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菩萨蛮》讲解

合集下载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1. 爱情的苦与乐1.1 这首词里的情感可以说是非常复杂。

温庭筠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爱人的思念与牵挂。

你看,词中提到的“月下独酌”,这不就是把那种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吗?仿佛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明月照我影”的寂寞,心里一阵阵空落落的。

1.2 而且,词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意象,比如花开、鸟鸣,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追求。

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看到花开了心情也会跟着变好,对吧?温庭筠在这些描写中,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爱是苦涩的,但同时也可以是甜美的。

2. 怀旧的情感2.1 说到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里可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年和爱人一起度过的时光,那种青涩的回忆就像是电影中的慢动作镜头,慢慢流淌在心头。

读到这儿,总让人有种想起初恋的冲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2 而且,咱们常说“时光荏苒”,可惜的是,时光总是悄悄溜走,让人无可奈何。

温庭筠用词中那种淡淡的忧伤,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别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3. 人生的哲理3.1 除了爱情和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中还隐含着一些人生哲理。

比如,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全部。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挫折和遗憾,这些都成了我们成长的经历。

就像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3.2 他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不管是甜蜜的瞬间还是苦涩的回忆,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这样一来,温庭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真挚,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所以,读《菩萨蛮》就像在享受一场心灵的盛宴,既有爱情的甜蜜,也有生活的哲理,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啊!总之,这首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有所感悟,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铭记的。

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像我一样,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力量!。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鉴赏一、【作者及背景】1、作者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

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2、背景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

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二、【知识链接】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

它辞藻艳丽、色彩华美,脂粉气浓腻,笔调深细婉曲,多写绮思艳情。

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

以“绮罗香泽”为特色。

花间词派:花间词的“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一句。

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等十八位词人500首词。

这些词人就被称为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词的第一流派。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

三、【诗词鉴赏】鉴赏一: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温庭筠《菩萨蛮》讲解温庭筠写的《菩萨蛮》有许多首,大家知道有哪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吗?大家知道这些词句的意思吗?下面是关于温庭筠《菩萨蛮》讲解,希望可以帮到您!温庭筠《菩萨蛮》讲解1《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菩萨蛮⑴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词句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白话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菩萨蛮温庭筠诗词鉴赏800字

菩萨蛮温庭筠诗词鉴赏800字

菩萨蛮温庭筠诗词鉴赏《菩萨蛮》原文:菩萨蛮[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鉴赏】: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

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

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

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

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

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

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

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

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

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

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

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

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

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以供大家学习。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

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

三四两句写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的描写。

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

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到此,全词戛然而止。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菩萨蛮》是唐代温庭筠创作的一篇双调词,词牌名为《江南好》,描述了诗人与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双性之美。

整篇词以江南地域为背景,以诗人对女子的思念和渴望为主线,描绘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菩萨蛮》在形式上采用了“折子词”古体诗的形式,共三十二字,分为两部分。

上片主要描绘了女子美丽妩媚的形象,下片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

词的开篇便展现了女子的“双性之美”,词句如云:“白芙蓉,青蕉叶,绿波荡,金井睇。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里“白芙蓉,青蕉叶”描绘了女子白皙的肤色和柔美的曲线,而“绿波荡,金井睇”则突出了女子的媚态和挑逗的目光。

女子的美丽与动人之处在词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词人转述了女子渴望与诗人相见的心情:“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了女子对诗人的思念之情。

这句诗表达了巧妙的双关含义,使得整个词情感更加丰富多样。

这里,女子既象征了花朵,又象征了诗人心中的爱恋之人。

在《菩萨蛮》这篇词中,女子既配合着自然,与周围环境相融,又被诗人赋予个性和情感。

词的下片转述了诗人思念之情。

“落红满径,香径独自引碧云垂袖,千点雨。

”这里用“落红满径,香径独自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走在花径之中的情景,并通过雨点的形象象征了诗人心中难言的思念。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这句出自“落红满径”之后,提醒了诗人的故乡——杭州,心中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女子的思恋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爱情的美好向往和眷恋之情。

整篇《菩萨蛮》以琵琶曲调为基础,将诗人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婉转而凄美地表达了出来。

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和诗人的思念,体现了双性之美的特点。

女子既有娇媚的外表,又有坚强不屈的内心。

诗人与女子之间的爱情亦是美丽而真挚的。

《菩萨蛮》以其婉转而凄美的双调词风格,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诗人对她的深情,表达了双性之美的特点。

通过此篇词,温庭筠将爱情与美丽相结合,展现了江南地域的风貌和女子的魅力,使读者陶醉其中。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注释评析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注释评析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注释评析晚唐名家温庭筠《菩萨蛮》意境很美,但必须细读才能深入了解。

下面是菩萨蛮温庭筠原文注释评析,欢迎参考阅读!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图案。

<韵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金鹧鸪<评析>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动态,从中体现出她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手法,突出主人公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画屏围绕着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解读温庭筠《菩萨蛮》

解读温庭筠《菩萨蛮》

解读温庭筠《菩萨蛮》解读温庭筠《菩萨蛮》引导语:温庭筠的词给人的是一种感官印象。

《菩萨蛮》就细细的描绘了一幅女子梳妆的场景,下面让我们仔细解读一下这首词。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唐代人,字飞卿。

后人称他为“温八叉”,据传其双手交叉八次,大作就会诞生。

这足以和曹植七步成诗相媲美。

按照“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词并不是唐代文学的主流,但温庭筠是一个例外。

在内容上,《菩萨蛮》写了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的过程,大体顺序如下: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有人会问,温庭筠一个大老爷们写女孩子起床梳洗之事,未免太“娘”了吧?其实,这是典型的以现代人观念揣度古人的想法。

词,和今天的流行歌曲没有本质区别。

词的功能是娱乐,多由美丽女孩在酒席间演唱。

说柳永词作“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这个意思。

试想,如喝酒时唱“红星照我去战斗”这样“高大上”的歌曲,不能不说是大煞风景吧!可见,温庭筠《菩萨蛮》写女子梳洗打扮的小情调是篇“优秀作文”,一点儿也不跑题。

不仅不跑题,还写得文思细密、辞采飞扬、耐人咀嚼。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是什么意思,“金”又指什么呢?这是两个麻烦的问题。

可以肯定,“小山”肯定不是小山丘。

原因很简单,写女孩子起床梳洗,跟山丘八竿子打不着。

教材的说法,“小山”是一种眉的样式,据说还是唐明皇李隆基发明的。

李隆基艺术修养很高,把女子所画之眉分成十种,“小山眉”是第二种。

我猜测这种眉大概画得长度比较短、颜色比较浅,远山如黛嘛!但问题来了,眉如何“重叠”呢?有人说这女子晚上没卸妆,早起时眉色凌乱不均。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合事理,一觉就能将眉睡“花”,那得出多少汗?太不堪了!“小山”,指眉可备一说,但我并不认同。

第二种解释,小山是一种屏风。

叶嘉莹持这种观点,我认同。

古人的床前枕畔有一个用来遮面的屏风,被称为小山屏。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唐宰相温彦博后代,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才思敏捷,屡举进士不第,一生抑郁不得志。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以下是小编带来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牌说明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据此可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847年以后。

但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可能这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输入中国。

菩萨蛮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句句押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定格: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

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杨慎(明)《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参考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菩萨蛮温庭筠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及赏析 《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 并入“中吕宫”, 《张子野词》 作“中吕调”。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菩萨蛮温庭筠,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细腻著称。

其中《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写了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哲理意蕴。

现在,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并进行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夜作风尘客,不堪闻。

都、城南、野桑葉。

东家、黄鸟栖。

杨柳、陌上、徘徊风雨绿时。

空投、五车、弄堂边砧声。

酒旗风露好,月照霜枝暗。

倚脸向黄昏,宿昔梦书堂。

相约黄昏后,世事两茫茫。

倚栏静听风,斜日草红郎。

温庭筠以精妙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细腻的画面。

诗中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表现了少年时代清新纯洁的爱情场景;“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则展现了中年时代沉静深沉的爱情体验;而“夜作风尘客,不堪闻”的描述,则传达了晚年时期的孤独悲凉之感。

通过不同时期的场景刻画,温庭筠传达了岁月更迭、生命变迁的主题。

接下来,我们用现代汉语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在年少时听着雨声,独自在歌楼上,红烛昏昏罗帐。

在中年时听着雨声,乘坐客船,江楼上挂着望廊。

往昔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飞入普通人家。

夜间作为风尘之客,实在无法忍受。

遍地都是野桑叶,城南黄鸟栖。

杨柳在田间的大路旁,在阵风和雨中摇曳。

孤寂地飘落着落日,旁边弄堂边传来梆子声。

酒帆在风中摇曳,风露清爽,月光照耀着霜枝。

靠在黄昏时分,回味旧日梦书之堂。

在约定的黄昏之后,世事如此茫茫。

倚在栏杆上静听风声,斜阳下草色泛红。

通过翻译,我们更好地领略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优美意境。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描写和幽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意风采。

对于读者来说,透过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唐代文人的浪漫情怀,还能够体味到生命变迁的无尽哲理。

温庭筠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仍然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感悟。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首传世佳作,他以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将岁月沉淀的情怀融入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苦短、时光易逝的深切思考。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
《菩萨蛮》是温庭筠的一篇小说,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范畴。

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朝代更替的故事,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赋予了故事以深刻的思想内涵。

小说的主人公“菩萨蛮”,来自一个古老的国家——耶律家庭。

在这个国家之中,他们的王国面临着巨大的动荡,由老王统治的旧王朝即将瓦解。

但是,主人公并没有放弃,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果断地采取行动,试图挽救这个濒临灭亡的古老家族。

主人公的行动充满了乐观、希望和活力,他虚心努力地向国家和人民传达对新王朝的热爱和支持,尽力去弘扬新的精神:勤劳、勇敢、智慧、公平。

他受到百姓的拥护和喝采,也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在小说中,作者以菩萨蛮的英雄事迹,展示了一种可以促进国家昌盛的新政治制度,使百姓沐浴在公平、正义和情操的温暖中。

此外,作者还融合了神秘元素,以及道教艺术和文学表现,使《菩萨蛮》更加的美丽、充满着非凡的想象空间。

《菩萨蛮》深受读者的喜爱,它把中华文明的历史风貌和人性的深刻本质完美的结合起来,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它不仅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堪称古今中外少有的佳作。

- 1 -。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菩萨蛮》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赏析《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词人把女子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品原文: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作品注释:⑴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一说小山是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⑶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⑷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⑸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⑹贴绣:苏绣中的一种工艺。

罗襦(rú):丝绸短袄。

襦,短上衣。

⑺金鹧(zhè)鸪(gū):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作品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首以菩萨蛮寓人生哲理的双性之美抒发情感的诗。

这首诗以菩萨蛮为主题,以女性的视角展示了女性的柔美与坚强的一面。

诗中也体现了男性的温柔与细腻之情。

《菩萨蛮》的第一节开始描绘了女性的柔美。

诗中描述了女子嫣然一笑的神态,并通过比喻的手法进行了艳丽的描绘,如“殿前高下连晚烟,栏外燕子空余巢”以及“轻云低合月如霜,举案齐眉竟不妆”。

这些描写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柔美的气息,仿佛是一幅画卷,展现了女性的靓丽和美丽。

接下来的一节则以男性的视角展示了男子对女子的激赏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男子的反应来表现他们对女子的喜爱,如“暗盘襚绣迷香袅,凤钗龙叶妬鸳翹”,揭示了男子在女子美丽时刻的动情之态。

在诗的第三节中,温庭筠通过描述女子的身世来展示了女性的坚强。

诗中描绘了女子身后系着佛珠的手腕,通过这一细节,体现了女子内心深处的信仰和坚韧。

她们无论在命运的安排下承受了多少困苦,依然能坚定地前行。

最后一节则将男女之美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双性之美。

诗中描绘了男女共同欢笑,彼此相拥,共赏美景的情景。

通过这种描写,温庭筠表达了男女间的和谐与融洽,表现了双性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欣赏的情感。

整首诗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坚强,并通过与男性的对比,展示了双性之美。

女性通过自身的美丽与坚韧,给予了男性无限的触动和自由。

男性则通过温柔与细腻,赋予了女性力量和勇气。

这种双性之美体现了两性之间的互补和依赖,是一种和谐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温庭筠写的《菩萨蛮》有许多首,大家知道有哪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吗?大家知道这些词句的意思吗?下面是关于温庭筠《菩萨蛮》讲解,希望可以帮到您!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1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菩萨蛮⑴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词句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白话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文学赏析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

水精,就是水晶。

颇黎,就是玻璃。

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

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

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

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被子用香炉熏过,既暖且香,故能“惹梦”——带有温柔绮丽色彩的春梦。

开篇两句,仅十四个字,并列地写了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三件器物,却并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因为其中着意点染了轻轻浮动于室内的香气和主人公幽远飘缈的梦思,就使这本来静止的画面变得有了生气,甚至充满了幻想的意味。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而来,因此清人张惠言认为这两句写的就是女主人公的梦境(见张惠言《词选》对此词的评注)。

这自然不无道理。

可是,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梦有许多确是不可思议、无从解释的,在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梦却大抵能找到某种现实的原因或契机。

因此,即使“江上”两句写的是梦境,这梦境也必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实境有些关系。

根据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望江南·梳洗罢》可以想象,这位梦见“江上柳如烟”的女子,或许也是住在临江的楼阁里,每日对着江水在思念着心上人。

她的梦,很可能便是她平日习见景致的幻化表现在梦境里。

江岸边的柳树迷蒙似烟,晕成朦胧的一片。

侵晓时分,月亮残了。

在熹微的晨光中,大雁已经开始一天的旅程,它们正结队飞回北方。

寂静的天空中,也许还偶尔传来它们的长唳。

这是一幅十分凄清迷离又有声有色的画面。

而这幅春江晓雁图的意义是在画面之外: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归来,因避寒而飞往南方的大雁,此时正连夜飞返家乡,唯独楼上那女子所思念的人却仍然没有音耗。

眼前的景致既是她平时倚楼眺望所常见,也就难免化作她这时在鸳鸯锦被里所做之梦。

另外,锦被上绣鸳鸯也是作者有意的安排。

成双成对的鸳鸯,恰恰反衬了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

上阕的妙处全在借景物作烘托,以极其含蓄委婉的笔法暗示女主人公的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

“水精帘里”二句是近景,“江上柳如烟”二句则是远景,不管近景远景,都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生活和情绪落笔。

在前二与后二句看似松散的结构中,实际上一贯穿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词的后半正面刻划这位女主人公,同样有着含蓄深婉之妙。

“藕丝秋色浅”写衣着。

藕成熟于秋季,故将淡紫近白的藕合色称作“秋色”,又转而用这色彩来代指藕合色丝绸做成的衣裳,这是中国古代诗文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人胜参差剪”。

人胜又叫花胜、春胜,是用彩纸或金箔剪刻而成的一种饰品,可以贴在屏风上,也可以戴在发鬓上。

唐时风俗在正月七日(又称人日)这一天,要剪戴花胜以迎接春天到来,尤以妇女喜爱此项活动。

从这句看,女主人公参参差差地剪出花胜准备佩戴,似乎兴致不浅。

“双鬓隔香红”。

以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代指好的面容,正如以“藕丝秋色浅”代指衣裳,手法相同。

这里的“隔”字用得颇讲究,因为双鬓正是隔开在脸庞两边,形象鲜明如见,而且仿佛“双鬓”有了某种主动性,还似有若无地流露出一丝遗憾不足的意味。

“玉钗头上风”,承上双鬓连写女主人公的头饰。

她头上插着的玉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摆动。

“风”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形容女子的头饰在微微颤动的样子。

这四句刻划人物用的也是借物衬托之法。

写女子的衣着、头饰,写她剪制春胜的活动,并没有一句直接写她的形貌,却使人可以想见她的外形与心灵之美好可爱。

最奇妙的是整个下阕根本不提她的满腹心事,只是一味渲染她的美丽和她剪春胜的动作,而这就使她的孤单处境和悠悠梦思更加令人觉得可叹。

词人对她的同情,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较早致力于词的创作的一个,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词多写女子日常生活,当是受到南朝宫体诗的一定影响。

但温词常着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而且是借助写景写物等手法来表现,因此在艺术境界上又与宫体诗有所不问。

这些从这首《菩萨蛮》词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温庭筠《菩萨蛮》讲解2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菩萨蛮①杏花含露团香雪②,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③,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④,妆浅旧眉薄⑤。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⑥。

作品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

②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③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④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

搴(qiān):揭起。

⑤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

⑥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轻:即薄。

白话译文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

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

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

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文学赏析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

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

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

“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

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

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

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

”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

证以杨万里诗“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

‘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确是如此。

次句写主人公的梦中情节。

“绿杨陌”是绿杨夹立两旁的大道,这是梦中的离别之地。

“多”字极妙,因别事萦心,故频见梦中,着一“多”字,以见伊人梦魂之颠倒零乱。

“杏花”两句亦似梦境,而吾友仍不谓然,举“含露”为证,其言殊谛。

夫入梦固在中夜,而其梦境何妨白日哉!然在前章则曰:“雁飞残月天。

”此章则曰:“含露团香雪。

”均取残更清晓之景,又何说耶?故首两句只是从远处泛写,与前谓“江上”两句忽然宕开同,其关合本题,均在有意无意之间,若以为上文或下文有一“梦”字,即谓指此而言,未免黑漆了断纹琴也。

以作者其他《菩萨蛮》观之,历历可证。

除上所举“翠翘”“宝函”两则外,又如“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殆较此尤奇特也。

更有一首,其上片与此相似,全引如下:“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一样的讲起梦来,既可以说牡丹,为什么不可以说杏花?既可以说院中杨柳,为什么不可以说陌上杨柳呢?吾友更曰:“飞卿《菩萨蛮》中只‘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是记梦境。

”“灯在”二句写梦初醒时的感觉。

帘内残灯尚明,帘外残月朦胧,而又闻晓莺恼人,其境既迷离倘恍,而其情尤可哀。

“灯在”,灯尚在也;“月胧明”,残月也;此是在下半夜偶然醒来,忽又朦胧睡去的光景。

“觉来闻晓莺”,方是真醒了。

此两句连读,即误。

[2] “觉来”句既点明“绿杨”句为梦境,又与首句相映,增浓春的美感。

这句收束上阕,启开下阕,上阕前三句所写皆为觉前之事,下半则为觉后起来的活动情态。

“玉钩”二句写主人公晨起后的活动情态,与上阕末二句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

“玉钩”句晨起之象。

“妆浅”句宿妆之象,即另一首所谓“卧时留薄妆”也。

[2] 从“月胧明”看,主人公被晓莺惊醒时天还未大明,而“褰翠幕”当在既明之后,这其间当是醒后萦思梦境,长久饮卧床榻而慵于起一身之故。

“褰翠幕”即挂起翠色窗幕。

“妆浅”意谓淡淡梳妆。

“旧眉薄”意谓旧来画的眉已经黛色淡薄了,表明未重新画眉,活现出主人公的慵惰心情。

这种情态的表现,正是由上阕描写梦别醒来的心情滋生的。

“春梦”句是对上句情态表现的申释,更点明“绿杨”句所写之为梦境。

“关情”意谓梦中之事牵系情怀,中间连一“正”字,可想见弄妆时的凝思之状。

末句突出人物形象。

“蝉鬓”形容女子鬓发梳得匀薄如蝉翼。

对镜妆梳,关情断梦,“轻”字无理得妙。

《古今注》载:魏宫人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故日蝉鬓”。

蝉鬓已极薄,而更日“轻”,用以形容鬓发之枯搞,即以见其人之面容憔悴。

发槁容悴,绝非一夕梦思而致,当为已忍受长期相思折磨的征验,春梦离别,不过是这种生活中的一折而已。

对镜而觉蝉鬓轻。

正当春梦关情之际,其中心当如何难堪,然并未明言,只从人的观感略点一句,则其中蕴蓄人情,极为微婉易感。

这首词和作者同调其他诸作一样,通体只作客观的描写,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及行动中体现其深刻隐微的情绪,即在景物动作上亦只作扼要的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