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化内镜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消化内镜现状

本文从消化内镜主要类型与相关技术、消化内镜治疗技术两个方面,阐述我国消化内镜现状,并作出展望。

标签:消化内镜;现状;展望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将消化内镜应用于临床,器械最初仅为纤维内镜,现已包含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胆道镜、胶囊内镜等各类功能齐备的消化内镜专用器械,消化内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微创医学蓬勃发展,其中又以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因此有必要对消化内镜发展进行概述。

1消化内镜主要类型与相关技术

1.1染色内镜与电子染色内镜技术染色内镜是将染色原理应用于内窥镜的一种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效用,通过内窥镜可直视病变区域,诊断符合率可达80%~90%[2]。我国开展染色内镜历史较长,现主要应用于诊断消化道肿瘤。电子染色内镜是将电镜应用于内窥镜的一项技术,通过观察微创粘膜结构、血管纹理、标志物筛查以定性诊断、评估病情,针对部分隐匿疾病如大肠癌隐窝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电子染色内镜目前已向高清晰度、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价格高昂、成本较高、技术难度高,极大的限制了电子染色内镜技术的推广应用[3]。

1.2放大内镜放大内镜技术是发展最成熟的消化内镜技术,技术难度相对较小,通过提高内镜分辨率、放大倍数以获取更细致、清晰的视野,提高诊疗效率。客观来说,放大内镜是应用最广泛、技术难度最低的消化内镜技术。

1.3共聚焦显微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是结合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传统内镜两种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可同时进行内镜观察,并进行实时共聚焦显微观察,具有无需活检与组织病理检查即可进行组织学检查的优点,可避免重复检查、操作方便快捷,适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早期胃癌、溃疡性结肠炎、食管癌、结肠癌等疾病诊断。是替代传统活检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理想技术,但该技术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具有开展该技术的条件,其器械、操作技术、麻醉等辅助技术尚不成熟。

1.4超声内镜超声内镜是将传统内镜与超声相结合的一项技术,通过安置在内镜前端的超声探头,在进行内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消化道超声征象,了解感兴趣区域的组织层次特征,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效用,适用于各类胃肠道等常规检查,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与病情评估、手术分级,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治疗效果评估等领域,目前已发展出管腔内超声成像术、超声内镜介导穿刺与注射术、肿瘤射频术、超声介导激光治疗术等[4]。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超声、计算机等技术发展,超声内镜适应证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诊断符合率不断提高,在介入治疗中拥有极其广阔的前景。

1.5小肠镜小肠镜顾名思义是用于小肠与空肠疾病诊疗的内镜,小肠内镜最初仅被應用于诊断小肠内出血,但因限于器械条件不足,诊断符合率尚不足50%并不让人满意。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小肠镜为双气囊小肠镜,后者可抵达位置较深,检查范围得到扩展,可覆盖整个小肠面。目前,双气囊小肠镜结合电子镜技术进一步提高的诊断效用,已成为非手术诊断小肠疾病”金标准”,在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有学者通过对比CT与小肠镜在小肠不明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发现电子小肠镜对病变检出率、诊断率高于CT[5]。电子小肠镜目前已逐渐应运用各类空肠脏器疾病诊断,包括空肠内与空肠外病变。部分医院已应用电子小肠镜开展活检与介入治疗,电子小肠镜适用于消化道出血、不完全小肠梗阻、消化道评估、息肉切除等诊疗活动,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1.6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是一种内镜检查新思路,通过内镜将具有监测与无线信号传输功能胶囊附着于感兴趣区域内膜上,记录症状事件,以明确诊断症状与病变关系。我国几乎与国家同步开展胶囊内镜技术,于2003年正式应用于临床,主要通过监测患者PH值以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经大量临床验证,诊断符合率约为81%。胶囊内镜适用性强,患者可耐受,并不会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但其应用范围仍较狭窄,且观察耗时长不利于及早开展治疗[6]。目前,国内部分医院致力于开发智能胶囊内镜,以实现对消化系统的综合检测,甚至开展机器人治疗。

1.7其它消化内镜技术其它消化内镜诸如放大内镜、窄带滤波技术、自然荧光成像等各具特色,形成一系列消化内镜技术。消化内镜逐渐向高清晰度、高倍数发展,以实现虚拟组织病理学检查,甚至实现细胞分子功能诊断,以研究疾病发病、进展的生理性机制,最终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2消化内镜治疗技术

2.1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术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断与治疗技术于一体的完整的学科体系,我国开展ERCP技术相对较早,近年来随着新器械、新技术不断涌现,其手术术式、适应证不断扩大,目前主要成熟的术式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经内镜下十二指肠鼻胆引流、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

2.2内窥镜下肿瘤切除近年来消化性肿瘤患者逐渐增多,寻找一种创伤小、治疗确切的微创治疗手段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内窥镜下肿瘤切除逐渐得到发展。内窥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内膜线剥离术(ESD)是目前相对成熟的两种术式,EMR与ESD适用于早期粘膜癌,已经成为后者常规治疗方法,但风险仍较大,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可以开展。国外关于EMR、ESD治疗消化系肿瘤研究较多,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该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已向微创化转变。近年来,我国有部分医院尝试在自然腔道行行ESD、EMR,但相关研究未仍未获得突破,尚未被批准应用于临床。

3结论

我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但在肿瘤切除治疗、微创诊断等领域与国际水平仍存在一定差异,但笔者相信,随着卫生市场经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总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必将在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兆申.中国消化内镜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1):5-7.

[2]王雷,赵晓晏.2011年全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第七届中日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C].2011:1-2.

[3]岳辉,刘燕兵,李清峰,等.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在伺机性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9):721-723.

[4]陈尚霖, 谢华平, 吴小力,等.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2013,21(36):4194-4199.

[5]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C].中国消化病大会,2012:1-3.

[6]李兆申.中国消化内镜诊疗进展[C].中国消化病学术大会,2013:23-25.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