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感染公认为是外科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影响着外科治疗的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

有些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可直接导致手术的失败,致患者手术部位功能缺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只有控制手术切口感染,规范护理流程才能有效提升医疗质量,保证手术近期及远期效果。

1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1.1机体自身因素机体发育不良、肥胖、高龄病患和婴幼儿术后易发生术后感染。

前者免疫系统发育差,后者机体免疫力低下,组织再生能力欠缺,即使是少量致病菌也可引起切口感染性病变。

肥胖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差,手术时脂肪细胞受切割或牵拉受损,不易准确消灭死腔止血,术后易发脂肪液化及感染。

1.2大手术和严重创伤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广和术中意外,造成创伤面积大、出血量多、输血量大,不可避免地影响机体代谢和脏器功能,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为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1.3糖尿病人群患病率及遗传率高,为感染易发因素。

1.4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免疫功能的先天性缺陷和获得性疾病,显著地增高了感染发生率。

1.5长期应用抗生素抗生素长期使用,尤其是大剂量或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致机体菌群失调,发生院内感染及内源性感染。

2易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病原体
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于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直接接触感染机率更大。

感染的发生与致病菌的侵袭力,数量和人体抵抗力强弱密切相关。

3手术过程中相关因素
3.1手术区皮肤的的准备术前备皮过程中,剃毛时损伤真皮层或剃毛后距手术开始时间超过24h,切口感染率增高15%~18%[1]。

3.2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与术后感染率呈正相关。

手术室环境,患者及手术人员携带的病原菌污染的机会随手术时间增加,创面长期暴露,术中出血多,长时间牵拉使组织损伤增多;麻醉时间过长,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术后感染。

3.3手术技术电刀的广泛应用使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升高;钝器械造成的组织钝挫伤大,较易引发感染;手术过程中留有无效腔行成积血与积液或止血钳夹
组织过多,可增加感染机率15%~20%;切口丝线结扎缝合比尼龙缝线结扎感染率高10%左右。

3.4引流及体腔内异物存留开放术后如果引流物放置不当,空腔内未引出的积血和渗液易导致切口感染。

体内存留的异物可成为病原菌的易生地导致机体发生急慢性炎性反应,局部组织的防御功能明显降低,促进或加快感染蔓延。

甚至發生菌血症败血症。

3.5手术人员流动过多人员流动可增加细菌在空气中的不定向流动,明显增加感染机率。

4其它相关因素
4.1医疗用具污染麻醉或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心电除颤器,中性电极导线导管等易被污染,但消毒时不易引起注意或消毒不彻底,形成交叉感染[2]。

4.2非医疗用具污染手术中常用的铺单等虽做到了一人一套一换,但遇到患者呕吐、出血、引流液污染等因素,很容易滋生细菌,形成感染源。

5预防措施
5.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

5.2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如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患者戒烟等。

5.3避免免疫机制受损免疫抑制药物导致机体免疫机制严重受损,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易感染率可高达60%。

使用时要严格加强保护措施。

提高机体免疫力。

5.4抗生素应用手术时间短的一类切口的中小手术可以不用抗生素。

大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细菌污染机率大,再加上手术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手术切口感染机率大。

因此,手术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

研究资料及临床证实抗生素术前30min给药,可明显抑制细菌生长,相比术后给药,同等剂量的抗生素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对减弱,应予以提倡术前给抗生素。

5.5控制血糖凡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满意,切口感染发生率高,而且感染切口愈合慢。

5.6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完善准备,去除皮肤治病菌。

对于肠道手术需做肠道清洁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阴道手术必需做好阴道清洁,可降低手术感染率30%。

传统备皮易造成皮肤破损,甚至创面溃疡,导致伤口感染。

可使用脱毛剂降低感染率。

用剃毛方法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皮肤真皮层,可降低切口感染率20%左右。

重视患者术后疼痛,因疼痛影响切口愈合,从而增加外科感染
机会[3]。

手术患者由于进食暂时受限或排气前不能正常进食,外科营养支持尤其重要。

5.7加强手术室管理
5.7.1手术技能术中注意切口及切口周围的保护。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用纱布垫或隔离膜保护切口边缘,使皮下组织不直接暴露于内外源性感染源下,以免受到来自深部组织的感染。

手术操作过程中减少组织医源性损伤,使用拉钩要垫以湿纱布,不可用力过大,以免造成组织拉伤出血和细胞缺血。

污染严重、创伤大或时间长的手术缝合创缘前,用等渗盐水冲洗(必要时加敏感抗生素),可降低感染率23%~27%。

伤口内渗液较多时,可在缝合同时皮下留置引流物,或者暂不缝合伤口,充分引流之后延期缝合手术切口。

5.7.2控制监测环境、设备,降低感染率参观人员不应离术者过近,手术所用器械、敖料要严格消毒,甚至灭菌,定期检查。

努力好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与监测。

保持室温24℃~26℃相对湿度40%~50%。

手术时手术间应控制人数,参观手术人控制在3人以内,做到随时换气,减少感染机会。

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到手术间逗留,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5.7.3手术配合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

铺无菌单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好原始标记,铺单后不得移动无菌单,无菌单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

术中手术衣或无菌单被渗液浸湿后,应立即更换或用无菌单加层覆盖。

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凡怀疑物品器械被污染时应立即停用并更换。

凡接触过空腔脏器的器械或敖料,均视为被污染,污染物品和器械不得再用于无菌部位的手术操作。

手术皮肤消毒后贴上无菌切口保护膜,可有效的避免皮肤外源性感染。

手术人员技术熟练,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内外源性感染机会。

5.8加强消毒管理
5.8.1护理必需品消毒灭菌除一次性医疗用品外,所有护理用具必须严格无菌消毒。

如雾化器、湿化器,止血纱布可用500ml/L氯乙定消毒液浸泡30~50min 清洗备用。

物体表面消毒可用75%酒精或苯扎溴铵液消毒。

5.8.2非医疗用品灭菌消毒各种导联线,仪器表面消毒,可用600ml/L有效氯擦拭灭菌,擦拭时注意导线连接,注意勿损坏仪器,使仪器漏电。

表面每日固定擦拭3次,术毕清洁后再次消毒灭菌。

5.9消毒意识提升及宣传教育医疗机构需组织医护人员参加院内感染培训,明确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途径,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感染的控制及预防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影响着外科治疗的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

只有有效减少术后感染发生,才能节约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晓堂.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70-478.
[2]陈云,许晨新,刘海.手术无菌物品的消毒管理[J].中国热带医学,2003,3(2):269.
[3]季小平.疼痛对切口愈合的影响[J].家庭护士,2012,6(2C):505-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