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复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4、依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的勘探方法,请说出几种物探方法,各是依据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差异同第二题各种勘探方法的原理5、什么是地震勘探,它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包括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重地震波的传播路径;6、地震勘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20世纪中,按地震信息记录方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发展经历了光点记录,模拟磁带记录,数学记录三个阶段;7、你认为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迄今为止,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基于岩石中波传播性质的地震方法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中最主要的方法;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2. 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3. 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频率较低与天然地震的频率相近的波,弹性波在岩层中传播的一种通俗说法;地震波由一个震源激发;4. 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地震子波看作组成一道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6.射线:是用来描述波的传播路线的一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观测的一点P;这是一条假想的路径,也叫波线;射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波动经过每一点都可以设想有这么一条波线;7. 振动图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 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8. 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也叫做首波 ;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9.滑行波:由透射定律 可知,如果V2>V1 ,即sin θ2 > sin 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 时, 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11.时间场和等时面:12.地震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13 波阻抗:指的是介质地层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Zi=ρiVi,i 为地层,在声学中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波的反射和透射与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关;只有在Z1 ≠ Z2的条件下,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差别越大,反射也越强;14.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又称压缩波、膨胀波、纵波或P-波;15.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也称剪切波、旋转波、横波或S-波,速度小于纵波约倍; 横波分为SV 和SH 波两种形式;2211sin sin θθV V =16.体波:波在无穷大均匀介质固体中传播时有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它们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合称体波;17.面波: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不在测线上,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19、垂直地震剖面: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激发,即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称作地震测井;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 ,得出的是地震波垂直时距曲线;20 平均速度:就是用这组地层的总厚度去除以波在垂直层面的方向旅行的总时间;二、填空题2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若去掉外力以后,物体仍旧保持其受外力时的形状,这样的特性称为塑性.这种物体称为__塑性体;3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__转换___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_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_弹性_形变.也产生_塑性_形变.4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___弹性___形变或_塑性_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__物理性质___,作用其上的外力__大小__,作用力延续时间的__长短__,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_温度__、压力等外界条件.5 地震波遇到岩层分界面时主要产生两种波是___瑞利波、拉夫波__;17共炮点反射道集:在同一炮点激发,不同接收点上接收的反射波记录,称为共炮点道集;在野外的数据采集原始记录中,常以这种记录形式;可分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三、选择题1. 连续介质中,常见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Z关系是AAV=Vo1+βZ BV=Vo1+β+Z CV=VoβZ DV=1+2βZVo2. 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A直线 B曲射线 C双曲线 D抛物线3. 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沿A最大路径传播 B最小路径传播 C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 D双曲线路径传播4. 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CA一条条射线 B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一种波动 D面波5. 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AA垂直 B一致 C相同 D相反6. 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CA波长 B周期 C波数四、简答题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前进的波前成上每一点都可以看作一个二次的震波源,且后一时刻的波前面就是基于前一时刻的波前面所激发的所有二次波的包络面;2. 什么是费玛原理由Snell 定律可知,波在介质中由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的可以沿许多条不同路线传播;费马原理指出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旅行时为极小;这条路径正是垂直于波前面的路径,即射线路径;3. 什么是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反射定律:① 反射线、入射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② 反射线位于入射面内;③ 反射角θ′等于入射角θ;④ 反射线、入射线和法线所构成的的平面为射线平面,垂直与界面;透射定律:① 透射线也位于入射面内,② 入射角的正弦和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一和第二两种介质的波速之比;综合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扩展到多层水平层状介质的情况,可以得到斯奈尔Snell 定律:P V V V V V V Si Si Pi pi S S P p S S P P =======θθθθθθ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2222211Vp1, Vs1, Vp2,Vs2,......Vpi, Vsi —为各层的纵波、横波速度;P —为一常数,称为射线路径参数;4. 什么是折射波的盲区由于折射波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地表某个区段观测不到折射波,这个区段称为折射波的盲区;5. 什么是虚震源原理入射线OP 在分界面P 点入射,过P 点的法线为NN ′从震源O 向分界面 作垂线OD并延长,与反射线的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于O,把此点作为一个 虚震源;这时反射线可以看成是由O 点射出来的;虚震源是一个假设的 震源,引入它可以简化波的入射和反射路径的计算;6.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7. 波前和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的特点射线的特征总是与波阵面垂直,即与波前垂直; 在均匀介质中V 一定认为地震波以直线形式向外传播,射线垂直于波面;8、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c tg h OA θ⋅=2波阵面的形状决定波的类型,可分为球面、平面和柱面波等;平面波--波前是平面无曲率,象是一种在极远的震源产生的;这是地震波解析中的一种常用的假设;球面波--由点源产生的波,向四周传播,波面是球面9.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波面的形状取决于波源的形状和介质的性质;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同一个震源,在近距离的波为球面波,在远距离的地方可看成平面波;10.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当波从介质1传到介质2,两种介质的阻抗不同时,在分界面上会产生透射和反射,且满足斯奈尔定律;2当V2﹥V1时,透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θC,时透射角达到90度,这时波沿界面滑行,称滑行波;3滑行波是以下层的介质速度V2传播;4由于两种介质是密接的,为了满足边界条件,滑行波的传播引起了上层介质的扰动,在第一种介质中要激发出新的波动,即地震折射波;11、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 是一直线;12、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vxt =202)(t Vx t +=反射波时距曲线 是一条双曲线,最小值为x=0,t= h013、在纵测线,一个倾斜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和水平界面条件下有和异同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据双曲线的特点可知,该方程的极小坐标为: ;都是双曲线,但极小点位置不同;14.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一定是直线吗不一定,只有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才为直线,当速度与其他因素有关时就不是直线;15.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M1点相切,切点坐标:直达波时距曲线与折射波时距曲线相交,相交处为超前时间; 16.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水平界面折射波的时距曲线,这是一条标准的直线方程,其斜率k=1/V1,直线的截距为ti ,V1是下层介质的速度;根据视速度的定义,折射波的视速度应为V1,即为第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时把这种速度称为“界面速度”,因为滑行波正是以这个速度沿界面滑行的; 0V x t =0224V h x t +=0V x t →ti为折射波时距曲线延长后与时间轴x=0的交点,称之为与时间轴的交叉时; 17.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为什么不采用自激自收的观测方式从实际生产考虑,不采用自激自收方式,要得到M点正下方的反射反射,则需在M点两边对称的点上进行激发O和接收S; 21、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各层介质之间有波阻抗的差异;23、地震波的反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各层介质之间的波阻抗差.24、为什么地震反射波有强有弱,有正有负25、在地震勘探中,经常把地下的介质做哪些简化地震勘探中建立的多种地层介质结构模型①均匀介质②层状介质③连续介质;认为反射界面R 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层内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变,如地震波速度是一个常数V0;反射界面R是平面,可以是水平的或是倾斜面;认为地层剖面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的速度不相同,介质性质的突变;界面R可以是水平称水平层状介质或是倾斜的;把实际介质理想化为层状介质,因为沉积岩地区一般为层性较好,岩层的成层性又由不同岩性决定,不同岩性则往往有不同的弹性性质,因此岩层的岩性分解面有时同岩层的弹性分界面相一致; 所谓连续介质是认为在界面R两侧介质1与介质2的速度不相等,有突变;但界面R的上覆地层即介质1的波速是空间连续变化的函数;最常见的是速度只是深度的函数Vz;连续介质是层状介质的演变,当层状介质中的层数无限增加,每一层的厚度无限减小,这时层状介质就过渡为连续介质;26、层状介质情况下,引入平均速度的条件是什么①假想的均匀介质的厚度应当和水平层状介质总厚度相等;②假想的均匀介质的t0与水平层状介质t0相等;27、连续介质情况下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有何特点射线和等时面有何特点在炮检距不大时,可以把多层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看成双曲线;射线与等时面处处垂直,具有正交关系;在Vz=Vo1+βz 的条件下,地震波的射线轨迹是一个圆弧 ,在Vz=Vo1+βz 的条件下,地震波的等时线是一族圆,圆心在z 轴上;29、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反射界面埋藏越深,则视速度越大,即时距曲线越平缓;30、水平界面情况下,如何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求取浅层地层的埋深和速度31、连续介质情况下地震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征波从震源出发沿一条圆弧形的射线,先向下到达某一深度后,在没有遇到反射界面又向上拐回地面到达观测点,把这种“直达波”称回折波;它与均匀介质中直达波不同,直达波沿直线传播到达地面各观测点,它是沿着一条圆弧;回折波时距曲线方程特点:它是一条向下弯的曲线,当x 不太大时,它同速度等于v0的均匀介质中的直达波时距曲线直线是基本上重合的;回折波时距曲线在直达波时距曲线之下;回折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A 点相切;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m 层水平界面上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为 ,可以看到,利用折射波时距曲 线,能够方便的得到各分界面的界面速度和交叉时等量,进而可以求取各折射界面的深度值;这就所谓频谱分析,就是利用付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进而对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2、什么是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主频:频谱极大值所对应的频率;频宽:振幅谱等于最大值的倍处的两个频率值之间的宽度;3、什么是时间域采样定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频采样频率为fs 时,信号频率为f,则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当采样频率fs 大于信号频率f 的2倍时,采集到的离散信号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某一频率的连续信号,在离散采样时,由于采样频率小于信号频率的两倍,于是在连续信号的每一个周期内取样不足两个,取样后变成另一种频率的新信号,这就是假频;当时,有二、填空题1、一个谐振动是由__振幅__频率_和 __初相位_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量,振动波形都会发生变化.2、 描述滤波器的特性有两种方式,在时间域用____时域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在频率域,则用_____频域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3、由时间域函数到频率域的变换称为 傅里叶正变换 ,由频率域到时间域的变换称为傅里叶逆变换 ;s a f f f -=s s f f f 21>>ff s 2≥第三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炮检距: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2.偏移距: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μΔx ;3.观测系统: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4.规则干扰:具有一定频谱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以上一定同相轴出现的干扰波.5.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界面的观测次数而言,n次覆盖即对界面追踪n次.6.低速带、降速带:地表附近的地层,由于长期受地质风化的作用,变得较疏松,其波的传播速度比下层未风化层的速度要低很多,称该低速层为低速带. :某些地区,在低速带与相对高速地层之间还有一层速度偏低的过渡区,称为降速带;7 空间采样定理:空间采样间隔△x道间距必须小于视波长λ的一半,即在一个视波长内空间采样不能少于两个点,否则产生空间假频;8、随机干扰:表现为无一定频率、传播方向的干扰波,在地震记录上形成杂乱无章的干扰背景;形成形成因素很多,自然条件、激发条件、人为条件,如风吹草动、人的走动等;随机干扰也可能出现重复,如地表不均匀引起的散射;9、排列:用来记录反射地震波的炮点与检波点检波器组合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工区,此关系是固定的;二、填空题1、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非纵侧线和纵侧线两类;2、地震勘探中,一般用井中放炮,炸药埋藏应在潜水面以下 ,尽量避开低速度带 ,以保证能量损失小;3、在布置测线时,一般主测线应为直线和垂直构造走向 ;四、简答题1、地震测线布置的两点基本要求1测线应为直线;2测线一般垂直地下构造的走向;2、简述勘探的几个阶段路线普查、面积普查、面积详查、构造细测3、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试验工作干扰波的调查,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低速带、潜水面、地质构造特性等,激发、接收条件的选择2生产工作生产测量,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4、面波的特点1频率低几-30Hz2速度低100-1000m/s,常见的速度在200-500m/s,时距曲线是直线,3频散现象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变化V=Vf;在地震记录上呈扫帚状;(4)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深度和地质条件有关;5、如何根据确定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在施工中,每放一炮,排列和炮点向前移动的道数m 为式中: N 是排列中的接收道数:n 是覆盖次数;S 是一端放炮时等于1,两端放炮时等于2; 故可得m S N n 2⋅=,即可确定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 6、地震震源有哪些类型对震源有何基本要求震源分为两大类1、炸药震源普通炸药、聚能弹、炸药索2、非炸药震源气动、重锤、可控震源、电火花要求:1使地震波具有足够强的能量2使有效波具有较强的能量、显着的频谱特征和较高的分辨率7、影响炸药震源的因素有哪些1、激发方式:井中、坑中和水中激发,以井中爆炸的效果最好;优点:1降低面波和声波的强度;2减少炸药量; 3地震波有较宽的振动频谱;2、激发介质性质的影响在低速疏松岩石中激发时,能量被大量吸收,产生的振动频率低、能量弱;在坚硬岩石中激发所得到的振动频率偏高;应选用可塑性岩层,在胶泥、泥岩中激发得到的振动频率比较适中;3、激发深度的影响激发是应选在潜水面以下,利用潜水面的较强声阻抗使能量向下传播;(4)、炸药量对地震波的关系——炸药量影响地震脉冲的特征(5)、炸药量包的形状也影响激发波的特性(6)、炸药与介质的耦合关系影响波的能量(7)、小炸药组合爆破组合爆炸提高有效波振幅与其它干扰的比值,有利于有效波的方向选择接收(8)定向药柱采用多节延迟爆破,爆破速度与地震波下传速度相等;8、简述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定义:—利用气体或水力,驱动地面上或水介质中的钢板,使其产生一种频率可控制的波列,作为地震勘探的震源,震源的波列示已知的;工作原理:通过增加波列的延续时间来增加地震波的能量;使频率呈线性增加,然后利用相关技术来解决分辨率的问题;工作方法:根据相关分析原理,采用脉冲压缩记录方法也称连续振动法Vibroseis,向地下输入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脉冲信号,记录的地震响应在资料处理阶段将其压缩成一个短脉冲,从而达到既增强信号能量,又不降低分辨能力的目的;9、如何选择合适的道间距才能避免空间假频满足空间采样定理,空间采样间隔△x道间距必须小于视波长λ的一半fm为反射波最高频率;Vm为反射波视速度;x为最大炮检距;10、低速带对地震波有哪些影响低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和产生散射及噪音,并使反射波旅行时显着增大;低速带厚度、速度都会沿测线方向改变,导致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畸变,使地下构造形态受到歪曲;低速带底部有明显的速度突变,是地震射线剧烈弯曲; 低速带的测定,是为了静校正提供参数θλsin22fVX a=<∆。
地震勘探原理总复习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1、振动:物体围绕一个中心做往复运动波动:各振动在空间上的传播射线平面(三线所决定平面):由入射线、反射线和过反射点界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称为射线平面。
振动图:固定空间位置,观察r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波剖面:固定某时刻,观察质点位移随距离变化规律的图形。
时距曲线:表示某一波阻抗差界面反射波传播时间与炮检距关系的曲线,称为时距曲线。
2、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所求出的地震波速度称为均方根速度,这种近似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射线的偏折。
叠加速度:由共中心点道集速度谱求出的速度。
对一组共中心点道集上的某个同相轴,利用双曲线公式选用一系列不同速度来计算各道的动校正量,病进行动校正;当某个速度能把同相轴校成水平直线时,则这个速度就是这条同相轴对应的反射波叠加速度。
层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层的速度。
等效速度:在均匀介质条件下,理论双曲线与实际反射波时距曲线最佳拟合的介质速度。
视速度:不沿射线方向测得的传播速度。
视周期:从振动图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时间称为视周期。
视频率:视周期的倒数称为视频率。
视波长:从波剖面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
视波数:视波长的倒数称为视波数。
地震地质条件:在一个地区能否有成效的应用地震勘探,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条件。
具体可分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和深地震地质条件。
激发条件:是指震源种类、能量、周围介质的情况等与激发地震波密切有关的各种条件。
对陆上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埋置岩性和深度等。
对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
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
接收条件:是指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
具体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和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复习资料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总分40分)1、“陆相生油”理论是由李四光先生提出来的(×)。
2、1951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支石油地震勘探队(√)。
3、GeoEast是法国CGG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软件(×)。
4、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走的是最短距离路径(×)。
5 、地震信号的视周期越大,主频就越低(√)。
6、剪切模量定义为体积应力与体积应变之比(×)。
7、实际采集的地震记录中观察不到零相位子波(×)。
8、地震反射波振幅有强有弱只是地下构造造成的(×)。
9、地震垂直分辨率主要与第一菲涅尔带半径有关(×)。
10、地震检波器组合提高了信噪比,但降低了地震分辨率(√)。
11、地震测线上激发点与炮检距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12、地震反褶积只能用于提高地震分辨率(×)。
13、可以证明,地震均方根速度大于等于平均速度(√)。
14、地震水平叠加处理后,地震剖面上的绕射波得到了收敛(×)。
15、198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
16、马在田院士主要从事工程地震勘探工作(×)。
17、地震叠加速度分析是在地震水平叠加以后进行的(×)。
18、地震动校正的“动”主要体现在动校正量随着炮间距和传播时间等因素变化(√)。
19、利用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不整一或与之可以对比的整一,可以划地震层序(√)。
20、地震反射波层位和地下地层界面是一一对应的(×)。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总分28分)21、地震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A)A、弹性差异B、磁性差异C、电性差异D、密度差异22、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是何时成立的(A)A、1930B、1940C、1950D、196023、CDP技术是哪位地球物理学家发明?(A)A、梅恩B、卡切尔C、费森登D、明特罗普24、地震波大概在以下哪个频率范围之内是正常的?(A)A、3Hz-130HzB、5000Hz-10000HzC、1KHz-20KHzD、 1MHz-100MHz25、哪位科学家首先提出了纵波和横波的概念?(B)A、牛顿B、泊松C、瑞利D、胡克26、某一水平地层界面产生折射波的主要条件是(C)A、地层界面下伏介质速度小于上覆介质速度B、地层界面上下有波阻抗差异C、地层界面下伏介质速度大于上覆介质速度D、地层界面上下有密度差异27、地震褶积模型是由哪位地球物理学家首先提出的?(B)A、梅恩B、Enders RobinsonC、卡切尔D、费马28、一个水平界均匀介质情况下共中心点记录的时距曲线方程是(A)A、双曲线B、抛物线C、直线D、折线29、以下哪个英文缩写指的是垂直地震剖面(A)A、VSPB、RVSPC、SWDD、LWD30、以下哪个不是地震预处理的内容?(A)A、动校正B、数据加载C、数据解编D、观测系统定义31、以下哪个不是地震数据的记录格式?(A)A、LasB、SEG-2C、SEG-2D、SEG-D32、地震数字滤波处理的目的是(B)A、提高分辨率B、提高信噪比C、速度分析D、提取子波33、地震地层学出现在什么年代(A)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80年代34、直接烃类指示“DHI”是什么英文的缩写 (2分)A、Direct Hydrocarbon IndicatorB、Direct Hydrocarbon InterpretationC、Direct Hydrocarbon IndexD、Direct Hydrophone Indicator35、地震偏移处理主要目的是(B)A、提高信噪比B、提高分辨率C、提高速度精度D、降低处理成本36、以下哪个是地震资料处理软件?(C)A、检波器B、可控震源C、GeoEastD、空气枪37、地震横波可以在哪种介质中传播(C)A、空气枪B、石油C、碳酸盐岩D、空气38、A VO指的是(B)A、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变化B、地震反射波振幅随频率变化C、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相位变化D、地震反射波振幅随波形变化39、A,B,C是什么地震干扰波?(A)A、声波B、面波C、多次波D、绕射波40、下面地震剖面中的断层是(A)A、正断层B、逆断层C、背斜D、向斜三、多选题(每小题3分,总分30分)41、地震波垂直入射情况下,产生反射波的主要条件是(B D)A、反射界面上下有温度差异B、反射界面上下有弹性差异C、反射界面上下有压力差异D、反射界面上下有波阻抗差异42、测量地震平均速度的方法主要有(A C)A、地震测井B、静校正C、声波测井D、密度测井43、制作影响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主要因素有(A B D)A、测井资料质量B、子波的频率C、自然伽玛测井D、地震子波类型44、地震多次波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种(A B C)A、全程多次波B、短程多次波C、微曲多次波D、点绕射波45、问题39 多选 (3分) (A C D)在地震反射波记录上,地震面波干扰的主要特征A、能量强B、速度高C、频散D、低频46、海上地震勘探与陆上的最大差别在于(B C D)A、没有干扰波B、使用空气枪震源C、使用拖揽D、在船上施工47、地震勘探对震源的基本要求是(A B C DE)A、能量足B、频带宽C、噪音小D、一致性好E、健康安全与环保48、陆上地震可控震源适合于哪些地区进行地震波激发?(A B D)A、城市B、沙漠C、沼泽D、极地49、以下哪些说法是相同的意思(A B C)A、NMOB、正常时差C、动校正量D、DMO50、求取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的主要方法有(B C)A、滤波B、浅层折射法C、微地震测井D、地震偏移(第1周)第1章石油勘探概论第一章石油勘探概论单元测验问题1 单选 (2分)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是哪个缩写词?AAPG美国石油地质家学会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PE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CGS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问题2 单选 (2分)地震勘探的英文是以下哪一个?seismic exploration geophysics exploration earthquake exploration exploration seismology 问题3 单选 (2分)地震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弹性差异密度差异磁性差异问题4 单选 (2分)电法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磁性差异弹性差异密度差异问题5 单选 (2分)磁法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磁性差异弹性差异密度差异问题6 单选 (2分)重力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弹性差异密度差异磁性差异问题7 单选 (2分)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是何时成立的?1930年1940年1950年1960年问题8 单选 (2分)CDP技术是哪位地球物理学家发明?梅恩卡切尔费森登卢德格尔·明特罗普问题9 单选 (2分)中国第一支石油地震勘探队成立于1921年1939年1945年1951年问题10 单选 (2分)以下哪个不是地球物理勘探公司BGP中国东方地球物理公司CGG法国地球物理总公司SPE是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WGC美国西方地球物理公司。
地震勘探原理模拟试卷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1级专用考试内容包括《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教材前6章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3分/题)1、地震子波——具有2-3个或多个相位、60-100ms延续时间的稳定的地震波形。
(3分)2、虚震源——从将见见面就看见地面震源O点向界面R所作的镜像点即为虚震源O*。
(3分)3、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是利用波前概念来研究波的传播规律的,可表述为:在已知波前面(等时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新的波,称其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的这些子波的包面或线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
这样从前一个波前面位置移到下一个波前面位置,如法炮制,便可得到介质中的等时面系,因而得到波在该介质中传播的全部特点。
(3分)4、多次覆盖——是指对地下界面连续观测的次数。
(3分)5、SST解释方法——对地震剖面进行构造、地层和圈闭解释的工作方法。
(3分)6、同相轴——在地震剖面上相同相位(波峰或波谷)的连线。
(3分)7、剖面闭合——相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层位的t0时间应该相等。
(3分)8、垂向分辨率——是指在地震剖面上能区分相邻地层的最小间距。
(3分)9、剩余时差——经正常时差校正后的残剩时差。
(3分)10、动校正——在水平面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做正常时差校正或称为动校正。
(3分)二、填空题(共计30分,1分/空)1、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V2>V1 、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分界面两侧介质的波阻抗不相等。
(3空)2、瑞雷面波的主要特点是低频、低速、频散和逆时针方向的椭圆轨迹。
(4空)3、从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综合平面图上可以得到共激发点、共中心点、共接收点和共偏移距四种记录。
(4空)4、讨论检波器组合的解题思路是:把组合看成一个滤波系统,单个检波器的信号看成是滤波系统的输入,若干个检波器组合的信号为滤波系统的输出。
参考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题答卷采集部分
地震勘探原理〔采集部分〕试卷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观测系统: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2.振动曲线: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3.分辨率:两个波可以分辨开的最小距离叫做分辨率.4.折射波:地震波以邻界角入射到介质分界面时,透射角等于90.,透射波沿界面滑行,引起上层介质震动而传到地表,这种波叫做折射波.5.屏蔽:由于剖面中有速度很高的厚层存在,引起不能在地面接收到来自深层的反射波, 这种现象叫做屏蔽效应.〔如果高速层厚度小于地震波波长,那么无屏蔽作用〕.上部界面的反射系数越大,那么接收到的下部界面的能量越小,称屏蔽作用越厉害.6.波阻抗:介质传播地震波的水平.波阻抗等于波速与介质密度的乘积〔Z=Vp〕 o7.频谱: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做复杂振动的频谱.8.尼奎斯特频率:是指采样率不会出现假频的最高频率,它等于采样频率的一半,也称为折叠频率.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也以较低频的假频出现.9.视速度:沿检波器排列所见的波列上被记录的速度.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10.反射系数:反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的振幅之比,叫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3c3D三分量三维;AVCB幅随偏移距的变化.2.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一波.3.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检波器—等机械振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4.二维观测系统确定后,改变炮点间隔,会使覆盖次数发生变化.5.沿排列的CM电距为12_道距.6.通常,宽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定义是:当横、纵比大于05时,为宽方位角观测系统.7.线束状三维勘探中,子区是指两条相邻的震源线和两条相邻的接收线所确定的区域.8.三维地震勘探工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测线称为联络测线,垂直于构造走向的测线称为 . 土测线-.9.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界面上下地层的波阻抗差异的大小.10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可分为水平〔横向〕分辨率和垂直〔纵向〕分辨率.11在行业标准中规定,覆盖次数渐减带一般要求大于偏移孔径和最大炮检距的1/5〔或20%〕三 .计算题〔10分〕1.计算下列图中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p 1=2.5g/cm3v1=3000m/s3p 2=3g/cmv2=5000m/sR二( p 2V2- p i V i)/( p 2V2+ p 1V1)=(5000*3-3000*2.5)/(5000*3+3000*2.5)=0.332.双井组合激发时,如单井药量为8kg,要使组合爆炸得到良好的效果,两口井的距离应不低于多少米D=3d3=3*81/3=6m四.问做题(40分)1.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各层介质之间有波阻抗的差异.2.什么是组合检波,它在地震勘探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将多个检波器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接收地震波,称为组合检波.组合检波在地震勘探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的传播方向不同和统计效应来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有效方法.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与有效波方向上有差异的干扰波,首先检波器组合可以使信号增强,但有效波增强幅度大,干扰波相对得到压制.其次,检波器组合可以使通放带变窄,那么相应压制带就变宽了,所以说可以压制方向存在差异的干扰波.3.低速带对地震波有哪些影响?低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和产生散射及噪音,并使反射波旅行时显着增大.低速带厚度、速度都会沿测线方向改变,导致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畸变,使地下构造形态受到歪曲.低速带底部有明显的速度突变,使地震射线剧烈弯曲.4.什么叫地震勘探的垂直分辨率如何提升地震勘探的垂直分辨率垂直分辨率指用地震记录沿垂直方向能够分辨的最薄地层的厚度.提升地震勘探的垂直分辨率主要方法:选择适宜激发和接收条件,设计适宜的观测系统提升地震波主频和频带宽度;在资料处理中采用反褶积等方法,压缩地震子波延续时间. 采用横波勘探也可以提升垂向分辨率.地震勘探原理〔采集局部〕试卷二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波前:地震波从爆炸点开始向地下均匀介质中各方向传播时,在某一时刻把空间中把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那么该曲面称为该时刻的波前.2.主频:频谱曲线极大值所对应的频率,也就是一般说的地震脉冲的主频率.3.临界角:使折射线正好沿两介质的接触面传播时的入射角.4.横向分辨率:为沿水平方向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宽度.5.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6.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7.屡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屡次观测.8.取样〔采样〕定理:频带有限函数可以用对它等间隔取样的一组离散值近似表示,取样数对最高频率每周期不能少于2个.9.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遵循时间最短原理.10.S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二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AVA振幅随采集平面的方位角的变化;CM明反射面元〔共中央点〕.2.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最短时间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费马原理.3.线束状三维观测时,总覆盖次数等于纵线方向覆盖次数乘以横线方向覆盖次数,最低不少于最正确品质二维覆盖次数的2/3.4.列举出地震记录中常出现的五种干扰波环境噪声、面波、声波、折射波、侧面波等.5.三维勘探设计中,可获得反射资料的三个区带为覆盖次数渐减带、偏移升径区带和可用解释资料区带.6.在勘探目标深度确定和装备允许的前提下,最大炮检距〔XmaX主要由速度分析精度需求和动校拉伸要求确定.7、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非纵测线和纵测线两类.8、一个谐振动是由振幅、频率和初相位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量,振动波形都会发生变化..三 .计算题〔10分〕1.二维地震采集,双边放炮,接收道为N=4801,覆盖次数n=80^,无障碍情况下,炮点间隔是多少道D=NS/2n=480*2/〔2*80〕=32.某反射界面,上覆地层波速为3000m/s.下伏地层波速为6000m/s,求此界面的临界角.sin 9 =v/v 2=3000/6000=0.59 =300四.问做题〔40分〕1.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反射界面埋藏越深,那么视速度越大,即时距曲线越平缓.2.激发介质性质对激发效果有什么影响?在低速疏松岩石中激发时,能量被大量吸收,产生的振动频率低、能量弱;在坚硬岩石中激发所得到的振动频率偏高;应选用可塑性岩层,在胶泥、泥岩中激发得到的振动频率比较适中.3.组合对随机干扰的压制效果如何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随机干扰,提升信噪比.当组内各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地区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好检波器组合后,其信噪比增大而倍.4.什么地质条件下容易产生地震绕射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它答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地层岩性的突变点〔如短程的断棱,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的突起点等〕,这些突变点会变成新的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称为绕射波. 通过偏移叠加处理,可以有效地收敛绕射波.地震勘探原理〔采集局部〕试卷三二 .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直达波:从震源直接沿测线传播的波,没有遇到分界面.2.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3.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4.虚反射:地震波从爆炸点向上传播,然后又在风化层底面或地面向下反射的能量.5.均方根速度:把层状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作均匀介质的双曲线型时距曲线求出的速度.也就是把各层的速度值的平方按时间加权平均,再取平方根.6.广角反射:入射角接近或大于临界角的反射.在接近于临界角时,反射系数可以具有较大的数值.7,非纵排列:反射法的一种布置方法,炮点与检波线不在一条线上,离开排列有较大距离.也叫非纵排列.8.倍频程:频率之比为2 〔或1/2〕的两频率之间的间隔.9.低速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范围内,地震波传播速度比下面的地层地震波速低得多, 这个深度范围的地层叫低速带.也称风化带或风化层.10.波剖面:描述质点位移与空间关系的图形叫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三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NMOE常时差校正/动校正;CR叫反射点2.在没有环境噪音的情况下,地震记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3.而元细分观测系统要求保证震源线和检波器线间距不是道距的整数倍.4.面元细分在满足地质解释上的优点缩小面元尺寸提升分辨率S匝大面元尺寸提升资料信噪比.5.可控震源激发的频宽是可以限制的,而井炮那么不然6.当接收道数、单位面积的炮点密度一定的情况下,面元尺寸大小决定着覆盖次数和信噪也S低.17.检波器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①=0.7 〔或1/21/2〕时,那么y的这个变trr-化范围就是通放带.右图是4个检波器线性组合时的方向特性曲线.8.转换波的速度小于纵波速度.9.纵波激发时,反射波中,不产生S反射.10.地震波从爆炸点向上传播,然后又在风化层底面或地面向下反射的能量称为虚反比11.信噪比大于1的频带宽度称为优势频带.12.采用可控震源激发时,扫描频带宽度要适合地层反射的响应,扫描方式、出力、扫描长度、震动台次要有利于改善子波和提升信噪比.四 .计算题〔10分〕1.某高陡构造区主要勘探目的层共3层,从浅至深深度分别为1000m 2000m 3000m速度分别为2800m/s、4000m/s、5000m/s,地层最大倾角都为450,在不考虑考第一菲涅尔带半径和入射角情况下,其偏移孔径为多少M=Ztan9 =3000*tan45°=3000m2.假设地层速度V=3000m/s,倾角=30°,对于f=60Hz的地震波,道距A x取多大才不会产生空间假频?Ax=V/〔2fsin 9 尸3000/〔2*60*sin30 0〕=3000/〔2*60*0.5〕=50m五.问做题〔40分〕1.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当波从介质1传到介质2,两种介质的阻抗不同时,在分界面上会产生透射和反射,且满足斯奈尔定律.2〕当V2> V1时,透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到达临界角8C,时透射角到达90度,这时波沿界面滑行,称滑行波.3〕滑行波是以下层的介质速度V2专播.4〕由于两种介质是密接的,为了满足边界条件,滑行波的传播引起了上层介质的扰动,在第一种介质中要激发出新的波动,即地震折射波.2.试述纵波与横波的传播特点.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3.干扰波与有效波的主要区别.1〕传播的方向可能不同.2〕频谱可能不同.3〕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异.4〕出现的规律可能有差异.4.检波器组合对地震波频率有何影响检波器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组合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组合后信号的频谱与组合前单个检波器的信号频谱有差异,即组合前后的波形发生了畸变.虽然组合本身具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但我们不是利用这种频率选择作用进行频率滤波.。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
1、油气勘探的三种方法:1、地质法:(Geology Method)2、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3、钻探法:Drill Way (Log/Well)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概念及分类:它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
分类:地震勘探弹性差异重力勘探密度差异磁法勘探磁性差异电法勘探电性差异地球物理测井3 地震勘探: 在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与其它的地球物理资料、钻井资料及地质资料联合使用,并根据相应的物理与地质概念,能够得到有关构造及岩石类型分布等信息4、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Elasticity Property Difference ) 引起弹性波场变化(Elasticity Filed)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Elasticity Waves Abnormal) 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Seismograph ) 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Inversion Geological Structure5、自激自收:6、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一章一、名词1、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成都理工大学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1----断层在时间剖面的特征标志?1)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
2)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上升盘地层变薄。
3)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
4)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
5)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准。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
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
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1)各种反滤波方法都必须有若干假设条件;2)反射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问题;3)噪声干扰的影响;4)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问题。
4----.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叠后偏移成像原理)①把地下地质界面看成具有爆炸性的爆炸源。
②爆炸源的形状、位置与地质界面一致。
③爆炸源产生的波的能量、极性与地质界面反射系的大小、正负对应。
④并假定当t=0时,所有爆炸源同时起爆,沿界面法线方向发射上行波到达地面观测点。
地震勘探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勘探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地震勘探中,用于记录地震波的仪器是:A. 地震仪B. 地震计C. 地震检波器D. 地震检波器阵列答案:C2.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 岩石的密度B. 岩石的孔隙度C. 岩石的弹性模量D. 岩石的渗透性答案:C3. 地震勘探中,反射波的到达时间与下列哪项无关?A. 地层的倾角B. 地层的厚度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 地震仪的灵敏度答案:D二、多选题1. 地震勘探中,常用的震源有:A. 爆炸震源B. 振动震源C. 电磁震源D. 声波震源答案:A B2. 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A. 地层的厚度B. 地层的倾角C. 地层的岩性D. 地震仪的摆放位置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地震勘探中,震源和检波器之间的距离越大,地震波的反射时间越长。
答案:错误2. 地震波的频率越高,其穿透能力越强。
答案:错误3.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与地层的厚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使其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当地震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或折射,通过地面的检波器接收这些反射或折射波,然后对这些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地下结构和岩性。
2. 地震勘探中,为什么需要进行多次覆盖?答案:地震勘探中进行多次覆盖是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的多次覆盖,可以减少噪声的干扰,提高反射波的识别率,同时也可以增加数据的冗余度,有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可靠性。
五、计算题1. 如果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米/秒,反射波的到达时间为0.5秒,求地层的厚度。
答案:地层的厚度 = 传播速度× 到达时间 / 2 = 2000米/秒× 0.5秒 / 2 = 500米六、分析题1. 分析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频率和波速对勘探效果的影响。
最新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反射波: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经波阻抗界面反射到达接收点的波叫做反射波。
2、有效波:那些可用来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为有效波或信号,如在进行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时,反射纵波为有效波。
3、干扰波:所有妨碍认辩、追踪有效波的其他波均属于干扰波范畴。
4、多次波:从震源出发,到达接收点时,在地下界面之间发生了一次以上反射的波。
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折射—反射波和扰射—反射波等等统称为多次波。
二、填空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电法勘探, 磁法勘探, 重力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2.用___人工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地下介质中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地下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物探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3.地震勘探分___折射波_______地震法、__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__透射波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地表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介质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5 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振动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振动_____转换成___电信号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数字磁带___地震记录.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处理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解释______,做出地震_构造图___________,并提出____井位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7. 根据炮点__检波点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连续____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相互位置______关系.这种关系称为__观测系统______.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____两大类.9.地震波属于__弹性波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介质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
1、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 2、地震勘探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4、依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的勘探方法,请说出几种物探方法,各是依据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差异?2、地震波运动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地震波运动学2. 地震波动力学3. 地震波4. 地震子波5.波前6.射线7. 振动图和波剖面8. 折射波9.滑行波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地震视速度13 波阻抗 14.纵波 15.横波 16.体波17.面波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 19、垂直地震剖面 20 平均速度二、简答题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2. 什么是费玛原理?3. 什么是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4. 什么是折射波的盲区?5. 什么是虚震源原理?6.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7. 波前和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的特点?8、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9.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10.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1、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2、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3、在纵测线,一个倾斜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和水平界面条件下有和异同?14.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一定是直线吗?15. 对于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6. 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7、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9、为什么在激发点附近观测不到折射波?20、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为什么不采用自激自收的观测方式?21、什么叫地震的纵测线和非纵测线?22、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23、地震波的反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4、为什么地震反射波有强有弱,有正有负?25、在地震勘探中,经常把地下的介质做哪些简化?26、层状介质情况下,引入平均速度的条件是什么?28、理解地震波视速度的概念,地震波的视速度一定大于真速度吗?29、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30、水平界面情况下,如何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求取浅层地层的埋深和速度?3、频谱分析练习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2、什么是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3、什么是时间域采样定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频?4、地震野外采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炮检距2.偏移距3.观测系统4.规则干扰5.多次覆盖6.低速带、降速带 7 空间采样定理 8、随机干扰 9、排列二、填空题1、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和两类。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数据解释考核试卷含答案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数据解释考核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A. 地震波B. 重力波C. 磁波D. 声波答案:A2. 地震勘探中,反射波的极性变化主要取决于()。
A. 地层密度B. 地层速度C. 地层界面D. 波的传播方向答案:C3. 在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静校正的作用是()。
A. 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B. 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C. 消除地震资料中的静态时差D. 增强地震资料的振幅答案:C4. 以下哪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可以用来提高资料的垂向分辨率?()A. 频率域滤波B. 时间域滤波C. 反褶积D. 静校正答案:C5. 地震资料解释中,断层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 地震波形的突变B. 地震波振幅的变化C. 地震波的相位变化D.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答案:A6. 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以下哪个参数对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A. 波阻抗B. 声阻抗C. 速度D. 密度答案:A7. 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A. P波B. S波C. 面波D. 驰波答案:A8. 以下哪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可以提高资料的横向分辨率?()A. 预测反褶积B. 频率域滤波C. 递归滤波D. 偏移归一化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9.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有关。
答案:密度和弹性10. 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的作用是消除地震资料中的()。
答案:静态时差11. 地震资料解释中,断层识别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形的()。
答案:突变12. 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波阻抗资料可以用来预测()。
答案:储层13. 地震勘探中,P波和S波传播速度之比称为()。
答案:泊松比14. 地震资料处理中,反褶积的目的是提高资料的()。
答案:垂向分辨率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5. 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复习题
第一章1、波前:如果在某一时刻t,我们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震动的点连接成面,该曲面成为波前面,简称波前。
2、波尾:如果在某一时刻t,我们把空间中所有刚刚要结束震动的点连接成面,该曲面成为波尾面,简称波尾(我类推的……)。
3、地震子波:在信号分析领域中,把具有确定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称为地震子波。
4、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5、波阻抗:ρ与V的乘积6、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也叫几何地震学。
7、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距离x之间的关系。
8、t o时间: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
9、费马原理: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与沿其他任何路径的旅行时相比最小,亦是沿旅行时最小的路径传播原理。
10、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是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
*11、折射波在实际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折射层”数目少于反射层“屏蔽效应”浅层折射法测定低速带厚度和速度*12、图1:①直达波TDC是反射波TDC的渐近线②反射波TDC与折射波TDC相切③直达波TDC与折射波TDC相交13、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a当界面波阻抗相等时只有透射而无反射,只有界面波阻抗不等时才有反射,这是界面形成反射波的必要物理条件。
b波阻抗差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的强度不仅随波阻抗差二增大,还随波阻抗之和的增大而减弱。
由于一般地层的波阻抗随深度增加而加大,浅层反射界面具有相同的波阻抗差时,深层反射界面反射系数相对变小,反射波强度减弱。
c当反射界面下介质波阻抗大于入射介质波阻抗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相同,称为正极性反射;反之,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反,相差180º,称为负极性反射。
利用反射极性的变化,可判断地下岩层性质。
《地震勘探原理》题集
《地震勘探原理》题集一、选择题1.地震勘探中,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遇到不同弹性性质的岩层界面时会产生什么现象?A. 反射和折射B. 绕射和透射C. 反射和透射D. 折射和绕射2.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激发地震波B. 接收地震波C. 分析地震波D. 发射电磁波3.地震勘探中使用的震源主要有哪几种类型?A. 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B. 电火花震源和气压震源C. 机械震源和电磁震源D. 气压震源和重力震源4.下列哪一项不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检波器?A. 动圈式检波器B. 压电检波器C. 磁电检波器D. 光电检波器5.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是指什么?A. 直达波B. 反射波C. 折射波D. 绕射波6.地震勘探中,用于描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是什么?A. 时间曲线B. 速度谱C. 深度曲线D. 波阻抗曲线7.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如果遇到高速层覆盖在低速层之上,会产生什么类型的波?A. 首波B. 反射波C. 折射波D. 绕射波8.下列哪一项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A. 构造解释B. 岩性解释C. 储层解释D. 流体解释9.地震勘探中,用于衡量地震波能量的物理量是什么?A. 振幅B. 频率C. 相位D. 波长10.地震勘探中,常用于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是?A. 叠加B. 滤波C. 反褶积D. 偏移二、填空题1.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岩层具有不同的______和______的特性,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在地震勘探中,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主要包括______波和______波。
3.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环节。
4.地震记录上,初至波之后到达的波通常是______波,它携带了地下界面的重要信息。
5.地震资料解释中,______是地震勘探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
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可借助于图和公式解答)1、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 ,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 之间的关系曲线。
2、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
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
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refractions) ,也叫做首波(Head Wave) 。
3、DMO 校正:又称倾角时差校正,由于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系,激发点两侧对称的位置上接受到的同一反射界面的时间不一样,存在倾角时差。
对其进行校正称为DMO 校正。
4、时间平均方程:fS V V V φφ-+=11。
其中:S V 是流体速度,f V 为岩石骨架速度,φ为孔隙度。
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层以上的总地层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6、惠更斯原理:在波前面上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波 (震)源,叫子波源。
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波,叫子波,子波以所处点的速度传播。
1、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
2、滑行波:由低速层向高速层入射,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在地层分界面上会产生沿界面滑行的波,称为滑行波。
滑行波以高速层的速度传播。
3、偏移归位:把水平叠加剖面上偏移的反射层,进行反偏移,使地层的真实位置形态得到恢复,通常把这个工作称为偏移归位。
4、Dix 公式其中:n V 是第n 层的速度,n R V ,为第1层到第n 层的均方根速度,1,-n R V 第1层到第n-1层的均方根速度,n t ,0为从地面到第n 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1,0-n t 为从地面到第n-1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5、等效速度:引入速度 , 将均匀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转化为,速度ϕV 称为等效速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复习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反射波在不同密度的媒质分界面发生反射的波2.透射波地球物理学透射波即透过波3.滑行波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且V2>V1,透射波就会变成滑行波。
4.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
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
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
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6.射波前7.均匀介质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8.层状介质指地质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速度是不相同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
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因介质内任意一点坐标(x,y,z)确定波前到达这点的时间t而确定的标量场g(x,y,z)就是时间场等时面:波前面就是等时面12.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
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14. 时间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式。
15. 频率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上的表现形式。
16. 褶积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输出相应)17. 离散褶积由离散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18. 互相关用来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通常通过与已知信号比较用于寻找未知信号中的特性。
19. 自相关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自相关性20. 离散互相关21. 离散自相关22. 采样间隔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储存,需要采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波前:如果在某一时刻t,我们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震动的点连接成面,该曲面成为波前面,简称波前。
2、波尾:如果在某一时刻t,我们把空间中所有刚刚要结束震动的点连接成面,该曲面成为波尾面,简称波尾(我类推的……)。
3、地震子波:在信号分析领域中,把具有确定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称为地震子波。
4、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5、波阻抗:ρ与V的乘积6、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也叫几何地震学。
7、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距离x之间的关系。
8、t o时间: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
9、费马原理: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与沿其他任何路径的旅行时相比最小,亦是沿旅行时最小的路径传播原理。
10、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是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
*11、折射波在实际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折射层”数目少于反射层“屏蔽效应”浅层折射法测定低速带厚度和速度*12、图1:①直达波TDC是反射波TDC的渐近线②反射波TDC与折射波TDC相切③直达波TDC与折射波TDC相交13、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a当界面波阻抗相等时只有透射而无反射,只有界面波阻抗不等时才有反射,这是界面形成反射波的必要物理条件。
b波阻抗差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的强度不仅随波阻抗差二增大,还随波阻抗之和的增大而减弱。
由于一般地层的波阻抗随深度增加而加大,浅层反射界面具有相同的波阻抗差时,深层反射界面反射系数相对变小,反射波强度减弱。
c当反射界面下介质波阻抗大于入射介质波阻抗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相同,称为正极性反射;反之,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反,相差180º,称为负极性反射。
利用反射极性的变化,可判断地下岩层性质。
14、为什么利用地震折射波进行石油勘探的效果不如地震反射波?第二章1、频谱:一个复杂振动信号,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这些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做复杂震动的频谱。
2、波散:波在一种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依频率而变的现象。
3、频散:4、主频:频率最大值所对应的频率。
5、地震波频谱的特点有哪些?答:地震波一般包括反射波、折射波、面波、声波等、也包括纵波和横波,地震波的频谱具有以下特点:a不同的波具有不同的频谱b同一界面反射纵波比反射横波具有较高的频谱和较宽的频带c反射波的频谱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d反射波的频谱与反射界面的结构有关e波的干涉对反射波频谱的影响f反射波的频谱与激发和接受条件有关6、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地质因素有哪些?答:①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表层介质的不均匀性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很大。
1在地表附近存在低速带,低速带的弹性很差,对地震波有很强烈的吸收作用,使返回地表的反射波的旅行时发生畸变。
2如果地表缺失低速带,为出露的较致密的岩层,由于致密岩层对各种高频干扰的吸收能力很低,所以形成较强的干扰背景。
此外在缺失低速带沉积的情况下地表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面波,其频率和速度与反射波相近,造成反射波难以辨别②地下地震地质条件1介质的成层性:地震介质的成层分布对地震勘探而言是有力而必不可少的地质条件。
由于沉积层的成层性,各层物质和波阻抗不同,组成一系列地震界面。
波在这种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各界面后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地震勘探正是利用了波的这种反射特性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2界面的质量:反射波的形成取决于地层的波阻抗差,反射波的稳定性取决于反射界面的质量及反射界面的显著性、平滑度和稳定性。
显著性是指界面上下岩层物理性质的差异程度,突变是有利条件,但过于显著则出现屏蔽现象。
平滑度是指界面凹凸不平的程度,凹凸不平时会产生漫反射。
稳定性是指地震反射界面的延续程度,岩相带频繁交替变化或断裂破碎带发育造成界面延续中断不利于地震解释。
第三章1、规则干扰波:是指具有一定频率和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以及海上高频交混回响等。
2、随机干扰:又叫无规则干扰波,主要是指无一定视速度的、无一定主频的、在地震记录上造成杂乱干扰背景的一类干扰波。
3、多次覆盖:对反射界面上的反射点重复采样多次的系统。
4、共反射点道集:若过某反射点在测线上的投影点做垂线,则此垂线称为共反射点线,凡与其相交的共炮点线上的道号组成共反射点道集。
5、检波器组合:将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多个检波器联结起来,将其接收到的地震信号叠加在一起作为一道地震信号记录下来。
6、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区别是什么?分别用什么办法压制干扰波?答:主要区别:①传播方向上可能不同。
例如水平界面的反射波差不多是垂直从地下反射回地面的,而面波是沿地面传播的。
实质上就是视速度的差别。
针对这一类型的干扰波,在野外施工时,往往采用检波器组合的方法来压制;在进行资料处理时,还可以采用视速度滤波(f-k滤波)进行去除。
②有效波和干扰波可能在频谱上有差别。
此类干扰波的压制方法主要是野外记录时进行有目的的滤波和室内的频率滤波处理。
③有效波和干扰波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
如多次波,在经过动校正后,剩余时差仍不为0,如今广泛使用的野外多次覆盖、室内水平叠加技术能较好压制多次波;另外,预测反褶积方法对多次波也有良好的压制效果。
④有效波和干扰波在他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异。
例如风吹草动等引起的随机干扰的出现规律就与反射波的很不相同。
对于随机干扰,主要是利用其统计规律进行压制,如多次叠加、组合法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另外,相关滤波、想干叠加等室内处理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7、组合的原理?答:组合法是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别而提出的压制干扰的方法。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波是反射波。
来自地下深处的反射波传到地表时,由于低速带的存在,成近似垂直地面地到达接收点,而地震面波等干扰波的传播方向则是沿着地表的。
组合法能加强垂直传播或近于垂直传播的波,相对削弱水平方向传播的波,这样,便提高了信噪比。
第四章1、动校正:就是把炮检距不同的各道上来自同一界面、同一点的反射波到达时间,校正为共中心点处的回声时间。
2、静校正:是研究地形、地表结构对地震波传播时间的影响,把由于激发和接受时地表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时差求出来,再对其进行校正,使畸变了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对地下构造做出准确解释的过程。
3、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反射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0m之差称为剩余时差。
4、水平叠加:是将不同接收点接收到的来自地下统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能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多次波)效果最好。
5、偏移归位:将各个地震数据元素归位到产生这些波形的反射层或绕射点相应位置。
6、共中心点叠加:野外采用多次覆盖技术,对同一反射点多次采样,室内采用水平叠加技术,将不同炮检距下接收到的同一点的反射波,经过动校正后叠加起来。
7、简述动校正的作用和目的?答:动校正的目的是实现同相位叠加。
在地面水平、反射面为平面、界面内介质均匀的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为一条双曲线,它不能直接反映地下界面的起伏情况,只有在激发点处接收的t 0时间,才能反映界面的真深度。
如果能除掉正常时差,则每个接收点就好像自激自收点了。
时距曲线可变成处处都是t 0的直线,即与界面产状完全一致了。
动校正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将非零炮检距记录校正为近似的零炮检距记录。
第五章1、平均速度:一组水平状介质中某一界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界面上各层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Vav=总厚度/总传播时间=∑hi n i=1/∑ℎi vi n i=12、均方根速度:把不是双曲线的时距曲线方程简化为双曲线关系时所引入的一个速度概念,即是把水平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看成是双曲线求出的速度。
V R 2=∑t 1v 12n i=1/∑t i ni=13、叠加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做是双曲线,用共同的式子表示t 2=t o 2+x 2/v a 2式中v a 就是叠加速度。
4、叠加速度谱:·衡量同相轴是否被拉平,可以选择不同的判别准则,如果以共反射点波组叠加波形的能量来判别,则当选用速度合适时,同相轴被拉平,形成同相位叠加,叠加波形的能量为最大,用这种方法计算的速度谱叫做叠加速度谱。
*5、影响速度分析精度的因素:a 各种校正的随机误差b 表层速度分布不均匀c 地震波之间的干涉d 大倾角地层、复杂构造e 观测方式、观测误差6、已知三层水平层状介质,其厚度分别为h 1=h 2=h 3=1000m ,各层的速度分别为v 1=3000m/s ,v 2=5000m/s ,v 3=6000m/s ,试求出这三层介质的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
答:t 1=h1/v1=1000/3000=1/3s 同理t 2=1/5s ,t 3=1/6st 总=1/3+1/5+1/6=7/10sv av =h 总/t 总=3000/7/10=4285.7m/sV R 2=∑t 1v 12n i=1/∑t i n i=1=(1/3*30002+1/5*50002+1/6*60002)/( 1/3+1/5+1/6)=2*107V R =√2*107=4472.1m/s第六章1、绕射波:据惠更斯原理,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界面上任何一种不规则体(例如断层棱点、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上的突起点时),这些不规则突起点会形成向四周发射波的一个新的点震源,,由这种新的点震源产生的波叫做绕射波。
2、标准层:时间剖面上存在着大量的地震反射波,在能清楚的反映地下地质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一般只选择几个有特征的、与地质界面基本一致的反射界面确定为反射标准层。
(基本条件:a 反射标准层必须是分布范围广、标志突出、容易辨认、分布稳定、地层层位较明确的反射层。
B 反射标准层具有明确的地震特征。
C 反射标准层能反映盆地内构造—地层格架的基本特征)3、水平分辨率:在横向上确定地质体(如断点、尖灭点)的位置和边界的精确程度。
4、垂直分辨率:在纵向上能分辨岩层的最小厚度。
(①提高分辨率:a 选择合适的野外采集参数b 采用反褶积或反演方法c 进行子波处理d 做好地震偏移归位处理e 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f 采用井间地震等新方法 ②无论是垂直分辨率还是水平分辨率都是与子波的频率成分、频带宽度和相位特征等因素有关的。
)*5、在时间剖面上绕射波与反射波的区别:a 在地层水平的简单情况下,绕射波同相轴极小点位置指示断点位置;绕射波极小点与反射波相切;地层相切时,切点不在极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