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昔有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金经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将遂入以功其后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13.B听说(A项:经过,经历;阅读。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为暴涨携之去()湮于沙上()啮沙为坎穴()石必倒掷坎穴中()溯流逆上()据理臆断()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河中石兽》《昔有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昔有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遂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②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③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④,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①适:到……去。

②益:增加。

③具:准备、置办。

④味败:味觉败坏。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2)不更颠.乎______(3)昔.有愚人______(4)安.可如此______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B.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C.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D.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5.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天下事”的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22.(1)侵蚀、冲刷(2)颠倒、错乱(3)从前(4)怎么23.B24.(1)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寻到了石兽。

(2)愚人不停吃盐,味觉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25.甲文:凡事应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

(或: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乙文: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纪昀《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昀《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

(12分)河中石兽纪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人教版教材)1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2分)(1)遂反溯流逆上矣。

()(2) 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

14.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答案:11.(1) kuī (2)shì12.(4分)(1)异,特殊、特别。

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

(2)去,离开。

1分。

(3)逃走 1分(4)亲近而不庄重 1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3.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里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意思接近即可,2分)。

1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5)不更颠乎()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遂反溯流逆上矣。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1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河中石兽》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直隶献县人。

代家,这是一本以形式写成的小说,内容以记述、—————————为主。

2、“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引导语:《河中石兽》讲解了哪些道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原文翻译以及阅读练习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河中石兽》阅读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与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河中石兽》阅读与答案《河中石兽》阅读与答案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河中石兽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金经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将遂入以功其后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13.B听说(A项:经过,经历;阅读。

(2021年整理)《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整理)《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

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河中石兽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 ) 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 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河中石兽纪昀一、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p? yè zhào fèi yān sù圮曳棹杮湮溯2. 通假字:钯:同“耙”,整地的农具3.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4.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已停止已经三、文章结构:●文章分层: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四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中心思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临:面对,位于。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的意思。

阅:经历。

竟:最终。

棹:船桨,这里是作动词,当划、摇来理解。

曳:拖着。

物理:事物的规律。

暴涨:这里指猛涨的河水。

湮:埋没。

笑:在这里含有讥讽的意思。

河中石兽阅读理解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理解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理解及答案河中石兽告诉我们凡事不能空想,要脚踏实地,实践出真理。

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河中石兽阅读理解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河中石兽阅读原文及试题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13、你从这则故事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河中石兽阅读理解答案11、①经过;②事物的道理。

1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13、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凡事不要空想,要多思考观察,联系实际;看待问题时不可片面,更不可主观臆断,要事实求是,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上面就是河中石兽阅读理解及答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工作本店铺。

【河中石兽阅读理解及答案河中石兽阅读题中考题】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河中石兽》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以及答案

《河中石兽》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以及答案

《河中石兽》九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以及答案引导语:《河中石兽》对生活和学习的启示是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语文阅读练习题以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练习试题及答案一: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2分)⑴山门圮于河圮( )⑵湮于沙上湮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2分)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一句。

(2分)译: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答: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答:参考答案:11.⑴圮 (倒塌) ⑵湮 (埋没)12.⑴于(介词,在) ⑵之(代词,指代二石兽)1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1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15.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练习试题及答案二: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遂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乙)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②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③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④,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①适:到……去。

②益:增加。

③具:准备、置办。

④味败:味觉败坏。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
(2)不更颠.乎______
(3)昔.有愚人______
(4)安.可如此______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B.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C.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D.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5.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天下事”的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
22.(1)侵蚀、冲刷(2)颠倒、错乱(3)从前(4)怎么
23.B
24.(1)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寻到了石兽。

(2)愚人不停吃盐,味觉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25.甲文:凡事应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

(或: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乙文: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物极必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