桨系统介绍范文
![变桨系统介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0de4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7.png)
变桨系统介绍范文变桨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调节和控制风力发电机的桨叶角度,以实现风力发电机的最佳风能捕捉和发电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类型和应用。
一、工作原理变桨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根据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状态和风速的变化来调整桨叶角度,从而确保风能的最大化转换和最佳发电效率。
当风速较低时,变桨系统会调整桨叶角度使风能更好地捕捉并转化为机械能;当风速较高时,变桨系统会调整桨叶角度以减小风力对发电机组的影响,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二、组成部分1.桨叶:桨叶是变桨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的特点。
桨叶的角度调节直接影响到风能捕捉和发电效率。
2.变桨机构:变桨机构是用于调整桨叶角度的装置。
常见的变桨机构有液压变桨机构、电动变桨机构和气动变桨机构等。
液压变桨机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可以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桨叶角度的快速调整。
3.桨叶角度传感器:桨叶角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桨叶的实际角度,并将数据传输给变桨控制系统,以实现对桨叶角度的准确控制。
4.变桨控制系统:变桨控制系统是整个变桨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桨叶角度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风速和发电机组的工作状态来调整桨叶角度。
三、类型1.常规变桨系统:常规变桨系统通过调整桨叶角度来响应风速变化,以实现风能捕捉和发电效率的最大化。
常见的常规变桨系统包括液压变桨系统和电动变桨系统。
2.主动变桨系统:主动变桨系统是基于外部风速信息来主动调整桨叶角度的变桨系统。
通过接收来自气象站或其他风速监测设备的风速信息,主动变桨系统可以根据实时风速变化来调整桨叶角度,以实现最佳风能捕捉和发电效率。
3.响应变桨系统:响应变桨系统是基于发电机组内部状态变化来调整桨叶角度的变桨系统。
它通过监测发电机组的负载情况和发电机组的机械振动等指标,调整桨叶角度以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应用变桨系统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中。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5086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4.png)
变桨工作原理标题:变桨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变桨是现代风力发电机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来适应不同的风速和风向,从而优化发电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包括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叶片角度调整原理、风速和风向检测以及变桨的效益。
一、传动系统1.1 齿轮箱:变桨系统中的齿轮箱负责将风力转换为机械能,并传递给叶片。
齿轮箱通常由多级齿轮组成,通过传动比例来适应不同的风速。
1.2 转子轴:转子轴是连接齿轮箱和叶片的重要部分,它承受着旋转力和扭矩。
转子轴通常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造,以确保其耐用性和可靠性。
1.3 联轴器:联轴器连接转子轴和叶片轴,它能够传递转矩并允许叶片在变桨过程中调整角度。
联轴器的设计要考虑到叶片的旋转速度和扭矩传递的平稳性。
二、控制系统2.1 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是变桨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监测风速、风向和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并根据预设的参数来调整叶片的角度。
主控制器采用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以实现高效的风能利用。
2.2 电动机:电动机是控制叶片角度调整的执行器,主控制器通过电动机来实现叶片的旋转。
电动机的选择要考虑到扭矩输出和响应速度,以确保叶片能够及时调整角度。
2.3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监测风速和风向,以提供准确的数据给主控制器。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它们能够实时检测风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叶片的角度。
三、叶片角度调整原理3.1 风速检测:主控制器通过风速传感器获取当前的风速数据。
根据风速的大小,主控制器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叶片的角度。
3.2 风向检测:风向传感器用于检测风的方向,主控制器可以根据风向的变化来调整叶片的角度,使其始终面向风的方向。
3.3 叶片角度调整:主控制器根据风速和风向的数据,通过控制电动机来调整叶片的角度。
当风速增大时,叶片的角度会增加,以提供更大的扭矩;当风速减小时,叶片的角度会减小,以避免过载。
四、风速和风向检测4.1 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通常采用超声波或热线等技术来测量风速。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3653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4.png)
变桨工作原理标题:变桨工作原理引言:变桨是风力发机电组中至关重要的部份,它通过转动桨叶来捕捉风能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进而驱动发机电发电。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
一、变桨的基本原理1.1 变桨的定义和作用变桨是指风力发机电组中的桨叶能够根据风速的变化,自动调整角度以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
其作用是在不同风速下保持桨叶的最佳运行状态,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
1.2 变桨系统的组成变桨系统由桨叶、主轴、变桨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桨叶负责捕捉风能,主轴将桨叶的运动传递给发机电,变桨驱动机构负责调整桨叶角度,控制系统则监测风速并相应地调整桨叶角度。
1.3 变桨的工作原理当风速增大时,控制系统会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判断风速变化,并发出指令调整桨叶角度。
变桨驱动机构根据指令将桨叶转动到合适的角度,以使桨叶能够更好地捕捉风能。
相反,当风速减小时,控制系统会相应地调整桨叶角度,以避免过载运行。
二、变桨的工作原理详解2.1 桨叶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桨叶的设计要考虑风力的捕捉效率、结构强度和分量等因素。
常用的桨叶材料有复合材料、玻璃钢和碳纤维等,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特点。
2.2 变桨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变桨驱动机构通过机电、减速器和液压装置等组成,当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时,机电会驱动减速器工作,通过液压装置转动桨叶。
液压装置的设计要考虑承载能力、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2.3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通过风速传感器等设备监测风速,并根据预设的参数和算法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桨叶角度。
一旦判断需要调整,控制系统会发出指令给变桨驱动机构,实现桨叶角度的调整。
三、变桨的优势和应用3.1 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变桨系统能够根据风速的变化调整桨叶角度,使其在不同风速下保持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
3.2 增加风力发机电组的稳定性变桨系统能够根据风速变化及时调整桨叶角度,避免过载运行,增加风力发机电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变桨系统能够根据风速变化调整桨叶角度,使桨叶始终处于最佳角度,减少了风力发机电组对环境的噪音和视觉影响。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f4b2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e.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引言变桨是风力发机电组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够调整桨叶的角度以适应不同风速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风能的转换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工作原理,包括变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优势等方面。
二、变桨系统的组成1. 桨叶:桨叶是变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通常由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
桨叶的设计和创造直接影响风力发机电组的性能和寿命。
2. 变桨机构:变桨机构包括变桨驱动装置和桨叶安装结构。
变桨驱动装置通常采用液压或者电动驱动方式,通过控制液压缸或者机电转动来改变桨叶角度。
桨叶安装结构用于连接桨叶和变桨驱动装置,确保桨叶能够准确地旋转。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变桨系统的核心部份,它通过传感器检测风速和风向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策略控制变桨机构的运动。
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提高风力发机电组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三、变桨工作原理1. 风速检测:变桨系统首先通过安装在风力发机电组上的风速传感器检测当前风速。
传感器将风速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风速信号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桨叶角度。
2. 桨叶角度调整:当风速超过预设阈值时,控制系统会发出指令,驱动变桨机构开始调整桨叶角度。
通过改变桨叶的角度,风力发机电组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风速条件,提高风能的转换效率。
3. 桨叶住手:当风速过大或者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会发出住手指令,使桨叶住手旋转。
这样可以避免因风速过大而对风力发机电组造成损坏,同时也保护风力发机电组的安全运行。
四、变桨工作原理的优势1. 提高发电效率:通过调整桨叶角度,变桨系统可以使风力发机电组在不同风速条件下都能够以最佳状态运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
2. 保护风力发机电组:当风速超过安全范围或者发生故障时,变桨系统可以及时住手桨叶旋转,避免对风力发机电组造成损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风力发机电组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e7eb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0.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引言变桨是风力发机电组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对于提高发电效率和保障发机电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二、变桨工作原理1. 变桨的定义变桨是指通过调整风力发机电组叶片的角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从而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
通过变桨系统的控制,可以实现叶片的自动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捕捉风能。
2. 变桨的组成变桨系统主要由叶片、桨毂、变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叶片是变桨系统的核心部件,普通由轻质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候性。
桨毂是连接叶片和变桨机构的部件,起到支撑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变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执行装置,用于实现叶片角度的调整。
控制系统负责监测风速和风向等参数,并通过控制变桨机构来实现叶片的调整。
3. 变桨的工作原理当风速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会感知到风速的变化,并通过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
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系统会计算出最佳的叶片角度,并通过变桨机构将叶片调整到相应的角度。
当风速较低时,叶片会调整成较大的角度,以增加受力面积,从而捕捉更多的风能;当风速较高时,叶片会调整成较小的角度,以减小受力面积,从而降低受力和振动,保护风力发机电组的安全运行。
4. 变桨的控制策略变桨的控制策略普通包括以下几种:- 常规控制策略:根据风速和风向的变化,预设一系列的叶片角度,通过控制系统的计算和调整,选择最佳的叶片角度。
- 含糊控制策略:通过含糊逻辑推理,根据风速和风向等输入参数,含糊控制器可以自动调整叶片角度,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风况。
- 遗传算法控制策略:通过摹拟生物进化过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叶片角度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发电效果。
- 自适应控制策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控制系统可以自适应地选择最佳的叶片角度,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5. 变桨的优势和应用变桨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风力发机电组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发电效率:通过自动调整叶片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提高发电效率。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0325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e.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概述变桨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部件,它通过调整桨叶的角度来适应不同风速下的风能转化,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发电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包括变桨系统的组成、传动原理、控制方式等。
二、变桨系统的组成1. 桨叶:桨叶是变桨系统的核心部件,通常由复合材料制成。
它们通过连接在主轴上,可以转动以适应不同的风向和风速。
2. 主轴:主轴是变桨系统的支撑结构,它将桨叶连接到风力发电机的主轴上,并传递风力的转动力矩。
3. 变桨驱动装置:变桨驱动装置用于改变桨叶的角度。
常见的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系统、电动机和涡轮机等。
4. 传感器:变桨系统通常配备了多个传感器,用于监测风速、风向、桨叶角度等参数,以实现自动控制。
三、变桨的传动原理变桨系统的传动原理是通过驱动装置改变桨叶的角度,从而调整桨叶与风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最佳的风能转化。
具体传动原理如下:1. 液压传动:液压传动是常见的变桨传动方式之一。
液压泵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缸中,液压缸通过连杆和桨叶连接,通过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来改变桨叶的角度。
2. 电动传动:电动传动利用电动机驱动桨叶的转动。
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通过传动装置将转动力矩传递给桨叶,从而改变桨叶的角度。
3. 涡轮传动:涡轮传动是一种利用风力旋转涡轮产生的动能来驱动桨叶转动的传动方式。
涡轮传动适用于风速较高的场合,其原理类似于风车。
四、变桨的控制方式变桨系统的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
1. 手动控制:手动控制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来改变桨叶的角度。
操作员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台或遥控器来调整桨叶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风速和风向。
2.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实现桨叶角度的自动调整。
传感器监测风速、风向等参数,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逻辑,自动调整桨叶角度,以实现最佳的风能转化效果。
五、变桨系统的优势和应用1. 提高发电效率:变桨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速和风向,调整桨叶角度,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在不同的工况下都能实现最大化的发电效率。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https://img.taocdn.com/s3/m/9026d6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d.png)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一、变桨系统原理变桨系统是风能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负责控制风轮桨叶的角度,以实现最佳风能转换效率。
其主要原理如下:1.控制原理:变桨系统通过感知风速、桨叶角度和发电机输出功率等参数,并根据实时监测的风速变化情况来控制桨叶的角度调整,以使风轮桨叶能够始终迎向风速的最佳方向。
2.传动原理:变桨系统通过主轴和传动电机等组件完成角度调整。
其中,主轴连接了风轮和齿轮箱,通过传动电机以及相应的齿轮传动机构控制风轮桨叶的角度调整。
3.控制模式:一般来说,变桨系统可以采用定角控制模式和变角控制模式。
定角控制模式适用于大部分工况,根据实时风速的大小选择恰当的桨叶角度。
而变角控制模式则可以在遇到特定工况时,根据不同的发电机输出功率等参数来调整桨叶角度。
4.安全保护机制:变桨系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保护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
比如,当变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断桨叶的调整功能,确保风轮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变桨系统维护为确保变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维护措施:1.日常巡检:定期对变桨系统进行巡视,检查主轴、传动电机以及传动装置的工作情况。
特别要关注是否存在松动、磨损或损坏等问题,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清洁保养:通过对变桨系统的清洁保养,去除积灰、杂物等异物,防止其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3.润滑维护:应定期对润滑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润滑油的质量符合要求,并及时更换润滑油,以保持传动装置的正常运转。
4.故障排除:一旦发现变桨系统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排除故障。
对于无法解决的故障,应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5.数据分析:通过对变桨系统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异常,对系统进行精确的调整和维护。
综上所述,变桨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感知风速和发电机输出功率等参数,控制风轮桨叶角度的调整,以实现最佳风能转换效率。
为保证变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日常巡检、清洁保养、润滑维护、故障排除和数据分析等措施。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b4f3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2.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概述变桨是风力发机电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来适应不同风速下的风能转换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二、工作原理1. 变桨系统组成变桨系统主要由叶片、桨毂、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叶片通过连接在桨毂上,桨毂则与主轴相连。
液压系统负责控制桨毂的转动,控制系统则根据风速和发机电组运行状态来调整液压系统的工作。
2. 变桨过程当风速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会根据风速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判断当前风速,并根据预设的风速-功率特性曲线来确定最佳叶片角度。
然后,控制系统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桨毂的转动,使叶片调整到相应的角度。
当风速较低时,叶片角度会增大以增加风能捕捉面积;当风速较高时,叶片角度会减小以减少风阻,保护发机电组。
3. 关键技术(1) 风速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风速,将风速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以便根据风速调整叶片角度。
(2) 液压系统:通过液压油缸控制桨毂的转动,实现叶片角度的调整。
液压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
(3) 控制系统:根据风速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和预设的风速-功率特性曲线,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实现叶片角度的调整。
(4) 叶片材料:叶片需要具备轻量化、高强度和耐腐蚀的特点,以适应不同的风速环境温和候条件。
三、数据分析根据实际的风力发电场运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变桨系统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风力发机电组的发电效率。
通过合理调整叶片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提高发机电组的利用率。
2. 变桨系统的响应速度对发电效率影响较大。
当风速蓦地变化时,如果变桨系统响应迟缓,将导致发机电组的发电效率下降。
3. 叶片材料的选择对发机电组的寿命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优质的叶片材料可以提高叶片的耐久性,减少维护成本。
四、发展趋势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变桨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中。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1. 智能化控制: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现变桨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风力发机电组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9c0f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c.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引言变桨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部件,它能够根据风速的变化调整桨叶的角度,以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风力发电中的作用。
二、变桨的工作原理1. 变桨系统组成变桨系统主要由桨叶、桨毂、变桨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
桨叶通过桨毂与变桨驱动装置连接,而变桨驱动装置则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桨叶的角度变化。
2. 桨叶角度调整变桨系统通过调整桨叶的角度来适应不同风速下的工作需求。
当风速较小时,桨叶的角度会调整为较大的值,以增加风能捕获的面积;而当风速较大时,桨叶的角度会调整为较小的值,以减小风力对发电机组的冲击。
3. 变桨驱动装置变桨驱动装置是控制桨叶角度变化的关键部件。
它通常由液压系统或电动机驱动系统组成。
液压系统通过控制液压缸的伸缩来调整桨叶的角度,而电动机驱动系统则通过电动机的旋转来实现桨叶角度的调整。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变桨系统的智能化部分,它能够根据风速、发电机组的负载等参数来实时调整桨叶的角度。
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风速、发电机组负载等数据,控制器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判断,并通过执行器控制变桨驱动装置调整桨叶的角度。
三、变桨在风力发电中的作用1. 提高发电效率通过调整桨叶的角度,变桨系统能够使风力发电机组在不同风速下都能够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当风速较小时,桨叶角度调整为较大值,使得风能捕获面积增大,提高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当风速较大时,桨叶角度调整为较小值,减小风力对发电机组的冲击,保护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2. 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风速的变化会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
变桨系统通过调整桨叶的角度,可以减小风力对发电机组的冲击,从而提高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减少振动和损坏的风险。
3. 保护风力发电机组在强风或极端天气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可能会受到过载或损坏的风险。
变桨系统能够根据风速的变化及时调整桨叶的角度,以保护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
海装机组变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讲解
![海装机组变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dadd21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9.png)
元件篇
1F2、1F3(2F4、2F5)——单相 防雷器
三级防雷保护器,标称电压 为255V,标称放电电流为3KA。
元件篇
2F1-2F5(X4)——模拟量过压 保护模块
用于对24V信号的防 雷及过压保护, 标称电压24V, 标称电流10A,启动电压33V。
蓄电池维护
"LC-"系列 Figure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odel No: LC-*********
报警动作指示灯
电源指示灯
元件篇
1F2(3F1)——热继电器
主要用作对电机进行过 载保护,它的工作原理是过载 电流通过热继的双金属热元件 后,由于材质不同产生不同的 加热特性,弯曲变形带动机械 连锁机构使辅助触点动作,实 现报警信号的上传,最终断开 电动机供电主电路。 鉴于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过程中, 热量的传递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热继电器不能用作短路 瞬时保护,而只能用作过载保 护。
C: 电流输出减小到限流点 M: 电流输出减小到额定电
流
二位数码管
元件篇
6A3(1A1)——三相电压监控继电器
REL:设为”us”档,使用过/欠压检测、 相序检测功能
min:-30%当电网电压跌落至AC280V时输 出报警信号,辅助触点断开
Max:-20%当电网电压升高至480V时,输 出报警信号,辅助触点断开
呼吸孔 直流电池组
呼吸孔
恒温加热器
PT100
直流制动器 (同轴)
测速发电机 (同轴)
冷却风扇
电路连接口
法兰盘
电枢主轴
绝对值A编码器 (同轴)
PT100
PTC元件
(定子槽内) (定子槽内)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922d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c.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概述变桨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改变桨叶的角度来调节受风面积,从而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二、工作原理1. 桨叶结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由三片桨叶组成,每片桨叶由一根主轴连接到机舱内的变桨驱动系统。
桨叶的角度可以通过变桨驱动系统进行调整。
2. 变桨驱动系统变桨驱动系统由电机、减速器、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当控制系统接收到来自风速测量装置的信号后,会根据设定的参数来调整桨叶的角度。
3. 风速测量装置风速测量装置通常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上方,用于测量风速。
它可以通过风速传感器或风向传感器来获取风速和风向信息。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变桨工作的核心。
它根据风速测量装置获取的风速信息,结合预设的功率曲线和变桨策略,计算出需要调整的桨叶角度,并通过变桨驱动系统来实现角度的调整。
5. 变桨策略变桨策略是根据不同的风速范围和发电机组的特性来设定的。
在低风速情况下,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桨叶角度会调整到较小的角度;而在高风速情况下,为了保护发电机组的安全,桨叶角度会调整到较大的角度。
6. 变桨的作用通过变桨调整桨叶角度,可以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当风速较低时,桨叶角度减小,增大了桨叶受风面积,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当风速较高时,桨叶角度增大,减小了桨叶受风面积,从而减小了发电机组的负荷,保护了发电机组的安全。
三、技术发展1. 主动变桨技术主动变桨技术是根据风速测量装置获取的风速信息,通过控制系统主动调整桨叶角度。
这种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功率控制。
2. 前馈控制技术前馈控制技术是根据风速的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风速,并提前调整桨叶角度。
这种技术可以减小风速变化对发电机组的影响,提高发电效率。
3. 智能变桨技术智能变桨技术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实现自动调整桨叶角度。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发电机组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a21c6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9.png)
变桨工作原理一、引言变桨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实现风轮叶片的角度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捕捉风能并转化为机械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桨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二、变桨的基本原理变桨是通过改变风轮叶片的角度来调整叶片的迎风面积,从而改变叶片受到的风力大小。
一般来说,当风速较小时,为了增加风轮叶片的迎风面积,使其能够更好地捕捉风能,变桨会将叶片展开;而当风速较大时,为了减小叶片的迎风面积,以避免风轮过载,变桨会将叶片收拢。
三、变桨的工作原理1. 传动系统变桨的工作原理首先涉及到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通常由变桨驱动器、传动轴和叶片组成。
变桨驱动器负责接收控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运动,传递给传动轴。
传动轴将机械运动传递给叶片,使其能够改变角度。
2. 控制系统变桨的工作还需要依靠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通过感知风速、风向和风轮转速等参数,实时监测风能状况,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向变桨驱动器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控制系统可以采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也可以采用先进的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3. 变桨机构变桨机构是实现叶片角度调整的关键部件。
一般来说,变桨机构由液压、电动或气动系统组成。
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缸实现叶片的展开和收拢;电动系统通过电机和齿轮传动实现叶片的角度调整;气动系统通过气动驱动器实现叶片的角度调整。
4. 传感器变桨的工作还需要依靠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感知风速、风向、风轮转速、叶片角度等参数,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等。
四、变桨的应用技术1. 风能监测技术风能监测技术是变桨的重要应用技术之一。
通过安装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风能状况,为变桨的控制提供准确的参数。
2. 变桨控制技术变桨控制技术是实现变桨工作的关键技术。
传统的PID控制算法可以根据风速和叶片角度等参数,实现闭环控制;模糊控制算法可以根据模糊规则,实现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可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非线性控制。
变桨工作原理
![变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0121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2.png)
变桨工作原理船舶推进系统是指船舶通过推进方式驱动船体运动的机械系统。
其中的变桨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推进设备,可以控制桨叶的角度和尺寸,从而调节船舶推进力,实现船舶推进和控制航速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变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变桨的主要构成、变桨原理、变桨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加深对变桨技术的理解。
1. 变桨系统的主要构成变桨系统主要由桨叶、变桨机构、控制系统和支撑结构等几个部分构成。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桨叶的角度,改变水流对桨叶的作用力,从而控制船舶的速度和方向。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些构成部分。
(1)桨叶桨叶是变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负责推进作用的桨子,其叶片形状和数量等关键参数直接影响了推进性能。
通常情况下,桨叶是由船舶厂商或专业厂家制造的,其形状和数量应根据船舶的航行条件和所需速度等因素进行优化设计。
(2)变桨机构变桨机构是指对桨叶进行角度调节的机械设备,通常包括油动机、缸体、油缸、拉杆等部件。
油动机通常是变桨机构的动力来源,可提供桨叶角度调节所需的动力。
缸体是桨叶的固定部分,通常负责支撑桨叶,并通过缸体上的刀口固定桨叶。
油缸是调节桨叶角度的关键元件,其通过拉杆调节桨叶角度,进而调节船舶的推进力。
拉杆是连接油缸和桨叶的主要传动元件,通常由高强度铸铁、合金钢等材料制成。
(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变桨机构工作状态和桨叶角度的电子控制单元,其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元件、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传感器通常为变桨机构的外部检测元件,如角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其可通过信号处理器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执行元件包括控制电机、驱动器等,负责控制变桨机构的工作状态。
控制器通常是变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可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执行元件,实现对桨叶角度的精准调节。
同时,控制器还可以实现船舶自动驾驶、船速调节、舵机协调等功能。
(4)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指支撑变桨机构和桨叶的强度部分,通常由船舶的机舱底板和压舱、支架等构成。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https://img.taocdn.com/s3/m/791ebe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2.png)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变桨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旋转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风速和功率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变桨系统的原理及维护。
一、变桨系统原理1.变桨系统的组成变桨系统主要由变桨电机、减速箱、轴承座、刹车片、齿轮等组成。
其中,变桨电机是主要驱动部件,减速箱将电机的转速降低到适合叶片旋转的速度,轴承座和刹车片用于固定叶片并防止其旋转,齿轮则用于传递动力。
2.变桨系统的原理当风速较高时,为了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和功率,需要通过变桨系统改变叶片的角度。
具体来说,当风速增加时,叶片迎风角度变大,发电机转速增加,输出功率增加;当风速降低时,叶片迎风角度变小,发电机转速降低,输出功率降低。
在变桨过程中,变桨电机会根据风速和发电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叶片的角度。
具体来说,变桨电机通过编码器检测发电机转速和风速,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系统中。
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逻辑,自动计算出所需的叶片角度,并给变桨电机发送指令,使电机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改变叶片的角度。
为了确保变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定期对变桨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变桨系统维护1.日常检查在日常检查中,需要检查变桨电机及其附件是否正常工作,检查轴承座、刹车片、齿轮等关键部件是否有异常响声或磨损。
此外,还需检查叶片固定螺栓是否紧固,以免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脱落或断裂。
2.定期维护为了确保变桨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维护。
具体来说,需要对变桨电机进行清理、润滑和检查,确保电机的轴承、齿轮等部位运转正常。
同时,还需要检查减速箱内的润滑油是否需要更换,以及轴承座和刹车片是否有磨损或异常响声。
此外,还需要对变桨系统的电缆和接线进行检查,以确保电缆完好无损且固定牢固。
若发现电缆或接线出现破损或老化现象,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发生电气故障。
3.紧急维护在紧急情况下,如遇到风速剧增、变桨系统失控等情况,应立即停机并进行紧急维护。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检查变桨电机是否过载或短路,并对控制系统进行排查,确保其逻辑运算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机变桨系统所属分类:技术论文来源:电器工业杂志更新日期:2011-07-20摘要:变浆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风力发电机变浆系统的构成、作用、控制逻辑、保护种类和常见故障分析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变桨系统;构成;作用;保护种类;故障分析1 综述变桨系统的所有部件都安装在轮毂上。
风机正常运行时所有部件都随轮毂以一定的速度旋转。
变桨系统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来控制风轮的转速,进而控制风机的输出功率,并能够通过空气动力制动的方式使风机安全停机。
风机的叶片(根部)通过变桨轴承与轮毂相连,每个叶片都要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电控同步的变桨驱动系统。
变桨驱动系统通过一个小齿轮与变桨轴承内齿啮合联动。
风机正常运行期间,当风速超过机组额定风速时(风速在12m/s到25m/s之间时),为了控制功率输出变桨角度限定在0度到30度之间(变桨角度根据风速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使风轮的转速保持恒定。
任何情况引起的停机都会使叶片顺桨到90度位置(执行紧急顺桨命令时叶片会顺桨到91度限位位置)。
变桨系统有时需要由备用电池供电进行变桨操作(比如变桨系统的主电源供电失效后),因此变桨系统必须配备备用电池以确保机组发生严重故障或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安全停机(叶片顺桨到91度限位位置)。
此外还需要一个冗余限位开关(用于95度限位),在主限位开关(用于91度限位)失效时确保变桨电机的安全制动。
由于机组故障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备用电源长期没有使用时,风机主控就需要检查备用电池的状态和备用电池供电变桨操作功能的正常性。
每个变桨驱动系统都配有一个绝对值编码器安装在电机的非驱动端(电机尾部),还配有一个冗余的绝对值编码器安装在叶片根部变桨轴承内齿旁,它通过一个小齿轮与变桨轴承内齿啮合联动记录变桨角度。
风机主控接收所有编码器的信号,而变桨系统只应用电机尾部编码器的信号,只有当电机尾部编码器失效时风机主控才会控制变桨系统应用冗余编码器的信号。
2 变浆系统的作用根据风速的大小自动进行调整叶片与风向之间的夹角实现风轮对风力发电机有一个恒定转速;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可以使桨叶顺浆90°与风向平行,使风机停机。
3 主要部件组成4变桨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框图图 1:各部件间连接框图变桨中央控制箱执行轮毂内的轴控箱和位于机舱内的机舱控制柜之间的连接工作。
变桨中央控制箱与机舱控制柜的连接通过滑环实现。
通过滑环机舱控制柜向变桨中央控制柜提供电能和控制信号。
另外风机控制系统和变桨控制器之间用于数据交换的 Profibus-DP 的连接也通过这个滑环实现。
变桨控制器位于变桨中央控制箱内,用于控制叶片的位置。
另外,三个电池箱内的电池组的充电过程由安装在变桨中央控制箱内的中央充电单元控制。
4.1 中控箱图 2:中控箱4.2 轴控箱在变桨系统内有三个轴控箱,每个叶片分配一个轴控箱。
箱内的变流器控制变桨电机速度和方向。
图 3:轴控箱4.3 电池箱和轴控箱一样,每个叶片分配一个电池箱。
在供电故障或 EFC 信号(紧急顺桨控制信号)复位的情况下,电池供电控制每个叶片转动到顺桨位置。
图 4:电池箱4.4 变桨电机变桨电机是直流电机,正常情况下电机受轴控箱变流器控制转动,紧急顺桨时电池供电电机动作。
图 5:变桨电机4.5 冗余编码器图 6:冗余编码器4.6 限位开关每个叶片对应两个限位开关:91度限位开关和96度限位开关。
96度限位开关作为冗余开关使用。
图 7:限位开关4.7 各部件间连接电缆变桨中央控制箱、轴控箱、电池箱、变桨电机、冗余编码器和限位开关之间通过电缆进行连接。
为了防止连接电缆时产生混乱,电缆有各自的编号。
5 变桨系统的保护种类位置反馈故障保护:为了验证冗余编码器的可利用性及测量精度,将每个叶片配置的两个编码器采集到的桨距角信号进行实时比较,冗余编码器完好的条件是两者之间角度偏差小于2°;所有叶片在91°与95°位置各安装一个限位开关,在0°方向均不安装限位开关,叶片当前桨距角是否小于0°,由两个传感器测量结果经过换算确定。
除系统掉电外,当下列任何一种故障情况发生时,所有轴柜的硬件系统应保证三个叶片以10°/s的速度向90°方向顺桨,与风向平行,风机停止转动:任意轴柜内的从站与PLC主站之间的通讯总线出现故障,由轮毂急停、塔基急停、机舱急停、震动检测、主轴超速、偏航限位开关串联组成的风机安全链以及与安全链串联的两个叶轮锁定信号断开(24V DC信号);无论任何一个编码器出现故障,还是同一叶片的两个编码器测量结果偏差超过规定的门限值;任何叶片桨距角在变桨过程中两两偏差超过2°;构成安全链、释放回路中的硬件系统出现故障;任意系统急停指令。
变桨调节模式时,预防桨距角超过限位开关的措施:91°限位开关;到达限位开关时,变桨电机刹车抱闸;轴柜逆变器的释放信号及变桨速度命令无效,同样会使变桨电机静止。
变桨电机刹车抱闸的条件:轴柜变桨调节方式处于自动模式下,桨距角超过91°限位开关位置;轴柜上控制开关断开;电网掉电且后备电电源输出电压低于其最低允许工作电压;控制电路器件损坏。
图8:变浆机构机械连接电机变桨距控制机构可对每个桨叶采用一个伺服电机进行单独调节,如图8所示。
伺服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桨叶轮毅内齿圈相啮合,直接对桨叶的节距角进行控制。
位移传感器采集桨叶节距角的变化与电机形成闭环PID负反馈控制。
在系统出现故障,控制电源断电时,桨叶控制电机由蓄电池供电,将桨叶调节为顺桨位置,实现叶轮停转。
6 变桨系统故障分析6.1变桨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6.1.1变桨角度有差异叶片1变桨角度有差异叶片2变桨角度有差异叶片3变桨角度有差异原因:变桨电机上的旋转编码器(A编码器)得到的叶片角度将与叶片角度计数器(B编码器)得到的叶片角度作对比,两者不能相差太大,相差太大将报错。
处理方法:1.由于B编码器是机械凸轮结构,与叶片的变桨齿轮啮合,精度不高且会不断磨损,在有大晃动时有可能产生较大偏差,因此先复位,排除故障的偶然因素;2.如果反复报这个故障,进轮毂检查A、B编码器,检查的步骤是先看编码器接线与插头,若插头松动,拧紧后可以手动变桨观察编码器数值的变化是否一致,若有数值不变或无规律变化,检查线是否有断线的情况。
编码器接线机械强度相对低,在轮毂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有可能与插针松脱,或者线芯在半断半合的状态,这时虽然可复位,但转速一高,松动达到一定程度信号就失去了,因此可用手摇动线和插头,若发现在晃动中显示数值在跳变,可拔下插头用万用表测通断,有不通的和时通时断的,要处理,可重做插针或接线,如不好处理直接更换新线。
排除这两点说明编码器本体可能损坏,更换即可。
由于B 编码器的凸轮结构脆弱,多次发生凸轮打碎,因此对凸轮也应做检查。
6.1.2叶片没有到达限位开关动作设定值原因:叶片设定在91°触发限位开关,若触发时角度与91°有一定偏差会报此故障。
处理方法:检查叶片实际位置。
限位开关长时间运行后会松动,导致撞限位时的角度偏大,此时需要一人进入叶片,一人在中控器上微调叶片角度,观察到达限位的角度,然后参考这个角度将限位开关位置重新调整至刚好能触发时,在中控器上将角度清回91°。
限位开关是由螺栓拧紧固定在轮毂上,调整时需要2把小活扳手或者8mm叉扳。
6.1.3某个桨叶91°或95°触发有时候是误触发,复位即可,如果复位不了,进入轮毂检查,有垃圾卡主限位开关,造成限位开关提前触发,或者91度限位开关接线或者本身损坏失效,导致95°限位开关触发。
叶片1限位开关动作叶片2限位开关动作叶片3限位开关动作原因:叶片到达91°触发限位开关,但复位时叶片无法动作或脱离限位开关。
处理方法:首先手动变桨将桨叶脱离后尝试复位,若叶片没有动作,有可能的原因有:①机舱柜的手动变桨信号无法传给中控器;可在机舱柜中将141端子和140端子下方进线短接后手动变桨②检查轴控柜内开关是否有可能因过流跳开,若有合上开关后将桨叶调至90°即可复位③轴控箱内控制桨叶变将的6K1接触器损坏,检查如损坏更换,同时检查其他电器元件是否有损坏。
6.1.4 变桨电机温度高变桨电机1温度高变桨电机2温度高变桨电机3温度高变桨电机1电流超过最大值变桨电机2电流超过最大值变桨电机3电流超过最大值原因:温度过高多数由于线圈发热引起,有可能是电机内部短路或外载负荷太大所致,而过流也引起温度升高。
处理方法:先检查可能引起故障的外部原因:变桨齿轮箱卡瑟、变桨齿轮夹有异物;再检查因电气回路导致的原因,常见的是变桨电机的电器刹车没有打开,可检查电气刹车回路有无断线、接触器有无卡瑟等。
排除了外部故障再检查电机内部是否绝缘老化或被破坏导致短路。
6.1.5变浆控制通讯故障原因:轮毂控制器与主控器之间的通讯中断,在轮毂中控柜中控器无故障的前提下,主要故障范围是信号线,从机舱柜到滑环,由滑环进入轮毂这一回路出现干扰、断线、航空插头损坏、滑环接触不良、通讯模块损坏等。
处理方法:用万用表测量中控器进线端电压为230v左右,出线端电压为24v左右,说明中控器无故障,继续检查,将机舱柜侧轮毂通讯线拔出,红白线、绿白线,将红白线接地,轮毂侧万用表一支表笔接地,如有电阻说明导通,无断路,有断路启用备用线,若故障依然存在,继续检查滑环,我场风机绝大多数变桨通讯故障都由滑环引起。
齿轮箱漏油严重时造成滑环内进油,油附着在滑环与插针之间形成油膜,起绝缘作用,导致变桨通讯信号时断时续,冬季油变粘着,变桨通讯故障更为常见。
一般清洗滑环后故障可消除,但此方法治标不治本,从根源上解决的方法是解决齿轮箱漏油问题。
滑环造成的变桨通讯还有可能有插针损坏、固定不稳等原因引起,若滑环没有问题,得将轮毂端接线脱开与滑环端进线进行校线,校线的目的是检查线路有无接错、短接、破皮、接地等现象。
滑环座要随主轴一起旋转,里面的线容易与滑环座摩擦导致破皮接地,也能引起变桨故障。
6.1.6变桨错误原因:变桨控制器内部发出的故障,变桨控制器OK信号中断,可能是变桨控制器故障,或者信号输出有问题。
处理方法:此故障一般与其他变桨故障一起发生,当中控器故障无法控制变桨时,PITCH CONTROLLER OK信号为0,可进入轮毂检查中控器是否损坏,一般中控器故障,会导致无法手动变桨,若可以手动变桨,则检查信号输出的线路是否有虚接、断线等,前面提到的滑环问题也能引起此故障。
6.1.7变桨失效原因:当风轮转动时,机舱柜控制器要根据转速调整变桨位置使风轮按定值转动,若此传输错误或延迟300ms内不能给变桨控制器传达动作指令,则为了避免超速会报错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