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共46页文档
合集下载
电工基础课件___简单直流电路

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第6页,共74页。
一、电动势
动画M2-1 电动势
衡量电源的电源力大小及其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电动势通常用符号E或e(t)表示,E表示大小与方向都恒定的电动 势(即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t)表示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动 势,也可简记为e。电动势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记做V。
第8页,共74页。
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图中r表示电源的内部电阻,R表示电源外部联接的电阻(负载)。闭合电 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E = RI+rI
或 I E Rr
图2-1 简单的闭合电路
第9页,共74页。
外电路两端电压U = RI = E rI = R E ,显然,负载
Rr
电阻R值越大,其两端电压U也越大;当R >> r时(相当于开 路),则U = E;当R << r时(相当于短路),则U = 0,此时一 般情况下的电流(I = E/r)很大,电源容易烧毁。
如果有n个相同的电池相串联,那么整个串联电池组的 电动势与等效内阻分别为
E串 nE , r串 nr 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是单个电池电动势的n倍, 额定电流相
同。
第17页,共74页。
二、电池的并联
如图2-6所示并联电池组,每个电池的电动势均为E、内 阻均为r。
图2-6 并联电池组
如果有n个相同的电池相并联,那么整个并联电池组的电 动势与等效内阻分别为
【例2-3】有一盏额定电压为U1 40V、额定电流为I 5A的电灯,应该怎 样把它接入电压U 220V照明电路中。
220V解电:将源电上,灯如(设图电2-阻8所为示R1。)与一只分压电R2串联后,接入U
第6页,共74页。
一、电动势
动画M2-1 电动势
衡量电源的电源力大小及其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电动势通常用符号E或e(t)表示,E表示大小与方向都恒定的电动 势(即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t)表示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动 势,也可简记为e。电动势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记做V。
第8页,共74页。
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图中r表示电源的内部电阻,R表示电源外部联接的电阻(负载)。闭合电 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E = RI+rI
或 I E Rr
图2-1 简单的闭合电路
第9页,共74页。
外电路两端电压U = RI = E rI = R E ,显然,负载
Rr
电阻R值越大,其两端电压U也越大;当R >> r时(相当于开 路),则U = E;当R << r时(相当于短路),则U = 0,此时一 般情况下的电流(I = E/r)很大,电源容易烧毁。
如果有n个相同的电池相串联,那么整个串联电池组的 电动势与等效内阻分别为
E串 nE , r串 nr 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是单个电池电动势的n倍, 额定电流相
同。
第17页,共74页。
二、电池的并联
如图2-6所示并联电池组,每个电池的电动势均为E、内 阻均为r。
图2-6 并联电池组
如果有n个相同的电池相并联,那么整个并联电池组的电 动势与等效内阻分别为
【例2-3】有一盏额定电压为U1 40V、额定电流为I 5A的电灯,应该怎 样把它接入电压U 220V照明电路中。
220V解电:将源电上,灯如(设图电2-阻8所为示R1。)与一只分压电R2串联后,接入U
直流电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5 电路元件特性方程
直流电路中, U=IR 交流电路中, u=iR
图2.27 电阻负载电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5.2 电容元件特性方程
图2.28中电容元件的元件特性方程为: du i=C dt
图2.28 电容负载电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5.3 电感元件特性方程
di 图2.29中电感的元件特性方程为: u = L dt
[例2-5] 有一磁电式安培计,当使用分流器时,表头的满 标值电流为5mA。表头电阻为20Ω。今欲使其量程(满 标值)为1A,问分流的电阻应为多大? 解:
RA
R0 20 = = = 0.1005Ω I 1 −1 −1 I0 0.005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3.3 电压的测量
测量直流电压常用磁电式伏特计,测量交流电 压常用电磁式伏特计。
上一页
下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返 回
3.电感器
镇流器、电机、变压器的线圈都是电感线圈, 可以储存磁场能量。 用途:LC滤波器,调谐放大电路或谐振均衡, 去耦电路 分类:按结构特点可分为单层、多层、蜂房、 带磁芯及可变电感线圈。 主要技术参数:电感量L和品质因数Q。 电感量是指电感器通入电流后储存磁场能量的 大小,其单位是H、mH和μH。1H=103mH, 1mH=103μ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U 6 解:在图2.12(a)中: I = = = 2A R 3
在图2.12(b)中:
U 6 I = − = − = −2 A R 3
在图2.12(c)中:
U −6 I=− =− = 2A R 3
在图2.12(d)中:
2.5 电路元件特性方程
直流电路中, U=IR 交流电路中, u=iR
图2.27 电阻负载电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5.2 电容元件特性方程
图2.28中电容元件的元件特性方程为: du i=C dt
图2.28 电容负载电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5.3 电感元件特性方程
di 图2.29中电感的元件特性方程为: u = L dt
[例2-5] 有一磁电式安培计,当使用分流器时,表头的满 标值电流为5mA。表头电阻为20Ω。今欲使其量程(满 标值)为1A,问分流的电阻应为多大? 解:
RA
R0 20 = = = 0.1005Ω I 1 −1 −1 I0 0.005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2.3.3 电压的测量
测量直流电压常用磁电式伏特计,测量交流电 压常用电磁式伏特计。
上一页
下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返 回
3.电感器
镇流器、电机、变压器的线圈都是电感线圈, 可以储存磁场能量。 用途:LC滤波器,调谐放大电路或谐振均衡, 去耦电路 分类:按结构特点可分为单层、多层、蜂房、 带磁芯及可变电感线圈。 主要技术参数:电感量L和品质因数Q。 电感量是指电感器通入电流后储存磁场能量的 大小,其单位是H、mH和μH。1H=103mH, 1mH=103μ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U 6 解:在图2.12(a)中: I = = = 2A R 3
在图2.12(b)中:
U 6 I = − = − = −2 A R 3
在图2.12(c)中:
U −6 I=− =− = 2A R 3
在图2.12(d)中:
第2章直流电路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路的简化及等效变换
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彼此互相等效的条件是:对任意两节点 而言的伏安特性相同,则这两种电路等效。
可以证明,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电路的等效变换条件是: (1)将三角形等效变换为星形(△-Y)
(2-9)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路的简化及等效变换
(2)当有多个电流源并联时,可等效成一个电流源,其等效 电流源的源电流为多个电流源源电流的代数和,如图2-9所 示。其中,IS=IS1+IS2-IS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路的简化及等效变换
(3)凡是与电压源并联的任意电路元件,对外等效时可省去, 不影响电压源两端的输出电压,如图2-10所示。
最后,应用KCL和KVL共列出b个方程,可解出b个支路电 流。
综上,支路电流法的步骤为: (1)设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列(n-1)个独立的KCL方程。 (3)列b-(n-1)个独立的KVL方程。 (4)联立上述b个方程并求解。
上一页 返回
2.3 节点电位法
节点电位法是以节点电位为未知量,应用KCL列节点方程解 出节点电位的分析方法。电路中其他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利 用已求的节点电位及欧姆定律求得。
下面以例2-8来讲述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下一页 返回
2.5 戴维南定理
例2-8 如图2-22(a)所示,已知US1=18V,US2=9V, R1=R2=1Ω,R3=4Ω,试用戴维南定理求R3上的电流I和 电压U。
图2-1中所标的电压、电流称为端口电压和端口电流,这两 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二端网络的伏安特性。
下一页 返回
2.1 电路的简化及等效变换
在分析复杂网络时,为了分析与计算的方便,应首先对电路 进行等效变换,以使电路简化。
2.1 电路的简化及等效变换
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彼此互相等效的条件是:对任意两节点 而言的伏安特性相同,则这两种电路等效。
可以证明,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电路的等效变换条件是: (1)将三角形等效变换为星形(△-Y)
(2-9)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路的简化及等效变换
(2)当有多个电流源并联时,可等效成一个电流源,其等效 电流源的源电流为多个电流源源电流的代数和,如图2-9所 示。其中,IS=IS1+IS2-IS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路的简化及等效变换
(3)凡是与电压源并联的任意电路元件,对外等效时可省去, 不影响电压源两端的输出电压,如图2-10所示。
最后,应用KCL和KVL共列出b个方程,可解出b个支路电 流。
综上,支路电流法的步骤为: (1)设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列(n-1)个独立的KCL方程。 (3)列b-(n-1)个独立的KVL方程。 (4)联立上述b个方程并求解。
上一页 返回
2.3 节点电位法
节点电位法是以节点电位为未知量,应用KCL列节点方程解 出节点电位的分析方法。电路中其他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利 用已求的节点电位及欧姆定律求得。
下面以例2-8来讲述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下一页 返回
2.5 戴维南定理
例2-8 如图2-22(a)所示,已知US1=18V,US2=9V, R1=R2=1Ω,R3=4Ω,试用戴维南定理求R3上的电流I和 电压U。
图2-1中所标的电压、电流称为端口电压和端口电流,这两 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二端网络的伏安特性。
下一页 返回
2.1 电路的简化及等效变换
在分析复杂网络时,为了分析与计算的方便,应首先对电路 进行等效变换,以使电路简化。
《直流电路分析》课件

在音频、视频等信号传输 和处理中,需要保持信号 的稳定不变,直流稳态电 路起到关键作用。
06
直流电路中的功率与效率
直流电路中的功率计算
总结词
了解直流电路中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 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详细描述
有功功率是指电路中消耗的功率,计算公 式为P=UI,单位为瓦特。无功功率是指 电路中交换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Q=UIsinφ,单位为乏。视在功率是指电 路中总功率,计算公式为S=UI,单位为伏 安。
详细描述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等。欧姆定律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基础,基 尔霍夫定律用于解决节点和回路问题,叠加定理则用于分析多个电源作用下的电路。此外,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 顿定理等也是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重要手段。
02
欧姆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
欧姆定律
总结词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 的关系。
VS
详细描述
减小内阻可以有效降低能量损耗,提高效 率。优化电路设计可以改进电流分布、减 少电压降等,从而提高效率。采用高效器 件可以减少能耗和散热需求,提高效率。 实际应用案例包括LED照明电路设计、电 池充电器的优化等。
THANKS
《直流电路分析》ppt课件
目录
• 直流电路概述 • 欧姆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 • 电阻电路分析 • 电容与电感电路分析 • 直流稳态电路分析 • 直流电路中的功率与效率
01
直流电路概述
直流电路的定义与特点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理解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是学习电路分析的基础。
直流电路是指电流保持恒定状态的电路,其特点是电流大小不随时间 变化,方向保持不变。在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遵循欧姆定律。
06
直流电路中的功率与效率
直流电路中的功率计算
总结词
了解直流电路中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 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详细描述
有功功率是指电路中消耗的功率,计算公 式为P=UI,单位为瓦特。无功功率是指 电路中交换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Q=UIsinφ,单位为乏。视在功率是指电 路中总功率,计算公式为S=UI,单位为伏 安。
详细描述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等。欧姆定律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基础,基 尔霍夫定律用于解决节点和回路问题,叠加定理则用于分析多个电源作用下的电路。此外,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 顿定理等也是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重要手段。
02
欧姆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
欧姆定律
总结词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 的关系。
VS
详细描述
减小内阻可以有效降低能量损耗,提高效 率。优化电路设计可以改进电流分布、减 少电压降等,从而提高效率。采用高效器 件可以减少能耗和散热需求,提高效率。 实际应用案例包括LED照明电路设计、电 池充电器的优化等。
THANKS
《直流电路分析》ppt课件
目录
• 直流电路概述 • 欧姆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 • 电阻电路分析 • 电容与电感电路分析 • 直流稳态电路分析 • 直流电路中的功率与效率
01
直流电路概述
直流电路的定义与特点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理解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是学习电路分析的基础。
直流电路是指电流保持恒定状态的电路,其特点是电流大小不随时间 变化,方向保持不变。在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遵循欧姆定律。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IS
US RO
注意: (1)电流源电流的参考方向在电压源内部由负极指向正极。 (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不能等效互换。 (3)与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并不影响电压源的电压,对外电路, 它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 (4)与电流源串联的元件并不影响电流源的电流,对外电路, 它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
【例2-2】 化简图2-19( a)所示的电路。
78
UOC
7
2
3 3
2
V
根据图c,有源线性二端网络所有独立源作用 为零时的等效电阻RO为
RO
3 2 32
1.2
二、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P
I 2RL
U R 2 OC L
(RO RL )2
根据 dP 0 ,可求出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dRL
U2
Pmax
OC
4RO
I 2
R1 R1 R2
IS
3 3
4
7
3ABiblioteka 根据叠加定理得I2 I2 I2 5 A
【例2-7】 用叠加定理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解: 画出电压源单独作用的电路和电流源单独作用的电路。
由图2-24(b)得 由图2-24(c)得
U 2 10 4 V 23
U 3 3 2 3.6 V 23
电路进行分析,解出相应的电流和电压。 (3)将分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叠加。
【例2-6】 用叠加定理求图2-23(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2,图 中R1=3Ω,R2=4Ω,US=14 V,IS=7 A。
解 :画出电压源单独作用的电路和电流源单独作用的电路。
得
I2
US R1 R2
14 2 A 34
【例2-3】 利用电源等效变换,求图2-20( a)中的电流。 I 34 1 A 13 4
项目二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2) 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扬声器 话筒 放大器
将语音转换 为电信号 (信号源)
信号转换、放 大、信号处理 (中间环节)
信号传递示意图
接受转换信 号的设备 (负载)
项目二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S 电路分析与实践
2.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用理想电路元件、理想导体模拟实际器件 (1)实际电气器件:复杂、电磁性能多方面 (2)理想电路元件: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 只考虑起主要作用的某些电磁现象。
项目二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电路分析与实践
一、任务导入
二、电压的测量
图1-2-1 简单直流电路
把直流电压表接入图1-2-1电路中。利用直流电压表测量6Ω 电阻 上的电压, 特别注意电流的正负,理解电流参考方向、实际方向的含 义和判别方法。 项目二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电路分析与实践
二、任务实施
p分析与检测
电路分析与实践
补充:对结论的理解
i
⊕
u
u
i
⊕
(1)u、i实际方向关联 元件吸收功率
(2)u、i实际方向非关联 元件提供功率
因为:电流的方向是⊕运动的方向,而⊕沿电压方向移动时能量 减少。(1)与(a)比较,u>0,i>0,p>0; (2)与(a)比较, u<0,i>0,p<0。
项目二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检测
电路分析与实践
二、任务实施
测量电压方法如下: (1)先按图1-2-1(a)接线,将直流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A 点,负接线柱接B点,若指针正偏,电压为正值;若指针反 偏,将两表笔互换,电压取负值。将测量结果记录于表 1-2-1中。 (2)再按图1-2-1(b)接好电路。按同样方法测量电压U, 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表1-2-1中。
02直流电路的一般分析

15
即: R A BR R 23 2 4 34 R R 15 153 30 0 1 15 510(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阻电路及连接方式
在计算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关键在于识别电路中各电阻的串、并联 关系,其工作大致可分成以下几步:
(1)根据串并联特点分析电路元件的串并联规律。串联电路所有元 件流过同一电流;并联电路所有元件承受同一电压。
2.2.1 电源的联结
如图2-10(a),由3个理想电压源串联组成的二端网络N,根据电路
等效的定义,可以用一个电压源等效替代,如图2-10(b)所示,由
KVL,该电压源的电压为 U S U S 1 U S 2 U S 3
注意:等效时要先确定等效电压源 U
的参考极性。若要将电压源并
S
联,则并联的电压源必须极性相同、电压值相等。否则,不允许并联
R 2 9 9 R 1 9 0 k
U U 3 gR g(R 1R gR 2R 3),R 3900k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阻电路及连接方式
2.1.3 电阻的并联
图2-6(a)所示是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其等效电路为图2-6(b)。 由图(a)知:并联就是几个元件首和首相接,尾与尾相接,各电阻分别 构成一条支路的连接方式。
解:电路中,通过的最大电流即量程,
当 I = 10mA时, IRIIg5m A,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特性,
得 IR Rg
Ig R1
则
R1R IR g Ig
50550() 5
同理,当 I = 50mA时, IRIIg45m A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阻电路及连接方式
则
R2 R IR g Ig
即: R A BR R 23 2 4 34 R R 15 153 30 0 1 15 510(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阻电路及连接方式
在计算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关键在于识别电路中各电阻的串、并联 关系,其工作大致可分成以下几步:
(1)根据串并联特点分析电路元件的串并联规律。串联电路所有元 件流过同一电流;并联电路所有元件承受同一电压。
2.2.1 电源的联结
如图2-10(a),由3个理想电压源串联组成的二端网络N,根据电路
等效的定义,可以用一个电压源等效替代,如图2-10(b)所示,由
KVL,该电压源的电压为 U S U S 1 U S 2 U S 3
注意:等效时要先确定等效电压源 U
的参考极性。若要将电压源并
S
联,则并联的电压源必须极性相同、电压值相等。否则,不允许并联
R 2 9 9 R 1 9 0 k
U U 3 gR g(R 1R gR 2R 3),R 3900k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阻电路及连接方式
2.1.3 电阻的并联
图2-6(a)所示是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模型,其等效电路为图2-6(b)。 由图(a)知:并联就是几个元件首和首相接,尾与尾相接,各电阻分别 构成一条支路的连接方式。
解:电路中,通过的最大电流即量程,
当 I = 10mA时, IRIIg5m A,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特性,
得 IR Rg
Ig R1
则
R1R IR g Ig
50550() 5
同理,当 I = 50mA时, IRIIg45m A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电阻电路及连接方式
则
R2 R IR g Ig
第2章直流电路分析

❖ U=U1=U2=U3= …=Un ❖ 所以根据功率定律,可得
❖ P=P1+ P2+ P3+… Pn ❖ 即并联电阻旳总功率等于各电阻旳分功率之和. ❖ 功率特点是串联与并联电路唯一相同旳特点,因为
能量总是守恒旳,与电路旳连接方式是无关旳.
❖ (5)电流分配。 ❖ 因为
❖ U=U1=U2=U3= …=Un ❖ 所以
❖ (1) 电压旳特点。并联电路电阻两端旳电压相等,即
❖ U= U1=U2=U3= …=Un ❖ (2)电流旳特点。串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电阻上分电流之和,
即
❖ I=I1+I2+I3+ …+In
I1 R1
I
I2 R2
. . I3 R3
U
IR U
(a)电路图
(b)等效电路
图2.4 电阻并联电路
(3) 电阻特点。将式(2-8)同除以电压U,得
❖ 能应用电阻并联电路旳特点分析实 际电路。
❖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旳电阻旳并连在两点之间,电阻两端承受 同一电压旳电路,称为并联电路,如图2.4所示是由三个电 阻构成旳并联电路。
❖ 1.电阻并联电路旳特点
❖ 【试验】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并联电路旳总 电流、分电流和总电压、分电压,能够得到:
R1 +
U
R3 U
R2
R2
R3
-
-
(a)
(b)
图2.6 混联电路
怎样分析混联电路? 解混联电路旳关键是将串、并联电路关系不易看清 旳加以改画(使所画电路旳串、并联关系清), 按电阻串并联关系,逐一将电路化简。
混联电路旳一般分析措施如下。 求混联旳电路旳等效电阻 根据混联电路旳电阻旳连接关系求出电路旳等效电路。 求混联电路旳总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旳总电流。 求各部分旳电压、电流和功率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旳串、并联特点和电功率旳计算
❖ P=P1+ P2+ P3+… Pn ❖ 即并联电阻旳总功率等于各电阻旳分功率之和. ❖ 功率特点是串联与并联电路唯一相同旳特点,因为
能量总是守恒旳,与电路旳连接方式是无关旳.
❖ (5)电流分配。 ❖ 因为
❖ U=U1=U2=U3= …=Un ❖ 所以
❖ (1) 电压旳特点。并联电路电阻两端旳电压相等,即
❖ U= U1=U2=U3= …=Un ❖ (2)电流旳特点。串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电阻上分电流之和,
即
❖ I=I1+I2+I3+ …+In
I1 R1
I
I2 R2
. . I3 R3
U
IR U
(a)电路图
(b)等效电路
图2.4 电阻并联电路
(3) 电阻特点。将式(2-8)同除以电压U,得
❖ 能应用电阻并联电路旳特点分析实 际电路。
❖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旳电阻旳并连在两点之间,电阻两端承受 同一电压旳电路,称为并联电路,如图2.4所示是由三个电 阻构成旳并联电路。
❖ 1.电阻并联电路旳特点
❖ 【试验】用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并联电路旳总 电流、分电流和总电压、分电压,能够得到:
R1 +
U
R3 U
R2
R2
R3
-
-
(a)
(b)
图2.6 混联电路
怎样分析混联电路? 解混联电路旳关键是将串、并联电路关系不易看清 旳加以改画(使所画电路旳串、并联关系清), 按电阻串并联关系,逐一将电路化简。
混联电路旳一般分析措施如下。 求混联旳电路旳等效电阻 根据混联电路旳电阻旳连接关系求出电路旳等效电路。 求混联电路旳总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旳总电流。 求各部分旳电压、电流和功率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旳串、并联特点和电功率旳计算
第一章直流电路分析

有时为了某种需要, 可将电路中的某一段与电阻或变阻器并联, 以 起分流或调节电流的作用。
电工技2术.2.3 电阻的混联 凡可以用串、并联等效变换方பைடு நூலகம்化简
为单回路的电路称为简单电路或电阻串、 并联电路, 否则称为复杂电路。在简单电 路中, 对于给定的端钮, 若已知电压U(或 电流I), 要求各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 其 求解步骤如下: (1)首先求出串、并联电路对于给定端 钮的等效电阻R或等效电导G。 (2)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流(或电压) 。
首先, 按选定的电流I1参 考I 2 方 I向3 ,对0 节点a列KCL方程 (2-8)
节点b列KCL方程 I1 I 2 I3 0
电工技术
此两式仅差一个负号, 故只有n-1=2-1个KCL方程是独立的。
图2-7 支路电流法举例
其次, 选择回路应用KVL列出其余b-(n-1)=3-(2-1)个方程。
在计算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关键在于识别各 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其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1)几个元件串联还是并联根据串并联特点来判断。串联电路所有元 件流过同一电流;并联电路所有元件承受同一电压。 (2)将所有无阻导线连接点用结点表示。 (3)在不改变电路连接关系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改画电路,以便更 清楚地表示出各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4)对于等电位点之间的电阻支路,必然没有电流通过,所以既可将 它看作开路,也可看作短路。 (5)采用逐步化简的方法,按照顺序简化电路,最后算出等效电阻。
电工技术
第二章 直流电路分析
➢2.1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电工2.技1.术1
1. 等效串联电阻及分压关系 电路中如果电阻依次连接, 各电阻流过
同一电流, 这种连接形式称为电阻的串联, 如图2-1(a)所示。
电工技2术.2.3 电阻的混联 凡可以用串、并联等效变换方பைடு நூலகம்化简
为单回路的电路称为简单电路或电阻串、 并联电路, 否则称为复杂电路。在简单电 路中, 对于给定的端钮, 若已知电压U(或 电流I), 要求各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 其 求解步骤如下: (1)首先求出串、并联电路对于给定端 钮的等效电阻R或等效电导G。 (2)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流(或电压) 。
首先, 按选定的电流I1参 考I 2 方 I向3 ,对0 节点a列KCL方程 (2-8)
节点b列KCL方程 I1 I 2 I3 0
电工技术
此两式仅差一个负号, 故只有n-1=2-1个KCL方程是独立的。
图2-7 支路电流法举例
其次, 选择回路应用KVL列出其余b-(n-1)=3-(2-1)个方程。
在计算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关键在于识别各 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其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1)几个元件串联还是并联根据串并联特点来判断。串联电路所有元 件流过同一电流;并联电路所有元件承受同一电压。 (2)将所有无阻导线连接点用结点表示。 (3)在不改变电路连接关系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改画电路,以便更 清楚地表示出各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4)对于等电位点之间的电阻支路,必然没有电流通过,所以既可将 它看作开路,也可看作短路。 (5)采用逐步化简的方法,按照顺序简化电路,最后算出等效电阻。
电工技术
第二章 直流电路分析
➢2.1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电工2.技1.术1
1. 等效串联电阻及分压关系 电路中如果电阻依次连接, 各电阻流过
同一电流, 这种连接形式称为电阻的串联, 如图2-1(a)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