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众的情感认同。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国家形象等。

同时,通过文化传承,人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指导和激励个人的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文学、戏曲艺术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社会和民众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因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塑造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传承不是简单地拷贝和重复过去,而是在继承中创新。

在传统文化中,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得到永续发展。

例如,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出了重要的探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

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新思维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传统文化的创新还体现在对传统工艺、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上。

通过创新设计和市场推广,传统工艺得以焕发新的生机,传统节日成为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样的创新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三、文化创新的实践案例1. 敦煌壁画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敦煌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但其保存状态脆弱,急需保护和传承。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敦煌壁画得以高精度、高保真地复制和传播,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欣赏。

这样的创新手段保护了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灵感和活力。

2. 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传统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社会,年轻人普遍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心得范本10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心得范本10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心得范本10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心得【篇1】9月1日晚21点,CCTV-1的《开学第一课》如期举行。

这次的主题是“中华骄傲”,节目中展现了一系列的中华传统文化:汉字、京剧、武术、琴棋书画......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我们的一大代表,连外国人都对这方块字叹为观止。

节目里有一位美国人理查德,他潜心钻研中华汉字迄今已达45年!中华汉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他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上传到网上,“我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

”可是现在我们的国人却似乎已经抛弃了中华汉字,有些人甚至连一个好看的汉字也不会写,却疯狂地崇洋,学英语,德语,法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时尚,彰显走在时代的前端。

一个年近七十岁的外国人都在不断为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海外也有许多洋人正在学习汉字,为汉字痴迷,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呢?在古代,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都时常以文武双全作为评判的标准。

而现在,中华武术濒临失传,中国的青少年们,课余成天宅在家里,一大批的“豆芽菜”孩子应运而生。

曾经辉煌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武术,最初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生的,而今却几乎要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国人应该多多学习中华武术,将其发扬到海外,让所有国家的人都来学习我们的武术!精通“琴棋书画”的人被称之为文人雅客,而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修养,成为一个正人君子。

纵观当今社会,我们做得最好的一点便是“琴”,但只可惜社会上有很多孩子正在学习钢琴,各种钢琴培训机构随处可见,每年的钢琴大赛也数不胜数,但是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我们的民族乐器,它们现在几乎已经没落于人们崇拜西洋的目光中。

非常令人痛心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乐团因为鲜有受众人群而资不抵债,纷纷倒闭。

而且随着一代代老艺人的离世,许多的民族乐器甚至已后继无人。

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创新思维

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创新思维

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创新思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当我们借助电脑、智能手机、网络等高科技设备时,或许会忘却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但是,这些传统文化却蕴含了许多科技创新思维的奥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创新的方法,还有创新的精神。

一、传统文化的创新方法1. 视物之形精神之象古人在创造中发现,物体的形态和精神的特征是相互影响的。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们首先会归纳从外形和精神特征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勾画出一个轮廓。

接着把它转化为文字、音乐等多种形式,展示出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创新思维。

2. 借古以鉴今我们在传统文化中看到的很多科技创新,往往是通过借鉴先贤智慧来实现的。

比如,古代射箭就是一门用来攻击敌人的武器,但是在中国古代,射箭却有着升值、赏识等多种社交价值。

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种深层次的创新灵感: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古籍等来得到先人们的智慧,将它们运用到当下的科技创新中,实现更加深远的效果。

3. 以物象物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形态和特征,得到许多革命性的科技创新。

比如,古代人观察到蚂蚁可以顺利地攀爬垂直墙壁,就推出了锥形牙齿的设计。

这种中间大、两端尖的形状,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航空建筑中。

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创新精神的数字设计工具。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1. 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和保护意识极为强烈。

他们相信,天地有大美之景,人们应该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美好的环境,以提高社会整体卫生和生产力。

传统文化的这种生态思维,已经形成了当代的绿色创意发展模式。

2. 求新求变,不断进步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他们认为,时代变革和科技进步是必然的,而创新、发展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

因此,他们一直追求知识领域的创新和变革,承载着“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3. 擅于转化,开创新局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充满创新思想的文化。

古人不仅擅长从已有的经验中发掘创新思想,而且擅长从两个不同的领域相互之间的联系中,发挥转化创新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古老的哲学思想到精湛的手工艺技术,从诗词歌赋到中医理论,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今天创新的重要源泉。

科技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

以数字化技术为例,通过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图书馆等,将珍贵的文物、古籍等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和展示,使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则为人们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科技创新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赋予科技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比如,一些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借鉴了传统的图案、色彩和造型,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软件设计方面,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戏、教育应用等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效结合,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一方面,培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才,让他们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培养具有文化素养的科技人才,使他们在科技创新中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和投入。

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和实践。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激发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关键。

鼓励文化学、历史学、科技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文物保护领域,化学、材料学等科技专家与考古学、历史学专家合作,研发出更有效的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

在教育领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现代社会,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出独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这种创新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设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来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将其与现代建筑的技术和材料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运用传统的图案和织法,将其融入到现代服装的设计中,打造出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时尚作品。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运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

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除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设计师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平衡和自然,这些精神内涵可以通过设计来表达。

比如,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布局和色彩的选择,营造出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排版和配色的选择,传达出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形状和材料的选择,打造出与自然相融合的产品。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思维传统文化的创新思维也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方面。

传统文化注重继承和创新,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发掘其中的创新思维,应用到设计中。

比如,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传统书法的研究,将其笔画和结构运用到字体设计中,创造出独特的字体风格。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研究,将其技术和材料应用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

四、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设计师不仅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丰富而庞大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文化面临着流失和淡化的困境。

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相结合,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民族的历史和文明,体现了民族的精神追求。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于:1. 传承优秀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这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培养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独特象征,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人们可以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树立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

3. 激发创新思维: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创新意识是指个体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个体内驱力和对风险的容忍度,是创造力的基础。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通过相应的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传统文化不是封闭的,它可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赋予新的内涵。

例如,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游戏、动漫、音乐等现代媒体形式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案例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3. 鼓励创造性表达: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绘画、表演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创新思维观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创新思维观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创新思维观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创新思维观是指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在
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类本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即人和宇宙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创新思维不仅仅是个人的聪明才智,更是一种天地人三者统一的思维模式,强调在自然和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创新。

2. 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套哲学体系,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元素 (金、木、水、火、土) 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而形成的。

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思维也注重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强调在创新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变量的影响。

3. 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即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这种实践精神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创新思维,他们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思维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创新也具有启示作用。

例如,在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和知行合一的思想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因此,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思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为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的融合:将传 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传 统文化素养的人才




汇 报 人 :
各地方政府: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 如庙会、灯会、民俗表演等,让传统文化 得以传承和创新发展。
活与传
第 四
的现统 章
融代文
合生化
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需要传承和发扬 现代生活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的传播: 通过文化交流、 教育、旅游等方 式,将中国传统 文化传播到世界
各地
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具 有深厚的历史底 蕴和独特的艺术 魅力,对国际社 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新时代,中国 传统文化不断进 行创新和发展, 使其更加符合现
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的国际 地位:中国传统 文化在国际舞台 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力,成 为世界文化的重
承文景新
第 二
化下时 章
的传代
传统背
传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财富,具有深 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感 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 展的重要资源,可以为 现代社会提供丰富的文 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的重要途径,对于提 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 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未 来发展趋势
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 处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挑战,如传统文化的流失、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等。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思考身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从业者,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

在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的根和魂。

然而,在现代社会,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使之与时俱进,成为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也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民间故事、传授传统技艺、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幼儿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然而,仅仅传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这是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

创新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而是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等领域相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例如,将传统戏曲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视听盛宴;将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在幼儿教育中,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同样重要。

我们需要摒弃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通过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传统节日习俗,感受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氛围;通过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们亲近自然,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华文化感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世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组织外国小朋友来我国体验传统节日,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邀请国外专家参与传统文化研究,共同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法。

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幼儿们的个性化发展。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在哪里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在哪里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在哪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传承与创新成为了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那么,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究竟在哪里呢?关键之一在于教育。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都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学校,应当开设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古典文学、传统艺术、历史典故等,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同时,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也应当言传身教,通过讲述家族故事、传承家风家训等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有能力对中华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

关键之二在于媒体的作用。

如今,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都应当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

媒体可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文化节目、报道文化活动、推广文化产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比如,一些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同时,媒体也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成果的传播,为创新者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中华文化的创新中来。

关键之三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等待我们去挖掘和保护。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加大对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和修复。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只有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创新。

关键之四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传统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传统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传统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交叉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传统与创新,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基。

它不仅包括了古代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更涵盖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个性和行为方式,也使中国社会具有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中国人提供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中国人民通过遵循传统的行为准则和习俗,建立了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形成了一套基于尊重、和谐和团队合作的价值观念。

这种传统的文化认同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文化传统还为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他们应对各种生活和社会挑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可以汲取到古人的思想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处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文化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尽管文化传统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全球化使其遇到了挑战。

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传统与创新并不矛盾,相反,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

文化传统的守护者们应该在传承文化的同时,积极拥抱变革和创新。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例如,舞台剧、电影和音乐可以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现代艺术创新。

此外,文化传统与创新还可以相互激发。

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经验为创新提供了源泉和灵感。

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创造力。

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心得与思考论文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心得与思考论文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心得与思考论文10篇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心得与思考【篇1】没有土地的滋养,就没有了参天大树,没有底层坚固的地基,就没有那高楼大厦,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有不少学生利用其寒假时间去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班,他们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俗话说人不能忘本,我们现在所学文化,其根源都来自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中有优秀的也有其不好的,部分,我们应该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继承并发展下去,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只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文,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风采,学习历史,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伟大成就,古人们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它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发展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有其独特性区域性,21世纪的现在,倡导和平与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促进国与国之间进步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广阔,更长远,既要借鉴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争做中外友好关系的使者,中华文化有其固有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更加要不断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也是其中的变化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在其基础之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顺应时代潮流,现在传统文化的气息还随处可见,春节贴春联,守岁等悉数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在其基础上,人们也在不断的革新,让新年更加的热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社会文化的繁荣,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是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同学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吧!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心得与思考【篇2】“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耀着爱国的精神光芒,厚植着鞠躬尽瘁的为民情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

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与思考

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与思考

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与思考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源泉。

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传统文化的背后,是人们对自然、宇宙、伦理、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探索。

同时,传统文化还涵盖着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度正在逐渐降低。

同时,全球化的影响,也使得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失去自身的特色和价值。

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三大问题:(1)意识层面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越来越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弱。

这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负面影响。

(2)生活方式的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再有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

这会使得传统文化的根基越来越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带来了挑战。

(3)现代化的问题。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预期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面对的挑战更多了。

如何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让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成了当前的重要问题。

三、传统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必须也要在传承过程中进行创新。

传承和创新不是简单的相对立的两个词语,而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

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创新的必要性在于:(1)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传承过程中,创新能够带来新的元素和方法,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2)传承者的更新换代。

创新能够使得传承者更接近年轻人的思维习惯,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3)传统文化的活化。

创新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具活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四、传统文化创新的途径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1)继承和吸收。

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元素,形成新的文化精神。

如在传统文化中,引入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发新型文艺形式。

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文化创新思维

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文化创新思维

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文化创新思维一、传统文化价值的内涵传统文化不仅是人们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更是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精髓。

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代表了一个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智慧、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

其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伦理道德伦理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蕴含着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传统文化中所洞悉的“天人合一”、“仁爱礼义”、“治国安邦”等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2、文学艺术文学和艺术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

例如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楚辞等文学作品,以及京剧、古琴、书法等艺术形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代表。

3、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思考。

如儒家、道家、佛家、墨家等思想体系,都是世界文化中宝贵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这些思想观念对当今世界依然产生着影响。

4、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是陈旧生硬的东西,它仍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教育价值传统文化为我们塑造了优秀的教育范本。

孔子的思想“教育使人易于受命,难于违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方式。

另外,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问题。

2、社会道德意义传统文化也可以为我们注入社会道德的精神。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教育、思想、社会价值观等的影响可能反而更加深刻。

当我们面临着诸如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等问题时,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不容忽视。

3、文化融合价值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部分。

通过传统文化的交流、升华和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学习,还可以使各个国家的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丰富化。

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 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指由当地代代相传的思想观念、行为习俗、宗教信仰
和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

而创新则可
以理解为指开发实施得以使新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活动。

传统文化
和创新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融合的
关系。

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新思想的种子,创新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走向
发展和拓展,活跃传统文化并且让传统文化得以活跃传承和发展。

反之,传统文化则可以是创新的重要起点,把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理念
融入到现代文化中,激励创新,发展更有价值的新政策。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传统文化和创新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以不同的方式传承
到了今日,这都是凭借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创新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将会使这种古老的文化得以不断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从而保持民族
文化的特色。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创新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和融合。

只有彻底把握创新的重要性,让创新的思维赋予传统文化,才能使历
史沿革的传统文化得以不断发展和活动传承,实现传统文化新活跃境界。

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教案

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教案

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教案第一节:引言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两个方面。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保持一个民族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适应未来世界需求的关键能力。

本教案旨在探索如何将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

第二节: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2. 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第三节:教学活动活动一:创新思维引导1. 展示一系列创新的产品或发明,并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描述;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创新产品背后的创新思维方式;3. 与学生讨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包括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和尝试新方法等。

活动二:认识传统文化1. 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价值观等;2. 通过展示文化艺术作品、传统节日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3.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如书法练习、茶道表演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三:创新与传统融合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思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2. 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传统节日、传统服装等,并提出对其创新的想法;3.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进行创新设计,例如设计一个结合传统元素的现代产品或节目等。

活动四:跨文化交流1. 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与外籍学生进行互动交流;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3. 鼓励学生尝试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扩展自己的视野。

第四节: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2. 学生对创新思维和传统文化理解程度的写作或口头报告评估;3. 学生的创新设计作品评估;4. 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学生反馈评估。

第五节: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传统工艺品展览,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志愿活动;3. 组织学生参加创新设计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相关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相关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相关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与作用,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进行相关思考。

一、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礼仪等多种形式,这些文化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族和艺术内涵。

传统文化中融汇了对自然、对人生、对道德的理解和追求,这对于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借鉴和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激励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医药、农业等领域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古代的农业经验可以启发人们开展生态农业、绿色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古代医药方药疗法的经验可以为现代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经验进行创新性发展,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又可以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创新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音乐、绘画等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特点。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不仅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也可以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戏剧、音乐、舞蹈等领域,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作品。

将中国古代传统戏曲与现代舞台表演相结合,创作出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作品。

在音乐创作中,可以融入古代音乐的旋律和乐器,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音乐作品。

在绘画领域,可以借鉴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意境,创作出新的绘画艺术作品。

这些融合创新的作品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可以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中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

中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

的思 维 。 《 老子》 还进 一步 论述 了为 什 么会这 样 的。老
子认 为 , 道( 规律 ) 有“ 夷” ( 看不 见 ) 、 “ 希” ( 听不 到 ) 、 “ 微” ( 摸 不着 ) 三者 合一 的特 点 , 是“ 无 状之状 , 无 物之 象” 的“ 惚恍” 的模糊 状态 。因此 , 要认 识它 就要 “ 执古 之有 , 以御今 之有 , 能知古 始 , 是谓道 纪 ” ( 运用 已有 知 识, 信息 去把 握 当前 的现实 , 要 能从 历史 上 , 因果关 系
调 了新 的 意 义 , 而且 客 观 地 、 历 史 地处 理 故 与新 的关
更 为重 要 的是 , 孔子 是 伟 大 的教 育 家 , 他 一生 的
实 践 与成 就就 是传道 解 惑 。因此 , 孔子 对教 育 的看法 必 然也 更具 深 刻性 、 权威 性 。他指 出 的“ 温故 而知 新 ,
领 导 素 质
L I N G DA O SUZH I
【 内容提 要 】创 新是 时代 的 强音 , 现代人 对 创新 意 义、 性质、 方法 , 实践 都在 不 断提 升 与深化 , 推 动
着人 类的 文 明 。但 是 当前有 些 人认 为 , 创 新 与传 统文 化 无关 , 甚 至认 为 中华传 统文 化妨 碍创 新 思 维。 这 就是 一 个很 大的误 点 。故 本 文试 从 孔 学 、 老子、 周 易几 个 角度 在创 新 思 维方 面 的一 些论述 , 作 些剖 析 。这似 能对 当代 人 们深 化 对创新 思 维的认 识 有所 帮助 。
2 01 4年第3 期 /4 3
维过 程 的要 求 ; “ 笃行 之 ” , 把 知与行 统一 起 来 , 实 践 出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创新思维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创新思维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创新思维一、文化传统1.1 古代文明1.1.1 夏商西周:青铜文明,图腾崇拜,祭祀文化1.1.2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1.1.3 秦汉:统一文字、度量衡,丝绸之路,道教兴起1.1.4 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文人山水画兴起,骈文1.1.5 隋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1.1.6 宋元: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造纸四大发明1.1.7 明清:科举制度,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闭关锁国1.2 传统文化1.2.1 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1.2.2 习俗: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祭祖等1.2.3 礼仪: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等1.2.4 传统建筑: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1.2.5 艺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等1.3 文化传承与保护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性项目、保护措施1.3.2 文物: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1.3.3 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传统节日庆祝二、创新思维2.1 创新概念2.1.1 创新:创造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等2.1.2 创新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等2.2 创新历史2.2.1 古代创新: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2.2.2 近现代创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科技革命2.2.3 当代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高铁、5G等2.3 创新方法2.3.1 TRIZ理论:矛盾矩阵、物理矛盾、资源分析等2.3.2 六顶思考帽: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思考帽2.3.3 头脑风暴:自由联想、延迟评判、数量产生质量等2.4 创新教育2.4.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跨学科学习2.4.2 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2.4.3 创新教育政策: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三、文化传统与创新思维的关系3.1 文化传统为创新思维提供底蕴3.1.1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对创新思维有积极影响3.1.2 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经验、成功案例、失败教训等为创新提供借鉴3.2 创新思维促进文化传统的发展3.2.1 创新思维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3.2.2 创新思维带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提高文化软实力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创新思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传承与创新的共生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传承与创新的共生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传承与创新的共生在当今快速变革的社会中,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代表着历史的积淀、价值观念的传承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尊重和珍视。

而文化创新则代表着对传统的打破和创造,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角度来探讨这一主题。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它是历史的镜子,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演变和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顺等美德,影响着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家庭关系。

而传统的艺术形式,如戏曲、民间音乐等,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提供了素材和灵感,而文化创新则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例,古代的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一直延续至今,但现代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融入了现代元素,使传统绘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与时俱进。

通过将现代科技、思想和艺术融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以在新的时代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通过与现代音乐、舞台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新的音乐剧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平衡传统与创新:然而,在推进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平衡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过于强调创新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丧失,而过于坚守传统又可能导致文化的僵化。

因此,我们需要在创新中保留传统的精华,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以确保文化的传承。

教育的角色:教育在传承和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通过教育使年轻一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
一、孔子对创新思维的意义给予很高的评价
众所周知,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其内涵把故与新辩证地联系起来,不仅强调了新的意义,而且客观地、历史地处理故与新的关系,明确了温故的目的在于求新。

《老子》也指出,洼则盈、敝(陈旧)则新(第二十二章)。

可见,传统文化对创新的这种哲理认识是很深刻的,是创新思维的基本问题。

同时,孔学把学习与思维内在地结合起来,指出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危怠)(《论语·为政》)。

只学而离开创新思维,必是教条主义,学思结合是创新思维的前提。

孔子抓住这个根本,在《中庸》指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些都是对创新思维的描述,也指出了创新思维的基本条件与要求。

博学之要求广泛地学习,知识面广了创新思维的空间才能扩展;审问之,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正如爱因斯坦讲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慎思之、明辨之,是创新思维过程的要求;笃行之,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新知,使创新思维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可见,认为儒学(孔学)忽视创新性是不对的。

更为重要的是,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实践与成就就是传道解惑。

因此,孔子对教育的看法必然也更具深刻性、权威性。

他指出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不仅是他的切身体会,而且为教师定下了最基本的要求与标准,即当教师必须是一个温故知新者,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的人,才符合当教师的条件,才是个合格的教师。

孔子作出这样的判断、要求、表述,说明了孔学对创新思维意义高度的肯定与推崇。

二、老子对创新思维的开展作了精彩的论述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学,对创新思维也作了深刻详尽的论述。

这主要表现在《老子》(《道德经》)有关悟道的章节中。

下面试作分析。

《老子》指出古之善为土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认识把握道(规律)的过程又可称为悟道过程,与儒学讲的格物致知(研究事物达到认知),意思相近。

就是说,领悟与探求客观事物内在规律,是优秀的士者、道者(学者)的本能,其难度是很大的,处境是玄妙的,成果是深奥的。

因而需要艰苦的思考,高级的思维。

《老子》还进一步论述了为什么会这样的。

老子认为,道(规律)有夷(看不见)、希(听不到)、微(摸不着)三者合一的特点,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惚恍的模糊状态。

因此,要认识它就要执古之有,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运用已有知识,信息去把握当前的现实,要能从历史上,因果关系上去思考,才能认识客观规律)。

(《老子》第十四章),这与儒学的温故知新意思是一致的。

正如当代学者王蒙说的,要悟道,就必须细心体察、深入感悟,活跃你的想象力,思辩力、感受能力,调动精神的敏锐&&这实质指出了,悟道、格物必须具有创新思维。

《老子》描述了创新思维的心理素质要求。

指出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第十三章)。

就是说,人要悟道,展开创新思维,要有豫(从容)、犹(斟酌)、俨(庄重)、涣(舒展)、敦(朴实)、旷(开朗)、混(兼容)这七种心理气质。

《老子》还运用充满想象力的形象思维,对这些心理要求作出描述:像冬天跋涉江川,像对四邻的尊重,像接待贵客,像冰雪消融势态,像原木那样朴厚,像谷地那样低而开阔,像江河那样清浊兼容(如楚辞的水清可濯缨,水浊可濯足)。

从而把创新思维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讲得更形象更深入,更能让人触类旁通。

使人明确了,在这样条件下去开展思维,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有创新成果。

《老子》接着提出静之徐清,动之徐生,夫惟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有版本为蔽不新成,任继愈先生认为,古代篆文不与而字形很相近,故可能弄错)(第十三章),这是对创新思维过程的一种描述。

静之徐清,思考时要有耐性,切勿急躁,促使潜思维发挥,求灵感涌现;动之徐生和风细雨地反复思考,焕发生机,进入佳境。

由于不求满盈(夫惟不盈),所以有无
限的思维空间,从而在困惑中徐徐产生新的认知(蔽而新成)。

三、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在《周易》中已有体现
《周易》被誉为传统经典之首,国外学者荣格称之为智慧宝典,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它是二进制数学之始。

当代学人鲁洪生(首都师大教授)是研究《周易》的专家,他认为,类比联想思维与整体思维的互补,建构了《周易》的思维框架而这正与创新思维有着内在的联系。

《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推天道明人事,即以天事喻人事的思维特点。

类比思维虽然逻辑性较弱,但思维空间广阔,给思维飞翔以无限性,这正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

举例来说,以松树为思维认识对象,植物学家以严谨的逻辑思维去认知,会得出,是一种常绿乔木、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的认知。

而我国传统以天喻人的类比思想,则能看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以从松树中感悟到伟人的品格。

类比联想思维具有模糊性(朦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这正是创新思维所需要的。

模糊性给想象力以广大的回旋余地;灵活性让思维的变通度大大增强;开放性突破禁锢与束缚,使思维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与诠释。

这些传统类比思维的优点,也是开展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求。

从《周易》的整体思维特点去看,就是从整体出发,最后回归整体上来的思维方式。

鲁洪生教授分析《周易》的整体性思维时,叙说了其时空的整体性,包括整体历时性与整体共时性,这都与创新思维相一致的。

比如,整体历时性,可举出在《周易》卦辞中以龙为喻体的,有潜龙(静待时机)、见龙(开始活动)、龙飞跃在渊(活动增强)、飞龙在天(辉煌时期)、亢龙(飞得太高,过了头)、群龙无首(多元相对均衡时期)。

这些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就有相应情景可能性和吉凶。

而整体共时性,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时段,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各种力量在同一时间形成合力。

历时与共时的分析,把时间与空间关系辩证地结合与表达出来。

《周易》的这种思维方式,鲁洪生教授认为是生生同日新,与时变通的时中精神,是最高的生存智慧(《周易的智慧》第12页)。

就是一种创新变通,时中智慧。

这亦是与创新思维的要求相一致的。

对传统文化,一是要取其精去其糟;二是研究它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现代与未来,这些已是共识。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印证了创新思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因此那种把传统文化整体地误认为保守的,认为是妨碍人们创新思维的,笔者不敢苟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