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校本课程论文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浅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办学讲规范,育人求全面”,迎秋里实验学校不负师生及家长的厚望。
随着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的今天,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活动,使我校在教育百花园中更加异彩纷呈。
从古到今,学习都与勤奋、刻苦等词相连,这让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特别是学困生,更是望而却步。
对此本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创了“校园电视台”,“迎秋里校报”,“少年军校”等校本课程。
自开设这些校本课程以来,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今天的课真有意思!”“我好喜欢这个老师!”。
我们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从学生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其厌师、厌学的情绪已经悄然消失在欢乐的笑声中。
校本课开设不久,那浓厚的学习兴趣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达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新境界。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是新课程中,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课程门类。
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校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即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自主进行规划和革新。
它由实际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
校本课程论文.完整版
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东昌府区梁水镇联合校李玉华内容提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
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的生活的环境、爱大自然,从而影响带动他人,使学生成为有公众意识、社会责任感强的环保小卫士。
主题词: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可持续发展一、研究目的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
利用校本教材,培养学生了解校史爱学校、爱老师、爱集体、爱周边环境,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学校增光的责任感。
在校本课程环境教育中,拓宽学生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中各种自然过程的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参与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学会欣赏和爱护环境、古迹及动植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在校本课程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学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激发学生了解北京、了解江北水城的热情,关注周边环境。
在实施方法上,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实践中形成对自我和学习自信的态度,发展个性,陶冶性情。
我校的六项校本课程内容分别是:校史教育篇:记载了中心小学的十几年校史,有市区知名的老教师,也有身在海外,仍然关注学校发展的老教师和老毕业生。
历任领导一贯重视双基教学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建设文明的校园,优化教学环境,突出学校绿色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道德教育篇:我校周围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范筑先故居、孔繁森纪念馆、敬老院居委会等教育基地是孩子经常活动的场所。
地方、校本课程论文
地方课程活动带给我收获与困惑——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富春二小王利群[内容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以《富阳纸业》为例,旨在通过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即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专家,收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要大力发展富阳的造纸业等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富阳悠久而灿烂的纸文化,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关心祖国前途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料,拓宽发展空间,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从而谈谈综合实践活动带给我的收获与困惑.[关键词] 实践活动富阳纸业收获困惑接受活动任务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便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当我接到要上一堂综合活动的任务时,心情是如此的紧张!因为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不知道该怎么上?从哪里入手?为此,我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而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又根据富阳本地的实际情况,从而确定了活动的主题。
活动主题的构思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
实施研究课型,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造纸业”是富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富阳记录了中国悠久的造纸历史,一方面它促进了富阳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也给富阳的环境污染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抓住这一系列为社会、为富阳人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专家,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在讨论研究中,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富阳悠久而灿烂的纸文化,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关心祖国前途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综合活动的内容定位,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纸,他们对纸都有一定的了解。
2、“造纸业”是富阳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已成为富阳的支柱产业之一,造纸厂分布广泛,便于学生结合春游,秋游,进行考察、研究,有利于活动的组织实施。
2015年嘉兴市义教地方校本课程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平湖市乍浦天妃小学 平湖市当湖中心小学 嘉兴市清河小学 平湖市乍浦小学 平湖市实验小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嘉善县第三中学 平湖市黄姑中心小学 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 桐乡市大麻中心学校 平湖市实验小学 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心小学 嘉善县杨庙小学 平湖市乍浦小学 海盐县澉浦小学 桐乡市河山镇中心学校 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海盐县石泉小学 平湖市黄姑中心小学 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 海盐县石泉小学 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2015年嘉兴市义教校本课程教学论文评比结果(共50篇)
序号 论文题目 一等奖4篇 1 2 3 4 追本溯源 传承发展
——浅谈特色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新与共长:小学美术龙文化校本课程的行动构建 让水乡韵味在纸版画中流淌 再生性儿童情趣灶艺术的探索研究 二等奖20篇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开发校本课程,弘扬民俗文化 传承澉川文化,建构劳技校本课程 情趣吹塑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之探折 聚睛融思:小学低段美术视知觉校本课程的构建 小学品德课程与地方课程有效整合 《跟我学摄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那一抹新绿——情趣剪纸 浅谈农村小学“学习指导”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剧本巧编演,奏响梦之声——小学生“青溪剧社”微课程实施初探 打开学生英语学习的通道——《多元英语学习环境的开发与构建》精品课程 关于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 以绘本为依托的学段“三步式”读写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巧借水桶原理促“魅力剪纸”校本课程的进化 润泽七彩童年,情系美丽花溪——浅谈农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开发与SOLO评价方法结合运用初探 地域性美术资源的开发与课堂利用 浅谈校本课程与学生德育培育整合的方法 浅谈如何开发农村小学跆拳道特色校本课程 秀洲区王店镇中心小学 海盐县澉浦小学 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平湖市实验小学 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 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 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平湖市实验小学 嘉善县西塘小学 平湖市当湖中心小学 平湖市实验小学 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 桐乡市崇德小学 平湖市百花小学 平湖新仓中心小学 海盐县石泉小学 罗瑶 陈跃 郑姣 邹偲佳 沈红燕 周云 彭晓宁 沈月娥 郑彩华 殷丽 蔡冰星 李月琴 彭丽佳 凌志锋 范晓岚 沈中杰 丁洪健 方云超 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 平湖市艺术小学 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张敏玉 冯国健 徐亚琴 胡春浩 所在学校 作者姓名
地方课程论文六篇
地方课程论文六篇地方课程论文范文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地方、校本各级课程的开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作为三级课程的中间环节,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又是校本课程的依据。
相比国家教材在地方文化教育上的鞭长莫及,地方文化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英语地方文化课程是地方课程的一种,其核心概念的界定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地方文化,二是用英语来表述的地方文化,三是用英语来表述的地方文化课程。
其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具有三大功能的工程:一是教育工程,既是课程,就以育人为目的;二是文化工程,挖掘、传承地方文化,向世人宣扬中国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和中外文化沟通;三是旅游工程,直接服务于地方旅游事业和经济进展。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文化可以被纳入英语地方文化课程?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的选材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是英语地方文化课程开发不行回避的问题。
下面,我们以“泰州故事”(Taizhou Story)的编写为例,说明英语地方文化课程选材应遵循地方性、教育性、简约性、进展性和均衡性的原则,以恰当反映地方文化的特质,充分发挥英语地方文化课程应有的功能。
“泰州故事”(Taizhou Story)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2021年度立项课题“依托地方文化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讨论”阶段讨论成果,是一种初、高中基础班级选修用的英语地方文化教材,表现形式为有中文概要的图文并茂的英语故事,反映泰州地区从古到今经典而广为人知的历史大事、人物、传奇、民俗等地方特色文化。
一、地方性:彰显地方文化特质《晏子春秋・问上》说:“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这里的“异习”、“殊俗”其实就是文化的地方性。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它包括风俗、习惯、传统等。
这种独属于该地区的、使其不同于别的地区的文化特质便是文化的地方性或差异性。
“地方性”是地方课程的内在规定性,是地方课程的特质和边界。
特殊教育地方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特殊教育地方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具有与一般学校不同的教育与教学特点,特别是作为儿童喜爱的美术课程。
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传递美育理念、提升美育水平的教学活动,是特殊教育院校培养学生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特殊教育;地方美术;课程开发引言残疾人是一个不能独立完成学业的弱势群体。
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有助于残疾儿童获得更多的知识。
特殊教育中的特殊群体要对其进行特殊的教育,而常规的教科书又不能适应特殊教育的实际需要。
1创设校园气氛,体现“非遗”文化学校设立了非遗展示室,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非遗文化环境,对艺术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在学校开展各类非遗文化课程,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了解传统文化,树立非遗保护意识,在学习中继承、创新非遗文化。
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阳光微课堂,将非遗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传到课堂后,安排好课后延时服务;录制相关非遗视频上传微课堂,方便学生在课后更快捷地学习;拓展了学生视野,潜移默化地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在学校楼道、观赏柱等休闲场所,建立校园文化宣传墙,将学生创作的非物质文化元素展现出来。
学生们在非遗项目上的出色表现,对特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由于学校采取的是学生喜欢的非遗教室,因此,在非物质文化课程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同时,校方也通过互联网媒介的形式,对高校的优良实践进行了鼓励与肯定,并在文化上进行了继承与创新。
举办非遗文化讲座,由多名非遗传承人为学生讲解、示范,让学生在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生存技能。
非遗艺术家们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创意,比如,传统的木版年画,由他们自己的学生创作,作品的图案是木版年画,设计后可作为纹样,印在T恤、杯子、贺卡、明信片上,或制成学生用书签,还可印在学习用具、宣传海报上。
学校组织了“非遗知识竞赛”、“网络问答”、“剪纸比赛”、“木版年画技艺大赛”、“水仙花”雕塑展”等形式,以赛促学,充分营造学习非遗文化的校园氛围。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浅谈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高中选修ⅱ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摆在了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面前。
然而,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平时教学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再开一门新的,甚至不是本专业的课,其难度可想而知,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不是一件好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施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同仁参考。
一、成立课程小组,多人共同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立课程小组,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这样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并不多,有利于精心研究,专心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而且,课程小组内部同事之间还可相互讨论课程的开发思路、策略和各个环节,激发灵感,产生共鸣,相得益彰,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是校本课程的好选题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开什么课,如果仅是本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的延伸,这样就变成了提高班,不仅学生不喜欢,也违背了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
可是,如果所开设的课程与本专业完全无关,那么知识的准确性就可能有差错,而且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多才多艺。
所以有关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选题正好解决了上述难题,特别是交叉学科。
相关学科的教师成立课程小组,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既有差异,又可相互补充。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
例如我们课程小组对有关胡杨树的一篇文章《会流泪的树》进行共同研讨,语文教师可以从文中对胡杨树的赞美、讴歌中分析作者的情感,但生物教师分析该文章时就提出异议:“作者过于强调胡杨树因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种种形态、生理的变化,这样的观点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观点。
胡杨树这些适应荒漠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胡杨树自己努力改变的结果。
”在相关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将这些思想的碰撞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
我们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少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一课论文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一课摘要:校本课程开发表面上看是以校为本,但隐藏其后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它开发的本身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其本身就是在学习专科知识之余获得课外知识的过程,只有课程内容丰富了才可以更加吸引人。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习生活、自身发展、兴趣爱好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
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
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对学业的看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
让课程有新的创新,我对校本课程有了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首先应该立足学生,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和学校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全体教师的群体智慧结合起来。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让每位教师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积极发挥教师群体的潜能和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教师群体,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都得到了发展。
要想更好地开发、开设、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很多老师还不太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有改革课程的愿望,但不具备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更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让老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立足地方资源特色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论文
立足地方资源特色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摘要:本文论述了美术课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如何充分发掘本土资源,开发美术课校本课程,充实原有美术课本,促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地方性,更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增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程资源;地方人文;美术;校本课程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044-002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我认为其目的和指向就是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立足地方实际,挖掘资源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充实国家课程,把教学内容中单纯地技巧训练提升到对美术文化学习的高度上,促使教学活动具有地方特点,更能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增教学效果。
关于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我的体会是要从实际出发,要在深度挖掘地方资源中进行。
一、从地方人文资源的挖掘中,促使学生增强“家乡美”的情感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决定了美术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文化遗产,尊重人类的文化创造,成长为懂得传承文明、品德高尚的人。
因此,美术课程资源能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人文资源,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笔者的家乡——江苏宜兴,素有“陶都”之称。
宜兴紫砂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烧制陶瓷,紫砂陶器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百态千姿的造型,成为工艺美术领域的奇葩。
紫砂工艺是集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不仅是宜兴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结晶。
作为一名宜兴人就更有必要去深度了解与关注这一民间遗存。
校本案例:《泥土的生命——陶瓷的艺术》这是一节幼师一年级的欣赏课。
课前,让学生搜索紫砂陶艺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对紫砂陶艺有了初步了解。
课上,教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纵览紫砂的起源、发展和展望,讲解紫砂泥的独特性、紫砂制作的工艺流程和烧制的过程,以及紫砂工艺的艺术成就等。
杨庄子中心小学校本课程论文
关于开展校本课程(武术)具体谋划策略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为此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小学生体育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体育、增强小学生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打算于9月份开学后开发校本课程:武术课程。
具体谋划策略如下:一.研究论证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此,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小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首先进行了半年的课外活动学生武术队培训,通过半年左右的课外活动学生武术队培训的经验和论证,我校打算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武术校本课程。
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努力促进学生向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二.校本课程纲要1、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让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高涨。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
2、总体目标①培养学生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培养他们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感及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1、门类:综合。
2、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青少年健康素质,我们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教学课程,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指的是在学校内开展、构筑起来的各类课程。
这些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有所不同,通常是根据学校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而设定的,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校本课程论文中,可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本课程的背景和需求:论文可以介绍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生特点、社会需求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明确开设校本课程的动机和意义。
2.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论文可以介绍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设置、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详细讨论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原则,分析教师和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反应和反馈,同时也可以探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校本课程的效果与影响:论文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评估和分析校本课程的效果和影响。
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收集与校本课程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验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同时,也可以探讨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发展方向的影响。
4. 校本课程的改进建议与展望:论文可以在总结以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对校本课程的改进建议与展望。
可以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如何提高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校本课程论文旨在对学校内开设的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开展校本课程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小学地方课程论文六篇
小学地方课程论文六篇学校地方课程论文范文1教材建设改革,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学校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学校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许多不足。
从学校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学校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学校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学校语文教育实际有肯定的距离,对学校语文教育进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肯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学校语文教育的讨论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育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学问、培育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经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学问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育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但实际的状况是“语文学科教育学问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进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
课程结构改革,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详细学科范围。
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学校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学校语文教材概说和学校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育出的学校语文老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
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老师的课程资源的讨论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力量和素养要求很高。
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学校语文教材概说和学校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需提高讨论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讨论的学校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学校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气的学校语文教育讨论的学科体系。
论文:让乡土风情走进校本课程
论文:让乡土风情走进校本课程——谈校本课程《可爱的陶乐》的开发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与不同特点,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做为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校本课程,应如何来合理开发呢?一、缘起2009年我校承担了平罗县教研室闻新宁老师主持的“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或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工作。
当学校要求教师组成不同的开发小组,每个小组开发出一门校本课程时,我就在思考开发一门什么样的校本课程呢?通过思索和网上查阅资料,我觉得让乡土风情走进校本课程不失为一个突破口。
我国南北地区差异大,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即使像我们陶乐这样一个小地方,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理风貌、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便利。
那我们的学生对这些乡土风情了解吗?我们在学生中间进行了个别谈话,结果让我们大失所望。
有的学生连我们陶乐地区现在有几个乡镇都不清楚,只知道自己所在的是哪个乡;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天天走的公路的名称;有的学生连陶乐地区有哪些旅游景点都不知道……看起来,我们的学生一天被禁锢在学校里,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更坚定了我们开发以乡土风情为主的校本课程的决心,我们决定将这门校本课程取名为《可爱的陶乐》。
我们认为开发这门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让乡土风情走进校本课程是激发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重要途径。
《可爱的陶乐》这门校本课程是以学生所在的陶乐地区的地理风貌、民风习俗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家乡,了解和热爱家乡,立志将来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最能表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老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开展。
一、积极探究、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首先,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
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是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表达。
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想办出什么样的特色,直接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
为此,需要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的。
我们把我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快乐求知,幸福成长,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培养目的明确定位为: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乐学、善学、不断进取、成长本领的人,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进步学生素质,把学习内化为每个学生生命生活的必需,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我校要求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都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而进展,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施行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次,立足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此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异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开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整合学校及社区的教育教学资,立足学生全面安康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利用我县特殊的人文历史资、山川自然资、社会风情资和学校的课程资,选择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爱我家乡》,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为家乡开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为弥补学生因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造成的民族文化缺失的实际,我们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览胜》、《经典诵读》课程等。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文件要求:学校应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用适合的校本课程。
基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示范校的乌鲁术齐市第十三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意识到,学校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校情,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新课程实验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重视学生从所处的当地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区的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提高实际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思想感情。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贯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地理,用地理”思想,我们确定了《走走看看认识家乡》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单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特点。
新疆各民族之间饮食的交融和对外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由于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饮食也很不同。
过去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处于游牧经济中的少数民族以肉食、奶食为主,米面居于次要地位,很少吃蔬菜。
改革开放后,新疆各民族群众与全国人们同步告别短缺经济时代,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肉类虽然任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副食,但蔬菜也在维吾尔族的食谱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维吾尔族群众向汉族群众学习了很多炒菜的技术,现在在维吾尔族餐桌上经常可以见到各色炒菜,使维吾尔族群众的饮食更为丰富,汉族也开始接受少数民族“食肉饮酪”的饮食习惯。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伴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已成为课改的亮点之一,各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完善各自的校本课程,其中不乏开拓者、创新者,而大多则为模仿者。
要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一场教育改造运动,而不是新课改“新”的点缀,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本文就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谈几点认识。
问题一:观念认识上的欠缺校本课程能否顺利推进,在学校层面上关键取决于领导和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目前的问题是学校领导与教师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认识上的欠缺。
一是对校本课程定位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课程观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教科书及高考考试范围的确定化,因而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抵触心理,只能将其视为课程改革的附属物,随便开设几节课以应付上级检查,根本没有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是倡导一种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开发出具体的课程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逐渐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得以满足,学校的办学特色更趋鲜明,办学品位得到提升。
二是对课程中心论的认识。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必要的补充,在帮助学生发展潜力,实现自我等方面更具有可行性。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既不能开发出象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提升的教材、课型,也不能无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特长开发出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其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认识。
大多数学校领导与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无非是在国家统编教材之外开设几门兴趣课,组织一些活动而已。
这种认识上的欠缺,导致校本课程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达不到其应用的目的。
问题二:知识功底与开发能力的欠缺由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长期以来在统编教材的束缚下习惯了“照本宣科”,在高考压力下,只能机械地训练学生,整日埋头于教科书和批不完的试卷,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他们缺乏对课程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必备条件,面对新一轮课改,教师们只有束手无策,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仓促上阵,疲于应付,不可能开发出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大连市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实行现状分析论文
大连市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实行现状分析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校本课程的核心正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教育的“人性化”、“个性化”。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培智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详细分析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培智学校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现状教育是面向未来、影响未来的事业,这既是对国家而言,对每个受教育者来说也是如此。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基础教育课程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自1994年国家教委为适应国务院颁布的新工时制而制定了《调整后的全日制盲、聋、弱智学校课程安排表》出台之后,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发展,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发展具有地域、城乡、学校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校本课程的实施具有特殊的意义,了解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现状,提高对校本课程实施规律的认识,对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和启示。
一、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取得的成就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就不存在这些顾虑,通过实地考察大连市三所培智学校,校领导普遍反映“我们没有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压力,因此,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都不受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发展,这一宗旨,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职业班生活老师:“我们在实施校本课程的时候除了自身能力有限以外,其他的什么顾虑也没有,学校领导支持,处处给我们开绿灯,又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生活自理,将来到社会上能够独立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确实进步很大。
”中年级班主任:“我们班开设的校本课程是软陶,学校准备材料学生根据模仿捏小动物等。
我想没准以后这些孩子还能靠这个谋生呢。
家长非常支持,孩子的作品做得非常好,偶尔我们会义卖,买的人很多。
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论文
刍议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摘要】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处于两难发展的尴尬境地,本文从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开发的意义和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发误区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研究开发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纵深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处于两难发展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单一的国家课程不能有效解决所有学校遇到的所有问题,学校和+急需开发具有地域性、特色性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边区教师长期因教而教,教学研究能力相对低下,缺乏必要的经验与题材,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边区校本课程开发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应该将校本课程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研究的对象及范围校本课程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地域性、本土性的特点,一般侧重于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文化类。
挖掘的材料相当广泛,概而论之,本地的建制沿革、山川古迹、人口人物、民俗风情、教育文化、乡土特色等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所及。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侧重于学校内部因素即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的研究,而忽略外部客观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更忽视了外部因素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摒弃本地历史与现状,脱离实际只是为教而教,极大地影响甚至制约着本地的教育发展。
从这一个层面上说,我们的教育教学对校本研究还缺乏科学的理性认识和判断。
二、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意义(一)有助于挖掘与传承本地资源任何单一地域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和乡土文化,这是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立足点。
本地的山川古迹、人口人物、民俗风情等基本情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全国性的历史事件既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受当时传播手段与媒介方面的影响,这些宝贵资源都已处于即将消失的危险边缘,所以整理与开发的校本课程,既是对本地宝贵资源的总结与挖掘,又是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程活动带给我收获与困惑——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富春二小王利群[内容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以《富阳纸业》为例,旨在通过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即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专家,收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要大力发展富阳的造纸业等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富阳悠久而灿烂的纸文化,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关心祖国前途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料,拓宽发展空间,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从而谈谈综合实践活动带给我的收获与困惑.[关键词] 实践活动富阳纸业收获困惑接受活动任务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便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当我接到要上一堂综合活动的任务时,心情是如此的紧张!因为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不知道该怎么上?从哪里入手?为此,我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而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又根据富阳本地的实际情况,从而确定了活动的主题。
活动主题的构思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
实施研究课型,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造纸业”是富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富阳记录了中国悠久的造纸历史,一方面它促进了富阳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也给富阳的环境污染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抓住这一系列为社会、为富阳人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专家,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在讨论研究中,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富阳悠久而灿烂的纸文化,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关心祖国前途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综合活动的内容定位,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纸,他们对纸都有一定的了解。
2、“造纸业”是富阳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已成为富阳的支柱产业之一,造纸厂分布广泛,便于学生结合春游,秋游,进行考察、研究,有利于活动的组织实施。
走进富阳纸业活动主题确定以后,我们就以小组、个人与集体相穿插的形式开展了。
在活动中,以学生为实践的主体,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通过上书店,进图书馆,实地考察,采访专家,上网等多种途径,来收集第一手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整理,讨论研究,尝试撰写研究报告,编辑书刊,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
一学期的活动安排如下:(见活动计划表)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主持人:90年代以来,造纸业使我们富阳的经济飞速发展,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那么,我们要大力发展富阳的造纸业吗?因为有正反两方不同的意见,所以将进行一次辩论会。
程序:1、正方坐右边,反方坐左边。
2、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一方说说各自的理由。
3、正反两方派代表以剪刀、石头、布决定哪一方先发言。
(通过“剪刀、石头、布”划拳,正方赢,所以由正方先发言。
)正方:我认为要大力发展富阳的造纸业。
因为目前富阳有一大批下岗工人,而造纸业能为许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人们有了工作,就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这样生活就安定了,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反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你只看到造纸业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污染环境的一面。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绿鹰小队采集到的资料。
(播放录像——《被污染的湘溪》)这是多么触目惊心呀!看了录像,对方辩友,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正方:对,反方辩友说得很对。
造纸是会污染环境,但污染了,可以治理嘛!治理需要资金,而造纸业发展了,资金也就不用发愁了。
反方:难道只有造纸业才能发展经济吗?我们富阳还有电缆、光缆、轮胎厂、建筑业和旅游业等许多经济来源。
正方:对方辩友,你可知道?造纸业是富阳经济的龙头企业哟!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近年来富阳市造纸行业生产总量和经济比重情况。
从图表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来十年中造纸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例都在逐年递增,而且在全市行业中均排位第一。
没有造纸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就会减少,收入减少了,生活水平就不能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不了,那么创建美好家园的家庭梦想也实现不了!反方:不错,造纸业是富阳最大的经济来源。
可我要强调一点,它也是富阳的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这给富阳的创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正方:反方请放心,富阳市政府对此已非常重视。
市各级部门已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区域性的污染整治工作。
1999年的“零点行动”中,关停了50余家造纸企业。
2000年又推出了“有奖举报、限时查处”的行动,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从严处罚。
现在,我市已顺利通过了省、杭州市的“一控双达标”工作考核验收。
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大家请看录像《治理后的湘溪》,看,原先被污染的河流也已变得清澈干净了,还有鸭子在水面上欢快地游动呢!反方:但据我从环保局俞叔叔口中了解到,目前富阳造纸污水的治理为一级处理。
吨纸废水排放量180吨左右,远远不符合国家标准。
正方:对方辩友你知道吗?永泰造纸厂的吨纸废水排放量为35吨,大大低于国家规定60吨的排放量。
反方:你是说永泰这样的大企业,可富阳有许多小企业没有永泰那样有雄厚的资金,来买价格昂贵的治污设备。
他们还会偷排污水,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
看,这是我们绿鹰小队在实地考察时拍下的一些小企业偷排污水的照片。
(照片用图版展示)瞧,由于这些小企业偷排污水,周边的河流变得浑浊、发臭,田里的禾苗也枯黄了。
看了照片,对方辩友,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正方:反方辩友,你难道为了这些小企业来切断富阳重要的经济来源吗?有关部门已关闭一批工艺落后,排污超标,效益低的造纸厂;扶优扶强,培育一批规模大,排污小,效益高的造纸厂,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反方:如果政府部门真能这样,那么很好。
不过,造纸需要的原料是木材,大量砍伐木材,就会引起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们现在不是正在提倡保护生态环境吗?难道这是口头上说说的语言吗?正方:对方所说的,造纸需要大量木材,这我承认,但我们可以改变造纸原料,回收利用废纸。
目前,我国废纸的利用率为15%。
此外,我还在网上查到泰国利用大象粪便来造纸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会有更多的造纸原料。
反方:正方辩友,照你们所说的,木材问题是可以解决了。
但造纸需要大量用水,而我国又面临着水资源危机。
如果无限制地扩大造纸规模,那么富春江的水将会越来越少。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难道你想让这一美景永远地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吗?正方:反方,我们并没有说要无限制,只说要加大力度。
至于你提出的水资源问题,我有两个方案:一、节约用水。
二、实行无水造纸。
富阳大源的雪达造纸厂已引进开发‘干化造纸’技术,以空气代替水作介质,无水、无污染。
反方:你的方案不错!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
但数字化时代即将到来,到了那时还用纸吗?如果大量发展造纸业,这些纸将来销到哪里去呢?请对方辩友回答!正方:你真是杞人忧天!据专业人士称,纸是不会消失的,只是其所扮演的角色有所改变。
到那时纸将会变得更智能化,将会直接注入数字的特性。
就像水印一样,这样的纸连接网上的数据后,得到版权的保护。
再说,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书法家的字,难道能写到电脑上去吗?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反方还有其他意见吗?(沉默)今天的辩论真精彩!在辩论中,同学们摆事实,讲道理,提出了很多问题,也产生了许多好的想法和建议。
回忆一下,有哪些问题有待我们解决?生1:污水治理问题。
生2:造纸原料问题。
生3;造纸用水问题和纸的出路问题。
主持人:是呀,通过辩论我们觉得富阳的造纸业要大力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又要重视环境保护,设法解决好反方提出的这些很有价值又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一句话“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们的收获和困惑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他们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
基于综合活动课的基本特征,本活动体现以下四性:趣味性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自主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以富阳造纸业的大力发展与否正反两方面自主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为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每个人在小组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克服困难,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中,促进了个体的发展。
实践性学生在研究造纸这个主题时,会涉及多种信息的收集选择和分析加工,要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实地考察,请教有关专家,要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任务情景中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开放性由于研究的问题来自学生生活和现实世界,因而学习内容和地点是开放的。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有的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有的去造纸厂、纸业协会进行访问研究,收集造纸业促进富阳经济发展的数据,还有的去电视台、环保局寻找造纸带来的污染问题和政府采取的有关举措。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辩论时,学生思维活跃,也呈开放态势。
我们的收获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
这表现在对自身工作和任务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上——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学生的重新认识上——过去通常用考试成绩来划分好学生、差学生,但在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和才干,觉得应该学会重新欣赏我的学生……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我深切地体会到探究性学习是成功的,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反思我平时的课堂教学,某种程度是否抑制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表现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上,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挑战。
这门课程是全新的,师生几乎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教师必须重新定位,应以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学习者等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间去。
因此,在课程开始过程中,我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随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教科书规定的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更为强烈,我深感仅凭教科书上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从而激起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为了能担任指导学生的工作,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去获取与学生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
我们的困惑经过实践和讨论,我们认为小学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年来,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
以下几点是希望引起同行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1.作为一项科学的实践研究,我们的困难在于在不打破现行课程安排的前提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课优势,解决探究性学习的灵活性与固定的课程表上每周2课时的时间之间的矛盾?2.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师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在以后长期的实践中,社区能否一如既往地支持?3.教师培训是决定社会实践活动中探究性学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