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评课稿

合集下载

教研《轴对称》评课稿片区

教研《轴对称》评课稿片区

教研《轴对称》评课稿片区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有幸和大家一起聆听了蒋凡老师执教的《轴对称》一课,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对称美来引导启发学生,语言生动活泼,与学生们的互动也很融洽和谐!带着对本堂课的兴趣,学生们积极的参与活动,小组讨论,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2、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实践,认识轴对称图形。

老师首先创设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趣味导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再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剪一剪、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整堂课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其乐融融。

3、教师紧跟着引导学生利用对称的知识剪出漂亮的衣服。

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漂亮衣服,学生很有兴趣。

看,每个小朋友都在忙着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可认真了。

4、课设计理念新颖,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矢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

5、设计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转化策略的方法多样性。

课的结构设计是层层递进,转化思维渐渐渗入学生的思维中。

6、在练习中,老师从这两个领域出发,设计了相关练习,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练习,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通过质疑,讨论,从而突出转化策略的优势所在,产生学好这种策略的兴趣。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避免一言堂。

设计课程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层次,针对性提出问题,提升控堂能力,针对问题进行准确引导,提高常态课水平,讲练结合,加入复习环节。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蒋老师多多包涵,也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性质》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性质》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的性质》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与设计目的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解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概念,对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1.2 设计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 - 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 掌握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质的方法;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 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与目标呈现在课程开始前,通过提问和回顾前一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平面上图形的对称性质,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2 概念讲解与示例演示在概念讲解环节中,首先给出轴对称的定义,即图形中存在一条直线,使得图形绕这条线旋转180度后与原来位置重合。

随后,给出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示例,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性质和判断方法。

3.3 练习与巩固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简单的判断题和具体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判断。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答题讨论,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4 拓展与应用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将轴对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对称的建筑物、物体和图案等。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轴对称的敏感度和观察分析能力。

3.5 归纳与总结在课程的最后,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归纳轴对称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并鼓励学生思考其他数学几何概念与轴对称的关联,拓展数学思维。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4.1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 提问与回答;- 示范演示; - 组织讨论; - 学生互动。

4.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准备包括但不限于: - 平面几何教材和教辅资料;- 课堂展示板、黑板和白板; - 学生纸和书写工具。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一:整体评议周玲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和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采取自学、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的异同;2.通过对比、探究归纳,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到对称轴,并判断有几条对称轴;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和拓展提升,通过自学、观察、讨论、交流、对比,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案例点评1.新课之前,齐读并介绍解析评分方法,并承诺下课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颁发奖状,有效的组织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积极性。

2.鼓掌活动。

先让学生猜想一分钟能鼓几次掌,学生回答。

然后交代实践方法,计算10秒的次数乘以6,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

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叫学生体验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3.自学教材,完成专题一、二。

教师巡视,组长带领组员研究,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图案的动画演示,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折叠过程,易于观察和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5.运用学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教师按组分发几何图形的纸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6.引导发现法:出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图片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评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评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评课稿1. 引言本评课稿主要对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这一章节进行评价。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概念、性质以及相关应用问题的解法。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性质,并运用轴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掌握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方法。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的位置、对称图形的对应关系等。

•学会利用轴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轴对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对称关系的判断来确定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展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轴对称性的应用问题解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讲解和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练习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对称轴的位置。

•运用轴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轴对称性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能够运用轴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6. 教学步骤6.1 准备阶段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出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轴对称的含义。

6.2 概念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轴对称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对称性,帮助他们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6.3 性质总结展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对称轴位置、对称图形的对应关系等。

6.4 应用问题解决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轴对称性,并运用对称性解决问题。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轴对称》评课稿今天某某老师在四年(6)班上了一节《轴对称》。

总体思路清晰,教态自然,教学目标达成,学生活动充分,是一节很不错的课。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点来表达我的看法。

一、优点(一)难点突破有方法这节课的难点是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而对于中下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学生容易直接画线,而不是找对称点,或者对称点的位置找不准。

画图没有一定的步骤。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某老师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找对称点,分析对称点的特点上。

通过学生自己找对称点的活动,加深对对称点的认识,为画图做充分的准备。

同时通过问题“你是怎样画得越快越好的?”促使学生整理画图步骤。

(二)学生活动很充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到达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

某老师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一是观察3组对称点,问你有什么发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概括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自己发现了对称点特征而产生成就感,也促使学生更愿意去探索,从而帮助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某老师通过让学生先想一想它的另一半,再自己画,同时思考“你是怎样画得越快越好的?”来总结画图步骤。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反思概括能力。

从课堂作业来看,学生的活动的效果是很不错的,最后一题的提高题班级大部分同学都画得又快又好。

这也说明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二、不足(一)某老师在和学生介绍对称点时,说一般记为A,A’,但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标记。

同时学生上台指一指对称点时,也没提醒学生要写上字母,导致活动一进行多用了一点时间。

(二)活动二结束,反馈学生作品时,呈现的作品数太多,而且没有及时指出错误的原因,这里速度太慢,导致一节课的时间来不及。

总体上,某老师的课很出色,让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2022年。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精选7篇《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篇1亮点一:教师能在预设生成中因势利导。

当孩子们在在汇报生活中什么是对称的时候,一个孩子说出眼睛是对称的,接下来其他还就说出耳朵、手、脚等,这些答案是在我们预设范围之内的,可是由于第一个孩子的回答,其他孩子的思考空间也定格在身体器官上了,而李教师结合自己的身体引导学生观察我们身体左右都是对称的,而后教师以手为导,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这样的因势利导,自然而然的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对称图形。

在教学中,当孩子的回答出现了从众心理时,教师能及时因势利导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拓宽孩子们的思维。

亮点二:教师智慧应对非预设中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生成,在每一次生成中都能巧妙应对,让孩子们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判断鱼和国旗时,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声音,教师抓住时机耐心带领孩子们操作,不仅让孩子们观察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使孩子们很清楚的判断出对称图形不仅要完全重合还要注意图案也要对称。

动手玩数学是本课的特色,在孩子们动手撕对称图形的时候,我们预设的应该是孩子们常见的小树、星星、衣服、心形简单的对称图形,可是本课中,孩子们却撕出了各样看不出的图形,遇到这样的尴尬问题,李老师活用课堂尴尬生成带领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能力使每一个图形都有自己图案。

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不仅没有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反而让所有学生能大胆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反复的操作和疑问中更加清楚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如果对意想不到的生成进行艺术性地处理,那么就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看不到李教师在尴尬场面中的手忙脚乱,感受到的是“不谐之音”的智慧生成。

通过本节数学课让我们看到:只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只有生成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对称现象评课稿

对称现象评课稿

对称现象评课稿《轴对称》评课稿《轴对称》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下面我先对本课的说课进行评价。

首先,说课课件制作新颖,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对课件中每一个环节都说明到位。

说课中说出课件免去了擦除的优点,时间掌握很好。

其次,说课中对本课教学过程总结了“玩对称,识对称,辨对称、用对称、理对称”五大环节,简明扼要,突出了这节课的特点。

说课教师对“识对称”这一环节重点说明,尤其是教学中教师如何突破难点的做法说明到位,达到了说课的目的。

下面我对作课进行评价,教师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能看到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图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在画图和折纸的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同时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每个活动都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作用。

本课教学中有几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教师语言极具亲和力,讲课时语言规范,注重激励性评价。

例如:在课前老师与每一位小组长亲切握手,并向他们致谢,课后向全体同学道声辛苦了,并给表现优异的同学办法奖状,奖品,等等这些语言和行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

讲对称轴时,提问“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高就是对称轴?”以这一问题强调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

当学生不敢尝试回答问题时,老师鼓励学生:“咱们一起说!”,“你回答的很好!”老师及时给予关照与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还有“咱们看看哪个组最先完成,哪个组完成的最好!”,“比一比,看看谁最聪明!”这些激励性语言,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评课稿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题:轴对称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先出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简单明了的定义:“轴对称就是指一个图形能够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两边完全相同。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师可以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

3.活动探究:(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探究。

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并用彩色纸剪下轴对称线两边的部分,然后将两边的部分重叠在一起,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讨论。

4.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轴对称的特点和找出轴对称线的方法,并帮助学生记忆。

5.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并用彩色纸剪下轴对称线两边的部分,将两边的部分重叠在一起,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然后教师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找出家里的一些具有轴对称性的物品,并画出它们的轴对称线。

四、板书设计:轴对称定义:一个图形能够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两边完全相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活动任务。

但是,有些学生在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二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评课稿崔老师的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在对比中感悟课一开篇出示一个带着不对称眼睛的叔叔,这看似滑稽的图片中已经隐含了对比:两块大小不同镜片的对比,学生的感受是:不美观,很滑稽。

接着又出示了天安门、奖杯、飞机等图片,学生的感受:很美观,很漂亮。

将不对称的眼睛和一些对称的图片先后出示,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对比中初次感受到了:对称美。

将蝴蝶、枫叶、桑叶、钥匙等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的不同,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接着在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五边形等轴对称图形中加入一个反例: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再一次在对比验证中提高辨别能力,对知识加以深化,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新学知识加以巩固。

二、在操作中理解孩子的指尖上跳跃的是智慧与创造。

崔老师的这节课一最大的优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主要有三大环节: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动手折一折,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轴,体会“完全重合”的含义;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创造轴对称图形,创造美。

尤其是最后一个创造轴对称图形的环节,崔老师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学具,有动手画的,有用纸片折的,有用牛筋在钉子板上围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素材来创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外,宽松的学习环境,充足的时间也给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里要给崔老师提个建议:学生的创造成果应当进行展示。

这不仅是对创造者本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给其他学生互相学习的机会。

在展示的时候若能再加上老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的。

三、在趣味中启智猜字游戏——找国旗,交通标志中的对称轴——找出开启展厅的钥匙——动画演示制作对称图形,这一系列活动都类似与智力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在“玩”的过程中学生智慧的大门也正被崔老师悄悄的打开。

寓教于乐,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一:整体评议周玲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和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采取自学、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的异同;2.通过对比、探究归纳;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到对称轴;并判断有几条对称轴;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和拓展提升;通过自学、观察、讨论、交流、对比;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二:案例点评1.新课之前;齐读并介绍解析评分方法;并承诺下课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颁发奖状;有效的组织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积极性..2.鼓掌活动..先让学生猜想一分钟能鼓几次掌;学生回答..然后交代实践方法;计算10秒的次数乘以6;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叫学生体验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3.自学教材;完成专题一、二..教师巡视;组长带领组员研究;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4.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图案的动画演示;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特征..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折叠过程;易于观察和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5.运用学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教师按组分发几何图形的纸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6.引导发现法:出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图片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7.去黑板画图形..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时;动在其中;乐在其中..8.值得商榷的问题..首先;评分标准解析太细致;耽搁时间较多..其次;学生在描述对称轴时应及时更正学生口误之处;这样才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才不至于在今后的答题中出现失误..最后;习题安排过多;我个人觉得;在时间不够的时候;宁可少做;也不要速度过快..周老师的习题安排都是重复出现轴对称图形;过于单一..三:反观教学1.对比自己的课堂;我觉得在一个细节上处理不好;那就是对称轴应画成虚线;我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没有交代;这是今后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2.周老师虽然年纪小;但沉着老练;教态自然;普通话说的标准;面带微笑;有亲和力;这也是我今后值得学习的地方..总之;这是一堂集动手操作、创造美、欣赏美为一体的数学课;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周玲老师以知识为载体;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心展开教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好课轴对称评课稿ZB----05。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一、优点:
1、以学生作品为素材,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热情,同时也为引出“对折”这一关键词作铺垫。

2、通过观察比较,充分交流,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属性,即“对折后完全重合”。

有个环节不容忽视:老师两次让“作者”来介绍你是怎么剪的,第一次让“蝙蝠”作者介绍,引出对折的方法,第二次让“苹果”的作者说,让学生明白因为他没有对折,只是将画好的图案剪下,所以得到的图形不是对称图形。

3、练习中提供了充足的直观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说理,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4、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美,让学生制作对称图形,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二、建议:
1、当遇到归纳小结探索规律类型问题时,如“像这样对折后剪出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往往一下子答不上来,可以安排小组可同桌讨论。

2、第一次介绍对称轴时应画在相应的.图形上。

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也让学生画一下。

3、既然课始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帖上黑板,那么在揭示定义后,是否让学生判断自己课前制作的图形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

4、课尾,教师介绍了许多轴对称图形,最好也要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后)。

5、在判断平面图形时,可让学生进行对折验证,还可增加“圆”这一图形,一是拓展平面图形,二是更好地理解一个图形可能有多条对称轴。

总的来说,小陆老师作为一个教龄不到四个月的青年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组织有效,师生交流顺畅,总体效果
不错,继续加油!。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授课人评课人《轴对称》评课稿聆听了祁老师的课。

下面就祁老师执教的《轴对称》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祁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祁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祁老师先简单复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定位浅显,凸显广泛性。

引导学生观察立交桥、脸谱、交通标识、风筝的图片,通过空间想象,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轴对称图形概念进行了改编,紧接着设计了几道找对称轴的题目进行了巩固。

用表格法对比学习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向着理论层面延伸。

借助研究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老师将垂直平分线定义进行的展讲,向学生渗透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祁老师没有注意到。

镜面对称和立体图形的对称并不是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其中在镜子中看钟表、在水面上看车牌号是比较难懂的题目,教师应该进行精析。

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的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选择题中容易出现理论辨析,教师应该多设计几个判断题,争取当堂解决简单的概念分析问题。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篇一: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做文章,现简单点评如下: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

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数学教学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老师从孩子们喜爱的话题入手——剪纸,从对称与不对称中感知物体的对称的美。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轴对称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这一知识的形成层层深入,逐步从生活走向数学;后面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判断各种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又把数学融入了生活。

真正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邵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

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探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原因是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两边完全一样、两边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这周星期四有幸听了杨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自己的几点想法。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杨老师的教学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并得到什么是“对称”。

这一个环节的处理非常自然,而且有很强的实效性,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

2.鼓励操作实践,创造美教学中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很好地抽象出对称图形的特点一一对折后,物体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学生根据自己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重视概念理解,思维美杨老师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活动去让学生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感受对称,而且通过折图形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利用轴对称概念去判别轴对称图形,同时让学生折一折更好地感受轴对称图形。

还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图,使学生在心目中对对称图形又有更深的了解和巩固。

4.关注情感体验,升华美在练习的设计上,能够做到多方面的兼容。

使练习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升华和体现。

从趣味性的角度看,杨老师也十分注重这一点,用猜一猜“字母”,“汉字”的另一半去考察学生的认知,有趣而贴切。

总之,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才组成了这千姿百态的世界。

杨老师这节课带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那充满魅力的数学美,并引导学生用自己聪慧的头脑与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

一次教研,一次冲撞,教研不止,学习不尽。

通过本次课例活动,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接下来我们会积极研讨交流,共同进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评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评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图形中存在一个轴,使得图形相对于这条轴做对称变换后,两侧完全一致。

通过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的普遍存在。

2.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介绍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称轴的选择:通过讲解对称轴的选择原则,让学生了解如何选取合适的对称轴。

•对称图形的构造: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构造对称图形的方法,如折纸法、切纸法等。

•利用轴对称设计物品: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可以使物品更加美观、稳定和实用。

•利用轴对称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探讨如何利用轴对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轴对称的应用介绍轴对称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轴对称的艺术品: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艺术品和建筑物,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轴对称的美。

•轴对称的工程结构:介绍一些利用轴对称设计的工程结构,如大桥、塔楼等,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轴对称的自然现象: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例子,如水滴、花朵等,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示范、练习、讨论等。

教师可通过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方法,展示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讨论,进行小组活动和课堂练习,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经过轴对称变换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九年级上23.1.1轴对称评课稿

九年级上23.1.1轴对称评课稿

九年级上23.1.1轴对称评课稿
一、引言
今天,我们评课的是九年级上的轴对称这一课。

轴对称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是后续学习对称变换、平行四边形以及相似形等知识的基础。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课程亮点
1. 教师的授课内容紧扣大纲,把握住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概念的讲解清晰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2.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3.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从而自主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能够有效地与学生沟通,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课程不足
1. 在讲解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时,可能有些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需要教师在课后加强辅导。

2. 在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有些学生可能对于操作步骤还不够清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加示范。

四、改进建议
1. 对于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师可以再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2. 在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清楚操作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

五、总结评价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指导。

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评课稿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评课稿

评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能够通过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判断轴对称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轴对称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图形判断轴对称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概念:介绍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 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的方法判断轴对称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示教学和实例分析,介绍轴对称的概念。

3.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绘图的方式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5.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轴对称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

2. 板书:在板书上整理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判断方法,方便学生回顾和理解。

3. 实物教具:通过实物展示和教具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六、教学效果评价1. 能力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绘图的方法判断轴对称性。

2. 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习反馈:通过课后讨论和练习,了解学生对轴对称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七、教学建议1. 针对性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2. 激发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评课稿
一:整体评议
周玲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和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采取自学、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的异同;2.通过对比、探究归纳,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到对称轴,并判断有几条对称轴;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和拓展提升,通过自学、观察、讨论、交流、对比,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案例点评
1.新课之前,齐读并介绍解析评分方法,并承诺下课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颁发奖状,有效的组织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积极性。

2.鼓掌活动。

先让学生猜想一分钟能鼓几次掌,学生回答。

然后交代实践方法,计算10秒的次数乘以6,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

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叫学生体验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3.自学教材,完成专题一、二。

教师巡视,组长带领组员研究,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图案的动画演示,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折叠过程,易于观察和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5.运用学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教师按组分发几何图形的纸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6.引导发现法:出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图片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去黑板画图形。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时,动在其中,乐在其中。

8.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评分标准解析太细致,耽搁时间较多。

其次,学生在描述对称轴时应及时更正学生口误之处,这样才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才不至于在今后的答题中出现失误。

最后,习题安排过多,我个人觉得,在时间不够的时候,宁可少做,也不要速度过快。

周老师的习题安排都是重复出现轴对称图形,过于单一。

三:反观教学
1.对比自己的课堂,我觉得在一个细节上处理不好,那就是对称轴应画成虚线,我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没有交代,这是今后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

2.周老师虽然年纪小,但沉着老练,教态自然,普通话说的标准,面带微笑,有亲和力,这也是我今后值得学习的地方。

总之,这是一堂集动手操作、创造美、欣赏美为一体的数学课,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周玲老师以知识为载体,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心展开教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好课!
《轴对称》评课稿
ZB----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