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合集下载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教学目标1.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2.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用语言文字逐层介绍某一实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匀称”、“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卓越”、“安然无恙”的意思。

4.能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马踏飞燕”中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

2.了解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使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看图: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又富有聪明才智,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世人惊叹的伟大财富和宝贵的历史遗产。

有震惊中外、建筑宏伟的万里长城,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有举世瞩目、设计精美的故宫博物院……本文介绍的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铜奔马。

这匹铜奔马长四十五厘米,高三十四点五厘米,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

这座墓在古代虽然被盗掘过两次,但是,出土的文物还是相当丰富的。

除了本文介绍的铜奔马外,还有许多铜马、铜车等等。

发现如此大量的铜质车马,在我国还属第一次。

自古以来,马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在春秋战国以来的铜器、石刻、壁画、雕塑、绘画和画像砖、画像石上,几乎都有马的形象。

但是,在如此众多的马的形象中,唯有这匹铜奔马的造型独特,设计最巧妙,形象最动人。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马踏飞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学会生字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语文《马踏飞燕》

语文《马踏飞燕》

语文- 《马踏飞燕》其教课以下:一、指看,培育察能力。

1.置疑。

看前提出:( 1)是一匹什么的( 2)怎踏燕( 3)作者什么要构想2.初步解疑。

看教方法:( 1)整体察的外形特色。

按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尾、口的序看,使学生是一匹奔跑中的,能人以姿美、绘声绘色的感。

( 2)要点察的腿、蹄的姿。

按的右前腿、左后腿、右后蹄的序看,使学生是一匹右后蹄踏在一只燕上正在迅速奔跑的。

3.口述意。

看后要求用自己的言表达意。

二、文照,展思能力。

1.朗文。

自文第二段,想一想哪些描绘与意相符合2.勾勒。

画出“均匀”“ ”“构想巧妙”“匠心独运”等,并合文和典自己理解意思。

3.找答案。

出示看前提出的第三个,先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两个疑句,再将其述句,而后用关“ 了⋯⋯”造句。

4.深理解。

提出:( 1)“构想巧妙”怎解( 2)从文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构想巧妙”使学生弄清楚,一是通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作,充足表迅速奔跑;第1页/共2页二是通“ 燕都来不及”的描绘,把“快”详细化;三是通踏燕而“ 燕竟平安无事”来托奔之奇特。

5.睁开想象。

一学生着喜和的感情朗第三段,其余同学听看想象匹是怎四蹄离地、掣般地奔,激其出“不愧是一件珍品”的。

6.段意。

三、物演示,理解科学原理。

1. 解决。

教课第三段,帮助学生理解“重心”“支撑点”等,可用木制或制的小活模型,模仿文的写法作表演。

2.堂作。

( 1)用关“不⋯⋯并且⋯⋯”口造句,不可以与文原句重复。

( 2)本段。

四、欣文,提升美能力。

1.朗文。

播放第二、三段配朗的文音或声形并茂的像,学生听看,欣物美、文美。

2.解。

一名学生登台当解,按第二、三段的描绘,向全班同学介一珍的品。

摘自《西教育》 2019 年第 2 期第2页/共2页。

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目答案

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目答案

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目答案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目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

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

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

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

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

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

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阅读以上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那句话解释了文章中心?2.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叙述这一珍贵的艺术品?3.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4.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5.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6.铜制骏马使用了哪三种方法保持平衡?7.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马踏飞燕》阅读题答案1、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教学目标1.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2.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用语言文字逐层介绍某一实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匀称”、“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卓越”、“安然无恙”的意思。

4.能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马踏飞燕”中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

2.了解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使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看图: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又富有聪明才智,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世人惊叹的伟大财富和宝贵的历史遗产。

有震惊中外、建筑宏伟的万里长城,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有举世瞩目、设计精美的故宫博物院……本文介绍的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铜奔马。

这匹铜奔马长四十五厘米,高三十四点五厘米,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

这座墓在古代虽然被盗掘过两次,但是,出土的文物还是相当丰富的。

除了本文介绍的铜奔马外,还有许多铜马、铜车等等。

发现如此大量的铜质车马,在我国还属第一次。

自古以来,马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在春秋战国以来的铜器、石刻、壁画、雕塑、绘画和画像砖、画像石上,几乎都有马的形象。

但是,在如此众多的马的形象中,唯有这匹铜奔马的造型独特,设计最巧妙,形象最动人。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马踏飞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学会生字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马踏飞燕PPT课件

马踏飞燕PPT课件

9.马踏飞燕
1
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雷台发现的一座已遭 两次盗掘的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了铜人、铜车、 铜牛、陶器等220余件文物,其中有39匹神态各异、 活灵活现的铜马。
1970年8月,这批文物被运送到甘肃省博物馆 进行修复、处理和保护。其中的一匹铜奔马,重 7.15公斤,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 头顶花缨微扬,昂首扬尾,尾打飘结,三足腾空, 右后足蹄踏一飞燕,飞燕展翅,惊愕回首。它就是 现如今的“马踏飞燕”。
11
2.这匹马奔跑的速度很快,你能体会到吗? 是怎样体会到的?
答:我能体会到。 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 现它正在快速奔跑。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 飞燕来不及躲闪,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 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12
3.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 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5
从这踏燕的奔马身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 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 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6
tà shí biāo féi gāo kàng sī míng
踏实 膘肥
高亢 嘶鸣
jiàng xīn dúyùn
tà shí zōng máo
ān rán wú yàng
匀称 鬃毛 匠心独运 安然无恙
2
“马踏飞燕”这一出土文物距离今天大约有一千 八百年了。先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做好 以下预习。
1 想一想,这匹铜制的骏马主要有些什么特点。 2 把你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词句做上记号,并 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3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 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马踏飞燕》教案(通用3篇)

《马踏飞燕》教案(通用3篇)

《马踏飞燕》教案(通用3篇)《马踏飞燕》篇1《马踏飞燕》的教学重点是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和第三段(第四自然段)。

其如下: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1. 设置疑难。

看图前提出问题:(1)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2)马怎样踏飞燕(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2. 初步解疑。

看图时教给方法:(1)整体观察马的外形特点。

按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能给人以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感觉。

(2)重点观察马的腿、蹄的姿势。

按马的右前腿、左后腿、右后蹄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右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正在快速奔跑的骏马。

3. 口述图意。

看图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图意。

二、图文对照,发展思维能力。

1. 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描述与图意相吻合2. 勾画词语。

画出“匀称”“坚韧”“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并结合图文和词典自己理解意思。

3. 寻找答案。

出示看图前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两个疑问句,再将其变换为陈述句,然后用关联词语“为了……”造句。

4. 深层理解。

提出问题:(1)“构思奇妙”怎样解释(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构思奇妙”使学生弄清楚,一是通过马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动作,充分表现马快速奔跑;二是通过“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的描述,把“快”具体化;三是通过马踏飞燕而“飞燕竟安然无恙”来衬托奔之神奇。

5. 展开想象。

让一学生带着喜爱和赞扬的感情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象这匹马是怎样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激发其发出“不愧是一件艺术珍品”的赞叹。

6. 归纳段意。

三、实物演示,理解科学原理。

1. 解决难题。

教学第三段,为帮助学生理解“重心”“支撑点”等词语,可用木制或纸制的小马活动模型,仿照课文的写法作表演。

2. 课堂作业。

(1)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口头造句,不能与课文原句重复。

(2)齐读本段。

四、欣赏图文,提高审美能力。

初探·深究·会意——《马踏飞燕》教学建议

初探·深究·会意——《马踏飞燕》教学建议
中 你 体 会到 了 什 么 ?
,
3
.
在 整 理 完 内容 的 基 础 上 体 会 作 者 为 什 么 要 写
,
这 篇 文 章 课 文 表 达 了作 者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从 而 概 括
,
( 2 )这 匹 奔 马 的 速 度 很 快 你 能 体 会 到 吗 ? 是 怎 样 《 小 学教 学 参者 ) 1 9
)
`
出 课 文 的 中心 思 想
99

年第 2 期
,
达 出来 的 ?

文章的教 学重 点
, ,
`

教 学 时 可 引导 学 生 按 照 初 读全
, ’

学 生 自学 后 教 师 引 导 他 们 逐 题 评 议 体 会 语 言 文
,
,
段 结 合 图画 谈 印 象 理解
—自 由 读 课 文
1
.
领会 表 达
,
— 学
,
图 文对 照 体 会 思 想 内 涵 谈
, ,
: 图 文 对 照 默 读 思 考 从 哪些 地 方 可 以 看 出古 代
,
他 们 的 理 解 由部 分 回 到 整 体
2
.

劳 动 人 民具 有 丰 富的艺术想 象力 ?
浏 览 全 文 概 括 课 文 的 主 要 内容
,
,
,

(1 ) 这匹 铜制 骏马 的外形 是 怎样的? 从 这 些 描 述

连 飞燕 都来 不 及 躲 闪
“ ”


飞 燕竟 安然 无恙


以及 关键词语 匠 心 独 运

小学语文课文马踏飞燕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马踏飞燕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马踏飞燕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马踏飞燕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根底训练1组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

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第十二册——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教学目标1.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2.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用语言文字逐层介绍某一实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匀称”、“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卓越”、“安然无恙”的意思。

4.能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马踏飞燕”中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

2.了解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使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看图: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又富有聪明才智,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世人惊叹的伟大财富和宝贵的历史遗产。

有震惊中外、建筑宏伟的万里长城,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有举世瞩目、设计精美的故宫博物院……本文介绍的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铜奔马。

这匹铜奔马长四十五厘米,高三十四点五厘米,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

这座墓在古代虽然被盗掘过两次,但是,出土的文物还是相当丰富的。

除了本文介绍的铜奔马外,还有许多铜马、铜车等等。

发现如此大量的铜质车马,在我国还属第一次。

自古以来,马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在春秋战国以来的铜器、石刻、壁画、雕塑、绘画和画像砖、画像石上,几乎都有马的形象。

但是,在如此众多的马的形象中,唯有这匹铜奔马的造型独特,设计最巧妙,形象最动人。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马踏飞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学会生字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马踏飞燕读书笔记_作文950字_读书笔记_

马踏飞燕读书笔记_作文950字_读书笔记_

马踏飞燕读书笔记《马踏飞燕》是初一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同学们读到这篇文章,不懂之处可以来这里看看笔记。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马踏飞燕,希望你喜欢。

马踏飞燕读书笔记偶尔翻阅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谈到楚汉浪漫主义时插入了一幅《马踏飞燕》图。

于是查看了相关资料,忽而就想到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漫画故事:两只夹着尾巴的牛正在奋力角抵。

爸爸问我这幅画有没有问题,我怎么都看不出来,后来爸爸带我去看村中真的牛抵架,我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问题。

这件铜塑奔马,是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墓出土的,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又称《马踏飞燕》《马超龙雀》《铜奔马》等,原为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的一件殉葬品。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它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奔驰如飞,右后蹄踩踏在一只疾驰的飞燕背上,那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张望。

此作品向来被称为构思大胆,手法浪漫,受到中外无数艺术爱好者的称道与赞美。

《马踏飞燕》同时也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现今已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级文物。

但是,这件铜奔马的奔跑姿态非常奇特,既非奔马的姿势亦非走马的姿势。

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这种情形的马。

说它不是奔马,因为它右前蹄与左后蹄分别勾起,松散绵软,非用力时的劲直形象,而且左右长伸对侧,恰好是“走马”漫步时的对侧步,让人想起国外运动场上的马术竞技表演。

相比之下,铜奔马的左前蹄与右后蹄则为典型的“奔马”姿态。

你看它前蹄弯曲跃起,后蹄奋力蹬出,乃为发力运动的样子。

再看这马昂首挺胸的形象,亦非奔马之姿;马尾又曲又直,且不在臀部(有些太靠上)。

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匹奔跑如飞的骏马,必然引颈探前,四蹄奋起,肌肉因紧张而扭曲,尾巴因用力而硬直。

而这匹奔马不免显得肥胖些,腿部肌肉谈不上发达,前后四蹄又奔跑又行走,其动作的不能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说这是一件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则未必能使人信服。

《马踏飞燕》阅读附答案

《马踏飞燕》阅读附答案

《马踏飞燕》阅读附答案《马踏飞燕》阅读附答案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

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

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

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

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

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

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1.根据意思写。

(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 )(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

( )(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 )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 )4.铜制骏马使用了哪三种方法保持平衡?5.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1、(1)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才华出众)(2)形容平平安安,没有受损伤。

(安然无恙)(3)像风一样跑得很快,像电一样一闪而过,形容非常迅速。

( 风驰电掣)2.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的意思?说说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构思奇妙,指的是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5年级上学期马踏飞燕课文

5年级上学期马踏飞燕课文

5年级上学期马踏飞燕课文“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

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

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

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

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

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

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这篇课文描述的便是我国古代的艺术精品——铜奔马。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健壮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龙燕背上,龙燕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的雄姿。

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艺术家巧妙地将一匹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九年级:语文 - 《马踏飞燕》(教学方案)

九年级:语文 - 《马踏飞燕》(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九年级:语文 - 《马踏飞燕》(教学方案)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九年级:语文 - 《马踏飞燕》(教学方案)《马踏飞燕》的教学重点是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和第三段(第四自然段)。

其教学设计如下: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1. 设置疑难。

看图前提出问题:(1)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2)马怎样踏飞燕(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2. 初步解疑。

看图时教给方法:(1)整体观察马的外形特点。

按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能给人以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感觉。

(2)重点观察马的腿、蹄的姿势。

按马的右前腿、左后腿、右后蹄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右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正在快速奔跑的骏马。

3. 口述图意。

看图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图意。

二、图文对照,发展思维能力。

1. 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描述与图意相吻合2. 勾画词语。

画出“匀称”“坚韧”“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并结合图文和词典自己理解意思。

3. 寻找答案。

出示看图前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两个疑问句,再将其变换为陈述句,然后用关联词语“为了……”造句。

4. 深层理解。

提出问题:(1)“构思奇妙”怎样解释(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构思奇妙”使学生弄清楚,一是通过马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动作,充分表现马快速奔跑;二是通过“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的描述,把“快”具体化;三是通过马踏飞燕而“飞燕竟安然无恙”来衬托奔之神奇。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马踏飞燕阅读答案,仅供大家浏览。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

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

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

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

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

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

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1.文中那句话解释了文章中心?2.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叙述这一珍贵的艺术品?参考答案:1、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2、有叙述、说明、抒情。

例:[“看!这匹铜制的俊马,……高亢的嘶鸣声。

”这个描写说明性句组写得太精彩了。

几句话就把马的外形俊美表述得明明白白。

作者通过一个“看!”缩短了与读者的距离,造成了一种面对面交谈的气氛,使人倍感亲切。

接着从马的体态,鬃毛,四蹄;头部,尾;口,声音这几个角度,将一个静态事物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给人以宛然似在眼前的感觉,说明即细致又生动有趣。

马踏飞燕课件

马踏飞燕课件

“马踏飞燕”作于公元 168年至172年之间,高 34。5厘米,长40厘米, 宽10厘米,是东汉时期 雕塑艺术和铜铸工艺融 为一体的杰出作品。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 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前不久被确定为禁止 出国展览的国宝。
现为中国旅游标志,寓意一日千里,马到成功。
2002年2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将 其原大24k镀金青铜仿制品作为国礼赠 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西汉时期,石雕艺术中出现了《马踏匈奴》。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雕塑艺术和铸铜工艺融为 一体的杰出作品,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 的最高艺术成就。
铜马昂首,四蹄翻腾,马尾高扬,口张作嘶鸣 状,以少见的“对侧快步”的步伐奔驰向前。其中三 足腾空,后右蹄踏在一只正在振翼奋飞的燕背上, 燕顾首惊视,与之相呼应,奔马头微左顾,似乎也 想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而这一切尽在瞬间。由于 马蹄之轻快,马鬃马尾之飘扬,恰似天马行空,以 至飞燕不觉其重而惊其快,更增加了铜马凌空飞驰 的气势。马体重落一足,小小飞燕承之而可平置, 体现了设计者之独具匠心。马与燕的线条流畅,比 例匀称,奔驰志飞翔的动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动 体现了骏马与飞鸟争先的瞬间。
边观察、边思考:
1、看到这匹铜奔马,你喜欢不喜欢? 2、看到这匹铜奔马,你惊讶不惊讶? 3、看到这匹铜奔马,你佩服不佩服? 4、看到这匹铜奔马,你自豪不自豪?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它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 晚期墓葬,在春秋战国以来众多马的形 象中,这匹铜奔马的造型最独特,设计 最巧妙,形象最动人。这匹铜奔马长45 厘米,高34.5厘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 了,当时出土的文物相当丰富,除铜奔 马外,还有许多铜马、铜车等。
对这匹铜奔马的命名一直很有争议, 试图重新命名,但提了许多名字都不能 令人满意。

语文-《马踏飞燕》

语文-《马踏飞燕》

语文-《马踏飞燕》语文 -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的教学重点是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和第三段(第四自然段)。

其教学设计如下: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1. 设置疑难。

看图前提出问题:(1)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2)马怎样踏飞燕(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2. 初步解疑。

看图时教给方法:(1)整体观察马的外形特点。

按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能给人以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感觉。

(2)重点观察马的腿、蹄的姿势。

按马的右前腿、左后腿、右后蹄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右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正在快速奔跑的骏马。

3. 口述图意。

看图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图意。

二、图文对照,发展思维能力。

1. 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描述与图意相吻合2. 勾画词语。

画出“匀称”“坚韧”“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并结合图文和词典自己理解意思。

3. 寻找答案。

出示看图前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两个疑问句,再将其变换为陈述句,然后用关联词语“为了……”造句。

4. 深层理解。

提出问题:(1)“构思奇妙”怎样解释(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构思奇妙”使学生弄清楚,一是通过马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动作,充分表现马快速奔跑;二是通过“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的描述,把“快”具体化;三是通过马踏飞燕而“飞燕竟安然无恙”来衬托奔之神奇。

5. 展开想象。

让一学生带着喜爱和赞扬的感情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象这匹马是怎样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激发其发出“不愧是一件艺术珍品”的赞叹。

6. 归纳段意。

三、实物演示,理解科学原理。

1. 解决难题。

教学第三段,为帮助学生理解“重心”“支撑点”等词语,可用木制或纸制的小马活动模型,仿照课文的写法作表演。

2. 课堂作业。

(1)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口头造句,不能与课文原句重复。

(2)齐读本段。

四、欣赏图文,提高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踏飞燕教学目标1.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2.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用语言文字逐层介绍某一实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匀称”、“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卓越”、“安然无恙”的意思。

4.能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马踏飞燕”中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

2.了解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使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看图: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又富有聪明才智,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世人惊叹的伟大财富和宝贵的历史遗产。

有震惊中外、建筑宏伟的万里长城,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有举世瞩目、设计精美的故宫博物院……本文介绍的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铜奔马。

这匹铜奔马长四十五厘米,高三十四点五厘米,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

这座墓在古代虽然被盗掘过两次,但是,出土的文物还是相当丰富的。

除了本文介绍的铜奔马外,还有许多铜马、铜车等等。

发现如此大量的铜质车马,在我国还属第一次。

自古以来,马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在春秋战国以来的铜器、石刻、壁画、雕塑、绘画和画像砖、画像石上,几乎都有马的形象。

但是,在如此众多的马的形象中,唯有这匹铜奔马的造型独特,设计最巧妙,形象最动人。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马踏飞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学会生字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些生字是多音字。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称ch8n、尽j!n、重zh^ng、奔b5n等,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在词语中选择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如:文中还有的字字音学生读不准,教师可以把这几个词单拿出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朗读。

如:四蹿cu1n离地、头和颈j9ng、卓zhu$越。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3个生字,比较容易识记,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恰当,来进行学习掌握。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比如:“膘”,左边是“月”,右边是“票”,合起来就是“膘”。

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票”上半部分是“西”,里面是两竖,下半部分是“示”。

“颈”左边是“”,右边是“页”,左半部分的上半部分是“”,下半部分的“”第三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卓”,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的方法学习,使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

如:“卓”与“桌”的比较,或者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

如:“桌子”的“桌”去掉下面的一撇一捺,就是“卓越”的“卓”。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卓”字为例;“卓”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卓越”,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卓”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卓越”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________。

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卓越”一词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体会“卓越”一词在本课中的意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才智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的。

以“膘”字为例,“膘”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膘肥身健”。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膘肥身健”一词的意思是指这匹奔马的肉很多,看上去十分健壮。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匀称:指奔马的体形比例和谐。

匠心独运:匠心,指巧妙的心思。

这里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构思奇妙:构思,做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用的心思。

这里指作者构思巧妙。

安然无恙:没受损伤或发生意外。

尽量:用尽最大力气;最大程度地。

(三)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难理解句子的读法。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自己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应如何来读。

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1)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一般,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语调要高昂一些,重点词语要加重语气读,我们可以这样停顿:“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同时还要读出赞美自豪的感情。

(2)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

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它的高亢的嘶鸣声。

读这几句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微加快一些,语调高一些,仿佛这匹铜制奔马就在眼前,我们在当场向别人做介绍。

通过朗读,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4.教师范读,指名练读,达到既读正确又读流利。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用语言文字逐层介绍某一实物的写法。

(二)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体会“马踏飞燕”中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

(二)了解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1.让学生看图思考:(1)图上画了什么?分别是一匹怎样的马和一只怎样的燕子?(2)铜马的特点是什么?2.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这时教师可以提问:“看图后,结合课题说说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质疑。

比如:学生会提出: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马踏飞燕》,文中主要介绍的是这匹铜制奔马,这只飞燕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说它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呢?又为什么会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二)引导学生逐层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逐层介绍铜制奔马的。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短短两句话,写出了这件文物产生的年代、出土的时间以及它的珍贵。

这一自然段主要是概括地介绍了铜奔马。

(2)接着教师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读出我国出土了这样的世上珍品十分自豪的语气。

2.学习2、3自然段。

(1)学习对照图画认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匹铜奔马的外形是怎样的?学生看图,按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声的顺序来描述马的外形。

身躯:膘肥身健;体形:体形匀称;鬃毛:鬃毛整齐;四蹄:四蹄坚韧有力;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尾巴向后扬起;口:它张开大口;声:高亢的嘶鸣声。

通过看图读文,使学生可以知道这匹铜制奔马具有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外形特点。

(2)抓重点句,理解词语,体会作者情感。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讨论: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作者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

怎样表现它快的程度呢?作者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

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差不多的词,即:“构思奇妙”、“匠心独运”,教师应该抓住这两个重点词,让学生理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比如:构思奇妙和匠心独运分别是什么意思?文中分别用来形容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可以知道:构思奇妙是指做文章或者制作艺术品时运用的心思很奇特巧妙。

匠心独运是指独特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差不多。

在文章中,构思奇妙用来形容这件铜塑对马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处理,匠心独运用来形容马踏飞燕的设计。

接着让学生使用同一个词读这两句,体会哪种描写好。

从而体会作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进行描写,这样就避免了重复,显示了词语的丰富。

(3)理解马与燕子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呢?这种设计说明了什么?通过读文学生可以知道: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马的速度加快到什么程度具体化了,连飞翔的燕子都来不及躲闪,是因为马跑得太快了。

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然平平安安,没受到一点损伤,说明马跑得太快了,像风一样,像闪电一般,一闪而过。

同时也说明了制作铜奔马的人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不仅设计了一匹快速奔跑中的马,还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种匠心独运的设计,加入了作者美好的想象,也启发了读者展开想象,这匹马是怎样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的,极具艺术感染力。

(3)对照图,体会铜奔马的艺术成就。

体会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4)轻声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奇特的艺术想象力。

指名读,介绍性地读,边指图边读。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了解写了什么?(2)讨论几个词语的意思: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的重力会产生一个合力,这个合力的作用点,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重心。

找一名同学抬起一条腿站在一边,体会重心在什么位置。

支撑点:支持住物体使它不会倒下来的一个点。

看图,马的右后蹄就是这匹马的支撑点。

单腿站立的同学的落地的那只脚,就是他的支撑点。

垂直线:一条直线同一个平面相交成直角,叫做垂直线。

文章中是说铜奔马的重心和马的右后蹄连成一条直线,正好同相当于平面的飞燕相交成直角,这样,铜奔马就牢牢地被支撑在飞燕上面。

(3)铜奔马既要塑得生动,又要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作者是怎样做的呢?从文中找出答案,并体会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读文,可以知道:作者一方面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一方面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这样,马的重心和支撑点就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

铜奔马的重心和右后蹄连成一条直线,正好同相当于平面的飞燕相交成直角,这样,铜奔马就牢牢地被支撑在飞燕上面。

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就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超人的聪明才智和先进的科学知识。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图,体会这种力的平衡的设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4.学习第5自然段。

(1)认真阅读第5自然段,联系全文,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学生先通读全文,分别找到这两部分答案。

第一问在第3自然段,第二问在第4自然段。

第一问要答出人们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于对马的造型的设计。

作者不仅设计出了一匹快速奔跑中的马,还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种匠心独运的设计,加入了作者美好的想象,也启发了读者展开想象,这匹马是怎样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的飞奔的,极具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