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中的减震、隔振技术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摘要:合理利用隔震和减震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并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危害。

隔震和阻尼技术是建筑物的一种重要的抗震措施。

常用的隔震方法有:基础隔震,悬挂隔震,基础隔震,层间隔震;常用的防震措施包括:采用无胶钢支撑体系,采用耗能型阻尼装置,以及合理布置结构的水平和垂直方向。

此外,通过对工程建设地点及工程技术的科学、合理的选取,可以达到良好的地震作用。

关键字:建筑物;隔振;减振;对策前言由地壳移动引起的地震是各类灾害中最具有毁灭性的一类,比如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8级强震,造成了学校、民房、工厂、办公楼等大量建筑的坍塌,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我国在建设项目中运用隔震和防震技术日益受到关注。

1隔振与减振技术对建筑物的影响距离汶川大地震已有14个年头,2023年二月发生在土耳其的7.8级大地震再次唤起人们对那一幕的回忆。

没有足够的防震和防震技术的房屋,一旦发生强烈的强震,将会变得脆弱不堪。

隔震和减震是降低建筑震损影响的有效方法,通过设置隔震和减震设备,可以有效增加结构的阻尼,降低结构的抗震性能。

并且,由于其自身振动周期的增加,能够降低其对横向地震动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广的认可,并被运用到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1]。

国内外众多试验与研究表明,利用隔震与减震技术,能够将建筑物所受的水平地震动荷载降低60%以上,从而降低或避免建筑物的震害,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增强了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功能的能力。

2隔震减震措施的衡量标准对于建筑的抗震要求,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破坏程度为标准,另一类是以隔震阻尼设备的防护级别为标准。

房屋的损坏程度可以划分为:无损坏的房屋损坏程度和经过维修后可以修复的房屋损坏程度;抗震设防等级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

对于部分RC房屋,目前的抗震设计标准一般采用常规维修及坍塌时的层状变形角做为量化指标,但对于各个抗震等级,采取的抗震措施也不尽相同。

施工现场的减振与隔振控制

施工现场的减振与隔振控制

施工现场的减振与隔振控制在施工现场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机器设备的运转、施工工艺的操作等因素会产生振动,如果振动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影响周边环境。

因此,在施工现场的减振与隔振控制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什么是减振与隔振控制减振是指减少振动的幅度,使振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种期望的效果,以减小对周围环境和设备的影响。

隔振是通过某种手段将振动源与受振体有效隔离,减少振动传递,达到减震效果,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减振与隔振控制的重要性1.保护设备和结构:振动会对设备和建筑结构造成损坏,减振与隔振控制可保护设备和结构,延长使用寿命。

2.人员安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长时间处在振动环境中,容易引发疾病,正确的减振与隔振控制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3.环境保护:振动会导致环境噪音扩大,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减振与隔振控制可降低环境影响,保护周边环境。

减振与隔振控制的方法1.机械减振:通过改变支撑结构或增加缓冲器等方式减少振动传递,降低振动幅度。

2.减振材料:应用减振软垫、减振防震支架等材料来吸收振动能量,减轻振动传递。

3.隔振设计:采用弹簧隔振、橡胶隔振等隔振系统设计,将振动源与受振体分离,减少振动传递。

4.振动监测系统:安装振动监测系统对施工现场的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减振与隔振控制方案。

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一:建筑工地施工振动控制某建筑工地采用了钢结构中的橡胶隔振支座,在基坑开挖及大型设备运作时,有效减少了振动对周边建筑和设备的影响,确保了施工现场的振动安全。

案例二:机械设备振动控制某工厂的重型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产生了较大振动,为了保护设备和工作人员,采用了机械减振方法,通过调整支撑结构和加装减振装置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振动幅度。

结语减振与隔振控制是施工现场必须重视的环节,正确的减振与隔振控制方案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结构,还能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对环境保护也至关重要。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原理技术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原理技术

浅析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原理及技术[提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结构地震反应机理与评价,也对减隔振系统模型与分析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对建筑抗震理论研究及设计提供了借鉴的意见。

[关键词]:建筑抗震;结构隔震;减震原理tu352.11、引言建筑结构减振防灾关键技术是利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在建筑结构上附加隔减震装置,通过对地震、强风等动力作用的抑制和利用,实现提高建筑结构综合防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轻和避免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损伤作用的目的。

2、建筑结构地震反应机理与评价2.1、在不同服役期内结构抗震设防水准的简化计算方法(1)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50年为设计的基准期,要求结构在此期间满足具备正常的服役性能。

显然这种标准服役期是针对大多数普通建筑物而言的,不同的建筑物所要求的服役期长短可能会有所不同。

(2)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和对应的地震重现期的规定以“中震”烈度为基础来确定“小震”和“大震”对应的烈度。

“小震”和“大震”的概率含义实际是平均意义上的一种人为的约定,对于给定的地区或场地,如果明确规定“小震”和“大震”的重现期分别为50年和1975年,相应的烈度就不能保持比“中震”减小1.55度和“大震”增加1.00度;反之,如果“小震”和“大震”明确为比“中震”减小1.55度和增加1.00度,相应的重现期就不能保持为50年和1975年,这是抗震设计规范中设防水准概率含义中存在的不明确的一方面。

(3)目前抗震设防标准中的“三水准二阶段”设计,名义上以“小震”时的抗震强度验算为主要对象,由于其概率水准并不是“小震”时的实际值,而是发生基本烈度地震的概率水准,因此是在一定延性要求之下对基本烈度地震的验算。

工程界迫切希望有一个简单的抗震设防水准估计方法,以便了解设防烈度随服役期的变化规律,因此本项目假定“小震”和“大震”的概率定义是确定的,与“中震”相比其烈度差异在平均意义上分别为-1.55和+1.00度(对9度区为+0.50度)。

隔震减震

隔震减震
层间隔震。 隔震包括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 隔震技术的原理: 隔震技术的原理: ( 1) 隔震系统的柔性层使结构的振动周期 ) 加大并远离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加大并远离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增大了结构体系的阻尼。 )增大了结构体系的阻尼。
基础隔震技术和层间隔震技术是建筑结构 减震防灾的有效手段。 减震防灾的有效手段。
隔震系统回顾
基础隔震的概念早在19世纪已有人提过, 基础隔震的概念早在19世纪已有人提过,广义的隔震方案则更是 19世纪已有人提过 源渊流长,如北京故宫就设有糯米加石灰的柔性减震支座层; 源渊流长,如北京故宫就设有糯米加石灰的柔性减震支座层;现代的 基础隔震理论和实践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基础隔震方案很多, 70年代 基础隔震理论和实践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基础隔震方案很多,下面 作简单介绍 1.早期隔震技术 河合浩藏的“地震时不受大震动的结构 ” 右图是1891年河合浩藏的“ 右图是1891年河合浩藏的“地震时 1891年河合浩藏的 不受大震动的结构” 不受大震动的结构”。其隔震思路是在 地基上并排铺设了数层圆木, 地基上并排铺设了数层圆木,并且把建 筑物周围挖空, 筑物周围挖空,从而地震时可对上部建 筑起到隔震
橄榄景医院(抗震结构) 橄榄景医院(抗震结构)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六日,台湾海峡发生了7.3级地震 级地震,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六日,台湾海峡发生了 级地震,震源距离 汕头市约200公里,汕头市烈度为 度,各类房屋摇晃厉害,居民惊 公里, 汕头市约 公里 汕头市烈度为6度 各类房屋摇晃厉害, 惶失措,水桶里的水溅出了1/3左右 左右……而陵海路隔震楼上的人并没 惶失措,水桶里的水溅出了 左右 而陵海路隔震楼上的人并没 有感到晃动,听到毗邻楼房和邻街喧闹声后下楼才知道发生了地震。 有感到晃动,听到毗邻楼房和邻街喧闹声后下楼才知道发生了地震。

隔振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

隔振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

隔振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提升,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隔振技术作为一种可行的选项,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隔振技术。

隔振技术是一种通过设置隔振装置将建筑物与地震运动分离的方法。

隔振装置通常采用弹簧和阻尼器等材料,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震动。

隔振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共振周期,降低地震能量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隔振技术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隔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结构的震动幅度。

地震通常会引起建筑物剧烈的振动,给建筑结构及内部设施带来巨大的破坏。

而采用隔振技术后,隔振装置能够吸收部分地震能量,从而降低建筑物的震动幅度。

研究表明,隔振系统能够将建筑结构的振动幅度降低30%-70%以上,大大减轻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其次,隔振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巨大的动力响应,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破坏风险。

而隔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建筑物的振动周期,使其发生共振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

这使得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抗震能力。

第三,隔振技术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伤。

隔振装置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冲击力,从而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损伤风险。

相比传统的抗震设计手段,隔振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降低修复和维护成本,提高了抗震性能的可持续性。

此外,隔振技术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能。

隔振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和噪声,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使用环境。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与隔振技术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与隔振技术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与隔振技术研究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减震与隔振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与隔振技术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一、减震技术的研究减震技术是指通过减少地震或其他振动在建筑结构中的传递来降低建筑物受到的振动影响的一种技术手段。

常见的减震技术包括基础减震、沉箱结构、摩擦减震器等。

1. 基础减震技术基础减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底部设置减震装置,减少地震引起的振动传递到建筑物的主要结构中。

常见的基础减震技术包括基础隔震和基础摆隔震。

基础隔震技术是将建筑底部的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弹性隔震垫层,通过弹性隔震垫层的吸能作用,减少地震振动传递。

这种技术在日本地震频繁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础摆隔震技术则是在建筑底部设置了一个摆动的调节装置,通过自由摆动来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引起的振动。

这种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

2. 沉箱结构沉箱结构是一种将建筑底部设置为沉箱的结构形式。

通过设计合理的沉箱结构,可以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引起的振动。

这种结构形式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摩擦减震器摩擦减震器是一种利用摩擦原理,通过设置摩擦面减少结构振动的技术。

常见的摩擦减震器包括滑动摩擦减震器和球式摩擦减震器。

摩擦减震器具有体积小、自重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

二、隔振技术的研究隔振技术是指通过在建筑结构和地基之间设置隔振装置,将建筑振动与地基振动分离,达到降低建筑物受到的振动影响的目的。

常见的隔振技术包括弹性支座隔振、橡胶隔振、液体隔振等。

1. 弹性支座隔振弹性支座隔振是在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弹性支座,通过弹性支座的变形吸收振动能量,将建筑振动与地基振动隔离。

这种技术具有隔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橡胶隔振橡胶隔振是一种利用橡胶材料的弹性特性隔离振动的技术。

隔振技术与阻尼减震振PPT课件

隔振技术与阻尼减震振PPT课件

A计权的频率响应与人耳对宽频 带的声音的灵敏度相当,成为最
广泛的评价参量
等效连续A声级(等能量A计权声
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 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
Leq
10lg
1
t2 -
t1
t2 t1
p
2 A
(t
)
p0 2
dt
Leq
10lg
t
2
1 -
t1
t2 t1
10
0.1L
(3)机动车辆噪声测量 车内噪声、车外噪声、定置噪声
在测试中心周围25m半径范围内不应有大的反 射物,测试跑道应有20m以上平直、干燥的沥 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路面坡度不超过0.5%
始端线
传声器
终端线
7.5m
0
7.5m
10m
10m
传声器
讨论传振系数T与ξ的关系:
(1)当f/f0<21/2时,即图中AB和BC段,也就 是系统不起隔振作用甚至发生共振作用的范围,ξ 越大,则T值越小,表明增大阻尼对控制振动有 好处; (2)当f/f0>21/2时,即图中CD段,也时设计隔 振装置经常考虑的范围, ξ越小,则T值越小,表 明阻尼越小越好,阻尼对隔振效果有不良的影响。
(3)当f/f0>21/2时,即干扰力频率大于隔振系统的 固有频率的21/2 倍,即CD段的T小于1,隔振 系统才真正起隔振作用。
当考虑体系有阻尼情况时,即在体系中安装阻 尼器,如橡皮垫等,则体系的传振系数为:
T
1 4 2 f f0 2
1 f f0 2 2 4 2 f f0 2
其中:ξ=δ/δ0,即系统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 之比,临界阻尼系数δ0=4πmf0
接受者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控制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控制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控制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和构件之间的接触、吊装和拼接等操作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与振动,这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因此,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问题,开发相应的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机理在了解如何控制震动与振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机理。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引发震动与振动的原因。

1. 材料吊运引起的震动:在大型规模项目或高层楼房的施工现场,往往伴随着吊运材料和构件等作业。

高空材料吊装时,由于重物下垂作用以及外力作用等原因会导致一定强度和频率范围内的振荡。

2. 构件拼接引起的震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构件之间需要逐层叠合,并通过螺栓、角钢等方式进行拼接。

在拼接过程中,施工人员使用大型设备或手工工具进行操作,这些振动会传递到整个结构体系中。

3. 设备震动引起的振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通常使用各种设备,如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

这些设备生成的强烈震动可能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二、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技术为了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震动与振动带来的风险和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1. 震动与振动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安装无线传感器或其他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和记录各个阶段的震动与振动数据。

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合理设计施工流程: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和规划施工流程,避免大型设备和材料的密集使用,尤其是要注意在高空进行吊运作业时的均衡与稳定。

3. 减震与隔振措施:通过采用减振器、隔振支座等技术手段来减少震动和振动对结构体系的传递。

这些措施可以改变传递路径或消耗能量,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震动与振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隔震和减震方面,必须要提高这方面的重视程度。

在建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抗震措施能够让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不断地提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发挥其作用。

只有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满足实际的建设需求,才能够让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基于此,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措施;减震措施引言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应用隔震振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在隔振减振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针对不同建筑结构开发了多种不同的隔振减振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绝缘振动技术的不足,如应用规范不完善和难以普及等。

面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有必要好好控制和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使其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1隔震减震技术的发展隔震控制技术的核心在于地震能量的分辨力,类似于“太极推手”。

它起源于20世纪中叶,通过碎石层实现了移动绝缘。

此后,各国对绝缘控制技术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铅基橡胶轴承,极大地促进了绝缘控制技术的发展。

隔震控制技术在我国的第一个应用是1993年安阳粮油综合体建成的。

到20世纪末,我国的主要研究重点是橡胶轴承绝缘结构等,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技术,为随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冲击阻尼技术的核心在于可以降低到建筑物可接受范围的地震能量消耗。

中国的阻尼控制技术最早出现于1980年代,在20世纪末迅速发展。

2001年,中国《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明确规定了消能技术及其他相关内容。

2013年,中国制定了建筑能耗和阻尼技术规范(JGJ 297-2013)。

此后,中国能源耗竭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隔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隔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隔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隔振技术的概述隔振技术是一种减少或消除振动传递的技术,通过使用特殊的隔振装置将振动源与被隔离结构物分离开来,从而减少传递到结构物的振动。

隔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建筑工程、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等。

2. 隔振技术的原理2.1 质点隔离原理隔振技术的原理之一是质点隔离原理。

质点隔离装置通过将振动能量转移给装置内的质点来实现隔离效果。

这些质点可以是弹簧、减震器等,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从而降低传递到被隔离结构物的振动。

2.2 波动隔离原理另一种隔振技术的原理是波动隔离原理。

波动隔离装置利用材料的特性来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

这些装置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如橡胶、泡沫等,通过材料内部的分子摩擦和变形来阻止振动的传播。

波动隔离装置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节材料的刚度和阻尼特性。

3. 隔振技术的应用隔振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建筑工程隔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用于减少地震、风载、交通振动等对建筑物的影响。

隔振装置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基础、墙体或屋顶等位置,通过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来降低建筑物的振动。

3.2 航天航空在航天航空领域,隔振技术可以减少发动机、燃气涡轮机等设备产生的振动对飞行器的影响。

隔振装置可以安装在发动机座椅、舱壁等位置,通过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来保护飞行器和乘员的安全。

3.3 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领域,隔振技术可用于减少工业设备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隔振装置可以安装在机床、压力容器等设备上,通过隔离设备的振动来降低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干扰。

4. 隔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4.1 优势隔振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可以降低结构物的振动,提高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振动对设备和乘员的伤害;•可以减少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4.2 局限性隔振技术也有一些局限性:•隔振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成本较高;•隔振装置会占用一定的空间;•隔振效果可能会受到装置材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会给建筑物结构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害。

如今,在经济的发展之下高层建筑越来越受欢迎,如何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文从高层建筑结构概念及特征入手,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阐述了自己的经验,希望能给同行的朋友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考虑到地震造成的损害,采取有效地减轻损害的对策是抗震设计的课题。

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可以使用隔震设计原理来进行隔震设计,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所使用的隔振措施也不同,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隔振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带来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1高层建筑结构概念及特征1.1高层建筑结构类型高层建筑结构按承重体系的不同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和筒状结构。

此外,还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不同分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组合结构。

框架结构体系主要是由建筑的结构梁、柱和节点组成;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相对灵活,可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但结构的侧移刚度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位移较大,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会造成影响。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将房屋的墙体进行垂直承重和抗横向力的结构体系;可以在墙上打洞,孔洞越大,就越接近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横向剪力和横向刚度较大,横向的变形会很小。

房间的墙面和天花板平整,楼层的高度小,比较适合住宅和宾馆等建筑,但其结构的自重比较大。

剪力墙框架结构体系是将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剪力墙或底部几层做成框架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也被称为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在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中的墙壁,通常把落地剪力墙安排在两端或中间,同时与纵向和横向的墙面围成简体。

剪力墙框架结构具有剪力墙和框架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横向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刚度,且剪力墙结构的布置灵活性更强。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10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_10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发布时间:2022-08-08T06:58:45.594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6期作者:陈强[导读] 一直以来,人们对在建筑中有关的耐震措施都是秉承着“小震不塌、大震能修”的准则,陈强身份证号码:******************摘要:一直以来,人们对在建筑中有关的耐震措施都是秉承着“小震不塌、大震能修”的准则,尽管建筑设计在耐震方面也采用了不少的措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质量问题,与此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侥幸心理,偷工减料,甚至私自更改了总体设计方案,从而未能切实地把建筑防震的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A引言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多方面出发,对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吸取经验,将其作为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指导依据。

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应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立足房屋建筑功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不断优化房屋建筑设计结构,进一步促进我国设计行业可持续发展。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1整体性原则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尤其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抗震设计还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点。

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情况,对房屋建筑整体结构进行规划和布局]。

由于房屋建筑的抗震性作用于建筑结构的各个环节,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设计时,一定要从整体视角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抗震设计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尤其要进一步明确每一个结构构件的作用,通过逐步优化结构构件的设计情况,增强结构构件的协调性,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每一个结构部位的力学特征,然后根据房屋建筑所处的位置进行结构设计工作。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摘要:建筑物的内部减振性能对能耗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减振减振技术,通过采用室内减振减振和吸收振动,改善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减少对减震的冲击。

我国的隔震施工技术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比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在高层结构的技术上,可以采取分层隔震的方法来改善结构的地震特性。

采用适当的减振隔振技术,既可以节省工程造价,又可以改善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浅析引言要提高施工体系的科学水平,确保施工构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从结构的设计上进行层层严格的把关,注重隔震减振的设计和优化,并尽量从工程的全局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合理推进施工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等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延长施工周期,防止发生诸如地震等恶劣的自然灾害。

1.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概括1.1.减震技术建筑物构件消能减震即是在建筑物的特定部位设计耗能装置,并通过耗能设备产生的碰撞、扭转、弹塑性滞回变形,来充分消耗并吸收在地震过程中对建筑物构件所形成的力量,减少主体构件的抗震反应,从而有效避免构件发生损伤甚至坍塌的问题,最后达到减震的目的。

1.2.隔震技术与减震建筑构造设计比较起来,建筑架构设计中的基础隔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选用特殊材质的地基隔震、断层间隔地震等是较为普遍的设计办法。

但选用特殊材质的地基隔震时通常会使用豁土、砂浆或沥青等建筑材料。

地基隔震也是一个效果比较好的隔震手法,体形规则的建筑也可采用这一设计方法。

而地基隔震构造则惜助于在建筑的基座及其上构造之间设计隔震层,将整座建筑分割为上部构造、中部结构和底部构造等三种组成部分。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2.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就建筑工程而言,在抗震工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国家都制定有相应策略,对工程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段,都必须进行抗震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构进行了抗震工作,以保证工程建筑的抗震结构质量。

建筑隔振消能减震技术探析

建筑隔振消能减震技术探析

建筑隔振消能减震技术探析
介绍了隔震及减震的原理及工程应用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实际建筑结构的隔震及减震分析提供了参考。

1 地震的危害
建筑物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外,还要承担风和地震水平荷载的作用,建筑物越高,这个水平荷载效应就越明显。

我国41%的国土、50%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地区,面临的地震灾害形势非常严峻。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1.1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976年唐山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顷刻间,百余万人口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

自1900年有记录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1.2 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自我国1900年有记录以来,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1.3 冲击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筑的高度也在不断增加,这给我国的建筑抗震减震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本文从隔震减震支座、建筑设施的走向、高层建筑结构选择三个角度,阐述了当前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有关隔震减震性能的设计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保证建筑效率的前提下,全面提升高层建筑的隔震减震设计质量,从而提高我国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结构设计;策略分析多年来,我国地震带附近地区地震频繁,这给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

所以,如何有效进行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防震减震工作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高烈度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八大类建筑应当充分应用减隔振技术,以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提高,抗震隔震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以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达到提高建筑抗震减震工作质量的目的。

1.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隔震减震支座总体来看,防震支架的设计会受到防震墙的影响,在进行隔震减震墙的设计时,必须遵循分散的设计原则,不能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隔震减震墙,这样不仅会增加地震墙的倾倒力,还会对隔震支座的性能造成一定影响。

在荷载较大的部位,必须设置抗震缓冲支架,并与相应的支撑装置一起提高整体质量,使各项减震措施的效果最大化,确保其能够提高建筑的质量[1]。

1.2建筑设施的走向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然现象。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对当地地质构造的分析,因为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影响到房屋和设备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导致房屋倒塌。

在地震发生时,必须正确地调整地震中建筑的振动方向,并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地质和水文情况,使建筑物的结构与震源方向保持垂直,而不能与震源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朝向与地震方向平行,会增加建筑物坍塌的危险,而维持竖直关系的建筑物则不太可能发生坍塌。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隔振减震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隔振减震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隔振减震技术应用现状研究摘要:目前,隔振减震技术在建筑工程机电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隔振减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深入分析了其在建筑工程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总结了建筑工程机电设备隔振减震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设备;隔振减震技术建筑工程机电设备隔振减震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机电设备的振动和噪音对建筑结构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建筑工程机电设备隔振减震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隔振减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一)隔振减震技术的基本概念隔振减震技术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采用某些材料或装置,将机械振动或地震等外部震动隔离或减小,以保护设备或结构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隔振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船舶、飞机、车辆、机器设备等领域。

(二)隔振减震技术的分类隔振减震技术的分类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

主动式隔振减震技术是指通过自主运作的元件或机构,对物体进行反馈控制,以减小振动。

例如,在建筑物上安装陀螺或液压阻尼器,采用反馈控制技术,自动调整阻尼力和刚度,减小地震等外部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被动式隔振减震技术则是采用某些材料或装置,通过改变结构物的固有特性以减小振动。

例如,采用减振器和隔振垫等被动隔振减震技术,可以在机器设备和建筑结构上起到很好的隔振效果。

二、建筑工程机电设备隔振减震技术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技术选型问题不同机电设备的隔振减震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其特点和工作环境进行技术选型。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隔振减震技术种类繁多,而且质量参差不齐,选用不当容易导致效果不佳或出现质量问题。

(二)效果评估问题隔振减震技术应用后,其效果的评估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和实测验证。

但由于隔振减震系统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多样性,评估工作难度较大,且往往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隔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隔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隔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隔振技术的概述隔振技术是防止振动传递和减少外界振动对设备或结构物的影响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采用特殊的隔振材料和结构设计来实现,可以减少噪音和振动对设备的损害,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2. 隔振技术的原理隔振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分离振动源和受振系统,阻断振动能量传递的路径,从而减少振动的影响。

隔振系统通常由隔振材料、隔振器和隔振支座等组成。

2.1 隔振材料隔振材料是隔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具有良好的减振和吸振性能。

常见的隔振材料包括橡胶、弹性塑料、泡沫材料等。

这些材料能够吸收振动能量,减少振动的传递。

2.2 隔振器隔振器是用来支撑和固定设备或结构物,并起到分离振动的作用。

隔振器通常由弹簧或气囊等弹性元件构成,可以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

2.3 隔振支座隔振支座是一种安装在设备或结构物底部的隔振装置,用来支撑和隔离振动。

隔振支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同的振动环境。

3. 隔振技术的应用隔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领域和应用案例。

3.1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隔振技术可以使用在地震防护、减少结构物振动、降低噪音等方面。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使用隔振支座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3.2 机械工程在机械工程领域,隔振技术可以保护机械设备免受振动的干扰,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

例如,在电力设备中使用隔振支座可以减少振动对设备的损害,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3 车辆工程隔振技术在车辆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使用隔振材料和隔振器可以减少车辆振动和噪音,提高乘坐舒适性。

此外,在高铁和地铁的轨道系统中也使用隔振技术来减少振动对列车和轨道的影响。

4. 隔振技术的优势隔振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减少振动的传递:隔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的传递,降低设备和结构物的振动量。

•提高设备的性能:隔振技术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寿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减震与抗震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减震与抗震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减震与抗震措施在建筑领域中,减震与抗震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随着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减震与抗震措施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减震与抗震措施,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情况。

一、减震措施1.土木结构基础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合理选择土木结构基础是第一步。

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分担地面荷载,增加房屋稳定性,并起到减少地震影响的作用。

常见的土木结构基础包括扩大独立基础、增加桩基数目和长度等。

2.高强度抗震材料使用高强度抗震材料对于提升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

例如,在承重柱、梁等部位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钢材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高强度连接件来加强装配式建筑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3.减震隔震技术减震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减振器或隔振层等形式,将地震动的纵向、横向、竖向部分吸收或者避免传导到建筑物结构上,从而达到减少地震对结构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常见减震隔震技术包括钢板摆锤隔震、橡胶支座隔震以及液体阻尼器等。

这些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物受到地震动刺激时的位移和加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二、抗震措施1.预制墙体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采用预制墙体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预制墙体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和承载力,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起到稳定整个建筑结构的作用。

此外,预制墙体还具有快速安装、施工周期短等优势。

2.抗震支撑系统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支撑系统是保证房屋整体稳定的重要部分。

抗震支撑系统包括横向与纵向的支撑结构,例如钢结构框架等。

通过合理设置抗震支撑系统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提高其抗震能力。

3.新增剪力墙装配式建筑中,合理设置剪力墙对于增强整个建筑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地震发生时,剪力墙能够承受横向荷载,消耗其能量,并将地震动传导到围护结构而减弱对主体结构产生的影响。

总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减震与抗震措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结构中的减震、隔振技术【摘要】目前针对某些重要的建筑物安全性较高的要求和对一些建筑物的修复加固改造的问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逐渐地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

隔震即是隔离地震,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底或某个位置设置控制机构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输,使结构振动反应减轻,实现地震时建筑物只发生较轻微的运动和变形,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随着科技发展,这种技术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1、传统的抗震方法
传统抗震结构主要利用结构主体结构抗侧力构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和耗能来耗散地震的能量,因此对这些区域的耗能性能要求特别重要。

一旦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这些区域产生问题,则就会严重的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甚至产生严重破坏。

在以往的结构抗震设计中,主要通过在结构设计中设置多道抗震设防线、选用耗能构件和对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延性的合理匹配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2、隔震技术与作用机理
隔震技术尚属新兴学科,它能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减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从而消除或减轻结构和非结构的地震损坏,增强建筑物及内部设施和人员的地震安全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隔震方案设计
3.1 基础隔震
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底设置隔震装置。

3.1.1 隔震器
(1)橡胶支座
它是由多层橡胶和钢板相互叠加而成,在施加竖向荷载时,由于橡胶受到钢板的约束,不会产生很大的横向变形,即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水平方向有很大的变形能力,在地震作用下,橡胶垫可以隔离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

最初是在1965年用于伦敦的地铁车站上面的建筑,采用多层橡胶支座防止了地铁的振动传给上部建筑物。

(2)铅心橡胶垫
它是对橡胶支座的一大改进。

在橡胶支座中心钻孔,插入一个铅芯,利用其塑性变形能力把支座的临界阻尼从3%增加到10%~15%。

因此,在低阻尼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阻尼器。

(3)柔性桩结构
它是采用立在套管中的桩来隔震,桩顶铰接,使桩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柔性,套管和桩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使桩可以在套管中变位,将结构与可能发生有害地震的土层分开。

当桩顶安置阻尼器时,可构成有效的隔震基础系统。

3.1.2 阻尼器
(1)油阻尼器
它是比较理想的阻尼材料。

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油阻尼器。

所采用的油材料很多,通常油硅油、机械油、柴油机油、变压器油等。

在设置时,一般不少于四个,对称布置在基
础的四角,避免在体系质心的坐标轴线上布置阻尼器。

(2)摩擦阻尼器
将几块钢板用高强螺栓连在一起,可做成摩擦阻尼器。

通过调节高强螺栓的预应力,就可调节钢板间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对钢板表面进行处理或加垫特殊摩擦材料,可以改善阻尼器的往复摩擦性能。

(3)弹塑性阻尼器
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性能,可在超过屈服应变几十倍的塑性应变上下往复变形数百次而不断裂。

根据需要,可以将钢板(棒)弯成各种形状做成阻尼器。

3.2 悬挂隔震
悬挂隔震即将结构的全部或大部分质量悬挂起来,使地震动传递不到主体质量上,产生较小的惯性力,从而起到隔震作用。

悬挂结构在桥梁、火电厂锅炉架等方面有大量应用。

悬挂结构悬杆受力较大,须采用高强钢,而高强钢忍性差,在竖向地震作用时易拉断。

为减小竖向地震作用,可在吊点设减震弹簧,并配合使用阻尼器。

著名的43层香港汇丰银行新大楼采用的就是悬挂结构。

4、隔震结构设计
(1)隔震层的位置
设置在建筑物最小层的基础隔震和设置在建筑物中间层的中间层隔震。

在实际工程中,主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性能、造价等因
素来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合适的隔震层位置。

如将隔震构件用于较大范围若干栋中低层住宅的底下部分,其空间可作为设备用房,停车场和共用管道沟,这样可有效利用城市空间。

(2)隔震层水平刚度的结构方案
为了提高隔震效果,隔震层的水平刚度应十分低,使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增大。

在实际中,可以采用大间距、大直径多层橡胶的结构方案,使得每个隔震器的受荷面积增大,而总数减少。

(3)多层橡胶层不产生拉力的结构方案
多层橡胶受拉剪的试验资料比受压剪的少,应保证其受力可靠。

因此,多层橡胶与上部分结构不采用螺栓连接而采用铰接连接,使多层橡胶层不产生拉力。

(4)净空间距
在遭遇特大地震作用时,建筑物的变形不能导致碰撞。

因此,水平方向上,应保证具有上部结构的地震变形的1.5~2.1倍的净空间距。

(5)隔震构件的置换
隔震建筑中,变形和能量吸收都集中在隔震层,因此隔震层构件有可以置换的隔震结构的优点。

特别是与隔震器独立的阻尼器的置换一般较为方便。

由于隔震器承受建筑物的重量,不如阻尼器置换容易。

一般采用在建筑物或局部设置千斤顶来置换隔震器或对其加固。

5、隔震结构的应用与造价
5.1 隔震结构的应用
一般来说,隔震结构可以适合各种用途的建筑,并都能获得较好的隔震效果。

出于结构的安全性、房屋内部物品的振动翻到、防止构件二次损坏等因素,更适合用隔震措施的建筑物有:住宅(居民住宅、养老院、疗养院)、公共建筑(剧院、医院、旅馆)、防灾中心建筑(学校、消防局)、核电设施(核电站、仓库)、尖端产业设施(研究所、超精密加工厂)、纪念性建筑物(纪念建筑、寺庙)等等。

5.2 隔震结构的造价
隔震建筑在振动性能和抗震安全性方面提高了建筑物的附加价值,因此与以往建筑物比较时,应考虑附加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在考虑隔震建筑的造价时,不仅要考虑初始造价,如果从包括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维修、重建、内部物品的损坏和经济损失来考虑,隔震建筑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从国内外建筑的实例来看,全部工程费用可能增加,但隔震效果好,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部分的造价减少很多。

如果能有效的利用隔震层作为设备层或停车场就可以抵制隔震层的费用增加。

因此,总造价可能就会降低。

参考文献:
[1]谢礼立,马玉宏,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国际地震动态,2003.10
[2]周福霖,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控制优化设计新体系
[3]谢礼立,马玉宏,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国际地震
动态,2003.10
[4]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002
[5]李爱群,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东南大学出版社
[6]周福霖,隔震消能减震和结构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