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加压下的二元共沸点
基团贡献方法UNIFAC估算局部组成模型NRTLWILSONUNIQUAC的二元参数
![基团贡献方法UNIFAC估算局部组成模型NRTLWILSONUNIQUAC的二元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035cc7d2a58da0116c17497e.png)
基团贡献方法(UNIFAC)估算局部组成模型(NRTL\WILSON\UNIQUAC)的二元参数结合海友的问题给出详细步骤:/thread-581160-1-1.html海友的问题:在模拟时,选用NRTL热力学方法时,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中没有丙酮和2-甲基戊烷,但在文献中说二者能共沸,常压下组成为丙酮:44%,2-甲基戊烷:56%(质量分数),共沸温度为47摄氏度。
请教高手,如何在ASPEN中设置?问题:1. 在第五步中的Method为什么选Unif-DMD,而没有选其他的方法,比如UNIF-LBY、UNIF-R4等,这些方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UNIFAC-DMD,LBY等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修正模型不同而已。
你找我发的那个A+10说明书看下,有详细介绍是什么修正。
2. 如果我不想使用Aspen自带的unifac基团交互参数,而是用自己的unifac基团交互参数(基团参数rq仍旧采用软件自带的),来进行楼主帖子中这样的估算,如何操作?另外,除了上面的问题外,还有一问,那就是如果我自己定义了Aspen中没有的新基团(有时候想把一个物质自己来进行拆分),而且通过别的途径得到了新基团的基团参数RQ以及所需要的相关基团交互参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Aspen中怎么样来定义新基团,然后进行楼主帖子中的估算操作呢?还请楼主解答。
今天研究了一下,你的这两个问题应该都可以解决:1、当你选择UNIFAC方法的时候,A+默认使用数据库中参数,但也可以修改。
你只需要在parameters→unifac group binary→GMUFB-1中输入参数即可。
但这前提是你在components中有定义unifac groups,否则gmufb-1是灰色。
2、a+ components的UNIFAC group支持定义新的基团。
号码可以自己定义。
关键是你能定义官能团(方法有很多,bondi、unifac等等),这一步在分子结构中实现,并可以求的q、r的值。
BWRS等方程中组分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
![BWRS等方程中组分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1efbeba0e009581b6ad9eb02.png)
推荐使用Wilson、NRTL、 UNIQUAC 方 法。当缺少数据时,可用UNIFAC 法。
标准状态逸度
CHEMCAD 允许用户以列表、多项式等形式向模拟 系统输入从实验或文献中得到的相平衡数据。
K 值模型选择
CHEMCAD 提供的相平衡计算方法包括了从直链烃( 如天然气加工厂和炼油厂)到石油化工厂、电解质、 盐效应、胺、酸水或其他精细化工的应用。每一种方 法都是只适用于特定化合物和混合物。 本节给出这些方法的最优化模型选择,以便用户在模 拟计算时选取合适的模型。
气相缔合溶液(CHEMCAD 处理方法)
相平衡常数K 的计算
气液相平衡常数K 的计算
液液相平衡常数K 的计算
状态方程法
SRK 方程(Soave-Redlich-Kwong):该方程对预测中压至高压烃类 系统非常有效,用于脱甲烷塔、油田气处理等时均可获得很好结果。
修正SRK (MSRK)与原方程的区别仅在于与温度有关的能量吸引力的 函数 (Tr)形式不同,能较好地表现极性系统。
活度系数法
在UNIFAC K 模型中,各物质的液相活度系数是由 UNIFAC 基团贡献法计算的。UNIFAC 基团贡献法参数 已贮存在VLE 数据库中。
在UNIQUAC K 值模型中,各物质的液相活度系数均可用 UNIQUAC 方程计算。
UNIQUAC/ UNIFAC模型是用CHEMCAD UNIQUAC 方 程计算,但数据取自UNIFAC 模型。
而UNIQUAC 比NRTL 更具数学复杂性。它有三个优点: (1)只有两个(而不是三个)可调参数; (2)UNIQUAC 参数往往与温度关系不大; (3)主要的浓度变量是表面分数(而不是分子分数) UNIQUAC 适合含有小分子或包括聚合物大分子的溶液。
基团贡献法预测水-1,3-丙二醇汽液相平衡数据
![基团贡献法预测水-1,3-丙二醇汽液相平衡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112b7e7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4d.png)
基团贡献法预测水-1,3-丙二醇汽液相平衡数据
张鹏;王琨;陈丽;杨莹;刘艳杰
【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1)001
【摘要】以水-1,3-丙二醇为实验物系,在低压下,将气相视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的情况下,用UNIFAC基团贡献法估算了液相活度系数,并给出了此二元物系在100kPa,50kPa,10kPa下的汽液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此二元物系在全浓度范围内不形成共沸物.
【总页数】4页(P6-9)
【作者】张鹏;王琨;陈丽;杨莹;刘艳杰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制药与应用化学系,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吉林,吉
林,132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13.1
【相关文献】
1.用ASPEN PLUS软件预测水-2,3-丁二醇汽液相平衡数据 [J], 高山林;方云进;戚一文
2.UNIFAC基团贡献法估算甲醇-碳酸二甲酯的汽液相平衡 [J], 张鹏;王琨;张喻;侯
丹莉;石大川;肖福魁
3.1,3-丙二醇-甘油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推算 [J], 徐勇;寇春霞;刘峰
4.GC-FID法测定湿巾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含量 [J], 彭小悦;代泳波;孙大能;张伟炜;刘怡廷
5.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糕点中的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 [J], 孟庆顺;卜媛媛;陈长毅;赵燕;刘蔷;孙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团贡献方法UNIFAC估算局部组成模型NRTLWILSONUNIQUAC的二元参数
![基团贡献方法UNIFAC估算局部组成模型NRTLWILSONUNIQUAC的二元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035cc7d2a58da0116c17497e.png)
基团贡献方法(UNIFAC)估算局部组成模型(NRTL\WILSON\UNIQUAC)的二元参数结合海友的问题给出详细步骤:/thread-581160-1-1.html海友的问题:在模拟时,选用NRTL热力学方法时,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中没有丙酮和2-甲基戊烷,但在文献中说二者能共沸,常压下组成为丙酮:44%,2-甲基戊烷:56%(质量分数),共沸温度为47摄氏度。
请教高手,如何在ASPEN中设置?问题:1. 在第五步中的Method为什么选Unif-DMD,而没有选其他的方法,比如UNIF-LBY、UNIF-R4等,这些方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UNIFAC-DMD,LBY等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修正模型不同而已。
你找我发的那个A+10说明书看下,有详细介绍是什么修正。
2. 如果我不想使用Aspen自带的unifac基团交互参数,而是用自己的unifac基团交互参数(基团参数rq仍旧采用软件自带的),来进行楼主帖子中这样的估算,如何操作?另外,除了上面的问题外,还有一问,那就是如果我自己定义了Aspen中没有的新基团(有时候想把一个物质自己来进行拆分),而且通过别的途径得到了新基团的基团参数RQ以及所需要的相关基团交互参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Aspen中怎么样来定义新基团,然后进行楼主帖子中的估算操作呢?还请楼主解答。
今天研究了一下,你的这两个问题应该都可以解决:1、当你选择UNIFAC方法的时候,A+默认使用数据库中参数,但也可以修改。
你只需要在parameters→unifac group binary→GMUFB-1中输入参数即可。
但这前提是你在components中有定义unifac groups,否则gmufb-1是灰色。
2、a+ components的UNIFAC group支持定义新的基团。
号码可以自己定义。
关键是你能定义官能团(方法有很多,bondi、unifac等等),这一步在分子结构中实现,并可以求的q、r的值。
UNIFAC基团贡献法研究及应用进展_魏静
![UNIFAC基团贡献法研究及应用进展_魏静](https://img.taocdn.com/s3/m/41b788345901020207409c8e.png)
于气液平衡、液液平衡、固FAC 基团贡献法的研究进展
1.1.1 相互作用参数 anmk 的修正
Nagata 和 Ohta [10]针 对
中的
anmk 研究发现,anmk 是随温度变化的函数,而不是 常数,因此提出了 anm(k T)的关联式:
1.1.2 晶格配位数 Z 的修正 Skjolld- JΦrgense 等[11]研究(3)式 中晶格配
DOI:10.13840/21-1457/tq.2008.06.001
第 37 卷第 6 期 2008 年12 月
当代化工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Vo1.37,No.6 December,2008
UNIFAC 基团贡献法研究及应用进展*
魏 静,解新安,丁年平,刘华敏
此模型的推算精度可满足工程需要,平均相 对偏差在 10%左右。缺点是发表的参数太少,适 用的温度范围过窄,除基团 CH2 与 COH 之间有 15,30,45 和 55℃的参数外,其余均只有 25℃的 参数,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
(9) 式中:K—缔合常数;
Δho—组分氢键生成焓; xB,φB—溶液中组分的摩尔分率和容积分率。
化热:
,再 由 式(13)得 到 纯
组分蒸汽压。
(3)典型气液平衡预测
预测典型的气液平衡体系是 UNIFAC 模型
的主要功能。最初它只用于预测 300~425 K、中
低压范围内非电解质溶液体系的汽液平衡,并且
可预测的体系范围也有限,所提供的参数也较
少。经过多年的修正和补充,UNIFAG 模型的参
数已发展到了 50 个主基团,下属 108 个亚基团,
位数 Z 发现,晶格配位数 Z 是温度的函数,而不 是恒为 10,即:
PSRK_UNIFAC模型在预测_省略_接液化高温高压气液相平衡中的应用_毛学锋
![PSRK_UNIFAC模型在预测_省略_接液化高温高压气液相平衡中的应用_毛学锋](https://img.taocdn.com/s3/m/7bfa55f55ef7ba0d4a733b86.png)
剩余活度系数表达式为 lnγ i R =
( i) ( i) ν k ( lnΓ k ∑ k
[
]-
( 12 )
- lnΓ (k i) )
( 19 )
lnΓ k 是基团 k 在实际混合物中的剩余活度系 式中, “参考” 数, 而 lnΓ k 则是仅含组分 i 时的基团 k 的 溶 液中的剩余活度系数。
Z 为压缩因子且为已知量, 式中, 通过无因子状态方 程求取; β 为无因次量。 其中 γ i 为活度系数, 此时 为未知量, 通过液相处理部分得到。 β= 1. 3 a b 1 b + i -1 + i ( 13 ) lnγ i + ln A1 b i RT bi b
[1 ]
。 到目前为止, 世界
收稿日期:2012-04-19
责任编辑:宫在芹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 2004CB217604 ) 作者简介:毛学锋( 1980 —) , 男, 湖北荆州人, 工程师, 从事煤炭直接液化工艺、 煤油共炼、 煤焦油加氢和过程模拟的研究。 PSRK - UNIFAC 模型在预测煤直接液化高温高压气液相平衡中的应用[ J] . 2012 , 18 ( 3 ) :53 - 58 . 引用格式:毛学锋. 洁净煤技术, 毛学锋: PSRK-UNIFAC 模型在预测煤直接液化高温高压气液相平衡中的应用
lnΓ k = Q k 1 - ln(
(
)
[
θ m ψ mk ) ∑ m
-
( ∑ m
θ m ψ mk θ n ψ nk ∑ n θ m ψ mk
)
]
)
液相 UNIFAC 模型 对煤液化油中液相部分的处理采用 UNIFAC 基
采用UNIFAC模型预测催化裂化分区转化中原料的汽化率
![采用UNIFAC模型预测催化裂化分区转化中原料的汽化率](https://img.taocdn.com/s3/m/95064c7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2.png)
采用UNIFAC模型预测催化裂化分区转化中原料的汽化率金楠;王刚;徐春明;高金森【摘要】A novel zoning catalytic cracking (ZCC), which processed vacuum gas oil (VGO) and vacuum residue (VR) in different zones under respective optimal conditions to avoid competitive adsorption effect, was proposed. Aiming at comparing routine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with ZCC, vaporization of feedstock was predicted with the UNIFAC model. Vaporization of feedstock was higher than 70% (mass) in both ZCC and FCC under investigated conditions. Higher oil-catalyst-mixing temperature, less atomized steam and lower VR blending ratio were beneficial to feedstock vaporization. Vaporization of feedstock decreased by 5.44%-7.53%(mass) when VR blending ratio increased from 30%(mass) to50%(mass). When VR blending ratio was lower than 50%(mass), vaporization of separate feedstocks in ZCC was lower than that of blending feedstock in routine FCC. When VR blending ratio reached 50%(mass), separate feeding used in ZCC was more beneficial to vaporization of feedstock. T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dispersion effect of VGO on VR and competitive vaporization between VGO and VR.%以不同减压馏分油(VGO)/减压渣油(VR)混合比例的重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团贡献模型(UNIFAC)预测了常规催化裂化工艺(FCC)与分区催化裂化工艺(ZCC)中原料的汽化率。
萃取精馏分离甲苯乙醇共沸体系的模拟与优化
![萃取精馏分离甲苯乙醇共沸体系的模拟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f6764c2da38376baf1fae13.png)
萃取精馏分离甲苯乙醇共沸体系的模拟与优化摘要:借助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基于NRTL-RK模型,用UNIFAC基团贡献法对剩余相互作用参数估算,使用RadFrac模块进行萃取精馏模拟,并利用灵敏度分析模块对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与优化。
关键词:萃取精馏甲苯乙醇模拟优化在化学工业和制药生产过程中,甲苯与低级脂肪醇经常被用来作为一个很好的添加剂,例如阿维菌素的精炼过程中,作为萃取剂的混合溶剂是甲苯和乙醇。
因此,最低形式的二元共沸物则是甲苯-乙醇混合溶剂,可以在该溶剂中提炼出高纯度的甲苯和乙醇的产物,用传统的蒸馏方法不能完成。
所以说,在优化萃取精馏的效果和选择一个适合的萃取剂,是现在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
关于甲苯和低级脂肪醇物系的分离情况,国内文献报道较少。
本文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初步对萃取剂进行全方面的筛选,建立一项工艺流程的模拟形态,并根据各项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上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最终获得了最好的工艺参数。
分离甲苯和低级脂肪醇系统,国内外文献罕有报道。
本文采用Aspen Plus的化工过程模拟软件,通过萃取剂的初步筛选,建立该过程工作的仿真系统,并根据操作参数对分离效率的效果上进行了相应的讨论,最终获得最好的工艺参数。
1 萃取剂的筛选适合的萃取剂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溶剂具有高的选择性和高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低的毒性。
我们这里选择甲苯-乙醇混合溶剂作为萃取精馏系统。
2 流程建立与初步模拟条件2.1 流程的建立萃取蒸馏过程的甲苯-乙醇体系双塔的过程中,组成的萃取精馏塔T1和溶剂回收塔T2,在图1中所示的过程。
在萃取精馏塔T1物料流股2的塔连续加入,并将溶剂在上面的进料口连续地加入,以维持溶剂最高浓度。
溶剂入口之上需有若干块塔板,防止混合溶剂的产品,称为溶剂的回收段。
T1塔顶蒸出原料中易挥发组分,难挥发组分从塔釜中被排出进入溶剂回收塔T2,其特征在于,所述难挥发组分在T2塔顶馏出,溶剂从塔釜采出送到萃取蒸馏塔循环使用。
UNIFAC及修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UNIFAC及修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7816f619e8b8f67d1cb919.png)
UNIFAC及修正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李忠杰,李秀丽,项曙光(青岛科技大学炼油化工高新技术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42)[摘要] 综述了基团贡献法UNIFAC模型的修正和应用进展。
将UNIFAC模型按照适用于中小分子、聚合物及其它具体体系进行划分,介绍和讨论了各模型在相平衡计算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选用UNIFAC模型进行物性估算提供参考。
拓展基团参数数据库、修正基团参数、发展EOS/GE模型等是UNIFAC模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UNIFAC模型;相平衡;基团贡献法;活度系数;聚合物[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TQ 013.1 [文献标识码] A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UNIFAC and it’s modified modelsLi Zhongjie, Li Xiuli, Xiang Shuguang(Hi-Tech Institute for Petroleum 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 266042, China)[Abstract] The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UNIFAC model are reviewed. According to their applications on medium and small molecules, polymer and other systems, kinds of UNIFAC model are analyz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estimating physical properties. Extending group parameter database, modifying group parameter, adapting EOS/GE model are the noticeable trend of research for UNIFAC model.[Key words] UNIFAC model; phase equilibrium;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activity coefficient; polymer混合物物性计算、化工过程模拟和产品设计中需要相关体系的大量相平衡数据,而许多数据通过试验不容易或不能获得,因此物性估算对于化工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基团贡献法
![基团贡献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05d4679b6648d7c1c746dd.png)
化工数据估算的要求
误差小,同时要注意不同物性项目对误差要求不同; 误差小,同时要注意不同物性项目对误差要求不同; 尽量少用其他物性参数 计算过程或估算方程不要太复杂 估算方法要尽可能具有通用性, 估算方法要尽可能具有通用性,特别是关注对极性 化合物使用的可能性。 化合物使用的可能性。 具有理论基础的方法常常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具有理论基础的方法常常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ν
k =1
N
(i ) k
混合物中基团k的活度系数的 计算公式类似, 混合物中基团 的活度系数的 Γk 与 Γk( i ) 计算公式类似, 的活度系数 由以下公式计算: 由以下公式计算:
ln Γk = Qk [1 − ln( ∑ θ mϕ mk ) − ∑ (
m =1 m =1
N
N
θ mϕ km
∑θ ϕ
基团法假设
基团法假定有两个基本点: 基团法假定有两个基本点: (1)纯物质或混合物的物性等于构成此化 ) 合物或混合物的各种基团对此物性的贡献 值的总和; 值的总和; (2)假定在任何体系中,同一种基团对于 )假定在任何体系中, 某个物性的贡献值都是相同的。 某个物性的贡献值都是相同的。
基团法介绍
估算方法
每项物性有各自的多种估算方法; 每项物性有各自的多种估算方法; 同一类型的估算方法又用于不同的物性项; 同一类型的估算方法又用于不同的物性项; 目前, 目前,实用的估算方法主要是对应状态法和基团 贡献法; 贡献法; 此外还有参考物质法和物性间的相互估算法。 此外还有参考物质法和物性间的相互估算法。
基团法发展和分类
早期的基团法很简单,基团划分“粗糙”,所划基团很少。 早期的基团法很简单,基团划分“粗糙” 所划基团很少。 20世纪中叶,用基团法估算标准生产焓及临界性质时,划分 世纪中叶,用基团法估算标准生产焓及临界性质时, 世纪中叶 的基团较多较细。 的基团较多较细。 早期的基团法中,不考虑各种基团间的交互作用。 早期的基团法中,不考虑各种基团间的交互作用。从20世纪 世纪 40年代起,开始修正临近基团的影响。 年代起, 年代起 开始修正临近基团的影响。 基团法从估算固定温度点开始,经过发展, 基团法从估算固定温度点开始,经过发展,目前基团法已经 提出了温度关联式,用于各种温度下。 提出了温度关联式,用于各种温度下。 开始基团法仅用于纯物质的物性估算, 开始基团法仅用于纯物质的物性估算,目前已用于汽液平衡 估算,并用于多种相平衡估算中, 估算,并用于多种相平衡估算中,成为唯一的估算相平衡的 方法。 方法。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含N-甲酰吗啉体系的汽液平衡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含N-甲酰吗啉体系的汽液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31babee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b.png)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含N-甲酰吗啉体系的汽液平衡赵权宇;郑英峨;赵维彭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1(030)005
【摘要】应用UNIFAC基团贡献法,将N-甲酰吗啉划分为C4H8NO和CHO两个基团,用文献值拟合了CH2、ACH、ACCH2、CHO及H2O与C4H9NO的基团相互作用参数am/n。
用拟合的参数预测了含吗啉和N-甲酰吗啉体系的二元、三元和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和烃类在不同含水量的N-甲酰吗啉溶剂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结果表明,对N-甲酰吗啉基团的划分是合理的,拟合的基团相互作用参数能够满足N-甲酰吗啉溶剂用于芳烃回收装置设计的需要。
【总页数】4页(P376-379)
【作者】赵权宇;郑英峨;赵维彭
【作者单位】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13.1
【相关文献】
1.甲苯与N-甲酰吗啉二元等压汽-液平衡研究 [J], 熊杰明;张丽萍;龚良发;任晓光
2.含N-甲酰吗啉三组分物系等温液液平衡 [J], 郑英峨;李繁荣;赵维彭
3.含水N-甲酰吗啉四元物系汽液平衡的研究 [J], 赵权宇;郑英峨;赵维彭
4.N-甲酰吗啉与苯的二元等压汽液平衡 [J], 熊杰明;张丽萍
5.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烃类在N—甲酰吗啉中的相平衡数据 [J], 蔡锐;郑英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混合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混合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84b746ec6294dd88d0d26b69.png)
( 3) ( 4) ( 5)
s
式中
f si =Leabharlann p si( p - p si ) V i PO Y = ex p RT
式中
对纯液体 i , p i 是饱和蒸气压 ; f i 是饱和状
s
态下 的 逸 度 ; V i 是 液 体 的 体 积, 由 Yen and Wo ods 关联式 [ 5] 得到 , 以上均为在温度 T 下的值 . U NIF AC 基团贡献法活度因子的算法如下
( 1 上海冷气机厂 , 上海 200070 ;
2
上海理工大学热工程研究所 , 上海 200093)
摘要 : 将 U N IFA C 基团贡 献法成功地应用于 HF Cs 混合制冷剂的 气液相平衡热力学 性质的预测 . 根据资料 拟合 得到了 CH 2 、 CF2 、 F 三 个主基团的 相互作 用参 数 , 用拟合 的基 团相 互作 用参 数预 测了 新工 质对 R32/ R227ea、 R227ea/ R 134a 和 R152a/ R227ea 及三 元混合制冷剂 R32/ R125/ R134a 的气 液相平衡数据 , 并与实 验进行了对比 , 两者基本吻合 . 本工作为今后 H FCs 混合制冷剂替代和制 冷系统 研究提 供了极 有推广 价值的物 性计算 方法和 数 据 , 满足了新工质工程设计的要求 . 关键词 : U NI FA C; 基团贡献 法 ; 气液 相平衡 ; 混合制冷剂 ; 新工质 中图分类号 : T Q 0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438- 1157 ( 2005) 10- 1832- 05
E stimation of refrig erant mixture phase equilibrium w ith U N IFA C model
化工热力学基团贡献法
![化工热力学基团贡献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b9cfeaf8c75fbfc77db2af.png)
配 位 数 Z 取 为
ln γ
R i
( = ∑ν ki ) (ln Γk − ln Γk( i ) ) k
N
(i ) Γk是基团 的活度系数 是基团k的活度系数 的活度系数; Γk 是在纯溶剂 中基团k的活度系数; 是在纯溶剂i中基团 的活度系数 中基团 的活度系数;
纯组分i中基团 的活度系数 纯组分 中基团k的活度系数 中基团
Tc = 181.728 × ln
( ∑ n ∆T + ∑ n ∆T )
i bi j bj
( ∑ n ∆T + ∑ n ∆T )
i ci j cj
pc = 0.13705 + 0.1 0.100220 + ∑ ni ∆pci + ∑ n j ∆pcj
Vc = −4.350 + ln
(
)
−2
( ∑ n ∆V + ∑ n ∆V )
基团法发展和分类
早期的基团法很简单,基团划分“粗糙”,所划基团很少。 早期的基团法很简单,基团划分“粗糙” 所划基团很少。 20世纪中叶,用基团法估算标准生产焓及临界性质时,划分 世纪中叶,用基团法估算标准生产焓及临界性质时, 世纪中叶 的基团较多较细。 的基团较多较细。 早期的基团法中,不考虑各种基团间的交互作用。 早期的基团法中,不考虑各种基团间的交互作用。从20世纪 世纪 40年代起,开始修正临近基团的影响。 年代起, 年代起 开始修正临近基团的影响。 基团法从估算固定温度点开始,经过发展, 基团法从估算固定温度点开始,经过发展,目前基团法已经 提出了温度关联式,用于各种温度下。 提出了温度关联式,用于各种温度下。 开始基团法仅用于纯物质的物性估算, 开始基团法仅用于纯物质的物性估算,目前已用于汽液平衡 估算,并用于多种相平衡估算中, 估算,并用于多种相平衡估算中,成为唯一的估算相平衡的 方法。 方法。
unifac基团贡献法
![unifac基团贡献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c080e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e.png)
unifac基团贡献法
UNIFAC(UNIQUAC Functional-group Activity Coefficients)基团
贡献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混合物中活性系数的方法。
它是一种基于基团的方法,通过将混合物分解成其组成基团并分别考虑每个基团的相互作用来估
计混合物的活性系数。
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校准,从而提高模型的精度与应用范围。
UNIFAC基团贡献法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混合物的计算,比如化学反应
体系、聚合物体系、液-液、液-气、液-固、多组分溶液体系等。
它是一
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基团,并可轻松地建模,从而减少
了实验需要进行的次数,降低了成本。
二元共沸物沸点计算方法
![二元共沸物沸点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4c38a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f.png)
二元共沸物沸点计算方法二元共沸物是指两种或更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以液体和气体的形式共同蒸发和凝结。
在一定条件下,二元共沸物的沸点可以通过一些计算方法来预测。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Raoult定律,并说明其在计算二元共沸物沸点中的应用。
Raoult定律是描述理想溶液行为的一种近似模型,它假设溶质与溶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对于二元溶液而言,Raoult定律可以表示为:P1 = X1 * P1^*1 + X2 * P2^*1P2 = X1 * P1^*2 + X2 * P2^*2其中,P1和P2分别表示溶质和溶剂的蒸气压,P1^*1和P2^*1以及P1^*2和P2^*2分别表示溶质和溶剂的纯液体蒸气压,X1和X2分别表示溶质和溶剂的摩尔分数。
根据Raoult定律,当二元溶液成分中的某个组分开始共沸时,该组分的蒸气回收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直到达到100%。
因此,通过测量蒸气回收率和温度,可以确定二元共沸物的沸点。
具体计算二元共沸物沸点的过程如下:1. 确定二元共沸物成分的蒸气压曲线。
a.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溶质和溶剂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并绘制蒸气压曲线。
b. 理论方法:利用已知的物理性质和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蒸气压曲线。
2. 确定共沸组分的摩尔分数。
a. 利用已知的物质成分和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溶质和溶剂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
3. 利用Raoult定律计算蒸气压。
a. 根据已知的溶质和溶剂的摩尔分数,利用Raoult定律计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蒸气压。
b. 需要注意的是,Raoult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溶液,即假设溶质和溶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4. 确定共沸组分的沸点。
a. 通过观察蒸气回收率和温度的关系曲线,确定共沸组分的沸点。
b. 共沸组分的沸点为蒸气回收率为100%的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非理想溶液行为等问题,使得Raoult定律的近似性不完美。
基团贡献方法
![基团贡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0e421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c.png)
基团贡献方法(UNIFAC)估算局部组成模型(NRTL\WILSON\UNIQUAC)的二元参数结合海友的问题给出详细步骤:/thread-581160-1-1.html海友的问题:在模拟时,选用NRTL热力学方法时,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中没有丙酮和2-甲基戊烷,但在文献中说二者能共沸,常压下组成为丙酮:44%,2-甲基戊烷:56%(质量分数),共沸温度为47摄氏度。
请教高手,如何在ASPEN中设置?第一步:打开A+,选择模板,General with Metric Units;Run Type选择Property Estimation;点确定。
第二步:Setup→Specifications→Global。
Title 需输入;单位选择METCBAR,方便后续温度单位默认℃输入。
第三步:Components→selection→Define components 输入丙酮、2-甲基戊烷。
第四步:Properties→Estimation→Input→Setup→Estimation options→Estimate only the selected parameters→只勾选Binary interaction parameters。
第五步:在Binary对话框中,点击New, Parameter选择NRTL, Method选择UNIF-DMD,Component i 选择丙酮,Component j 选择2-甲基戊烷。
在Temperature中输入多个温度点。
温度范围最好包括两物质的沸点,这点很重要,影响二元参数的准确度。
在这里输入25、30、35、40、45、50、55、60、65共9个温度点。
第六步:Run,查看Results。
运行后,NRTL参数自动保存在NRTL二元相互作用参数中。
第七步:利用该二元交互参数分析其共沸。
首先,将Run Type 改回Flowsheet模式第八步:Tools→Analysis→Properties→Binary,Analysis 选择Txy,Basis选择Mass fraction,点击Go。
基团贡献法预测活度(逸度)系数(Ⅱ)
![基团贡献法预测活度(逸度)系数(Ⅱ)](https://img.taocdn.com/s3/m/21393a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6.png)
基团贡献法预测活度(逸度)系数(Ⅱ)
金彰礼;赵传钧
【期刊名称】《化学工程》
【年(卷),期】1982(000)001
【摘要】1.UNIFAC模型 UNIFAC是通用的似化学基团活度系数(Universal Quasi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 Activity Coefficient)的缩写,它以Guggenheim的液体溶液的似晶
【总页数】15页(P31-45)
【作者】金彰礼;赵传钧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
【相关文献】
1.非理想气体的逸度因子和非理想溶液的活度系数 [J], 陈飞武;顾聪;钱维兰;李旭琴
2.计算活度系数的UNIFAC基团贡献法(Ⅰ) [J], 李君发
3.计算活度系数的UNIFAC基团贡献法(Ⅱ) [J], 李君发
4.采用单一组元无限稀活度系数预测二元离子液体在全浓度的两组元活度 [J], 周海波;陶东平;王春龙
5.青海一里平盐湖卤水Li-Na-K-Mg-Cl-SO_4-H_2O体系25℃时渗透系数、活度系数和饱和度的预测 [J], 姚燕;宋彭生;张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石油馏分常压气液平衡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石油馏分常压气液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04c56a7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9.png)
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石油馏分常压气液平衡
富嘉文;齐国泉
【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
【年(卷),期】1996(027)004
【摘要】提出用正构烷烃模型分子法进行石油馏分的基团划分,只需平均沸点一个物性参数,即可简捷方便地确定假组分的基团组成。
将此法与UNIFAC基团贡献法相结合,预测了大庆、辽河〈350℃馏分油的常压气液平衡,并与试验值和SRK模型预测值进行了对比。
【总页数】6页(P53-58)
【作者】富嘉文;齐国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2.8
【相关文献】
1.基团贡献法预测胜利原油>350℃常压重油气液平衡 [J], 张艳梅;陈泽辉;寿德清
2.国产石油馏分闪蒸预测中基团贡献法的应用 [J], 宋春敏
3.基团贡献法预测弧岛—草桥馏分油气液平衡研究 [J], 刘利;张艳梅
4.基于1H NMR测定和基团贡献法预测石油馏分的热化学性质 [J], 方文军;徐斌;俞庆森;林瑞森;王国平
5.胜利原油〈350℃馏分常压气液平衡预测 [J], 宋春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图 1 实 捌 与 预 测 的 共 沸 数 据 随 温 度 变 化 规 律
Pi . Th a i t n o x 1 n r d a e t o c g1 e v ra i fe pt.a d p e . z o r p[ o
d a w ih t m p r t e at t e e a ur
烷 、 醇 一 酸 乙 酯 、 醇 一 酮 、 丙 醇 一 己 烷 、 酮 一 己 烷 五 组 二 元 体 系 在 加 压 下 的 二 元 共 乙 乙 乙 丁 异 正 丙 环 沸 点 , 用 UNI 并 FAC 法 对 上 述 二 元 体 系 在 相 应 压 力 下 的 共 沸 数 据 进 行 了 预 测 , 果 表 明 预 测 结 值 与 实 测 值 符 合 良好 。
3 共 沸 点 的 预 测
由相 平衡 原理 得 :
Z, , 一 Y尸 尸 ( ) 1
式 中 Z 为 气 相 校 正 因 子 , 果 忽 略 压 力 对 液 体 密 度 的 影 响 , 采 用 第 二 维 里 系 数 且 表 示 的 维 如 并 里 方程 , Z 可 由下 式 计 算 : 则 ,
维普资讯
第2 4卷 19 96
第 2期 4 月
燃 料 化 学 学 报 J OU RNAL OF EL CH EM I TRY ND FU S A TECH NOLOGY
Vo 】 2 N0 4 2
Ap t
19 96
UNI AC 基 团 贡 献 法 预 测 加 压 下 F 的 二 元 共 沸点 ’
() 2
其 中第 二 维 里 系 数 且 根 据 T o o o ls 法 求 得 。 是 活 度 系数 , 用 UNI AC模 型求 得 , s n p uo 口 方 采 F
( 3)
U NI AC 基 团 贡 献 法 中 的 基 团 参 数 见 文 献 尸 为 纯 组 分 的 饱 和 蒸 气 压 , An on F 引。 由 tie方 程 求 得 有 关 纯 物 质 Anon 常 数 列 于 表 3 t ie 尸 为 系 统 压 力 。 于 式 ( ) 先 给 定 初 始 液 相 组 成 z 及 对 1, , 温度 r , 试差法迭代至 : , 用
褒 3 纯 物 质 的 An on t ie常 数 。
Ta l Ant i e c s a t u e s b t n e be 3 o n on t n sofp r u s a c s
维普资讯
2期
严 新 焕等 : UNI C 基 团 贡 献 法 预 测 加 压 下 的 二 元 共 沸 点 FA
¨ 5
裹 1 纯 精 质 的 精 性 常 数
Ta l Ph sc lp o e te fp r u s a c s bel y ia r p r is o u e s b t n e
1Hale Waihona Puke .分 析 方 法 根 据 乙 醇 与 乙 酸 乙 酯 、 丙 醇 与 正 己烷 的 密 度 相 差 较 大 的 特 点 , 用 测 定 乙 醇一 酸 乙 酯 、 异 采 乙 异 丙 醇 一 己烷 混 合 物 密 度 的 方法 来 确 定 这 二 组 二 元 体 系 的 组 成 。根 据 乙 醇 与 环 己 烷 、 酮 与 正 丙 正 己烷 的折 光指 数相 差 较 大 的特 点 , 用 测 定 混 合 物 折 光 指 数 的 方 法 来 确 定 其 组 成 。 乙醇 一 采 丁
可知 , 丑H 越 大 , 力 对 纯 组 分 沸 点 的 影 响 越 小 , 点 随 压 力 上 升 的 速 度 越 慢 , 共 沸 点 总 是 压 沸 而 向 上 升 较 慢 的 一 端 靠 拢 , 以 共 沸 物 中 醇 的 含 量 随 压 力 的 上 升 而 增 加 , 一 现 象 与 文 献 l 所 所 这 I “
1 实 验部 分
1 1 实 验 装 置 及 试 剂 . 根 据 精 馏 原 理 而 设 计 建 立 的 加 压 共 沸 测 定 装 置 见 前 文 。 , 精 馏 平 衡 釜 、 温 系统 、 压 ]由 测 测 系 统 等 组 成 。 测 温 用 二 级 标 准 铂 电 阻 温 度 计 , 备 Ket ly 1 5 型 六 位 数 字 万 用 表 , 温 精 配 i e 9A h 测 度 为 0 0 K。测 压 用 YS 数 字 压 力 变 送 器 , 程 为 O 2 5 P 。配 有 D 3 F 5位 数 字 万 用 .2 K 量 ~ .M a T9 0 一 表 , 压 精 度 为 0 2 P 。 为 减 少 系 统 压 力 波 动 对 平 衡 的 影 响 , 有 2只 1 1 不 锈 钢 缓 冲 瓶 。 测 .k a 配 7的 将 优 级 纯 的 乙醇 , 析纯 的 丙 酮 、 己 烷 、 丙 醇 、 酸 乙 酯 、 酮 、 己 烷 经 精 馏 提 纯 , 分 正 异 乙 丁 环 截 取折 光 指 数 和 沸 点 不 变 的 馏 分 为试 料 , 气 相 色 谱 检 测 无 杂 质蜂 。 纯 物 质 的物 性 常 数 列 于表 经 各
1 7 1
在 上 式 中 . , 为 给 定 精 度 , 文 取 ≮一 0 o , 一 0 0 0 5 本 . 1 . 0 0 .所 求 的 , 了 即 为 要 求 的 共 沸 和 ’ 组 成 和 共 沸 温 度 。 所 预 测 的 各 个 压 力 下 的 共 沸 数 据 一 同 列 于 表 2 。
酮 二 元 体 系 采 用 气 相 色 谱 法 测 定 其 组 成 。 二 元 体 系 最 大 分 析 误 差 不 大 于 0 0 1摩 尔 分 数 .0
2 共 沸 点 的 测 定
实 测 的 五 组 二 元 体 系 在 1 1 3 3 4 0 5 6 0 7 9 0 9 1 0 P 五 个 压 力 下 的 共 沸 数 据 列 0 . 、0 . 、 0 . 、0 . 、1 . k a 于 表 2 表 中 同时 还 列 出 了有 关 二 元 体 系 共 沸 数 据 的 文 献 值 。 ,
行 预 测 , 而 引 起 了 人 们 的 重 视 其 是 U NI AC 基 团 贡 献 法 , 虑 了 基 团 的 表 面 积 参 数 及 体 因 尤 F 考 积参数而更体 现其理论基础 , 年来该 方法发展迅速 , 实用价值也越来越显著 。 近 其
本 文 采 用 基 于 精 馏 原 理 而 设 计 的 不 锈 钢 加 压 共 沸 测 定 装 置一 用 该 装 置测 定 了 乙醇 一 己 , 环
用 UN1 FAC 基 团 贡 献 法 预 测 了 这 五 组 二 元 体 系 在 相 应 压 力 下 的 共 沸 数 据 . 实 测 值 作 了 比 较 , 与 两
者 符台 良好 。 一 ] J
共饰 IC 共赫NA - 侔 . 市 《 孵 l, F lU /  ̄ . 聋 『 l ) b 辛
醇 烃 体 系 , 类 体 系 的 特 点 是 醇 的 含 量 随 该
着 压 力 的增 加 而 增 加 , 从 本 文 所 测 的 醇 这 烃 体 系 的 共 沸 数 据 可 以 得 到 证 实 。 从 蒸 发 热 方 面 来 分 析 , 的蒸 发热 最大 , 克 拉 佩 醇 由
龙一 劳修斯方程 : 克
△H
● 一 aeo e— y lh x n ; —eh n l aa o e c tn c c e a e e o te o —b tn n ; △ - eh n i t yaeae; - eh n l c co e a e t a o —eh lctt 0 t a o — y lh x n
× - io—p o a o —h x n s rp n l ea e
维普资讯
1 6 l
燃
料
化
学
学
报
2 4卷
表 2 二 元共 沸 数据 的 实铡 值 、 测 值 与文 献值 预
Ta l Ex e i nt ] r d c e n t a e t o i d t fbi a y s s e s be2 p r me a ,p e i t d a d Li. z o r p c a a。 n r y t m
1
・
—
—
19 9 5年 2 月 6 日 收 到 。
国 家 教 委 优 秀 青 年 教 师 基 金 及 浙 江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
通讯 联系 人 。
维普资讯
2期
严 新 焕 等 :UNI AC 基 甸 贡 献 法 预 测 加 压 下 的 二 元 共 沸 点 F
4 结 果 分 析 与 讨 论
图 l是 实 测 值 与 预 测 值 的 共 沸 温 度 与 共 沸 组 成 的 关 系 , 图 1可 以 看 出 , 测 值 由 预 和 实 测 值 二 者 符 合 良 好 。 外 , 图 1中 可 另 从 以 看 出 . 个 体 系 的 斜 率 不 同 , 是 由 于 各 各 这 组 二 元 体 系 的 沸 点 差 随 压 力 的 变 化 速 率 不 同 引 起 的 , 般 来 讲 . 点 差 随 压 力 变 化 大 一 沸 的 体 系 . 沸 组 成 随 压 力 变 化 也 大 , 当 于 共 相 共沸组 成随共 沸温 度 的变 化越 大 , 图 1 在 中 的 表 现 是 斜 率 也 越 大 本 文 所 测 的 二 元 体 系 , 四 组 是 属 于 有
Z  ̄e p ( x [ B 一v ( 一 )RT] )尸 尸 /
模 型 中的 配 位 数 z, 用 S jl 采 k od—J r e s n 方 法 求 得 : og ne
Z 35 0 2 2 .1 727 一 0.0 T 001 T 4 T :2 53~ 454 K
人 们 对 共 沸 点 的 研 究 已 傲 了大 量 的 工 作 已 有 专 门 的 共 沸 数 据 集 口 , 共 沸 点 的 预 测 有 活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