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18-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糖类的实验检测方法
重点回顾
01 分类
介绍了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02 实验检测方法
详细讨论了糖类的实验检测方法
03 代谢途径
分析了碳水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进一步研究
作用机制
深入了解碳水化 合物在生物体内
的作用机制
健康指导
指导公众如何更 好地选择和摄入
碳水化合物
开展实验
开展相关实验, 验证碳水化合物
的作用与效果
● 04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在生物 体内的功能
能量来源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 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通过糖酵解和呼吸作 用 产 生 的 AT P 为 生 物 体提供能量。在细胞 内,葡萄糖等碳水化 合 物 分 解 产 生 的 AT P 是细胞进行各种生命 活动的能源之一。
结构材料
纤维素
构成细胞壁的重 要物质
● 05
第五章 糖类与健康
糖类摄入与健康
合理摄入糖类对维持 身体健康很重要,但 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 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建议每日摄入适量的 糖类,注意饮食的平 衡。
碳水化合物选择与血糖控制
选择低GI食 物
有助于血糖稳定
控制食物量
避免过量摄入
避免高糖饮 食
减少血糖波动
糖类的替代品
人工糖代用品
尿糖检测
尿糖检测是通过检测 尿液中是否含有糖类 物质来判断糖尿病患 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这种检测方法常用于 医院或个人家庭检测, 通过简单的试纸测试 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还原糖检测
01 还原性
具有还原性的糖类
02 化学反应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区别
03 实验操作
实验室中的还原糖检测步骤
酶法检测
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共68张PPT)
H-C-OH HO-C-H
H-C-OH HO-C-H
CH2OH
CH2OH
对映体
△
△
为了书写方便 ,一般可以写 为:
CH2OH
CH2OH
对映体
对映体
己醛糖的16个旋光异构体:
CHO
D 型 糖
CHO CHO CHO
CHO
CHO
CHO CHO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所有的单糖都属于还原性糖
② 与溴水反应 溴的水溶液含有次溴酸,能将醛糖氧化成糖酸。由于在酸
性条件下糖不发生差向异构体,因此溴水只氧化醛糖不氧化酮糖 。这一反应可用于醛和酮糖的鉴别。
CHO
COOH
Br2 H2O
CH2OH
D-葡萄糖
CH2OH C=O
Br2 H2O
CH2OH
D-果糖
CH2OH 不反应
③ 与硝酸反应
后可以生成多羟基醛、酮的物质。
碳水化合物
分类
碳水化合物依其水解性质可分为三类:
单糖—— 最简单的糖,不能再被水解的碳水化合物, 如葡萄糖等 特点:白色结晶,一般有甜味,可溶于水。
低聚糖—— 水解后能生成2~10个单糖。以二糖最为 (寡糖) 重要。
如 蔗糖 水解 1分子葡萄糖 + 1分子果糖 麦芽糖 水解 2分子葡萄糖
混合物。(通过羰基-烯醇式互变)
这三种糖有三个手性碳构型完全相同,只有C2中的碳原子
不同,称为差向异构体。
CHO
CHO
C H 2O H C =O
CH2OH D-葡萄糖
CH2OH D-甘露糖
C H 2O H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
食物碳水化合物旳功能 ●主要旳能量营养素 ●变化食物旳色、香、味、型
●提供膳食纤维
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 控制体重和减肥 可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预防结肠癌旳作用
三、碳水化合物旳消化吸收
1. 小肠消化吸收 ① 淀粉:经胰淀粉酶分解为双糖。 ② 双糖:经小肠粘膜细胞麦芽糖酶、 蔗糖酶、乳糖酶分解为单糖。 ③ 单糖:直接吸收入血。
五、碳水化合物旳食物起源
1. 碳水化合物: 谷类 65%(麦子)~80%(大米) 薯类 15%(马铃薯) ~35%(木薯) 豆类 20%(黄豆) ~60%(红豆) 根茎类蔬菜 坚果类 水果类 食糖
蔗糖
• 绵白糖简称绵糖,也叫白糖,是我国人民 比较喜欢旳一种食用糖。它质地绵软、细腻, 结晶颗粒细小,并在生产过程中喷入了2.5% 左右旳转化糖浆。而白砂糖旳主要成份是蔗 糖,故绵白糖旳纯度不如白砂糖高。 红糖是没有经过高度精炼旳蔗糖,它除了 具有碳水化合物旳功用能够提供热能外,还 具有微量元素,如铁、铬和其他矿物质等。 虽然其貌不扬,但营养价值却比绵白糖、砂 糖高得多,每百克中含钙90毫克、含铁4毫 克,均为绵白糖、砂糖旳3倍。
膳食纤维旳种类、食物起源和主要功能
种类 不溶性纤维
• 主要食物起 源
主要功能
木质素 纤维素 半纤维素
• 全部植物
• 全部植物 (如小麦制 品)
• 正在研究之中 • 增长粪便体积 • 增进胃肠蠕动
译自:Perspective i•n N小utr麦it、ion黑,第麦三、版,第82页,1996年。 大米、蔬菜
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分旳草酰乙酸,同脂肪 分解产生旳乙酰基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 氧化。从而,防止了因为脂肪酸氧化不全而产生 过量旳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所造 成旳酮血症。
有机化学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O CH2OH H OH OH OH H
H
OH
OH OH
O
α-D-吡喃果糖
H O OH H
C O CH2OH
吡喃
CH2OH
D- 果 糖 ( 链 式 )
H HOH2C C OH
H C OH
OH C H
OH CH2OH
OH OH H
β-D-吡喃果糖
HOH2C H H OH
O HO
CH2OH
OH H
O
呋喃
鼠李糖 (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组成不 符合Cm(H2O)n的通式,但结构和性质与碳水化合 物相似,为碳水化合物。 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分子组成虽然 符合上述通式,但其结构和性质与碳水化合物相 差甚远,不是碳水化合物。
18.1 概述
nCO2 + nH2O + 太阳能 叶绿素 Cn(H2O)m +nO2
D -构型的醛糖与-L构型的醛糖互为对映体。 例如,D-(+)-葡萄糖与L-(-)-葡萄糖是对映体,它 们的旋光度相同,旋光方向相反。
CHO CHO
CH2OH
D-(+)-葡萄糖
CH2OH
L-(-)-葡萄糖
D-型酮糖,它们的结构一般在2-位上具有酮羰 基,比相同碳数的醛糖少一个手性碳原子,所以 异构体的数目也相应减少。 CH2OH CHO CH2OH C=O
CHO
6 CH OH 2
(I)
CH2OH
H
CH2OH (II) O H OH H H OH
H H OH OH H
(III)
OH H OH CHO
OH
(IV) α -D- 吡喃 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能量
rate,
BMR):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 ):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 ):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 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 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是 维持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维持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最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中国成年人活动水平劳动强度分级
活动 职业工作时间分配 工作内容举例 水平 轻 中 PAL 男 女
此外,膳食纤维根据其水溶性不同,分为: 此外,膳食纤维根据其水溶性不同,分为: 水溶性不同 (1)不溶性纤维 )不溶性纤维(insoluble fiber) 主要包 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括: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主要包括: (2)可溶性纤维 )可溶性纤维(soluble fiber) 主要包括: 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 少数半纤维素等 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等。 e.g.albedo: rich in pectin ,the phytochemicals limonin(柠檬苦素 and 柠檬苦素) 柠檬苦素 vitamin C.
♦ 胡桃仁
627 ♦ 芝麻 660 ♦ 花生米 563 ♦ 西瓜子仁 555
♦ 素油
♦ 黄豆 ♦ ♦ ♦ ♦ ♦ ♦
900 水果(平均) 50
359 绿豆 316 毛豆 123 蚕豆(去皮) 342 蚕豆(鲜) 104 竹笋 30 蔬菜 10~30 瓜类 10~30
二、人体能量的消耗途径
1、基础代谢 2、体力活动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4、生长发育和新组织增加
♦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BEE)的计算: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的计算: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章(徐寿昌)e
第十四章 β-二羰基化合物一、 命名以下化合物:1.CH 3CH 3C COOH COOH2.CH 3COCHCOOC 2H 5C 2H 5二、 写出以下化合物加热后生成的主要产物:1.CO CO C OOH 2.O=CCH 2CH 2CH 2COOHCH 2COOH O=CCH 3CH 2CH 2CH 2COOH 3.C 2H 5CH(COOH)2C 2H 5CH 2COOH三、试用化学方法区别以下各组化合物:1.CH 3COCH(CH 3)COOC 2H 5,CH 3COC(CH 3)COOC 2H 52.CH 3COCH 2COOH,HOOCCH 2COOH解:分别参加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3-丁酮酸生成晶体,而丙二酸不能。
四、以下各组化合物,那些是互变异构体,那些是共振杂化体?1.CO OOC 2H 5OOC 2H 5OH,2.CH 3C O O -,CH 3C OO-3.C OOH,五、完成以下缩合反响:1.2CH 3CH 2COOC 2H 51.NaOC H 2.HCH 3CH 2COCHCOOC 2H 5CH 3+C 2H 5OH 2.CH 3CH 2COOC 2H 5+COOC 2H 51.NaOC H 2.HCOCHCOOC 2H 5CH 3CH 3CH 2COCHCOOC 2H 5CH 3+3.CH 3CH 2COOC 2H 5+COOC 2H 5COOC 2H 51.NaOC H 2.HO=C O=C CHCOOC 2H 5CH 3CHCOOC 2H 5CH 34.CH 2CH 2CH 2COOC 2H 5CH 2CH 2COOC 2H 51.NaOC H 2.HCOCOOC 2H 55.COCO+HCOOC2H 51.NaOC H 2.HCHO六、完成以下反响式:1.CHO1.O 32.Zn,HCHO CH 2CH 2CHO5%NaOHOHC 2H 5C 2H 5CCH 3COCH 2H 3O +2.C H MgBr 1.2OO CH 2COOC 2H 5CCH 3HOCH 2CH 2OH,H +CH 3COCH 2COOC 2H 53.CH 3CH 3COCH 2CHCOOC 2H 5NaOH%5CHCOOC 2H 53CH 3COCHCOOC 2H 5CH 3H NaCH 3COCHCOOC 2H 5NaOC H CH 3COCH 2COOC 2H 52.CH 3COCH 2H +CH 2CHCH 2CH 2CHCH 3OHNaBH 4COOH2CHCH 2CH 2COCH 3KOC(CH 3)3CH 2=CHCOCH 3CH 2CH(COOC 2H 5)2NaCH(COOC 2H 5)2NaOC 2H 5CH 2Cl4.CH 2CCH 2CH 2COCH 3COOC 2H 5COOC 2H 5COOHO七、写出以下反历程:C 6H 5CH 22C 6H 5O+CH 2=CHCOCH 3NaOCH 3CH 3OHC 6H 5C=O C 6H 5CH 3C 6H 5CH 2CCH 2C 6H 5ONaOCH C 6H 5CH 26H 5OCH 2=CHCOCH 3C 6H 5CH 2CCHC 6H 5OCH 2CH 2COCH 3NaOCH C 6H 5O 3C 6H 5CH CHC 6H 5OCHOCH 3CH 2CH 2H 2OC=OCH 3C 6H 5C 6H 5八、以甲醇,乙醇为原料,用丙二酸酯法合成以下化合物: 1.α-甲基丁酸CH 3OH3CH 3ClC 2H 5OH3CH 3CH 2Cl C 2H 5OOCCH 2COOC 2H 5NaOC H CH ClC 2H 5OOCHCOOC 2H 5CH 3NaOC 2H 5CH 3CH 2ClC 2H 5OOCCCOOC 2H 5CH 3CH 2CH 312-2.H 3O+HOOCCCOOH 2CH 3CH 3CH 3CH 3CH2CHCOOHCH 3CH 2OH CH 3CHO5%NaOHaqCH 3CH=CHCHO2CH 3CH 2CH 2CH 2OHPCl 3CH 3CH 2CH 2CH 2Cl COOC 2H 5CHNa COOC 2H5CH 3CH 2CH 2CH 2ClCOOC 2H 5CHCH 2CH 2CH 2CH 3COOC 2H 51.H 2O,-OH2.H 3O+CH 3CH 2CH 2CH 2CH 2COOH3. 3-甲基己二酸CH 3CH 2ClMg,(C 2H 5)2O CH 3CH 2MgClCH 2OH 3O +CH 3CH 2CH 2OHH 3PO 4CH 3CH=CH 2Br 2BrCH 3CHCH 2Br2C 2H 5OOCCHCOOC 2H 5NaBrCH 3CHCH 2BrCH 31.H 2O,-OH2.H 3O+CH 3HOOCCH 2CHCH 2CH 2COOH(C 2H 5OOCCHCHCH 2CH(COOC 2H 5)24. 1,4-环己烷二甲酸CH 3CH 2OH H 2SO 4CH 2=CH 2Br 2BrCH 2CH 2Br2CH 2(COOC 2H 5)22NaOC 2H 55.环丙烷甲酸九、以甲醇、乙醇以及无机试剂为原料,经乙酰乙酸乙酯合成以下化合物:〔1〕 3-乙基-2-戊酮CH 3CH 2OHPCl CH 3CH 2Cl CH 3COCH 2COOC 2H 5NaOC H CH 3COCHCOOC 2H 5Na 32C 2H 5CH 32H 5NaOC H 32CH 3COCCOOC 2H 5CH 2CH 3CH 2CH 3H O+CH 3COCHCH 2CH 3CH 2CH 3〔2〕 α-甲基丙酸PCl CH 3COCH 2COOC 2H 5NaOC H CH 3COCHCOOC 2H 5Na CH 32H 5NaOC H CH 3COCCOOC 2H 5H O +CH 3OHCH 3Cl CH 3Cl CH 33CH 3CH 340%CH 3CHCOOHCH 3〔3〕 γ-戊酮酸CH3COCH2COOC2H5NaOC HCH3COCHCOOC2H5NaCH32H5HO+CH3CH2OH[O]CH3COOH2ClCH2COOHC H OH,H+ClCH2COOC2H5ClCH2COOC2H5CH2COOC2H55%CH3COCH2CH2COOH〔4〕2,7-辛二酮CH3COCH2COOC2H5NaOC HCH3COCHCOOC2H5NaCH3CH2OH CH2=CH2ClCH2CH2ClCl22ClCH2CH2ClCH3COCHCH2CH2CHCOCH3COOC2H5COOC2H5H O+5%CH3COCH2CH2CH2CH2COCH3〔5〕甲基环丁基甲酮CH3COCH2COOC2H5NaOC HCH3COCHCOOC2H5NaNaOH H O+5%CH3CH=CH22ClCH2CH=CH2HBrClCH2CH2CH2BrClCH2CH2CH2BrCH3COCHCOOC2H5CH2CH2CH2ClNaOC HCH2CH2CH2ClCH3COCCOOC2H5NaCH3COCCOOC2H5COCH3十、某酮酸经硼氢化钠复原后,依次用溴化氢,碳酸钠和氰化钾处理后,生成腈。
碳水化合物全解PPT课件
三种元素中 H :O = 2 :1,相当于H2O中的 H :O 比。碳水化合物因此而得名,并赋予下面通式:
例外
Cn(H2O)m
鼠李糖——C6H12O5 甲 醛 HCHO = CH2O 醋 酸 CH3COOH = C2(H2O)2
3
◆定义 :从结构上看,碳水化合物系指多羟基(2个或以上)
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化合 物。具有下列结构单元:
1 CHO H 2 α OH HO 3 β H
但单糖存在下列奇怪现象:
H 4 γ OH
1.有变旋现象。
H 5 δ OH
2.不能与NaHSO3反应。 3.只能与1ROH反应。
6CH2OH
D - 葡萄糖
13
实验:
D – 葡萄糖以不同方法结晶时,可得到两种晶体,其物 理性质如下:
m.p (。C) 溶解度 g 100 ml
5
CH2OH
D - 核糖
5C糖
1 CHO H 2α H H 3 β OH H 4 γ OH
5
CH2OH
D - 脱氧核糖
6
◆分类:
1. 单糖 : 不能再水解为更小分子的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
如 葡萄糖、果糖等。 2. 低聚糖 :
能水解为2-10个单糖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 麦芽糖、棉子糖等。 3. 多糖 :
4. 含有半缩醛羟基的糖溶于水时都有变旋现象。
练习:下列化合物哪个会形成半缩醛羟基,有变旋现象?
CHO
CH2OH
HC OH
CO
CH2OH
CH2OH
注:三元环半缩醛不能形成,四元环可以形成但不稳定。 17
3. 单糖的哈沃斯式
用一个平面六边形表示环,O处在右后方,环垂直板面, 前三个键用粗线表示。
《碳水化合物》课件
成人每天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为 占总能量的50-65%,即250-350克/ 天。
儿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儿童每天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为 占总能量的40-60%,具体摄入量根据 年龄、性别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而有所 不同。
膳食建议
选择全谷类
全谷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 和矿物质,建议每天食用1-2份全
谷类食物。
控制糖分摄入
糖分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糖尿病 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限制添 加糖的摄入,如糖果、甜饮料等。
注意食物搭配
碳水化合物应与蛋白质、脂肪等营 养素搭配食用,以提供更全面的营 养。
特殊人控制碳水化合物 的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GI )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和水 果等。
碳水化合物与其他营养素的关系
总结词
碳水化合物与其他营养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和疾 病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与蛋白质、脂肪等其他营养素之间存在密 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碳水化合物 和脂肪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它们之
水果类食物
总结词
水果类食物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水果中含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糖类物质,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 ,水果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蔬菜类食物
总结词
蔬菜类食物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 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碳水化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糖化学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基本要求1、掌握概念:醛糖、酮糖、Fischer 投影式、氧环式、Hawarth 结构式、构象式、α,β—构型,变旋现象,异头物,差向异构体等。
2、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
3、掌握几种双糖的结构与性质,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4、掌握淀粉、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及其加工应用。
重点与难点:单糖的各种结构的表示法及其化学性质。
前言(Introduduction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Saccharides )。
糖类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重要天然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
糖、脂肪、蛋白质是生物体代谢中不可缺少的。
碳水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由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占植物干重的95%左右。
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CO 2和H 2O 经光合作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氧气。
糖类在人体经缓慢氧化转化为CO 2和H 2O ,同时放出能量,以供给肌肉活动并保持人正常的体温,如淀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另外,棉、麻织物、木材等的结构是纤维素,糖元是动物的储备粮,甲壳质(壳多糖)是虾蟹等的甲壳的主要成分。
脱氧核糖和核糖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观察淀粉、纤维素、蔗糖等的分子式与结构及其水解产物发现这些糖类均具有C n (H 2O)m 的通式,故称碳水化合物。
但并非所有的糖类都具有C n (H 2O)m 的通式,如鼠李糖C 6H 12O 5。
而一些符合该通式的化合物如甲醛(CH 2O )、乳酸(C 3H 6O 3)、乙酸(C 2H 4O 2)等却不是糖类。
严格的讲这个名称并不科学,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沿用。
它表示简单和复杂的糖类及其有关物质的总称。
所有糖类其元素组成均含有C 、H 、O ,少数含有N ,如氨基糖。
从结构上分析均为多羟基醛、酮及其衍生物。
因此根据现代化学知识: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多羟基醛酮及其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酮及其衍生物的物质。
单糖:不能水解成为小分子的多羟基醛酮及其衍生物。
碳水化合物(共72张PPT)
另外,机体肝糖元丰富则对某些细菌毒素抵抗能增强,动物实
验显示肝糖元不足则对酒精、砷等毒素解毒作用下降。葡萄糖
醛酸是葡萄糖的代谢产物,它对某些药物如吗啡,水杨酸,磺
胺类药物由解毒作用,生成微生物排出体外。
龋齿是一种表面的牙周疾病,这种疾病是由寄生在口腔中
的能形成噬菌斑的微生物的生长和产酸后引起的。这些微生
感观性状和安全的影响。
•
淀粉的糊化、老化作用的机理、影响因素
及作用;果胶凝胶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
及应用。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
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营养,感观性状和安
全的影响。
•
糖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熟话说“民以食为天”。糖类
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广泛、数量最
多的有机化合物,是绿色植物光合
H
H
OH
O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H
H
D—半乳糖
H
OH
OH
H
D—果糖
➢
蜂蜜和大多数果实的甜味主要取决于蔗糖
(sucrose) 、D-果糖( D -fructose)、 D-葡萄糖
( D- glucose)的含量。
是一个相对值,以蔗糖作为基准物,一般以10%或
15%的蔗糖水溶液在20℃时的甜度为1。
果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
差向异构体。因此,一个6碳醛糖有16种异构体,其中8种为D异构系
列,另外8个为L异构系列。
常见的单糖含有5或6个碳原子,分子式为
,已知的单
糖非常容易从
导出。以Fisher投影式表示:
•
按不对称碳原子分为: D-型、L-型,
18 糖
第十八章糖类化合物Contents18.1 分类18.2 单糖的结构与命名18.3 单糖的化学18.4 双糖的结构18.1 分类糖,又称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够水解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
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一类有机物。
根据糖的水解情况,可将其分为四类,即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
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如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水解后产生两分子单糖者称为双糖,如蔗糖、乳糖等。
水解后产生3 ~ 10 个单糖的称为寡糖或低聚糖。
完全水解后产生10 个以上单糖的称为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元等。
18.2 单糖的结构与命名从结构上,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两类;按照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又可将单糖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等。
这两种分类方法常结合使用。
一、单糖的立体构型所有的单糖分子中都含有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都有旋光异构体。
如己醛糖分子中有四个手性碳原子,有24 = 16 个异构体,葡萄糖是其中的一种。
单糖的立体结构通常用Fischer 投影式表示。
构型通常采用D、L构型标记法标记,即以甘油醛为标准,通过逐步增长碳链的方法来确定。
凡由D-(+)-甘油醛经过逐步增长碳链的反应转变而成的醛糖,其构型为D-构型;由L-(-)-甘油醛经过逐步增长碳链的反应转变成的醛糖,其构型为L-构型。
例如,从D-甘油醛出发,经与HCN 加成、水解、内酯化、再还原,可得两种D-构型的丁醛糖。
以同样的方法,可以导出四种D-型戊醛糖和八种D-型己醛糖。
HCHO CH 2OHOH CN H OH HOH CH 2OH CNHO H HOH CH 2OH1) 水解2) 内酯化3) 还原CHOH OH HOH CH 2OH CHOHO H HOH CH 2OHD-(-)-赤藓糖D-(-)-苏阿糖1) 水解2) 内酯化3) 还原为简便起见,在构型式中可以省去手性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并以半短线“-”表示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用一竖线表示碳链。
碳水化合物
糖~淀粉的转化
玉米
在蔗糖转化为淀粉前采摘,加热破坏转化酶系,玉 米很甜 成熟后采摘或未及时破坏酶系,玉米失去甜味,而 且变硬变老
水果
成熟前采摘,后熟过程中酶促反应使淀粉转变为糖, 水果变软,变熟,变甜
2.1 Introduction 引言
三、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色泽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与 食品加工质量
2.1 Introduction 引言
2. Classification 分类
糖按组成分类 1) 单糖(Monosaccharides): 不能再被水解的多羟基醛、酮,是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单 位。单糖又分为醛糖和酮糖。 2)低聚糖(寡糖Oligosaccharides): 由2-10(或2-2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水解后生成单 糖。 3)多糖(Polysaccharides) : 由10(或20)个以上单糖分子缩合而成。 根据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又分为均多糖和杂多糖。
2、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 具有特殊功能的低聚糖
环状低聚糖
2.2 Monosaccharide & Oligosaccharides
一、单糖和低聚糖的结构及功能 Structure & Function of Carbohydrates
2、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一般由2-10(或20)个糖基构成,较重
蛋白聚糖 (Proteoglycan)
蛋白聚糖 (Proteoglycan)
2.1 Introduction 引言
2. Classification 分类
按多糖来源组成分类
真菌多糖 藻类地衣多糖 细菌多糖 高等植物多糖 动物多糖
碳水化合物
注:18岁以上的RNI与14岁男女同
胡萝卜素血症:因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 胡萝卜素血症: (如胡萝卜、南瓜、橘子等)过多,以致大量胡萝 卜素不能充分迅速在小肠粘膜细胞中转化为维生素 A而引起血清胡萝卜素含量明显升高,致使黄色素 沉着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内,表现为皮肤黄染,以鼻 尖鼻唇皱襞、前额、手掌和足底部位明显,停止进 食后,胡萝卜素血症可在2 食后,胡萝卜素血症可在2-6周内逐渐消退,一般 没有生命危险,不需特殊治疗。 食物来源:维生素A 食物来源:维生素A多存于动物性食物中,如 动物的内脏、蛋类和乳制品等,植物性食物中的胡 萝卜素、深色蔬菜中的含量较高,如南瓜、胡萝卜、 芥菜、菠菜、西红柿、辣椒等,水果中以芒果、橘 子等含量比较丰富。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
单位:μg/d(1μg=40IU) μg/d(1μg=40IU) 年龄(岁) 0~ 0.5~ 0.5~ 1~ 4~ 7~ 11~ 11~ 14~ 14~ RNI 10 10 10 10 10 5 5 注:孕中后期,从第4个月开始 年龄(岁) 18~ 18~ 50~ 50~ 60~ 60~ 80~ 80~ 孕妇 乳母 RNI 5 10 10 10 10 10
维生素A 维生素A(视黄醇)
维生素A 维生素A属脂溶性维生素,在高温和碱性的 环境中比较稳定。一般烹调和制罐过程中不致 被破坏,但是维生素A 被破坏,但是维生素A极易氧化变构,特别在高 温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可以加快这种氧化破坏。 维生素A应避光低温保存。维生素A 维生素A应避光低温保存。维生素A在体内主要 储存于肝脏中,约占总量的90%~95%。少量存 储存于肝脏中,约占总量的90%~95%。少量存 在于脂肪组织。 各种天然维生素A 各种天然维生素A的衍生物。胡萝卜素以及 人工合成的具有维生素A 人工合成的具有维生素A化学结构和功能的物质 统称“类维生素A”。 统称“类维生素A”。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物,自然界的生物物质中,碳水化合物约占3/4,从细菌到高等动物都含有糖类化合物,植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约占其干重的85%~90%,其中又以纤维素最为丰富,其次是节肢动物,如昆虫、蟹和虾外壳中的壳多糖(甲壳质)。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同时也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成分。
人类摄取食物的总能量中大约8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因此,它是人类及动物的生命源泉。
我国传统膳食习惯是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食,但近十几年来随着动物蛋白质食物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膳食的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碳水化合物这一名词来源于此类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且它们的经验式都符合通式C n H2n O n即C m(H2O)n,其中氢和氧的比例与水分子中氢和氧的比例相同,就好象是碳同水的化合物,因而得名。
后来发现一些不属于碳水化合物的分子也有同样的元素组成比例, 如乙酸C2H4O2,而一些碳水化合物如脱氧核糖(C5H10O4)则又不符合这一比例,因而碳水化合物这一名词并不确切,根2据糖类的化学结构特征,糖类的定义应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但由于沿用习惯,碳水化合物一词仍被广为使用。
碳水化合物可分为三类: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寡糖:单糖聚合度≤10的碳水化合物(以双糖最为多见):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
多糖:单糖聚合度>10的碳水化合物:淀粉、糊精、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等。
碳水化合物与食品的加工、烹调和保藏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食品的褐变就与还原糖有关,食品的粘性及弹性也与淀粉和果胶等多糖分不开。
至于蔗糖,果糖等作为甜味剂,更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一、单糖(monosaccharides)及糖苷(glycosides)1、结构单糖根据羰基类型可分为醛糖和酮糖两大类。
碳水化合物_中学教育-高考
第2章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约占自然界生物物质的3/4,普遍存在于谷物、水果、蔬菜及其他人类能食用的植物中。
早期认为,这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一般可用C n (H 2O )m 通式表示,因此采用碳水化合物这个术语。
后来发现有些糖如脱氧核糖(C 5H 10O 4)和鼠李糖(C 6H 12O 5)等并不符合上述通式,并且有些糖还含有氮、硫、磷等成分,显然用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来代替糖类名称已经不适当,但由于沿用已久,至今还在使用这个名称。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
单糖是碳水化合物中结构最简单,不能再被水解为更小单位的糖类,按所含碳原子数目的不同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等,其中以戊糖、己糖最为重要,如葡萄糖、果糖等。
低聚糖是指聚合度为2~10个单糖的糖类,按水解后生成单糖数目的不同,低聚糖又分为二糖、三糖、四糖、五糖等,其中以二糖最为重要,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一般指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可分为同聚多糖(由相同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和杂聚多糖(由不相同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两种,淀粉、纤维素、糖原等属于同聚多糖,半纤维素、卡拉胶、阿拉伯胶等属于杂聚多糖。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同时也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成分。
人类摄取食物的总能量中大约80%由糖类提供,因此它是人类及动物的生命源泉。
作为食品成分之一的碳水化合物,它包含了具有各种特性的化合物,如具有高黏度、胶凝能力和稳定作用的多糖;有作为甜味剂、保藏剂的单糖和双糖;有能与其他食品成分发生反应的单糖;具有保健作用的低聚糖和多糖等。
2.1 单糖2.1.1 单糖的结构与构象单糖(monosaccharides )是碳水化合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们不能进一步水解。
从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含有一个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食品化学碳水化合物(共151张PPT)
KHSO4
D-葡萄糖 + 5-乙烯-2-硫代恶唑烷,
或是致甲状腺肿物 + KHSO4 各种硫化氢化合物 + H2S + KHSO4
24
(2)、低聚糖及多糖的水解
低聚糖容易被酸和酶水解,但对碱较稳定。
蔗糖水解称为转化,生成等摩尔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invert suger)。
➢此外,某些多糖以糖复合物或混合物形式存在,例如糖蛋白、
糖肽、糖脂、糖缀合物等糖复合物,它们的分子量大小受影响
因素更多。
文献
16
二、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溶解性
✓单糖、糖醇、糖苷、低聚糖等一般是可溶于水的。 ✓糖醇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的热量要比蔗糖高得多,适宜制备 具有清凉感的食品。 ✓糖苷的溶解性能与配体有很大关系。
鱼品的腥味,大豆的豆腥味和羊肉的膻味,用CD包接可除去
✪✪✪ 文献
(四) 多糖
多糖的结构
➢多糖的分子量较大; ➢形状:直链和支链 ➢均多糖(homoglycans),杂多糖(heteroglycans)。 ➢多糖的结构与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多糖的聚合度不均一,分子量没有固定值,多呈高斯分布。
➢多糖分子的不均一性主要受体内代谢状态有较大关系。
原糖。
➢苷元的溶解度降低、苦涩味减轻、对食品的色泽及口感都产生重要 影响。
➢糖苷的某些功能消失,有害性的产生或消除。
糖苷酶水解
20
CH2OH
H
O
OH H
O CH2
HO
H
H OH
H
H
O OC
第十九章碳水化合物ppt课件
事实上,碳水化合物并不是以C和H2O的形式 存在的。 鼠李糖——C6H12O5,其结构与性质均与碳水 化合物相同,但却不符合上面的通式。 HCHO = CH2O;CH3COOH = C2(H2O)2 符合 上面的通式,但它们却不是糖。 可见沿用至今的碳水化合物这一名称已失去了 原来的涵义。
糖的分类
αD(+ )葡 萄 糖
差 向 异 构 体 又 称 异 头 物
上式为Fischer投影式,另一表示方法是用Haworth 式表示—即用六元环平面表示氧环式各原子在空间 的排布方式
2、糖的Haworth式
CHO OH
HO OH OH
CH2OH
HOCH2
CHO
HO H 120o CH2OH
R
CH2OH CHO
O
三. 环缩醛、环缩酮的生成
OH
HO
O
HO
OH
OH + PhCH
ZnCl2 O
H
Ph
O
O
HO
O
+ H2O
OH OH
OH
HO HO
cis-1,2-glycol
O H
OH OH
cis-1,2-glycol
O +
Me Me
Me
Me OH
ZnCl2 H3PO4
O O
Me
O
H O
O
+ H2O
Me
四、糖的差向异构化
1、链的增长——Kiliani氰化增碳法
CHO
H
OH
CHOH D-甘油醛
HCN
CN
H
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学习要求:1.掌握指定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
α、β构型、己醛糖的变旋现象。
2.掌握单糖的重要性质:氧化还原,与苯肼反应,酰基化反应,单糖递升和递降。
3.掌握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的哈沃斯式和椅式、构象式、性质。
4.掌握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元)的结构特点。
5.理解利用化学方法证明己醛糖的直链构式。
6.理解戊醛糖和己醛糖的对映异构关系。
7.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涵义、分类和命名。
8.了解糖苷。
9.了解纤维素的加工利用。
10.了解环糊精、杂多糖的概念。
计划课时数4课时重点: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
α、β构型、己醛糖的变旋现象,单糖的重要性质:氧化还原,与苯肼反应,酰基化反应,单糖递升和递降。
难点:单糖的费歇尔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
α、β构型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方法。
§18.1 概论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于维持动植物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18.1.1碳水化合物的涵义糖——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及其缩合物,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因这类化合物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且都符合C n(H2O)m的通式,所以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例如: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可表示为C6(H2O)6,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可表示为C12(H2O)11等。
但有的糖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例如:鼠李糖C5H12O5(甲基糖);脱氧核糖C5H10O4。
有些化合物的组成符合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但不是糖。
例如甲酸(CH2O)、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
因此,最好还是叫做糖类较为合理。
18.1.2分类根据其单元结构分为:单糖——不能再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低聚糖——含2~10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
以二糖最为多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糖——含10个以上单糖结构的缩合物。
如淀粉、纤维素等。
18.1.3存在与来源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植物在日光的作用下,在叶绿素催化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日光6CO2+C6H12O6 + 6O26H2O叶绿素葡萄糖在植物体内还进一步结合生成多糖——淀粉及纤维素。
地球上每年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物质达数千亿吨。
它既是构成掌握的组织基础,又是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为工业提供如粮、棉麻、竹、木等众多的有机原料。
我国物产丰富,许多特产均是含糖衍生物,具有特殊的药用功效,有待我们去研究、开发。
§18.2 单糖单糖可根据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分为戊糖、己糖等。
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单糖是葡萄糖(多羟基醛)、果糖(多羟基酮)和核糖。
我们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代表来讨论单糖。
18.2.1单糖的结构单糖的构造式葡萄糖、果糖等的结构已在上个世纪由被誉为“糖化学之父”的费歇尔(Fischer)及哈沃斯(Haworth)等化学家的不懈努力而确定。
葡萄糖:实验事实:1. 碳氢定量分析,实验式CH2O2.经分子量测定,确定分子式为C6H12O6.3. 能起银镜反应,能与一分子HCN加成,与一分子NH2OH缩合成肟,说明它有一个羰基。
4. 能酰基化生成酯。
乙酰化后再水解,一分子酰基化后的葡萄糖可得五分子乙酸,说明分子中有五个羟基。
5. 葡萄糖用钠汞齐还原后得己六醇;己六醇用HI彻底还原得正己烷。
这说明葡萄糖是直链化合物。
按照经验,一个碳原子一般不能与两个羟基同时结合,因为这样是不稳定的,根据上述性质,如果羰基是个醛基,则它的构造式应是:用醛氧化后得相应得酸,碳链不变。
而酮氧化后引起碳链的断裂,应用这一性质就可确定是醛糖或酮糖。
葡萄糖用HNO3氧化后生成四羟基己二酸,称葡萄糖二酸。
因此,葡萄糖是醛糖。
6. 确定羰基的位置。
葡萄糖与HCN 加成后水解生成六羟基酸,后者被HI 还原后得正庚酸,这进一步证明葡萄糖是醛糖。
同样的方法处理果糖,最后的产物是α-甲基己酸。
α-甲基己酸因此,果糖的羰基是在第二位。
综合上述反应和分析,就确定了葡萄糖和果糖的构造式。
18.2.2 单糖的构型葡萄糖有四个手性碳原子,因此,它有24=16个对映异构体。
所以,只测定糖的构造式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它的构型。
1.相对构型的确定糖的相对构型(D 系列和L 系列)是以D-(+)甘油醛和L-(-)甘油醛作为标准,将其进行与糖类化合物有关联的一系列反应联系,得到相应的糖类。
这样糖类的相对构型也就可以确定了。
例如,己醛糖的D 型异构体与D-(+)甘油醛的关联见P 581图19-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费歇尔(E •Fischer )首先对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葡萄糖的结构。
葡萄糖的构型如下:CH 2CH CH CH CH CHOOH OH OH OH OH ****CH 2CH CH CH C CH 2O OH OH OH OH ***OH 葡萄糖果糖H CHO OH HO H H OH H OH CH 2OH HO CHOH H OH HO H HO HCH 2OHD-(+) ( )L 葡萄糖葡萄糖十六个己醛糖都经合得到,其中十二个是费歇尔一个人取得的(于1890年完成合成)。
所以费歇尔被誉为“糖化学之父”。
也因而获得了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38岁出成果,50岁获诺贝尔化学奖)2.构型的标记和表示方法 (1)构型的标记糖类的构型习惯用D / L 名称进行标记。
即编号最大的手性碳原子上OH 在右边的为D 型,OH 在左边的为L 型。
八个D 型的己醛糖的名称及构型见P 581,另有八个L 型异构体。
在1951年以前还没有适当的方法测定旋光物质的真实构型。
这给有机化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当时,为了研究方便,为了能够表示旋光物质构型之间的关系,就选择一些物质作为标准,并人为地规定他们的构型,如甘油醛有一对对映体(+)—甘油醛和(-)—甘油醛。
(Ⅰ ) ( Ⅱ)当时认为规定右旋的甘油醛具有(Ⅰ)的构型(即当醛基—CHO 排在上面时 ,H 在左边, OH 在右边),并且用符号“D“标记它的构型“dextro”即右旋;左旋的甘油醛具有(Ⅱ)得构型,用符号 L 标记它的构型“levo”即左旋。
右旋甘油醛就称为D-(+)-甘油醛,左旋甘油醛称为L-(-)-甘油醛,在这里+、- 表示旋光方向,D,L 表示构型。
构型与旋光性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2)构型的表示方法糖的构型一般用费歇尔式表示,但为了书写方便,也可以写成省写式。
其常见的几种表示方法为:另一种表示方法是用楔型线表示指向纸平面的键,虚线表示指向纸平面后面的键。
如D-(+)葡萄糖可表示为:OH CH 2OH OH HO OH CHO CH 2OH CHO OH CH 2OHH OHH HHO OH H CHOCC C C H H HCHO C CH 2OH C H H CC CH HOHO OH 12456应当注意的是:碳链上的几个碳原子并不在一条直线上,着可从分子模型看出。
把结构式横写更容易看出分子中各原子团之间的立体关系。
标准物质的构型规定以后,其他旋光物质的构型可以通过化学转变的方法与标准物质进行联系来确定。
由于这样确定的构型是相对于标准物质而言的,所以是相对构型。
我们把构型相当于右旋甘油醛的物质都用D 来表示,而相当于左旋甘油醛的都用L表示。
即由D-甘油醛转化的物质,构型为D。
(转化过程不涉及手性碳化学键的断裂)如:D-(+)-甘油醛L-(-)-甘油醛这样,通过与标准物质的反应联系,一系列化合物的相对构型也就可确定了。
确定了甘油醛的构型以后,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其它糖类化合物和甘油醛联系起来,确定其相对构型,如:从D-赤藓糖和D-苏阿糖出发,用与HCN加成水解,还原等同样方法,可各衍生出两个戊糖,共四个D-戊醛糖,从四个D-戊醛糖出发可各得两个己糖,共八个D-己醛糖。
构体:像这样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异构体中相应的手性碳原子只有一个构型不同,其余构型都相同。
这种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这里是C2构型不同,所以称为C2差向异构体。
18.2.3单糖的环状结构单糖的开链结构是由它的一些性质而推出来的,因此,开链结构能说明单糖的许多化学性质,但开链结构不能解释单糖的所有性质,如:①不与品红醛试剂反应、与NaHSO4反应非常迟缓(这说明单糖分子内无典型的醛基)。
②单糖只能与一分子醇生成缩醛(说明单糖是一个分子内半缩醛结构)。
③变旋光现象,如:葡萄糖晶体常温下用乙醇结晶而得(α型)高温下用醋酸结晶而得(β型)m.p146℃150℃新配溶液的[α]D+112°+19°新配溶液放置[α]D逐渐减少至52°[α]D逐渐增高至52°由变旋现象说明,单糖并不是仅以开链式存在,还有其它的存在形式。
1925~1930年,由X 射线等现代物理方法证明,葡萄糖主要是以氧环式(环状半缩醛结构)存在的。
1.氧环式结构2.环状结构的α构型和β构型糖分子中的醛基与羟基作用形成半缩醛时,由于C=O 为平面结构,羟基可从平面的两边进攻C=O ,所以得到两种异构体α构型和β构型。
两种构型可通过开链式相互转化而达到平衡。
这就是糖具有变旋光现象的原因。
α构型——生成的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羟基在同一侧。
β构型——生成的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羟基在不同的两侧。
α-型糖与β-型糖是一对非对映体,α-型与β-型的不同在C 1的构型上故有称为端基异构体和异头物。
3.环状结构的哈沃斯式(Haworth )透视式糖的半缩醛氧环式结构不能反映出各个基团的相对空间位置。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糖的氧环式结构,哈沃斯透视式是最直观的表示方法。
将链状结构书写成哈沃斯式的步骤如下:① 将碳链向右放成水平,使原基团处于左上右下的位置。
② 将碳链水平位置弯成六边形状。
2OH CHO 2OHCH OHO CH 2CC C C CHOH OH H H 14123456CH 2OH C22H OH O βα型型开链式63%37%0.1%19°112°52°OHCH 2OH H OHH H HO OH H CHO OH H OH H H OH OH H CHO CH 2OH 112345623456③以C4-C5为轴旋转120°使C5上的羟基与醛基接近,然后成环(因羟基在环平面的下面,它必须旋转到环平面上才易与C1成环。
α-型β-型糖的哈沃斯结构和吡喃相似,所以,六元环单糖又称为吡喃型单糖。
因而葡萄糖的全名称为:α-D-(+)-吡喃葡萄糖β-D-(+)-吡喃葡萄糖(3)单糖的构象研究证明,吡喃型糖的六元环主要是呈椅式构象存在与自然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