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调研报告网络违法犯罪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违法犯罪也日益猖獗,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报告将对网络违法犯罪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建议。
一、网络违法犯罪的类型1. 网络诈骗:通过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诈骗活动,以非法获利为目的。
2. 网络盗窃:通过网络窃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财产信息等。
3. 网络传销: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销活动,以非法获利为目的。
4. 网络传播淫秽物品:通过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对社会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5. 网络侵犯知识产权:通过互联网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给创作者造成损失。
6. 网络色情犯罪:通过互联网传播色情信息,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7. 网络恶意诽谤:通过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诽谤他人名誉。
8. 网络敲诈勒索:通过网络手段敲诈勒索他人,以非法获利为目的。
9. 网络恶意攻击:利用互联网进行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二、网络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1. 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网络犯罪利用了新技术的优势,如匿名性、全球化等,增加了打击难度。
2. 社会治理机制不健全:当前社会治理机制对网络违法犯罪的监管仍有不足之处。
3. 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是网络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
4. 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大部分民众对网络安全的意识薄弱,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对策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违法犯罪的定义和惩处标准。
2.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网络平台等相关机构的监管,防止其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
3. 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增加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全面打击力度,加大对犯罪分子的追捕和打击力度。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的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精选计算机网络调查报告5篇
精选计算机网络调查报告5篇2019精选计算机网络调查报告(一)一、课题产生的背景(一)背景20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凭借承载信息量的广泛与巨大等优势,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 000万,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
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但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成长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有的利用网络传播暴力、***信息,有的利用内容不健康的互联网游戏吸引青少年,使得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不仅学业受到严重影响,身心受到很大伤害,也给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互联网的不良影响。
初一的学生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对网络接触的不是很多,他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也很迷惘,有很多学生以为上网就是玩游戏或聊天,他们对网络也没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经上网查资料,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弊所在,今后我们会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来学习三、研究对象:全体网民四、研究方法:★访谈法(调查几位同学,记录他们的上网历程)★上网查资料★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统计、整理、分析数据)五、研究过程六、研究结果:1.如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面对网络是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学生缺乏筛选和鉴别的能力,往往照单全收,由于获取信息非常容易,你几乎无法控制孩子从网上获取各种信息。
由此孩子便容易患上“信息过度综合症”,典型症状是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虚拟世界以及电视里,现实中则变得孤僻自闭,出现交流障碍,长时间上网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影响孩子的发育,不良的垃圾信息还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
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网安打击网络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犯罪愈发猖獗,对公民的财产和个人信息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安全,各国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篇报告通过调研分析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现状和方法,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网络犯罪现状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范围广泛,手段多样,难以追踪。
网络犯罪涉及跨国界、跨地区、跨平台,使得打击的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增加。
恶意软件、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网络侵犯等形式多种多样,危害巨大。
此外,匿名性和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使得追踪和打击犯罪分子变得更加困难。
三、网安打击网络犯罪的方法1.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打击网络犯罪的基础。
各国通过修改现有法律或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律,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力度。
同时,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也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程序。
2.技术手段强化网络犯罪的产生往往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
为了满足打击需求,各国大力发展和应用技术手段,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流量分析系统等,提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此外,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普及也是提高打击效果的关键。
3.社会参与与协作打击网络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公民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治理中,形成合力。
政府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积极与政府合作;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应当加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与建议;公民则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四、问题与挑战1.跨国和匿名性网络犯罪通常在跨国和匿名的环境下进行,这使得打击威胁到涉及司法法律的界限。
不同国家之间法律和合作标准的差异,使得网络犯罪的打击面临着困境。
同时,网络犯罪分子采用的匿名技术和加密手段也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网络危害调查报告
网络危害调查报告网络危害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网络的便利性与高效性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的危害性,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以揭示网络危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调查了网络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和在线购物等渠道,我们的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利用。
这不仅威胁到我们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身份盗窃和金融欺诈等问题。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滥用。
其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也是一种严重的网络危害。
在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上,我们经常看到各种不实信息的传播。
这些虚假信息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还可能导致误导和恐慌。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虚假信息的困扰,其中有一部分人甚至受到了经济损失。
第三,网络成瘾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等在线娱乐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然而,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过长,而这种过度使用网络的行为已经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网络暴力也是一个严重的网络危害。
在匿名性和虚拟性的保护下,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仇恨言论、进行网络欺凌和人肉搜索等行为。
这不仅伤害了个人的尊严,还可能导致心理创伤和自杀等严重后果。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曾经遭受过网络暴力的伤害,而其中的一部分人甚至选择了与社交媒体断绝联系。
综上所述,网络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其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人们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
此外,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环境的安全。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友善和公正的网络环境,共同抵制网络暴力和恶意行为。
网络的危害调查报告
网络的危害调查报告网络的危害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便利性和快捷性背后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对网络的危害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认识并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网络的匿名性给了一些人机会从事非法活动。
网络上的黑客攻击、网络诈骗和盗窃等问题屡见不鲜。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侵入他人的电脑系统,窃取个人信息或者破坏他人的网络安全。
另外,网络诈骗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通过虚假的广告、假冒的网站等手段,不法分子可以骗取他人的财产或者个人信息。
这些非法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困扰。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隐匿身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然而,这种虚拟性也容易导致虚假的身份和信息的传播。
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人会利用虚假的身份和信息来欺骗他人,制造不良影响。
另外,网络上的欺凌和网络暴力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匿名地攻击他人,发布恶意言论和图片,给受害者带来心理上的创伤。
这些虚拟的伤害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此外,网络的过度使用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在线购物等活动会导致人们缺乏锻炼和社交的机会,进而引发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
青少年是网络过度使用的高风险群体。
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交往。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的危害而完全抛弃它。
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它。
在面对网络危害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
在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时,我们要警惕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避免被误导和伤害。
此外,家庭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
维护网络安全 严惩网络犯罪 ——广东高院关于网络犯罪的调研报告
维护网络安全严惩网络犯罪——广东高院关于网络犯罪的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但是网络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犯罪的增多。
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需要严惩网络犯罪。
广东高院在这方面进行了调研工作,下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犯罪类型(一)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网络侵犯知识产权同时也是网络犯罪的重要类型之一。
以盗版软件、盗版音像制品为例,由于其价格低廉、便宜,使得不法分子有积极的盗版行为,且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网络盗版软件和音像向大众传播,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知识产权的损失。
(二)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现在犯罪分子常见的手段之一,诈骗者会谎称自己是某个品牌的推销员,诱导消费者转账、购买假冒产品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常见的网络诈骗包括假冒推销、虚假网站、虚假投资演示,以及一些利用恐惧心理进行诈骗的手段。
(三)网络传销网络传销是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特殊的传销方式,人数众多、规模庞大,常常通过网络招募新成员并进行销售。
由于网络传销的玩法多种多样,很容易产生暴力、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
而且网络传销会导致传销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和精神健康的问题,甚至有的犯罪分子会利用网络进行人员组织和宣传,加剧了案件的严重性。
(四)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侮辱、辱骂、威胁、诋毁、散布虚假信息等不当言论的行为。
很多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感到无奈,认为网络暴力难以防范,但是这种行为会对涉事人员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社会负面影响和心灵摧残,这些后果不容忽视。
二、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网络犯罪不但会对个人造成巨大伤害,也容易引起全社会的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的打击。
(一)造成经济损失网络犯罪有时会实施大规模的经济犯罪,如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不仅使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还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计算机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关于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今天,计算机以其市郊、智能、规范等优势已逐渐进入我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深入和扩大,它在为国家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企事业单位带来无限商机和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形形色色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提供了较多的可能之机。
人们在享受着计算机网络传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为日益缺乏控制、肆意滋生蔓延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所困扰。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极大的造福人类的同时,又无情地损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现状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上的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网络犯罪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关注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我国自1986年发现首例犯罪以来,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数量迅猛增加。
1986年我国网络犯罪发案仅9起,到2000年即剧增到2700余起,去年全年突破4500起。
诈骗、敲诈、窃取等形式的网络犯罪涉案金额从数万元发展到数百万元,其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当前我国计算机犯罪的最新动态表现为:一是计算机网络犯罪在金融行业尤为突出。
由于目前金融界对伴随金融电子化发展而出现的计算机犯罪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银行、证券等单位没有从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上建立起相应的电子化业务安全防范机制和措施,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发案比例占整个计算机犯罪比例的61%。
二是“黑客”非法侵入或攻击计算机网络。
目前,在我国负责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绝大部分都受到过“黑客”们的攻击和侵入。
“黑客”们有的侵入网络为自己设立免费个人账户,进行网络犯罪活动;有的在网上散布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有的在网上传播黄色信息、淫秽图片;有的恶意攻击网络,致使网络瘫痪。
三是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利用国际互联网向境内散布政治谣言,进行非法宗教宣传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二、网络的特性及其对犯罪的影响(一)开放性。
网络事件调研报告范文
网络事件调研报告范文网络事件调研报告1. 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社会上发生的网络事件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
问卷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教育程度的人群,访谈对象包括网络从业人员、法律专家和安全专家等。
调研时间为一个月。
3. 调研结果(1)网络欺凌事件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网络事件,特别是在学校和社交媒体上更加突出。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网络欺凌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2)网络病毒感染事件较多发生在个人电脑和手机上,主要是因为用户对安全意识的缺乏和过度依赖不安全的软件和应用。
(3)网络诈骗事件包括钓鱼网站、虚假购物平台和假冒高校录取等,受到了大部分用户的关注。
对于这类事件,用户呼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给予受害者更大的保护。
(4)网络侵犯个人隐私事件对用户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包括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偷拍和网络敲诈等。
用户认为应该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提高相关机构的安全措施。
4. 调研分析(1)网络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和技术的滥用,用户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使用正规的软件应用和出售渠道。
(2)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的监管,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渗透到用户生活中,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增加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3)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和家庭成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5. 应对措施(1)加强互联网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加强对个人电脑和手机的安全防护措施。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包括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培养学生和家庭成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
(4)加强相关机构的安全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其便利性和普及性相伴随的是网络犯罪的不断增加。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各种非法活动,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盗窃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的人群。
我们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了他们对网络犯罪的看法和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这说明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大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网络犯罪中,网络诈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虚假网店、假冒银行网站等手段,犯罪分子骗取受害者的财产。
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受到过网络诈骗的威胁或损失。
其中,年轻人和老年人是网络诈骗的主要目标。
年轻人由于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较高,更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的影响。
而老年人由于对互联网的了解相对较少,更容易上当受骗。
因此,加强对网络诈骗的宣传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个人隐私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行为。
通过黑客攻击、网络监控等手段,犯罪分子窃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对受害者进行跟踪和敲诈。
调查显示,约有4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遭受过个人隐私泄露的困扰。
其中,社交媒体成为了个人隐私泄露的主要渠道。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个人信息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给个人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过度暴露个人信息。
此外,网络盗窃也是网络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手段,犯罪分子窃取他人的账号和密码,进而盗取财产。
调查显示,有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遭受过网络盗窃的经历。
其中,网络购物和在线银行成为了网络盗窃的主要目标。
人们在进行网络购物和在线银行时应加强对账号和密码的保护,避免成为网络盗窃的受害者。
针对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网络案件调研报告
网络案件调研报告网络案件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网络犯罪现象不断增长,给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案件的现状,本次调研对网络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发现网络案件的特征和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二、调研结果1. 网络案件类型多样性根据调查结果,网络案件的类型非常多样化,包括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
其中,网络诈骗是网络案件中发生最频繁的类型。
2. 犯罪手段的多样性调查发现,网络犯罪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犯罪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利用恶意软件窃取用户隐私信息,通过网络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钱财等。
3. 社会因素的影响网络案件的发生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经济压力、道德沦丧、教育水平低、社交媒体滥用等因素都会增加网络犯罪的风险。
4. 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是预防网络犯罪的关键。
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也是重要的防范措施。
三、调研分析1. 网络案件的原因网络案件的发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加剧了人们的贪欲,同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提供了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便利条件。
2. 社会应对网络犯罪的不足之处尽管社会对网络犯罪有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现有的防范措施仍然存在不足。
一方面,个人和组织的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程度不高,防范措施不到位。
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上还存在某些不足,难以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分子。
四、建议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网络犯罪,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立法力度,制定更为严格和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形成高压态势,让犯罪分子不敢轻易触犯法律。
3. 建立网络安全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提高网络系统的防护能力。
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根据网络安全调查报告,以下是调查结果总结:
1. 威胁趋势:调查发现,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
恶意软件、网络钓鱼、数据泄露和勒索软件等威胁不断演变和增加,给互联网用户和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2. 攻击类型:调查指出,最常见的攻击类型包括网络钓鱼、恶意软件、拒绝服务攻击和勒索软件。
这些攻击方式多样化,利用漏洞和社会工程等手段入侵系统和网络。
3. 受害者群体:调查发现,个人用户和企业都成为网络攻击的受害者。
个人用户在支付和个人信息泄露方面面临较大风险,而企业面临数据泄露、财务损失和声誉风险。
4. 安全意识:调查显示,安全意识不足是网络攻击增加的原因之一。
许多个人用户和企业缺乏对常见攻击手段和防范措施的了解,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5. 防御措施:调查指出,加强网络安全防御是减少威胁的关键。
建议采取多层次的防御策略,包括使用安全软件、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加强员工培训和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政策等。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加,个人用户和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涉网黑恶犯罪调研报告
涉网黑恶犯罪调研报告
2019年涉网黑恶犯罪调研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涉网黑恶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进行本次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现状并提出对策。
二、背景和现状分析
1. 涉网黑恶犯罪的定义和特点
2. 涉网黑恶犯罪的危害
3. 涉网黑恶犯罪的分类和形式
4. 涉网黑恶犯罪的发展趋势
三、涉网黑恶犯罪的案例分析
1. A案件:利用网络赌博进行洗钱
2. B案件:网络色情交易团伙破获
3. C案件:网络盗窃个人信用信息案
四、涉网黑恶犯罪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影响因素分析
2. 加强网络监管和打击力度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 各方合作,共同治理网络黑恶犯罪
五、结论与建议
1. 对涉网黑恶犯罪问题的总结和评估
2. 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六、参考文献
附录:调研问卷及数据分析结果。
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网络犯罪调查报告网络犯罪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也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入、网络盗窃等各种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网络犯罪,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犯罪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网络诈骗的情况。
通过对受害者的访谈和案件分析,我们发现网络诈骗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和隐蔽化。
传统的钓鱼网站和虚假投资平台仍然是常见的手法,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诈骗手段也越来越高级。
例如,一些犯罪分子通过冒充亲朋好友的身份进行骗局,使受害者难以辨别真伪。
此外,一些网络犯罪团伙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受害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制定个性化的诈骗方案,使得受害者更容易上当受骗。
其次,我们调查了网络侵入的情况。
网络侵入是指黑客通过非法手段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获取敏感信息或者进行破坏。
我们发现,网络侵入不仅是个人隐私泄露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的主要途径之一。
黑客们利用漏洞扫描、密码破解等技术手段,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获取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从而进行非法活动。
此外,一些黑客还利用勒索软件对受害者进行勒索,要求支付赎金才能恢复被加密的数据。
网络侵入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
最后,我们调查了网络盗窃的情况。
网络盗窃是指通过网络非法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我们发现,网络盗窃主要包括电子支付欺诈、网络银行盗窃等形式。
电子支付欺诈是指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银行卡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非法交易。
网络银行盗窃则是指黑客通过侵入银行系统,获取客户账户信息,然后进行盗窃。
网络盗窃给个人和企业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需要加强网络支付和银行系统的安全防护,提高用户的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犯罪,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犯罪既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机构。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首先,我们发现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隐私等。
其中,网络诈骗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犯罪行为。
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手段和技术手段,犯罪分子骗取他人的财产或个人信息。
其次,网络盗窃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黑客通过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个人信息、金融账户等敏感数据,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压力。
此外,网络侵犯隐私也越来越多见。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敲诈勒索等行为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犯罪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组织和关系网络。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链,包括技术支持、网络平台、贩卖个人信息等环节。
这些犯罪分子往往分工明确、层级分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犯罪活动。
他们通过隐藏身份、跨国作案等手段逃避打击和追踪,给执法机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调查还发现,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
从个人用户到大型企业,无一幸免。
个人用户在网络购物、社交媒体等方面更容易受到网络犯罪的侵害。
而大型企业则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重的网络攻击。
犯罪分子通过入侵企业的网络系统,窃取商业机密、破坏企业形象等手段,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针对网络犯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网络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有针对性的法律和政策来加以规范和打击。
其次,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同时,加强技术手段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网络犯罪的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
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网络犯罪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犯罪的现状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份网络犯罪调查。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的1000名互联网用户。
调查内容涉及网络犯罪的类型、受害经验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二、网络犯罪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网络犯罪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网络诈骗:包括虚假销售、钓鱼网站、假冒身份等方式骗取他人财物。
2. 网络侵犯个人隐私:通过黑客攻击、网络监控等手段侵犯他人个人隐私。
3. 病毒与恶意软件:通过发送恶意链接或安装恶意软件,对他人设备进行病毒感染或数据窃取。
4. 网络色情:发布淫秽、色情信息、视频或图片,诱导他人进入色情网站。
5. 网络欺诈:通过虚假交易或虚假信息,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或财物。
三、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1. 63%的调查对象曾经遭受过网络犯罪的侵害,其中以网络诈骗和网络侵犯个人隐私最为常见。
2. 37%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亲眼目睹网络犯罪事件,这表明网络犯罪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3. 83%的受访者在受到网络犯罪侵害后主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密码设置、使用防火墙等来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4. 令人担忧的是,23%的被调查者对于网络犯罪缺乏应对的意识,他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信息。
四、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2. 网络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和隐蔽,需要人们加强安全意识,并采取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
3.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空间。
4. 公众需要提高对网络犯罪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网络犯罪。
五、应对措施针对网络犯罪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 政府应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的威胁。
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网络犯罪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犯罪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报告将对网络犯罪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和分类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和犯罪行为的行为。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手段,可以将网络犯罪分为以下几类:1. 网络侵入:指黑客通过非法手段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删除或篡改他人信息的行为。
2. 电信诈骗:包括虚假电话、网络赌博、假冒银行和支付平台等手段骗取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
3. 网络盗窃:指通过网络渠道窃取他人重要信息、账户密码或财产的行为。
4. 网络传销:以网络媒介为传播手段,以非法招募人员或销售假冒产品为目的的犯罪行为。
5. 黑客攻击:指黑客以非法手段攻击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或毁坏他人信息或系统的行为。
二、网络犯罪的现状和影响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个人、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1. 对个人的影响:网络犯罪威胁个人信息安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问题,给个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2. 对社会的影响:网络犯罪引发社会不安全感,破坏社会秩序,损害社会信任关系,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威胁。
3. 对经济的影响:网络犯罪导致企业财产损失,破坏商业信任,阻碍经济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三、网络犯罪调查的挑战和难点网络犯罪调查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难点:网络犯罪常常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侦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工具,以应对犯罪分子的技术挑战。
2. 匿名性和跨境性:网络犯罪活动常常具有匿名性和跨境性,侦查人员需要跨越国界,与各方共同合作,打破犯罪分子的隐匿性。
3. 审计追踪困难:网络犯罪往往留下的痕迹微弱,调查人员需要通过艰难的审计追踪工作才能找到犯罪线索和证据。
四、网络犯罪调查的有效应对措施针对网络犯罪的调查难点,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有效的应对措施:1. 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情报和经验,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形成合力。
网络犯罪调研情况汇报
网络犯罪调研情况汇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犯罪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汇报。
首先,我们调查了各类网络犯罪的类型。
在调研中发现,网络犯罪主要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多种类型。
其中,网络诈骗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涉及范围广泛,手法隐蔽,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其次,我们对网络犯罪的受害群体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网络犯罪的受害群体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社会阶层,尤其是老年人、青少年和儿童更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这些受害群体在面对网络犯罪时往往缺乏防范意识,容易陷入犯罪分子的陷阱。
再者,我们调查了网络犯罪的常见手法。
调研结果显示,网络犯罪分子常常利用虚假信息、网络钓鱼、网络诱骗等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同时,一些网络犯罪分子还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网络侵权、网络攻击等行为,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我们还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工作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打击网络犯罪。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网络犯罪的防范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最后,我们对未来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手法将更加隐蔽、复杂,网络犯罪的范围和影响也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加大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治安。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打击网络犯罪,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治安。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汇报,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共同为建设网络安全的和谐社会而努力。
黑客攻击调研报告
黑客攻击调研报告黑客攻击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黑客攻击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一大威胁。
黑客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个人和企业的信息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黑客攻击的形式和现状,我们开展了一次针对黑客攻击调研。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0名具有一定网络安全基础的人员作为调研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或企业是否曾遭受黑客攻击、黑客攻击的方式、黑客攻击对个人或企业的损失程度等。
三、调研结果1.受黑客攻击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近60%的受访者曾经遭受过黑客攻击,其中个人用户占比较大。
2.黑客攻击的方式调研结果显示,黑客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黑客攻击方式有:病毒攻击、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密码破解、入侵系统等。
3.黑客攻击的损失程度调研结果显示,黑客攻击对个人和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黑客盗取个人隐私和财务信息是最让人担忧的损失;对于企业来说,黑客攻击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营业额下降等严重后果。
4.安全防范措施调研结果显示,个人用户和企业都很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并且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
大部分企业加强了网络防火墙、安装了杀毒软件和安全补丁等;个人用户则更多关注自己的密码安全、使用正版软件、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等。
四、结论黑客攻击已经成为网络世界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黑客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个人用户和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都应该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加强密码安全、安装安全软件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黑客攻击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还应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五、建议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提高个人和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
2.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投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建立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提高网络安全的整体水平。
4.加强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广东高院关于网络犯罪的调研报告
广东高院关于网络犯罪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广东高院经过对网络犯罪的深入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来解决。
一、网络犯罪方式多样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交流和购物,网络犯罪分子也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的这些特点进行犯罪。
网络犯罪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更为隐蔽,给打击网络犯罪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例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方式已经十分猖獗。
特别是网络诈骗日益猖獗,案件的数量连年上涨,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二、网络犯罪跨境性强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性,其跨境性强,不受地域限制。
网络犯罪分子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病毒、诈骗等,这也增加了打击网络犯罪的难度。
三、网络犯罪威胁生活安全和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的威胁不只是影响了人民的财产利益,更是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安全和信息安全。
比如,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影响到重要设施和公共安全事务的运行;网络诈骗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银行账户被盗等。
四、网络犯罪扰乱社会治安网络犯罪的猖獗,不仅对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威胁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大量生产和传播有害信息、淫秽色情等,加剧着社会的道德沦丧。
五、网络犯罪打击困难,尚需科技支持网络犯罪的打击难度较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科技手段进行侦查和打击。
纯粹法律手段往往难以解决问题,而且网络犯罪本身就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
因此,打击网络犯罪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持。
六、公众缺乏网络安全意识目前,很多人缺乏网络安全意识,这也使得犯罪分子有了很大的可乘之机。
例如,很多人没有用好密码,将隐私信息泄露;或者没有安装好网络杀毒软件,导致病毒传播。
因此,加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建设,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也是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
综合来看,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我们需要多方联动,加强机构协作,持续引入更新科技手段,广泛拓展社会动员力量,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
计算机调查报告
计算机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网络化的时代,大量的人们已经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便利地开展着与世界各地信息交流和合作。
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网络中也存在一些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敲诈、恶意软件等,这些不法行为给广大网民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调查和打击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关注。
最近,为了解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一家西南一流高校的调查小组针对全国的网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网络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调查发现,网络犯罪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危害深远。
据数据显示,只是在2019年,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数就达到了18637起,其中网络诈骗就占了绝大部分。
此外,调查发现,受害者中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占比比较高,这说明网络犯罪在我国社会中的危害性非常大。
在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网络犯罪的发生大多与人们的安全意识不高有关。
根据调查数据,仍有超过80%的受访者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防范网络犯罪威胁,这使得犯罪分子得以轻松实施欺诈和骗局。
此外,调查小组还发现了一些网络犯罪的潜在风险,例如网购、游戏依赖以及使用一些不安全的软件等,这些都会对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调查小组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范网络犯罪威胁。
其次,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相关机构应加强监管,对于存在安全漏洞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升级,完善用户信息保护机制。
最后,应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在线上建立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对于犯罪分子的违法行为及时报警和处理。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种重要问题,各方应认识到其危害性和紧迫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打击。
在大力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同时,还需继续加强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完善,以保障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今天,计算机以其市郊、智能、规范等优势已逐渐进入我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深入和扩大,它在为国家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企事业单位带来无限商机和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形形色色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提供了较多的可能之机。
人们在享受着计算机网络传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为日益缺乏控制、肆意滋生蔓延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所困扰。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极大的造福人类的同时,又无情地损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现状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上的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网络犯罪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关注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我国自1986年发现首例犯罪以来,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数量迅猛增加。
1986年我国网络犯罪发案仅9起,到2000年即剧增到2700余起,去年全年突破4500起。
诈骗、敲诈、窃取等形式的网络犯罪涉案金额从数万元发展到数百万元,其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当前我国计算机犯罪的最新动态表现为:一是计算机网络犯罪在金融行业尤为突出。
由于目前金融界对伴随金融电子化发展而出现的计算机犯罪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银行、证券等单位没有从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上建立起相应的电子化业务安全防范机制和措施,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发案比例占整个计算机犯罪比例的61%。
二是“黑客”非法侵入或攻击计算机网络。
目前,在我国负责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绝大部分都受到过“黑客”们的攻击和侵入。
“黑客”们有的侵入网络为自己设立免费个人账户,进行网络犯罪活动;有的在网上散布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有的在网上传播黄色信息、淫秽图片;有的恶意攻击网络,致使网络瘫痪。
三是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利用国际互联网向境内散布政治谣言,进行非法宗教宣传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二、网络的特性及其对犯罪的影响
(一)开放性。
开放性是因特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因特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
开放性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得到发表在网络上的任何事物,意味着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互联网。
这实质上意味着个体权利和能力的扩张及其对传统的金字塔模式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体制的消解。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封闭程度不一的实体,它垄断着信息,孤立的个人在强大的垄断组织面
前是弱小无依的,根本没有力量同国家对抗。
而开放网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对信息的控制,为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基于实力平等的挑战提供了可能。
(二)不确定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必然带来不确定性。
只有封闭的、孤立的系统才是确定的、可控制的。
而开放的系统由于存在着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必然是不确定的,难以控制的。
同时开放性又造就一个个能力空前强大的个体,这也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一个因素。
不确定性使得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变得十分困难,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太多了。
同时,不确定性还意味着我们往往无法正确预知,也无法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后果。
(三)巨大的信息量。
信息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上流动着的一切都是信息,网络的功能也就集中在信息的搜集、加工、传输、检索、存储、发布上,每个人都既是信息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使得网上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迅速增加。
开放性为个体打破组织对信息的垄断提供了可能,而网上巨大的信息量为其实现提供了保证。
在网上,人们可以轻易地得到色情图片、黑客教程、信用卡密码破解程序、制造炸弹甚至核武器的方法,并且可以很轻易地将其传播、发布出去。
巨大的信息量不仅为犯罪提供了条件,而且成了犯罪的对象,如信息间谍等。
甚至传播信息有时也会构成犯罪。
(四)交互性。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网络上犯罪,但我们从来没有听到有人能通过电视在电视上犯罪。
其原因就在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性。
电视是单向的、被动的,人们只能通过被动地看和听接受电视所传达的信息,计算机和网络则不同。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看上去就像在和它“交流”,你执行一个操作,计算机就返回一个结果。
然后你再据此判断下一步的行为。
网络更是将交互性发展到极致,因为在网络上不仅面对的是计算机,还有各个计算机背后的人。
交互性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互相交流,使人们得以参与事件并能影响事件的发展,这奠定了网上社会形成的基础。
交互性还意味着人们在网上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网络,当然其影响程度有大小强弱之分,这使得网上犯罪成为可能。
比如故意传播病毒,这在单向的电视中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网络当然还有其他特性,但对犯罪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是上述几个,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犯罪,在使得犯罪成本急骤减少的同时,又使得犯罪的危害性大大增加,而且还削弱了国家对犯罪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这一切都会使犯罪率上升。
或许,这正是我们享受网络的好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三、预防计算机犯罪的措施:
(一)加强立法。
对于计算机网络犯罪,我国现行刑法只在第285、286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犯罪,面对日益蔓延的计算机网络犯罪,这两条罪名很难将其囊括,为更好地依法打击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二)加快网络警察队伍建设。
网络警察是警察队伍的新支,这支新的警察部队的目标之一,是进行网上搜寻,以防范和跟踪在数秒钟之内就能犯下的、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各种不良行为和犯罪活动的幽灵。
因此,要求网络警察必须具有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紧跟新技术的发展,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技能。
(三)加强网络技术和新型网络产品的开发研制,增强系统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智商犯罪,正如加密与反加密这一矛盾体一样,只有不断的更新技术,研制新型产品,增强网络的自我防护能力,堵塞安全漏洞和提供安全的通信服务,加强关键保密技术如加密路由器技术、安全内核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身份证认证制度、代理服务技术、防火墙、网络反病毒技术等重点项目的研制和改进,不给任何计算机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虚拟社会。
(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即使杜绝管理漏洞。
有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电脑网络漏洞是人为造成的,更多的网络攻击犯罪来自系统内部的员工。
所以,加强管理,防堵各种安全漏洞是十分必要的。
(五)实行网络域名注册实名制。
以达到堵塞漏洞、震慑犯罪的目的。
(六)加强物理防御。
保密单位、经济、金融等要害部门对涉密内容要与网络进行分离,不在网络上操作整理相关信息,涉及网络信息的操作,须从网络下载后再在隔离的计算机上整理调用。
(七)加强国际合作。
伴随者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网络发展的全球化,很多计算机犯罪案件不再是单单与一个国家相关,而可能涉及到几个国家执法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预防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合作,一方面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预防经验,另一方面,加强执法合作,坚决打击跨国犯罪。
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的时候,预防计算机犯罪活动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没有国际合作交流,就不能取得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全面胜利。
总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科学立法、注重预防、严格执法、加强合作,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未雨绸缪”积极主动的开展计算机网络犯罪预防工作,加大打击处罚力度,保证计算机网络健康发展,使之更好的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