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论期末复习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其中五帝是黄帝、、、尧、舜。

2、“六经”是指儒家的六部经典:《》、《》、《》、《》、《》、《春秋》。

3、一夫一妻制成为主导的婚姻形态,是到了代以后。

4、封建礼教要求女性要具备“四德”。即妇德、、、妇功。

1、颛顼、帝喾

2、诗、书、礼、乐、易

3、周

4、妇言、妇容

1、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了历史上注明的丝绸之路,史称。

2、是从冬至算起的第一百零五天,以不吃热食得名。此节起源于先民一年一度熄旧火、升新火的斋戒仪式。

3、陆羽编写刊行了全世界的第一部茶书——。

4、宋代著名的三大刻书中心、、。

5、清末、、、,被称为当时的藏书“四大家”。

1、凿空

2、寒食节

3、《茶经》

4、福建麻沙镇、杭州、四川眉山

5、常熟瞿氏、湖州陆氏、杭州丁氏、聊城杨氏

二、名词解释

1、士的本意是指一切成年男子,后来常常用于贵族官员的统称。国家产生后,“士”逐渐成了贵族官员之称;社会的公共管理也成了政事。

2、禅宗:是指以菩提达摩为始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佛教大乘宗派。禅宗的传承以释迦摩尼为其远祖,直承于菩提达摩,成宗派于慧能。

3、礼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但礼与法又有区别,礼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法是惩治于依然的处罚,胡适有个生动的比喻:礼如养生防病,法如吃药治病。

4、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独创的一种主要通过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5、散文:在古代是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先秦时代的散文,一般分为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两大类。

6、金石学:铜器(金)和石刻(石)是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前我国传统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半都把它称之为“金石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的解释,金石学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希图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7、姓的概念产生于母系社会,原本就是氏族的族称,其主要作用在于“明血缘”和“别婚姻”,是全体氏族成员与生俱来终生使用的。

8、婚姻一是指男女两性的结婚行为,二是指由其所产生的夫妻关系。

三、简答题

1、玄学对当时文化方面的影想?。

(1)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是否现实,而是超越现实。亲玄从无的要义是在胸襟的高旷培养起主观的境界,超越现实而天地自然相近这就是所谓道法自然。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老庄玄言与山水歌功颂德是对峙的两件事。玄学诗继而是以歌唱山水表示对自然的理会,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山水画也大体是道法自然风的产物。(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东晋能产生像王曦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与士族文化在那个时期的高涨,是有着大的关系的。

2、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3、请分析中国科技在15世纪落后的原因?

一、中国人缺乏归纳法的科学思维。

二、东方农业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三、鄙视劳动,无法产生实验科学。

四、实用主义盛行,不重视理论抽象。

五、科举制度毒害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

4、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经过那几个阶段?

一、发生期。

二、定型期

三、融合期

四、高峰期

五、稳定期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戏曲的发展进程。

中国戏曲发端于远古时期祭祀鬼神的仪式。后来,经过汉魏时期的百戏,隋朝时期的歌舞。唐代的鼓舞戏和参军戏,已经开始以故事情节为主。北宋时期的“杂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南宋时期,杂剧在宋、金分治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在南宋统治地区出现了以南方曲调作为唱腔的南戏,在金国统治地区则发展成为以北方曲调说唱故事的诸宫调。元杂剧以唱为主,以白为宾,故有宾白之称。元杂剧已经有了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明清两朝,中国戏曲的发展高潮迭起,成果辉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戏曲虽然剧种纷繁、流派众多,但在总体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其表演方式的程式化。表演方式的程式化首先表现为角色的模式化,其次表现为动作的虚拟化。

2、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请举例说明,如: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等。

(1)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的发展主要有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乾嘉这以及近代的西学东渐所引起的东西文化和学术的交流,碰撞与融合。(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18世纪前后在欧洲风起云涌的反对宗教神学,呼唤理性精神的社会思潮中,不少启蒙胧思想家纷纷从中国文化中对找思想理论武器,深刻地影响了被淮为欧洲孔子的法国伏尔加,德国莱布尼兹和沃尔夫人等人(3)除了儒家思想以外,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思想中的其他学说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4)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的影响更为明显,以后明代王明阳的学说还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5)中国文学已有两千多年行诸文字的灿烂历史,极大地丰富着世界文学的宝库。《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金瓶梅》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中国传统文化形态比较偏重于内在超越性的道德自律主体性。

3、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4、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