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 老年人访谈

合集下载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首先,工作者与XXX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福利院的各种活动,增加社交活动,提升自尊心和社会地位感。

其次,与XXX的儿子沟通,让他了解父亲的真实感受,以及福利院的服务和管理情况,消除误解和不信任,增加家庭支持。

最后,与福利院的服务人员合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帮助XXX改善身体状况,增加食欲和营养摄入。

XXX:老年个案工作生理健康模式案例一位80岁的老人,名叫XXX,自从搬进福利院后,每天都会感到身体不适,经常头痛、胸闷、气短,而且食欲也不好,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福利院的医生对她进行了检查,发现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多种慢性疾病。

医生开了药并给出了饮食和运动的建议,但XXX并没有遵守,反而越来越消沉,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XXX进行了面谈,发现她的身体状况导致她对未来的恐惧和无助感,加之福利院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她以前的生活惯差异很大,这些都导致了她的情绪问题。

工作者通过与XXX的交流,了解到她很喜欢唱歌跳舞,但福利院并没有提供相关的活动,让她感到很失落。

工作者还了解到,XXX的儿子每周会来看她一次,但时间很短,无法提供足够的陪伴和支持。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制定了介入计划:首先,与福利院的服务人员合作,为XXX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和音乐活动,满足她的兴趣爱好,提升身体和心理健康。

其次,与XXX的儿子沟通,让他了解母亲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增加家庭支持和陪伴时间。

最后,工作者与XXX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通过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克服身体和情绪问题,重建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XXX:老年个案工作环境模式案例一位70岁的老人,名叫XXX,自从搬进福利院后,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轻度的抑郁症状。

XXX的儿子每周会来看望他一次,但时间很短,无法提供足够的陪伴和支持。

XXX的床位离窗户很远,没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且福利院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他以前的生活惯差异很大,这些都导致了他的心理问题。

个案工作介入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难的实务研究

个案工作介入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难的实务研究

个案工作介入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难的实务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随着老年人群体在养老机构中的增加,其在适应环境和服务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

个案工作介入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难的实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老年人机构在我国兴起较晚,养老理念与实践相对滞后。

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缺乏系统、科学的介入策略。

随着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生活的增多,其适应难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开展个案工作介入老年人机构养老适应难的实务研究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养老适应难个案工作介入的实务研究,探讨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适应问题及其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个案工作介入策略,提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对老年人养老适应难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2. 个案分析:选择典型的老年人养老适应难个案进行深入分析。

3. 实地调研:走访养老机构,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情况和适应问题。

4. 专家访谈:与心理专家、社工专家等进行访谈,获取相关领域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5. 实践介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个案工作介入策略,观察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

四、研究内容1.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适应问题分析:探讨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面临的心理、生活和社会适应问题,如孤独感、自尊心受损、人际关系不和谐等。

2. 个案工作介入策略的制定: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和适应难问题,制定出具体的个案工作介入策略,如心理疏导、社交活动组织、亲情关怀等。

3. 实践介入效果评估:实施个案工作介入策略后,观察老年人的适应问题是否有所改善,评估介入效果的成效。

五、研究意义1. 为老年人养老适应难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为养老机构提供关于老年人心理适应问题的管理与服务策略。

3. 丰富老年人养老适应难问题的介入方法和途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个案介入是指社会工作者对特定个体或家庭进行干预和支持的过程。

在独居老人个案介入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社交关系等方面,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独居老人建立联系。

通过社区、居委会等渠道获取老人的信息,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然后,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电话或上门拜访的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了解老人的需求和问题。

在交流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尊重老人的意愿,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扰。

接下来,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评估。

这包括老人的居住环境、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

通过家访、观察和与老人交流,社会工作者可以了解到老人的生活条件和问题所在。

在评估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综合考虑老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老人的个别化服务计划。

在个案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人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购买日常用品、支付水电费等。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增加老人的社交活动,促进老人的社交关系。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老人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在个案介入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社会工作者应尊重老人的意见和决策,积极倾听老人的需求,与老人共同制定服务计划,并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服务。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与老人的家人、邻居、社区资源等建立联系,形成一个支持老人的网络。

总结来说,独居老人个案介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社交关系等方面,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个案介入的过程需要与老人建立联系,评估老人的生活状况,制定个别化的服务计划,并通过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来改善老人的生活情况。

在个案介入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他资源一起为老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工作——个案访谈报告

社会工作——个案访谈报告
(3)老年生活:老奶奶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平时不打牌,就是聊聊天和做点简单的家务,也没有什么活动,生活比较单调枯燥;
(4)养老状况:吴奶奶没有退休金、没有社保,不向子女要赡养费,养老全靠老伴的退休金;据吴奶奶和社区老人说,社区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像她一样由于以前没有固定工作,老了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社保,而其子女又压力比较大,这部分老人的赡养全靠经济状况不佳的子女或者另一位有少数退休金的老伴,家庭养老压力太大。
3.其他思考:
(1)从吴奶奶身上,可以看到这一代老人的共性。思想觉悟很高,认为不应该给社区、给国家添麻烦;勤劳朴素,省吃俭用;具有奉献精神,爱惜子女,宁愿自己过得紧张,也不要子女过得紧张;知足常乐,不抱怨,尽管生活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满足了。这些都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
(2)包括吴奶奶这样的很多老人在内,可能并不觉得我们所列举的这些是问题。他们觉得自己过得很好。这样,社工就存在“贴标签”“虚拟矛盾”的嫌疑了。这就是一个矛盾所在,社工若要针对老人开展活动,是必须首先考虑老人的想法或者征得老人自身的同意的。
2.对策:(1)健康方面,叫吴奶奶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平时多锻炼锻炼;事实上,吴奶奶也的确每天早上都素听讲座,锻炼。而对于吴奶奶的眼睛问题,建议吴奶奶向其子女如实相告,争取积极治疗;
(2)老年生活方面:建议吴奶奶多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多和其他老人沟通交流。对于社会工作者来到社区并举办活动,吴奶奶表示非常支持,非常有意义。丰富了她的生活,同时感到了社区的支持,国家的关心,在我们活动中获得的物质奖励(如洗衣粉、肥皂)也多多少少改善减少家庭支出。不过可惜的是社区社工举办活动也不是很多;此外,我觉得其实可以修建老年人活动室,组织老年人活动团体,组织兴趣小组等等,让老年人有场地去活动,有活动去参加。不过这点要做到,还需要好长一段路走,首先缺乏的就是资金,还有可以供建设的场地,参与组织的人员等等。

老年个案案例报告

老年个案案例报告

老年个案案例报告一、服务对象:陈凤丽,性别女,年龄82岁,现住济南市市中区陈庄养老院。

今年6月案主在自己家中滑到,导致右腿骨折,虽然曾在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但是没能治愈3月后案主又一次摔倒,虽然没有很严重的伤,但是案主却因此很消极悲观。

案主右手自1990年开始中风,一直没有治愈。

案主从2007年开始入住该养老院,老人的子女比较孝顺,常常在周末的时候到福利院看望老人。

二、案主主要面临的问题:案主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右手中风和右腿骨折给老人的行动带来很大的不便,这种行动的不便也导致案主情绪低落,十分悲观,尤其是在2010年8月又一次摔倒后,这种情绪上的悲观就更加严重了。

三、个案服务目标:重塑案主积极上进的生活观,不要因为身体的病态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四、个案服务任务: 1.建立和案主的专业关系并取得案主的信任。

2.排解案主因为身体的病痛而导致的情绪的低落,让案主多回忆一些生活的乐趣。

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的方法有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个案访谈,以及通过其家人对案主进行劝导。

3.让案主说出自己对养老院其他老人的看法,然后根据案主自己的描述对其进行劝导。

4.向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以及养老院的其他老人了解案主的情况,找到导致案主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然后再对案主进行个案访谈。

五、具体服务步骤:本次个案过程中一共与案主进行了三次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大概为一个小时。

其中一次有案主家属参加。

在这之前,还单独与案主家属进行过一次会面,与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过一次会面。

与案主家属单独会面,了解了案主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案主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案主性格。

通过了解,得到了案主的基本情况。

同时,还向案主家属表示,希望案主家属能够配合这次个案,而且希望案主家属平时也能多开导一下案主,以帮助案主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心。

与养老院工作人员谈话,得到了养老院的一些信息,如养老院的生活状况,如一日三餐的具体情况,卫生情况,还有养老院的娱乐活动等。

有了对养老院的基本情况的了解。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独居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挑战。

为了关注和照顾这些独居老人,许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加入了个案介入工作。

本文将介绍独居老人个案介入的过程,并总结其效果。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作,旨在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以满足独居老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

首先,个案工作者会与独居老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通过与独居老人的交流,个案工作者可以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信息。

接下来,个案工作者会根据独居老人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监护、心理支持、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帮助。

个案工作者会与独居老人建立密切的联系,定期进行回访和评估,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在实施个案介入过程中,个案工作者还会考虑到独居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会与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合作,提供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支持服务。

此外,个案工作者还会鼓励独居老人参与社交活动,拓展他们的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的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个案介入,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有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和支持网络。

同时,个案介入还能提供及时的医疗和心理支持,帮助老人更好地管理健康问题和应对心理压力。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工作。

通过与独居老人的沟通和帮助,个案工作者能够满足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和人力不足,个案介入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照顾独居老人,社会应该加大对个案介入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独居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过上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采访百岁老人的访谈记录

采访百岁老人的访谈记录

采访百岁老人的访谈记录访谈记录:百岁老人的故事采访对象:百岁老人王先生采访地点:王先生的家采访时间:2024年12月15日主持人(下文简称为P):王先生,您好。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

王先生(下文简称为W):你好,我今年已经100岁了。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是家里的独子。

我小时候生活简单,靠种田为生。

后来,我到城市打工,工作了一辈子。

P:您能分享一下您的工作经历吗?W:当时,我到城市打工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

开始的时候,我做了一些体力劳动的工作,比如搬运货物和清理建筑工地。

后来,我学了一些技术,开始从事木工行业。

我很喜欢木工这个行业,它需要细心和耐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为了一名独立的木工师傅。

P:在您的工作生涯中,您遇到过什么困难吗?W:当然遇到过一些困难。

最大的困难是身体的劳累。

木工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重复的动作,对身体是一种考验。

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切到了手指,那个伤口让我疼了好几天。

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来说,工作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动力。

P:那么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W:我觉得身体健康是长寿的关键。

我从小就喜欢运动,每天早晨,我都会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和伸展运动。

此外,我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我还坚持每天喝一杯红酒,我相信它对身体有好处。

P:您觉得家庭对您的长寿有什么影响吗?W:家庭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持。

在我年轻时,我娶了一位好妻子。

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快乐。

她在我工作时照顾家庭,尽她最大的努力让我感到温暖和舒适。

现在,我们已经结婚70多年了,她是我的骄傲和动力。

P:您从生活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和满足?W:生活有很多的快乐和满足。

对我来说,当我看到我做的家具在别人家中使用,我就感到非常满足和欣慰。

此外,我也很喜欢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我还喜欢旅行,去不同的地方看看世界,体验不同的文化。

P:最后,您有什么对年轻一代的建议吗?W:我希望年轻一代能有梦想,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老年人访谈报告模板

老年人访谈报告模板

老年人访谈报告模板摘要本文是关于老年人访谈报告的模板。

通过访问老年人并记录他们的经历和见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

该模板旨在为老年人访谈者提供指导,并帮助他们准备和分享访谈结果。

背景老龄化是当前全球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中国,老龄化的压力更加明显。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5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访谈老年人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通过访谈,我们可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经历、习惯、看法和需求,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政策和服务。

方法本模板旨在为访谈者提供准备和分享访谈结果的指导。

以下是一些步骤:准备1.确定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是个人资料、生活习惯、访谈对象所在社区的环境等。

2.预约访谈对象,准备好访谈设备(如录音机或笔记本电脑)等。

3.在访谈前,向访谈对象说明访谈目的、时间和方式,并获得他们的许可。

访谈1.尊重访谈对象,不要干扰他们的正常生活。

2.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涩难懂的词汇。

3.保持专注,注意记录对方的言语和表情,以及其他有趣的信息。

4.询问对方是否同意记录在案。

5.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分享照片或其他相关的个人信息与资料。

分享1.记录下访谈内容,注意整理清晰,条理分明。

2.尊重隐私,对访谈对象保密。

3.分享访谈结果,可以通过新闻稿、报告、PPT或其他形式。

4.反馈访谈对象。

报告模板个人资料1.姓名2.年龄3.性别4.婚姻状况5.子女状况(有无子女,子女人数)生活习惯1.居住地点(独居、家庭住宅、养老院等)2.卫生习惯3.睡眠习惯4.饮食习惯5.个人爱好和兴趣社区环境1.正在居住的社区2.社区设施(医院、药店、超市等)3.社区服务(看病、购物、交通等)4.社交活动和组织生活经历1.日常生活经验2.教育和职业经历3.迁移历史(有无迁移经历,为什么搬家或移民)4.生活重大事件(如退休、失去配偶)需求和看法1.社区提供的服务(如医疗和公共交通)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你对今后的生活和服务有哪些期望和需求?结论老年人访谈是了解老年人生活和需求的重要工具。

老年个案工作的常用模式

老年个案工作的常用模式

老年个案工作的常用模式老年个案工作是指针对老年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包括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健康管理、心理辅导、权益保障等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的常用模式通常涵盖老年人的个体特征、社会环境和制度背景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在老年个案工作中,通常会采取以下常用模式:一、综合评估模式在老年个案工作中,首先要进行老年人的综合评估,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综合评估模式涉及到调查研究、访谈观察、文件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的收集,全面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问题导向模式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问题,采取问题导向的模式进行工作。

这种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优先处理老年人的紧急问题和困难,为其解决实际困境和需求。

在这一模式下,社会工作者需要善于倾听和理解老年人的诉求,识别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帮助老年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资源整合模式老年人往往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需求,需要获取各种资源和服务来解决。

在老年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资源整合的模式,帮助老年人获取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心理咨询、日常照料等多种资源和支持。

这种模式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资源网络和渠道,能够帮助老年人获得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个案管理模式个案管理模式是指在老年个案工作中,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方法,通过规划、协调、监督等方式,对老年人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全程管理和跟踪。

这种模式需要社会工作者与老年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定期跟进和评估工作效果,确保老年人得到连续和有针对性的服务。

五、参与式模式老年个案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充分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选择,采用参与式的模式进行。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老年人沟通、协商,促进其参与决策和行动,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权和尊严,增强其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访谈[规整]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访谈[规整]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访谈[规整]本文是一篇《老年社会工作》个案访谈的规整文章,以下为具体内容:一、个案基本情况访问对象:王大爷,男性,80岁,退休教师。

家庭状况:王大爷是一位老人独居,其子女已婚独立,孙子女在外地读书,妻子早逝。

居住环境:王大爷住在一处老旧的出租楼里,生活条件较差,居住面积小,裸露的电线和漏水的房顶让他感到担忧和不安。

生活状态:由于身体状况不佳,王大爷已经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的生活活动,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他曾经患有轻度中风,现在只能靠拐杖行走,同时听力和视力也有所下降。

由于年老体弱,他也经常感到身体疲劳和不适。

二、社工干预为了帮助王大爷改善生活状况,社工采取了以下措施:1. 定期探访社工每周定期都会拜访王大爷,帮助他洗衣、打扫卫生和做饭,同时也会和他交流近况,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摆脱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2. 修缮居住环境为了改善王大爷居住环境,社工联系了区政府的社会救助部门,协助修缮老旧的房子。

他们更换了电线、修复了漏水的房顶,并且附赠了一些家居用品,如新床、新门、新窗帘等。

这些改变让王大爷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增强了他的安全和舒适感。

3. 寻求医疗协助社工和王大爷一起去医院,寻求医疗协助。

医生检查了他的身体状况,并且为他开了一些药品和治疗方案。

社工也教他如何正确用药和注意身体状况,让他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

4. 联系社区资源为了让王大爷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社工介绍了他彩绘社区墙壁的计划,让他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并且联系了退休组织和其他老年志愿者团体,为他提供更多志愿服务的机会。

三、成果与效果经过社工的干预和帮助,王大爷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具体如下:1. 生活环境改善由于房屋得到了修缮,王大爷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和舒适,居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让他感到更加安心和满足。

2. 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由于社工频繁探访,王大爷的孤独和无助感减少了很多,能够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社工的陪伴和交流也让他感到温暖和关心,让他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一、背景介绍(一)个人情况:1、年龄方面:案主62岁,刚进入老年阶段。

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

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

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二)家庭情况: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家中唯一的女儿在国外居住和工作,近四年才回来探望一次,很少回家,和女儿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女儿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

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三)社会情况: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案主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社区资源及服务相对缺乏: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标题: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及参考内容引言:老龄化是当代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参与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职能,扮演着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和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以某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为例,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供参考内容以供实际工作中参考。

案例描述:在某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有一位叫李奶奶的老年人,她已经丧偶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她。

由于年纪上的限制,李奶奶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例如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

她长时间处于孤独和缺乏社会支持的状态,生活质量较低。

问题分析:1. 生活照顾问题:李奶奶由于身体状况和年龄原因,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生活照顾方面的支持。

2. 社交孤立问题: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李奶奶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缺乏社会支持和社交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交支持和帮助她建立社会联系。

3. 心理支持问题:长期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李奶奶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孤独感的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参考内容:1. 生活照顾方面的支持:- 派遣社工或志愿者定期为李奶奶购买生活用品,解决她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 安排志愿者或社区保洁员每周定期到李奶奶家中进行卫生打扫和清洁工作,确保她生活环境的卫生。

- 协助李奶奶申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提供送餐服务、随访看护等。

2. 社交支持和建立社会联系:- 组织社区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其中,增加李奶奶的社交机会,并帮助她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 安排专门的社工或志愿者定期陪伴李奶奶,与她聊天、散步、做手工等,减轻她的心理孤独感。

- 建立老年人互助小组,让李奶奶与其他老年人分享生活经验和感受,共同解决各自的问题。

3. 心理支持和关怀:- 定期开展心理支持讲座或活动,提供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李奶奶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绘白发苍苍的李奶奶刚刚退休,然而此时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堵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李奶奶本就无儿无女,老伴的去世是她的精神几乎崩溃。

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如今却期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二、问题描绘〔一〕个人问题1、身体方面:患有多种慢性疾病2、精神方面:由于老伴的去世,使李奶奶的精神几乎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老是期盼着自己的病情急剧恶化好与老伴再次团聚。

〔二〕家庭问题案主无儿无女,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无聊的感觉和消极的情绪。

并且,老伴的去世给案主带来精神的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三〕社会问题1、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根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2、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构造变成以核心家庭为根底。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上述消极原因更加加重。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效劳,没能很好地为丧偶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三、方案构建本案效劳对象为李奶奶,以个案工作方法开展效劳,采用危机介入的方法。

〔一〕危机介入,效劳对象对老伴儿的死过于伤心,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效劳对象在老伴儿死后,生活琐事在短时间内难以上手,根本生活质量降到了最低值,情绪消极很严重。

〔三〕效劳对象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使得她孤独感倍增,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四〕效劳方案1、短期目的〔1〕案主李奶奶的身体状况和精神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2〕案主李奶奶通过面谈对自身的情绪得到一定的认知。

2、中期目的〔1〕案主情绪管理才能得到进步。

〔2〕案主建立起支持〔资源,情感等〕网络。

〔3〕案主的环境适应才能得到进步。

3、长期目的〔1〕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李奶奶再度社会化,顺利融入由于丧偶而发生变化的新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

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

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关注他们的健康和社交需求【引言】独居老人是指没有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或亲友的老年人。

他们通常面临着健康问题、社交孤立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扰。

为了关注独居老人的健康和社交需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个案工作,通过提供健康服务和社交支持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个案一:健康服务】李奶奶,75岁,独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我们为她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和体重等指标。

通过与她保持定期联系,我们能及时调整她的药物剂量和饮食习惯,以确保她的健康状况稳定。

【个案二:社交支持】王爷爷,80岁,独居,妻子去世后感到孤单和无助。

我们组织了一些社交活动,如老年人聚餐、健身操和旅行等,让他能够结识新朋友,分享生活经验,并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通过社交支持,他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个案三:心理疏导】张奶奶,70岁,独居,因子女疏远而感到心理压力。

我们为她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她排解情绪,增强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

通过与她的交流和倾听,她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个案四:社区连接】刘爷爷,78岁,独居,缺乏社区资源的利用。

我们帮助他加入当地的老年俱乐部和志愿者团队,让他能够参与社区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社区连接,他找到了生活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个案五:居家护理】陈奶奶,85岁,独居,行动不便。

我们为她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个人卫生和康复训练等。

通过专业的护理团队,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也减轻了她子女的负担。

【个案六:紧急救援】张爷爷,82岁,独居,担心出现紧急情况无人照料。

我们为他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安装了紧急呼叫系统,并与社区协调,确保他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通过紧急救援,他感到更加安心和放心。

【个案七:营养饮食】杨奶奶,80岁,独居,饮食不均衡导致营养不良。

我们为她提供定制的营养饮食方案,定期送餐并进行营养咨询。

个案工作访谈 (修改)

个案工作访谈 (修改)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朋辈系统:爷爷生病前跟同一栋 楼里许多爷爷关系要好,生病后 与他们的联系也就渐渐少了,偶 尔也会有通过网络的联系,但是 由于同年龄段的爷爷很多并不擅 长运用手机,所以联系就渐渐淡 了很多
社区系统:我与爷爷本身就是一 栋楼里的邻居,之前也是经常见 面也算是有点头之交。 爷爷 也算是为人和善,跟社区里的大 部分人相处也是比较和谐的状态
其次,这次实践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沟通和人际交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与老人交流的过 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时候在解释问题或者倾听老人的诉 求时,我并没有做到言之有物或者耐心地倾听
因此,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地学习沟通技巧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老人并回馈社 会。 在未来的课程以及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 实践技能,时刻保持对自己的反思和修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帮助学习智能手机的运用
针对社会角色缺失:爷爷会运用 社交媒体,因此积极推动爷爷的 社交媒体运用,可以选择一些农
业模式进行学习
1
2
345源自针对出门困难的问题:爷爷说暂 时考虑上下楼的运动,因此采取 了租借小型轮椅来辅助活动,在 家中的南面房间居住,保障获得 足够的阳光,并辅助钙片的摄入
针对子女问题,与爷爷的孩子尤 其是女儿进行积极的交流,推动
心理状况:爷爷精神尚可,通过谈话仍能发现很多负向的情绪,如"老麻烦别人""也 不知道能不能好""这不跟摊床上没区别吗"等等。(第一次和爷爷进行服务是在爷爷受 伤后的第六天此时神志已经比较清楚,爷爷欣然应允了我的拜访,但是在聊天过程中 发生了多次沉默)。 一般奶奶在场的情况下爷爷的精神状况会好很多,也会偶尔 开开玩笑。 奶奶不在的时候话就会少很多,也不大爱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访谈分析
访谈时间:2014.4.4
访谈地点:南通市通州区金霞社区
访谈对象:曹老太
访谈方法:非结构性访谈,个人访谈,问题本位访谈
(一)案例描述
1.基本情况
曹某,女,63岁,退休前曾是通州区某服装厂职工,工作主动认真,经常加班,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

现在丧偶,并且现在由于职业病,右手无法正常行动,做事常常借助左手才能完成,为此,她渐渐觉得自己没有自理能力,常常一个人孤单得听戏曲,也不与儿孙说话。

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非常着急,询问过她再找老伴,她拒绝了。

也问过她是否愿意去居住养老院,那里环境好,有人专门服务,她也拒绝。

她常常一个人回忆往事,觉得自己从前在厂里上班,由于勤奋,被老板赏识,提拔为组长,颇感欣慰;但又由于自己没有文化,没有上升到更高的职位,心中充满遗憾。

对于她的老伴,她常常抹眼泪,怪老伴离去太早,现在留下她一个人。

2.访谈对话
(1)我:您好,曹奶奶,我是来自南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学生,我叫蒋叶青,我会提问您一些问题,希望您能回答我,好吗?
曹老太:恩,好的,小姑娘你问吧,我都尽量回答你。

(2)我:谢谢曹奶奶。

请问您现在是居住在儿子和儿媳妇的房子里还是居住在自己以前购买的房子里?
曹老太:目前我在和儿子一起居住,我自己的房子现在租出去了。

(3)我:您现在居住的房子多少平方?您自己以前的房子是自己购买的吗?现在租出去一个月多少钱呢?平时可以靠房租生活吗?
曹老太:现在住的地方是老家拆迁分的房子,120平方,连孙子四个人住也够了。

我以前的房子是厂里分配的,不大,50多平方,现在租出去,一个月租金2000块,对于我这个老太婆来说平时用用也够了,我平时不太出门买东西,会给孙子买点零食和玩具。

(4)我:您退休金大概多少呢?平时政府和社区会有补助给你吗?
曹老太:我退休金800多块钱,政府也有补贴,一个月60元,太少了。

不过社区经常给我们老人来送生活必需品,毛巾,洗衣液,洗发露,香皂都会给的,对生活帮助挺大的。

(5)我:社区居委会对老人们还是很好的,那您平时和儿子儿媳妇相处得怎么样?
曹老太:我儿子和儿媳妇还都挺孝顺的,会经常给我买养生的东西,但是他们平时工作忙,孙子都是由我的带的,但是我现在身体不太方便,孙子有时候太顽皮了,我管不住他,也挺操心的,但是儿子和儿媳妇又没时间管,为这个事我有点烦。

我们还吵过架,我希望他们能腾出时间,不说管管孩子吧,也陪陪我这个老人,我老伴不在我一个人太孤单了。

现在我也快去见老伴了,唉,人老得真快啊。

(6)我:奶奶,你不要难过,你可以和你儿子儿媳妇沟通一下找到解决的办法。

另外,您也应该更积极得面对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让自己和让亲戚朋友都开心。

曹老太:谢谢你的提醒,我也会积极主动跟儿子和儿媳妇商量这些事情。

问题分析与评估:
(1)家庭关系处理
在许多国家,老人与子女一同居住,但是由于两代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便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要推进老年人与子女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调试摩擦和冲突,改善老年人家庭环境。

曹老太现在与儿孙一起居住,家庭关系挺融洽,儿子和儿媳妇对她挺好,不存在太大的家庭矛盾。

但是由于儿子和儿媳妇忙于工作,不能腾出太多时间来照顾孩子,让手脚不方便的曹老太独自一人带3岁的孩子。

曹老太对此颇感不满,但是诉求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

(2)老年社会救助
因老年人退休,无经济来源,为缓解经济困难,帮助其度过难关,社会上出现为困难老人提供经济上的援助,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包括医疗救助等。

曹老太称政府会给予她每个月60元补贴、但是相对较少、没有太大作用。

而她比较满意社区的帮助,认为社区做了实事,能够真正解决自己的困难,帮助自己的生活。

社区居委会会给老人发放生活用品,给老人提供便利。

因为曹老太右手瘫痪,上超市购物不方便,几乎只在家里,社区的慰问也给了曹老太安慰。

(3)老年生活服务
主要指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辅导与照料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满足其基本需要。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子女忙于工作无法长时间照顾老人,这时候就需要老年社会机构,敬老院,养老机构或者居家服务等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

曹老太拒绝儿子对她提出的前往养老院的建议,仍然选择居住在儿子儿媳妇家里。

曹老太老伴离世,她生活比较孤单,也希望有能够有人陪在身边,但是她忽视了儿女的工作时间长这个问题,无暇顾及家庭方面,从而使自己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孙子的责任。

在居家服务方面,曹老太的家人没有对她进行适当的照顾,但是在可以选择养老机构的前提下,曹老太拒绝去养老院,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曹老太与子女之间的矛盾。

(4)老年人心理辅导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不得不面对逐渐退衰的身体机能,退休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收入的减少与社会地位的下降、丧偶、病种、家人的变异、亲朋好友的生离死别等生活事件。

这些会使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是老年人容易变得孤独、寂寞、抑郁,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曹老太由于退休,现在经济收入减少,与以前的同事没有保持联系,而现在老伴的去世,对她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让她感到失落孤单。

由于职业病,她的右手无法正常行使,对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并且还要带孙子,更心烦了。

这个时候,家人就应该多为老人分担忧愁,多腾出时间陪老人,环节老人的不良情绪,让老人在充满关爱的家庭中乐享晚年。

案主特点理论分析:
(1)焦虑。

曹老太虽然与子女一同生活,但是她常常感到焦虑,内心空虚,她的衰老、精神及情感变化,使她表现出杞人忧天和紧张感,让她再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

由于没有老伴的陪伴,她常常感到生活无望,去菜市场买菜都会精神恍惚,甚至算错价钱。

她从前的同事没有紧密联系她时,她便觉得别人有意疏远她,让她一个人苦恼。

(2)情绪多变。

曹老太大多数时候情绪较为稳定。

但是当她与儿子儿媳谈论到有关带孙子的事情上,她情绪很激动,表示虽然很爱孙子,但是身体不便,没办法照看好小孩,自己也很劳累。

在平时的生活中,儿子和儿媳去上班,只有曹老太一个人自家照料3岁的孙子,情
绪稳定,尽自己能力把孙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是,一旦儿子和儿媳回到家,她就开始抱怨,埋怨他们让曹老太一个人带孩子,不让她休息。

也责怪儿子没有时间陪伴自己,带自己出去游玩。

(3)个性:曹老太右手无法正常使用,无法适应现在的生活。

而在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上,曹老太采取消极的态度,不愿意与社会接触,性格孤僻,爱听戏曲,沉溺于以前的事情,喜欢回忆和老伴的过往,也因此忽视了现在的家庭。

曹老太个性比较急躁。

在访谈对话中,可以看出,她没有听清楚问题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时,会变得急躁,出现跺脚等肢体语言。

解决方案:
(1)首先曹老太的子女要腾出时间多陪陪老人家,给老人家温暖,带老人出去散散步,与老人唠唠家常。

(2)帮助曹老太回忆她工作时值得骄傲的事情,增加她的自信。

(3)鼓励曹老太积极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走出家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