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精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下面是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要用它。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综合考虑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品饮方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探究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一、历史渊源茶的源头始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多年前。
《茶经》记载了茶的品种、栽培、制作和品饮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茶文化遗产。
茶叶的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反映了人们对茶文化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工艺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以绿茶为例,采摘鲜叶后,需要进行杀青、揉捻、炒制、烘干等多个环节。
这些工艺流程不仅影响到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还会对最终的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制茶工艺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使茶叶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品。
三、品饮方式品饮茶是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的茶道文化强调茶的品质和品味,注重品茗的过程和环境。
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叶的香气、味道以及滋味的变化,体味其中的雅致和内涵。
而在其他国家,如英国的下午茶,日本的茶道等,也有各自独特的茶文化和品饮方式。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品茶都是一种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方式,也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媒介。
四、茶的健康价值茶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还具有多种保健和医疗功效。
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等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美容养颜等作用。
研究表明,适量饮茶还可以降低血脂、降压、抗癌等,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茶的健康价值也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茶成为一种受到广大人们喜爱和追逐的饮品。
五、茶文化与社会发展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茶文化在交流中能够起到沟通文化习俗的纽带作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开展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社会之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通过研究茶文化的起源、发展、流派及茶具等方面,加深对茶文化的了解;通过实地调研和参观,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探索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和价值。
研究内容:1. 茶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2. 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和茶叶流派特点;3. 茶具的种类、用途和制作工艺;4. 茶道与茶艺的相关知识;5. 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和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1. 文献资料调研: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文化书籍和专业论文,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方式。
2. 实地调研:参观茶园、茶厂、茶艺馆等地,进行品茶体验和茶文化交流。
3. 访谈调查:与茶农、茶艺师等实际从事茶文化传承工作的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四、研究成果1. 编写一份完整的茶文化研究报告,包括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茶叶流派等内容。
2. 设计制作茶文化宣传材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传播茶文化知识和价值观。
3. 举办茶文化讲座或展览,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传播茶文化知识和习俗。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此次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从实践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研究和传播茶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茶文化,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分享茶文化的智慧和精髓。
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共5篇)
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共5篇)第一篇: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茶及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中国茶文化的调查报告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的源流从“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中国茶及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中国茶文化的调查报告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的源流从”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的古字)而解之。
“我国有关茶的记载的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我国也称得上是茶的起源地。
后来有陆羽的《茶经》、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等都对茶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神农本草》、《食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书中均有关于”茶“的条目。
诗人李白、陆游、袁枚、苏轼等都有记录茶的诗篇。
中国茶的用法发展药用在我国,饮茶之始,是”食饮同宗“。
我们祖先仅把茶叶当做药物,他们从野生大茶树上砍下枝条,采集嫩梢,先是生嚼,后是加水煮成羹汤,供人饮用。
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就有”得荼而解毒“之说。
经过后人长期实践,发现茶叶不仅能解毒,而且配合其他中草药,可医治多种疾病。
《神农本草》记载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东汉神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说茶味道较苦,但经常服食的话则有利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痤、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世界最早的茶叶专著——陆羽《茶经》、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都有相关记载。
食用食用茶叶,就是把茶叶作为食物充饥,或是做菜吃。
《晏子春秋》中就有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晏子就将茶作为下饭的菜食用。
东晋郭璞《尔雅》注疏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做羹饮。
“上述为古代的食茶之说,流传至今还有一些原始形态的茶食,如擂茶。
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
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1茶艺实践报告调研时间:十月九号调研人员:王丹,王雅迪被调研的对象:工薪超市的茶柜,茶的分类,不同茶的作用。
(特别是花茶)。
调研内容:饮茶始于中国。
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
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看看不同茶怎么分类,花茶怎么分,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除了花茶其它的茶的不同作用,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看看绿茶怎么泡制。
调研收获:我们主要调研了花茶,因为平时比较喜欢喝茉莉花茶,通过这次的调研,我知道了,花茶宜于清饮,不加奶、糖,以保持天然香味。
用瓷制小茶壶或瓷制盖杯泡茶,用以独啜,待客则用较大茶壶,冲以沸以,三五分钟后饮用,可续泡一二次。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北方人喜爱,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根据所用的鲜花不同,还有玉兰花茶、桂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等。
普通花茶都是用绿茶制作,也有用红茶制作的。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
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
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
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
这次调研,我知道了一下几种花茶的作用:迷迭香:迷迭香的功效最著名的是收敛,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洁毛囊和皮肤深层,并能够让毛孔更细小,从而让皮肤看起来更细腻更平整。
茶文化调研报告(通用4篇)
茶文化调研报告(通用4篇)茶文化篇1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
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九位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
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研究过程概述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较详尽地介绍,让大家能够对中国茶有更深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国茶的韵味。
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地寻找资料、提供素材。
我们通过上网、到书店寻找相关图片,最后交由课题组长加以整理并制成网站。
我们的网站分别介绍了茶史、茶叶的制作、茶的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
研究内容l 沏茶之水“茗者,叙茶品也;水者,择茶水也;盏者,示茶具也;居者,论茗饮之环境也;茶艺者,阐茶饮之哲学精髓也。
此五者融会贯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各取所需,灵活应用的一面。
茗、水、盏、居、艺,每个字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
”在综述古人择水的同时,用科学指标归纳水质的基本条件是无异色、异味、异嗅,无肉眼可见物,浑浊度不超过5度,pH 值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高于25 度以及毒理学细菌指标均符合标准等。
比如如龙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范,它们被称为“西湖双绝”。
在明代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作者先是对虎跑泉的地理环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洼地,成为泉水集水的来源,接着给泉水以科学的解释:“由于虎跑泉水从难于溶解的石英岩中渗出,所含不溶性矿物质、杂质、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盐沉淀,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质地洁净,硬度很低,含有珍贵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步骤如下:1、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第一篇:茶的起源和历史茶,作为一种世界广泛流行的饮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几千年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茶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本篇将着重研究茶的起源和历史。
首先,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历史。
据史书记载,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由中国传说中的神农氏首次发现。
据说当时神农氏正在煮水时,茶树的叶子意外掉落到了水中,结果水的味道变得香甜可口。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茶的研究和饮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从而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随后,茶的研究和饮用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茶最早传到日本是在6世纪,由中国的僧人带到日本。
日本人将茶的研究和制作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而在印度,茶则是在公元1841年由中国传入。
印度茶以其浓郁的口味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成为印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英国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之一。
茶在英国被广泛饮用,甚至形成了下午茶的习俗,成为英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总结一下,茶作为一种饮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随着时间的流逝,茶逐渐传播到全世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茶的研究和饮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
第二篇:不同地区的茶文化茶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饮品,不同地区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茶文化。
本文将着重研究一些知名地区的茶文化,包括中国、日本、英国和印度。
首先,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的生产和品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国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茶道和茶艺上。
茶道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注重茶的制作和品尝过程。
茶道强调的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修养,让人们通过品茶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茶艺则是将茶的制作与艺术结合,将茶的泡制和表演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茶艺表演。
其次,日本的茶文化也非常独特。
日本的茶道被称为“茶道之道”,它强调内外一致的美学观念,讲究和谐、自然和平静。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前言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深受人们喜爱的饮食文化,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涉及到茶叶种类、制作、品评、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和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为一位热爱中国文化和茶文化的学生,我参与了一系列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此为基础,撰写本文档,总结自己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收获。
茶文化的概述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古代诗歌、绘画、器物等中都流露出茶文化的影响。
唐代的李白、宋代的陆游、明代的唐寅等文人墨客都有茶文化的创作表现。
现今,茶文化已经不仅局限于中国,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发展。
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涉及到茶的品种、制作、鉴定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茶叶种类有几千种,茶制作方法也有数十种之多。
茶叶的品质与产地、采摘、工艺等众多因素有关。
茶韵泽源、香气萦绕、汤色清澈、滋味醇和是评判一款好茶的标准。
同时,茶文化也伴随着大量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内涵,茶具、茶具艺术、茶文化旅游等相关领域也呈现出繁荣态势。
参与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收获1.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通过参与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茶文化的脉络以及其中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系列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拓展和精神价值。
2.品尝和鉴定茶叶的能力提升同时,参与茶文化研究性学习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茶的不同香气、口感和品质。
通过观看、品尝等实践活动,我掌握了一些茶叶品鉴的基本技巧,如外形、色泽、滋味等方面的判断。
3.探索茶文化艺术的魅力茶文化艺术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具艺术和茶文化旅游等方面。
参加茶文化研究性学习,也为我提供了发现茶文化艺术的机会。
例如,在茶道表演中,作为观众我能够感受到茶道师的精湛技艺、细致入微的过程,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和谐融合之美。
结语茶文化研究性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提高了鉴别茶叶的能力,发现了茶文化中承载的文学、哲学、艺术内涵。
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
2020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EDUCATION WORD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
《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学了课文后,学生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的资料,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悠悠茶韵中品味书香。
活动目的1、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宽茶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通过尝试制作茶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3、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科的综合,融语文、美术、自然、社会、劳动等各科于一体,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学生:1、通过阅读书籍、考察市场、个体采访、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文化信息,编辑茶韵文集,制作小报,布置展版。
2、自主合作制作茶食。
教师:1、准备课件及茶具、茶叶、开水等实物。
2、有计划地指派一名同学担任这次活动的总指挥,具体协调和组织大家开展好前期的调查研究。
3、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及相关网站。
活动过程一、课前互动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聊聊好吗?1、这两个星期你为今天的活动做了哪些准备?(生:找资料、逛书店、考察市场、到超市调查、访问他人、设计展板、制作茶食、准备茶具……)2、通过这些途径,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生: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品种、有关茶的诗词对联、茶的药用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使下面的活动有的放矢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茶道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茶道的研究性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张智欣小组成员:沈熙然邱小芳孙雪蕾张苑曹珊娜王乐乐吴宇鑫杨鹏组长:沈熙然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分工方法制定详细的计划,对课题各个成员进行分工黄冰冰是我们组主要负责人与指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主要负责我们的整体调查工作。
潘德辉等分组采访或咨询全校的老教师,认真听取并作好笔记。
郑亚婷等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潘扬阳等主要负责调查各图书馆,茶店并将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1 茶道的研究性结题报告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精选了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篇一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不过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能够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相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多样的饮茶习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艺、茶文化等方面展开叙述。
茶的起源与演化茶的起源可追溯到约5000年前,彼时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野生茶树叶受到当地气候、土壤、植物群落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成为当时的饮食和医疗必需品。
从茶的采摘、加工、制作到饮用方式的演变,中华民族的祖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随着茶的传播,茶文化逐渐走向成熟。
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形成了“净、静、和”的内涵,其文化属性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成为清代著名文化大师、“茶圣”陆羽的茶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
此外,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更是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艺和文学形态。
茶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不仅在造福人类方面具有广泛的功效,而且具有鲜明的文化性。
从茶的文化内涵来看,茶有清心、解渴、除烦、提神、醒脑等功效。
茶文化故乡福建,以“茶为礼、茶为友、茶为仪、茶为道”为茶文化的底蕴,而广东则有“茶禅一味、茶戏一园”的茶道最为流行,茶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她既展示了茶的文化内涵,又有重要的文化交流、互动和推广意义。
茶艺的流派与发展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茶艺不仅是一门技术,还融入了茶文化的精髓,在茶艺表演中尽显儒雅之风。
中国茶艺大约有十五派,这些派别在茶水的水、茶具的器、茶人的奉茶礼道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岩茶的茶艺法强调的是夹茶技巧的独特性,传统的出瓶茶则强调茶壶和盖碗的配合使用。
茶艺还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方面。
茶艺武夷派和闽南派、七宝派茶艺则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成为文化交流与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茶文化以其悠久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茶文化不仅表现在茶的饮用、加工等方面,还表现在人类精神面貌和道德人文素质上。
恰恰是茶文化的儒家思想、忠诚、和谐的生活方式、讲究礼仪等等,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维持良好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秉承良好的人格和性格魅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心得优秀范文(3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心得优秀范文(3篇)茶文化研究性学习心得优秀范文(通用3篇)茶文化研究性学习心得优秀范文篇1下午刚走进爱心茶艺室,就被里面的布置深深吸引住了,想着会是什么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呢?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坐下不久,老师就来来,老师一身紫色旗袍,穿出女性的柔美,有一种高雅的气质,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首先开始是理论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茶对我们身体的好处,喝茶的必要性,茶相关的一些文化。
茶是我们云南最有特色东西之一,也是经济支柱之一,我们作为一个云南人,是不是应该了解茶、喝茶,来支持我省的经济发展。
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我们应该做个爱省的人。
老师其中提到聘礼必须要有茶,因为茶四季常绿,成年移栽后不容易存活,代表着一心一意、至死不移的爱情和承载者人们希望一对新人能白首偕老的美好祝愿,这是多么感人的意义呀!使我对茶又更多一层的理解。
茶在生活中是很常见,它可以跟柴米油盐放在一起,也可上到厅堂上招待客人,我们做人也要像茶一样,下的厨房,上得厅堂。
还有其中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光是追求,还有吸引,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它告诉我们人生不能一直追逐者别人的步伐走,盲目跟风,要懂得自己提升,要懂得创造自己品牌,你若足够好,自然会吸引来别人对你的投资和心思,就像学茶一样,不是只有漂亮的人能学,只要你想,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变得漂亮和有气质的。
最后开始实践,老师先展示了一遍给我们看,然后就是我们自己操作,我们看着老师操作是如此的轻松,但是到我们的时候却是错误百出,我们知道了泡茶要做好是如此不易,明白古人曾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句话的内涵所在。
但是因为我们小组有一个茶学院的学姐,所以我们每个都学姐的指导下操作了一遍泡茶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错误,但是学姐从未失去耐心,我们的每一步,她都认真的'看着,并细心的指导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感谢认真负责的学姐。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9篇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9篇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1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
《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学了课文后,学生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的资料,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悠悠茶韵中品味书香。
活动目的1、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宽茶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通过尝试制作茶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3、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科的综合,融语文、美术、自然、社会、劳动等各科于一体,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学生:1、通过阅读书籍、考察市场、个体采访、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文化信息,编辑茶韵文集,制作小报,布置展版。
2、自主合作制作茶食。
教师:1、准备课件及茶具、茶叶、开水等实物。
2、有计划地指派一名同学担任这次活动的总指挥,具体协调和组织大家开展好前期的调查研究。
3、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及相关网站。
活动过程一、课前互动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聊聊好吗?1、这两个星期你为今天的活动做了哪些准备?(生:找资料、逛书店、考察市场、到超市调查、访问他人、设计展板、制作茶食、准备茶具……)2、通过这些途径,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生: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品种、有关茶的诗词对联、茶的药用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使下面的活动有的放矢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
茶文化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茶,作为我国的国饮,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文化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为了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茶文化实验,通过实践体验,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传播;2. 掌握泡茶、品茶的技巧;3. 感受茶道精神,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4. 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三、实验过程1. 起源与发展: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茶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文化经历了从药用、食用到饮用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
2. 泡茶技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茶叶的泡制方法。
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通过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感受茶汤的色、香、味。
3. 品茶体验:我们尝试了多种茶叶,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通过品茶,了解茶叶的品质、产地、口感等特点。
4. 茶道精神: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我们领悟到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敬、清、寂”。
通过茶道活动,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生活情趣。
5. 传承与弘扬: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如茶艺表演、茶艺讲座等,将茶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传播,为今后的茶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泡茶技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不同茶叶的泡制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泡茶技能。
3. 品茶体验:通过品茶,我们感受到了茶叶的品质、产地、口感等特点,为今后的茶叶选购提供了参考。
4. 茶道精神: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我们领悟到茶道精神的核心,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了生活情趣。
5. 传承与弘扬:通过参与茶文化活动,我们积极传播茶文化,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贡献。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茶文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茶文化的内涵,掌握了泡茶、品茶的技巧,培养了良好的生活情趣,传承和弘扬了茶文化。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6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6篇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1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
《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学了课文后,学生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的资料,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悠悠茶韵中品味书香。
活动目的1、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宽茶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通过尝试制作茶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3、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科的综合,融语文、美术、自然、社会、劳动等各科于一体,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学生:1、通过阅读书籍、考察市场、个体采访、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文化信息,编辑茶韵文集,制作小报,布置展版。
2、自主合作制作茶食。
教师:1、准备课件及茶具、茶叶、开水等实物。
2、有计划地指派一名同学担任这次活动的总指挥,具体协调和组织大家开展好前期的调查研究。
3、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及相关网站。
活动过程一、课前互动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聊聊好吗?1、这两个星期你为今天的活动做了哪些准备?(生:找资料、逛书店、考察市场、到超市调查、访问他人、设计展板、制作茶食、准备茶具……)2、通过这些途径,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生: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品种、有关茶的诗词对联、茶的药用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使下面的活动有的放矢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说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玉皇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实乃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周围环境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几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大体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侍者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共事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往昔;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后处理发展处理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难点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青铜时代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率队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稀饭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喂食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巨大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牛骨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瑶族保留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药材以外,还可以腌渍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这类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蚕丝已却未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制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面食而已。
”2、南方饮茶绝非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清热解毒受到重视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急著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粤菜,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 (《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 “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 “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要用它。
一些文人雅客也喜欢喝茶,并有诗文反映茶事。
可看出,饮茶已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提神,保健的需要,还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
因此,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饮茶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梯,可以说茶文化的逐步形成时期。
3、饮茶风气传播全国(唐朝)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到了唐代中期,饮茶风气已经普及全国。
唐代南方已经有四十三个州,郡产茶,遍及今天南方13 个产茶省区,可以说,我国产茶地区的格局,在唐代就已经奠定了基础。
北方不产茶,北方人说饮之茶全靠南方运去,因而当时的茶叶褒义是非常繁荣的。
唐朝盛行的另一个原因是佛教的盛行。
上自皇家王室,下至穷苦百姓。
饮茶的习俗与儒,道,佛,哲学思想融会贯通,渐渐进入百姓们的精神领域。
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追求禅的意境。
因此有所谓的“禅茶一味”之说。
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也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外国传播。
因此,唐代是中国饮茶和茶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历的一座里程碑。
4、饮茶风气的盛行(宋代)“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
茶叶生产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龙团凤饼,名冠天下”的建茶精工细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茶文化也获得了发展,宋徽宗赵佶还对茶进行深入研究,写成茶叶专著《大观茶论》。
他是历第一个亲自写茶书的皇帝,饮茶的技艺传到海外。
推动了饮茶之风的盛行。
宋代饮茶风气的盛行还反映在都市里的茶馆文化生活非常发达。
宋代的诗人嗜茶,咏茶的也特别多。
明清两代,随着散茶的广泛流行,泡菜用具变得讲究起来,工艺精巧的紫砂壶和瓷器茶具品种繁多,茶进入了许多人家。
这些都构成了中华茶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向海外传播,时世界茶文化的源头。
5、饮茶风气的鼎盛(明清)明代在茶叶生产上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在茶生产上除了改进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
其次是花茶的生产,尤其是乌龙茶的制法的出现,此外,还有红茶,也是起与明而胜于清。
明清时期在茶叶品饮方面的重大成就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工夫茶是适应是茶的泡法需要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成的茶技艺。
6、中国茶叶再现辉煌(现代)二、茶道的产生和发展1、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茶艺出自茶道,始于唐代,因此,又有称其为茶道、茶礼的。
首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一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
从中可知,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序。
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
据《新唐书? 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十六个郡,可见规模之大。
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赶上宫廷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
987 年,陕西扶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使用的金银茶具以及琉璃茶具等,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整,而史料又未曾作过记载的茶类珍贵历史文物,它更帮助人们了解了唐代皇宫饮茶的豪华与饮茶的具体方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
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
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还远未完善。
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
在中国古代,如唐朝宫廷的“清明宴”、宋代的“斗茶”、明清文人的“茶宴”、寺院的“普茶”。
以及现代百姓招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里面都蕴含着茶的“道”和“艺”,但与生活紧切结合,所以比较接近实际,不像日本茶道那样过于程序化。
中国现代,发展成为规范化操作程度的要算是台湾。
台湾陆羽中心,致力于普及的泡茶技艺,通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百姓积极参与,并与众多茶馆紧密结合的一种大众饮茶消费的形式。
应用的器具包括、茶萼、茶船、茶巾、茶汤、茶档、茶盘、茶盂、水壶等。
2、茶道的形式及其发展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
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
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 ; 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志着“泡茶道”的诞生。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
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饮茶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煮时,要经过“三沸”。
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
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
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
稍后锅中的条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
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
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
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
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
因茶叶有不同种类,所以还存在另一种方法,将饼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开水冲泡,而不用烹煮,这是末茶的饮用方法。
到了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
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
点花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陆羽《茶经》说: “花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
”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
而点茶是由阉茶发展而来的。
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据宋代蔡襄的《茶录》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
”“钞茶一钱匙,先注汤调令极度匀。
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
神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
”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状态。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
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中叶的中唐时期,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创始人。
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有陆羽、常伯熊、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齐已等。
[唐代]茶人对茶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饮茶修道的思想。
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历[五代]、[北宋]、[南宋]末而亡,为时约五百年。
3、茶道的宗旨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
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 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中所修何道?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
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
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境界。
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4、外国茶道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
主人迎客入茶室,要跪坐在茶室门口,让客人一个个进去,客人经过门口时,要在门旁洗手,然后脱鞋入茶,主人则最后才进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礼。
主人开始煮茶时客人要退出茶室,到后面花园或石子路走走,让主人自由、从容地准备茶具、煮茶、泡茶。
主人泡好茶以后,再让客人再回茶室,然后开始一起饮茶,饮完茶以后,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向客人祝福道别。
印度人好喝奶茶,也爱喝一种加入姜或小豆蔻的“萨马拉茶”。
印度人传统饮茶方式较特别,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另外,绝不用左手递送茶具,因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
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他们先在茶壶里泡上浓浓的一壶,要喝时倒少许在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随各人习惯,调上浓淡不一的味道。
有客人来时,茶壶里的浓茶一倒,开水一冲,再在茶中加入果酱或蜂蜜,冲成果酱茶,即可尽情而饮。
以肉食为主的蒙古人,几乎餐餐都喝茶,喝砖茶。
这种砖茶是一种制成块状的茶,沏时敲一小块放入锅内加水煮开,不能简单地用开水沏泡,这种茶加一些盐和牛奶、羊奶、奶油,就成了奶茶。
泰国人喜欢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