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思维与想象(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PPT课件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PPT课件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7328e31a48d7c1c708a145cd.png)
•
(172-173页)
(二)青少年思维的培养
• 1、激发求知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
• 2、创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 力
•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 的能力
•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 5、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
(174-177页)
•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是西方的“圣人”,其著作 被奉为“经典”不容置疑。亚里士多德说过: 推动一个物体的力取消后,原来运动的物体便 归于静止。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他看到这个 事实:有人推辆小车走,如果他忽然停止推动, 小车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走一段路,要使 路面平滑,还会走得更远。他由此进一步推论: 如果毫无摩擦,小车将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个 观点为后来牛顿的运动第一定理奠定了基础。
1 2 3 4 5 6 7
8
给定空瓶(单位:升)
A
B
C
29
3
21
127
3
14
163
25
18
43
10
9
42
6
20
59
4
23
49
3
15
39
3
所需的 水量
20 100 99
5 21 31 20
18
解决方式
A-3B B-A-2C B-A-2C B-A-2C B-A-2C B-A-2C
A-C A+C
• 功能固着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主要内容:
• 一、思维概述 • 二、概念的获得 • 三、问题的解决 • 四、想象 • 五、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思维概述
• (一)思维
(142页)
•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1a96136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e.png)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一)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1.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
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1.具体化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1. 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普通心理学-想象课件
![普通心理学-想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e1e4b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1.png)
二、梦
• 影响梦境内容的因素: • 1. 人格特点 • 2.个体的想象力 • 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剥夺做梦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 易激惹、注意涣散、话多,还可能出现记忆障碍、现 实感缺失、人格解体、偏执、行为反常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催眠
• 步骤:
• ①安静舒适、减少干扰; • ②集中在特定的事情; • ③暗示放松的语言。
•
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
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
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
“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
仇天神以及守望者……
•
当时目睹这一惨剧的一位工人,事后这样向记者感叹:“我从来
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 1.再造想象 • 内涵:
–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 对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 作用:
– 再造想象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 – 再造想象对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作用。
• 资料:
• 天津13岁男孩沉迷网络游戏 模仿飞天跳楼自杀
• 一个晴朗而血色的清晨,一幕荒诞而真实的惨剧。
• 2.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 • (1)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 (2)丰富的表象储备
• 2.创造想象
• 内涵: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 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创造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 素,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 (2)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 (1)创造动机 • (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 (3)积极的思维活动 • (4)灵感
普通心理学 思维与想象
![普通心理学 思维与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4dc984d5b9f3f90f76c61bcc.png)
动作思维
按性质,内容, 按性质,内容, 方式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儿童的动作思维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 3+3=6
形象思维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鸟
喙 羽毛
动物
Company Logo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概括
凡是长着羽毛和喙的动物,就是鸟. 凡是长着羽毛和喙的动物,就是鸟. 鸡,鸭——是鸟 是鸟 蝙蝠——不是鸟 蝙蝠 不是鸟 鸭嘴兽——不是鸟 不是鸟 鸭嘴兽
具体化
定义
凡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就是鸟. 凡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就是鸟.
创造想象
定义: 定义: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独创的过程,具有首创性. 独创的过程,具有首创性. 特点: 独立性,首创性, 特点: 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 条件: 条件: A,社会实践的需要: 社会实践的需要: B,创造者强烈的创造欲望. 创造者强烈的创造欲望. 丰富的表象储备. C,丰富的表象储备. 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 D,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 积极的思维活动. E,积极的思维活动.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 1,定义: 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 定义: 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 2,目的: 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目的: 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同类事物——不同的表现 不同的表现 同类事物 不同事物——相同的表现 不同事物 相同的表现
Company Logo
分析与综合
思维过程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具体化与系统化
Company Logo
普通心理学第3课
![普通心理学第3课](https://img.taocdn.com/s3/m/64320553e518964bcf847ceb.png)
普通心理学第3课《思维&想象》第2页:1.李小明同学今天参加物理考试时,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力学公式,却怎么也想不起。
其中涉及的遗忘理论主要是()。
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动机性遗忘理论D.提取失败理论2.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
这种遗忘现象最合适的解释是()。
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防止遗忘应该()。
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C.及时复习D.过度复习【解析】1.D项指话到嘴边想不起来,提笔忘字,缺乏线索。
【选D】2.题干中,“情绪过分紧张”关键词,所以选压抑说(动机说),弗洛伊德。
【选C】3.【选C】第3页:【解析】三、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良好记忆的特点,怎么样防止遗忘。
1.良好记忆的特点(1)敏捷性:强调速度的快慢,过目成诵。
过目不忘更强调敏捷性。
(2)持久性:强调时间上的持久,如记忆的快,记忆的久这样就是记忆的品质很高,持久性好,终身不忘。
(3)准确性:强调记忆的正不正确准,如“倒背如流”。
(4)准备性:应用的时候运用准备性,是敏捷性、持久性和准确性的综合体现,如“出口成章”,有些人记忆的很好,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会把知识忘记,考完才会想起来,这就是准备性的欠缺,准备性不足。
【注意】客观题出现,常用成语对应记忆的特点。
过目不忘:过目,更强调敏捷,不忘强调持久。
准确性:倒背如流。
准备性:是综合体现。
准备性:出口成章,体现了准备性。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简答题备考。
1.与现实相关,应该有目的的去记忆。
(目的)2.在记忆的时候要多去理解,运用意义记忆。
(意义)3.在记忆的时候,要进行深度的加工,即精加工。
(精加工) 4.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把信息分为一组一组会记忆的比较快,运用记忆编码和组块记忆。
5.口诀:目的、意义、精加工、组块、编码、重复习。
【解析】防止知识遗忘:简答题备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201d7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b.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一般规律。
以下是对普通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涵盖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意志过程则体现在对行为的有意识控制和调节。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
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和性格,较为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样,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实验法则是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心理特征。
二、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比如,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感觉的种类众多,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每种感觉都有其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则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让我们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综合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选择性使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理解性则让我们根据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恒常性让我们在条件变化时仍能保持对事物的稳定认知,比如,无论距离远近,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不变。
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一般保持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几乎无限。
普通心理学 思维、言语和想像
![普通心理学 思维、言语和想像](https://img.taocdn.com/s3/m/e85925302cc58bd63086bd20.png)
第一节 思维 第二节 概念 第三节 问题解决 第四节 语言 第五节 想象
第一节 思维
一、思维(Thinking)的概念及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的认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 性。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形象思维: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称为词的 思维或逻辑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 。 例如,科学家对宇宙世界的论证与推理。
三、思维的种类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
1、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 决问题。(求同思维) 例如,甲>乙,乙>丙,则甲>丙。
二、概念的种类 (二)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1、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2、人工概念: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
第三节 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遵循一定规则, 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 以解决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表征)
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问题解决者将问题任务范围或问题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成问题空间, 问题空间就是问题解决者对客观问题的主观陈述,这种陈述过程实际上是 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对问题在头脑中进行重新记载和储存。
二、思维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 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想象
![普通心理学-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26656a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1.png)
想象作为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包括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方面面。它是创 造力、认知发展和社交能力等关键元素的基础。
想象的地位与关系
想象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想象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它帮助我们 理解思维和行为的内在机制。
想象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
想象激发了我们的欲望、动机和情感,对我 们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加绘画、编写故事等创造性练习,锻炼想象力,并从中获取灵感。
想象与社交能力的相关性
提升表达能力
培养共情能力
想象力培养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使我们能够清晰地传达想法和 情感。
通过想象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 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 的感受和需求。
促进团队合作
想象能够帮助我们在团队中建 立信任、协作和创造性解决问 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
想象扩展了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使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想象对于记忆的作用
记忆增强
通过想象活动,我们可以加强 对信息的编码和存储,提高记 忆力。
记忆策略
想象能够提供记忆策略,如联 想和图像化,帮助我们更好地 记忆和提取信息。
刺激大脑
想象活动激活了大脑的多个区 域,促进记忆相关的神经活动。
想象与情感的联系
情感调节
想象提供了一种探索和表达情感的渠道,帮助我们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感创造
通过想象,我们能够创造和经历各种情感,增强自己的情绪表达能力。
情感共鸣
想象能够引发他人的情感共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想象在治疗中的应用
1
情调节
通过想象舒缓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和情绪平衡。
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帮助我们产生 独特和创新的想法。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6e476c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4.png)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打算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实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打算地严厉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发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3a8674e216fc700aba68fc98.png)
❖ (2)创造想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里独立 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2、按其现实意义可分为,理想和幻想。
精品文档
想象的综合过程
❖ 1、粘合 ❖ 2、夸张 ❖ 3、典型化 ❖ 4、联想
精品文档
三、 思维与想象的关系
精品文档
定义和功能
❖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 动。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 ❖ 想像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和对机
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精品文档
种类
❖ 1、根据有无目的性将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 象。
❖ 根据有意象想的内容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 同有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精品文档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因素
❖ 迁移 ❖ 启发 ❖ 定势 ❖ 表征 ❖ 酝酿
精品文档
❖ 思维与想象是一种交叉的关系:思维过程中有 想象,想象过程中思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 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正确的表象,是有意想象的 主要基础;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想象具有 目的性、有意性和自觉性的前提;思维的抽象逻 辑性是展思维的内 容和材料;只有想象渗透到思维中,才 能有完整的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 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 概括——是在头脑中将抽去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共同 特性或本质特征联系起来,应用推广到其它事物中 去的思维过程。
精品文档
四、系统化与具体化
❖ 系统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把 一类事物按不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 思维过程。
❖ 具体化——是通过分析综合、将抽去出来的 一般特点应用到具体对象上的思维过程,它 是与抽象相反的过程。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98fd909c7375a417876f8f79.png)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三、想象的构成方式
典型化
阿Q 、祥林嫂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三、想象的构成方式
联想
锯、飞机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 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
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 虑的心理加工过程。
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多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 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理加工过程。
合二为一或合多为一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统一的
相互依存 ——通过综合的分析 相互转化 ——思维活动总是循着综合 — 分析 — 再综
合 — 再分析而不断前进的
分析和综合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水平:
实际操纵物体的分析和综合 感性形象的分析和综合 语词符号的分析和综合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思维 是心理过程。
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是 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 反映的关系 。
它们的构成要素不同——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 关,但并不完全等同。
思维的规律和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 不同的民族有 着相同的思维规律,却有着不同的语言。
霍布森(Hobson, 1988)认为,梦的本质 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普通心理学》全套课件(2024)
![《普通心理学》全套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c8c28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6.png)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及其应用
1 2
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心理障碍进行诊断,并 提供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心理咨询与辅导
为个体或团体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其 解决心理问题和增强心理健康。
3
危机干预与预防
针对突发事件或危机情境,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 和预防措施,减轻心理创伤。
2024/1/29
2024/1/29
社会影响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他人或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行 为或价值观的过程。
从众行为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或 态度。
社会影响与从众行为的机制
包括信息性影响、规范性影响和价值性影响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 导致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产生从众行为。
21
05
28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及其应用
01
02
03
员工选拔与培训
通过心理测评手段选拔符 合岗位要求的员工,并提 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
2024/1/29
工作动机与激励
研究员工工作动机的激发 与维持,设计合理的激励 机制以提高员工绩效。
团队建设与沟通
分析团队成员的心理特征 ,促进团队内部的有效沟 通和协作。
情感的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情感的产生、表达 和调节等问题。如面部表情实验、情 感启动实验和情感调节实验等。
14
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1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 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2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和来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 机。
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等,这 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人格的形 成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1.定义 • 间接 • 概括 2.与感觉、知觉的关系
3.思维的种类
• 动作;形象;抽象 • 聚合;发散
• 皮亚杰 –感知运动 –前运算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抽象逻辑思维)
感知运动(0~2) • 感觉与运动分化
前运算 (2~7岁)
• 表象思维
– 泛灵论
– 自我中心
– 具体性
A
– 不可逆性
B
C D
具体运算( 7~11岁) • 抽象 • 守恒 • 群集运算 • 仍需具体事物支持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物质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A与B一样大小
向儿童呈现(Ⅱ)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长度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 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科学家应当学会在数据不符的时候给权威多一点挑战。”
第四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述 • 表象:直观性、概括性 • 想象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梦 2.有意想象 • 再造想象 • 创造想象
三、想象的品质及其培养
1.想象的品质 • 主动性 • 丰富性 • 新颖性 • 清晰性 • 深刻性 • 现实性
市场,所以微生物学家杨瑞馥——发现冠状病毒的军事医 学 科 学 院 研 究 小 组 的 成 员 之 一 —— 说 , 要 挑 战 这 个 假 说 “大为不敬”。于是,研究小组未及时向世人公布这一最 新研究成果,从而使“中国科学家失去了一次崭露头角的 独一无二的机遇。”后来,出生于中国台湾而在美国成为 科学明星的何大一也说,洪涛理论的兴衰成了又一个宝贵 教训,“中国人太尊重老师或长者的意见了,”“年轻的
九点连线 • 要求:笔不离纸,用不多于四条直线连在一起。
两种答案
2.迁移的作用
• 理论学习
– 抓认识 – 抓组织 – 抓领导
• 行风建设
– 提高认识 – 健全组织 – 加强领导
• 工作简报
– 认识到位 – 组织到位 – 领导到位
3.动机强度 4.原型启发
5.定势的作用
• 陆钦斯定势实验 – 实验组:1开始 B-A—2C – 对照组:6开始 A-C A+C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 群集运算 (1)A+A′ =B (2)如果A+A′=B,那么B-A′=A (3)(A+A′)+B=A+(A′+B) (4)+A-A=0 (5)A+A=A
形式运算(11~15) • 命题之间的关系 • 假设-演绎推理 • 抽象逻辑思维 • 可逆与补偿 • 思维的灵活性
二、思维的心智操作
• 分析和综合 • 比较与分类 • 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1.定义 • 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
疑难的情境。
2.想象能力的培养 •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
丰富学生的表象 •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 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
• 据2003年7月18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到2003 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小组已 经有了初步的证据,证明从最早一些SARS患者身上获取 的标本中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这个新病毒可能确实和这次
流行病有联系。但由于当时公开的口径是,被称为SARS 的这场流行病是一种衣原体引起的,衣原体假说是资深微 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提出的,在当时已有很大
– 三个传教士和三个野 人在河的左岸,但小 船最多只能载二人。 如果在任何一边的岸 上,野人的数量超过 传教士的数量,野人 就会吃掉传教士。怎 样才能使三个传教士 和三个野人从河的左 岸渡到河的右岸,同 时不至于发生野人吃 掉传教士的现象呢?
1.二野人先乘船过河。 2.一个野人划船返回左岸。 3.再由两个野人乘船到河的右岸。 4.一个野人又划船返回河的左岸。 5.二个传教士一起划船过河。 6.一个传教士和一个野人划船返回左岸。
2.问题解决的过程 • 发现问题 • 明确问题 • 提出假设 • 检验假设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 算法式 • 启发式
– 手段-目的分析 – 试探搜索策略 – 目标反推法 – 简化计划法 – 类比推理法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知觉特点 • 定势 • 已有知识经验与动机 • 个性差异
1.知觉特点
课题序列
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容量
1 2 3 4 5 6 7 8
A
B
C
P
21
127
3
100
14
163
25
99
18
43
10
5
9
42
6
21
20
59
4
31
2349320来自15393
18
28
76
3
25
• 功能固着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问 题 答 案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创造新思维的概念
1.定义 • 创见;新颖独特、价值
2.评价指标 • 流畅性 • 变通性 • 独特性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 准备期 • 酝酿期 • 豁朗期 • 验证期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培养旺盛的求知欲 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3.培养自觉的独立性 4.培养广泛的兴趣 5.培养敢于冒险和坚忍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