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https://img.taocdn.com/s3/m/f9a1d7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6.png)
端午节和中秋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两个节日既富有欢乐和欣喜的氛围,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亲情。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端午节和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及庆祝方式。
一、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目前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楚国的国士和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忠于楚国,秉持正义,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与陷害。
最终,他选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奈。
故事传说在他的投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下江参与打捞,并在江畔摆放粽子来防止鱼虾蚂蚁饿到他。
此后,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是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馅料,并用粽叶捆扎而成的食物。
粽子的馅料因地域而异,有些地方使用枣泥、红豆沙等甜味馅料,有些地方则使用咸味馅料如肉类和豆沙。
吃粽子既能纪念屈原,又有祛病消灾的意义。
此外,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龙舟竞渡起源于人们下江捞屈原的传统,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竞技运动项目。
参赛队伍会划着精美的龙舟在水上奋力竞渡,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
此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避疾病和邪气,并举行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
二、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月下节或团圆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据传,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射大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善射箭,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世界。
后来,王母娘娘赐给了他仙药不让后羿得道,独自拥有。
后羿的妻子嫦娥得到仙药后,不忍心看到世人生活在黑暗中,便偷偷吃下仙药后飞向了月宫,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嫦娥。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afd4d7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1.png)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意义端午节,又称重五节、五月节、端阳节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端午节既是一个传统的民族节日,也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端午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到人们的热爱和尊重。
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让人为之着迷。
一、粽子——端午节必备的美食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
粽子起源于古代,是为了纪念楚国忠臣屈原而制作的。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来怀念屈原,并祈求平安健康。
粽子是由糯米和各种馅料裹在芦苇叶或者粽叶中,煮熟后既有香气四溢的米香,又有丰富的口感。
吃粽子不仅仅是一种享受美食的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二、龙舟赛——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在端午节这一天,一项让人激动不已的传统体育活动就是龙舟赛。
龙舟赛由操龙船和选手组成,激烈的划桨比拼让人为之疯狂。
龙舟赛起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种传统的水上体育赛事。
无论是观看比赛还是参与划龙船,都能感受到端午节这天的喜庆气氛和团结精神。
三、艾草和菖蒲——驱邪避灾的符号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挂艾草和菖蒲。
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插在门口、窗户或者住宅周围,以驱邪避灾,保佑家人平安。
艾草和菖蒲不仅具有驱蚊驱蝇的功效,还有祛病健身的作用。
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草和菖蒲成为了一种习俗,传承了古代的风俗文化。
四、赛龙舟传说——屈原投江的故事端午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传说就是屈原投江的故事。
据说屈原是楚国忠臣,因遭受贬谪被逼得孤立无助,最终选择投江殉国,以维护国家利益。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的龙舟赛习俗。
龙舟赛成为了缅怀屈原,表达爱国情怀的一种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节令饮食习尚——养生保健的智慧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时节。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摄入高热量食物,以防暑疾病。
此外,还有吃蒜、食韭菜等习俗,都是为了增强人体免疫力,远离疾病。
传统节日端午节简介
![传统节日端午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4d71e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0.png)
传统节日端午节简介端午节,又称为龙船节、午日节或端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是祈福、避邪和驱瘟疫的重要时刻。
以下将介绍端午节的来历、传统习俗和特色食品。
一、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
屈原,字季,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楚国陷入内乱和外侮的时候竭力劝谏,但却遭到贵族的排挤和诽谤。
最终,在楚国陷入覆灭的危机时,他投江自尽,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祈求屈原的保佑。
此后,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了与屈原相关的一系列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二、传统习俗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据说,人们在屈原投江后,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划船,敲鼓吓走水中的鱼虾。
后来,这一活动成为纪念屈原的重要形式之一。
现在,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了一项受到世界瞩目的竞技运动。
2. 吃粽子: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豆沙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粽叶中蒸煮而成的食物,形状为三角形。
人们相信,吃粽子能够避邪和驱瘟疫,保佑家庭的安全和健康。
3. 悬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
据说,艾草和菖蒲有辟邪驱鬼的功效,可以保护家庭的安宁。
同时,艾草还可以驱除蚊虫,具有防病的作用。
三、特色食品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粽子的制作是一项繁琐的工艺,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需要特别挑选,糯米和馅料的配比也十分讲究。
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有肉类、豆沙、蛋黄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
无论是甜是咸,粽子都能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
2. 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期间的特色饮品之一。
它由糯米、艾草和其他药材经过发酵酿制而成,被认为有清热解毒、驱蛇和消病毒的功效。
在端午节时,雄黄酒常常被用来祈福、驱邪和保佑身体健康。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过节的时间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过节的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57f022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2.png)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过节的时间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它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
一、节日起源和发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踏青祭祀活动,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在节日的起源地湖南省,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夕打龙舟、吃粽子等,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娱乐、文化、祭祀于一体的节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二、节日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打龙舟、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等,这些活动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同时,端午节还具有重要的民俗和宗教意义。
人们会用艾草驱邪,赛龙舟祈求丰收和平安,庆祝端午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弘扬。
三、节日庆祝方式
端午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夕吃粽子、插艾草、踏青祭祀等,还有打龙舟比赛。
而在北方地区,人们则会在端午节当天吃香包、赛马、赛鸽、燃放爆竹等。
此外,端午节还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度佳节。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庆祝、祭祀、游玩,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无论是从文化、历史、民俗还是宗教角度来看,端午节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 百度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5dff6b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d.png)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5bbe72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6.png)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习俗,被誉为中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祈求祥瑞的心愿。
以下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食品之一,也是人们在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粽子的制作非常繁琐,通常由糯米、包裹在湖苇叶或者竹叶中,里面夹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如红豆沙、肉馅等。
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各异,但无论形状、口味如何,吃粽子的习俗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普遍的。
人们相信吃粽子有避邪消灾、祛病健康之功效,也有祈求丰收、平安幸福的寓意。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精彩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船只,可以容纳多人划桨。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组织赛龙舟的比赛,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比赛中,不同地区的龙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装饰风格,有的是五彩斑斓的龙首,有的则是装饰华美的彩旗。
赛龙舟的过程中,划桨手们齐心协力,全力划桨,努力争取胜利。
观众们则会在岸边欢呼雀跃,给选手们加油鼓劲。
三、系艾叶、挂菖蒲端午节还有一项非常古老的习俗,就是系艾叶和挂菖蒲。
艾叶和菖蒲都是具有浓郁芳香的植物,被认为有辟邪驱恶、驱病保平安的效果。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把艾叶系在门上、床头或者房子的某个角落,以保护家人平安。
同时,也会将菖蒲挂在门前的门柱上,以驱逐邪恶与疾病。
这些习俗在中国各地流传甚广,并且被认为是一种辟邪保平安的重要方式。
四、佩香囊、系五彩线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以祈福求祥。
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袋子,可以挂在衣服上。
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驱邪辟恶、避免意外和疾病的发生。
另外,人们还会将五彩线系在手腕或者脚腕上,有的人甚至会把五彩线系在门上、窗户上,以驱逐厄运和邪气。
佩香囊和系五彩线的习俗流传至今,是端午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品咸粽、饮雄黄酒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品尝咸粽和饮雄黄酒。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https://img.taocdn.com/s3/m/94864f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5.png)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端午节,也被称为“粽子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相约家族团聚,共同品尝粽子,同时也纪念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端午节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人们对于家庭团聚和友谊的追求,与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一、起源与传说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忠臣和伟大的爱国诗人。
由于他深受贵族集团排挤,最终被流放。
屈原流放后,以投河自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得知屈原身亡的消息后,邻国的人们纷纷划船救援,但未能找到屈原的尸体。
为了避免鱼虾虫蛇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倒入酒和米粒,以饲养鱼虾虫蛇,这就是现在人们吃粽子的传统。
二、粽子制作与品尝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也是人们在这一天最喜欢品尝的美食之一。
粽子的制作以糯米为主料,外包裹着竹叶,同时内里还能添加豆沙、肉馅、枣子等不同的馅料,味道各异。
粽子的制作步骤繁琐,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但无论是制作和品尝,都成为了人们团聚的载体和交流的媒介。
品尝粽子时,人们用刀子剖开粽子,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不同地区的口味也有所不同,更加丰富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三、龙舟竞渡龙舟是端午节另一个重要的元素,也是让人激动和欢快的项目之一。
龙舟竞渡起源于对屈原的悼念活动,如今已经演变成一项盛大的竞技活动。
龙舟通常是用木头制成,形状长而薄,船上装饰着五彩缤纷的龙头和龙尾。
比赛时,船上的划手齐心协力,按照队长的指挥,用力划动,让龙舟在水上迅速前进。
沿途观众们欢呼雀跃,为他们加油鼓劲。
这一活动不仅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也展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四、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除了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外,端午节还有许多与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有关的活动。
人们会把一束艾叶挂在门口,这被认为能祛邪和驱蚊。
同时,还有一项受欢迎的游戏叫做“踏青”。
踏青是指人们在端午节时一起外出远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8ee0ea1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0.png)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第一个习俗是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之一。
它起源于楚国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龙舟比赛中,参赛队员分成不同的组别,划动着长长的木质龙舟,力争成为最快的船队。
第二个习俗是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它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用竹叶包裹而成。
食用的方式各异,有的人泡着酱油蘸着吃,有的人则加糖加芝麻,颇为美味。
第三个习俗是挂艾草和菖蒲。
艾草和菖蒲是端午节中常见的植物,它们具有驱邪、驱蚊、消毒的功效。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和床上,以求祈福和消灾避瘟。
第四个习俗是戴香囊。
香囊是一种用香料和布料制成的袋子,它可以用来驱邪和美容。
在端午节,人们会制作香囊,并加入一些草药和香料,然后佩戴在身上,以保健身体和增加运势。
第五个习俗是吃五色豆。
五色豆是一种五彩斑斓的小豆子,它代表着五行,具有驱邪、祈福和美容的作用。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将五色豆煮熟,然后食用,以求祈福和驱邪避瘟。
第六个习俗是树端午树。
端午树是一种将竹竿和花瓶组合在一起的装饰品,它可以用来增加节日气氛和美化环境。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在自家门前树一架端午树,并在其上挂上五彩缤纷的饰品和五彩丝带。
第七个习俗是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传统中药酒,它有消毒、祈福和健康的作用。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饮用一定量的雄黄酒,以祈求健康和消灾避瘟。
第八个习俗是煮香包。
香包是一种用香料和布料制成的小袋子,它可以用来驱蚊和驱除异味。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制作香包,然后将其煮熟,去除异味,增加清香,以供自己或家庭使用。
第九个习俗是戴艾草草。
艾草头是一种用艾草绑成的小捆,它可以用来驱邪、排毒和美容。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在自己的脑门上绑上艾草头,以保健身体和增加运势。
端午节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意义
![端午节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d8cf2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c.png)
端午节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意义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庆祝并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意义,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习俗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这一活动要求参与者划龙舟,力争赛出最佳成绩。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独木舟,通常由一名舵手操控,船上的人齐心协力划桨。
划龙舟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体力和技巧,也传承了中国古代与龙有关的文化符号。
相传,屈原误国后投江自尽,人们为了寻找他的遗体,划着龙舟在江中搜寻。
由此,赛龙舟成为了传统的习俗之一。
习俗二:食粽子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粽子来食用。
粽子是一种米和糯米混合制作的食品,通常用竹叶包裹,形状如三角锥,内部含有各种不同的馅料。
人们将粽子投入开水中煮熟,然后品尝。
吃粽子不仅象征着庆祝节日,还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相传,端午节这一天屈原被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伤害到他。
因此,吃粽子也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习俗三:佩香囊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佩戴香囊。
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一般用丝绸制作,并带有精美的装饰品。
人们佩戴香囊的目的是为了驱邪并迎接好运。
古人相信,香囊可以散发出香气,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还可以消除疲劳,保持身体健康。
因此,佩香囊成为了端午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端午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并且传承发扬下去。
其次,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互助精神的体现。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都是人们共同参与的活动,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端午节还有驱邪避祸、祈求丰收的寓意,代表了人们对安宁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总结起来,端午节传统习俗的丰富多样和意义的深远影响,让这个节日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赛龙舟、食粽子、佩香囊等习俗都流传至今,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和传统意义。
端午节的时间和习俗
![端午节的时间和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068bdb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4.png)
端午节的时间和习俗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通常落在阳历的6月份。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其中包括各种习俗和民间传说。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时间和习俗,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个独特的节日。
一、端午节的时间端午节是一个固定的农历节日,按照农历的计算方式,每年都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由于农历和阳历并不完全对应,因此,阳历的日期会因年份不同而有所变化。
大多数情况下,端午节会在6月份庆祝,但是也有些年份会出现在5月份或7月份。
二、端午节的习俗1.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粘米和其他食材包裹在芦苇叶或竹叶中蒸煮而成的美食。
根据地区的不同,粽子的种类和味道也会有所差异。
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选择,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选择食用。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独特的活动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项目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船,由多人划桨,模仿中国古代人们划船逃避屈原投江的行为。
赛龙舟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划龙舟的队伍会争夺第一名。
观看赛龙舟比赛成为人们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3.佩戴艾草和挂菖蒲艾草和菖蒲都被认为有驱邪、避邪的功效。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佩戴艾草和挂菖蒲,旨在祈求平安、健康。
艾草和菖蒲的香气也被认为可以驱走蚊虫,保护人们的身体免受疾病侵害。
4.挂粽子和艾草为了纪念屈原,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挂粽子和艾草。
挂粽子是希望祝福家人平安健康,而艾草则是为了辟邪驱鬼。
这种活动意味着人们祈福的心愿,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
5.以屈原为主题的表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因此,针对屈原的表演也成为了节日的一部分。
这些表演通常是以舞蹈和歌曲的形式进行,展现了屈原的传奇故事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总结: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通常在阳历的6月份。
通过吃粽子、赛龙舟、佩戴艾草和挂菖蒲等习俗,人们庆祝节日并纪念屈原。
端午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
![端午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https://img.taocdn.com/s3/m/4a8926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e.png)
端午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端午节具体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
在公历中,端午节的日期不固定,一般在6月份的某一天。
下面是关于端午节的详细介绍。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
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
根据史书记载,屈原是楚国的贤臣,但是由于楚国内外的斗争和政治阴谋,他感到非常愤懑,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和怀念屈原,人们开始在屈原投江的日期,也就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
划龙舟是为了防止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吃粽子则是为了不给鱼儿提供食物,以保证屈原的身体得到尊重。
因为在江水中划龙舟和吃粽子,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
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划龙舟比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它体现了中国人坚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挂菖蒲、蒿草和艾叶,这些植物都有驱邪、辟邪的功效。
此外,还有包粽子、佩香囊、抢艾草等传统活动。
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到户外欣赏锣鼓舞狮、舞龙舞狮等表演,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粽子是端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红枣、豆沙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传统食品。
各地的粽子制作方法略有不同,口味也各具特色。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亲自包粽子,或者购买粽子与家人、亲朋好友一同品尝,共度佳节。
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许多与习俗相关的区域特色。
例如在南方地区,人们会挂菖蒲叶和喝雄黄酒,以驱邪避凶;在北方地区,人们会把麦穗插在门上,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这个节日不仅让人们有机会享受美食和庆祝团聚,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
在现代社会,一些新的传统和活动也逐渐与端午节结合在一起。
例如举办龙舟比赛的同时,还会举行文艺演出、传统手工艺展示等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农历
![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农历](https://img.taocdn.com/s3/m/df7d26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b.png)
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农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举行龙舟竞赛的盛大节日。
它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端午节在什么时候,以及在农历中的具体日期。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爱国主义先驱。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腐败感到非常绝望,最终选择自杀。
据说,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虾吞食,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撒下了粽子,并划船在江河中撒下米粒,以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这个传说开始,人们开始举行龙舟竞赛、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以此来纪念和怀念屈原。
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成为了端午节。
根据农历来计算,农历五月初五的日期在太阳历中并不固定。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可能在公历的五月初三到五月初七之间。
农历是以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的,因此和公历的日期有所不同。
具体的农历五月初五日期,需要根据农历年历来查找或计算。
除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有一些与日期相关的习俗和活动。
比如,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人们会挂艾草和花线,以驱除邪恶和疾病。
还有人们会制作粽子,粽子是一种用糯米、豆沙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食物,象征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而龙舟竞赛则是端午节最著名的活动之一,人们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以追忆屈原的船上和划船的故事。
综上所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具体的日期需要根据农历年历来计算。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和怀念。
无论是吃粽子、挂艾草还是划龙舟竞赛,端午节都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和意义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10fbdc2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9.png)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端午节,又称重阳节、端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相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也是丰收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充实的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期盼。
这个节日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传统庆祝方法和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这一传统源于起义军大夫屈原投江自尽后,百姓们划船捕鱼,希望能够把鱼虾分散开来,以免被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渐渐地,这一习俗演变成了赛龙舟的形式,成为一个激烈、热闹的竞赛活动。
赛龙舟不仅考验参赛选手的力量和技巧,还传承了中国古代热爱和平、联合抗敌的文化传统。
二、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传统食物之一。
传说在屈原投江之后,百姓们怕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糯米包在竹叶里,再用绳子捆扎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形状,煮熟后就是现在的粽子。
粽子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口味和做法,南方的粽子一般用糯米包豆沙、肉馅等,北方的粽子则以大枣、栗子等为主要材料,口感香甜可口。
吃粽子不仅是满足舌尖的味蕾,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圆的向往。
三、佩茅艾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为了纪念他,百姓们会在这一天佩戴茅和艾草。
茅和艾是中国古代的草木,具有辟邪驱邪的功效,能够帮助人们驱散瘟疫和疾病。
佩茅艾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人们会把茅和艾插在门口、房屋四角、汽车前后挡风玻璃等处,用以祈求平安和庇佑。
这一传统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百姓拜神求福的宗教信仰,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健康、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放风筝放风筝是端午节的另一大特色活动。
相传屈原被楚国政府贬斥后,曾在边境的山上放飞过风筝,通过风筝来传递自己的思念和忧愁。
后来,人们从屈原的故事中发展出放风筝的习俗,这也成为了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放风筝不仅是对古人情感的寄托,更是培养儿童智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人们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和阳光的一种方式。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和公历的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和公历的](https://img.taocdn.com/s3/m/acf474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e.png)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和公历的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端五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端午节究竟
是几月几日呢?根据农历和公历的不同,端午节的日期也会有所变化。
农历日期
在农历中,端午节通常是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的历法,据传最
早由黄帝发明。
在农历里,一年被分成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定相同,更根
据阴、阳历的转换而有所浮动。
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
传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伟大诗人,他因忠君爱国,最后投汨罗江自尽。
为了避免鱼虾啃食他的尸体,人们便开始划龙舟、吹糉鼓、吃粽子等习俗,逐渐形成了端午节的庆祝方式。
公历日期
由于农历与公历之间的转换关系,每年的公历日期并不固定,可以根据具体年
份进行查询。
通常来说,端午节在公历的六月份,但具体日期需要根据当年的农历月份来确认。
因此,端午节的公历日期是不固定的,需要结合农历来确定。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
民俗习俗,更蕴含着人们对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更传承了祖先的文化智慧和仪式感。
愿端午节的习俗能够代代相传,延续千年文化的瑰宝。
如此,端午节既有着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习俗,也融合着公历六月份的现代气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彩色的一笔。
愿端午节能够成为我们共同的传统,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和公历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和公历](https://img.taocdn.com/s3/m/d82ffc5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6.png)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和公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举行,这个时间点在农历历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农历历法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初一是新月的日子,因此五月初五正好是五月份的第一个十五天,也是阳历和农历之间的重要节点。
农历历法是古代中国人民制定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制定的,因此农历的月份与阳历的月份有时会有一定的偏差。
在农历中,五月初五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天气渐暖,万物复苏,人们把端午节看作是一个传统的防病祛邪、祭祀祖先、维护身体健康的节日。
公历日期由于农历和阳历之间的转换关系,端午节的公历日期并不固定,会在每年的不同日期举行。
根据农历五月初五对应的公历日期不同,端午节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端午节的公历日期在每年的六月份左右,但具体日期需要根据农历月相来确定。
在不同年份,端午节的公历日期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无论端午节的日期如何变化,人们对端午节的热情和庆祝仪式都没有减少。
端午节的习俗和风俗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有的地方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但无论如何,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始终被人们传承和庆祝。
总结综上所述,端午节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而其对应的公历日期会有所偏移,大多在阳历的六月份左右。
端午节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不仅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今天,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团结、祥和、健康之美好愿望的表达和期许。
愿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弘扬传统、团结一心,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共同迎接这个传统佳节。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85955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e.png)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几日](https://img.taocdn.com/s3/m/26bdb69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d.png)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几月几日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是以月相周期计算的,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并不固定对应到格里高利历上的日期,也就是说,每年的阳历日期都不相同。
在农历中,每个月都有30天或29天,所以除了闰年之外,阳历与农历的对应日期是会有变化的。
但是,对于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根据农历来庆祝。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了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选手。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豆沙、肉类等馅料做成的特色食品,寓意着家和团圆。
挂艾草则是用来避邪驱瘟的习俗,在端午节时,人们会挂艾草和菖蒲叶以辟邪祈福,希望家人健康平安。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感受到团聚和亲情的温暖。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端午节都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和祝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传承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和体验到这些美好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的还是国际的节日
![端午节是中国的还是国际的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02fe37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0.png)
端午节是中国的还是国际的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当然是中国的节日。
它是以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为主题的,纪念的日期是农历的五月五日。
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是划龙舟和吃粽子,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人熟悉的文化传统。
划龙舟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有传统的比赛和节目。
吃粽子也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粽子是以糯米和香料为基础的传统节日食品之一。
端午节也是一种家庭节日,家人通常会聚集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和传统文化。
这些活动都是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元素,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家庭和社区的重视。
尽管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但它现在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节日。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纪念这个节日,尤其是那些有中国人口和文化渊源的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端午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假日,许多咖啡馆、商店和饭店都将端午节作为商业宣传的机会。
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中国地区,端午节被广泛地庆祝。
在这些地区,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参与的人数也很多。
许多地区会组织龙舟比赛和端午节庆典。
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除了中国和中国地区外,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庆祝端午节。
在这些国家,端午节有不同的名称和习俗,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仍然保留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痕迹。
总之,虽然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但它已经成为国际性的节日。
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庆祝端午节,它都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和传统的重视。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文化和传统,以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理解,并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2a2f3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a.png)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端午节既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也有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一、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上的不满而投江自尽。
为了守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虾吃掉,楚国人民纷纷划龙船、撞鼓,扔米粽来喂鱼虾,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安然无恙。
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纪念屈原的日子,也就是端午节。
二、端午节的风俗活动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一项活动。
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船,它的船头和船尾都有装饰成龙形状的造型,船身上漆有五颜六色的图案,非常精致美观。
龙舟比赛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进行,由多人组成的队伍划着龙舟竞赛速度。
比赛现场人声鼎沸,观众们站在河岸边为选手们加油鼓劲,欢呼声此起彼伏,极具观赏性和互动性。
2.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风俗活动。
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料,用竹叶包裹,经过蒸煮而成的美食。
传统的粽子有咸甜两种口味,咸粽子通常是将肉、花生、蛋黄等配料一同包入糯米中,而甜粽子则以红豆、枣等为馅料。
人们在端午节时会亲手包制粽子,既可以品尝到美味佳肴,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和亲情。
3.挂艾草与穿五彩线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挂艾草和穿五彩线。
艾草被认为有驱邪避瘟的作用,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楣上或者挂在家中烟囱处,以期辟除邪气。
而穿五彩线则是为了祈求健康平安,人们会将五色丝线系在手腕上或者挂在门口,寓意抵挡疾病和邪恶。
4.草荐草荐是京剧中特有的表演形式,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草荐通常在天桥上演,演员们身着古装,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动作、唱词、表情等方式,讲述传统的故事和传统瑰宝。
观众们则会聚集在一起,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表演,感受端午节的喜悦和庆祝气氛。
三、端午节的意义端午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 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 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 有好处。 • 挂花草。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 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这是由于艾为 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 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 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 虎形,称为艾虎。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 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 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其他基本习俗
• 【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 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 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 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 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 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 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 保佑安宁。
•
今天的饮食 今天的粽子已是多种多样, 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 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 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 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 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
•
今天的特殊意义 玉树地震,西南干旱,广州洪涝, 牵挂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现在我们 可以自己主动设计参与一些节日活动, 比如包粽子、做香袋、赛龙舟,为灾 区的同胞送去些许节日的问候,哪怕 只是一只清香四溢的粽子, 一次 真情的邀请、一句亲切的 问候, 它都能使你的端午节过 得特别 有意义。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 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 儿黄。”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 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 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 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 一样。
•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 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 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 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 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 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 料除米外,还添加 中药材益智仁, 称“益智粽”。
Hale Waihona Puke 草草家 以家 求户 平户 安挂 艾
今天的端午节
•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 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 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 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九月三十日 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 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 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 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 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 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 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 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 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 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 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 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粽子的制作步骤:
粽子成品
• 2.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 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 病魔都远走”。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 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 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 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 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 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 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 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 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 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 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 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龙舟 竞赛。
龙舟赛
•
端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 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 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在先秦时代,普 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 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从那以后,此 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 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 避疫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端午节 早上买或采来菖蒲、艾叶扎成束摆 放在门 前或窗前用来辟邪以求平安。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之
端 午 节
•
• • • • •
端
午
(唐) 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简介
•
端午节为每年龙历五月初五,又 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 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 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 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 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 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 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 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 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又如湖北监利于端 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 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 日形成此俗。
•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 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 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 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 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 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 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 病、去邪气。
•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 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 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 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 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 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 烟子、吃十二红等。
端午节的来源
•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但 最被人们接受的是端午节是用来纪 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据说,屈 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 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 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端 午节包粽子的习俗由此而来。
•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 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 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 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 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 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 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 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 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 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 也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