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性货币冲击引发货币危机的条件及防范
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危机
![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07db17bec77da26925c5b01b.png)
4.货币危机的缓解更多的依赖国际间的政策 4.货币危机的缓解更多的依赖国际间的政策 协调。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危机无论从规模还是力度 衡量,单靠一国的经济实力是难以与掌握了上千 亿的国际炒家相抗衡的,只有依靠国际间的政策 协调才可以化解危机的风险。
四、货币危机产生的危害
第一、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 影响。 第二、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
1.控制短期债务和所有外币债务,因为这些债务都 1.控制短期债务和所有外币债务,因为这些债务都 会在本币贬值时使企业的净值减少。 2.为了应对危机,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实施紧急 2.为了应对危机,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实施紧急 贷款,其额度必须足够大以加强投资者的信心; 二是实施紧急资本管制,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 最大限度的避免资本外逃。 3.正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在危机后重建经济的关键 3.正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在危机后重建经济的关键 在于恢复企业和企业家的投资能力。 4.多重均衡模型实际上揭示了政府可能面临的一种 4.多重均衡模型实际上揭示了政府可能面临的一种 更为艰难的政策选择。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着重强调的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固定汇 率相矛盾的情况下,固定汇率遭遇投机攻击的必然性,强 调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对外价值的稳定与否,决定货币 危机是否爆发、何时爆发。其在“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 危机是否爆发、何时爆发。其在“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 中进一步引入了投机冲击的影响。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表明,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微观投 资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 结果,并非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 性冲击模型(Rational 性冲击模型(Rational Attack Model)。 Model)。
国际金融—货币危机
![国际金融—货币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aa620fc0f18583d048645922.png)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 21年1 月21日 星期四 下午7 时6分3 9秒19 :06:3 921.1. 21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 2021年 1月下 午7时6 分21. 1.2119 :06Ja nuary 21, 2021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 年1月 21日星 期四7 时6分3 9秒19 :06:3 921 January 2021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 21.1.2 12021 年1月 21日星 期四7 时6分3 9秒21. 1.21
谢谢大家!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 7时6分 39秒下 午7时 6分19: 06:39 21.1. 21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 .2121. 1.211 9:061 9:06: 3919: 06:39 Jan-2 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 年1月 21日星 期四7 时6分3 9秒Th ursday , January 21, 2021
货币危机
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
一、货币危机概述
1.货币危机的定义
货币危机是指国际投机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投机操作而 引起外汇市场的持续剧烈动荡最终导致固定汇率崩溃的 现象。
2.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金融危机是指一国金融领域内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 混乱,并对经济运行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综合性经 济现象,它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债务危机、银行 危机以及股市危机的总称。 金融危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第十章 货币危机
第三节 货币危机案例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1 .1.212 1.1.2 1Thurs day, January 21, 2021
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c49dac200722192e4536f697.png)
结论: (1)危机的原因是货币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2)市场预期在危机中的作用——预期因素决定危机 是否会发生
(3)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是投机者与政府的搏
弈过程
(4)好坏预期都是自我实现的——双重均衡
(5)防范货币危机的有效措施:提高政府政策的可信
性防范措施是提高政府政策的可信性
3、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1)货币危机的道德风险模型——麦金农、克 鲁格曼
的预期和信心的偏差不断累积使得维持稳定汇率的成本大于放
弃稳定汇率的成本时,中央银行就会选择放弃,从而导致货币 危机的发生。
政府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
政府维护固定汇率制的收益:
稳定的外部环境
有助于本币信用 政策一致性的好声誉 政府决策: 收益大于成本时:维护汇率稳定 收益小于成本时:放弃固定汇率,危机爆发 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是投机者与政府的搏弈过程
(2)预期只是使货币危机发生的时间提前 (3)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
2、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成本(C)
CC(维护固定汇率的成本)
BB(维护固定汇率的收益)
0
R0
R1
利率水平
提出者:奥波斯特菲尔德
预期货币将贬值 加强市场贬值预期 益
政府提高利率 利率上升
成本上升 成本高于收
货币危机发生
东亚国家由于政府进行隐性担保,并且缺乏有效监管, 引发了金融机构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金融中介机构 对风险投资项目过度贷款,导致资产价格过度上升, 资产价格的上升又使金融机构发放更多贷款。当危机 发生时,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使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 被迫收回贷款,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降
(2)货币危机的恐慌模型——戴梦德、瑞德立 克、萨克斯
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952fa3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0.png)
⾦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融危机指的是⾦融资产或⾦融机构或⾦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融资产价格⼤幅下跌或⾦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是什么原因导致⾦融危机的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融危机的形成原因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国际⾦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据测算,在全球范围内⼤约有7万亿美元的游资,这些游资⼜被称为“热钱”,是在市场上流动迅速的短期投机性资⾦。
基于纯粹投机盈利的⽬的,国际炒家⼀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就会以各种形式⼊境,通常会进⼊易于产⽣泡沫的经济领域,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透⽀性经济⾼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过于追求较⾼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速增长的条件弱化时,这些国家为了保持增长速度,转⽽通过举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
但内在的经济发展乏⼒,还债能⼒不⾜,经济泡沫导致银⾏贷款的坏账剧增,不良资产⼤量存在,⼜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信⼼。
(三)“出⼝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实施“出⼝替代”战略可以提⾼⼀国经济的开放度,也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是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产成本会提⾼,成本优势逐渐降低,出⼝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的不平衡;⼆是当众多国家不约⽽同采⽤出⼝替代发展战略时,它们之间会产⽣恶性竞争乃⾄相互挤压;三是该战略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必不可少,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法长期保持竞争⼒,但许多国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影响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互联⽹和物联⽹发展迅速,商品、信息、服务、资本、技术在国际间频繁流动,⾦融活动也趋于全球化。
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货币信⽤机制是⾃发性的,⼀旦⾦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盾激化,⾦融危机就表现出来。
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与防范
![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051219a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30.png)
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与防范
国际金融危机在历史上多次发生,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以及如何防范此类危机。
诱因分析
1.金融市场过度杠杆
金融市场过度杠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常见诱因之一。
金融机构过度借贷,资产泡沫膨胀,一旦泡沫破裂,金融市场就会陷入危机。
2.不良资产负债表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负债表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当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失衡,风险暴露后,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动荡。
3.市场波动性增加
市场波动性的增加也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
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波动性加大,金融危机隐患增加。
防范措施
1.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规范金融市场行为,防范金融风险,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
2.强化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避免风险积聚导致金融危机。
3.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协调,是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
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复杂多样,防范金融危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加强金融监管、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国际合作是预防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只有全面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才能更好地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
第九章第二节货币危机理论防范对策
![第九章第二节货币危机理论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548316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6.png)
(九)危机跨国传播
❖ 由于贸易自由化、区域一体化,特别是资本跨国流动的便 利化,一国发生货币风潮极易引起临近国家的金融市场发生 动荡,这在新兴市场尤为明显。泰国之于东亚,俄罗斯之于 东欧,墨西哥、巴西之于拉美等反复印证了这一“多米诺骨 牌效应”。尽管危机通常只在一个新兴市场出现,但是惊惶 而失去理智的投资者往往将资金从所有新兴市场撤出。这是 因为:一方面,投资者担心其它投资者会抛售证券,如果不 捷足先登必将最终殃及自己,因此投资者作出抛售决定是理 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投资者在一国资产(如俄罗斯债 券)上出现亏空,他们会通过在其它新兴市场出售类似的资 产(比如说巴西债券)弥补整个资产的亏损。这对于单个投 资者来说是完全正常的。然而,从整体上看,众多投资者撤 资会造成了一种不理智的结果,势必将相关国家置于金融危 机的险境。
•
❖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频频发 生,先后肆虐于西欧(1992年—1993年)、墨西哥 (1994年—1995年)、东亚(1997年—1998年)、 俄罗斯(1998年)、巴西(1999年)、土耳其( 2001年)、阿根廷(2001年—2002年)等国家或 地区。大多数遭受危机侵袭的国家几乎走过了同样 的道路,最后尝到了同样的苦果。这一历程可概括 为:固定汇率一快速增长一币值高估一财政赤字不 断增加、国际收支持续恶化一货币贬值、金融危机 、经济直至社会危机一全面衰退一被迫作休克性调 整,最后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十分痛苦漫长的恢复期 。
•
(八)经济基础薄弱
❖ 强大的制造业、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防止金融动荡的 坚实基础。产业结构的严重缺陷是造成许多国家经 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如阿根廷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结 构性问题。20世纪90年代虽实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 ,但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牧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 的 60%,而制造业出口只占10%左右。在国际市场 初级产品价格走低及一些国家增加对阿根廷农产品 壁垒之后,阿根廷丧失了竞争优势,出口受挫。再 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夕,泰国、印尼等国产业长 期停留在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在中国大陆与东 欧转型国家的竞争下,逐渐失去原有的价格优势, 出口不断下降,外汇收入持续减少。俄罗斯危机也 是因为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经济复苏与出口创 汇过多依赖石油生产与外销,国际油价下跌,外汇 收入减少,还债能力被大大削弱。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典型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典型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1f9345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d.png)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典型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回顾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是国际私人资本日益强大,投机性冲击活动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时期私人资本国际游资对货币的投机性冲击力度越来越强,并且冲击活动屡屡得手。
比较典型的有1967年末的英镑危机、1969年8月的法国法郎危机,以及1971年至1973年间的美元危机。
如果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体系内在的缺陷,那么体系崩溃的直接诱发因素则是国际短期游资对基准货币美元的投机性冲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放松管制、强化市场机制、推动经济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的浪潮。
相应地,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
加之现代化通讯手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金融衍生工具和交易手段层出不穷,国际资本流动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资本高速流动的背景下,投机性冲击频频发生。
比较典型的有80年代初对拉美部分国家钉住汇率机制的冲击、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以及1997年~1998年间的东亚金融危机。
一.80年代初对拉美国家汇率机制的冲击1978年,智利、乌拉圭和阿根廷宣布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货币当局制定了本国货币相对于美元逐步贬值的计划。
但在实施中,三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大高于美国,而且货币贬值程度远小于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之差。
比如1979年智利的通货膨胀率仍以2.5%的速度上升。
于是这三国都由于本币币值的高估而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的不断上升。
1981年~1982年间,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达到创纪录的高点,三国的外债负担和经常账户赤字已经难以为继,货币偏离目标汇率的贬值已不可避免。
于是三国都经历了投机性冲击、相应的货币贬值以及由此引发的资金外逃和国内金融机构的挤兑危机。
二.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82年墨西哥发生债务危机以后,在IMF的监督下实行了全面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政策,紧缩经济并大幅度削减财政赤字。
1987年重新固定比索与美元的汇率,1989年1月改为爬行钉住汇率制,1991年12月又变为移动目标区域汇率制,并逐步扩大比索允许波动的范围。
2.《国际金融学》考试重点
![2.《国际金融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9e319031b765ce0408147c.png)
《国际金融学》考试重点——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1、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2、国际收支账户分为两大类:经常账户(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金融账户包括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分为直接投资、证劵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四类项目。
)其中,储备资产包括货币当局可随时动用并控制在手的外部资产。
它可分为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和其他债权。
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统计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收支的详细情况。
4、国际收支的记账规则:运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即每笔交易都是由两笔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
根据复式记账的惯例,不论是对于实际资源还是金融资产,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
详细参见p11。
5、国际收支账户分析:●贸易账户余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经常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国际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综合账户差额使之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将储备资产账户剔除后的余额。
综合账户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错误与遗漏余额-储备资产账户差额如果综合账户差额为逆差,其外汇的收入将小于外汇的支出,汇率会变。
12133 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12133 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945a75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a.png)
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引言金融危机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保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成为了当今重要的课题。
笔者将对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加深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导致金融市场的紊乱和不确定性,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转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在国际货币投资市场的波动性增大,并且货币汇率的波动性加大,同样也会导致货币市场的不稳定性加深。
导致全球贸易的萎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由于国际贸易对于货币支持的依赖性较大,在货币市场紊乱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而萎缩。
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货币体系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增加金融危机的传染性金融危机可以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的多种财务机制进行传递,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使得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增强。
同时,国际货币体系也成为了通信和传递信息的渠道,从而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预防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推进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是合理有效地预防金融危机的保障,需要建立起国际性的合作机制。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使得各国监管机构之间分工协作,互相信息共享,从而保证的金融市场的透明效率和公平竞争。
促进国际货币市场多元化由于国际货币市场的单一化,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对外部冲击的容忍性降低。
优化国际货币市场结构,加强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扩大市场的容忍度和减轻金融危机波动,从而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积极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缩短了监管机构的反应时间。
同时,金融科技运用更加有效的算法,数据多维分析,实现可预测性决策。
这对于预防危机和把握机会都有着有效的帮助。
结论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危机的发生和减缓危机的影响。
货币危机的传染及防范研究
![货币危机的传染及防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226a285901020207409cee.png)
【 收稿 日期 】 05 1-0 20— 13 【 作者简介 】陈卫华 (9 7 )男 , 苏盐城 人, 17一 , 江 华中科 技大学管理 学院讲 师、 博士生, 中科技大学南亚经济 与管理研究所成 员 研 究 方 向 : 华 财
第一 、 第二代货币危机 的观点为我们提供 了基本的分析 、 概
念框架 , 以用来解释很多现象 。但是 , 可 这两代货币危 机模 型是
在亚洲货币危机发生前就发展起来 的,亚洲货币危机 的大 面积
爆发有许 多方 面的原因和特征 ,国家问危机的快速传播是其 中
的 主要 因 素之 一 。
二 、 币危 机的传 染 货
如果 A国和 B国两个 国家 之间结构上 的联系和 国际外 溢 性使得两 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 ,货币危机也可 以从 A国向 B 国进行转移。 国际贸易具有 明显的溢出效应 。 A国货 币贬值会降 低其商 品在 国外市场上 的价格 , 这样 消费者就会增加购买 A国
努力保持汇率 的稳定 ,因此它必须要减少外汇储备来满足国外 货 币需求 的增加 , 这样外汇储备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 慢减少 , 当外汇储备耗尽的时候 , 中央银行 已经别无选择 , 只能任 由国内 货币浮动 。 与第一代危机模 型相 比较 ,第二代危机模型的核心则 在于 市场预期和实际结果 的互相影响 ,市场期望会直接影响到宏 观 经济政策 的决定 。假定一个国家的货 币政策是保持盯住汇率制 度 , 是在诸如大萧条之类 的特殊环境下会 自由浮动货币 , 国 但 外 投资者将面临着货 币贬值的可能 , 这会给他们造成损失。 如果外 国投资者认为贬值的可能性 很大 ,将会对贷款收取高风险 的额 外费用 , 借款成本将大大增加 , 资金的减少将 同时减少产出 的增 长 。这样 , 由于保持盯住汇率的成本过高 , 国会选择通过货币 该 贬值来增加总需求和就业 ,而这种贬值 又恰好反过来实现最初 投资者的预期。 最终 , 资者的预期就完成了一个 自 投 我实现的过 程: 对贬值的预期——保护 固定汇率的机会成本 的增加( 险费 风 用的增加 ) ——促 成政策的反应 ( 放弃固定 汇率 ) 实现最初 ——
货币市场的投资机会与危机
![货币市场的投资机会与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9be50e2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1.png)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调整
货币政策调整对货币市场的影响较大。当货 币政策宽松时,市场流动性增加,资金成本 降低,有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相反,货币 政策紧缩时,市场流动性减少,资金成本上 升,可能会对投资和市场带来压力。
财政政策的变化
财政政策的变化也会对货币市场产生影响。 财政扩张政策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经 济增长,但同时也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 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会减少市场流动性,对经 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和期限的货币市场工具 ,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款等,可以 降低单一投资品种的风险。
投资于不同地域的市场
将投资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市场,可以 降低单一国家或地区不同资产类别
除了货币市场工具,还可以考虑投资于其他资产 类别,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以实现更全面 的资产配置。
货币市场的投资机会与危机
目录
• 货币市场概述 • 货币市场的投资机会 • 货币市场的危机与风险 • 应对货币市场危机的策略 • 货币市场的前景展望
01
货币市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市场,主要 交易短期债券和其他货币市场工 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 承兑汇票等。
特点
货币市场具有流动性强、交易量 大、交易频繁等特点,是短期资 金的重要来源。
VS
详细描述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货币的购买力不断 下降,投资者原本的投资收益可能无法弥 补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同时,由于市场 环境和个体投资决策等因素的影响,投资 者实际获得的收益可能与预期收益存在偏 差,这也构成了购买力风险的一部分。
04
应对货币市场危机的策略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
![第八章货币危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8aa95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b.png)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 政府行为分析
1 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的成本
1如果政府债务存量很高;高利率会加大预算赤 字
2高利率不利于金融稳定;利率过高会导致股市 暴跌 房地产价格低迷
3高利率意味着经济紧缩;带来衰退与高失业率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2 提高利率维持平价的收益 1消除汇率自由浮动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的不
a 1it*
a1
St) St
•
St
Pt Pt *
M t St St
•
Dt
a0Pt*a1it*Pt* a1Pt*
§2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模型
Mt SRt Dt
Rt S Dt
•
•
Rt Dt
§2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三模型结论
财政需求与维持固定或盯住汇率制度之间 的矛盾不可调和
14 由于一国政局动荡或宣布实行国有化政策或经 济恶化等引起的资本外逃即为____
A 贸易性资本流动 B 金融性资本流动 C 保值性资本流动 D 投机性资本流动
§4 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三结论
危机的发生原因主要有:高债务因素 相对出 口而言大规模的外币债务
四政策建议
1 控制短期债务和所有外币债务 2 暂时的资本管制
§5 三代货币危机模型比较
货币危 机理论 侧重点
危机 成因
第一代
经济基本面 恶化
宏观政策与 维持固定汇 率的冲突
第二代
第三代
贬值预期的自我 实现
5 长期资本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之一是______ A 增加世界总产量;提高总福利 B 经济效益转移 C 加大汇率波动幅度 D 影响一国金融政策的独立性
6 属于我国外债的是______ A 补偿贸易下返销产品 B 我国境内外资银行的对外债务 C 境内中资企业向外资银行借款 D 外汇担保
浅析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浅析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8b25301f78a6529647d5356.png)
嚣釜u渊爵II11l浅析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姚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摘要】近年来,货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主要从理论上和危机发生国的实际情况对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防范和应对货币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货币危机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1571--7597(2008)1020200--0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且危机发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货币危机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金融理论界有关货币危机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数量急剧增加,笔者在此主要是探讨一下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及我们该如何防范货币危机.一、货币危机震生的曩园分析货币危机又称收支危机,从广义看,指一国汇率的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
从狭义来看,则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该国货币,进而导致该国外汇市场持续动荡,固定汇率制度走向崩溃的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国汇率的大幅、非正常的波动,从而引发货币危机的发生呢?我们不妨从理论上和货币危机发生国的实际情况两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理论界关于货币危机发生原因的解析从理论上看。
关于一国发生货币危机的原因,金融理论界有三种模型用以解释其发生。
其一,理性预期理论模型。
该理论假定政府为解决赤字问题会不顾外汇储备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会无限制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
该理论主要是从经济的基本面来分析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出“三元悖论”,即一国若在坚持固定汇率制的同时,开放资本市场且不放弃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为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则必然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是危机的主要根源。
并较好的解释了拉美型货币危机,缺陷在于其理论假定与实际偏离太大,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货币危机,危机发生国的经济基本面并未恶化,因此该理论已不足以解释危机的发生,新的货币危机模型应用而生。
固定汇率制下投机性货币冲击研究[精品资料]
![固定汇率制下投机性货币冲击研究[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35d7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2.png)
固定汇率制下投机性货币冲击研究-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固定汇率制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而形成,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发现,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经常会发生投机性的货币冲击,从而引发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
本文通过运用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分析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货币体系危机,指出了冲击产生的条件以及不同国家的对策产生的不同结果,然后对防范和化解投机性货币冲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固定汇率;投机性货币冲击;政策建议经过大量的经济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国家使用有限的储备来支持它的固定汇率,而且还要追求更多的经济目标,这与固定汇率的政策内涵是不一致的。
当市场上的投机者认识到政策目标的不一致时,而且可用储备数量有限时,他们就知道该国的汇率政策是不可维持的,汇率体制也会崩溃。
此时,他们就会聚集大量的资金并应用各种经济学原理对一国的货币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性冲击。
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首先对固定汇率制下的投机性货币冲击进行研究,然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来防范投机性货币冲击带来的危害。
1.三种不同的投机性货币冲击模型投机性货币冲击最早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国家,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投机性货币冲击才进入人们的眼帘。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固定汇率为主的国际货币体制也面临着崩溃的局面,出现了多样化的货币体制。
从那时起,汇率经常偏离均衡水平、波动频繁,这为投机者利用利差、汇差进行货币投机创造了机会。
投机者对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发起投机性的货币冲击,给受冲击国带来了货币危机,对该国的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西方学者于是开始了对投机性货币冲击的研究,并针对三次不同的危机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投机性货币冲击模型。
1.1KFG模型KFG模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货币危机之后,是由保罗·克鲁格曼首先提出的,然后经过了R·Flood和P·Garber的进一步发展。
第12章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
![第12章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81162c14866fb84ae45c8d62.png)
Copyright© School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 , JXUFE
5
二、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
追根求源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的衰败, 二是国际货币投机活动。 无论是货币危机与实体经济衰败有无关系,国际货 币投机都是一个激发因素。 (1)同业市场大量拆入B→投机攻击→现汇市场投 机性抛售B买A→B汇率下跌→现汇市场低价收→购 B→偿还同业拆入B。and Statistics , JXUFE
16
第三节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奥斯特菲尔德模型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奥斯特菲尔德模型 ——
一、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框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波斯特菲尔德(M. Obstfeld)是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因此我们又把该模型称之为奥波斯特菲尔德模型 。该理论认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 不是由于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由贬值预期的自我 实现所导致的。因此,这种模型又被称为“预期自 我实现型模型”。
Copyright© School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 , JXUFE
11
Copyright© School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 , JXUFE
12
表示固定的汇率水平,AC线表示影子浮动汇率的变动。如 果不考虑投机因素,在国内信贷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储备不 断流失,当储备降至最低限时,固定汇率制崩溃,汇率由图 12—2中的B点跳跃至C点。在投机者完全预期的情况下,当影 子汇率小于固定汇率时,投机攻击的利润为负,因此此时不 会发动攻击;当影子汇率大于固定汇率时,投机者按照固定 汇率向货币当局买入外汇并按照本币贬值后的影子汇率抛出 ,可以获得投机利润,由于投机者的完全预期,为了争夺利 润,投机者会提前发动攻击。当影子汇率与固定汇率相等时 (图中为A点,tc时刻)投机者就会发动攻击,导致储备突然 降低至最低限,固定汇率制提前崩溃。
投机性货币冲击引发货币危机的条件及防范
![投机性货币冲击引发货币危机的条件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0e5f392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1.png)
Conditions of the Speculative Currency Attack Causes the Monetary Crisis and Precaution 作者: 王育宝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页码: 32-36页
主题词: 投机性货币冲击 货币危机 固定汇率
摘要:由投机性货币冲击所引发的固定汇率制崩溃给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为此,本文运用国内外关于货币危机中货币投机性冲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欧洲货币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投机冲击致胜的基本条件,进而提出了我国加入WTO后防范和化解人民币危机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