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宁德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德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
宁德市的水务信息化建设,在这一背景下也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与优势。
本文将对宁德市水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及投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宁德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1.大数据驱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水务正在成为水务行业的新趋势。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以往的人口、产业、环境等数据被有效整合,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2.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是信息化建设亟需实现的方向。
通过引进智能化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构建现代化的水务服务平台,促进水资源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科学化。
3.虚拟化技术:通过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等新兴技术,将水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和完善。
构建虚拟化平台,融合不同的技术手段,和解大量数据,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效率。
4.自主创新:作为一项高科技产业,水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支撑。
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形成强大的技术研发队伍,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二、宁德市水务信息化建设投资可行性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投资可行性的评估非常重要。
宁德市水务信息化建设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下面从需求、投资、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1.需求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德市水资源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用水量和水质管理都需要科学化和精细化。
这就需要水务信息化建设来实现。
2.投资方面:水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主要来自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
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3.效益方面: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水质量、降低排放污染。
从长期角度来看,水务信息化建设将对宁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同步提高。
综上所述,从需求、投资、效益的角度来看,宁德市水务信息化建设具有很高的投资可行性。
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深化,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能城市,水的智慧也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关于知识水资源的大型数据库特别重要。
我们仍处于建立一个广泛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的初期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本文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加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解决策略引言目前,在水管理方面有许多定义和项目,它们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缺点,由于基本条件各不相同,优先事项也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作出选择。
智能水作为一个明智的城市的一部分,具有非常广泛的覆盖范围。
它包括城市供水、排污和防洪系统。
从检测,数据收集,数据传输,储存,然后处理和分析数据,利用成果来管理生产和辅助决策,等等,以促进系统各部分的快速科学管理,为了实现保障城市安全、节能工业、资源管理的社会目标。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平台及智慧水务综合应用平台,以Web服务等形式,将数据、生产过程信息覆盖至系统内任何一个角落,使数据展示实现智能化,协助全体生产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分析、控制生产流程中任一环节,使生产过程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目标。
1 智慧水务的概述“智慧水务”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划分为智慧与水务,当然“智慧水务”所表现的东西也是从智慧与水务两个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同时也概述出了“智慧水务”的应用范围。
“智慧水务”就是通过“智慧”(智能信息技术)将水务工作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进行“智慧”处理,将城市水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效的提升起来。
让城市水务工作拥有强力的保障度与科学性,满足广大社会群众的需求,提升满意度。
1.1 对“智慧”的理解“智慧水务”平台的建设依靠的就是“智慧”技术,通过智能智慧信息技术来搜寻基础信息数据辅助水务工作,在通常情况下,智慧技术所运用的过程就是水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化的过程:(1)数据的采集和标准化,数据的采集和标准化过程,是对各个方面所采取的信息数据进行精准有效的确认,将数据中的“杂志”去掉,使得所获取的信息数据达到标准化。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探讨
括 网 站 、 l O 视 频 会 议 、 资 源 系 Mal A、 、 水 统 、 P I t n t 网 等 : 网通 过 政 府 V N、 e e 上 n r 内
网 与 国 家 防 汛 广 域 网 相 连 防 汛 计 算 机
器 、A服 务器 、 e 服务器 、 i O W b Mal服 务
立 水 质 资 料 数 据 库 . 发 了 数 据 库 管 理 开
软 件 . 现 了 水 质 的 快 速 评 价 . 水 质 实 各
分 中 心 实 现 了水 质 资 料 的计 算 机 整 编 信 息 服 务 系 统 建 设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用 性 单 一 . 以 共 享 等 问 题 . 合 现 有 难 整 数 据 库 和 系统 资 源 . 入 开 发 新 的 数 据 深
速 度快 、 全 程度高的现代化计 算机 网 安 络 , 防 汛 抗 旱 、 灾 减 灾 提 供 可 靠 的 为 防
保 障 需 要尽 快 解 决 省 水 文 局 与 各 市 水 文 局 之 间 的 互 连 通 讯 问题 . 早 建 立 水 尽 文 系统 广 域 网 12信 息 支持 系统 . 现 有 服 务 器 包 括 水 情 数 据 库 服 务
等 分 析 软 件 . 本 摆 脱 了 手工 信 息 分 析 基 的 局 面 .水 情 分 析 自动 化 程 度 有 所 提
湿度 、 净度 、 洁 电磁 场 强 度 、 音 干 扰 、 噪
安 全 保 安 、 漏 、 源 质 量 、 动 、 雷 防 电 振 防 和 接 地 等 的 要 求 . 时 还 须 为 工 作 人 员 同 提 供 一 个 舒 适 而 良好 的 工 作 环 境
柳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柳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柳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科技进步城市。
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此,柳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显得极其重要。
一、柳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柳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也在逐步向着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中心化:柳州市将会在水务信息化建设中建立大型数据中心,收集各类水资源数据,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和统一管理。
2、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柳州市水务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和精准,包括水质分析、水量监测和管网检修等。
3、智能化监控:柳州市将会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水质、水量、管网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4、云计算:柳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也将逐步向云计算方向发展,实现各类信息云端存储和维护,降低系统管理和运维成本。
二、柳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柳州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因此,水务信息化建设成为了解决柳州市水资源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
以下分析了柳州市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可行性。
1、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水质和供应的安全则更加要求提高。
建设水务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水质、水量和水资源管控的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投资回报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因此,水务信息化建设所投资的资金将会得到有效的回报,例如,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降低信息交互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智能化水务管理还能够同城市的互联网经济融合,增加收益来源。
3、竞争优势在水务信息化建设方面,柳州市在广西和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技术和前瞻性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因此,在加快水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对市场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项目概况 (1)1.2 建设背景 (2)1.3 在水利信息化体系中的作用 (3)1.4 与国家、流域机构水利数据中心的关系 (4)1.5 建设范围 (5)1.6 建设周期 (5)1.7 建设任务 (5)1.8 投资总额及资金来源 (7)1.9 报告编制主要依据及规范 (7)1.10 结论与建议 (8)2 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 (9)2.1 建设区基本情况 (9)2.2 建设组织机构 (10)2.3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11)2.3.1 水利信息网络 (11)2.3.2 信息采集 (12)2.3.3 数据库建设 (13)2.3.4 业务应用系统 (13)2.3.5 其它水利信息化系统 (14)2.3.6 信息化制度管理 (14)2.4 存在主要问题 (15)2.5 建设的必要性 (16)2.6 建设的可行性 (21)2.7 建设的意义 (23)3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5)3.1 指导思想 (25)3.2 建设原则 (25)3.3 建设目标 (26)4 需求分析 (28)4.1 水利业务分析 (28)4.2 水利信息化信息需求 (28)4.3 数据中心服务对象 (30)4.4 信息发布需求 (30)4.5 信息交换需求 (31)4.6 信息存储需求 (32)4.7 建设需求 (33)4.8 功能需求 (35)4.9 性能需求 (36)4.10 环境需求 (37)4.11 安全性需求 (38)4.12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39)4.12.1 水利信息特征 (39)4.12.2 信息量估算 (39)5.1 设计思路 (42)5.2 设计原则 (43)5.3 系统部署 (43)5.4 水利数据中心的功能 (44)5.5 数据中心组成框架 (45)5.5.1 基础设施平台和网络通信平台 (46)5.5.2 数据资源平台 (47)5.5.3 数据库管理平台 (48)5.5.4 应用支撑平台 (49)5.5.5 数据中心安全体系和标准化体系 (50)5.6 数据服务架构 (51)5.7 数据中心的定位 (52)5.7.1 数据中心内部关系 (52)5.7.2 数据中心外部关系 (53)6 信息分类与数据库建设 (54)6.1 信息分类、整合原则 (54)6.2 信息分类 (55)6.2.1 信息分类方法选择 (55)6.2.2 信息分类结构 (55)6.3 公用信息 (56)6.3.1 公共基础类 (56)6.3.2 水文类 (56)6.3.3 水利工程类 (57)6.3.4 社会经济类 (57)6.3.5 水利空间地理信息 (57)6.3.6 行政资源类 (58)6.3.7 法规政策及标准类 (58)6.4 专用信息 (58)6.4.1 防汛抗旱 (58)6.4.2 水资源 (58)6.4.3 水土保持 (58)6.4.4 工程建设管理 (59)6.4.5 农田水利 (59)6.5 数据库整合与建设 (59)6.5.1 公用类数据库建设 (60)6.5.2 专用类数据库建设 (74)6.6 数据整编 (83)6.6.1 数据整编原则 (83)6.6.2 资料收集、整编、入库策略和技术路线 (85)6.7 数据入库与更新 (93)6.7.1 数据库逻辑设计 (93)6.7.2 数据编码 (93)6.7.3 数据入库 (95)6.7.4 数据更新 (95)6.8 工作量及配置清单 (97)7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 (99)7.1 设计思路 (99)7.2 元数据 (100)7.2.1 元数据功能 (100)7.2.2 水利核心元数据内容 (100)7.3 元数据库建设 (103)7.3.1 元数据库建设内容 (104)7.3.2 元数据存储结构 (105)7.3.3 元数据库建设流程 (105)7.4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设计 (106)7.4.1 信息目录体系概念 (106)7.4.2 信息目录功能 (106)7.4.3 总体技术方案 (108)7.4.4 信息目录体系层次结构 (108)7.4.5 目录体系概念模型 (109)7.4.6 目录体系结构总体 (110)7.4.7 目录体系流程 (111)7.4.8 目录体系管理 (112)7.5 数据交换平台 (114)7.5.1 数据源分析 (114)7.5.2 数据交换方式 (116)7.6 工程量及配置选型 (117)8 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平台 (120)8.1 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内容 (120)8.2 元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 (121)8.2.1 系统结构 (121)8.2.2 系统功能设计 (122)8.3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 (124)8.3.1 系统功能总体结构 (124)8.3.2 系统功能模块 (125)8.4 水利综合查询系统 (129)8.5 数据仓库 (134)8.5.1 数据仓库概述 (134)8.5.2 数据仓库建设内容 (135)8.3 某某省水利数据中心数据仓库框架 (135)8.5.3 数据仓库结构组成 (135)8.5.4 数据仓库建立过程 (136)8.6 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方案 (140)8.7 工作量及配置清单 (140)9 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142)9.1 建设内容 (142)9.2 总体设计 (143)9.2.1 总体框架 (143)9.2.2 关键技术 (144)9.3 应用服务平台 (148)9.3.1 应用服务平台功能 (148)9.3.2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 (149)9.3.3 应用服务器平台选型 (155)9.3.4 应用构件 (157)9.3.5 地理信息系统(GIS) (173)9.4 应用集成平台 (177)9.4.1 设计方案 (177)9.4.2 应用集成平台的构成 (178)9.4.3 应用系统集成与整合 (195)9.5 应用支撑平台的部署 (200)9.5.1 部署原则 (200)9.5.2 应用系统部署 (200)9.5.3 应用支撑平台部署 (201)9.6 建设模式 (201)9.7 设备清单及选型 (203)10 数据中心环境平台建设 (208)10.1 建设原则 (208)10.2 数据中心规划 (209)10.3 环境平台总体框架 (209)10.4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210)10.4.1 机房基础设施现状 (210)10.4.2 机房建设改造 (211)10.5 水利信息网络 (216)10.5.1 广域网 (216)10.5.2 局域网 (218)10.6 安全保密建设 (220)10.6.1 物理安全 (220)10.6.2 防病毒系统 (221)10.6.3 入侵防御 (221)10.6.4 边界防御 (222)10.6.5 端点准入和防御 (224)10.6.6 行为审计 (225)10.7 数据存储与备份 (227)10.7.1 数据存储平台建设原则 (227)10.7.2 数据存储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228)10.7.3 数据存储及备份方案 (234)10.7.4 灾备中心建设 (242)10.8 数据中心服务器及部署 (240)10.9 虚拟化平台设计 (242)10.9.1 平台功能 (242)10.9.2 虚拟平台框架及配置 (243)10.10 设备清单及选型 (243)11 数据中心安全设计 (254)11.1 设计思想及原则 (254)11.1.1 设计思想 (254)11.1.2 安全设计原则 (254)11.2 安全保障体系 (255)11.3 安全管理体系 (255)11.3.1 安全策略 (255)11.3.2 安全组织 (256)11.3.3 安全运作 (257)11.4 安全技术体系 (258)11.4.1 可靠性设计 (258)11.4.2 安全性设计 (261)11.5 安全保证体系 (269)11.5.1 应用操作的安全 (269)11.5.2 共享服务的安全 (269)11.5.3 网络通信的安全 (269)11.5.4 安全管理中心 (270)11.5.5 密钥管理中心 (271)11.5.6 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272)12 数据中心标准化建设 (273)12.1 标准化建设原则 (273)12.2 已有的标准化与规范 (273)12.3 标准化建设内容 (275)12.4 政策、法规及管理制度 (276)12.5 工作量及配置清单 (277)13 建设与运行管理 (278)13.1 建设管理 (278)13.1.1 建设管理机构 (278)13.1.2 管理措施 (279)13.1.3 建设模式 (281)13.2 运行管理 (281)13.2.1 运行管理的原则 (282)13.2.2 运行管理机构 (282)13.2.3 运行管理制度与责任 (283)13.2.4 运行管理方式 (283)13.2.5 保障措施 (284)13.2.6 人员培训 (285)13.2.7 运行维护费用 (285)13.3 进度安排 (286)14 投资估算 (288)14.1 估算说明 (288)14.1.1 费用编制依据 (288)14.1.2 取费标准 (289)14.2 投资指标 (290)14.2.1 估算总表 (290)14.2.2 各单项投资估算表 (291)14.2.3 子项单价计算表 (298)14.2.4 年度投资计划表 (301)14.3 资金筹措 (302)15 项目招标方案 (303)15.1 单项工程划分 (303)15.2 招标范围与招标方式 (304)15.3 招标组织形式 (307)16 环保、消防和节能 (309)16.1 环境影响 (309)16.2 消防措施 (309)16.3 节能设计 (310)17 风险及效益分析 (1)17.1 风险分析及对策 (1)17.1.1 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风险及对策 (1)17.1.2 安全与保密风险及对策 (2)17.2 效益分析 (3)17.2.1 社会效益分析 (3)17.2.2 经济效益分析 (3)17.2.3 环境效益分析 (4)18 结论与建议 (6)18.1 结论 (6)18.2 建议 (6)。
水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研究计划
水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研究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水务行业对数据共享平台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水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计划开展“水务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研究”。
该研究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水务数据共享平台。
该平台将整合不同部门的水务数据资源,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以满足各部门的工作需求。
进行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需求和数据资源情况。
然后,设计数据共享平台的架构,确定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的安全策略等。
接下来,开发数据共享平台,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和数据接口等。
进行测试和部署,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为了保证该计划的高效实施,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里程碑计划。
组织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水务数据管理和平台开发技能。
通过本研究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提升水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的水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增加,水务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需求。
因此,构建一个水务数据共享平台成为了当务之急。
该平台将有助于实现水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共享和分析,为决策者科学依据,提高水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工作内容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需求和数据资源情况,明确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和要求。
2.设计架构:确定数据共享平台的架构,包括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的安全策略等。
3.开发平台:开发数据共享平台的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和数据接口等。
4.测试与部署:对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测试和部署,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5.培训与支持:组织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水务数据管理和平台开发技能。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目标: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水务数据共享平台。
1.完成需求分析,明确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和要求。
2.完成数据共享平台的架构设计,确保数据的存储安全和稳定。
某水务公司智慧水厂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相关两份资料
1. 建设背景与需求分析2. 智慧水务顶层设计3. 智慧水务云平台建设方案4. 智慧水务应用系统目 录Contents5. 智慧水务实践6. 服务定位与生态构建Part 1建设背景与需求分析客户痛点n收缴费监管、现场抄表工作量大、繁琐、抄表不准n偷用水情况监管难n水费抄表人工费用高n客户资金有限,无法大规模采购设备替换传统水务行业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行业的大跨步发展给全体从业者即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行业标准逐年提升•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日趋充分•各业态趋向“一张图”统一管理•业务技术能力提升需要突破2014年2015年2016年1,6001,7501,8602014年2015年2016年130014001600水行业发展已不能跟上国家发展步伐,不能满足国家环境服务要求认清形势、苦练内功,创新融合、快速转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协调•企业发展与行业发展方向一致•行业现实与高新技术创新融合实现高效可复制的行业新模式问题挑战目标传统水厂管理模式的变革难度大、周期长,涉及设备升级、组织、管理升级等各个方面。
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总结培训和推广智慧水务对行业的技术能力是一个挑战,为实现节能降耗的行业目标,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其与业务实际结合,才能实现能力提升。
智慧水务必须依托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使企业发展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全新运营模式下信息化投入和管理成本加大,运营水厂的数量将决定未来格局,只有突破一定的数量边界才会出现大盈利空间。
传统水务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智慧水务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上万亿元,但目前各地区智慧水务实际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2017年中国智慧水务研究报告》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智慧水务业务, 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营模式行业发展资金投入技术能力水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传统IT云计算标准化开发框架和应用虚拟数据中心1虚拟数据中心2应用、数据和资源在复杂、脆弱的竖井式体系中捆绑在一起,不能灵活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服务组件源自动态资源池,各层抽象资源横向组合,与服务松散绑定,应用及数据分布式管理,使得IT 更加关注业务业务敏捷性受到影响IT 能够跟上业务的节奏智慧水务的理解“智慧水务”是一种状态“智慧水务”是一种能力“智慧水务”是一个过程服务政府,满足水资源管理要求服务公众,满足社会监督和便捷服务需求服务水行业,满足提升行业能力需求当我们把高新技术充分运用于水务建设与管理,在水循环体系中,普遍形成感知物联网络,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我们实现决策指导、仿真模拟、辅助调控等能力,从管理上满足电子政务、涉水事务、公众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协同需求时,就可以认为达到智慧水务不是一蹴而就,它不仅是一个技术建设的过程,更是一个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
智慧水务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方案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水质、水量、排水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监测。
环保意识和要求提高
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智慧水务提供了可能和推动。
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动
03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智能化监测、预警、处理等手段,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快速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
2023
智慧水务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方案
CATALOGUE
目录
背景和需求分析大数据智慧水务的建设大数据智慧水务的应用大数据智慧水务的挑战与对策大数据智慧水务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01
背景和需求分析
1
智慧水务的背景
2
3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日益紧缺,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大数据在智慧水务中的作用
预测和预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水文预测、水质预警等功能,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优化水资源分配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02
大数据智慧水务的建设
确定建设目标
01
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应具备数据整合、存储、处理、分析等综合能力,为水务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面、高效的支撑。
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水务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04
大数据智慧水务的挑战与对策
数据集成
水务数据来源众多,如何有效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是一个技术挑战。
数据处理
水务数据量大,涉及多个领域和指标,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也是一个技术挑战。
水务数据采集与存储
【全文】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物联终端网络建设 污水
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管网及泵站(16套)、 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网(6套)
水利 综合运营维护建设 全市水务行业
中小型水库(5座)、提水工程(419套)、国有 机电排灌站(9座)、集中式供水水厂(13座)、 地下水源供水工程(18565口)、泵站(86座)、 涵闸(47座)、机井(19830口)、大型取水用 户(350)
3
•自动墒情测报站:华家湖、朔里、临涣、徐楼等7处。
•建设临涣闸、陈路口闸、侯王闸、淮纺闸自动信息化系统;
4
•保障节制闸的安全运行。
第5页
智慧化水务管理呼之欲出
“智慧水务”建设紧密围绕XX市水循环圈,覆盖三区一县的水资源、取水、制水、供水、节水、排 水、污水处理等水循环圈各个业务环节,依托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为基础平台,实现XX市水资源全生 命周期的智慧管理。
汛情监控预警
应急资源管理
日常业务
汛情信息发布
智慧水务
视频会商
决策支持
XX气象局
宿州水文 局
XX交通局
其它部门 ……
第 14 页
XX智慧水务-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对水资源实时监测、实时预报、实时调度、实时管理为功能目标,集成外部地理信息数据、 流域网络、实测水雨情数据、先进的水文、水动力模型与统一的环境中,将模型的实时分析、报告、调度原则、方 案分析与决策支持共同集成在一起,对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工程设施及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优 化配置和调度管理。
务
智能水表
政务公开
防汛抗旱决策指挥
行 业
安应 全用
出行服务 缴费服务 投诉处理 突发事件预警
行政审批 政民互动 决策支持 监察监管
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随着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在整个智慧水务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确保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提升其建设质量与效率,文章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以此来提出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策略。
关键词: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策略1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概述对于智慧水务而言,其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仪器来对整个城市的水务运转情况进行在线监测,从而在海量在线监测数据的帮助下,让水务系统能够了解整个城市的用水情况,从而帮助其制定更为周详的水务计划,使水务工作变得更加智慧化。
与此同时,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对供水企业的一系列生产环节进行监测与监控,并且通过计算机系统平台,相关水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生产环节的各类详尽参数,使得各项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整合与优化,让整个生产与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智慧水务大数据系统规划从系统规划上来说,主要是根据数据仓库及其整个综合应用平台上,根据不同的条件对其进行调整,从而逐步完善系统规划。
在整个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上,要想实现最大的优势就要将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汇集,把系统通过框架结构开始满足各个程序的应用过程,实现整个数据的高效化和准确化。
2.1数据仓库什么是数据仓库?就是在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的核心系统。
它属于操作性数据库的数据组织进行任务处理,在硬件上属于一个数据服务群体,将整个分散的内容进行数据整合,并且可以展示出来汇集及储存等过程的综合性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还分散出数据库的选型上,该系统必须进行开放性及安全性,为提供有效的客户端支持进行应用模式和简便性等多个方面,在这个选择上要适合操作性能,而不是将系统对接就完事了,要将数据仓库的库据数字进行完善化。
2.2对应接口和数据概况为确保与各个子系统的连接,需要统计出各子系统可以提供的接口模式,但是如果在后期建设中出现升级就需要在对应接口处进行连接和改造,为提供数据仓库选择最短的途径,并且要求可靠性和安全性。
城市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城市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务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水务管理水平、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一、城市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一)背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以及水务设施老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传统的水务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意义1、提高水务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水务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优化水资源配置基于准确的水务信息,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3、保障用水安全实时监测水质、水压等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供水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用上放心水。
4、促进水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建立健全水务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
二、城市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取得的成就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许多城市建立了覆盖水务管理各个环节的传感器网络和通信网络,为数据采集和传输提供了基础保障。
2、信息系统逐步应用如水资源管理系统、供水调度系统、污水处理监控系统等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应用,提高了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3、数据共享和整合取得一定进展部分城市实现了水务部门内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利用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1、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地水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
2、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有待提高部分数据采集设备老化、精度不够,导致数据不准确,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3、信息化人才短缺既懂水务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4、信息安全存在隐患水务信息涉及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数据,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有待加强。
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给水管理难度加大。
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供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项目目的本项目旨在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城市供水的全面监管,提高水务管理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项目内容和技术路线1. 前期调研阶段:概括水务管理现状,了解市场现状与市场需求。
2. 系统规划阶段:建立供水的数据分析体系,搭建基本网络平台,设计供水智慧监管系统。
3. 物联网应用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水质监测探头、GPS等各种智能设备将供水信息实时传输到后台平台,做好供水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 信息化技术应用: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分析处理供水数据,提高供水效率,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安全保障阶段:建立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四、实施效益预测1.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供水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供水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 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供水系统的监管,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建立供水监管平台,实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供水安全性。
五、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调研:历时约2个月。
2. 系统规划阶段:历时约3个月。
3. 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阶段:历时约6个月。
4. 安全保障阶段:历时约1个月。
5. 项目验收:历时约1个月。
六、投资与资金筹集本项目总投资约为3000万元,可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信贷机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七、管理和服务保障本项目将由市水务管理部门全程跟进,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同时,增加监管力度,为供水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八、风险分析1. 技术风险:存在信息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
2. 运营风险:存在设备故障、系统出错等风险。
智慧水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务大数据
罗平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智慧水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罗平县智慧水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罗平县智慧水务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承办单位:罗平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1.1.3建设时间项目建设周期为2017年-2019年1.1.4建设地点罗平县城区、26个乡镇1.1.5建设内容覆盖从水源地到排污口的全过程监控,包括城市源水、供水、排污、节水实施建设、管理平台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六大块内容1.1.6项目总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0,104.29万元1.2编制依据、原则和内容1.2.1编制依据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 年第74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8 年第11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 号发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1990 年第53 号)规章规范《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城科会2014 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过程管理细则(试行)》建科研函[2014]《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2006《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2002)《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8567-2006行业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技术导则》(SLZ349-2006)《水质数据库表结构与标示符标准》(SL325-2005)《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其他资料《罗平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水资源〔2002〕558号)《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水资源[2004]142号文)《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技术大纲》(办资源函〔2010〕28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第二十条《城市用水定额管理办法》(建设部建城〔1991〕278号),第二条《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998年第1号)第十条《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4年1.2.2编制原则1、根据罗平县城市及罗平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体规划,结合用水现状和供排水规划,本着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和合理开发的原则,确定智慧水务建设范围和建设规模;2、注重可行性,着眼合理性,与罗平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各阶段建设目标相适应;3、合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完善供排污系统,尽可能减少项目投资,降低供水成本;4、保证规划区内的供排水设施完善,满足企业管理和用户用水要求,从而加快项目建设,提升智慧管理要求和智慧服务水平;5、贯彻节能的原则,以先进、适用、合理、经济为原则,降低运营成本,改善运营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相接合,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1.2.3编制内容按照有关规定和罗平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现有资料,确定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罗平县城区及21个乡镇的编制内容主要如下:1、分析罗平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水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合理确定智慧水务项目建设规模;2、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及建设目标;3、进行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的技术设计;4、提出项目投资估算及项目资金投入计划;5、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自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已有193个城市(区、镇)成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截止2015年12月,智慧城市审报由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延伸至专项试点申报,包括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专项试点申报两项。
水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U6.1
数据 共享
热线服务
申请
审批 授权
营业收费 服务请求
生产调度
数据服务 身份认证
设备GIS
移动应用
…
数据服务 缓存管理
行为审计
集团 数据中心
事故故障
通知公告
热线服务
营业收费
水质监测
GIS
生产调度
…
数据采集
分类 管理权
二级单位
使用权
自来水集团公司
管理权 管理权 管理权
使用权
津滨威立雅
管理权 滨海水务
分公司 管理部
4、客户服务系统建设
5、营业收费系统建设
6、其他应用系统建设
总体实施及验收
总体实施及验收
0、制定验收标准和计划 1、安装部署,初始化 2、测试验证 3、培训 4、单项目初步验收 5、单项目试运行 6、单项目终验 7、项目总结,资产移交
准备二期建设内容
8
C 系统集成具体工作
• 1、顶层设计,特别是公共组件及服务设计、运行环境设计等 • 2、搭建测试环境,采集数据【提前进行】
机柜一台
万兆 电口交 换机(1台)
应用服务器(2) Linux+Toncat
数据库服务器(两台) Linux+HA+MYSQL 光纤交换机(两台)
磁盘阵列 存储空间中等
5
B 标准规范编制
• (1)《天津水务集团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开发规范》 • (2)《天津水务集团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系统集成规范》 • (3)《天津水务集团数据采集交换管理标准》 • (4)《天津水务集团数据资源及公开目录》 • (5)《天津水务集团数据共享服务标准规范》 • (6)《天津水务集团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 (7)《天津水务集团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水务系统建设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水务系统建设研究摘要:智慧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智慧水务系统的建设,并且智慧水务的全面落实也是城市管理智能化的重要表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水务事业也有着全新的机遇,成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确保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职业能力、公共服务完善程度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城市智慧水务系统建设进行充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为城市水务系统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水务;水务系统;建设研究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在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主要是将GIS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作为主要的依托,以此来为城市基础供水管道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加强对供水管网业务的综合性分析,实现对城市水务信息的综合管理,达到智慧调度的发展目标。
为城市供水管网业务的司机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供保障,更好地实现城市供水管网智慧管理,为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1、智慧水务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智慧水务主要是将水务信息作为主要的信息基础,将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结构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效地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多功能、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务管理系统。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水务工作信息化思维运行模式进行重视,对结构和层次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更好地保证智慧水务平台系统的建设符合标准要求[1]。
对智慧水务平台信息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协同化的管理,在智慧城市水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城市给排水、水资源的充分保护和利用,防止洪涝问题的出现,改善城市内部排水、供水的实际条件,更好的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除此之外,智慧水务系统还能够对水资源情况、水资源质量、供水管道运营、城市用水等多种信息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从而更好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的对水资源进行调度和配置。
同时,还需要在智慧水务系统中加入互联网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加便利的水务信息查询条件,享受线上的多种服务,更好的提升水务工作的实际效率,为今后水务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上海水务数据中心建设规范的设计与研究
上海水务数据中心建设规范的设计与研究龚岳松;李静芳;吕文斌;李佼【摘要】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urrent of Shanghai Water Informa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ng specifications of water data center which can meet the Shanghai water industry requirements is formed by devising and studying the data center structure, naming rule, exchange, service and so on.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introduces the naming rule of data. And it analyses how to realize the specification conformity between the m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systems in detail. It expounds the key technology in design. Now the research result has been put in met a lot of application test. And it has been used and extended in Shanghai water information system.%结合上海水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从数据中心结构、命名规则、交换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形成1套满足全上海市水务行业需求的水务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具体介绍各类数据的命名规则,详细分析如何实现多源异构系统间的数据在数据中心中的规范整合,阐述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莆田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莆田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和意义
莆田市正在进行大力发展的水务信息化建设,这种建设不仅是莆田市水务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活水质改善的必然选择。
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不仅为莆田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用水服务,更让莆田市水务行业飞跃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莆田市实施水务信息化建设,将使莆田市水务行业取得显著的革新性发展,充分挖掘全面的水务资源优势,实现智能设施、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和智能运行的新型水务发展模式。
二、技术进展及趋势
(一)技术进展
1、标准化技术
莆田市正在加快标准化技术的发展,以实现安全可靠的水务信息化系统。
该市的水资源管理标准、水质监控标准、水力设备标准、用水检测标准等都已经制定和完善,更好地保护和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2、大数据分析
莆田市的水务信息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水务数据,构建数据模型,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水质变化以及水务设施和工程的运行状况,便于莆田市水务管理者及时了解水务状况,有效提升水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拉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拉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拉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正逐渐成为拉萨市水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化将为该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资源、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更加可靠的运营保障,进而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和水质安全水平。
本文将探讨拉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以及投资可行性。
一、拉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1. 数据化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将数据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进而实现全局监管和精细化工作。
随着传感器、监测器等设备的广泛应用,水务系统中可以获取的数据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
利用信息化技术,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水源地水质、管网压力、管道破损等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2. 可视化另外,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对水务系统的可视化呈现。
在拉萨市的水务系统中,包括水源地、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等部分,管理难度大、管道纵横交错。
使用信息化建设,可以得到系统全貌,并对所属各个部分实时监控,进而实现对整个水务系统的可视化呈现和管理。
3.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智能化也将成为一个趋势。
例如,在水厂中,智能化水质监测装置可以自动地检测、分析某些特定物质的含量,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万物互联、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智能渗漏检测、管道损坏检测等工作也将更加便捷。
二、拉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投资可行性1. 资金来源目前,拉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投资、企业自筹等途径。
据统计,拉萨市目前水务系统的投资总额大约在300亿元左右,其中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投资占比较小。
从长远来看,政府和水务企业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整个水务系统的重要性,积极寻求资金来源。
2. 投资回报拉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收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运营效率提高。
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对拉萨市水务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数据分析,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东城区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城区水务信息化建设趋势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提高水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东城区水务部门正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本文旨在分析东城区水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并对其投资可行性进行研究。
一、东城区水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1.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东城区水务部门将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务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通过安装智能水表、远程监控系统等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远程管理,有效提高供水质量,降低水资源浪费。
2.数据共享、协同发展趋势随着东城区不同行业间的数据打通和信息互通,水务部门也将建立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发展机制。
通过共享交叉领域的数据信息,可以为水务部门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分析支撑,从而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3.可持续发展趋势东城区水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节能、减排、环保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回收再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投资可行性分析1.费用构成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费用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人力资源、维护保障等方面。
其中,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占比较大,但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维护保障也尤为重要。
2.收益预期信息化建设除了提高水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外,还能够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和升级,为水务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例如,在管理信息化程度高的水务部门中,运营成本较低,利润率相对较高,可以为水务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3.风险评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
投资者需认真评估风险、规避风险,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综合来说,东城区水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需求的,对提高水务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费用构成、收益预期和风险评估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和管理策略,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 仓 库 对 O S数 据 库 ( D 水 使用 。 在应 用 层方 面 , 括报 表 的定 包
3 图层管理 )
4 数据质量控制标准 . 2
数 据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内容 :
ma o 【 . e Ju a ,2 0 ,7 ( ) t n J G oo rl i 】 n 08 2 3:
l 7-1 . 3 48
me t s u s a d p r p c ie f v l n :is e n e s e t s o o— v
t nC . rc e ig f1 ne t n 1 i [ ] P o e dn so 7 I t o ma o a. i
C n e e c o Ge i fr t s F i a o frn e n o n omai , ar x, e f
I E .2 0 :- . EE 0 9 1 4
u tee g orp i no ai [】 nerd ega hc fr t n C. i m o
Ge J u a . 01 : - 0 oor 1 2 1 2 . n 1
21 - 2 . 5 2 7
【4Ah rA uly aa s fo e — 1] te .A q at nl i o pn i ys
s e t p d t[ 1 M s r e i,U te r ma aaD . a t t s e Sh s —
n v ri l g o d n,2 0 . ie st Co e e L n o y l 0 9
景 和设 计依 据 , 要介 绍 该 标 准 的 简
体 系 框架 及各 部 分 的 内容 , 整 个 对 标 准起 提纲 挈领 的作用 。
2 《 据 质量 控 制标 准原 则 和 )数 定 义 》 据质 量 控制 标 准 原则 主 要 数
包 括 科 学 性 、 行 性 、 用 性 和 可 可 实
1 -1 . 2 8
[8Mony 1] oe P, C roa P Itgan ocrn . ne t g r i
v l n e r d g o a hc i o a in it o u t e e e g p i n r t n o r f m o p r a ie e v sv h at c mp t g p l a el h o u i a p i - n c
4 《 据 质量 著 录整 编 样 式 规 )数 范 》 括 对 生 产 数 据 的 收 集 、 编 包 整
1 元 数据 管理 系统 ) 依 据 数 据 源 唯 一 性 管 理 和 指 标 唯 一 性 管 理 设 计 的元 数 据 管 理 实现 了“ 一数 一源 ” 目标 。 有外 的 所 部数 据 进 入水 务数 据 中心 之 前 , 必 须 为 这 些 数 据 建 立 并 注 册 规 范 的 元 数 据信 息 , 包括 数 据 的标 志 与分
【3H ka ,We e .O e set a : 1] a l M y b rP pnt e p r m
U e- e ea ds et p[ . ev— srgn rt t e masJ Pra e r ]
sv mp t g EE ie Co ui ,I E,2 0 n 0 8,7( ) 4:
su y o r p e ay g o aa a d v l td fp o r tr e d t n o — i u te e g o r p i i o a in o ne r d e g a h c n r t f r f m o
i esai cbr f s u trs [ . n gop t l y ei r t c e J a nar u ]
库 中的数 据 进行 清洗 。 将其 数 据转 制与展 示 、 指标查 询 、 多维查 询等 。
1 《 据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总则 》 )数
概 述 数 据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编 写 的 背
务 行 业 业 务 对 数 据 仓 库 数 据 库 中
挖 掘 . 成 相 关 的业 务 主 题 ( 据 形 数 统计 分析 、 表查询 等 。 报
3 数据管理 、 业务应用 平 台设 计
广 州 市 水 务 数 据 中心 数 据 管 理 平 台 的建设 包 括数 据 仓库 系统 、 元数 据管理系统 、 层管理 、 图 系统
日志 管理 、用 户 权 限管 理 的建 设 。
操 作性 等 。数据 质量 控制标 准定 义 部分 主 要 对 数 据 的准 确 度 ,一 致
技 术 交 流
置机 .介于两 级数据 中心 的用于管 交换 库 内的库结构 与市 数据 中心 的
包 括 数 据 层 、服 务 层 和 应 用
息化 常用 术 语 、 工程 信 息 分类 与 编 码标 准 、 息 采 集 标 准 、 息 传 输 信 信 信 息 安 全 标 准 、地 理 信 息 管 理 标
【0D a 1 ] i L,G a e z rn f C,G ud M,e a. l o l t 1
Ma a i g s r g n r t d i f r t n n g n u e — e e a e n o ma i o
[5 is a 1] e t D, Zp . A o p rt e Z lr if A cm aa v i
F tr n r t n Co u e y tm s u u e Ge e ai mp t r S s o e ,
[] m d L N,K u m . i oe n 9Mu mii rm J D s vr g c i
pont fi e e tfo u e s ma nn — i s o ntr s r m s r ’ p a o
tt n [ . eJu l,2 0 ,7 3 : a os J G ooma i 1 0 8 2( )
显 示 当 前 地 图加 载 的 图 层 配 除当前 地 图已经加 载 的图层 。主要
方 加 的数 据 进行 决 策 O A L P分析 、 数据 置 方 案 , 便 用 户 查 询 、 载 或 剔
集 市 ) 应用 于应用 层 的 多维 查 询 、 包 括 图层 数据 源 配置 、 , 图层列 表 配
( 转第 7 页 ) 下 1
41 .
原《 准体系》 标 已包 括 水 利 信
圆
MWJGN GI界2 C 地CLW. E息D0ON OS R 理 l2o A世 G 信RW0. T WW O 14 8 N
技术 交流 \
i g a p o c e n W e 2 0 VGIa p ia n p ra h s i b . p l — c
t n[]I E 2 1 :3 10 i s .E E, 0 9 - 0 . o C 1 [9G ue ,F neaA N w apo c- 1]o vi C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c . e p r h a a
e o e v r n n a n trn : h s st n i me t mo i i g t e u e o l o o I T o x lr v l n e r d e — f C t e p o e ou t e e g o
用 S A架 构 。 O
本 功能 。还定 制 了 3维仿 真 功 能 , 主要 包括 : 防洪 风 险仿真 、 3维交 互
漫游 、 视点 操 作 、 时查 询 、 型 操 实 模 作 、 间分 析 、 画与 效果 图输 出 、 空 动
则和思想 、 体建库细则 , 具 以及 质
量 控 制 的方 法 和措 施 做 了具 体 的 规定 和说 明 。
特 效模拟 等 。
4 数 据 标 准 建设
广 州 市 水 务 信 息 化 技 术 标 准
过 程 ,实 现 水 利 数 据 著 录 的一 致 性 、 范性 、 规 完整 性 的 目的。 5 《 据 质 量 度 量 指 标 和 评 )数
标 21 包 类, 以及数 据 物 理存储 表 结 构信 息 体 系框 架 由《 准 体 系 } 0 0年 调 估 》 括 对定 性 指标 和 定量 指标 进 《 详 等 。本子 系统 是对 水务数 据 中心底 整 与 补 充 , 数 据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 行 明确 定义 、 细 列举 了数 据质 量
国 际标 准 的数 据 仓 库 工 具 ,支 持 州 市 水 务 业 务 实 际 ,增 加 供 排 水
L P分 析 , 、 、 的混 排 , 图 表 文 所有 相 关 内容 ,对 库 表 结 构 做 相 应 的 务 要素 等 , 水务 综合 业 务平 台系 O A 为
的 分 析 表 、 图 形 都 可 以 保 存 为 调 整优 化 ,并 补 充 建 设 数 据 质 量
O S ̄操 作型数据库) D( 保持一致 。
3 水务 空 间数 据库 )
T 广 州 市 水 务 空 间 数 据 库 主 要 理 和数 据 E L配 置 功 能 对 其 进 行 系 统 运 行 管 理 暂 行 办 法 等 九 部 分 是 对 基 础 测 绘 数 据 和 水 务 专 题 数 管理 。 据 进行 有效 的组织 和 整理 , 本 内 基 容 包 括 广 州 市 基 础 地 形 和 专 题 水 统 提供 空间信 息服 务 。 4 数 据仓 库 ) 务 十二 大专 业数 据 库 ) 空 间数据 和 换 到数 据仓 库 数据 库 中 , 根 据水 并 在 服务 层 方 面 , 主要 使 用 的是
性 . 务 信 息 化 常 用 术 语 , 利 工 水 水 程信 息 分类 与 编码 , 据 库 文 档 的 数
规范 性等进 行 清晰 明确 的定义 。 3 《 据生 产 质量 控 制 生产 规 )数 范 》 括对 生产 数 据建 库 的基本 原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