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林纾被称为“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 严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 他边听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 译出包括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 200部。
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是归化意译。 由于依靠朋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口述,林 纾的翻译是“耳受手追”式的进行“意 译”,而且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 虑到当时读者的水平,他会对原文进行任 意删减或增补。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
他的祖先是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支族后裔。他 从小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汉文,后又兼学 梵书,受业于同族学者支亮,通达大乘佛教理论。 他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他 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 和。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释道安,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主持
译事过程中,总结译经的经验与困难,归纳 出佛经翻译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观点。 由于佛经翻译存在着五种情况无法与梵文原 意相符,与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因此道安 提倡直译,主张译笔宜力求质朴,此一观点, 影响日后的翻译甚大。
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 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
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 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 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 林、杨宪益、叶君健等)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中国古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 准,中文以京语(即国语或官语) 为准,而制一中西对照表,以 为参照。
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 而依约定俗成之例,仍可沿用。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在近代译学理论史上,直译意译一 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涉及 这个问题论旨如此全面的,当推梁 启超。
因此,音译为“般若”显示出 对佛经的尊重敬 仰,而意译为 “智慧”则显得轻浅世俗。实 在要译的时候,“般若”往往 被译为“大智慧”、“妙智 慧”、“真智妙慧”之类。
此外,“释迦牟尼”、“阿耨 [nòu]菩提”、“菩提萨埵[duǒ]” 分别被意译为“觉悟者”、 “能仁”;“正遍知”;“道 有情”、“大道心众生”,但 音译和意译之间体现出 尊卑之 别。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1)择当译之本
这是关于翻译题材和内容的选择。
梁启超指出:当时中国官局所译之 书兵学较多,他们以为西人之强, 尽在于兵。实则不然,西人之强, 不在于兵,而在于文化、科学技术。 而今还有很多重要的书急需翻译。 他列举并评论了有关学校教材、法 律书、政书、经济学书、工艺书、 农书、矿学书、史书、哲学书等, 对我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梁启超 特别重视政治小说的译介和作 用,他是中国第一位翻译政治 小说的人。
国内Leabharlann Baidu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1).译书的目的性
梁启超是爱国的翻译评论家、翻译 史家和文学翻译家。他把兴西学、 译西书作为维新变法的“强国”之 道。
梁启超“翻译强国”的目的性极为 明确,一以贯之。他不仅一而再、 再而三加以强调,而且以俄、日由 弱国变成强国的成功范例来论证翻 译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严复的其他翻译理论建树
严复的翻译理论除“信、达、雅”外,在 译者的修养,翻译态度和翻译选题等方面 也有论述。
严复十分重视翻译质量,宁少而精,勿多 而滥。他的翻译态度始终是译界的模锴, 他的译文一直闪耀着光辉的文采。
此外,严复力主译者“兼通中西文字”且 具备专门知识。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
中国翻译发展史的3个历史时期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 时期
☆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 时期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 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
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 《佛典之翻译》中,首次总结了古 代佛经翻译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直 译和意译的交替。
这些意译都是用儒家和道家的 概念与术语拟配佛学的概念与 术语,即所谓“格义”或“归 化”,从而不仅混淆了佛学与 儒道之间的区别,而且降低了 佛陀 和佛学的地位。因此,应 采用音译以保持佛经至高无上 的地位和典雅庄重的风格。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中国近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二、甲午战争后
1.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
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 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 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位主将,他在中国 思想史、文化史、翻译史上功绩卓著,有 口皆碑,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 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 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 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 译的方式,保持原文化的形态 和精神。
4. “顺古故不翻”
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 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 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 译。
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 译为“无上”、“正等”、 “正觉”。但是,从东汉以来, 历代佛经翻译家都用梵文音译, 所以玄奘认为不需采用意译, 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
鸠摩罗什,东晋时后秦高僧、国师、著名
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 历经12载,译出经典74部384卷,这些经卷 对中国和世界佛教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影响。 他与义净、唐玄奘被尊称为历史上佛教三大 翻译家。鸠摩罗什主张意译,成为中国翻译
史上的里程碑。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玄奘,(600-664),原名陈袆,长安大慈恩
例如,“阿弥陀佛”意为“无 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六 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意为 “哦!莲花里的珠宝!”
《大悲咒》共84句,全部采用 音译,第一句 “南无喝罗怛那 哆罗夜耶”意为“皈依三宝”; 《般若婆罗蜜多心经》“揭谛 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意为“去吧去吧, 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度 到彼岸, 愿正觉的法成就”。
“严译八大名著”: 赫胥黎《天演论》 亚当·斯密《原富》 斯宾塞《群学肄言》 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 甄克斯《社会通诠》 孟德斯鸠《法意》 约翰·穆勒《名学》 耶方斯《名学浅说》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严复不仅是一位翻译家,也是一位翻译理论家。 他在翻译理论上提出的信、达、雅三条翻译标 准,对于我国近代、现代以至于当代的翻译活 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这种翻译爱国、翻译强 国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现 实意义,而且影响了一代又一 代翻译工作者,对树立中国文 学翻译思想的优良传统奠定了 基础。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2).译书“当首立三义”
梁启超对翻译有精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1897年,他在《论译书》中系统而深人地 阐述了他的翻译主张。该文论述了翻译的 目的性,并结合马建忠关于当时翻译界的 弊病的论述,进而提出: 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 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 译之才。
2.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笔名“饮 冰”、“曼殊主人”等,广东新会人。
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众的才智,11岁中秀才, 补博士弟子员,从此进人广州著名的学海堂 学习,16岁中举人。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寺和尚,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唐代高僧,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 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 法谨严,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 称“新译”。
他提倡忠于原本、逐字翻译之译经新规则。
至后代,译经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 且称玄奘以前所译之经为旧译,自玄奘以后所 译之经为新译。
诸如此类的陀罗尼均采用音译, 世代口耳相传,其所体现的神 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心理震慑 力。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 则意趣全无。
2. “多含故不翻”
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 而应采用音译。
佛教经典中有些词语含义非常 丰富,而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 全对应的词语,如果使用其中 一个含义的词语,则会造成信 息与意义缺失。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
南,号畏庐、畏庐居士。我国近代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在古文、小说、诗歌、 绘画等方面也各有造诣和贡献。
“林译十大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 克逊劫后英雄略》、《吟边燕语》、 《拊掌录》、《迦茵小转》、《离恨天》、 《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不如归》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 理,融汇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辞理本深, 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 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信达雅三原则是对译文质量的全面要求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
雅—雅言(语出《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皆雅言
也。
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 法句法”,他认为:只有用汉以前的古文译 书,才能把原著的“精理微言”表现出来,
才能行之远,使译文不粗俗,才能“雅”。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例如,“薄伽梵”具有六种意 义:“自在、炽盛、端严、名 称、吉祥、尊贵”。汉语里不 存在同时包含这六种意义的对 应词汇,如果采取意译,在一 定的语境中只能译出其中的一 个意义,而其余五种意义都会 缺失,因此只能音译
3. “此无故不翻”
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 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阎浮树”又名“胜金 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 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 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 译,“葡萄”是大宛语的音译, “西瓜”是女真语的音译, “茉莉”和“昙花”是梵语音 译,等等。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玄奘的翻译理论主要有两点: (1)“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2)“五种不翻”
玄奘大师“五不翻”: 1. “秘密故不翻”
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 而应采用音译。
佛经中有大量的“秘密”,如 “咒语”等。“陀罗尼”在梵 语中的意思就是“咒语”,汉 译为“秘密语”、“真言”或 “神妙章句简单的符号”,是 佛、菩萨、诸天的秘语,总括 佛、菩萨公德、誓愿及佛法精 义的简单的语言符号。
5. “生善故不翻”
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 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 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 采用音译。
例如,“般若”跟汉语里的 “智慧”意思差不多,但有着 轻重之分。
“所谓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 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 慧。 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 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这不 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 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梁启超 对翻译文学的倡导、实践和研究, 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他的翻译思 想和翻译活动是和他的维新、改良、 爱国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 把倡导翻译,提倡翻译文学,实践 翻译文学,看作是他维新、改良、 爱国活动的一个方面。
梁启超以其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 和文坛上的声望,大声疾呼翻 译的重要意义,倡导翻译,这 种有力的号召与推动,在当时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