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文言知识整理共20页文档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劝学》《赤壁赋》《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注释汇编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劝学》《赤壁赋》《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注释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01517dbb4daa58da1114a2f.png)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劝学》《赤壁赋》《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注释汇编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劝学》《师说》1966(高中文言文阅读)
![《劝学》《师说》1966(高中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1ece3ca6c30c2259019e3a.png)
《劝学》《师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强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风尚C.君子不齿不齿:极度鄙视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顺风而呼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课件32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课件32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01084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8.png)
“不”同“否”,不(向老师学习)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二、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 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其曲中规
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3)故木受绳则直
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或师焉,或不焉B.欲人之无
惑也难矣
士大夫之族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D.吾尝终日而思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A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本性就热爱大自然的风物。
(3)《苏轼传》: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
喜爱
下奇才。
译文: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
他为天下奇才。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7.爱
爱护
(4)《韩愈传》: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成语“青出于蓝”“后来居上”的寓意很特别,这与《荀子·劝
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以及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一致的。
(11)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吾从而师之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师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师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8f99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4.png)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不海③积。无累骏以细马小一( 的跨流跃没水,有,也用就不来没足…有十…办步法远的汇;,成劣无江马从河拉)大车 走④十舍天(,停(止也,能到止达息,)它的成)绩来源于走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
么⑤)锲腐(烂的刻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
③ 停止,中断
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
④断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⑤直上穿过
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识记方法】 “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 “断”。比喻引申出“横渡”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 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 “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 “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
(第4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堆8积.解土释石成加了颜高色山的,词风语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
积①累焉善(行兼养词成,高尚相的当品于德“,于自此然会”心智)澄明,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 也步②就半得具步(有的了行获圣程得人,)的就精没神有境办界法。达所到以千不里积之累远一;
张胜及假(
非正式的 )吏常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
(
凭)借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
)
也。州官闻知,与急“令真属”下相捕反之,属下求假(
),州官不许,乃
往。 假期
(3)绝 (高考必背P5977<46>绝)
义项 ① 横渡
例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师说》PPT课件
![《劝学》《师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1b9ddf5a8102d277a22f6c.png)
3.通读?师说?全文,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 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答案:略。
4.分析两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答案:略。
?劝学? 【文本研读】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以③为轮,其曲④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
【字句夯实】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君子:_有__学__问__、__有__修__养__的__人__。 ②已:_停__止__。 ③以:________。
介词,把 ④曲:_____。 ⑤就:_弯__度________。
接近、靠近
⑥而:_连__词__,_表__修__饰__。
⑦跂:_踮__起__脚__后__跟__。
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 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他强调后天学习的 重要意义,这也就是?劝学?一文的背景。
2.门阀制度对从师风气的破坏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 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 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正如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 师道书?所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 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
没有用来……的无从
雕刻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_)__所___。以__不__积__累__一__步__半__步__的__行__程__,_就__没__有__方__法__到__达__千__里_ _之__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汇总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375de1cf78a6529647d53a3.png)
《劝学》文言知识整理蛟(jiāo)龙跬(kuǐ)步驽(nú)马锲(qiè)而不舍(1)通假字: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2)重要实词:劝.学(劝:劝勉、勉励)学不可以已.(已:停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合于)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借助;绝:横渡)(3)虚词用法: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都做介词,第一个“从”,第二个“比”)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表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表修饰,地)(4)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爪子和牙齿)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心..一也。
(用心:因为心)(5)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3、动词的使动用法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以火烘烤,使……弯曲)4、形容词做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6)特殊句式: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判断句)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3、輮以为轮(省略句)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7)固定用法(词组):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认为,人天生就有求利求乐的欲望,但他也肯定,除了恶端,人同时还有智能,可以向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劝学》、《师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劝学》、《师说》](https://img.taocdn.com/s3/m/3edea7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0.png)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不__明___句__读__,__不__能__解__决__疑__惑__,__有__的__(_指__“__句__读__之__不__知__”__)向___老__师__学__习__, 有__的__(_指__“__惑__之__不__解__”__)_不__向__老__师__学__习__,__小__的__方__面__要__学__习__,__大___的__方__面__却__放__ 弃__了___,__我__没__看__出__那__种__人__的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得__分__点__:__以__“__之__”__为__标__志___的__宾__语__ 前__置__句__;__“__或__”__,__有__的__;__“__小__”__“__大___”__,__小__的__方__面__,__大__的__方__面__;__“__遗__”__, 放__弃__;__“__明__”__,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项意思相同。 B项“以羊易之”的“易”指替换。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 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 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 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
《劝学》《师说》
复习任务
1. 梳 理 积 累 两 文 中 的 文 言 基 础 知 识 , 重 点 掌 握 古 今 异 义 词 和 多 义 实 词 “中”“已”“常”“攻”。 2.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a225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03.png)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师说》里那些文言知识。
你说这文言文啊,就像一座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好多宝贝呢!
先来说说那些个实词吧!就像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各有各的用处。
你看“师”这个字,它有时候是老师的意思,可有时候又不是,得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这就跟咱出门看天气穿衣服一样,得灵活点儿!还有“道”,那含义可丰富啦,道路、道理、方法……哎呀呀,可真得多琢磨琢磨。
虚词也很有意思呀!就像调味料,别看它小,作用可大着呢!
“之”“乎”“者”“也”,它们在句子里跑来跑去,让句子变得有滋有味。
比如说“之”吧,有时候表示“的”,有时候又当助词,帮助句子通顺。
你说神奇不神奇?
再看看那些句式,有的像整齐的队列,有的像独特的造型。
什么判断句啦、倒装句啦,就像不同风格的建筑,各有各的特色。
比如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一读就明白。
咱学习这些文言知识,就跟练功一样,得一步步来,不能着急。
就好像盖房子,得先打好基础,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垒。
你要是马马虎虎,那房子可盖不结实哟!
想想看,要是咱能把这些文言知识都掌握得牢牢的,那读起古文来不就跟玩儿似的?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那感觉,爽歪歪!咱就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就像穿越时空和他们聊天一样。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文言知识,得认真对待,好好钻研。
别觉得难就退缩,咱得鼓起勇气往前冲!就像爬山一样,虽然累,但爬到山顶看到的风景那叫一个美!大家加油吧,让我们在文言文的世界里尽情遨游,发现更多的精彩!这文言知识啊,真的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探索和学习的,难道不是吗?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18 《劝学》《师说》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18 《劝学》《师说》](https://img.taocdn.com/s3/m/dec93e0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f.png)
课时18《劝学》《师说》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以为轮②虽有.槁暴.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君子生.非异也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或师焉,或不.焉答案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②“有”同“又”,再;“暴”同“曝”,晒③同“智”,见识④同“性”,天性⑤同“授”,传授⑥同“否”,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金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黄金②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③爪牙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④寄托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⑤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⑥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⑦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⑧古文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答案①金属制的刀斧等②广泛地学习③爪子和牙齿④托身,藏身⑤求学的人⑥两个词,跟随并且⑦一般人⑧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④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安书》)⑤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给⑦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宽容(2)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③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④我命绝.今日(《孔雀东南飞》)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⑦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⑧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⑨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直上穿过(3)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5)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④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⑤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⑦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⑧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⑨来吾道.夫先路(《离骚》)答案(1)①借助②假期③假装④假如⑤临时委任(2)①横渡②断绝③停止、中断④停止呼吸、气绝⑤与世隔绝的⑥陡峭的⑦极⑧全然(3)①强健的、强大的②有力的、坚硬的③有余、略多(4)①传授②流传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5)①道理②风尚③道路④方法、策略⑤思想、学说⑥志趣、意向⑦说、谈论⑧天道,自然的规律⑨同“导”,引导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使之然也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用心一.也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小.学而大.遗⑨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⑩而耻.学于师答案①使动用法,使弯曲②名词作动词,游泳③使动用法,使……快④形容词作名词,善行⑤数词作形容词,专一⑥名词作动词,低于⑦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⑨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不拘于时⑥无以至千里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者……也②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⑤被动句,标志词:于⑥固定句式,标志词:“无以”,没有用来……的6.文化常识(1)君子:特指______________的人。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10第10课 劝学 师说 Word版含答案
![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10第10课 劝学 师说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c2768700abb68a882fb36.png)
第10课 劝学 师说1.识字辨形须臾.(yú) 舟楫.(jí) 跬.步(kuǐ) 驽.马(nú) 锲.而不舍(qiè) 金石可镂.(lòu) 骐骥.( jì ) 阿谀..(ē yú) 句读.(dòu) 郯子..(tán zǐ) 苌弘.. (chánɡ hónɡ ) 老聘.(dān) 2.文言知识梳理 《劝学》 (1)通假字 ①而⎩⎪⎪⎨⎪⎪⎧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表转折)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神明自得(表因果)锲而不舍(表承接)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代词,组成名 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助词,表停顿, 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5)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 ②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③介词结构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④固定句式“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师说》(1)通假字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d472fc172ded630b1cb62e.png)
高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基础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劝学》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师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师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b4e15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0a.png)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 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活动一:梳理重要字词及句式
劝学 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
虽有槁暴
輮使之然也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思考
概括第二段内容, 并思考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
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 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
▪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 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定语后置句)
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锲而舍之
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思考
概括第四段内容, 并思考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学习方法 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论 证
木輮轮
木绳直
变化
客观事物
改变原来性状
金
砺
利 普通人 学习 改变自己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加强,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
《劝学》《师说》课件
![《劝学》《师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0c7d17b8f67c1cfbd6b8e2.png)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千里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驾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 放弃奔跑。
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锲:二个“锲”均意为“雕刻”②而:二个“而”均表假设关系,如果 ③舍:二个“舍”均为动词,放弃④镂:雕刻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都注意省查自己,那
么他就会聪慧多智,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1.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对人性改造的价值,学习可以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2. 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分三层连用了五个比喻,证明学习的 重要意义
学习之道
学,教子也,就是用两只手辅佐学习者。
习,数飞也,鸟在白天反复练习飞翔,就启示 学习者要不断检验、反省自己的学习。
1.两篇课文中所指的“学习之道”是什么? 2.两篇文章中需要我们如何学习?
学习任务单1:自主归纳梳理两篇文章的 文言字词句
学习任务单2:绘制思维导图,理解文本 的论证思路
劝 学
积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学 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的
方 法 、
坚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骐骥”与“驽 马”对比
态 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朽木”与“金 石”对比
专心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假装
《劝学》、《师说》文化常识、文言挖空、文言文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一篇通
![《劝学》、《师说》文化常识、文言挖空、文言文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一篇通](https://img.taocdn.com/s3/m/2191358e581b6bd97e19ea06.png)
《劝学》、《师说》文化常识、文言挖空、文言文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一篇通01文言挖空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规(圆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故(所以)木受绳则直,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省(对自己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之(取独)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望矣,不如登高之(取独)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表修饰)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
假(借助,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上(向上)食埃土,下(往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也。
蟹六跪而(表并列,可不译)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或者……的凭借)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