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一、引言1. 目的:使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内容: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概念、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一些著名物理实验。

3.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和思考。

4. 时间安排:约45分钟。

二、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 目的:使学生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2. 内容: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的一般方法和实验仪器的使用。

3.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操作。

4. 时间安排:约90分钟。

三、测量实验1. 目的:使学生掌握测量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测量实验的能力。

2. 内容:介绍测量实验的基本方法、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结果的处理。

3.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操作。

4. 时间安排:约90分钟。

四、力学实验1. 目的:使学生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力学实验的能力。

2. 内容:介绍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力学实验结果的处理。

3.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操作。

4. 时间安排:约90分钟。

五、热学实验1. 目的:使学生掌握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热学实验的能力。

2. 内容:介绍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热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热学实验结果的处理。

3.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操作。

4. 时间安排:约90分钟。

六、电学实验1. 目的:使学生掌握电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电学实验的能力。

2. 内容:介绍电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电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电学实验结果的处理。

3.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操作。

4. 时间安排:约90分钟。

七、光学实验1. 目的:使学生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光学实验的能力。

2. 内容:介绍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光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光学实验结果的处理。

3.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操作。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引言:高中物理实验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一、实验目标的明确在进行实验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标,通过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受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课前导在实验课开始前,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原理和关键实验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规律。

通过展示物理实验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实验器材及材料准备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器材完好无损、材料齐全,并检查仪器的操作、安全性能是否良好。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注意步骤的合理性和实验安全。

例如,在进行力的平衡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设计两种不同的力的平衡仪器,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分析结果。

五、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把实验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验的思考问题提出一些与实验现象和结果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实验原理。

例如,在做静电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电荷分布对静电力的影响。

八、实验总结与归纳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九、实验的延伸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拓展问题或实验扩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十、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对实验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并且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总结:通过设计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高中21个物理实验班教案

高中21个物理实验班教案

高中21个物理实验班教案
实验主题: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实验仪器:单缝光学仪、直尺、小几米尺
实验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发生全反射。

实验步骤:
1. 将单缝光学仪调至合适的位置,确保光线稳定。

2. 使用直尺测量入射光线角度,并记录数据。

3. 改变入射角度,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4. 逐渐增加入射角度,直到出现全反射现象。

5. 测量临界角,并记录数据。

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和原理的简要总结。

2. 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的详细描述。

3. 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 结论及相关的物理知识。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范本能够帮助到您。

高中物理实验课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设计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材料:光源、光屏、光学平台、凹透镜、凸透镜、直尺、标尺等。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放置于光学平台上,并调节合适的光源亮度。

2. 在光源前方放置一块光屏,使得光线正好射到光屏上。

3. 在光源和光屏之间放置凹透镜,观察光线在凹透镜中的传播情况。

4. 在光源和光屏之间放置凸透镜,观察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情况。

5. 使用直尺和标尺测量实验中的光线传播距离、角度等数据。

实验要求:
1. 注意安全,避免眼睛直接对着光源,以免对视力造成损害。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光线在凹透镜和凸透镜中的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凹透镜能够使光线发散,凸透镜则能够使光线集中。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并且对光学器具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备注:本实验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优质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的关系,探究弹簧力的性质。

实验器材:弹簧、质量挂钩、支撑架、测量尺、弹簧测力计、实验平台
实验原理: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会产生弹簧力,并伸长一定长度。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力与伸长长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挂在支撑架上,并挂上质量挂钩。

2. 使用测量尺测量弹簧的原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3. 挂上适量的质量挂钩,使弹簧伸长一定长度,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此时的弹簧力,并
记录下来。

4. 逐步增加质量挂钩,每次记录下弹簧的伸长长度及相应的弹簧力。

5. 绘制伸长长度与弹簧力的关系曲线。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弹簧力与伸长长度呈线性关系,符合胡克定律。

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取决于实验者的操作技巧及仪器的精确度。

拓展实验: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材质、直径或长度等条件,探究弹簧力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思考题:
1. 弹簧力与外力的方向关系是什么?
2. 如果将弹簧剪短一半,对弹簧的弹簧力会有什么影响?
3. 如果在弹簧上增加一个重物,对弹簧力的大小会有什么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弹簧力的性质,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并培养实验数据分
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物理趣味实验合集教案

高中物理趣味实验合集教案

高中物理趣味实验合集教案实验主题:气体的性质实验一: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关系实验目的:观察气体的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气体收集瓶、气液分水器、温度计、烧杯、火柴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火炉上加热至沸腾。

2. 将一支气体生产器与气液分水器连接,用火柴点燃生产器中的物质,产生气体。

3. 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气液分水器收集至气体收集瓶中。

4. 测量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并记录数据。

5. 将气体收集瓶浸入烧杯中的热水中,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即沿着等温线,气体体积与温度成线性关系。

实验二:气体的体积与压强关系实验目的:观察气体的体积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气体收集瓶、活塞、气压计、水槽、气体发生器实验步骤:1. 将一支气体生产器与气体收集瓶连接,通过产生气体。

2. 将气体收集瓶内的气体充满,然后移除生产器。

3. 将气体收集瓶放入水槽中,使水尽量进入瓶中,然后用活塞将气体压缩。

4. 测量气体的体积和压力,并记录数据。

5. 逐渐增加气体收集瓶内的气体压力,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得出,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的关系,即沿着等温线,气体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实验三:气体的密度及相对密度的测定实验目的:测量气体的密度及相对密度实验器材:气体收集瓶、胶囊、天平、气体发生器实验步骤:1. 将一支气体生产器与气体收集瓶连接,通过产生气体。

2. 将气体收集瓶内的气体充满,然后移除生产器。

3. 用天平称重胶囊,并记录质量。

4. 将胶囊灌满瓶内气体,再次称重,并记录质量。

5. 计算气体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气体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根据不同气体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气体比重小,密度低。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物理实验课为基础,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实验内容主要围绕力学、电学、光学等领域的基础实验,如测定弹簧常数、电阻的测量、光的折射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还能培养科学思维、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理解尚需加强。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如测定弹簧常数、电阻的测量、光的折射等;(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3)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掌握科学计算和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5)培养实验报告撰写能力,提高表达和交流实验成果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采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传感器等,提高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效率;(4)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方案,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调整、优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通过实验反思,让学生学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的好奇心;(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3)培养严谨、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4)强化安全意识,使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加深学生对光传播规律的理解。

实验对象:高中物理学生
实验材料:凸透镜、平透镜、小光源、白纸、尺子等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平透镜和小光源准备好,并放在光学实验台上。

2. 将白纸固定在透镜的后面,以便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3. 将小光源点亮,调节其位置和方向,使光线经过凸透镜或平透镜后落在白纸上。

4. 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光斑,测量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和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5. 可以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或者改变透镜的位置和焦距,进一步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线在经过凸透镜或平透镜后,会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并在白纸上形成明显的光斑。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光源、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关系对光的传播有明显影响,距离越近光斑越清晰。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光线的直线传播特性,并掌握了一些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

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或者在光学透镜系统中的成像原理等相关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器材:透明直尺、白色纸卡片、直尺、光线源(手电筒或激光笔)
实验原理: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线,称为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步骤:
1. 在实验室桌面上放置一张白色纸卡片,将透明直尺垂直插入卡片上方,使其与卡片接触并立在卡片上。

2. 将光线源对准直尺上的一头,使光线沿直尺向下传播。

3. 观察光线在直尺上的传播路线,并记录观察结果。

4. 更换直尺的位置和光线源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观察光线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果:光线在直尺上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并不会发生弯曲或偏离。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符合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拓展延伸:可以进一步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或者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的折射规律等。

注意事项:实验中要小心操作光源,避免直射眼睛,注意保持实验环境安静,以便清晰地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材料:1. 扁平透明容器2. 水3. 白纸4. 直尺5. 粉笔6. 手电筒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扁平透明容器中,使容器大致充满。

2. 在容器外面的一侧用粉笔画一条水平线,作为光线的入射线。

3. 将手电筒照射到入射线上,并观察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4. 在容器内的另一侧用粉笔画出光线的折射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5. 重复实验多次,换不同介质进行实验,并比较实验数据,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要点:1. 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规律,验证折射规律。

2. 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出结论: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定律,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实验:1.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介质的透明容器进行实验,观察折射现象的变化。

2. 尝试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对其的影响。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教师评价:本实验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建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趣味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概念及平衡的条件;
2. 学习如何利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物体平衡问题;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吊钩、弹簧测力计、定标尺、小砝码等;
2. 实验材料:吊钩、弹簧、砝码;
3. 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将吊钩挂在支架上,挂上一个弹簧;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
3. 在弹簧上挂上一个砝码,使其达到力的平衡状态;
4. 测量这个砝码的质量;
5. 继续在弹簧上挂砝码,记录不同质量对应的弹簧弹力和砝码质量;
6.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质量与弹簧弹力的关系曲线。

实验要点:
1. 弹簧的弹力与砝码的质量成正比关系;
2. 在平衡状态下,弹簧的弹力等于挂在上面的物体的重力;
3. 利用力的平衡原理,可以求解物体的质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力的平衡条件及利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奥秘。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大全教师和高中生必备材料第一章:力学实验1.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和米尺1.2 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F = ma弹簧测力计原理:F = kx1.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米尺小车滑轮组钩码1.4 实验步骤1. 调节弹簧测力计的零点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钩码重力下的弹簧伸长量3. 计算不同钩码的重力4. 利用滑轮组和小车,测量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5.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计算加速度1.5 实验注意事项保证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实验过程中钩码与容器壁的摩擦第二章:热学实验2.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学习使用温度计和热量计2.2 实验原理比热容:c = Q/(mΔT)热量传递:Q = mcΔT2.3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烧杯酒精灯水石头2.4 实验步骤1. 测量石头的质量2. 测量石头的初温3. 将石头放入热水中加热,测量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4. 计算石头的比热容2.5 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过程中,避免石头与容器壁的接触确保温度计和热量计的准确度第三章:电学实验3.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2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U = IR电流表原理:I = K(K为常数)电压表原理:U = K(K为常数)3.3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3.4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确保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合适2. 调节电阻箱,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3.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电阻值3.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接触不良避免电源电压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四章:光学实验4.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学习使用棱镜和光度计4.2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度计原理:I = K'/λ(K'为常数,λ为光波长)4.3 实验器材棱镜光度计白色光源光屏4.4 实验步骤1. 将白色光源通过棱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 使用光度计测量不同波长的光强度3. 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公式,计算折射率4.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光源稳定,避免光线的散射避免实验过程中光度计与光源的距离变化第五章:声学实验5.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声波的基本特性学习使用声级计和频率计5.2 实验原理声波传播:v = λf分贝计算:L = 10log10(I/I0)5.3 实验器材声级计频率计扬声器麦克风5.4 实验步骤1. 调节扬声器,产生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波2. 使用声级计测量声波的强度3. 使用频率计测量声波的频率4. 利用声波传播公式,计算声速5.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声源第六章:磁学实验6.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学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磁针6.2 实验原理安培定律:B = μ₀I/2πr电磁感应:E = -d(BA)/dt6.3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磁针导线电池螺旋管6.4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流通过螺旋管2. 观察并记录磁针受到的磁力方向和大小3. 改变电流方向,观察磁针受力方向的变化4.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磁感应现象6.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螺旋管的中心线与磁针的轴线平行避免电流不稳定导致的实验误差第七章:波动实验7.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波动的性质和传播规律学习使用示波器和平行板7.2 实验原理波动方程:y = Asin(kx ωt + φ)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 = λf7.3 实验器材示波器平行板光源光屏7.4 实验步骤1. 将光源通过平行板,产生干涉现象2. 使用示波器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形状3. 改变光源与平行板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4. 利用波动方程,分析波动的性质7.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平行板的清洁和平行度避免实验过程中光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8.1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现代物理技术的应用学习使用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8.2 实验原理激光原理:通过放大光学谐振腔内的光反馈光电效应:e = hf W8.3 实验器材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光谱仪光具座8.4 实验步骤1. 调节激光器,产生单色光2. 使用光电探测器测量光强度的变化3. 通过光谱仪,观察光的频率分布4. 利用光电效应,分析光的性质8.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光的干扰第九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9.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减小方法学习使用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9.2 实验原理误差来源: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数据处理:最小二乘法、置信区间、误差分析9.3 实验器材计算器统计软件实验数据记录表格9.4 实验步骤1. 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2. 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类3. 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的分布和趋势4.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最佳拟合曲线9.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主观臆断10.1 实验目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10.2 实验原理口头报告技巧:清晰、简洁、逻辑性强、图表辅助10.3 实验器材纸张、笔、计算器、统计软件投影仪、白板、三角板10.4 实验步骤2. 准备口头报告所需的图表和辅助工具3. 进行口头报告,清晰地表达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结论4. 接受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进行解答和讨论10.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注意口头报告的语速、语调、逻辑性和条理性第十一章:力学实验进阶11.1 实验目的深入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学习使用高速摄像和数据分析软件11.2 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碰撞模型: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11.3 实验器材高速摄像机数据分析软件小球轨道挡板11.4 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碰撞模型2. 设置轨道和挡板,确保小球能够进行预期的碰撞3. 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碰撞过程4. 导入数据分析软件,追踪小球的运动轨迹5. 计算碰撞前后的速度和动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1.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轨道和挡板的安装精确,避免小球运动偏移保持高速摄像机的稳定性和合适的拍摄角度第十二章:热学实验进阶12.1 实验目的探究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学习使用热流计和热象仪12.2 实验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热传导:Q = kA(ΔT)12.3 实验器材热流计热象仪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制冷设备绝热材料12.4 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确定热传导的模型2. 布置实验装置,确保绝热材料的有效使用3. 使用热流计测量热流密度4. 使用热象仪捕捉温度分布5. 计算热传导系数,验证热力学定律12.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装置的绝热性能,减少热量损失控制加热器和制冷设备的功率,避免温度变化过快第十三章:电学实验进阶13.1 实验目的深入研究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学习使用示波器和频率分析仪13.2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U = IR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频率分析:F = 1/T13.3 实验器材示波器频率分析仪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探头13.4 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实现所需的信号类型(正弦、方波、三角波)2. 使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电路信号的波形和频率3. 使用频率分析仪进行频谱分析4. 计算电路元件的参数,验证基尔霍夫定律13.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示波器探头的损坏避免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超出示波器和频率分析仪的量程第十四章:光学实验进阶14.1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学习使用光学仪器和图像处理软件14.2 实验原理光的干涉: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波长相关光的衍射: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波长和障碍物尺寸相关光的偏振:偏振片的旋转影响光的偏振状态14.3 实验器材光学仪器(干涉计、衍射仪、偏振计)图像处理软件激光光源半透明材料14.4 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选择干涉、衍射或偏振现象进行研究2. 设置光学仪器,调整至适宜的工作状态3. 使用激光光源,观察和记录光的干涉或衍射条纹4.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条纹的间距和形状5. 验证光的偏振现象,测量偏振角度14.5 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光学仪器的精确调节,避免条纹模糊不清避免实验过程中光源的波动和环境的干扰第十五章:综合实验设计与创新15.1 实验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复杂的物理实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目的2.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式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建议难点:1. 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2. 特定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和调试3. 实验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分析本文档旨在为教师和高中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物理实验教案参考,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实验,包括经典的基本实验和进阶实验。

高中物理生活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生活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生活趣味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橡皮筋飞行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弹射运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观
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材料】:橡皮筋、小纸飞机、标尺、粉笔、手机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将小纸飞机固定在橡皮筋上,用粉笔在地面上标记一个起飞线;
2. 拉伸橡皮筋,调整好角度和力度,将小纸飞机在起飞线上放好;
3. 让一个学生拉紧橡皮筋,另一个同学倒计时,当计时器开始计时时,释放橡皮筋,观察
小纸飞机的飞行情况,并记录飞行距离;
4. 用标尺测量飞行距离,记录下飞行时间;
5. 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实验内容】:
1. 实验中观察到橡皮筋拉伸后释放,小纸飞机受到推力向前飞行,这是由于弹性势能转化
为动能的过程;
2. 通过改变橡皮筋拉伸的力度和角度,可以调节小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和高度;
3. 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提出假设,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总结】:
1. 弹射运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橡皮筋飞行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
解弹射运动的原理;
2.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汇总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掌握金属线膨胀规律,并探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器材:金属杆、测温仪、游览计、直尺、温度计、夹子等。

实验原理:金属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线膨胀现象,其线膨胀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出。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杆夹在实验台上,尽量保持其水平且不受外力影响。

2. 使用直尺测量金属杆的初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将测温仪的传感器与金属杆的一端相接触,并设置测量模式。

4. 点燃酒精灯,将金属杆另一端靠近火焰,使其受热。

5. 不断观察游览计的读数,并记录金属杆受热后的长度。

6. 当金属杆达到稳定状态时,停止加热,并记录最终长度。

7. 记录热源温度,以及实验环境温度。

8.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其他意外发生。

2. 测量时应小心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归还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及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量,我们可以得出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并进一步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规律。

实验表明,金属在受热时会产生线膨胀现象,其膨胀系数与材料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可用于工程实践中的设计和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设计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光的波长,以加深对光波本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光波的波长与颜色有直接关系,不同颜色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波长,通过衍射实
验可以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材料:光源(例如激光笔)、双缝衍射装置、测量尺、干涉条纹板等。

实验步骤:
1. 将双缝衍射装置设备好,确保光源能够通过双缝产生干涉条纹。

2. 将测量尺垂直放置在干涉条纹板上,调整位置使其与光源成一定角度。

3. 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态,用测量尺测量相邻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4. 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可以通过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干涉条纹间距数据,并计算出光的波长。

2. 将实验测得的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和可能的原因。

3. 讨论测量光波长的可靠性,提出改进方法或建议。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能够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并掌握测量光波长
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仪器的调整和测量误差的控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备注:实验前需要进行安全措施的说明,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并注意实验过程
中的安全问题。

)。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
实验内容: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材料:弹簧秤、量筒、水杯、水、各种规则形状的物体(如金属块、塑料块等)
实验步骤:
1. 将量筒水平摆放在水杯上,注入适量的水使量筒中的水平面稳定。

2. 使用弹簧秤测量所选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所选物体放入水中,记录下水的初始体积。

4. 物体浸入水中后,水的体积会上升,此时重新测量水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5. 计算出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

6. 利用测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

2. 应当保证实验区域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影响实验结果。

3. 测量时应当准确、细致,避免数据误差。

4. 实验结束后应当清洁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室整洁。

实验评价方式: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学生应当完成物体密度的实验计算,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

扩展实验:可以尝试测量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的密度,探讨密度与物体形状、大小的关系。

高中物理实习教案10篇

高中物理实习教案10篇

高中物理实习教案10篇实习内容: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力的平衡条件实习目标:掌握力的平衡条件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实习步骤:1. 实验装置:将一个物体挂在天平上,通过调整铅锤的位置使得天平平衡。

2.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铅锤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

3.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力的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4. 思考问题: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力的平衡条件与什么有关系。

实习结果:学生能够明白力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实习教案二:简谐振动实习内容:通过实验了解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规律实习目标: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实习步骤:1. 实验装置:用弹簧挂一质量小球,将其加以振动。

2. 实验记录:记录质点的振幅、频率等数据。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简谐振动的规律。

4. 思考问题:讨论简谐振动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习结果:学生能够掌握简谐振动的概念和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实习教案三:牛顿定律实习内容:通过实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基本规律实习目标: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实习步骤:1. 实验装置:用光滑水平面和小车进行实验。

2. 实验操作:分别对小车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规律。

4. 思考问题:讨论牛顿运动定律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习结果:学生能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实习教案四:动量守恒实习内容:通过实验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和应用实习目标:掌握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实习步骤:1. 实验装置:用两个小球和弹簧装置进行实验。

2. 实验操作:让一个小球击打另一个小球,观察动量和动能的变化。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各种情况下的动量守恒情况。

4. 思考问题:讨论动量守恒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习结果:学生能够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部分学生活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学生活动: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几条纸带,讨论怎样获取数据,并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活动:思考20页的思考与讨论: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教师活动:根据前面所学的瞬时速度的理论,引导学生怎样计算实际运动中物体的瞬时速度。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讨论怎样获取数据,怎样根据自己的纸带计算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并采用列表法有条理的列出。

3、用图象表示速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出速度—时间图象,为什么要用平滑的曲线“拟合”。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计算的瞬时速度,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同组各成员之间再次比较运动的区别,感受不同的运动规律。

体会交流“拟合”的意义。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如图)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器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用手拉纸带。

(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四)实例探究☆打点计时器及应用[例1]一同学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 )A .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电压不稳C .电源频率不稳D .打点针压得过紧解析:A .接在直流电源上不会打点。

A 错。

高中生的物理实验趣味活动教案

高中生的物理实验趣味活动教案

高中生的物理实验趣味活动教案背景介绍在高中阶段,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活动教案,旨在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的乐趣。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教案内容实验一:风力发电机实验目的通过制作风力发电机,让学生了解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并探索如何优化发电效率。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制作风力发电机的框架和叶片。

2. 在风力发电机上安装发电装置。

3. 测试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的发电效果,并记录数据。

4. 分析数据,讨论如何优化发电机的设计,提高发电效率。

实验二:水力小车比赛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水力小车,让学生了解水压力转化为动能的原理,并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制作水力小车的车身和轮子。

2. 连接水箱和小车,调整水流,观察小车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3. 进行小车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小车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终点。

4. 分析比赛结果,讨论如何优化小车的设计,提高速度和稳定性。

实验三: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探索折射和反射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学生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偏折现象。

3. 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4.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光的折射和反射对物体的影响,如光的聚焦和镜面反射等现象。

教学评估- 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提升- 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情况结束语通过设计这些趣味活动教案,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希望学生们在实验中能够享受物理的乐趣,并通过实践探索更多物理规律与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一、教材分析打点计时器是高中一个重要的计时仪器,计时的同时还能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这对高一新生来说是全新的。

通过对打点计时器的了解,掌握其使用方法。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难点,教材用极限的思想,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

加强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拉近物理与生活、模型与实际的距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的素养和学生的发散思维。

用图像表示物理量的变化,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方法,本书在这方面加强了很多。

在过去教材中“用平滑曲线把点连起来”改换为“根据所描点子”的分布和走向尝试用条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即将验证性实验换为探究性实验,思路不一样、逻辑线索不一样。

此外,让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两物理量关系时的优越性。

本节内容从知识到能力要求均很高,特别对刚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有难度,更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四、教学难点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2.画图象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亲自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

(二)进行新课1、对“打点计时器的认识”的学习教师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部分学生活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学生活动: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几条纸带,讨论怎样获取数据,并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活动:思考20页的思考与讨论: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教师活动:根据前面所学的瞬时速度的理论,引导学生怎样计算实际运动中物体的瞬时速度。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讨论怎样获取数据,怎样根据自己的纸带计算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并采用列表法有条理的列出。

3、用图象表示速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出速度—时间图象,为什么要用平滑的曲线“拟合”。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计算的瞬时速度,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同组各成员之间再次比较运动的区别,感受不同的运动规律。

体会交流“拟合”的意义。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如图)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2)电火花计时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s。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及纸带、刻度尺、电源、导线等。

3、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2)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4、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

如图1.4-1,v E≈v DG,或v E=v DF。

说明:在粗略计算E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公式v=△x/△t来求解,但须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太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5、v-t图象与其画法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用v-t图象来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值,在坐标系中描点,最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能够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6、注意事项(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要使用220V交流电源。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用手拉纸带。

(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四)实例探究☆打点计时器及应用[例1]一同学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A.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C.电源频率不稳D.打点针压得过紧解析:A.接在直流电源上不会打点。

A错。

B.打点与电压是否稳定无关,点痕重轻与电压有关。

B错。

C.频率不同打的点仍为圆点。

故C错。

D.打点针压得过紧。

针和纸接触时间长,打出一些短线。

D正确。

答案:D☆打点计时器直接测量的量[例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解析: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知道时间,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故A选项正确。

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就知道了物体的位移。

故B选项正确。

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加速度、平均速度,只可以间接计算。

故C、D选项错误。

答案:AB[例3]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m/s。

解析:0~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3.01.003.01===T x v m/s 七、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2.思考P 22“说一说”栏目中提出的问题,3.完成P 24“问题与练习”中的问题。

4.阅读教材P 23“科学漫步”《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数器》短文,思考并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资料袋:人们称摄影为瞬间艺术,但只有当高速摄影出现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瞬间摄影。

普通闪光灯持续发光时间可达到1/20000s ,这对于拍摄体育运动等素材是够用了。

然而子弹飞行时的速度少说也有数百米每秒,要想抓拍子弹运动的瞬间,曝光时间要用百万分之一秒的数量级。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激光光源以达到在更短时间中发出更强烈的照明,才能清楚地将它的影像凝固在底片上。

高速摄影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汽车的快速碰撞试验的研究中,人们先把碰撞的过程拍摄成电影,然后以很慢的速度放映,以便观察在碰撞期间车身如何变形,从而发现薄弱的那位。

又如,某些昆虫具有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如在急速飞行过程中急剧减速、悬空停住、以不超过其身长的半径转弯等。

借助高速摄影技术,可以对它们运动过程中的振翅情况进行研究。

高速摄影甚至在绘画艺术中也发挥了作用。

以前谁也没有清楚地见过奔马的四只蹄子到底是如何摆动的,以至于画家们一直凭借主观感觉去画奔马。

借助高速摄影技术,人们对此才有了正确的认识。

闪光频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张底片上记录运动物体的连续运动过程的摄影技术。

频闪摄影的关键器材是电子频闪灯。

当电子频闪灯充足电后,就可以像连发手枪一样,一次紧接一次地频繁闪光。

闪光频率越高,底片曝光次数越多,在照片上出现的影像也越多。

高频电子频闪灯的闪光频率(每秒钟的闪光次数)可达上百次。

用电子频闪灯拍摄频闪照片应选择一个黑色的背景,被摄者距离背景尽可能远些,以避免频闪光照亮背景,或在画面中出现影子,从而影响主体的效果。

如果主体距离背景比较近,最好使闪光灯与被摄物体形成侧光和侧逆光的照射角度,被摄物体也最好有明显的轮廓线条,从而防止影像与背景的色调混杂。

相机与被摄者的距离要近一些,这是因为设定频闪后,闪光指数会下降很多。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探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这节课的任务是测量小车的速度,做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初步分析小车速度的变化规律。

要学生体验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做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使学生认识图象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与数学公式相比,图象更显得直观、形象、生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图象的直观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