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稀疏矩阵快速转置

合集下载

稀疏矩阵三元组快速转置(转poklau123写的很清楚)

稀疏矩阵三元组快速转置(转poklau123写的很清楚)

稀疏矩阵三元组快速转置(转poklau123写的很清楚)关于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法,⾸先得明⽩其是通过对三元表进⾏转置。

如果误以为是对矩阵进⾏转置,毫⽆疑问就算你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别陷⼊死胡同了!对于⼀个三元表,⾏为i,列为j,值为v。

需将其i与j的值对调才能得到新的三元表,但是如果直接进⾏转换,得到的新的三元表的顺序是混乱的,不符合三元表的规则。

所以,课本⾸先介绍了⼀个⽤扫描来转置的算法(这个算法⽐较容易,在这⾥我就不说了),但是这个转置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太⾼,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快速转置算法。

要你对⼀个三元表进⾏步骤最少的转置,你可能会想,如果知道三元表中每⼀项在转置后的新的三元表中的位置,然后直接放进去,岂不是极⼤的缩⼩了时间复杂度?没错!快速转置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设计的。

那么如何知道三元表中某⼀项的位置呢?在课本98页的a.data这个三元表可以看到,j为列号,在转置后即为新的三元表的⾏号,三元表正是按照⾏序进⾏排列的,⽽j=1有2个、j=2有2个、j=3有2个、j=4有1个、j=6有1个。

根据这些数据按照从⼩到⼤排列,j=1的项在新的三元表中应占据第1、2位,j=2的项在新的三元表中应占据第3、4位,j=3的项在新的三元表中应占据第5、6位,j=4应占据第7位,j=6应占据第8位。

接下来就轻松多了,转置的时候直接从第⼀项读起,读取其j值,⽐如课本中a.data这个三元表的第⼀项的j值为2,因为j=2占据第3、4位,所以应该从第三位开始放,接下来如果读取的某⼀项的j值也是2,就放在第4位。

因为j=2的项只有两个,所以第5位绝对不会被j=2的项占据,第5、6项本来就是留给j=3的。

再⽐如当读到j=6的那项时,第8位是留给它的,就可以直接放进第8位了。

这样,读取每⼀项,都能在三元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这就是稀疏矩阵快速转置的原理。

当然,上⾯只是快速转置的原理,要实现它,就要设计算法来实现了。

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的转置(一般算法和快速算法)

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的转置(一般算法和快速算法)

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的转置(一般算法和快速算法)一、设计要求1.1 问题描述稀疏矩阵是指那些多数元素为零的矩阵。

利用稀疏特点进行存储和计算可以大大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

求一个稀疏矩阵A的转置矩阵B。

1.2需求分析(1)以“带行逻辑链接信息”的三元组顺序表表示稀疏矩阵,实现稀疏矩阵的转置运算。

(2)稀疏矩阵的输入形式采用三元组表示,运算结果则以通常的阵列形式列出。

(3)首先提示用户输入矩阵的行数、列数、非零元个数,再采用三元组表示方法输入矩阵,然后进行转置运算,该系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一般算法,另一种为快速转置算法。

(4)程序需要给出菜单项,用户按照菜单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

二、概要设计2.1存储结构设计采用“带行逻辑链接信息”的三元组顺序表表示矩阵的存储结构。

三元组定义为:typedef struct{int i; //非零元的行下标int j; //非零元的列下标 ElemType e; //非零元素值}Triple; 矩阵定义为: Typedef struct{Triple data[MAXSIZE+1]; //非零元三元组表int rpos[MAXRC+1]; //各行第一个非零元的位置表 int mu,nu,tu;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RLSMatrix;例如有矩阵A,它与其三元组表的对应关系如图2.2 系统功能设计本系统通过菜单提示用户首先选择稀疏矩阵转置方法,然后提示用户采用三元组表示法输入数据创建一个稀疏矩阵,再进行矩阵的转置操作,并以通常的阵列形式输出结果。

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创建稀疏矩阵。

采用带行逻辑连接信息的三元组表表示法,提示用户输入矩阵的行数、列数、非零元个数以及各非零元所在的行、列、值。

(2)矩阵转置。

<1>采用一般算法进行矩阵的转置操作,再以阵列形式输出转置矩阵B。

<2>采用快速转置的方法完成此操作,并以阵列形式输出转置矩阵B。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及其转置算法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及其转置算法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及其转置算法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2.1 稀疏矩阵的定义与特点2.2 三元组顺序表的数据结构和实现方式2.3 存储表示的优缺点分析3. 稀疏矩阵转置算法3.1 转置操作的意义与应用场景3.2 基于三元组顺序表的转置算法设计思路3.3 转置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与复杂度分析4. 实验与结果分析4.1 实验设置和数据样本介绍4.2 转置算法在不同稀疏矩阵上的性能评估和结果比较4.3 分析结果及启示与讨论5.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总结5.2 存在问题及后续工作展望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稀疏矩阵是一种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遇到的特殊矩阵结构,其绝大部分元素为零。

与稠密矩阵相比,稀疏矩阵的存储和计算效率更高。

稀疏矩阵可以应用于图像处理、网络分析、线性代数等领域。

三元组顺序表是一种存储稀疏矩阵的数据结构,通过记录非零元素的行索引、列索引和数值,有效地减少了存储空间。

同时,三元组顺序表也提供了便捷的转置操作方式。

因此,深入掌握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及其转置算法对于提高稀疏矩阵相关问题的解决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结构概述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介绍稀疏矩阵的定义与特点,以及三元组顺序表在存储表示中所采用的数据结构和实现方式。

其次,详细描述了基于三元组顺序表的稀疏矩阵转置算法的设计思路、具体实现步骤和复杂度分析。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及其转置算法,在理论层面上深入分析其原理和优劣,并在实验中验证其性能表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种高效、灵活且易于实现的方法来处理稀疏矩阵,并为进一步的相关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参考。

2. 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2.1 稀疏矩阵的定义与特点稀疏矩阵是指在一个二维矩阵中,大部分元素都为0的情况下,只有少数非零元素的情况。

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算法

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算法

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算法
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算法可以使用压缩存储的方式来实现。

稀疏矩阵通常包含很多零元素,因此压缩存储可以极大地减少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

压缩存储可以使用两个数组来表示稀疏矩阵,一个存储非零元素的值,另一个存储非零元素在原始矩阵中的行列索引。

假设原始矩阵的行数为m,列数为n,稀疏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为k。

转置算法的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新的稀疏矩阵,行数为n,列数为m,非零元素个数为k。

2. 初始化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col_ptr,用于记录每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在转置矩阵中的索引。

3. 通过遍历原始稀疏矩阵的每个非零元素,将其值存储到转置矩阵的非零元素数组中,并根据其列索引更新col_ptr数组。

4. 根据col_ptr数组,计算每列非零元素在转置矩阵非零元素数组中的起始位置,并将其存储到col_ptr数组中。

5. 返回转置矩阵。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k),空间复杂度为O(n+m+k)。

通过压缩存储和利用非零元素在矩阵中的位置信息,这种算法可以高效地实现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

c语言实现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并能求出其转置矩阵。

c语言实现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并能求出其转置矩阵。

稀疏矩阵是一个矩阵,其大部分元素为零。

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我们通常使用一种称为“压缩存储”的方法来存储稀疏矩阵。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三元组数组来实现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

一个三元组数组的每个元素包含三个元素:行索引、列索引和值。

对于非零元素,我们存储其行索引、列索引和值。

对于零元素,我们不需要存储任何东西。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存储空间的使用。

以下是一个示例程序,它实现了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并能够计算其转置矩阵:```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define MAX_ROWS 100#define MAX_COLS 100typedef struct {int row;int col;double value;} Triplet;void transpose(double* matrix, int* row_ind, int* col_ind, int nrows, int ncols) {for (int i = 0; i < nrows; i++) {for (int j = 0; j < ncols; j++) {matrix[i * ncols + j] = matrix[j * nrows + i]; row_ind[i * ncols + j] = j;col_ind[i * ncols + j] = i;}}}void sparse_matrix_multiply(double* matrix, int* row_ind, int* col_ind, int nrows, int ncols, double* result) {for (int i = 0; i < nrows; i++) {double sum = 0.0;for (int j = 0; j < ncols; j++) {if (row_ind[i * ncols + j] == i) {sum += matrix[i * ncols + j] *result[col_ind[i * ncols + j]];}}result[i] = sum;}}void sparse_matrix_print(double* matrix, int* row_ind, int* col_ind, int nrows, int ncols) {for (int i = 0; i < nrows; i++) {for (int j = 0; j < ncols; j++) {if (row_ind[i * ncols + j] == i) {printf("%f ", matrix[i * ncols + j]);} else {printf("0 ", matrix[i * ncols + j]);}}printf("\n");}}int main() {int nrows = 5;int ncols = 5;double matrix[MAX_ROWS * MAX_COLS] = {0};int row_ind[MAX_ROWS * MAX_COLS] = {0};int col_ind[MAX_ROWS * MAX_COLS] = {0};Triplet triplets[MAX_ROWS * MAX_COLS] = {0}; int num_triplets = 0;double result[MAX_ROWS] = {0};double transposed_result[MAX_COLS] = {0};int count = 0;。

数据结构期末试题及答案

数据结构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本科《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已知某二叉树的中序、层序序列分别为DBAFCE、FDEBCA,则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A.BCDEAF B.ABDCEF C.DBACEF D.DABECF 2.在11个元素的有序表A[1…11]中进行折半查找〔⎣⎦2/)low+〕,查找元素(highA[11]时,被比较的元素的下标依次是。

A.6,8,10,11 B.6,9,10,11 C.6,7,9,11 D.6,8,9,113.由元素序列〔27,16,75,38,51〕构造平衡二叉树,则首次出现的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即离插入结点最近且平衡因子的绝对值为2的结点〕为。

A.27 B.38 C.51 D.754.利用逐点插入法建立序列〔50,72,43,85,75,20,35,45,65,30〕对应的二叉排序树以后,查找元素30要进行次元素间的比较。

A.4 B.5 C.6 D.75.循环链表的主要优点是。

A.不再需要头指针了B.已知某个结点的位置后,很容易找到它的直接前驱结点C.在进行删除后,能保证链表不断开D.从表中任一结点出发都能遍历整个链表6.已知一个线性表〔38,25,74,63,52,48〕,假定采用散列函数h〔key〕=key%7计算散列地址,并散列存储在散列表A[0…6]中,若采用线性探测方法解决冲突,则在该散列表上进行等概率查找时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1.5 B.1.7 C.2.0 D.2.37.由权值为9,2,5,7的四个叶子结点构造一棵哈夫曼树,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A.23 B.37 C.44 D.468.在最好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且稳定的排序方法是。

A.基数排序B.快速排序C.堆排序D.归并排序9.无向图G=(V,E),其中V={a,b,c,d,e,f},E={(a,b),〔a,e〕,(a,c),〔b,e〕,〔c,f〕,(f,d),〔e,d〕}。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算法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算法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算法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算法是一种用于高效地将稀疏矩阵进行转置的算法。

稀疏矩阵是指其中大部分元素为零的矩阵。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稀疏矩阵快速转置算法,称为CRS(Compressed Row Storage)格式:
1. 首先,遍历原始矩阵,统计每列非零元素的个数,并记录每个非零元素在转置后矩阵中的位置。

2. 创建一个长度为列数的数组col_ptr,用于记录每一列非零元素在转置后矩阵中的起始位置。

3. 初始化col_ptr数组,使得col_ptr[i]表示第i列在转置后矩阵中的起始位置,初始值为0。

4. 再次遍历原始矩阵,将每个非零元素按照其在转置后矩阵中的位置放入对应的位置。

对于原始矩阵中的每个非零元素A[i][j],找到其在转置后矩阵中的位置,即col_ptr[j] + 1,将该元素放入转置后矩阵的该位置。

更新col_ptr[j],使其加1,以便下一个非零元素能够放入正确的位置。

5. 完成转置后,得到转置后的稀疏矩阵。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nz),其中n是原始矩阵的列数,nz是原始矩阵的非零元素个数。

该算法通过压缩存储和避免无效操作,能够高效地进行稀疏矩阵的转置。

1。

数据结构实验之稀疏矩阵的转置

数据结构实验之稀疏矩阵的转置

实验六:稀疏矩阵的转置[实验题目]改编教材中一维数组类,增加成员函数Array1D<T> & operator +(Array1D<T>& c2);,可以做求和运算,并在主程序里输入完两个长度相同的一维数组之后,调用这个成员函数求和。

完善教材中稀疏矩阵,调试转置运算,并编写出两个重定义的流操作运算,并自行编写主程序验证输出两个三元组,稀疏矩阵转置是否成功。

[概要分析]对一个稀疏矩阵,写成行三元组形式,对行三元组扫描一次即可定位,而关键是找到每列(0,1,…,n-1)首个非0元素的位置,在新的三元组转置,记在k数组中。

分别建立SeqTriple.cpp、SeqTriple.h、TsteSeqTripleMain.cpp。

[详细设计]1.类的结构2.核心代码(1)转置思路:快速转置算法使用n个指针k[i](0<=i<n)(n是矩阵的列数),指向稀疏矩阵M中i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在转置后的三元组B中的存放位置。

有了k[i],只要对三元组扫描一次即可定位。

关键在于找到每列首个非零元素的位置k[0]=0;k[i]=k[i-1]+num[i-1];具体代码:void SeqTriple<T>::Transpose(SeqTriple<T>& B)const{ //将this 转置赋给Bint *num=new int[n]; int *k=new int[n]; //为num和k分配空间B.m=n; B.n=m; B.t=t;if (t>0){for (int i=0; i<n; i++) num[i]=0; //初始化numfor (i=0; i<t; i++) num[trip[i].col]++; //计算numk[0]=0;for(i=1; i<n; i++) k[i]=k[i-1]+num[i-1]; //计算kfor(i=0; i<t; i++){ //扫描this对象的三元组表int j=k[trip[i].col]++; //求this对象的第i项在B中的位置jB.trip[j].row=trip[i].col; //将this对象的第i项转置到B的位置jB.trip[j].col=trip[i].row;B.trip[j].value=trip[i].value;}}delete [] num;delete [] k;}(2)整体赋值思路:先将本类对象所占空间清空,再按赋值对象(即参数对象)规格重新申请空间,最后循环拷贝每个元素。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k数组计算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k数组计算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k数组计算
稀疏矩阵是指大部分元素为零的矩阵,而只有少数元素非零。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稀疏矩阵常常用于表示大规模数据中的稀疏性,以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计算效率。

在处理稀疏矩阵时,矩阵的转置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计算任务中更方便地处理数据。

为了实现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我们可以利用稀疏矩阵的特点,采用一种高效的算法来实现。

其中,k数组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在转置操作中更高效地处理稀疏矩阵。

在进行稀疏矩阵的转置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稀疏矩阵的存储格式。

常见的稀疏矩阵存储格式包括压缩稀疏行(CSR)格式和压缩稀疏列(CSC)格式。

在CSR格式中,矩阵的非零元素按行依次存储,而在CSC格式中,矩阵的非零元素按列依次存储。

对于稀疏矩阵的转置操作,我们可以利用k数组来实现。

k数组是一种紧凑的数据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处理稀疏矩阵的转置。

在进行转置操作时,我们可以先遍历原始矩阵的非零元素,然后根据这些非零元素的位置信息,将它们按照列的顺序重新组织,从而得到转置后的稀疏矩阵。

通过使用k数组来实现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我们可以在保持数据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转置操作的效率。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存
储空间,还可以加快计算速度,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稀疏矩阵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总的来说,利用稀疏矩阵和k数组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中的稀疏性,提高计算效率和节省存储空间。

通过深入理解稀疏矩阵的特点和转置操作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结构和算法,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相关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的稀疏矩阵的运算快速转置

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的稀疏矩阵的运算快速转置

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的稀疏矩阵的运算快速转置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中,稀疏矩阵是一种在大部分元素为零的矩阵。

由于其大部分元素为零,因此在存储和运算时存在着一些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这种存储结构能够有效地压缩稀疏矩阵,并且能够实现快速的运算转置。

1.稀疏矩阵稀疏矩阵是一种大部分元素为零的矩阵,与之相对应的是稠密矩阵,其大部分元素为非零值。

稀疏矩阵通常在图像处理、文本处理、网络分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大部分元素为零,传统的存储方式会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

人们提出了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以解决稀疏矩阵存储的问题。

2.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是一种用于表示稀疏矩阵的存储格式。

它采用三个数组来分别存储矩阵的非零元素的行坐标、列坐标和数值。

由于只需存储非零元素的信息,因此能够有效地压缩存储空间。

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还能够实现快速的随机访问,这是由于它将矩阵的元素位置和数值分开存储,使得在进行运算时能够更为高效。

3.稀疏矩阵的运算稀疏矩阵的运算是对稀疏矩阵进行加法、减法、乘法等操作的过程。

在进行稀疏矩阵的运算时,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效率。

这是由于在进行运算时,只需考虑非零元素,而无需考虑大量的零元素,从而减少了计算的复杂度。

4.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稀疏矩阵的转置是将矩阵的行和列交换,同时保持非零元素的位置和数值不变。

在传统的存储方式下,稀疏矩阵的转置操作相对复杂且耗时。

然而,采用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后,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变得十分简便。

通过交换三元组中的行坐标和列坐标,即可完成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操作。

5.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稀疏矩阵在存储和运算中的效率问题。

通过将矩阵的非零元素信息进行压缩存储,不仅节省了存储空间,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三元组压缩存储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对存储空间和计算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场景,为稀疏矩阵的处理提供了更为便利和高效的途径。

稀疏矩阵转置+快速转置

稀疏矩阵转置+快速转置

稀疏矩阵转置+快速转置稀疏矩阵转置Description稀疏矩阵的存储不宜⽤⼆维数组存储每个元素,那样的话会浪费很多的存储空间。

所以可以使⽤⼀个⼀维数组存储其中的⾮零元素。

这个⼀维数组的元素类型是⼀个三元组,由⾮零元素在该稀疏矩阵中的位置(⾏号和列号对)以及该元组的值构成。

矩阵转置就是将矩阵⾏和列上的元素对换。

现在就请你对⼀个稀疏矩阵进⾏转置。

以下是稀疏矩阵转置的算法描述:图:稀疏矩阵转置的算法描述Input输⼊的第⼀⾏是两个整数r和c(r*c <= 12500),分别表⽰⼀个包含很多0的稀疏矩阵的⾏数和列数。

接下来有r⾏,每⾏有c个整数,表⽰这个稀疏矩阵的各个元素。

Output输出c⾏,每⾏有r个整数,每个整数后跟⼀个空格。

该结果为输⼊稀疏矩阵的转置矩阵。

Sample Input6 70 12 9 0 0 0 00 0 0 0 0 0 0-3 0 0 0 0 14 00 0 24 0 0 0 00 18 0 0 0 0 015 0 0 -7 0 0 0Sample Output0 0 -3 0 0 1512 0 0 0 18 09 0 0 24 0 00 0 0 0 0 -70 0 0 0 0 00 0 14 0 0 00 0 0 0 0 0HINT提⽰:严⽼师纸质书中⽤union类型来表⽰稀疏矩阵类型,这是有问题的,应该使⽤struct来表⽰该类型。

注意理解为什么转置算法中,以列从⼩到⼤来进⾏转置。

实际上只需⼀个循环就能够完成转置⽽不需将列从⼩到⼤来处理,转置后的矩阵虽然是正确的但却乱掉了,以⾄于在各种处理中会增加复杂。

(其实就本题⽽⾔,如果不以列从⼩到⼤处理将导致输出困难,输出的复杂度增加)总结:矩阵是⼀个应⽤很⼴泛的⼯具和课题。

看看《⿊客帝国》就知道了。

现在初步给⼤家介绍矩阵的操作,以后有机会还会详细讨论矩阵的。

1 #include <stdio.h>2 #include <string.h>3 #include <iostream>4 #include <string>5 #include <math.h>6 #include <algorithm>7 #include <vector>8 #include <stack>9 #include <queue>10 #include <set>11 #include <map>12 #include <math.h>13const int INF=0x3f3f3f3f;14 typedef long long LL;15const int mod=1e9+7;16const int maxn=1e4+10;17using namespace std;1819 typedef struct20 {21int row;22int col;23int val;24 }Triple;2526 typedef struct27 {28 Triple date[maxn];29int rows;30int cols;31int nums;32 }TSMatrix;3334void TransposeTSMatrix(TSMatrix *A,TSMatrix *B)35 {36 B->rows=A->cols;37 B->cols=A->rows;38 B->nums=A->nums;39if(B->nums > 0)40 {41int cnt=0;42for(int i=1;i<=A->cols;i++)43 {44for(int j=1;j<=A->nums;j++)45 {46if(A->date[j].col==i)47 {48 cnt++;49 B->date[cnt].row=A->date[j].col;50 B->date[cnt].col=A->date[j].row;51 B->date[cnt].val=A->date[j].val;52 }53 }54if(cnt == B->nums)55break;56 }57 }58return ;59 }6061int main()62 {63 TSMatrix A,B;64 scanf("%d %d",&A.rows,&A.cols);65 A.nums=0;66for(int i=1;i<=A.rows;i++)67 {68for(int j=1;j<=A.cols;j++)69 {70int x;71 scanf("%d",&x);72if(x)73 {74 A.nums++;75 A.date[A.nums].row=i;76 A.date[A.nums].col=j;77 A.date[A.nums].val=x;78 }79 }80 }81 TransposeTSMatrix(&A,&B);82int cnt=1;83for(int i=1;i<=B.rows;i++)84 {85for(int j=1;j<=B.cols;j++)86 {87int a,b;88 a=B.date[cnt].row;89 b=B.date[cnt].col;90if(a==i&&b==j)91 {92 printf("%d ",B.date[cnt].val);93 cnt++;94 }95else96 printf("%d ",0);97 }98 printf("\n");99 }100return0;101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Description稀疏矩阵的存储不宜⽤⼆维数组存储每个元素,那样的话会浪费很多的存储空间。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k数组计算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k数组计算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k数组计算稀疏矩阵指的是矩阵中绝大多数元素为0的矩阵,而k数组计算则是指对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进行k次计算的操作。

下面将分别介绍稀疏矩阵快速转置和k 数组计算。

一、稀疏矩阵快速转置稀疏矩阵的转置是指将矩阵的行和列互换,即原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在转置后变成第j行第i列的元素。

对于一般的矩阵,转置需要将所有元素都遍历一遍,时间复杂度为O(n^2)。

但对于稀疏矩阵,由于绝大多数元素为0,因此只需要遍历非零元素,时间复杂度可以降至O(k),其中k为非零元素的个数。

稀疏矩阵快速转置的算法如下:1. 遍历原矩阵,统计每一列非零元素的个数,得到一个数组colCount,其中colCount[i]表示第i列非零元素的个数。

2. 根据colCount数组,得到每一列非零元素在转置后的位置,得到一个数组colStart,其中colStart[i]表示第i列非零元素在转置后的起始位置。

3. 遍历原矩阵,将每一个非零元素放到转置后的对应位置,即将原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放到转置后的第j行第i列的位置。

4. 根据colCount和colStart数组,得到转置后矩阵每一行的非零元素个数和起始位置。

5. 将转置后的矩阵存储在稀疏矩阵的数据结构中。

二、k数组计算k数组计算是指对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进行k次计算的操作,其中每次计算需要对数组中的所有元素进行一定的运算。

对于一般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k*n),其中k为计算次数,n为数组长度。

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将时间复杂度降至O(n)。

一种常见的k数组计算优化算法是前缀和算法。

该算法的思想是,先计算出数组的前缀和数组prefixSum,其中prefixSum[i]表示原数组中前i个元素的和。

然后对于每一次计算,只需要对prefixSum数组进行一定的修改,即可得到新的数组。

具体实现如下:1. 计算前缀和数组prefixSum。

2. 对于每一次计算,将prefixSum数组中的某些元素进行修改,得到新的数组。

稀疏矩阵

稀疏矩阵

三 元 组 表 的 定 义
void Add() //向三元组添加元素 { } void Display() //显示三元组表中的元素 { } void MsTranspose(TsMatrix &T) //元素的转置 { }
};
1.三元组表的初始化
TsMatrix(int r,int c,int term) { rows=r; cols=c; maxterms=r*c; a=new Triple[maxterms]; terms=term; }
16
col 1
col
num[col] cpot[col]
1 2 1
2 2 3
3 2 5
4 1 7
5 1 8
6 0 8
M
规律: cpot[1]=1 cpot[col] = cpot[col-1] + num[col-1]
0 0 -3 0 0 15
12 0 0 0 18 0
2 3 4 5 6
9 0 0 24 0 0 0 0 0 0 0 -7 0 0 14 0 0 0
p 1 (1, 2, 12) 2 (1, 3, 9 ) 3 (3, 1, -3) 4 (3, 5, 14)
(4, 3, 24) (5, 2, 18) (6, 1, 15) (6, 4, -7)
q 1 2 3 5
三 元 组 表 M
(1, 3, -3) (1, 6, 15) (2 ,1, 12) (2, 5, 18) (3, 1, 9) (3, 4, 24) (4, 6, -7) (5, 3, 14)
14
24 18 15 -7
注意:为更可靠描述, 通常再加一行“总体” 信息:即总行数、总 列数、非零元素总个 数

稀疏矩阵加法和转置c语言

稀疏矩阵加法和转置c语言

稀疏矩阵加法和转置c语言稀疏矩阵是指矩阵中大部分元素为零的矩阵。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矩阵都是稀疏的,例如图像处理、网络分析等领域。

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运算效率,我们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来处理稀疏矩阵。

在C语言中,实现稀疏矩阵加法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这里介绍一种常见的方法。

假设我们有两个稀疏矩阵A和B,它们的大小都是m 行n列。

我们的目标是计算它们的和矩阵C。

我们需要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稀疏矩阵的非零元素。

这个结构体包含三个成员变量:行号row、列号column和元素值value。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数组来存储所有的非零元素。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函数来实现稀疏矩阵加法。

这个函数接受两个稀疏矩阵A和B作为参数,返回它们的和矩阵C。

函数的实现过程如下:1. 遍历稀疏矩阵A的所有非零元素,将它们加入和矩阵C中。

2. 遍历稀疏矩阵B的所有非零元素,将它们加入和矩阵C中。

3. 如果两个非零元素的行号和列号相同,我们需要将它们的值相加并存储到和矩阵C中。

在实际编写代码时,我们可以使用两个指针来分别指向稀疏矩阵A 和B的非零元素,这样可以提高遍历的效率。

除了稀疏矩阵加法,转置也是处理稀疏矩阵的常见操作之一。

在转置操作中,我们需要将矩阵的行与列互换,即将矩阵的第i行转置为第i列。

同样地,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结构体来表示稀疏矩阵的非零元素。

在转置操作中,我们只需要将每个非零元素的行号和列号互换即可。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遍历稀疏矩阵的所有非零元素。

2. 将每个非零元素的行号和列号互换。

与稀疏矩阵加法类似,我们可以使用指针来提高遍历的效率。

总结起来,稀疏矩阵加法和转置是处理稀疏矩阵的两个常见操作。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结构体和指针来实现这两个操作。

通过合理的算法设计和代码实现,我们可以高效地处理稀疏矩阵,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运算效率。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稀疏矩阵加法和转置在C语言中的实现有所帮助。

矩阵转置的两种方法

矩阵转置的两种方法

j e 3 -3
1
12
4 3 1 9 5 6 5 3 14
6
求 三 元 组 表 T.data
1
2
4
6
6
7
设计中一个技巧:每存入一个列为col的元素,其 cpot[col]值+1,使其不再固定指向本列第一个非零 元素,而是预备给同列的下一非零元素定位之用
p 已知 1 三 2 元 3 组 4 表 M.data . . i 1 3 3 4 5
(1)每个元素的行下标和列下标互换(即三元组中的i和j 互换); T.mu=M.nu; (2)T的总行数mu和总列数nu也要互换; T.nu=M.mu;
(3)重排三元组内各元素顺序,使转置后的三元组也按行 (或列)为主序有规律的排列。
上述(1)和(2)容易实现,难点在(3)。
有两种实现 转置的方法 压缩转置 快速(压缩)转置
i 1 3 3 4 5 j 3 1 e 9 ij互换 -3 i 3 1 5 3 2 j 1 3 e 9 -3
i
1 2 2
j e
3 1 5 -3 12 18
5 14 3 24 2 18
3 14 4 24 5 18
3
3
1
4
9
24
5
3
14
答:肯定不正确!
转置运算的主要三个操作:
T.data[].i=M.data[].j; T.data[].j=M.data[].i; T.data[].e=M.data[].e;
传统转置:O(mu*nu) 压缩转置:O(mu*tu) 压缩快速转置:O(nu+tu) 增设辅助向量,牺牲空间
效率换取时间效率。
0 12 9 0 0 0 0

稀疏矩阵完整版

稀疏矩阵完整版

稀疏矩阵运算器:矩阵加、减、乘、快速转置、求逆算法#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iostream>#include<iomanip>#include<conio.h>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size 100#define maxrow 10#define sizenum 10#define OK 1#define ERROR -1typedef struct{int row; //行数int col; //列数int v; //非零元素值}triplenode;typedef struct{triplenode data[maxsize+1]; //非零元三元组int rowtab[maxrow+1];//各行第一个非零元的位置表int mu,nu,tu;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rtripletable;void creat(rtripletable &A) //创建稀疏矩阵{int k=1,sum=1,loop,p,t;int num[maxrow+1];cout<<"请输入矩阵的行数和列数:"<<endl;cout<<"行数:";cin>>A.mu;cout<<"列数:";cin>>A.nu;cout<<"非零元素个数:";cin>>A.tu;cout<<"请按行列值的形式输入该矩阵的非零元"<<endl;for(loop=1;loop<=A.tu;loop++){cin>>A.data[loop].row>>A.data[loop].col>>A.data[loop].v;//输入三元组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值}for(p=1;p<=A.mu;p++) num[p]=0;//A三元组每一列的非零元素个数for(t=1;t<=A.tu;t++) ++num[A.data[t].row];//求A中每一列含非零元个数A.rowtab[1]=1;//求第p列中第一个非零元在A.data中的序号for(t=2;t<=A.mu;t++) A.rowtab[t]=A.rowtab[t-1]+num[t-1];return;}void print(rtripletable A) //输出稀疏矩阵{int result[maxrow+1][maxrow+1];//定义一个二维数组int loop1,loop2;for(loop1=1;loop1<=A.mu;loop1++)for(loop2=1;loop2<=A.nu;loop2++)result[loop1][loop2]=0; //初始化为0for(loop1=1;loop1<=A.tu;loop1++)result[A.data[loop1].row][A.data[loop1].col]=A.data[loop1].v;for(loop1=1;loop1<=A.mu;loop1++){cout<<"|";for(loop2=1;loop2<=A.nu;loop2++)cout<<result[loop1][loop2]<<"";//输出所做运算的结果cout<<"|"<<endl;}}int add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矩阵相加{if(M.mu!=N.mu) //行数相等才能相加cout<<"出错";rtripletable Q;Q.mu=M.mu;Q.nu=N.nu;int p,q,k;p=1;q=1;k=1;while(p<=M.tu&&q<=N.tu) //两个稀疏矩阵存在{if(M.data[p].row==N.data[q].row)//两个稀疏矩阵的行数相等{if(M.data[p].col==N.data[q].col)//两个稀疏矩阵的列数相等{if(M.data[p].v+N.data[q].v!=0)//两个稀疏矩阵相加的结果不为0{Q.data[k].row=M.data[p].row;Q.data[k].col=M.data[p].col;Q.data[k].v=M.data[p].v+N.data[q].v;++k;}++q;++p;}else if(M.data[p].col<N.data[q].col)//第一个稀疏矩阵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列数{Q.data[k]=M.data[p];//把M中的所有信息都赋给Q++p;++k;}else//第一个稀疏矩阵列数大于第二个稀疏矩阵的列数{Q.data[k]=N.data[q];++q;++k;}}else if(M.data[p].row<N.data[q].row)//第一个稀疏矩阵行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行数{Q.data[k]=M.data[p];++p;++k;}else//第一个稀疏矩阵行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行数{Q.data[k]=N.data[q];++q;++k;}}while(p<=M.tu) //只有M并且符合条件{Q.data[k]=M.data[p];++p;++k;}while(q<=N.tu) //只有N并且符合条件{Q.data[k]=N.data[q];++q;++k;}Q.tu=k-1;cout<<"加法结果为:"<<endl;print(Q); //调用print()return OK;}int sub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 //稀疏矩阵相减{if(M.mu!=N.mu) //行数相等才能相加cout<<"出错";rtripletable Q;Q.mu=M.mu;Q.nu=N.nu;int p,q,k;p=1;q=1;k=1;while(p<=M.tu&&q<=N.tu) //两个稀疏矩阵存在{if(M.data[p].row==N.data[q].row)//两个稀疏矩阵的行数相等{if(M.data[p].col==N.data[q].col)//两个稀疏矩阵的列数相等{if(M.data[p].v-N.data[q].v!=0)//两个稀疏矩阵相减的结果不为0{Q.data[k].row=M.data[p].row;Q.data[k].col=M.data[p].col;Q.data[k].v=M.data[p].v-N.data[q].v;++k;}++q;++p;}if(M.data[p].col<N.data[q].col)//第一个稀疏矩阵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的列数{Q.data[k]=M.data[p];++p;++k;}if(M.data[p].col>N.data[q].col)//第一个稀疏矩阵列数大于第二个稀疏矩阵的列{Q.data[k].row=N.data[q].row;Q.data[k].col=N.data[q].col;Q.data[k].v=-N.data[q].v;++q;++k;}if(M.data[p].row<N.data[q].row)//第一个稀疏矩阵行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行数{Q.data[k]=M.data[p];++p;++k;}if(M.data[p].row>N.data[q].row)//第一个稀疏矩阵行列数大于第二个稀疏矩阵行数{Q.data[k].row=N.data[q].row;Q.data[k].col=N.data[q].col;Q.data[k].v=-N.data[q].v;++q;++k;}}while(p<=M.tu) //只有M并且符合条件{Q.data[k]=M.data[p];++p;++k;}while(q<=N.tu) //只有N并且符合条件{Q.data[k].row=N.data[q].row;Q.data[k].col=N.data[q].col;Q.data[k].v=-N.data[q].v;++q;++k;}Q.tu=k-1;cout<<"减法结果为:"<<endl;print(Q); //调用print()return OK;}void mult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 rtripletable &Q) //稀疏矩阵相乘{int arow,brow;int p,q,tp,t,x;int ccol;int ctemp[maxrow+1]; //定义累加器if(M.nu!=N.mu)return;Q.mu=M.mu;Q.nu=N.nu;Q.tu=0; //Q初始化if(M.tu*N.tu!=0){//Q是非零矩阵for(arow=1;arow<=M.mu;arow++)//处理M的每一行for(x=1;x<=Q.nu;x++) //处理M的每一列ctemp[x]=0; //当前行各元素累加器清零Q.rowtab[arow]=Q.tu+1;if(arow<M.mu) tp=M.rowtab[arow+1];else tp=M.tu+1;for(p=M.rowtab[arow];p<tp;++p)//对当前行中每一个非零元{brow=M.data[p].col; //找到对应元N中的行号if(brow<N.mu) t=N.rowtab[brow+1];else t=N.tu+1;for(q=N.rowtab[brow];q<t;++q){ccol=N.data[q].col; //乘积元素在Q中列数ctemp[ccol]+=M.data[p].v*N.data[q].v;}}//求得Q中第crow(=arow)行的非零元for(ccol=1;ccol<=Q.nu;ccol++)//压缩存储该行非零元{if(ctemp[ccol]){if(++Q.tu>maxsize)return ;Q.data[Q.tu].row=arow; //行数Q.data[Q.tu].col=ccol; //列数Q.data[Q.tu].v=ctemp[ccol];//累加非零元素值}}}}cout<<"乘法结果为:"<<endl;print(Q); //调用print()}int FastTranMat(rtripletable M,rtripletable &Q){int num[maxrow+1]; //表示矩阵M中第col列非零元素的个数int cpot[maxrow+1]; //表示矩阵M中第col列第一个非0元素在b.data中的位置int p, q, col, t;Q.mu = M.mu;Q.nu = M.nu;Q.tu = M.tu;{for (col = 1; col <= M.nu; col++)//M中各列元素初始化{num[col] = 0;}for (t = 1; t <= M.tu; t++){++num[M.data[t].col]; //求M中每一列非零元个数}//求第col列第一个非零元在b.data中的序号cpot[1] = 1;for (col = 2; col <= M.nu; col++){cpot[col] = cpot[col-1] + num[col-1];}for (p = 1; p <= M.tu; p++){col = M.data[p].col; //稀疏矩阵M中每个元素对应的列号q = cpot[col]; //稀疏矩阵M中第一个非零元素位置Q.data[q].row = M.data[p].col;Q.data[q].col = M.data[p].row;Q.data[q].v = M.data[p].v;++cpot[col];}//end_for}//end_ifcout <<"运用快速算法,输入矩阵的转置为: "<< endl;print(Q);return OK;}int JsMatrix(int s[][maxrow], int n){int i, j, k, r, total = 0;int b[sizenum][sizenum]; //b[N][N]用于存放在矩阵s[N][N]中元素s[0]的余之式if (n == 1){total = s[0][0];}else if (n == 2){total = s[0][0] * s[1][1] - s[0][1] * s[1][0];else{for (i = 0; i < n; i++){for (j = 0; j < n-1; j++){for (k = 0; k < n-1; k++){if (k >= i){b[j][k] = s[j+1][k+1];}else{b[j][k] = s[j+1][k];}}//end_for_k}//end_for_jif (i % 2 == 0){r = s[0][i] * JsMatrix(b, n-1); //递归调用}else{r = (-1) * s[0][i] * JsMatrix(b, n-1);}total += r;}//end_for_i}//end_elsereturn total;}//求原矩阵个元素对应的余之式, 存放在b[n][n]中,定义为float型void N1Matrix(int s[][sizenum], float b[][sizenum], int n) {int i, j, k, l, m, g, a[sizenum][sizenum];for (i = 0; i < n; i++){m = i;for (j = 0; j < n; j++){g = j;for (k = 0; k < n-1; k++)for (l = 0; l < n-1; l++){if (k >= m && l >= g){a[k][l] = s[k+1][l+1];}else if (k < m && l >= g){a[k][l] = s[k][l+1];}else if (k >= m && l < g){a[k][l] = s[k+1][l];}else{a[k][l] = s[k][l];}}//end_for_l}//end_for_kb[i][j] = JsMatrix(a, n-1);}//end_for_j}//end_for_i}//稀疏矩阵求逆void InverseMat(rtripletable M,rtripletable &Q) {int i, j, k, n = M.mu;float temp;int a[sizenum][sizenum];float b[sizenum][sizenum], c[sizenum][sizenum];for (i = 0; i < n; i++) //初始化矩阵a{for (j = 0; j < n; j++){a[i][j] = 0;}}for (i = 1; i <= M.tu; i++) //给矩阵a赋值{a[M.data[i].row-1][M.data[i].col-1] = M.data[i].v; }cout <<"稀疏矩阵对应的普通矩阵为: \n";print(M);k = JsMatrix(a, n);cout <<"矩阵的行列式值: |A| = "<< k << endl;if (k == 0){cout <<"行列式的值为0, 原矩阵无逆矩阵!"<< endl;}else{N1Matrix(a, b, n); //调用函数,得到原矩阵各元素对应的余之式存放在数组b[n][n]中//求代数余之式cout <<"普通矩阵各元素对应的代数余之式矩阵为: \n";for (i = 0; i < n; i++){for (j = 0; j < n; j++){if ((i+j)%2 != 0 && b[i][j] != 0){b[i][j] =-b[i][j];}for (i = 0; i < n; i++){printf("|");for (j = 0; j < n; j++){printf("%f ");}//end_for_i//对b[N][N]转置,此时b[n][n]存放的为原矩阵的伴随矩阵for (i = 0; i < n; i++){for (j = i+1; j < n; j++){temp = b[i][j];b[i][j] = b[j][i];b[j][i] = temp;}}cout <<"伴随矩阵A*: "<< endl;for (i = 0; i < n; i++) //打印伴随矩阵A*{printf("|");for (j = 0; j < n; j++){printf("%f ");}printf("|");cout << endl;}for (i = 0; i < n; i++) //求逆矩阵,此时c[n][n]中存放的是原矩阵的逆矩阵{for (j = 0; j < n; j++){c[i][j] = b[i][j]/k;}}cout <<"逆矩阵(A*)/|A|: "<< endl;for (i = 0; i < n; i++) //打印逆矩阵{for (j = 0; j < n; j++){cout << setw(6) << c[i][j] << setw(6);}cout << endl;}}//end_else}void main(){char choice;rtripletable A,B,Q;cout<<"|*****欢迎使用稀疏矩阵运算器******| \n";cout<<"\n A、输入矩阵1 \n";cout<<"\n B、输入矩阵2 \n";cout<<"\n C、矩阵相加 \n";cout<<"\n D、矩阵相减 \n";cout<<"\n E、矩阵相乘 \n";cout<<"\n F、矩阵转置 \n";cout<<"\n G、矩阵求逆 \n";cout<<"\n H、退出本系统 \n";cout<<"请选择所需要的操作功能(A,B,C,D,E,F,G,H):";do{cin>>choice;switch(choice){case'A':creat(A);break;case'B':creat(B);break;case'C':addsmatrix(A,B);break;case'D':subsmatrix(A,B);break;case'E':multsmatrix(A,B,Q);break;case'F':creat(A);FastTranMat(A,Q);break;case'G':creat(A);InverseMat(rtripletable M,rtripletable &Q);break;}cout<<"请选择所需要的操作功能(A,B,C,D,E,F,G,H):";}while(1);}}。

稀疏矩阵的存储与快速转置

稀疏矩阵的存储与快速转置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define MAXSIZE 1000typedef int ElementType;typedef struct{int row,col;ElementType e;}Triple;typedef struct{Triple data[MAXSIZE+1];int m,n,len;}TSMatrix;void creatTSMatrix(TSMatrix *A){int temp,row,col,k;printf("row,column:");scanf("%d%d",&A->m,&A->n);printf("input data must be followed by above row and column :\n");k=1;for(row=1;row<=A->m;row++)for(col=1;col<=A->n;col++){scanf("%d",&temp);if(temp){A->data[k].row=row;A->data[k].col=col;A->data[k].e=temp;k++;}}A->len=k-1;printf("the Matrix A translate into Triple is:\n\n");for(row=1;row<=A->len;row++)printf("%3d%3d%3d\t",A->data[row].row,A->data[row].col,A->data[row].e);printf("\n");}void FastTransposeTSMatrix(TSMatrix A,TSMatrix *B){int col,t,p,q;int num[MAXSIZE],position[MAXSIZE];B->len=A.len;B->n=A.m;B->m=A.n;if(B->len){for(col=1;col<=A.n;col++){num[col]=0;}for(t=1;t<=A.len;t++){num[A.data[t].col]++;}position[1]=1;for(col=2;col<=A.n;col++)position[col]=position[col-1]+num[col-1];for(p=1;p<=A.len;p++){col=A.data[p].col;q=position[col];B->data[q].row=A.data[p].col;B->data[q].col=A.data[p].row;B->data[q].e=A.data[p].e;position[col]++;}}}void visit(TSMatrix *B){int row,col,p=1;int d;printf("the transposed Triple translate into Matrix is:\n");for(row=1;row<=B->m;row++){ printf("\n");for(col=1;col<=B->n;col++){ if(B->data[p].row==row&& B->data[p].col==col){ d=B->data[p].e;p++;}else d=0;printf("%6d",d);}}}main(){TSMatrix A;TSMatrix B;clrscr();creatTSMatrix(&A);FastTransposeTSMatrix(A,&B);visit(&B);getch();}。

三元组结构实现稀疏矩阵转置算法的分析

三元组结构实现稀疏矩阵转置算法的分析

三元组结构实现稀疏矩阵转置算法的分析文章简要叙述了稀疏矩阵压缩存储的三元组表示法及其基于此种结构的矩阵的转置运算。

探讨了基于三元组结构的矩阵转置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时空复杂度的问题。

【关键词】稀疏矩阵压缩存储三元组转置算法在一些特殊矩阵中,如对称矩阵和上下三角矩阵,非零元素一般都有明显的规律,从而都可以压缩到一维数组里面,然而,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矩阵,它们非零元素少,且分布不均匀,且没有明显的规律,称之为稀疏矩阵。

按照压缩存储的思想,只需存储矩阵中的非零元素。

为了便于存取和检索,一般在存储的时候必须带有合适的辅助信息,即同时记录下它所在的行列的位置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我们采取的是用三元组和十字链表两种表示方法来实现稀疏矩阵的存储及其运算。

稀疏矩阵在数值计算、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天气预报、工程分析计算等方面都有着大量的应用,不少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对稀疏矩阵的计算问题。

了解稀疏矩阵的各种操作变得尤为重要。

1 基本概念设矩阵中有t个非零元素,若t远远小于矩阵元素的总数,则称该矩阵为稀疏矩阵。

通常,在m×n 的矩阵中,存在t个非零元素。

设δ= t/(m*n),则称δ为矩阵的稀疏因子,一般认为当δ≤0.05时为稀疏矩阵。

在存储稀疏矩阵时,为了节约存储单元,很自然的压缩方法就是只存储非零元素,但由于非零元素的分布一般是没有规律的,因此在存储非零元素的同时,还必须存储相应的辅助信息,才能准确迅速确定一个非零元素是矩阵中的哪一个元素。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非零元素的值和它所在的行列号作为一个结点存放到一起,于是矩阵中的每一个非零元素就由一个三元组(i,j,aij)唯一确定。

显然,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会让其失去随机存取功能。

2 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转置算法的实现用三元组来表示非零元素时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的具体数据类型说明如下:三元组表示的稀疏矩阵,如何实现转置算法呢?矩阵的转置是基本的矩阵运算,对于一个m×n 的矩阵M,它的转置N是一个n×m 的矩阵,且有N(i,j)=M(j,i)。

java矩阵转置代码

java矩阵转置代码

java矩阵转置代码以下是一个简单的Java代码示例,用于对二维数组(表示矩阵)进行转置:```javapublic class MatrixTranspos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一个3x3 的矩阵int[][] matrix = {{1, 2, 3},{4, 5, 6},{7, 8, 9}};// 输出原始矩阵System.out.println("原始矩阵:");printMatrix(matrix);// 对矩阵进行转置int[][] transposedMatrix = transpose(matrix);// 输出转置后的矩阵System.out.println("转置后的矩阵:");printMatrix(transposedMatrix);}// 矩阵转置函数public static int[][] transpose(int[][] matrix) { int rows = matrix.length;int cols = matrix[0].length;int[][] transposed = new int[cols][rows];for (int i = 0; i < rows; i++) {for (int j = 0; j < cols; j++) {transposed[j][i] = matrix[i][j];}}return transposed;}// 打印矩阵的函数public static void printMatrix(int[][] matrix) { for (int[] row : matrix) {for (int num : row) {System.out.print(num + " ");}System.out.println();}}}```这个代码首先定义了一个3x3的矩阵,然后使用`transpose`函数对其进行转置,最后输出原始矩阵和转置后的矩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报告二“稀疏矩阵快速转置”演示程序=====(一)、程序的功能和特点1. 程序功能:三元组将稀疏矩阵的行号,列号和元素值作为三元组的三个元素进行存储,该程序实现对稀疏矩阵的顺序存储,并可以对该稀疏矩阵进行快速实现转置。

2. 程序特点:采用java面向对象语言。

创建三元组存放稀疏矩阵。

结合java 的语言特点,利用稀疏矩阵和三元组的存储特点,交换数组的行号和列号实现数组的快速转置。

(二)、程序的算法设计算法一:“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方法”算法:1.【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设计】逻辑结构:线性结构。

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

行号row 列号col 元素值value1232.【基本操作设计】因为A中第一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一定存储在B.data[1],如果还知道第一列的非零元素的个数,那么第二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在B.data中的位置便等于第一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在B.data中的位置加上第一列的非零元素的个数,如此类推,因为A中三元组的存放顺序是先行后列,对同一行来说,必定先遇到列号小的元素,这样只需扫描一遍A.data即可。

根据这个想法,需引入两个向量来实现:num[n+1]和cpot[n+1],num[col]表示矩阵A中第col列的非零元素的个数(为了方便均从1单元用起),cpot[col]初始值表示矩阵A中的第col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在B.data中的位置。

于是cpot 的初始值为:cpot[1]=1;cpot[col]=cpot[col-1]+num[col-1]; 2≤col≤n例如对于矩阵A的num 和cpot的值如下:Col 1 2 3 4 5 6num[col] 2 1 1 2 0 1cpot[col] 1 3 4 5 7 7矩阵A的num与cpot值依次扫描A.data ,当扫描到一个col 列元素时,直接将其存放在B.data 的cpot[col]位置上,cpot[col]加1,cpot[col]中始终是下一个col 列元素在B.data 中的位置。

3.【算法设计】算法思路:①A 的行、列转化成B 的列、行;②在A.data 中依次找第一列的、第二列的、直到最后一列,并将找到的每个三元组的行、列交换后顺序存储到B.data 中即可。

4.【高级语言代码】//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方法(将自身转置后送出)public SparseMatrix FastmTrans(){//转置矩阵的列数,行数和非零元素个数(交换行列数)SparseMatrix b=new SparseMatrix(Cols ,Rows ,Terms ); //构造方法二 //分配辅助数组int rowSize[] = new int [this .Cols ];int rowStart[] = new int [this .Cols ];//统计每列的非零元素个数for (int i = 0; i < this .Cols ; i++)rowSize[i] = 0;for (int i = 0; i < this .Terms ; i++ ) i j v 1 1 1 15 2 1 5 91 3 2 2 11 4 3 2 3 5 4 1 22 6 4 3 6 7 6 1 -15 B 的三元组表 15 0 0 0 91 0 0 11 0 0 0 0 0 3 0 0 0 0 22 0 6 0 0 0 0 0 0 0 0 0 -15 0 0 0 0 0 A 的转置B B= i j v 1 1 1 15 2 1 4 22 3 1 6 -15 4 2 2 11 5 2 3 3 6 3 4 6 7 5 1 91 A 的三元组表 15 0 0 22 0 -15 0 11 3 0 0 0 0 0 0 6 0 0 0 0 0 0 0 0 91 0 0 0 0 0 0 0 0 0 0 0 稀疏矩阵 A=rowSize[this .smArray [i].col ]++;//转置后,每行第一个非零元素在三元组表中的位置rowStart[0] = 0;for (int i = 1; i < this .Cols ; i++ )rowStart[i] = rowStart[i-1]+rowSize[i-1];//快速转置for (int i = 0; i < this .Terms ; i++ ) {int j = rowStart[this .smArray [i].col ];//首先遇到的总是本行第一个非零元素b.smArray [j].row = this .smArray [i].col ;b.smArray [j].col = this .smArray [i].row ;b.smArray [j].value = this .smArray [i].value ;//为本行的下一个非零元素定好位置rowStart[this .smArray [i].col ]++;}return b;}(三)、程序中类的设计“Trituple ”类:1.【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逻辑结构:线性结构。

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 为了运算方便,矩阵的非零元素的个数也同时存储。

这种存储的思想实现如下:将三元组按行优先的顺序,同一行中列号从小到大的规律排列成一个线性表,称为三元组表,采用顺序存储方法存储该表。

2.【主要成员变量说明】主要成员变量有:row :为非零三元素的行号,为int 类型变量。

i j v 1 1 1 15 2 1 4 22 3 1 6 -15 4 2 2 11 5 2 3 3 6 3 4 6 7 5 1 91 三元组表 15 0 0 22 0 -15 0 11 3 0 0 0 0 0 0 6 0 0 0 0 0 0 0 0 91 0 0 0 0 0 0 0 0 0 0 0 稀疏矩阵 A=col :为非零三元数组的列号,int 类型变量。

value :表示非零三元数组的值,为float 类型的变量。

例如如下稀数矩阵,可以存储为三元组3.【主要成员方法说明】public Trituple(int r,int c,float v): 为Trituple 类的构造函数。

该构造函数有三个参数,分别为该非零三元组的行号列号和元素的值。

4.【高级语言代码】class Trituple { //三元组类 Trituplepublic int row ; //非零元素行号/列号public int col ;public float value ; //非零元素的值public Trituple(int r,int c,float v){row =r;col =c;value =v;}}“SparseMatrix ”类:1.【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逻辑结构:线性结构。

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

2.【主要成员变量说明】主要成员变量有:Rows ,Cols ,Terms :稀疏矩阵的行数/列数/非零元素数。

Trituple smArray []:动态分配结构体数组(三元组表)3.【主要成员方法说明】public SparseMatrix(int MaxRow,int MaxCol,int MaxTerms,int a[][],float v[]):构造函数:三个参数分别为稀疏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数。

public SparseMatrix(int Rows,int Cols,int Terms) :重载构造方法:空三元组。

void display():显示输出稀疏矩阵。

public SparseMatrix FastmTrans():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方法(将自身转i j v 1 1 1 15 2 1 4 22 3 1 6 -15 4 2 2 11 5 2 3 3 6 3 4 6 7 5 1 91三元组表 15 0 0 22 0 -15 0 11 3 0 0 0 0 0 0 6 0 00 0 0 0 0 091 0 0 0 0 00 0 0 0 0 0稀疏矩阵 A=置后送出)。

4.【高级语言代码】//定义稀疏矩阵类SparseMatrixclass SparseMatrix {//稀疏矩阵的行数/列数/非零元素数int Rows,Cols,Terms;//动态分配结构体数组(三元组表)public Trituple smArray[];//构造函数:稀疏矩阵的行数/列数/非零元素数public SparseMatrix(int MaxRow,int MaxCol,int MaxTerms,int a[][],float v[]) {//稀疏矩阵的初始化Rows=MaxRow;Cols=MaxCol;Terms=MaxTerms;smArray=new Trituple[MaxTerms]; //三元组表for(int i=0;i<MaxTerms;i++) {Trituple tmp=new Trituple(a[i][0],a[i][1],v[i]); //构成一行smArray[i]=tmp; //加入表中}}//重载构造方法:空三元组public SparseMatrix(int Rows,int Cols,int Terms) {this.Rows=Rows; //这里this不可省略this.Cols=Cols;this.Terms=Terms;this.smArray=new Trituple[Terms]; //空三元组表for(int i=0;i<this.Terms;i++) { //不初始化不能用。

Trituple tmp=new Trituple(0,0,0.0f); //构成一行smArray[i]=tmp; //加入表中(这里为什么可以省略this?)}}//显示输出稀疏矩阵void display(){int i,j,k;System.out.println("稀疏矩阵的行数 "+Rows);System.out.println("稀疏矩阵的列数 "+Cols);//按先行后列顺序输出矩阵for(i=0;i<Rows;i++) {for(j=0;j<Cols;j++) {for(k=0;k<Terms;k++) //查三元组表if(i==smArray[k].row&&j==smArray[k].col){System.out.print(smArray[k].value+" ");break; //打断k循环}if(k==Terms) System.out.print("0 ");}System.out.println(); //换行}}//稀疏矩阵的快速转置方法(将自身转置后送出)public SparseMatrix FastmTrans(){//转置矩阵的列数,行数和非零元素个数(交换行列数)SparseMatrix b=new SparseMatrix(Cols,Rows,Terms); //构造方法二//分配辅助数组int rowSize[] = new int[this.Cols];int rowStart[] = new int[this.Cols];//统计每列的非零元素个数for (int i = 0; i < this.Cols; i++)rowSize[i] = 0;for (int i = 0; i < this.Terms; i++ )rowSize[this.smArray[i].col]++;//转置后,每行第一个非零元素在三元组表中的位置rowStart[0] = 0;for (int i = 1; i < this.Cols; i++ )rowStart[i] = rowStart[i-1]+rowSize[i-1];//快速转置for (int i = 0; i < this.Terms; i++ ) {int j = rowStart[this.smArray[i].col];//首先遇到的总是本行第一个非零元素b.smArray[j].row = this.smArray[i].col;b.smArray[j].col = this.smArray[i].row;b.smArray[j].value = this.smArray[i].value;//为本行的下一个非零元素定好位置rowStart[this.smArray[i].col]++;}return b;}} //稀疏矩阵类SparseMatrix结束(四)、程序的输入输出和运行结果截屏程序运行结果截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