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20-3 水资源情况

合集下载

河南省城市经济指标

河南省城市经济指标

四级 五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151.54 职工工资(元) 8825 第三比重(%) 60.7
城市 郑州 GDP(万元) 2888932 人均储蓄(元) 零售(万元) 1725166 人均零售(元) 8229.97
居民储蓄(万元) 1861922 人均 GDP(元) 12390.38 非农比重(%) .71 第二比重(%) 52.5
GDP(万元) 1133592 社消零售(万元) 509794 人均储蓄(元) 4809 人均零售(元) 3133.34
职工工资(元) 7489 第三比重(%) 38.4
人均储蓄(元) 11129.07
三门峡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19.47 职工工资(元) 7053 第三比重(%) 47 鹤壁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28.46 职工工资(元) 5370 第三比重(%) 34.7 城市 鹤壁 GDP(万元) 381861 人均储蓄(元) 6239.02 综合分值 21.03214 社消零售(万元) 120782 人均零售(元) 2484.72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303279 非农比重(%) .59 市总人口(万人) 48.61 人均 GDP(元) 7855.61 第二比重(%) 57 城市 三门峡 GDP(万元) 280696 人均储蓄(元) 11059.31 综合分值 22.97953 社消零售(万元) 110145 人均零售(元) 4204.01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289754 非农比重(%) .74 市总人口(万人) 26.2 人均 GDP(元) 10713.59 第二比重(%) 50.7

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02-25 来源: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编辑:杨屹发布人:杨屹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积极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中原崛起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3.2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226.8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6452.64亿元,增长10.5%。

三次产业结构为14.2:57.7:28.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9%。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1%。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类别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 #城市103.4农村103.8 #食品107.9 #粮食110.3肉禽及其制品104.0蛋108.4鲜菜117.9烟酒及用品101.2衣着101.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99.6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103.2品交通和通信99.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100.6及服务居住104.3图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各月环比指数年末从业人员602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2.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2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7.6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

全年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2293.37亿元,增长19.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税收收入1016.55亿元,增长23.7%,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H ·钱纳里(1986)分析了人均生产总值和阶段划分问题,把现代经济划分为三个阶段:工业化起始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西蒙·库兹涅茨(1989)则认为,工业化演变主要是由产业结构来反映的,由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多,产业结构会从“一二三”型向“三二一”型转变。

陈栋生(1994)在《区域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将区域经济划分为待开发、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周学(1994)则认为区域经济划分为以农业为低收入、温饱、小康、富裕、高富裕五个阶段;杨森、廖福林(2011)把福州市的区域经济划分为恢复、经济调整、快速增长、调整改革等几个阶段。

苏芮等(2017)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四个阶段。

由此可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对区域经济进行划分,会有不同的划分结果,本文采用应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钱纳里划分阶段为标准;学者研究的指标和方法各不相同,会得出不同的划分结果,且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判别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阶段,并据此提出该阶段下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河南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文/张笑梅(郑州商学院河南·巩义)[提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关系着地区经济规划,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但是,由于划分依据和标准不一致,因此划分的阶段并不相同。

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别方法,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12月25日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3x 2021图4河南省历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统计图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图3河南省历年城镇化率统计图图1河南省历年人均GDP 统计图图2河南省历年产业结构优化图省的经济全面、长远发展。

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日期】2014.02.28【实施日期】2014.02.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2014年2月28日)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面对严峻形势,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8.9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39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0.49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结构为12.6:55.4:32.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

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9城市102.9农村102.9食品105.6 粮食106.6 肉禽及其制品104.8 蛋104.4 鲜菜110.3烟酒100.4 衣着102.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1.5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1.5 交通和通信10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2.9 居住101.9图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各月环比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3.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8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万人。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6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68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3.06亿元,增长18.3%,其中,税收收入1762.58亿元,增长19.9%,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0%。

河南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Stata的数据分析

河南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Stata的数据分析

经济研究及其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高级阶段的交通应用也开始逐渐走入日常的交通场景。

与此同时,传统的交通规划与管理模式也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升级换代。

互联网运营企业、通讯移动企业、地理信息运营企业等都会产生和积累大量的与交通运输发展有关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会对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产生融合应用需求。

下阶段,在“新基建”风口下,5G、AI等前沿技术融合交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货运物流、交通管理、交通规划等,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贯穿于交通运输全链条各环节,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打通人、车、路、网等的数字闭环,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加快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新业态与旧业态的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加强优质运输服务供给,交通运输各行业将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帅斌,李明,胡骥.交通运输经济[M].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2]胡希元,高敏雪,段新.综合交通运输统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3]冉斌.互联网+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新变革[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4]贾顺平.交通运输经济学(第三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河南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Stata的数据分析鲁 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内18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依据2018年《河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借助STATA15软件工具,摘取了12项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因子法等对河南省18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河南各城市;经济发展能力;STATA;实证分析0 引言2016年河南GDP稳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在我国占据经济大省的称号。

除此以外河南还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大省。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95.3毫米,比上年增加65.4%,比多年均值增加26.8%,超过10年一遇,属丰水年份。

6--9月降水量77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7.7%,比常年同期偏多58.4%。

本年度汛期降水量多且强度大,沙颍河、洪汝河、唐白河多次出现大洪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75.9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多52.2%,比上年偏多345.9%。

尤其是省辖淮河、长江流域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分别达298.9亿立方米、125.7亿立方米。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81.18亿立方米。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87.13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99.95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增加61.9%。

2000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4.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6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43.42亿立方米,增加20.2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82亿立方米,增加4.42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上年末相比,面平均上升1.37米,地下水储蓄量增加48.06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7个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区总面积为726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2749平方公里。

2000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水源为87.53亿立方米,地下水水源117.11亿立方米,其它水源0.23亿立方米。

引黄河干流水量18.77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16.65亿立方米。

全省总用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4.2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1.7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8.94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0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91.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66立方米,不含火电为5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64.4升,农村65.7升(含牲畜用水)。

河南省1999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1999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1999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1999年全省平均降水量601.8毫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值,下同)减少23.3%,属枯水年份。

1999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06.7亿米3,地下水资源量为143.03亿米3,扣除重复量后,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04.31亿米3,比常年减少50.6%。

1999年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9.39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18.06亿米3。

1999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与上年末相比,普遍有所下降,面平均水位下降0.61米,年地下水储蓄量减少21.31亿米3。

全省平原区统计有7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漏斗总面积为1001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137平方公里。

1999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28.57亿米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43.1%,地下水源供水量占56.8%,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1%。

在地表水源供水中,引黄河干流水量21.93亿米3,跨流域调水13.53亿米3。

1999年全省总用水量228.57亿米3。

其中农业用水占69.8%,工业用水占17.7%,生活用水占12.5%。

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37.37亿米3,占总用水量的60.1%。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41米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34米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497米3。

1999年全省废污水排放量为20.4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46.3%,生活污水占53.7%。

全省城市和县镇的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为6.72亿吨,全省平均达标排放率为71%。

对我省13个水系、67条主要河流进行监测,评价河流总长5139公里,评价结果:一类水河长占2.1%,二类水河长占11.3%,三类水河长占14.5%,四类水河长占7.0%,五类水河长占10.3%,超五类水河长占54.8%。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1999年全省平均降水量601.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93.72亿米3,比上年减少34.9%,比多年均值减少23.3%,属枯水年份。

河南水域特征分析报告

河南水域特征分析报告

河南水域特征分析报告
河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水域资源。

本文将对河南省水域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首先,河南省的水域分布广泛。

省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其中包括黄河、海河、淮河等著名的河流。

这些水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水系网络,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持。

其次,河南省的水域面积较大。

根据数据统计,河南省的水域总面积约为XX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XX%。

其中,
水库面积占比较大,有许多大型水库在河南省境内,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鄢郢水库、三门峡水库等。

这些水库不仅具有蓄水调节、发电等功能,还能够防洪抗旱,对提高河南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再次,河南省的水域资源丰富多样。

除了常见的江河湖泊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水域景观,如洞庭湖风景区、宝丰湖等。

这些水域不仅具有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的美丽,还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和生态价值。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河南省在水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河流可能面临着水流量不足、水质污染等问题,导致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加强水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河南省的水域具有广泛分布、面积较大、资源丰富多样等特征。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保护,可以更好地发挥水域资源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推动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探讨

关于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探讨

关于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压力持续增长,其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研究探讨了当前郑州市水资源的现状,综合分析其供水、用水和近年来的水资源变化趋势,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郑州市;水资源;供水;用水;现状1水资源概况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包括有黄河、淮河两大河流,淮河所跨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74%,黄河所跨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26%,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亿m³,其中地表水7.03亿m³,地下水8.85亿m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23m³,不足全省的1/3,不足全国的1/16。

郑州市水资源总量主要来源于降水量,由于季节变化和地形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很不均匀。

[1]。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供水情况2019年郑州全市总供水量为21.6518亿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3975亿m³;地下水供水量6.6468亿m³;其它水源供水量为3.6075亿m³,见图1。

图1供水量分配郑州市各地区供水量如下表所示,其具体趋势见图2。

表1 2019年郑州市供水情况一览表图2供水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2019年地表水和其他水源供水量最大的地区均为郑州市区且大于其他地区;地下水供水量最大的地区为中牟县,达到了1.4亿m³,其余各地区之间均有较大差异,这与各地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用水取水方式密切相关。

在地表水供水量中,塘坝和窖池工程、河湖引水闸工程和河湖取水泵站工程供水量均较小,其次是水库工程供水量,均非该地区主要供水方式。

引黄水量和南水北调水量均属外调水量,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83.6%,为该地区主要地表水供水方式。

详见下图:图3地表水供水量统计2.2用水情况2019年度郑州市用水总量为21.6518亿m³,符合河南省下达给郑州市2019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用水总量目标值24.19亿m³的要求。

南阳市水资源量及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南阳市水资源量及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10期水文水资源南阳市水资源量及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分析马一鸣,李东,李少哲(1.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河南南阳473057)摘要:利用南阳市2001-2020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采用变化趋势法、相关分析法和双累积曲线法等计算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南阳市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相关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南阳市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变化呈正相关,但地表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幅大于降水量的年际变幅。

2010年南阳市降水—径流关系发生改变,通过分析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发现降水对年径流量变化程度影响较小、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变化程度影响较大。

研究结果为优化南阳市水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降水量;下垫面变化;双累积曲线法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3)10-0044-02Analysis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Trend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ecipitation in Nanyang CityMA Yiming,LI Dong,LI Shaozhe(1.Nanyang 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Nanyang47305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otal water resources,surface water resources,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precipitation in Nanyang City from2001to2020,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in Nanyang City 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between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and precipitation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using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rend change method,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and double cumulative curve method.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changes in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Nanyang City,bu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s greater than the that of precipitation.In201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n Nanyang City changed.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annual runoff,it was found that precipitation had a relatively small impact on the change in annual runoff,while human activiti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ange in annual runoff.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Nanyang City.Key words:total water resources;surface water resources;groundwater resources;precipitation;change in underlying surface;double cumulative curve method1引言南阳市是河南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农业城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前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生态规律,必须顾及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总结我国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从宏观政策层面上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及措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积极贯彻国务院要求,于2001年6月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并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纳入全省“十五”环境保护工作计划之中。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即是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在对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由省环保局组织编制形成的一个文本。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立足于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其最终目的是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指南,使全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更加深刻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牢固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在推进中原崛起、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决策,努力保护和建设好中原大地的生态环境。

本《区划》是河南省制定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规划和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规划的依据,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容量的初步规划。

本《区划》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指导,在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运用加权指数法、等权指标体系等进行分级和分区,对全省的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水资源胁迫、土壤沙化和土地承载力等七项指标的敏感性由低到高分为一般地区、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五个级别;并按照其重要性高低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洪水调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地区四个级别。

2006年河南环境统计数据

2006年河南环境统计数据

2006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20-1 环境保护基本情况(05年)Basic Statistics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20-2 环境保护系统科研、教育等工作情况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ies20-3 污染治理情况Statistics on Treatment Pollution当年安排治理项目(个)Treatment Item arranged the same Year (unit) 701 72120-5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05年) Production,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s From Major Industry by Sector (2005)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工业废水排放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

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未经处理外排达标和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两部分。

工业废水处理量指报告期内各种水治理设施实际处理的工业废水量,包括处理后外排和处理后回用的工业废水量和虽经处理但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废水量。

如车间和厂排放口均有治理设施,并对同一废水分级处理时,不应重复计算工业废水处理量。

工业废气排放量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总量,按标准状态〔273K,101325Pa〕计算。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指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数量。

烟尘排放量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夹带的颗粒物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ear (the same as following table).
2010
2015
2016
2017
2018
841.7 534.89 415.70 214.66
704.1 287.17 186.74 173.07
787.1 337.35 220.13 190.23
827.8 423.06 311.24 206.54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 Duplicated Measurement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Water Use (100 million cu.m)
农业用水
Agriculture
工业用水
Industry
生活用水
Consumption
905.8 558.56 435.92 219.74
197.81 114.59
45.71 37.51
26.26 12.35 13.91
72.08 34.26
37.82
10.36 5.36
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 Ammonia Nitrogen Emission from Consumption Waste
50.97 40.16 19.80 40.91
5.87 35.03
0.02 43.07
3.12 0.68 39.14 0.13 6.21 0.23 0.02
பைடு நூலகம்
89.81 234.63 119.92
50.38 40.70 23.62
4.94
6.61
6.02
5.94
0.06
0.03
0.02
nitrogen emission in 2016 can't comparable with last
Volume of Urban Living Waste Water Discharge
集中式治理设施污水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万 吨)
Waste Water Discharged from Centralized treatment facilities
Volume of COD Discharge (10 000 tons)
生态环境补水
Ecological Protection
废水排放总量(亿吨) 工业废水排放量
Total Volume of Waste Water Discharge (100 millin tons) Volume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Discharge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
COD Emission from Industrial Waste Water
农业COD排放量
COD Emission from Agricultur
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 COD Emission from Consumption Waste Water 集中式治理设施污水排放量 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20-3 水资源情况 Water Resources
指标名称
Item
2005
降水量(毫米)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Precipitation(mm)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100 million cu.m)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Ground Water Resources
5.00
Wate
集中式治理设施污水排放量 Waste Water Discharged from Centralized treatment facilities
注:由于环境统计制度统计口 径调整,四项污染物指标2016
情况,不包括农业及种种植业、水产养殖业(下表同)。
a)According to the adjustment of environment statistic caliber, the data on volume of ammonia nitrogen emission in 2016 can't compar
0.01 128.72
15.02 75.32 37.86
0.53 13.43
0.99 5.77
73.01 227.60 125.60
50.30 38.70 13.00 40.21
6.95 33.24
0.02 46.43
4.84 2.71 38.57 0.31 6.48 0.39 0.04
94.73 233.77 122.84
氨氮排放量(万吨) 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Volume of Ammonia Nitrogen Emission (10 000 tons) Ammonia Nitrogen Emission from Industrial Waste Wate
农业氨氮排放量
Ammonia Nitrogen Emission from Agricultural
755.0 339.83 241.67 187.97
95.47 224.61 125.59
55.57 36.11
7.34 35.87 15.04 20.83
61.97 29.56
32.41
7.25 2.31
72.64 222.83 120.09
52.51 41.17
9.07 43.35 12.98 3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