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积极福利思想评述
吉登斯的思考
![吉登斯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703024ab7360b4c2f3f6449.png)
吉登斯的思考作者:张颐武来源:《中关村》2008年第02期看到英国学者吉登斯最近在广州的一个访谈录,其中涉及了当下的中国问题,其思路有相当的启示。
这位享誉全球的社会学家对中国的发展也充满了关切和思考,他提到了中国崛起的意义,点明:“我相信这是一个中国的世纪,这个世界需要中国领导。
”这当然是一种鼓励和褒扬的意见。
但他在这个访谈录中所探讨的问题却值得我们相当关切。
他认为:“欧盟现在的困境和中国一样,一方面保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避免付出过大的代价。
对我们来说这个任务很棘手,也许对中国更困难。
”当记者问他:“您率先提出了‘积极福利社会’这个新词,认为失去工作的劳动者不应坐等援助,而是通过不断再教育获得新的技能,这在中国行得通吗?”他回答说:“我觉得以‘积极的福利社会’为基础设计的教育制度首先要有灵活性,摆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职业的要求。
中国的教育制度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城乡教育差距过大。
中国必须现在就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问题,消除这些不平衡现象,以便让劳动力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够受到教育,使他们有能力在不同技能的工作当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另外,政策的措施是有选择性的,必须要符合这个国家的现状。
如果中国要采用‘积极的福利社会’的措施,必须考虑使用‘新型福利制度’,即通过再就业教育的福利,将劳动者投入新的工作中,而不是一味发福利给他们。
”在提及传统福利国家面临的改革时,他指出:“只有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作当中才能产生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福利。
”吉登斯的意见当然是他从外部进行的观察,不一定完全合乎中国的实际,其思想当然有继续探讨的空间。
但他所点出的“一方面保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避免付出过大的代价”的意见仍然有相当的启发性。
欧盟这样的发达社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更何况中国这样仍然面临着严峻发展挑战的社会。
所以他说的这对于“中国可能更困难”其实也有相当的客观性。
在这里,选择确实是两难的,必须要在其中取得平衡。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39e593cd15abe23492f4d07.png)
社会其它论文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一、“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的背景(一)“第三条道路”的内涵“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社会思潮,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变革息息相关。
它试图超越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重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二战之后,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为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变化,对本国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新的变革尝试,因此,第三条道路的提出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1] 1998年秋,安东尼?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出版,这本书一出版即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吉登斯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探索出一条即不同于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又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2](二)“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的背景“第三条道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革保守主义政府遗留下来的福利政策。
它的社会保障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原因。
1942 年由贝弗里奇起草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但到了70年代末,这种福利国家模式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此时,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新右派理论重新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他们反对福利领域的政府干预,反对所谓的分配正义,崇尚市场手段,希望保持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时,认为政府在福利提供过程中不应承担主要责任,但这种福利模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居高不下,犯罪率上升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等使得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在这种背景下,吉登斯面对传统的老左派和新右派福利模式的困境,提出了超越两者的“第三条道路”的福利模式。
[3]二、对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的解读何为“包容性”?吉登斯在书中这样写道:“那么,平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新的政治学把平等定义为‘包容性’,而把不平等定义为‘排斥性’。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重点(完整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重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6421d37f1922791688e88f.png)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整理by 阿黄Ps:1)、本重点只是ppt上的,可能会有误差,欢迎批评并更正哈~ 2)、补充6、7、8,感谢超凡童鞋提供的位置~~~3)、这是word的题,书上的请自行看书哦~~~~4)、如有更好,求共享,共享光荣哦~~~~5)、欢迎以此为蓝本,整理更规范简洁的重点~~~~1、蒂特马斯对于社会政策类型的划分批判残补式的社会政策,主张积极的社会政策。
蒂特马斯将社会政策看成是“有关矛盾的政治目的和目标的选择,以及它们的厘定过程”,认为社会政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从不讳言自己的“价值立场”。
社会政策不是对社会问题的简单回应,而是积极的改革工具,可以通过一种积极“社会工程”角色来创建“良性社会”(good society)蒂特马斯将社会政策分为三种模型:1、残补式(The Residual Welfare Model of Social Policy)2、工业成就表现模式(The Industrial Achievement-Performance Welfare Model of SocialPolicy)3、制度化再分配模式(The Institutional Redistributive Welfare Model of Social Policy)蒂特马斯在同年出版的《福利国家文论》中对他们俩的上述研究给予了肯定,提出了基本相同的看法。
1974年蒂特马斯出版《社会政策》,其中又极大丰富了16年前提出来的福利国家模式分类的思想,将福利国家模式分为三种理想类型第一种基本承继了维伦斯基和勒博传统的“补救型”福利模式,代表国家是美国,即假定在市场和家庭这两个部门不能正常发挥有效作用时,社会福利机构才临时发挥作用第二种是“工业成就型”福利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社会福利机构在满足社会价值需要、实现地位差异和工作表现和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专家技术官僚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社会保险人们现有的社会地位状况和特权受到一定的保护,所以该模式也被称为“保姆模式”(handmeiden mode)。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建设启示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建设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d41458484868762caaed540.png)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摘要:吉登斯倡导积极的社会福利思想,他认为社会应充分重视老年人员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无责任既无权利的原则。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抚养比高,严重冲击着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吉登斯关于老年保障的积极思想,为改进我国老年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吉登斯社会福利老年保障人口老龄化一、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一)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产生背景福利国家在经历了传统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与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吉登斯分析了传统左派与右派的分歧:指出左派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福利理论十分强调国家的责任与作用,相对忽略个人的责任,英国社会福利未来的发展应该不断增加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
社会福利的目标应该是追求最大的平等,实现这种平等的主要手段是诸如累进税制这样的制度或政策。
右派则主张尽可能限制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推行市场经济原则。
[1]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未来的发展不应该是扩大福利安全网,而应该是缩小社会保障网。
(二)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在社会福利具体政策上,吉登斯主张废除固定退休年龄,把老年人当作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负担,调动老年人的能动性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重建公共领域、调节再分配、培训、教育等手段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2]对于老年人的福利保障问题,他认为老龄问题是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并指出:”从65岁开始算老龄纯粹是福利国家的一种创造,在达到退休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
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且很明显地表现出福利依赖的色彩。
同时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有两个明显的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
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
如有的老人到了退休年龄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好,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https://img.taocdn.com/s3/m/9f71810ce87101f69e31953a.png)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马哲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摘要】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首先对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内涵进行阐释,并总结出其中的社会福利思想,最后根据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积极福利社会保障一、何为“第三条道路”1.左派。
吉登斯用社会民主主义表示属于持改革立场的左派阵营的政党和团体。
老派的社会民主主义(左派)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导致的弊端可以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得到缓解和克服,因此强调国家的责任和作用,认为国家在救助贫困家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右派。
新自由主义或者新保守主义(右派)始终敌视“大政府”。
将国家最小化与公民社会视作社会团结的自生机制。
它们追求无拘无束的市场力量以及对传统制度(主要是家庭和民族)的维护,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合理的。
一方面钟情于市场,一方面又寄希望与传统的家庭和民族。
3.左与右。
当政党或政治意识形态呈现多多少少的平衡,左与右之间的划分就不存在疑问,然而当两个极端中任何一方变得强大起来。
弱势的一方通常会接受反对派的某些观点,并且综合对立的立场使其尽可能保留自己的立场,将其作为自己的主张进行宣传,因此左与右是相互对立的,但也总是运动的。
从80年代初期开始,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派开始认识到现实问题的严重性,而西方大多数共产党也向社会民主主义靠拢,新的社会民主党派成立起来。
“第三条道路”就是以新社会民主主义为代表的,一种思维框架或政策制定框架。
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1.左派与右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歧。
吉登斯分析了传统左派和右派社会福利思想的分歧,指出左派社会福利理论强调国家的责任和作用,相对忽略个人的责任,认为社会福利的目标应该是追求最大的平等。
而右派则主张尽可能限制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推行社会经济原则。
右派将福利国家看作一切罪恶的源泉,认为社会福利应当被理解为最大化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总体财富,实现这一切的唯一办法是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福利制度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缩小社会保障网而不是扩大福利安全网。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积极福利”的启示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积极福利”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60e48a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d.png)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积极福利”的启示苑国华【期刊名称】《绥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Using the modernity theory, Giddens thoroughly discussed the thoughts of positive welfare from the points of system, subject and action. It gave us inspiration to formulate the measures of dealing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Firstly, we should organize the experts to get into the community to give lectures to peop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consciousness. Secondly, we should spread the ideas of positive welfare to cultivate the active subject. Thirdly, we’d better publish more books and magazines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 knowledge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ir everyday actions.%吉登斯运用现代性理论,从制度、主体与行动三个维度系统论述了“积极福利”的思想。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方面,它启发人们制定如下措施: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巡讲活动,培育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推广并普及“积极老龄化”观念,培育积极能动的老年主体;通过大众传媒宣传以及出版健康类图书,普及公民健康知识,改变其日常行动。
吉登斯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吉登斯思想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e73324133687e21af45a946.png)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院系:文法学院班级:社会工作0602 姓名:刁媛学号:060108013摘要:Our government can absorb, profit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rrying out social welfare aspect policy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s process. Since as has caused the 1980s various countries social welfare domain to have the tremendous change “the third way“to stress that” does not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namely does not have the rights”, proposed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advocates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investment country. And paid great attention on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and develops the civil society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o our country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关键词:吉登斯思想、积极社会福利、启示一、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吉登斯通过对传统左派与右派的分歧、“福利国家”的界定核对福利国家危机实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社会福利理念,确立“无责任无权利”原则,认为“政府对于其公民和其他人负有一系列责任,包括对弱者的保护,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当延伸。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2b1c505ad02de80d5d84055.png)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作者:马红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05期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21-02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
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
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
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
“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
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
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
”“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endency)。
”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
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
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述评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85ffb3acf524ccbff12184f7.png)
“ 第三条道路” 思想做 了全面阐述 。
1“ 第三条 道路 ” 的提 出
进入 9 0年代 以来 , 世界政治发生 了重大变革 。全球化 进程加速 , 科技革命来势迅猛 , 知识经济兴起 。而此时 , 苏联 社会主义模式遭遇重大挫折 ,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针对此种 情况 ,社会 民主主义流派与新 自由主义流派都对其思想进 行 了修正 、 完善 , 二者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呈现 出趋 同的倾 向。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 二者都存在未 能突破 的瓶颈 , 社会 民主党衰落。“ 第三条道路 ” 思想便是在此大背景下提出的 , 旨在突破“ 与 “ , 左” 右”走一条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 。
社 会 福 利 的 思想 。 “ 三 条 道 路 ” 一 条 力 罔 在 左 翼 与 右 翼 、 守 主 义 与 第 是 保 激 进 主 义 、 会 主 义 和 资本 主 义 之 间找 到 融 合 的 中间 道路 。 社 ① 吉登斯在 19 年 出版的《 94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 的未来 》 及 其后 出版的《 三条道路 : 会 民主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复 兴》 , 第 社 中 对
在不断 自我修正和完善 , 但二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民主 社会 主义经历 了由主张公有 制到鼓 吹混合经济 , 推崇私 即“ 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并存 、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混合经济 和社 会市场经济” 的过程 。其特点是维持 国家全面干预 。为了实 现社会公正 、 维持福利 国家, 执行高税收 、 高政府 开支的经济 政策 , 把充分就业作为 目标 , 主张政府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 币政策 , 以确保足够 的有效需求 。而新 自由主义坚持 “ 市场 至上、 个人至上 ” 的原则 , 主张实行私有化和 自由经济。认为 通过控制货币的供 给量 和利率的调节可 以刺激经济 ,强调 要由市场 引导经济 , 实现完全的 自由经济 。 “ 第三 条道路” 在全面 分析二者 优缺点 的基 础上 , 主张 建立 “ 新的混合经济 ” 。较之民主社会主义 , 更为重视市场作 用; 而较之新 自由主义 , 国家作用则 更为显著 。“ 三条道 第 路” 为创造财 富和就业 的是私营部 门而不是政 府 , 认 但政府 在促 进市场竞 争 、 鼓励长期研究和投资 、 帮助公 民在现代经 济 中取 得 成 功 方 面 可 以 发挥 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
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
![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60d57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0.png)
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摘要】吉登斯是社会学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他的社会福利思想强调包容性。
包容性社会福利的概念涵盖了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支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吉登斯看来,包容性社会福利的优点在于能够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减少社会分裂与冲突。
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会增加政府的负担,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等等。
吉登斯提出了一些关于包容性社会福利的建议,如强化社会福利政策、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等。
他的思想对于社会福利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启示我们应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吉登斯对社会福利理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包容性、优点、局限性、建议、影响、启示、理论贡献1. 引言1.1 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简介吉登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他对社会福利领域的思想贡献重要。
吉登斯在自己的著作《福利国家的繁荣》中提出了“包容性”社会福利的概念,强调社会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努力实现全民共享福利的目标。
他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应该遵循“包容性”原则,即要保障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在吉登斯看来,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应该以公平和正义为核心,通过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福利服务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他强调社会应该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平等的福利待遇。
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福利政策具有启示意义,为我们探讨构建更加公正、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包容性社会福利的概念包容性社会福利是指在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设计中,重视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的理念和原则。
吉登斯强调,社会福利措施应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和福利,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社会的整体公平和包容性。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d511801c5da50e2524d7f23.png)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探析宋祥秀(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摘要:福利国家制度是20世纪民主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对保障其公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潮应运而生。
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是这一思潮的倡导者。
他分析了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区分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并指出福利国家改革的方向,即倡导积极福利,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Abstract:Welfare state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in the20th century,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on the protection of its citizens liv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with the social changes and globalization era,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welfare state is increasingly exposed.In1990th,as welfare states faced a lot of challenges and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re more and more clear,the third way thought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d.Anthony Giddens who British social theorist and sociologist advocated of this thought.H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welfare state,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xternal risk and manufactured risk,the direction of welfare state reform that promote positive welfare and establish social investment state.关键词:吉登斯社会福利积极福利社会投资型国家Keywords:Anthony Giddens social welfare positive welfare social investment state作者简介:宋祥秀(联系人),女,1978年12月出生,籍贯:天津,教育背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工作单位: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和制度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33【中图分类号】C91【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8-0141-03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潮应运而生。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763acc9da38376baf1fae0c.png)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马红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21-02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
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
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
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
“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
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
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
”“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 end-ency)。
”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
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
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
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
10.吉登斯新型福利国家理论述评
![10.吉登斯新型福利国家理论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ae6e506448d7c1c708a14508.png)
从积极福利到社会投资型国家吉登斯福利国家概念初探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在其政治路线第三条道路!中, 提出了新型福利概念、构建积极的福利观、在新责任观和平等观基础上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等重要观点。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 结合当下中国国情, 正确理解和把握吉登斯的福利概念, 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福利观的历史演进、代表观点在某种意义上, 所谓福利国家就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西欧是这个制度的发祥地,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 世纪英国的《济贫法》和18 世纪80 年代德国俾斯麦政府的工人社会保障计划, 其中后者对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影响较大。
1881年11 月, 在俾斯麦的劝告下, 德皇威廉一世在《黄金诏书#》中宣布建立《社会保障法》, 并于1883 年通过了《工人疾病保险法》, 后又颁布《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保险金》两部法规。
这三部法规是强制性的, 但保险范围只限于有正常工作收入的工人, 其精髓思想是: 只给政策不给钱。
俾斯麦统治时期所实行的社会保障是战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其最初设想是要将产业工人纳入国家的体制, 以维护一种政治和社会秩序。
但实际上, 在过去40 年间, 国家福利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分担社会风险、普及社会权力以及增加个人生活机会等为目的的。
18 世纪到20世纪之间, 从农业、地方和传统结构向有限工业化、国际化和现代社会的转变出现了。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英国工党首先倡导建立, 继而在西欧大多数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二战后到20 世纪50 年代末是起步时期, 50 年代末到70 年代初是福利国家大发展时期, 70 年代中期以后是西欧各国福利制度的调整时期。
英、法、德、日、美以及北欧的一些小国都陆续建立起不同程度的福利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福利思想。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积极福利”的启示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积极福利”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d4f4f1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e.png)
收稿日期:2015-05-04作者简介:苑国华(1971-),男,河南周口人,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4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研究”(142400411050)。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积极福利”的启示摘要:吉登斯运用现代性理论,从制度、主体与行动三个维度系统论述了“积极福利”的思想。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方面,它启发人们制定如下措施: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巡讲活动,培育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推广并普及“积极老龄化”观念,培育积极能动的老年主体;通过大众传媒宣传以及出版健康类图书,普及公民健康知识,改变其日常行动。
关键词:吉登斯;积极福利;人口老龄化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5)11-0001-03(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23)苑国华∗∗∗第35卷第11期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11月Vol.35No.1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Nov.2015一、制度、主体与行动———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思想“积极福利”思想是当代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
从“现代性”理论出发,吉登斯运用“现代性—风险—福利国家”分析框架,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外部风险向人为风险的转变所导致的福利国家的危机。
他指出,福利国家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完成由“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转变。
由此,吉登斯提出了“能动性政治和积极的福利”构想。
[1](P 115)“积极福利”思想的本质在于,通过人们积极、能动、合理的日常生活行动,尽可能规避人为风险,减轻福利国家的负担,最终摆脱福利危机。
吉登斯从制度、主体和行动三个方面,详尽论述了“积极福利”的思想。
(一)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一种“积极的福利社会”。
通过对福利国家历史局限性的分析和批判,吉登斯揭示了“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变的必要性,论证了由福利国家向“积极的福利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
![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d7e3d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e.png)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对西方最新社会福利思想—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力求在追踪该思想的过程中汲取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益的借鉴成分。
全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意义、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部分阐述了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演变与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西方福利国家自产生到变革经历了国家干预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再到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演变,其中积极社会福利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的核心思想。
第三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了吉登斯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批判性考察。
吉登斯分析了传统左派与右派的分歧,接着从福利国家的结构性来源对“福利国家”的界定进行了分析,最后从风险的角度对福利国家危机的实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四部分阐述了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主张。
吉登斯主张对福利国家进行彻底的改革并提出了自己的建构主张。
他提出“无责任即无权利”原则,主张福利提供的主体是从国家主导到主体多元化,财政支出重点从提供福利转向教育和培训,即实现“从福利到工作”,推行积极福利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从福利国家到社会投资型国家”。
第五部分对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评价和启示。
关键词: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投资型国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is article researchs systematically the newest westen social welfare thought—the Giddens‟s positive social welfare thought, and makes effort to derive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our country‟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 from it. The full text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Giddens‟s positive social welfare thought, the content, the method and the innovation spot of this research.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weste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positive social welfare thought:the westen welfare state has experienced the national intervention and the new liberalism,again to the third way theory,the positive social welfare thought is the core thought among the third way theory.The third part expounds Giddens‟s the criticism on the weste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from three aspects. Giddens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after that analys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from the constitutive origin of the welfare state, finally gives his opinion to the crisis essence of the welfare state from the risk angle.The fourth part elaborated the Giddens‟s proposition of the positive welfare thought. Giddens advocated the thorough reform to the welfare state. He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no rights without responsibilities”,advocated the main body of social welfare is from the country to the multiple,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is from providing welfare to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amely “from the welfare to the work”. The goal of carring out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is “from welfare state to social investment state”.The fifth part gives an overall evalution to the Giddens‟s positive social welfare thought,including the impact, the evalution and the inspiration.Key words: Giddens Positive social welfare thought Social investment state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与第三条道路下的社会工作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与第三条道路下的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03bedd8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1.png)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与第三条道路下的社会工作
徐丽敏
【期刊名称】《社会工作》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从20世纪社会工作发展轨迹来看,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曾先后受到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价值体系的影响。
随着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提出及其在西方国家的政策实践,专业社会工作开始受到了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启发,在社会工作价值基础、受助者与工作者关系、社会工作功能和过程模式上都出现了新的反思和发展。
【总页数】4页(P20-22,25)
【作者】徐丽敏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天津3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述评
2."第三条道路"与政治现实主义--评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3."第三条道路":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再读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4."第三条道路":从理论到实践的反思——再读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5.“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读吉登斯《第三条道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积极福利
![积极福利](https://img.taocdn.com/s3/m/1299b52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8.png)
第二,无责任约束的安全保障,形成严重的福利依赖。国家福利构建了严密的公民保护体系,使国民享受到 社会进步的成果,但是权利本身与责任是一种对等关系,权利的享受应以责任作为凭证,而福利国家在对国民支 付关爱时很少有责任的约束,从而促使福利依赖心理普遍滋生“,食利阶层”和“游民群体”开始出现“,奖懒 罚勤”的效应导致劳动情绪普遍衰退。
第三,福利标准高涨引发成本危机,竞争力下降拖累国民生产。高福利带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使福利国 家产品失去价格优势,无法在国际市场竞争,而经济的低迷又削弱其本身作为福利资源的功能。第四,刚性标准 不断强化国民的福利预期,导致制度僵化,难以改革。福利标准一旦制定,如同开出可以长期兑现的支票,使人 们以为理所当然,任何改变都成为不可理解。
“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公正在保障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成为促成个人发展的动力因素。这种 动力因素不是绝对的社会公正,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底层人民生活的功能性 不平等”。与此同时,第三条道路针对新个人主义还提出了自己的责任观,认为责任是健全社会的基石,它是个 人的,也是属于社会的。社会行政的目的不是要用社会或国家的行为代替个人的责任,而是要通过改善社会来促 进公民个人自我完善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登斯积极福利思想评述在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
他认为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是人为风险,福利国家的危机并非简单的财政危机,而是风险管理危机。
因此,他在对风险、幸福、平等的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后,指出要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和建立“社会投资国家”,进一步确立了“无责任即无权利”和“无权威即无民主”两大原则,提出实行工作导向型的福利政策、福利主体的多元化、废除固定退休年龄、减少社会排斥来解决社会不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抗贫困能力等政策主张。
总的来说,积极福利思想与传统福利思想具有较大差异,积极福利思想具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标签:吉登斯;积极福利思想;评述一、积极福利思想提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到各国的经济社会政策。
在全球化竞争中,福利国家较高的劳动力成本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复杂挑战,必须对传统的福利国家进行改革。
积极福利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政策,将有助于各国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发展。
在社会风险方面,社会风险的性质由传统社会的外部风险转向了后传统社会的人为风险。
在传统社会,人们面临的风险大多是可以预见的、呈现一定规律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外部世界,如自然灾害、年老、失业、贫困等,传统的福利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在后传统社会,人们所面临的是主要是人为风险,主要来自于人类自身,如环境污染、社会排斥、家庭小型化、社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等,这些风险难以预见,也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加以解决。
风险性质改变了,传统的福利制度无法有力应对,于是出现了危机。
在社会政策领域,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实行国家干预主义的传统福利政策,虽然减少了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也造成了财政开支过大,失业者再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竞争力不足等消极后果。
面对政策困境,以撒切尔和里根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经济政策并没有把欧洲带出经济增长的低谷,反而因减少公共开支和削减社会福利使社会保障体系遭到破坏,贫困现象加剧,收入差距拉大。
因此吉登斯认为,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是人为风险,福利国家的危机并非简单的财政危机,而是风险管理危机。
在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试图从新的视角对社会政策的现实困境进行审视和解读,以找到解决路径。
二、积极福利思想的理念积极福利思想在对风险、幸福、平等的概念进行重新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福利思想的理念。
首先,对风险的重新定位。
积极福利思想对风险的理解有两个要点:一是风险不同于危险,它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会。
过去,人们总是消极地看待风险,把风险视为生活中的负面因素,并努力逃避风险。
但实际上,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可以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是风险管理应从事后补偿为主转向以事前预防为主。
吉登斯不认同建立在外部风险基础上的事后补偿的传统福利制度,主张建立一种积极的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福利改革领域,他指出福利改革的目的是减少甚至消除福利依赖。
与事后解决问题,以分配为手段的福利国家相比,积极福利更强调事前预防,通过发挥各种社会主体的自主性,建立社会保险项目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如为了应对年老、生病、失业危机而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其次,对幸福的重新审视。
传统的幸福观局限在人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衡量幸福大小的标准时物质价值的多少。
而積极福利思想认为,“幸福”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在物质需求的满足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收入的提高并不会导致更大的幸福,更大的幸福主要在于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福利制度必须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关注心理利益的培育。
再次,对平等的重新阐释。
传统平等观所定义的平等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具有相同的地位。
但在吉登斯看来,这种平等观是一种静态的、僵化的平等观,是静态地观察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积极福利的平等观是从社会包容和社会排斥的涵义上来理解的。
所谓平等,在信息社会意味着社会对所有成员的“包容”,即所有的社会成员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实实在在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相应的义务。
任何社会成员都不会因为财富、身份、地位而被排于社会项目之外。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积极福利认为,不论福利的形式如何,在保障人生存的前提下,最终都应当回归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上。
因此,积极福利观认为福利制度要提供一种机制,以促进个人敢于应对各种风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积极福利的目标一是要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
①传统的福利政策具有被动性,是用来解决已经发生的事,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的重新分配,其目标是维持人的一种正常的、安全的生存状态,使他们不至于因遭遇风险而陷入生存危机,因此被称为消极的福利政策。
而积极福利强调要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
在遇到风险时,他们不会刻意回避风险或等待别人的帮助,而是积极地应对风险。
由此可见,与传统福利政策维护人生存的目标不同,积极福利政策的目标是增强人的能力,推动人的自我发展。
二是要建立“社会投资国家”。
为了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吉登斯主张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积极福利思想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居中心地位,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一方面可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能推动福利国家的改革,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福利国家改革的良好互动。
吉登斯指出,为了取代“福利国家”这个概念,我们应当提出“社会投资型国家”,这一概念适用于一个推行积极福利政策的社会。
改革后的国家将是一个社会投资型国家,在风险与安全、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1]。
四、积极福利的原则一是“无责任则无权利”。
这是积极福利思想的核心原则。
传统的福利国家体制是建立在“公民权利”和“国家责任”的基础之上。
这种单向的责任机制一方面导致国家权利的扩大和国家负担的加重,另一方面导致公民责任意识的弱化和福利依赖的加强。
而在积极福利的价值体系中,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在福利不断增加的同时,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应当不断延伸。
国家有责任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国家的救助,而要积极地寻找工作机会,依靠自己改善生活境况。
二是无民主则无权威。
“在一个传统与习惯正在失去其支配力的社会之中,树立权威的唯一途径就是民主。
”[2]69因此,积极福利思想认为要在实践上避免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对立,政府应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治理。
一方面要鼓励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发挥民间组织的主动性,使它们承担起更多的适合的职能,参与政府的有关决策。
另一方面政府组织也要进行民主化改革,使机构更加透明、法治、高效、负责,成为公民可以信赖的公共机构。
五、积极福利的主要政策主张一是实行工作导向型的福利政策。
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就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人力资本上投资,而最好不要直接提供经济资助。
”[2]123福利国家不仅仅意味着社会支出,还应该意味着积极进行培训和教育性的社会投资。
因此,要实行工作导向型的福利政策,鼓励公民通过参加工作来获得福利待遇。
在分配福利时,要实行审查制度,对不同特征的困难群体(特别是有无劳动能力)区别对待。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和失业者而言,救助的重点也不再只是提供生活保障,而是为他们重新工作提供帮助。
政府应当通过就业培训和就业介绍等方式,提高受助者的就业能力,从而为接受新工作或进行创业做好准备。
此外,有劳动能力的受助者获得帮助的前提是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拒绝工作,将失去获得帮助的资格。
二是主张福利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福利制度下,国家是社会福利投资的主体,承担着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部分,这正是造成政府财政压力的主要原因。
而积极的福利倡导在坚持国家主导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尽量发挥个人、家庭和民间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确立国家和家庭、企业、社区以及志愿机构在社会福利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以往的替代关系。
同时吉登斯认为,积极的福利在资金筹集上,应该采取资金渠道来源的多元化,即通过政府与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共同承担起资金筹集的责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用国际力量。
三是主张废除固定退休年龄。
吉登斯认为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有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視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了负担;二是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
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好,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
吉登斯认为解决老龄问题必须调动老年人的能动性,老年不应当被看作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
“我们应当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而且我们应当把老年人视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负担”[2]12。
因此,他主张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劳动者可以根据身体特点和意愿自由选择退休年龄(当然为了鼓励工作,工作年限必须跟养老金收入挂钩,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
四是主张通过减少社会排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新政治学把平等定义为“包容性”,而把不平等定义为“排斥性”……“包容性”意味着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其生活的现实中所拥有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以及相应的义务,它还意味着机会以及公共空间中的参与[2]107。
要解决不平等问题也就是要解决排斥问题,以提高被排斥者的“社会能力”。
吉登斯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有:一是重建公共领域。
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无法阻挡的情况下,扩大公共领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可以增强上层与下层的对话,营造和谐的公共生活环境,从而增强社会团结;二是利用福利制度的再分配功能,调节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三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加下层向上层上升的通道;四是以社区为中心开展扶贫。
针对困难群体,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援助。
五是主张提高贫困地区的抗贫困能力。
在对贫困援助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应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提高贫困地区的抗贫困能力。
以往对贫困国家或地区的援助大多是经济援助,这种财富的转移并没有解决贫困国家或地区的贫穷问题,反而引起了对富裕国或地区的依赖。
吉登斯指出,这种依赖与福利国家内部的国民对福利制度的依赖相似,引发的问题(如项目的实际受益者并不是原来设想的那些人,被援助对象的道德受到破坏)与福利国家内部的问题相似。
因此,吉登斯提出了一个可供替代的发展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要立足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其自力更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的聪明智慧,尊重当地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