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典型工作案例

学校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典型工作案例
学校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典型工作案例

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濮阳市第四中学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出台了《濮阳市四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以及有关的课堂评价标准,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品牌发展的抓手,以培训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核心,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濮阳市四中特色的课改之路。

一、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岳彩波同志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狠抓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学习培训工作,注重教师的岗前培训,建立了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使广大教师对课改工作认识到位,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建章立制,规范课改实验管理。学校先后出台了《濮阳市四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濮阳市四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研究制度》、《濮阳市四中师生发展性评价方案》等方案。

三、以各种活动为纽带,带动课改。

1、学校启动了“102030”工程。“10”即推出十名课改名教师,“20”即培养二十名课改实验成长起来的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30”即每年锤炼出三十节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创新型优秀课例。

2、坚持定期出校刊《梧桐》和校报《四中报》,在校园网中开辟“课改沙龙”,为课题实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校报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内刊物特等奖。

3、加强校本培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几年来进行新课改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学理念教育观念培训、新分配教师培训等50余次,使全体教师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4、常年坚持六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四、扎实有效地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实验推行工作。“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是市四中依据新课改对培育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教育教学成绩进一步提高,在市教育局组织的质量抽查中,连续三年四个年级均为全市第一名。

“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受到了媒体普遍关注。《教育时报》在头版头条称之为“低进高出”的教学变革路线图,《光明日报》称之为教师“现场办公”,《中国教育报》称之为“师生自由对话的舞台”,《人民教育》称之为“一场改变学校命运的课堂革命”,刚刚出版的《中国

教师报》以《开放的程度决定教育的高度》为题全面报道了我校的课改情况。河北、山西、山东、安徽等省市3000多名同行前来参观学习,85名一线教师人人为来客做过示范课。2011年9月,校长岳彩波当选为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0月份,学校被全国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心吸收为会员学校。12月份,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命名我校为“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基地”。

五、合作自主的校本德育模式。学校探索总结出了“发现、对话、自育”校本德育模式,积极创新“五星级班组”评选活动,变班级管理为小组管理、变训导灌输式德育为引导自育型德育、变德育的形式化为德育内容的问题化,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向上、向善动力,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了学生由他育到自育。合作自主的德育模式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唤醒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有效促进了智育以及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今年10月份,我校被授予“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

六、吟诵课濮阳独此一家。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但吟诵目前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了抢救、传承、推广吟诵,在中央精神文明办、国家语委、教育部的支

篇二:《201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及教师专业发展典型案例》

面上抓住“三个术”,点上落实“四个一”——工艺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及典型

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2013年12月

一、背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宜兴紫砂陶在生活器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人们追求艺术、热爱生活的文化载体。我校对接宜兴紫砂陶产业所开设的工艺美术专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尽管近年来地区生源下降,但工艺美术类专业招生超额完成预定计划,已经在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上形成包括雕塑艺术设计等相近专业在内,涵盖三年制职专、五年制高职等层次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群,专业群现有在籍学生达1700多人。

学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师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为解决师资数量的不足,我校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引进兄弟学校的美术教师;三、招聘新教师。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教师数量上的矛盾,但尚未能够真正解决专业教师质量上的不足,即专业教师的“双师型”能力,特别是我校自2008年起推进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在对宜兴紫砂陶行业中从业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紫砂陶装饰》、《紫砂茗壶设计与制作》和《泥塑设计与制作》等多门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对专业教师都是新课题、新挑战。为此,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二、“三个术”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成长路径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于普通教育,不仅要具有实施教学的“教术”,

还要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术”,对于专业教师,更需要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技术”。学校以“教术、学术、技术”为路径,帮助教师迅速成长

1、“教术”

我校成立课程与教学建设委员会,根据三年制职专、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等层次要求,按照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设立专门委员会,聘请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教研组长等骨干教师担任委员会成员,教研组按照层次类别建立相应备课组,对接专门委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五课教研”工作,帮助教师提高“教术”。近年来,汤泓等多位教师在省市各级赛教中获得优异成绩。

2、“学术”

我校聘请优秀骨干教师担任领衔人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组建团队,承接课程建设、基地建设、队伍建设等项目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提升“学术”。江苏省职教教改重点资助课题《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江苏省职教教改重点自筹课题《中职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策略的研究》科研成果分获省一、三等奖。刘炜杰等多位教师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带头人。

3、“技术”

为锤炼专业教师的“技术”,学校利用暑期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或开展专项性的技能训练,并通过学校、宜兴市、无锡市、江苏省各级技能大赛,承接相关企业或单位项目,如机电专业教师承接的风机设计,工艺美术专业教师承接的江阴华西村农民公园的大型壁画、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的巨型壁画、宜兴蛟桥的大型长幅壁画,机电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师生协作开发的新瓦斯窑、新电窑等一系列陶瓷行业专用设备等,不仅促进专业教师“技术”的提升,也产生了良{学校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典型工作案例}.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四个一”工艺美术专业的“双师型”要求

在全校层面上推进“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工艺美术专业的“双师型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四个一”的具体要求

1、拜一位行业名家为师

宜兴紫砂陶行业中名家荟萃,学校积极利用地方资源为教师拜师学艺创造条件,特别是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先生作为我校理事会理事长,积极为工艺美术教师牵线搭桥,聘请技艺精湛的行业大师担任师傅,传授技艺。同时,学校为汪寅仙、徐安碧、李守才等行业大师在校内建立工作室,创设授徒传艺的平台。

2、学好一门全手工技艺

宜兴紫砂陶全手工技艺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艺,主要以拍打成型为主,但宜兴紫砂陶艺的兴盛,紫砂陶全手工技艺已包含泥塑以及各种装饰技法。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有选择地拜师学艺,学好一门全手工技艺。

3、做好一件紫砂陶作品

作品是拜师学艺的成果。为检验拜师学艺的效果,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度上交一件陶艺作品,学校并为此建立师生作品陈列馆,两年一度在宜兴市徐悲鸿纪念馆组织丁蜀中专师生作品展,利用紫砂陶基地建立丁职陶瓷有限公司,将师生优秀作品推向市场,转化为商品,鼓励专业教师做好作品。

4、带好一批学生

尽管开发出《紫砂陶装饰》、《紫砂茗壶设计与制作》和《泥塑设计与制作》

等多门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但带好一批学生是检验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标准。2011年、2012年我校学生在天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展洽会均获得银奖,学生100%通过陶瓷成型工、陶瓷装饰工的中级工考核,其中约有20%获得双证书,相当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除“双师型工程”之外,我校积极推进与之联动的“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专业负责人梯队建设,近年来,工艺美术专业教师队伍有了明显的提升,专任教师中现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1人,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人,工艺美术师6人,陶瓷成型工技师、陶瓷装饰工技师等“双师型”教师20多人,不仅在课程与教学建设中卓有建树,而且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三:《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立足校本教研凸显办学特色

金陵寺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60年历史的学校。学校在籍学生189人,教学班级6个,教职工17人。在深化素质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金小,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商州区“平安校园”、“远程教育应用先进集体”、“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实施素质教育首轮督导评估优秀学校”,在商州区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验收中,以我校为主体承担的科研课题《新课标下的评价观研究》获得“优良课题”等荣誉称号。如今的金陵寺镇中心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美丽的熊耳山下。回顾探究发展之足迹,一切的一切无不倾注着金小人的心血。

一、完善机制,加快改革

为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我校成立“金陵寺镇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杨娅娅同志任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任副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在整个

课改工作中我们始终做到组织有保障,师资有保障,经费有保障,舆论有保障,理念有保障。

二、锤炼师资,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教师面临成长与成熟的一次崭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要求教师更专业化,教师是课程的组织参与者、促进研究的开发者,学生的帮助引导者,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创造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因此,教师要拥有知识的综合与广博,要善于课程实施的管理和经验的积累。锤炼师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师资是新课程教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使广大教师能胜任新课程教学工作,确保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1、落实教师的学习需求。

建立教师阅览室,每年我们都要添置不少教师教学科研用书,方便教师在校学习,做到从报刊杂志中找名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记学习笔记,学校定期进行检查,但这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要。比如,要开展公开课、主题队会,写计划、总结,搞课题实验等需要的一些材料不能随时查阅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教师更加方便、省时,做起来又高效,我校配一间电子备课室,教师只要在百度网中打入中文去搜索需要学习的材料、课件等都可以随时满足教师的要求。

2、建立有实效的新课改学习培训措施。

每周三为集中教研时间,我们都安排90分钟的教科研学习时间,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听专家新课改讲座,看名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执教,我们要求教师从两个方面观察,在新课改的

理念下教师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创设氛围调控课堂师生的感情,怎样指导学生学法,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说话能力、质疑、释疑能力、探索新知能力、读写能力有哪些体现,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看完名师录像,再组织教师小议,然后把名师的新课改观念迁移到课堂中实践,初步解决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没有专家、名师的指导的困惑。

3、扎实推进课题实验。

我们以“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为出发点,形成“教师——班级——教研组”的横向交流体系。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教师交流一周来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把在实验中遇到的

新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集中研究突破。针对课改的热点问题,2009年度我镇小学部确立了以我校为主体承担的科研课题《新课标下的评价观研究》。课题确立后我校积极成立组织机构,研究确定子标题,组织全镇教师积极参与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在本年度商州区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验收中获得“优良课题”。其次,我们还建立教科研常规管理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备课、写教案、听课记录,评课分析,总结交流和推广提高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每个教师主动承担一项课题实验,主讲一次专题讲座,每期上一节优质示范课,写一份优秀教例和说课,写一篇水平较高的论文,通过每月一次检评,考核教师的教研态度和教研进展实绩。我校还认真开展师德教育周系列活动,开展“爱校爱岗,敬业爱生”的师德教育,以学养德,以学促行。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员工,想到一起,干在一块,彼此信任,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团结协作,形成了“精神讲奉献,工作比贡献”的良好队伍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师资年轻化的特殊情况,我校加快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教科研队伍的建设,落实课题研究,立足课堂,加强教科研工作和教学交流,深化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积极鼓励教师学历提升,现已实现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2人,本科13人,中师2人。学校同时又重视知识与能力并进,加强教师的新课改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努力提供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新课改实施以后累计开设全校公开课100余节。杨娅娅、崔建超、田涛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赵秀敏、王艳等多位教师多篇论文在市区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2009年度,我镇以我校教师为主力军在区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优秀组织奖。

三、加强整合,应用提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我校致力于让每位教师都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不断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1、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借“教育均衡”创建的东风,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新,又新建了一个电子备课室。

2、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训。。

3、加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4、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

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把握“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努力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二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课件,充实学校的素材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课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四、特色拉动,提升品位

1、书画教育特色。我校成立书法和绘画兴趣小组,定时定期开展活动。以活动促提高,每年的环保绘画展,重大节日的“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民族团结”等画展,结合不同教育主题的“反邪教、讲文明树新风、爱科学、地球妈妈”等绘画展,反映书画结合的手抄报更是全员参与,有“安全第一,诚信的形象、书海泛舟、美丽校园、春天在哪里”等多内容、多角度、多主题的优秀作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项特色。

2、文体特色。我校以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健康,学生的活泼等发展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活动课,课外兴趣为平台的文体教育,培养了一届有一届学生的文体特长。我们有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有不同主题的课本剧、大合唱、讲故事、主题班会、主题队会、队列队形、广播操、才艺展示、跳绳、演讲等比赛,为师生们乐于参与。

3、科技特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等活动,我校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逐步铺就学生动手实践的成才之路。

篇四:《锦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教师事迹材料》

锦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教师事迹材料

国和小学张义

张义同志于1994年毕业于锦州第一师范学校,现年32岁,学历大专,中共党员。1994年被分配到义县北街小学任教,在义县工作近8年时间。在义县工作期间当过班主任,数学教师,又有几年教导主任、副校长工作经历,2002年调入国和小学任教数学至今。

一、德高为范,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他一贯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

他教育学生时坚持做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认为爱心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成为学生的主人,也是张义同志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为此,他实行了学生评教制度。每个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让每个学生无所保留的评

价自己。这一制度的实施,真正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师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尊重学生,师生关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融洽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得到真正落实。

教师观念的转变,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化,他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看谁问得妙”、“小组学习竞赛”、“今天我来当‘先生’”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有些新授课甚至由学生来讲,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因此,本着“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给予肯定,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的教育原则,他在学生评价方面实行了“星级评价激励制”,实行“一月一评,期末总评,可上

可下,动态管理”。这种评价方式几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爱好特长都能得到尊重,并能得到及时的鼓励,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