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范文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银行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NPL Securitization)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处置方式。

然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定价问题一直是核心和难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问题,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概述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商业银行持有的不良资产(如贷款、抵押品等)打包成证券,并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这些证券来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转移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渠道。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主要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资产质量、未来现金流预测等因素。

然而,由于不良资产本身的特殊性质,如信息不对称、缺乏历史交易数据等,使得定价过程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二)问题1. 定价方法不统一:目前,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导致同一种资产在不同的银行或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得到不同的定价,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

2. 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往往不充分,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资产的价值。

这增加了投资风险,也影响了定价的准确性。

3. 缺乏专业人才:不良资产证券化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估值和风险管理。

然而,目前市场上缺乏具备这些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解决策略(一)统一定价方法为解决定价方法不统一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定价方法。

同时,应加强市场教育,提高市场对不同定价方法的认知和接受度。

(二)加强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加强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确保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资产的质量、风险等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文章摘要】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及金融业改革,而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不良资产问题成为银行业的焦点。

随着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各银行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参与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有序竞争,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通过法律途径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

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会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者吞没掉。

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已直接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

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资产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进行了多年银行业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任然受到大量坏账的困扰,不良资产问题仍然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梯子改革的不断深入,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法,拓宽服务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派出后顾之忧。

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善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高速发展的我国银行业正在接受着严重的考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影响着银行自身的壮大发展,还大大的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六篇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六篇

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六篇商业银行风险论文范文1【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运营过程中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而引起的财务风险。

为了规避财务风险,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识别,准时实行措施化解风险。

为了进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识别,需要对以往银行所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应对措施,避开下次发生。

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对财务资产负债表等财务资料定期汇总进行讨论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发觉潜在危机,同时,银行财务风险也需要对往来客户的信用风险与经济市场风险进行识别。

客户的负债清偿力量是需要银行谨慎考核推断的。

面对市场经济需要不断的进行市场监管,把握市场动态,准时发觉可能影响财务风险的缘由,做出对策,规避风险。

一、商业银行风险特征(1)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双重性和相关性:商业银行风险存在患病损失的可能性与取得收益的机会,这不仅与其自身的经营活动影响,更受其服务对象的经济行为决策和活动效率的影响。

正是由于银行风险的双重性和相关性,所以会使经济主体产生一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有效配置资源。

(3)可控性:商业银行风险所具有不确定性,并非意味着不行控,从肯定程度上可以把风险掌握到肯定范围内。

(4)加速传染性:银行风险一旦爆发,不同于其他经济风险爆发,它会因信用基础的丢失而提高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

(5)集中累积性: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单一,使银行风险过于集中化;基层银行的经营不善并不会危及其生存,各种风险通过向上级转嫁,逐级汇总到总行,这样风险将逐步累积。

二、商业银行风险分类(一)外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国家风险的来源于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

1、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未能履行契约中商定的义务而造成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2、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商业银行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它存在于银行的经营活动中。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存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营和资产质量,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是指银行发放的贷款中,因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或无力偿还而形成的逾期贷款、呆账贷款等。

这些不良贷款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资产风险,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对我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 银行业自身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直接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

这可能使银行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甚至可能引发银行破产或重组。

2. 金融市场影响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良贷款问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一方面,不良贷款可能导致银行信贷紧缩,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另一方面,银行信贷风险的扩散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3. 实体经济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紧缩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增加,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银行风险防控意识的提高可能导致部分行业信贷投放受限,影响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四、对策建议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对贷款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控。

2. 完善监管政策: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治理。

3. 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违约风险。

4. 推动金融市场改革:通过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和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探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探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探析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难免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其中不良资产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不良资产是指那些价值已经大幅度贬值或者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这些资产给银行及整个经济系统都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凸显,不良贷款比例逐年攀升。

为了应对不良资产问题,商业银行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不良资产债转股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通过债转股,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变为股权,从而减少不良资产的影响,提升资产质量。

不良资产债转股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在进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时,商业银行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有效地进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不良资产的概念解析、影响、意义、风险以及监管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进行探析。

1.2 问题意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探析引言面临经济形势严峻的当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来化解风险、稳定金融市场。

在实施不良资产债转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如何有效管理不良资产的风险,确保债转股过程的顺利进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良资产的规模巨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

随着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加,企业债务违约的情况也在增加,导致不良资产的数量飞速增长,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处置这些不良资产,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不良资产债转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和法律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政策的不确定性会给银行的决策带来困扰,而法律风险则可能对银行的合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在进行不良资产债转股时,需要高度重视监管政策和法律风险,有效防范相关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问题考察(一)不良资产的内涵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贷款。

我国不良资产的内涵由于历史上分类方法的不同,一直有别于其它国家。

截止至1998年前,我国实行的分类方法基本上是沿袭了财政部1988年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四类,后三者合称为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1996年生效的《贷款通则》及以后陆续所作的一些修订逐步完善了“一逾两呆”。

为加快我国银行业同国际接轨的速度,适应加入WTO的需要,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比较研究各国信贷资产分类方面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我国银行将正式采用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在这五类中,后四类称为有问题贷款或受批评贷款,不良贷款仅指后面三类贷款。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目前采用的是两种分类方法并行的过渡方式,最终将实行同国际接轨。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表现及危害性不良资产的表现: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字,2004年一季度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指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2.08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不良贷款率为16.61%,其中,次级类贷款3022亿元,可疑类贷款1.11万亿元,损失类贷款6702亿元。

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8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15%;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878亿元,比年初增加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12%【1】虽然上述数字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一些国际机构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估计则为悲观,根据《安永2004年全球不良贷款报告》称,“中国银行系统中的坏账金额位居世界第二,在过去6年中,中国己将其金融系统中的坏账削减了约2000亿美元。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重大问题。

作为衡量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关键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财务健康以及经济的平稳发展。

本篇研究报告将从定义与概述开始,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不良贷款,指的是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归还的贷款,一般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不良贷款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指标,其存在不仅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与成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持续上升。

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此外,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不力也是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重要原因。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如果不良贷款持续增加,可能导致银行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削弱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降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同时,不良贷款的处置过程往往伴随着资产减值、核销等操作,进一步减少了银行的可用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三)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可能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注资等方式进行救助,从而增加财政支出。

同时,不良贷款的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资产处置损失也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一)加强银行内部管理:银行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信贷审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

(二)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不良贷款的产生。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探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探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探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通过债转股来化解不良资产,减少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

不良资产的债转股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风险进行探析。

不良资产的债转股面临着市场风险。

在实施不良资产的债转股过程中,需要引入社会资本,但是银行的不良资产是由于信贷风险所导致的,如果不良资产的项目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可能导致不良资产债转股后的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导致投资人损失。

债转股的过程涉及到市场价格的确定和投资者的预期,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增加风险。

要降低市场风险,就需要严格的审核程序和市场评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参与。

政策风险也是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挑战。

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就可能对不良资产的债转股产生影响。

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加投资者的预期风险,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对此,政府需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和协调,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为不良资产的债转股提供可持续的政策支持。

市场风险也是不良资产债转股面临的挑战。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在债转股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提前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融资成本上升,甚至无法完成债转股的目标。

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也会影响到不良资产的债转股。

为降低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债转股的顺利进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债转股确实面临着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等多种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不良资产债转股的顺利进行,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减少政策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本充足,降低金融风险;市场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参与,降低市场风险。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化解不良资产问题,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浅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银行为例论文设计

浅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银行为例论文设计

浅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津银行为例摘要基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不良贷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首先介绍了银行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了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

在这基础上,选取天津银行为例,分析该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种种问题,认为该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营管理指导思想有所偏移,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考核激励措施不到位,贷款结构不合理,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不良资产处置对策,包括优化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加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完善员工的考核激励措施,合理分散信贷风险,积极扩大债转股的规模,提高其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创不良资产处置新局面。

关键词:不良资产;上市银行;目录摘要 (1)1 绪论 (3)1.1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文献综述 (3)1.2.1国内文献综述 (3)1.2.2国外文献综述 (3)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5)2.1不良资产 (5)2.2银行不良资产 (5)2.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 (6)3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6)3.1 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资产现状 (6)4 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 (8)4.1 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 (8)4.2 考核激励措施不到位 (8)4.3 贷款结构不合理,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9)5 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9)5.1 经营环境及宏观政策因素分析 (9)5.2 银行自身因素分析 (10)6 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12)6.1 优化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12)6.2 加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12)6.3 完善员工的考核激励措施 (13)6.4 合理分散信贷风险 (13)7 结论 (14)致谢 (14)参考文献 (14)1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经济体制的转型,让我国银行体系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运作中难免会积累一些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的存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风险。

本文将重点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风险,并探讨应对之策。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1.不良资产准确识别的问题商业银行在面临不良资产处置时,首要问题就是准确识别不良资产。

然而,不良资产的定义及判定标准并不明确,使得商业银行在识别不良资产上存在困难。

不良资产的评估与分类如果不准确,将给处置过程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2.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商业银行在面临不良资产处置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然而,市场上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繁多,如转让、拍卖等,银行需要权衡利弊,并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方式。

但由于各种处置方式存在不同的限制和条件,选择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3.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通常会较长。

不良资产处置需要经历识别、评估、转让等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

特别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银行很难迅速地处理掉不良资产。

这样一来,不良资产将会长期存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影响银行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风险1.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

由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往需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商业银行需要相互信任并建立合作关系。

若合作方违约,商业银行将面临丧失处置渠道的风险,进而导致资产无法顺利处置。

2.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时还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不良资产的处置涉及到资金的调配,如果处置过程中遇到融资困难,将会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将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3.经济风险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还会因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面临经济风险。

如果处置时点选择不当,有可能使得不良资产的价值下降,导致处置收益不高。

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第一章绪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伴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屡屡发生的重大金融事件和金融风波,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危机成为世界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银行作为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只要持续地经营,就会有不良资产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一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2007年8月开始逐渐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似乎已经沉寂多年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又提上议案,也给银行内部的风险防控敲响了警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国有商业银行以专业银行模式运营,信贷业务具有浓厚的政策性色彩,加之受到当时经济过热的影响,以及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

在1993年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未提取过呆帐准备金、没有核销过呆帐损失。

这样,不良资产不断累积,金融风险逐渐孕育。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才真正认识到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已经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正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

对于不良资产的定义,学者比较一致和全面的观点是:不良资产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就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连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资产。

但是同时,不良资产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贷款人能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保证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那银行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就是良好资产。

正鉴于此,不良资产的处置才具有其内在的提升价值。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界定2.1不良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总和。

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是决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具有获利的能力,可以用货币计量并且能够变换成货币。

资产按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按其在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

按其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浦发银行H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范文

《浦发银行H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范文

《浦发银行H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不良资产管理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浦发银行H分行作为一家重要的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良资产问题。

因此,对浦发银行H分行不良资产的管理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其资产质量、风险防控能力以及业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浦发银行H分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一)不良资产定义及分类不良资产通常指银行贷款中无法按时收回或存在损失风险的资产。

根据风险程度和形成原因,不良资产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逾期贷款、呆账贷款、坏账等。

(二)浦发银行H分行不良资产现状浦发银行H分行在经营过程中,不良资产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复杂,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风险、企业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当前,H分行的不良资产规模呈上升趋势,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浦发银行H分行不良资产管理策略(一)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浦发银行H分行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评估、处置等方面。

通过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不良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流程,确保不良资产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强化风险预警和评估银行应加强风险预警和评估工作,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和分析模型,对潜在的不良资产进行预测和评估。

同时,定期对不良资产进行分类和盘点,及时掌握不良资产的规模和分布情况。

(三)优化处置方式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银行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处置,如催收、重组、核销等。

在处置过程中,应根据不良资产的性质和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以提高处置效率和效果。

(四)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确保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通过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发现和纠正不良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高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四、实证分析(一)案例选择以浦发银行H分行的某笔不良贷款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风险评估及处置过程。

(二)风险评估与处置效果分析通过对该笔不良贷款的风险评估和处置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浦发银行H分行在不良资产管理方面的成效和不足。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共5则范文)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共5则范文)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共5则范文)第一篇: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共)不良贷款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摘要:不良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流动性在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接近或低于国际良好银行的管理标准,但是研究相关的数据会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不良贷款是“名降实增”,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是不利的。

本文将结合相关数据,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角度来简要探讨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流动性Bad Loans' Effects To The Liquidity of The Domesitc Commercial Banks Abstract:Bad loans of commercial banks affect the liquidity to some degree.As one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liquidity act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Though the relevant data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rate of bad loans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has keep up with or even lower than some other excellent international banks'.But after having looked up through out the relevant datas, we can find that, in fact, the rate of bad loans does really be lowered when the scale of loanshave been expanded.Perhaps, in this case, the sum of bad loans is still growing as the sum of total loans is growing much more, while the rate of bad loans has been lowered effectively.There's no doubt that it's bad for the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This essay will combine the relevant data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bad loans to the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from the view of liquid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Keywords:Commercial Bank;Bad Loan;Liquidity一、引言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五级分类中的次级、可疑和损失这三类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保持经营活力的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风险探究论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风险探究论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风险探究论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资产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处置这些不良资产,将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经营效益、声誉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

因此,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风险成为当前金融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风险进行探究。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原因1、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审核程序不严格,借贷风险控制不到位。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风险要素,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除了注重贷款本金收益外,也需要谨慎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情况、项目的潜在风险以及市场变化趋势等关键因素,但有些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工作不够到位。

2、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造成影响。

金融市场、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发生变化,产生各种风险因素。

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当,导致资产质量下降或出现偏差。

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员不过关、监管存在漏洞等等,都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经营出现问题,从而影响资产质量。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1、委外处理:委托专业机构购买不良资产、通过拍卖等方式卖出不良资产等。

2、贴现处理:向央行贴现获得流动资金等。

3、重组处理:对不良资产进行再融资,或者增资扩股等措施,来恢复其运营效益。

4、转让处理:实行不良资产的卖出,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等。

5、自行处置:自行开发不良资产延伸业务渠道,将不良资产变成“市场活生生”的资产。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风险因素不良资产处置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流动性、市场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风险因素包括:1、操作风险:处置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系统出现问题等原因,导致不良资产处置不能顺利完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市场风险:处置不良资产时,受到市场变化和投资者交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处置收益下降或不能顺利处置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伴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屡屡发生的重大金融事件和金融风波,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危机成为世界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银行作为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只要持续地经营,就会有不良资产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一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2007年8月开始逐渐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似乎已经沉寂多年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又提上议案,也给银行内部的风险防控敲响了警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国有商业银行以专业银行模式运营,信贷业务具有浓厚的政策性色彩,加之受到当时经济过热的影响,以及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

在1993年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未提取过呆帐准备金、没有核销过呆帐损失。

这样,不良资产不断累积,金融风险逐渐孕育。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才真正认识到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已经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正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

对于不良资产的定义,学者比较一致和全面的观点是:不良资产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就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连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资产。

但是同时,不良资产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贷款人能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保证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那银行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就是良好资产。

正鉴于此,不良资产的处置才具有其内在的提升价值。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界定2.1不良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总和。

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是决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具有获利的能力,可以用货币计量并且能够变换成货币。

资产按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按其在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

按其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银行资产是指银行拥有或控制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

它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一是现金,包括库存现金、代理行存款、托收中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等;二是证券投资,即银行为交易目的或投资目的持有的证券,如债券、股票等;三是客户贷款,主要是银行对企业或居民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四是同业拆放和回购协议下购买的证券,包括对其他银行的短期贷款、向借款银行购入的合格票据等;五是其他资产,包括银行物业和设施等固定资产、附属机构投资、预付保险费用和其他相对不重要的资产项目等。

在上述五类资产中,第一类现金资产几乎没有风险;第二类资产在我国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一般不得拥有;第四类资产风险较小,没必要从资产优劣角度进行分析。

因此,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针对第三类资产,即通过银行信贷形成的资产,这部分资产也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项目。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银行资产。

所谓不良状态,就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就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状况。

因此,银行不良资产可以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银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

不良资产是从银行角度而言的,而不是从贷款项目或企业的角度。

银行贷款的项目可能是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但只要借款人能通过其他途径或方式保证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那银行的这部分贷款资产就是良好资产。

资产优良与否是以资产收益水平为标准来衡量的。

资产处于不良状态会有各种表现,评定不良资产的方式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但最终衡量不良资产的标准是资产收益水平,即贷款本息的回收程度,包括当期本息回收率与根据现有资产状况和现实条件预测的未来本息的回收率。

2.2不良资产的分类对不良资产的分类是“对症下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关键。

目前所指的不良资产有三种分类方法:一是1995年公布的我国《贷款通则(试行)》第35条规定的标准,它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逾两呆”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注重贷款帐龄的核算,其隐含的假设是贷款逾期时间越长,收不回的可能性就越大,它忽视了借款人的信用和还款能力,属于比较简单粗糙的分类方法。

二是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生成机理角度划分为政策性不良资产和商业性不良资产。

政策性不良资产主要是政府行为过度介入引致的不良资产。

这部分不良资产的化解需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非单个国有商业银行的能力所能解决。

商业性不良资产是指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济金融信息局限、治理结构失衡、内控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以至于信贷决策失误而发生的不良资产。

对于这一部分不良资产的处理一般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努力完全可以化解或防范的。

三是1999年在全国所有商业银行推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

鉴于“一逾两呆”分类法的种种缺陷以及为了适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制订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即按照风险等级高低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这种方法以借款人还贷可能性为标准划分为不良贷款,要求运用多种标准,全面、系统分析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实际状况,克服了原有贷款分类方法的弊端,能够较真实全面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3.1不良资产市场竞争不充分目前国内的不良资产市场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是指帐面价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不良资产组合的买售为基本形式,零售市场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对金额相对较小,操作相对简单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近几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不良资产的市场模式已经初具雏形,但仍旧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不良资产批发与交易市场。

一级市场由各商业银行和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单一组成,由于历史包袱等原因而经营效益不好的商业银行,过高的不良资产占用了大部分的资金,处置不良资产的心态急切。

而与之相对应的二级市场信息流通不畅,市场的交易主体数量有限,主要的买方是有限的几家大型投资银行和不良资产收购基金为代表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如花旗集团、美林、摩根士丹利等,每家机构对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彼此之间决策行为有较高的依赖性,行为模式近似寡头垄断。

我国的不良资产市场己经形成了一种“买方寡头垄断、卖方完全竞争”的怪现象,这种寡头垄断现象的异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不良资产处置的速度和效益。

对于零售市场,由于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依靠围绕债务人以及相关联的企业来寻求处置方案,缺乏从更广阔的市场中寻求不良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能力,这就影响了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和市场容量的扩大。

而对于不良资产小规模的投资者,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以及战略性投资和实业投资的行业的局限性和较多环节的政策性制约,限制了其参与不良资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最终使得零售市场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局面,市场流动性差、交易成本高、市场容量狭小。

3.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资产管理公司追偿力度不够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默许支持假借兼并、分立、合并和破产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加之地方执法不公,偏袒地方国有企业,不能依法保障资产管理公司的权益。

资产管理公司不敢和地方保护主义、国有企业作抗争,有些不良贷款由外国投资者出面就收回了。

而且资产管理公司机关文化和行政化管理特色浓厚、激励机制不足。

财政部前几年对资产公司的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按照机关化和行政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费用管理方法,与四家公司的利益没有直接挂钩。

目前新实行的“两率包干制”的做法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

而且,由于激励主要以现金流为标准,不利于鼓励业务创新,难以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另外,个别资产公司分支机构的道德风险既可能表现为眼前利益,一味强调加快资产处置速度而“贱卖资产”,也可能表现为因公司前景不明而拖延不良资产处置速度。

3.3不良资产定价困难,缺乏评估体系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流程一般是先对不良资产进行分析、制定处置预案,然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谈判或拍卖的底价,最后由处置人员进行操作,变现不良资产。

从理论上来说,实际处置价与评估价应该相差不大,但实上是,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的拍卖底价在招标过程中无人问津,作为谈判底价也得不到对方的认可。

虽然评估是一种模拟交易市场的价格,最终成交价还取决于讨价还价。

但是,如果评估价值总是背离处置价值,并且背离程度相当大,就应该从评估本身的技术性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评估是否针对不良资产的特征及处置的特殊目的来确定的评估思路与技术。

如果存在成熟的外部市场,不良资产价值的确定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通过供求双方的公开竞价,市场会发现不良资产交易的的价格。

但在我国目前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良资产处置前期往往是在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组和债务企业或投资人之间“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资产处置双边信息垄断,最后的定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博弈的结果。

在这种情形下,预测不良资产的价值就变得复杂了。

3.4不良资产处置的特点首先,不良资产本身就是有价值流失的资产,因此,处置过程中发生损失是必然的,处置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损失最小化,而非收益最大化。

其次,不良资产虽然“不良”,但也是一种可以再利用的经济资源,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同时,不良资产处置存在“冰棍效应”,处置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价值流失会加快,收回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大,所以,迅速处置是通用原则。

这也是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挑战所在:如何加快处置和提高资产回收率,尤其是现金回收率之间取得平衡。

衡量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是否成功,关键就是看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和现金回收这两个重要标准的。

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第一次接收的不良资产多为无担保的贷款和4年以上的问题贷款,较容易回收的房地产资产仅仅占7%左右,大多数为不易回收的制造业资产,所以,要提高我国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是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第四章对我国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建议4.1政府层面的完善从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特点看,尽管它与其他商业市场一样,由市场主体、交易客体与交易规则构成,但又具有其特殊性。

核心问题是:不良资产是一种非标准化的高风险的商品,其价值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良资产的定价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金融工程可以实现较准确估价,不良资产的回收完全是一个概率分布空间。

与其他资产不同,每个收购者的隐含信息优势别人不知道,都可以各显神通,而且不良资产市场可以与其他资产(任何金融工具)衔接,可以证券化、可以发行垃圾债券、可以设计信托产品。

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在于解决信息缺陷带来的外生性风险和内生性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摊与风险控制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