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将从分析教材开始,接着解释所采用的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以及简单演示一下课件,最后说说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或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我们在上一课里已经讲述了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性,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同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分析、比较、讨论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①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课文的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②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本课教学的难点估计在于:①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要精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并不容易。②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二、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比较研究法、谈话法和多媒体教学是出于

如下考虑:①美术常识与欣赏的教学中,老师的辅导主要依靠语言的表述,讲授法是一般都会用到的。那么,怎样避免老师一味的讲和学生被动的听?关键是要把“讲”、“看”、“谈”结合起来,在观赏中,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动静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适当变换课堂节奏。②本课另一个突出的教学方法是比较研究法,教师根据课文的要求事先为学生设计成对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研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法:欣赏法、比较研究法、讨论法

学生学法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针。特别是比较研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作品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比较研究法做为一门学科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翔实的理论依据。孔新苗、张萍在《中西美术比较》中大量运用这种方法。傅雷先生的美术著作《美术名作二十讲》相信在座许多老师都看过,其中他也常常用到比较研究法,如把波提切利笔下的“三女神”与拉斐尔、鲁本斯笔下的“三女神”作比较,从而得出波提切利创造的少女形象的特点等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结合课件演示)

㈠、组织教学;出示课件:(约2分钟)

㈡、导入新课:

欣赏名作,从古代画家马远、夏圭的故事讲起,指出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但明代皇帝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此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判断的问题。引入课题——《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约5分钟)㈢、讲授新课: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这部分采用倒叙的方法)

出示三张同时代、内容相似、效果接近的图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克洛斯的油画《约翰》、廖曙辉的摄影《削竹篾的老人》)让学生比较、讨论,“这些作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哪张作品最有感染力?”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讲作品上来,讨论它的艺术特点——它之所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美术作品之一,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和地点,然后用恰当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最后,点题——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都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出示小标题)。

为了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时代性,还举出了两件《最后的晚餐》作比较。(约18分钟)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出示一组以大卫为表现对象的雕塑作品,和一组吹笛为表现内容的作品,然后简单择要介绍其突出特点,特别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我们非常熟悉的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引导学生就“如何判断它们的意义和价值”说出自己的看法。

注意不是让学生去评价这些美术作品。(约10分钟)

“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在我国历史上和马远、夏圭一样受到争议的画家、作品还有很多。如元代赵孟頫、董其昌,出示后人对赵孟頫的不同的评价(有好的也有坏的)和他的书画作品。然后问“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观点?”(约8分钟)这个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

㈣、小结(学习活动):(约3分钟)

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出现,而选择凡高的作品是因为前面《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有介绍过凡高的作品及生平。这既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也

减少占用课堂有效时间。

四、教学设计理念

最后,讲讲这一课我为什么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设计理念①我为什么这样选择、安排作品:我们都知道,人类掌握信息80%以上是靠视觉传递的。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是我们提高鉴赏能力的前提,但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作品的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我选择的作品是以课本为主,同时也加进一小部分课外优秀美术作品,当然课本的作品并不局限在第八课。这既保证教学目标,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②我为什么想用这些教学方法: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和营造美的气氛;其次,用讲授法创设文化情境。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只有将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广泛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再次,考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注重美术教育的综合性,这实际上与国际教育界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最后,比较研究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体现“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课的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设计,说得不周全的地方,请大家指教。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