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类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单位 简单限区 相 地方 自然地理区 (景观)
环节 过度单位
复杂限区 (土地分级单位)
地方组合
(区域分级单位)
2 .土地分级系统
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 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 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土地系统
澳 大 利 亚
土地单元
一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 (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 (类似于限区)
土地点
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 一致的区域(类似于相)
无统一的分 类系统
1
土地纲
土地类 土地型 土地类
中
国
2
土地型
土地组 土地单元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
湿润寒温带
湿润半湿润温带 干旱温带暖 黄土高原 温带荒漠 半干旱温带草原 湿润半湿润暖温带
青藏高原
湿润北亚热带 湿润中亚热带
Ⅳ
一台地:丘体下部,坡度一般<6。,土壤为紫泥土,土层厚度 多为60cm以上,侵蚀方式为面蚀为主,种植小麦﹑玉米和薯类 的产量均较高。
二台地:丘体中部,位于一台地之上,坡度一般为 6。—15。, 土壤为紫砂泥土,土层厚度多为40~60 cm,侵蚀方式为面蚀和 细沟沟蚀,种植小麦﹑豆类﹑玉米和薯类的产量中等。
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地类型 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 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 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
垂直地带性
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地类型沿 经线方向南北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呈现按纬线 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 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是指随着海拔高度 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 非地带性规律 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 对比关系,包括空间结构和 象。
1.顺序法
就是按种、属、科的分类顺序直接列出土地分类系统。 一般用拉丁数字I,II,III…代表科,用英文字母a,b,c… 代表属,用阿拉伯数字 1,2,3… 代表种,最后按照科属依次 组合。 优点:系统性和逻辑性强 缺点:是主观性较强,而且工作量太大。采用这种方法, 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大范围地区的土地分类,实际上是很 难实现的。因此,除非在特殊情况下,这种方法很少被采 用。
土地类型 内涵
狭义的土地类型概念是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 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广义土地类型指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 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 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 研究内容。
我国四川盆地丘陵区 种植旱作的坡耕地:一台地﹑二台地和三台地 种植水稻的水田:坳田﹑田和冲田 黄土高原地区:塬、梁、峁、川 河北省井陉盆地:坪、梁、涧、川 珠江三角洲地区:田 ( 可种植水稻的耕地 ) 、地
地方分类系统 1.地方分类的标志
• 地方种:中等地貌形态组合、岩性、土质、土壤、植被的 组合等自然特征相同的地方的合并 • 地方属:同一地貌类型或土壤植被特征相同的地方种的合 并 • 地方科:根据地方书的地貌或者岩性特征合并 • 地方目:按地方科的地貌特征合并 • 地方纲:以更高一级的地貌类型作为主要分类标志,一般 分为平地纲和山地纲 • 地方门:按地带性进行分类
重点与难点
土地分类的方法 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期的划分
第一节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一、土地类型的概念
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
——它是地表各组成要素(气候、地质、 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 动作用结果)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 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景观形态 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性的一系列空 间单元,即土地类型。
2.两列指标网格法
主要用于土地点的分类。画出纵、横坐标,在纵坐标上 表示地貌,自上而下依次列出从高处到低处的地貌类型;在横 坐标表示植被和土壤类型,自左至右依次列出湿生至旱生类型。 纵横两列交叉构成一个网格,便构成分类系统。
A 地 貌 类 型 ( 高 低 )
B 土壤、植被类型(湿 干)
3.路线考察法
(3)方法
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 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他们各 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起来可 分为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路线考察法和参数法。
地块分类系统 地块分类的标志
• 地块种 • 地块属 • 地块科
人为影响处理
• 原生地块 • 衍生地块 • 人为地块(文化地块)
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1.地域分异
土地的土壤、地貌、植被等各要素在 地球表面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必然造成土地这个综合体的客观存在 表现出规律性分布特点。这种规律性 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差异, 土地的这种按其位置、条件的不同分 化成不同类型的现象,称为地域分异。
2.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湿润南亚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湿润热带 湿润赤道带
三、土地分类系统
1.土地分类的概念
土地分类——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 土地单位。
2.土地分类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
土地类 型划分 的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实用性原则
3.土地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分类的对象
确定以哪一级土地单位作为分类的对象,主要取 决于研究任务和随后编制的土地类型图的比例尺。 一般而言,研究任务愈是笼统,范围愈是广泛,采 用的土地单位的级别就应愈高。 通常地说,比例尺>1:1万,应以土地点为主要 对象,1:1万一1:8万,应以土地单元为主要对象 ,而1:25万一1:100万,则应以土地系统为主要对 象。此外,采用哪一级别的土地单位作为分类对象 ,还决定于研究地区的复杂程度。研究地区越是复 杂,所采用的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越低,以确保土地 分类的精度。
(不能种植水稻的耕地)、山(山地)、半山(丘陵)
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岗、冲
土地类型:气候、地表物质、地形、土壤、水文、动植 物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产物。 土地单元: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土地形成具有一定 分布及组合规律、综合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域。 ①有一定的外貌形态特 征,这些外貌特征一般可从其地 貌、植被或土壤类型上反映出来; ②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相近似的成因和相近似 的属性。这类属性主要是指坡度、岩性、水文条件、土 壤等自然属性。 ③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等级的层次 (hierarchy)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与其它土地单元构成 一个土地分级系统,即土地类型的划分系统。
数量结构
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对比
关系。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
空间结构
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 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 环状、扇形、树枝状结构等。
1)条带状递变组合 指各种土地类型的空间分 布按一定方向和方位发生依次变化,构成随海 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垂直系列。 如丘陵或山地内部自下而上的带状组合, 河谷内部从河床至阶地的梯级状组合; 海积平原中沿海岸带的条带状组合, 湖盆区域从边缘到中心的同心圆状组合等等。
第二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土 地 类 型 与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土地类型
基本概念 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分类系统
土地资源类型
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 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
目的要求
1 了解土地类型、土地分级的概念
掌握土地分类的方法和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 土地类型结构与演替。
2 .土地分级系统
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
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 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景观内部在形 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地方性分异 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 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 研究不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 关系,即景观形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 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地方、限区、相。
前苏联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地方:限区有规律组合的高级土地单位 限区:相的有规律的结合体,因水的运动固体物质的搬运 和化学元素的迁移同向 相:最小的景观形态单位,相当于一个地貌面,具有相 同的处境(地形部位、相对高度、坡度、坡向)、同一基质 (岩性),同一小气候和水文状况,同一植被群丛或同一土 壤变种,在生产力用上可以采用相同的措施.
(2)重复式组合 指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不按一定顺序更 替,而是呈相间排列或斑块状等形式出现,构成重复、分散 的复区。如遭受冲沟切割的台地区,分布有浅凹地的草原区 等。从这个角度说,“土地系统”和“地方”不仅本身是一 种土地类型,同时也可视为由低级土地类型单位重复分布所 构成的土地空间结构物。
在研究区范围内选定几条代表性路线,并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绘制若干可表示个体土地单位的土地综合剖面 图,用以分析这些土地单位的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土地单位之间的空间组合规律。在此基础 上,将几个综合剖面加以对比,从而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然 后从线推面,获得整个研究区的土地分类系统。 这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的分类原则基本一致,也简便易行, 常统称为景观法。 缺点:不够精确,而且要求分类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 野外工作能力。
4.参数法
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即在选 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
参数法的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但是参数的选择
与鉴定尚在探索过程之中,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而应用也受
到一定的限制。但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预计 参数法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在确定分类对象之后,
接着要恰当地确定分类的依据和分类指标。分类的依据和 指标要力求能客观反映研究区的土地分异规律,因此要对 所有土地分异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在土地组成要素中,气 候中的水热条件以及植被、土壤和水文等明显地体现地带 性分异规律。因此,在一个较大地域范围内进行土地分类, 尤其是对高级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必须对这类要素的地带 性分异给予足够的注意。
三台地:丘体中上部或丘顶,坡度一般为15。—25。,土壤为紫 色石骨子土,土层厚度多为40cm以下,侵蚀方式以细沟侵蚀和 浅沟侵蚀为主,种植作物以小麦﹑豆类和甘薯为主,产量低而 不稳。因此三台地是宜于退耕还林或还草的土地地段。
C
A
B
B
A
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丘陵地地段分异示意图 A.一台地;B.二台地;C.三台地
数量结构
第三节 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 一、区域土地类型结构
1.土地类型结构
土地类型结构有时也被称土地结构或土地资源结构, 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 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2.土地类型结构的类别
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地利用适宜性、限制性
质量结构
评价和土地的生产力或者经济产出能力、 生态平衡能力等进行质量分等定级的对比
1.土地分级系统的概念
土地分级系统是指在土地分级过程中对视作个体单位 的具体土地地段进行逐级合并所形成的序列。
从宏观到局部,从粗略到详细的 树枝状多级分类结构
宏观要素
土 地 类 型 划 分 由 粗 到 细
Ⅰ
A 大、中型地貌 B1
B B2
Ⅱ
A1
A11
A2
A21
Ⅲ
植被或土壤亚类 A22 B13
B21
B22
如果依据遥感资料进行土地分类,分类对象的 确定还需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可能得到的遥感 资料的种类和地面分辨率等因素。 同时应当注意,如果研究区域很大,特别 是水热条件差异很大的地域,在土地分类之前 有必要将研究区划分成若干个水热条件不同的 子区域(如地带、亚地带或地区)。然后在水热 条件相对一致的同一子区域内进行土地分类, 这样有助于保证所划分的土地类型在综合自然 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向上的相对一致性。
4.土地类型的命名
要求:科学
简明 准确
目前命名方法不统一,主要有3种。
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植 被(土壤)、地貌的两名法,如草灌丘坡地、黄红壤山坡地。 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围田、坑 田等。 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如澳大利 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或“沃伯顿土地系统”。
***注意:
• 与任何分类一样,均一性和一致性是相对的,绝对一致的
两个以上土地单元或单元内完全是匀质的土地是不存在的;
• 划分时虽重点在各因子的自然属性和外貌形态,但也不应 完全排除其社会经济影响 • 各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级相连接的层阶中占有一个位置, 它与其他土地单元构成一个系统”
二、 土地分级系统
环节 过度单位
复杂限区 (土地分级单位)
地方组合
(区域分级单位)
2 .土地分级系统
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 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 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土地系统
澳 大 利 亚
土地单元
一组相关的土地利用相似的土地点 (即地形、土壤、植被一致) (类似于限区)
土地点
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更为 一致的区域(类似于相)
无统一的分 类系统
1
土地纲
土地类 土地型 土地类
中
国
2
土地型
土地组 土地单元
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
湿润寒温带
湿润半湿润温带 干旱温带暖 黄土高原 温带荒漠 半干旱温带草原 湿润半湿润暖温带
青藏高原
湿润北亚热带 湿润中亚热带
Ⅳ
一台地:丘体下部,坡度一般<6。,土壤为紫泥土,土层厚度 多为60cm以上,侵蚀方式为面蚀为主,种植小麦﹑玉米和薯类 的产量均较高。
二台地:丘体中部,位于一台地之上,坡度一般为 6。—15。, 土壤为紫砂泥土,土层厚度多为40~60 cm,侵蚀方式为面蚀和 细沟沟蚀,种植小麦﹑豆类﹑玉米和薯类的产量中等。
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地类型 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 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 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
垂直地带性
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地类型沿 经线方向南北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呈现按纬线 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 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是指随着海拔高度 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 非地带性规律 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 对比关系,包括空间结构和 象。
1.顺序法
就是按种、属、科的分类顺序直接列出土地分类系统。 一般用拉丁数字I,II,III…代表科,用英文字母a,b,c… 代表属,用阿拉伯数字 1,2,3… 代表种,最后按照科属依次 组合。 优点:系统性和逻辑性强 缺点:是主观性较强,而且工作量太大。采用这种方法, 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大范围地区的土地分类,实际上是很 难实现的。因此,除非在特殊情况下,这种方法很少被采 用。
土地类型 内涵
狭义的土地类型概念是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 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广义土地类型指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 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 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 研究内容。
我国四川盆地丘陵区 种植旱作的坡耕地:一台地﹑二台地和三台地 种植水稻的水田:坳田﹑田和冲田 黄土高原地区:塬、梁、峁、川 河北省井陉盆地:坪、梁、涧、川 珠江三角洲地区:田 ( 可种植水稻的耕地 ) 、地
地方分类系统 1.地方分类的标志
• 地方种:中等地貌形态组合、岩性、土质、土壤、植被的 组合等自然特征相同的地方的合并 • 地方属:同一地貌类型或土壤植被特征相同的地方种的合 并 • 地方科:根据地方书的地貌或者岩性特征合并 • 地方目:按地方科的地貌特征合并 • 地方纲:以更高一级的地貌类型作为主要分类标志,一般 分为平地纲和山地纲 • 地方门:按地带性进行分类
重点与难点
土地分类的方法 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期的划分
第一节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一、土地类型的概念
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
——它是地表各组成要素(气候、地质、 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 动作用结果)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 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景观形态 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性的一系列空 间单元,即土地类型。
2.两列指标网格法
主要用于土地点的分类。画出纵、横坐标,在纵坐标上 表示地貌,自上而下依次列出从高处到低处的地貌类型;在横 坐标表示植被和土壤类型,自左至右依次列出湿生至旱生类型。 纵横两列交叉构成一个网格,便构成分类系统。
A 地 貌 类 型 ( 高 低 )
B 土壤、植被类型(湿 干)
3.路线考察法
(3)方法
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 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他们各 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起来可 分为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路线考察法和参数法。
地块分类系统 地块分类的标志
• 地块种 • 地块属 • 地块科
人为影响处理
• 原生地块 • 衍生地块 • 人为地块(文化地块)
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1.地域分异
土地的土壤、地貌、植被等各要素在 地球表面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 必然造成土地这个综合体的客观存在 表现出规律性分布特点。这种规律性 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差异, 土地的这种按其位置、条件的不同分 化成不同类型的现象,称为地域分异。
2.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湿润南亚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湿润热带 湿润赤道带
三、土地分类系统
1.土地分类的概念
土地分类——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 土地单位。
2.土地分类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
土地类 型划分 的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实用性原则
3.土地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分类的对象
确定以哪一级土地单位作为分类的对象,主要取 决于研究任务和随后编制的土地类型图的比例尺。 一般而言,研究任务愈是笼统,范围愈是广泛,采 用的土地单位的级别就应愈高。 通常地说,比例尺>1:1万,应以土地点为主要 对象,1:1万一1:8万,应以土地单元为主要对象 ,而1:25万一1:100万,则应以土地系统为主要对 象。此外,采用哪一级别的土地单位作为分类对象 ,还决定于研究地区的复杂程度。研究地区越是复 杂,所采用的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越低,以确保土地 分类的精度。
(不能种植水稻的耕地)、山(山地)、半山(丘陵)
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岗、冲
土地类型:气候、地表物质、地形、土壤、水文、动植 物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产物。 土地单元: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土地形成具有一定 分布及组合规律、综合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域。 ①有一定的外貌形态特 征,这些外貌特征一般可从其地 貌、植被或土壤类型上反映出来; ②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都有相近似的成因和相近似 的属性。这类属性主要是指坡度、岩性、水文条件、土 壤等自然属性。 ③每个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等级的层次 (hierarchy)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与其它土地单元构成 一个土地分级系统,即土地类型的划分系统。
数量结构
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对比
关系。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
空间结构
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常 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 环状、扇形、树枝状结构等。
1)条带状递变组合 指各种土地类型的空间分 布按一定方向和方位发生依次变化,构成随海 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垂直系列。 如丘陵或山地内部自下而上的带状组合, 河谷内部从河床至阶地的梯级状组合; 海积平原中沿海岸带的条带状组合, 湖盆区域从边缘到中心的同心圆状组合等等。
第二章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土 地 类 型 与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土地类型
基本概念 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分类系统
土地资源类型
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 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
目的要求
1 了解土地类型、土地分级的概念
掌握土地分类的方法和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 土地类型结构与演替。
2 .土地分级系统
前苏联:把景观作为在地带性和非地带
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最大 一致性的自然区划单位。景观内部在形 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按地方性分异 规律对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 分析、比较,对形态单位作出划分,并 研究不同形态单位的特点及彼此之间的 关系,即景观形态学研究,实际上土地 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地方、限区、相。
前苏联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地方:限区有规律组合的高级土地单位 限区:相的有规律的结合体,因水的运动固体物质的搬运 和化学元素的迁移同向 相:最小的景观形态单位,相当于一个地貌面,具有相 同的处境(地形部位、相对高度、坡度、坡向)、同一基质 (岩性),同一小气候和水文状况,同一植被群丛或同一土 壤变种,在生产力用上可以采用相同的措施.
(2)重复式组合 指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不按一定顺序更 替,而是呈相间排列或斑块状等形式出现,构成重复、分散 的复区。如遭受冲沟切割的台地区,分布有浅凹地的草原区 等。从这个角度说,“土地系统”和“地方”不仅本身是一 种土地类型,同时也可视为由低级土地类型单位重复分布所 构成的土地空间结构物。
在研究区范围内选定几条代表性路线,并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绘制若干可表示个体土地单位的土地综合剖面 图,用以分析这些土地单位的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土地单位之间的空间组合规律。在此基础 上,将几个综合剖面加以对比,从而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然 后从线推面,获得整个研究区的土地分类系统。 这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的分类原则基本一致,也简便易行, 常统称为景观法。 缺点:不够精确,而且要求分类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 野外工作能力。
4.参数法
是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即在选 取的相对重要参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单位划分的方法。
参数法的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但是参数的选择
与鉴定尚在探索过程之中,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而应用也受
到一定的限制。但该方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预计 参数法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在确定分类对象之后,
接着要恰当地确定分类的依据和分类指标。分类的依据和 指标要力求能客观反映研究区的土地分异规律,因此要对 所有土地分异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在土地组成要素中,气 候中的水热条件以及植被、土壤和水文等明显地体现地带 性分异规律。因此,在一个较大地域范围内进行土地分类, 尤其是对高级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必须对这类要素的地带 性分异给予足够的注意。
三台地:丘体中上部或丘顶,坡度一般为15。—25。,土壤为紫 色石骨子土,土层厚度多为40cm以下,侵蚀方式以细沟侵蚀和 浅沟侵蚀为主,种植作物以小麦﹑豆类和甘薯为主,产量低而 不稳。因此三台地是宜于退耕还林或还草的土地地段。
C
A
B
B
A
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丘陵地地段分异示意图 A.一台地;B.二台地;C.三台地
数量结构
第三节 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 一、区域土地类型结构
1.土地类型结构
土地类型结构有时也被称土地结构或土地资源结构, 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 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2.土地类型结构的类别
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地利用适宜性、限制性
质量结构
评价和土地的生产力或者经济产出能力、 生态平衡能力等进行质量分等定级的对比
1.土地分级系统的概念
土地分级系统是指在土地分级过程中对视作个体单位 的具体土地地段进行逐级合并所形成的序列。
从宏观到局部,从粗略到详细的 树枝状多级分类结构
宏观要素
土 地 类 型 划 分 由 粗 到 细
Ⅰ
A 大、中型地貌 B1
B B2
Ⅱ
A1
A11
A2
A21
Ⅲ
植被或土壤亚类 A22 B13
B21
B22
如果依据遥感资料进行土地分类,分类对象的 确定还需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可能得到的遥感 资料的种类和地面分辨率等因素。 同时应当注意,如果研究区域很大,特别 是水热条件差异很大的地域,在土地分类之前 有必要将研究区划分成若干个水热条件不同的 子区域(如地带、亚地带或地区)。然后在水热 条件相对一致的同一子区域内进行土地分类, 这样有助于保证所划分的土地类型在综合自然 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向上的相对一致性。
4.土地类型的命名
要求:科学
简明 准确
目前命名方法不统一,主要有3种。
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植 被(土壤)、地貌的两名法,如草灌丘坡地、黄红壤山坡地。 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围田、坑 田等。 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如澳大利 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或“沃伯顿土地系统”。
***注意:
• 与任何分类一样,均一性和一致性是相对的,绝对一致的
两个以上土地单元或单元内完全是匀质的土地是不存在的;
• 划分时虽重点在各因子的自然属性和外貌形态,但也不应 完全排除其社会经济影响 • 各单元“均在一个上下级相连接的层阶中占有一个位置, 它与其他土地单元构成一个系统”
二、 土地分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