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
陶渊明饮酒的古诗

陶渊明饮酒的古诗1.《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结庐:构筑房舍。
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意为“居住”。
•人境:人世间。
•问君:陶渊明自谓。
•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还:相伴而归。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内心超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之地僻静。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山中的景色更加美好,飞鸟结伴飞回山林。
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2.《饮酒・其二》•原文: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注释:•积善云有报:古人说善有善报。
•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
•西山:即首阳山。
•苟:如果。
•立言:树立格言。
•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
这里指饥寒交迫的老人。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
•译文:都说积善有善报,可是伯夷、叔齐却饿死在首阳山上。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此言?九十岁的老人饿得只能靠绳索系腰,那饥寒交迫的日子比以前更甚。
若不是坚守穷困时的气节,他们的美名百世之后又有谁会传扬?3.《饮酒・其三》•原文: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注释:•道丧:道德沦丧。
•惜其情:顾惜自己的感情,这里指看重个人的名利。
•鼎鼎:形容盛大,这里指人生漫长。
•持此:抱着这样的想法,指看重名利。
•译文:道德沦丧近千年,人人都顾惜自己的名利。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文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饮酒》组诗共二十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饮酒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饮酒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饮酒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饮酒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饮酒其十一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饮酒原文简单翻译

饮酒原文简单翻译《饮酒》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今天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饮酒》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希望你喜欢。
《饮酒》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72前后—427),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其诗平淡自然而醇厚味浓,是“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饮酒》原文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饮酒》注释[1]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前有序文,由序文知,这组诗是诗人辞官回家、隐居田园不久的秋冬夜晚酒后所作,故总题《饮酒》。
这是其中第五首。
[2]结庐:盖建房屋。
结:构筑,建造。
庐,简陋的房屋。
这里指诗人的住所。
[3]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纷扰。
[4]远:远远地隔绝。
这里指平和的心态。
《饮酒》赏析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
自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始,之后唐代大诗人杜甫、韩愈、白居易等对他亦十分赞赏,“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唐·白居易《题浔阳楼》);宋代评价更高,大文学家苏轼酷爱陶诗,认为陶渊明的诗在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和诗圣杜甫之上;南宋的真德秀将陶诗与《诗经》、《楚辞》并列,认为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元明清等各代对陶诗大多推崇备至,甚至认为是“宇宙间第一好诗”(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
陶渊明饮酒注音版

陶渊明饮酒注音版陶渊明饮酒注音版《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yǐn jǐu饮酒jié lú zài rén jìng,ér wú chē m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wèn jūn hé néng ěr?xīn yuǎn dì zì piā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ǎi jú dōng lí xià,yōu rǎn jiàn nán shān。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shān qì rì xī jiā,fēi niǎo xiāng yǔ huá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ǐ zhōng yǒu zhēn yì,yù biàn yǐ wàng y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原诗】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简介]陶渊明 - 晋宋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菊花诗

陶渊明的菊花诗陶渊明的菊花诗主要有《饮酒二十首_秋菊有佳色》、《饮酒》其五、《和郭主簿》三首,整首诗句如下:篇一:饮酒二十首_秋菊有佳色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篇二:《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篇三:和郭主簿晋·陶渊明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谥号靖节先生,浔阳人(一说宜丰人)。
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汉族(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考证陶为奚族人,但其证据略显薄弱)。
(《宋书》隐逸传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
”)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谥称靖节居士,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
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
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元勋重臣,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
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后任彭泽县令。
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即《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陶渊明《饮酒》全诗

陶渊明《饮酒》全诗《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下面是关于陶渊明饮酒诗的内容,欢迎阅读!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存有新陈代谢,人道每例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开怀僵持。
〔说明〕关于这组诗的文学创作时间,存相同的观点,其中当以王瑶先生之说为较为可靠,即约写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
诗人在诗序中已表明这组诗非一时之作,但从“比夜已短”之句和诗中有关景物环境的描绘来看,这组诗大约就是作于同一年的秋冬之际。
在这二十首诗中,诗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与情操。
这些诗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艺术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诗成熟时期的风格,因此也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余寓居寡欢,并任比夜已短(1),偶存有名酒,无夕不尝。
顾影独尽c,忽焉复醉(3)。
既醉酒之后,辄题数句吟咏(4)。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
聊命故人书之(6),以为欢乐尔(7)。
其一(8)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10)!寒暑存有新陈代谢,人道每例如兹(11)。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2)。
忽与一闲游酒,日夕欢相(13)。
〔注释〕(1)并任:加之,并且。
比:近来。
夜已短: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至冬至超过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
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的(quán 全系列)次:挑选和编次。
(6)聊:姑且。
故人:老朋友。
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得道成仙以远害,饮酒以酣饮。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的定。
陶渊明《饮酒》全诗总共22首全部的诗原文,有无解释均可

陶渊明《饮酒》全诗总共22首全部的诗原文,有无解释均可●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
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
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
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
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
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
这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像李白,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及讲解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及讲解秋菊图陈淳饮酒①【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作者】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
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
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清陶澍注《靖节先生集》是较好的注本。
【注释】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
《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品评】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六首。
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
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
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
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
心静,境自静。
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
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饮酒

教学参考
• “中国第一诗”——陶渊明《饮酒》(其 五)价值新论 (高原《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02期) • 陶渊明《饮酒》(其五)文化意蕴剖析 (方宏龙 《社科纵横 》2005年03期) • 酒中蕴含的深味与至境——从《饮酒》其 五看陶渊明的人生体悟(窦春蕾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 期) •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诗化 了的酒及其酒化了的诗 (万伟成 《九江学 院学报 》2007年01期)
扩展阅读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扩展阅读
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扩展阅读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返回
教学重点
1.陶渊明思想形成的历 史和文化背景。 2.诗歌中‘情’, ‘景’,‘理’的融合。
返回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据传陶渊明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后家 道中落。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 隐。从此躬耕自资,直至贫病而卒。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 人。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对唐以后的 诗歌有很大影响。部分作品表达愤世嫉俗之 情,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有《陶渊 明集》。
扩展阅读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

但是伯夷、叔齐也好,荣启期也好,他们生前没有得到善报,死后名声却流传后世。他们所以能名声传世,依赖的就是固守贫困的节操。陶渊明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固守穷节的贫士。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序言是:
其七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这首诗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较,认为醒者拘与世俗之见,显得愚钝可怜;醉者能勘破虚伪,倒见出他的清醒。说明世事昏昏,不堪闻问,只好用沉饮迷醉,以示愤慨。
有二客虽同一居处,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独醉,一客终年醒。两个人互相讥笑,对方讲的话,谁也听不进去。醒者小心拘谨是多么愚钝,醉者颓然狂放倒比较聪慧。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醒非真醒而实愚。醉非真醉而实颖”。告诉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后应该秉烛夜饮。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古风藏书·诗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其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饮酒诗二十首》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
旧说多认为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416)、三年间,王瑶定为义熙十三年(见所编注《陶渊明集》),可从。
按据原诗第十九首说:“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终死归田”指渊明义熙元年(405)辞彭泽令归隐,再经一纪(即十二年),正好是义熙十三年,时作者五十三岁。
或据第十六首“行行向不惑(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淹留遂无成”,并将第十九首的“终死归田”解为渊明二十九岁辞去州祭酒职归家,当时他行将而立之年(三十岁),再加一纪为作诗之年,因而认为此诗当是义熙元、二年作者四十一、二岁时作。
实则“行行”句系回忆过去情事,并非写作此诗之年,而渊明辞去州祭酒职以后,又曾几次出仕,也与“终死归田”不合,也就是说,“是时向立年”同“终死归田里”讲的不是一回事。
此诗写作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故前人称这一组诗为“感遇诗”(见明钟惺、谭元春评选《古诗归》载谭元春语),充满了对时势和作者身世的感慨。
序文说明作诗缘起,旷达中透出悲凉,文笔绝佳。
“比”,近来。
“比夜”一作“秋夜”。
“顾影”,望着自己的身影。
“顾影独尽”即作者《杂诗》“挥杯对孤影”之意。
“辞无诠次”是说言辞没有选择、次序,意谓率意成篇,是不经意之作。
据诗序“比夜已长”,“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这一组诗当是同一年秋夜陆续所作。
各首在写作的当时,虽然只是根据彼时的感触,直书胸臆,并无预先的规划,但在最后编排时,却照顾到了前后的联系,全组的结构,相当谨严。
陶渊明饮酒(共10篇)

陶渊明饮酒(共10篇)陶渊明饮酒(一): 陶渊明《饮酒》原文饮酒①【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③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作者】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集》是较好的注本.【注释】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 也无待言说.陶渊明饮酒(二): 陶渊明的《饮酒》全诗是什么饮酒二十首全陶渊明饮酒故事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祝允明书《饮酒》其八(部分)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十一∶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十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十三∶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十五∶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十七∶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十八∶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十九∶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二十∶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组诗共二十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陶渊明饮酒(三): 陶渊明的饮酒17的解释全诗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七:幽兰生前庭(1),含薰待清风(2).清风脱然(3)至,见别萧艾中(4).行行失故路(5),任道(6)或能通.觉悟(7)当念迁,鸟尽废良弓(8).【注释】(1)“幽兰”句:幽:隐藏.西汉扬雄《太玄经·中》:“昆仑旁薄幽.”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隐藏,幽,隐也.”清段玉裁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唐令狐德棻等《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幽兰:兰花,生长在深山峡谷里的兰花.西汉刘向编、战国屈原等《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前蜀韦庄《上春词》:“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艳蝶飞回.”前庭:正屋前的庭院.三国魏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其三):“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 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幽兰本生于山谷,不染尘俗.其生于前庭者,比喻贤者不隐于山林,而出仕以预人事.(2)“含薰”句:薰:香气.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春秋《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3)脱然:舒适貌,多指疾病脱体.战国齐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昭公十九年》:“乐正子春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东汉何休注:“脱然,疾除貌也.”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繇者揭钁臿负笼土,盐汗交流,喘息薄喉,当此之时,得茠越下则脱然而喜矣.”东汉高诱注:“脱,舒也.言繇人之得小休息则气得舒,故喜也.”(4)“见别”句:别:区分,辨别.战国荀况《荀子·君道》:“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战国列御寇《列子·杨朱》:“我又欲与若别之.”见别:谓可以看到兰花区别于萧艾.萧艾: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西汉刘向编、战国屈原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5)“行行”句:行行:1.不停地前行,比喻时光流逝.南朝梁萧统选编、无名氏原编,西汉至三国《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当代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注:“行行,渐渐.”此处亦多义.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三国魏曹操《苦寒行》:“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失故路:指出仕.(6)任道:1.顺应自然之道.2.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任道:听任道路之所通,继续向前.此‘道’字承上‘故路’,意谓道路,非‘道德’之道.”(7)觉悟:1.觉醒.战国荀况《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2.自觉悔悟.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南朝宋范晔《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复补.”3.启发,开导.战国左丘明《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东汉王充《论衡·刺孟》:“谓孔子之徒、孟子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粗论事势,以相觉悟.”4.佛教语,谓领悟佛教的真理.南朝宋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于形骸.”此处亦多义.清陶必铨《萸江诗话》:“非经丧乱,君子之守不见,寓意甚深.觉悟念还,傅亮、谢晦辈不知也.”(8)“鸟尽”句: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现代古直《陶靖节诗笺注定本》:“晋义熙八九年之交,刘裕诛锄异己,不遗余力.刘藩、谢混、刘毅、诸葛长民兄弟,皆见夷戮.史记诸葛长民之言曰:‘昔年醢彭越,今年杀韩信,祸其至矣.’既而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蹈危机.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耶’诗盖因此托讽.” 当代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非仅为刘裕诛锄异己而托讽;盖亦所以自警陶渊明饮酒(四): 陶渊明饮酒解释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陶渊明饮酒(五): 赏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他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陶渊明饮酒(六): 陶渊明的《饮酒》表现了怎样的主题【陶渊明饮酒】《饮酒》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陶渊明归隐田园后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和悠闲自得的心境,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描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陶渊明饮酒(七): 陶渊明《饮酒》继续原诗与诗意!【陶渊明饮酒】古诗全文饮酒①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③,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注释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品评赏析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归宿.陶渊明饮酒(八): 陶渊明的【饮酒】这个标题的含义《饮酒》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陶渊明饮酒(九):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的句子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不经意间的“绝妙恒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诗人所见之“菊”,是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陶渊明爱菊,是爱菊之美丽,所谓“秋菊有佳色”;更是因为菊是诗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正如兰之于屈原、梅之于陆游一样,都有着特殊的机缘.“悠然见南山”句中,“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至此,“秋菊”意象就寄寓了诗人弃官归隐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陶渊明饮酒(十): 陶渊明饮酒二十八首其八译文及赏析其八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作者感叹自己少年好六经,有济世之志,而世道艰险,淹留无成.乃安道守贫,隐居躬耕,甘历饥寒之苦,而又孤独没有知己.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在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在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陶渊明饮酒赏析陶渊明饮酒教案第 11 页共 11 页。
饮酒陶渊明古诗

饮酒陶渊明古诗饮酒陶渊明古诗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诗、诗意】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注释】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一作考证《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
《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结庐:建造简单的房子。
问君:诗中是指问自己。
何能尔:怎么能如此。
心远:心境高远,超脱世俗。
地自偏:住的地方自然显得偏僻、清静。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山中景色。
相与还:结伴归来。
此中:这里面。
真意:指从大自然中所领会到的真实淳朴的意趣。
欲辨:要想说明白。
忘言:意思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赏析】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
陶渊明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饮酒陶渊明】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

【饮酒陶渊明】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表达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共享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一起来看看吧!-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诗人一下笔,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一个冲突现象: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实上可谓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齐饿死在西山(首阳山)。
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互让君位。
周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被饿死。
诗人紧接着义正严词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古圣先贤要讲那样的空话呢?诗人又举出荣启期的事迹,证明善有善报之类的说教是空话。
荣启期是一个安贫乐贱的人,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善人。
孔子说荣启期:“善乎,能自宽者也。
”但这位善人九十岁还是以鹿皮为衣裳,以绳索为衣带,过着饥寒生活,像他青壮年时一样。
但是伯夷、叔齐也好,荣启期也好,他们生前没有得到善报,死后名声却流传后世。
他们所以能名声传世,依靠的就是固守穷困的节操。
陶渊明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固守穷节的贫士。
-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愿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方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担心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
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
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愿远去。
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
【饮酒 陶渊明】陶渊明饮酒诗词介绍 .doc

【饮酒陶渊明】陶渊明饮酒诗词介绍《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陶渊明饮酒诗词介绍,我们来看看下文。
陶渊明饮酒的原文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的译文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听到世俗交往的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思想远离尘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变得安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山气朦胧,夕阳西落,鸟儿相伴飞回山林。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陶渊明饮酒的注释第1. :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在这里意为“居住”。
第2. 人世间第3.「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第4. 为什么能够这样。
尔,如此、这样。
第5.「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第6.「此中」二句:意思是: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第7.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8.自得的样子。
第9.泛指山峰。
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第10.傍晚。
陶渊明饮酒的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饮酒诗

陶渊明饮酒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陶渊明饮酒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陶渊明饮酒诗原有二十首,这是最闻名的一首。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一. [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筑、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在这里意为“居住”二. [人境]人世间。
三.「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犹如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四. [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
尔,如此、这样。
五.「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六.「此中」二句:意思是:这里面隐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七.[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准确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消失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八.[悠闲]得意的样子。
九.[南山]泛指山峰。
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十.[日夕]傍晚。
十一.[相与还]相伴而归。
十二.[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十三.[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吵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十四.[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心高志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僻了。
十五.[佳]美妙。
十六.[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十七.[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十八.[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扰。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潇洒,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僻了。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里面隐藏着人生的真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二.陶渊明“饮酒”的诗句有哪些一.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的诗句

陶渊明饮酒的诗句陶渊明的《饮酒》诗共有二十首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虽身处人群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的喧嚣所扰。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赏析:此句表达出诗人认为能否达到心灵的宁静并不在于所处之地,而在于个人的心境。
只要心远离尘世的纷扰,即使身在闹市也能感到平静和偏远。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这是非常著名的两句,描绘了诗人悠闲地采摘菊花时,不经意间看见远处的南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傍晚山间的美景,以及归巢的飞鸟,暗示着诗人渴望回归自然、恬静的生活状态。
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诗人在这两句中提到,他在欣赏自然景色和过田园生活时,体会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这种感受无法用言语来准确表述。
6.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赏析:这句描述了老朋友理解诗人的兴趣爱好,带着酒壶前来一起享受这份乐趣。
7.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赏析:诗人在松树下铺开荆棘作为座位,与友人共饮,几杯之后就已经微醺,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快乐时光。
8.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赏析:在这欢乐的氛围中,诗人忘记了自我,也不再关心物质的价值,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
9.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赏析:诗人沉醉于这样的生活,觉得酒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10.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赏析:诗人倚着手杖站在柴门外,迎着晚风倾听秋天的蝉鸣,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文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先生所作《饮酒》二十首:
饮酒(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饮酒(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饮酒(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饮酒(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叁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饮酒(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饮酒(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饮酒(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饮酒(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饮酒(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饮酒(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饮酒(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饮酒(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饮酒(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饮酒(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二十首中<饮酒(其五)>最为称著我们初中课本八年级教材中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