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高中语文面试真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赏析颔联。(专业知识类)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答案】 【解析】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 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 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 的磅礴气势。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 2.自由赏析另外四幅画,品味故都的秋。 (1)小组讨论 提示: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 (2)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3.尽管作者对秋极尽赞美之情,可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却是作者的寂 寞、孤独、忧伤、悲凉,这是为什么呢?
2017 上半年高中语文面试真题(一)
高中语文——《登高》
育
一、考题解析 【答案】
【解析】
教
图 高中语文《登高》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中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学生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语: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 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 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 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谈起秋天,不由想起:一庭院落,一碗浓茶,几句闲聊,点画出故都的市 井情韵;一树槐蕊,几声鸽鸣,数点秋凉,体味出故都秋天的特有况味。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郁达夫走进《故都的秋》,感受那份来自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味。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先听一首名为《秋蝉》的曲子,注意感受曲子流露出的情味。接 着再请同学们看八幅美图,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图中所展示的景象对应的是文 中哪些语段?(三、四两段)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这两段。 2.诵读指导。明确: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
中图教育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中图教育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育 教 图 中 一、 考题解析
【答案】 【解析】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四)拓展延伸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五)布置作业 赏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设计
育
二、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专业知识类)
教 【答案】 图 【解析】 中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杜甫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首名作。当时安
敢于痛斥,毅然决绝,面对丈夫的无情和淫威,她选择了离开而不是沉默,女
性意识中蕴藏着与男性比肩平等的意识”。相反,我们听到的是女主人公无可
奈何的自怨自艾:“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里女
子力求要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善者。
2.请你针对本课进行教学反思。 【答案】
育
【解析】 关于主人公形象问题,学生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我认为还可以再近一步。
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 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 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 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 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 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 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 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悉生字词和文意。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2.学生自行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讨论。理清全诗层次。 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 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育 明确: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ppt 补充作者资料)
4.作者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在开头结尾都写南国之秋?
教 明确:对比烘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 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 48 岁开始,一直到 58 岁去世 为止,11 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4.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 提问: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育 宜快。一边读一边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学生读完,教
师评价。接下来进入正文学习。
教 3.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眼。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
秋天的画面?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
图 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 (2)五幅画面: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奇景。 中 (三)深入研读 1.欣赏第一幅画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提示: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就在这蓝天白花中。 (2)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冷色:青、蓝、灰、白 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
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
育
教 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
图 (三)精读诗歌,赏析内容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中图教育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2017 上半年高中语文面试真题(二)
高中语文——《氓》
育
一、考题解析
教
【答案】 【解析】
图
中 高中语文《氓》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 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 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 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二)品读诗歌,初步了解
1.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 因。
育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深入研读
教 1.你感悟到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
图 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 中 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中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
“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 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
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地运用了
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
《氓》作为《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它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
观现实,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更反映了曾
经自觉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在巨大的生活挫折和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奈和以守为
攻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形,是非一般社会分析所能把握的,只有设身处地地去
感悟才会有所领会,才会有所收获。女主人公“是反抗力量的代表,柔中有刚,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 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育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
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
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 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教 大家都认为氓是很不应该的,是个不负责的男人。我们可以要打破这个思维,
如此 “优秀”的女子,应该是可以抓住男子的心的,但为Hale Waihona Puke Baidu么抓不住,难道仅
图 仅是男子的变心?借此问题的探讨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拓开学生的眼界。
中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2017 上半年高中语文面试真题(三)
从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五)小结作业
图 你认为女主人公在断然分手后,会获得人生的幸福吗?写一段 300 字左右的
文字。
中 板书设计:
二、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氓》的时代背景以及女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解析】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图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中 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 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 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 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 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 “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 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 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男女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 诗中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2.本诗的三、四章运用了些什么艺术手法,结合感兴趣的诗句谈谈你的看 法。
明确:《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 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 意是相连的。
(四)拓展延伸 这首诗为什么不给男主人公取个名字呢?
育 明确:真情永恒只是个例,故能被人牢牢铭记,而负心忘义之人却比比皆
是。所以,这个女子所遇到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 至是几代人。这个女主人公的可敬之处,就在于她不愿屈服,敢于抗争,勇于
教 把握个人命运,勇敢追求独立幸福的生活。她和《祝福》中的祥林嫂,无论是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答案】 【解析】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 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 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 的磅礴气势。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 2.自由赏析另外四幅画,品味故都的秋。 (1)小组讨论 提示: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 (2)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3.尽管作者对秋极尽赞美之情,可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却是作者的寂 寞、孤独、忧伤、悲凉,这是为什么呢?
2017 上半年高中语文面试真题(一)
高中语文——《登高》
育
一、考题解析 【答案】
【解析】
教
图 高中语文《登高》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中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学生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语: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 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 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 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谈起秋天,不由想起:一庭院落,一碗浓茶,几句闲聊,点画出故都的市 井情韵;一树槐蕊,几声鸽鸣,数点秋凉,体味出故都秋天的特有况味。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郁达夫走进《故都的秋》,感受那份来自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味。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先听一首名为《秋蝉》的曲子,注意感受曲子流露出的情味。接 着再请同学们看八幅美图,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图中所展示的景象对应的是文 中哪些语段?(三、四两段)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这两段。 2.诵读指导。明确: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
中图教育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中图教育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育 教 图 中 一、 考题解析
【答案】 【解析】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四)拓展延伸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五)布置作业 赏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设计
育
二、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专业知识类)
教 【答案】 图 【解析】 中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杜甫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首名作。当时安
敢于痛斥,毅然决绝,面对丈夫的无情和淫威,她选择了离开而不是沉默,女
性意识中蕴藏着与男性比肩平等的意识”。相反,我们听到的是女主人公无可
奈何的自怨自艾:“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里女
子力求要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善者。
2.请你针对本课进行教学反思。 【答案】
育
【解析】 关于主人公形象问题,学生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我认为还可以再近一步。
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 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 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 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 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 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 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 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悉生字词和文意。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2.学生自行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讨论。理清全诗层次。 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 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育 明确: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ppt 补充作者资料)
4.作者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在开头结尾都写南国之秋?
教 明确:对比烘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 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 48 岁开始,一直到 58 岁去世 为止,11 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4.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 提问: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育 宜快。一边读一边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学生读完,教
师评价。接下来进入正文学习。
教 3.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眼。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
秋天的画面?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
图 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 (2)五幅画面: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奇景。 中 (三)深入研读 1.欣赏第一幅画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提示: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就在这蓝天白花中。 (2)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冷色:青、蓝、灰、白 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
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
育
教 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
图 (三)精读诗歌,赏析内容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中图教育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2017 上半年高中语文面试真题(二)
高中语文——《氓》
育
一、考题解析
教
【答案】 【解析】
图
中 高中语文《氓》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 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 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 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二)品读诗歌,初步了解
1.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 因。
育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深入研读
教 1.你感悟到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
图 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 中 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中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
“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 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
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地运用了
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
《氓》作为《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它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
观现实,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更反映了曾
经自觉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在巨大的生活挫折和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奈和以守为
攻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形,是非一般社会分析所能把握的,只有设身处地地去
感悟才会有所领会,才会有所收获。女主人公“是反抗力量的代表,柔中有刚,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 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育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
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
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 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教 大家都认为氓是很不应该的,是个不负责的男人。我们可以要打破这个思维,
如此 “优秀”的女子,应该是可以抓住男子的心的,但为Hale Waihona Puke Baidu么抓不住,难道仅
图 仅是男子的变心?借此问题的探讨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拓开学生的眼界。
中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2017 上半年高中语文面试真题(三)
从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五)小结作业
图 你认为女主人公在断然分手后,会获得人生的幸福吗?写一段 300 字左右的
文字。
中 板书设计:
二、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氓》的时代背景以及女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解析】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图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中 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 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 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 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 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pp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 “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 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 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男女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 诗中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2.本诗的三、四章运用了些什么艺术手法,结合感兴趣的诗句谈谈你的看 法。
明确:《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 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 意是相连的。
(四)拓展延伸 这首诗为什么不给男主人公取个名字呢?
育 明确:真情永恒只是个例,故能被人牢牢铭记,而负心忘义之人却比比皆
是。所以,这个女子所遇到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 至是几代人。这个女主人公的可敬之处,就在于她不愿屈服,敢于抗争,勇于
教 把握个人命运,勇敢追求独立幸福的生活。她和《祝福》中的祥林嫂,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