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

1.肌张力

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

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2)评定:改良分级法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匀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

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2. 技术

1 )是由70年代的瑞典物理治疗师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各个不同阶段,提出了“恢复六阶段”理论:即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此疗法利用各种运动模式诱发运动反应,再从异常运动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达到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

2)技术包括:技术主要包括:体位摆放及床上训练,坐位训练,弓I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弓I导分离运动,行走训练,日常生活练习。

3 )对它的理解:评定作用比它的技术更常用;既可以做评定标

准,也可以是治疗方法。

运动功能恢复六级分期评定表

运动恢复阶段的特点

阶段上肢手下肢

I 弛缓,无任何运动弛缓,无任何运动弛缓,无任何运动

n 开始出现痉挛及共同运

动模式

仅有细微的手指屈曲出现极少的随意运动

m 屈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可做勾状抓握,但不能

伸指

伸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IV

异常运动开始减弱,可做

以下活动:

1. 肩0°,肘屈曲90 °时,

前臂旋前、旋后;

2. 肘伸直时,肩前屈90 ° ;

3. 手背可触及腰后部;能侧方抓握及松开拇

指,手指可随意做小范

围伸展

1. 坐位时可屈膝90 °以上,

使脚向后滑动

2. 坐位时膝关节伸展

3. 仰卧位髋伸展

上肢手下肢

V 岀现分离运动:

1. 肘伸直,肩外展90 ° ;

2. 肘伸直,肩屈曲30 ° -

90 °,前臂旋前、旋后;

3. 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

上举过头能抓握圆柱状或球状物

体,手指可一起伸开,

但不能做单个手指伸开

1. 坐位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背

2. 坐位,髋内旋

3. 立位,踝背屈

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

但速度和准确性稍差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近正常

3. 脊髓损伤的评定

1 )损伤类型:

①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

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②脊髓休克: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

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2)确定脊髓损伤水平

①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

(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②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

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按检查

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③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

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3)评定标准:

①损伤程度的评定:完全与不完全损伤的分级分级

A完全损伤:S4〜S5无感觉与运动功能。

B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感觉功能,包括S4〜S5的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但其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V 3级。

D 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其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 3 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②针对不完全损伤的评定

运动功能:运动关健肌

C4 隔肌

C5 肘屈肌(肱二头肌各肱桡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