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第十册教案
2024年培智实用数学四年级教案
![2024年培智实用数学四年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e137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e.png)
培智实用数学四年级教案教案培智实用数学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标准,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五、教学资源1.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主,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教育网站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活动资源,如数学实验室、数学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教学安排1.教学安排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
2.教学安排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第32课时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第3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72ab144ad51f01dc281f1ef.png)
第32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九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出示练习九第5题制成的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2、计算
36.4+68.8-7.35 4.07×8.6+9.125
5.51×9.5×0.12 32.34÷2.1÷0.14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九的第6~9题。
1、第6题。
做题前,让学生讨论一下每题都含有那些运算,先算什么?然后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余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做完后集体小结,订正。
2、第7题。
做题前,指名学生说一说截取积的近似值和截取商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教师逐个批改纠正。
3、第8题。
学生读题后,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计算。
4、第9题。
带领学生读题后,引导分析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作业
练习九的第6、7题。
培智数学第十册教案
![培智数学第十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871a1076eeaeaad0f3303b.png)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学生合作练习三、教师总结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学生合作练习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学生合作练习三、教师总结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二、学生合作练习三、教师总结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百以内的口算加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培智学校实训班数学教案《复习数字0-10》
![培智学校实训班数学教案《复习数字0-10》](https://img.taocdn.com/s3/m/8e078edfc77da26924c5b024.png)
1、学生从1数到10
2、学生从10数到1
3、学生从3数到9
4、学生从7数到0
二、复习巩固
(1)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出示10支铅笔)(2)师:看老师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呢?谁愿意上来数一数?
(先让学生上来数,再老师带学生一起数一数)
(3)师:现几个并让学生上黑板把数字写出来。)
目标
1、轻度目标:学会0—10的读法,了解写法并能书写。
2、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
认识0—10的读法,学会读数与数数。
教学难点
学习0—10的写法,学习通过动手模仿老师更好的掌握数字的写法。
使用教具
课件一套,10支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巩固练习,复习学过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按照要求数数
学生上台数数
学生数一数,写一写,读一读
学生自己做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板书设计
复习数字0-10
作业
写0-10这几个数字
效果分析
学生参与程度
目标完成程度
整体状况
一般
一般
一般
课后反思
0-10这几个数字学生的印象还是较深的,我们先复习0-10,为后面的10以内加减打下基础。
(4)师: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
(老师先带同学一起读再让学生单个起来读)
(5)让学生到黑板前读
三练习
1.游戏(找朋友)
找出和水果相同的数字,把他们用线连起来
2.书本课后练习
3..写一写
师: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作业本,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写一写0-10这几个数字
四、小结
2024精选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2024)
![2024精选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38719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e.png)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 态度、习惯和方法。
提问法
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 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练习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 和效果。
2024/1/30
20
结果性评价方法
测验法
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考试法
通过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22
04
评价标准应具有可操作 性和可量化性,以便于 教师和学生明确目标和 方向。
06
家校合作与资源整合
2024/1/30
23
家长参与课堂活动设计
2024/1/30
家长志愿者招募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特殊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家长培训
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2024精选培智学校生 活数学教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 评价方式与标准 • 家校合作与资源整合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30
3
生活数学课程的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 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二
分析一起房屋买卖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房屋面积 计算、贷款计算和税费缴纳等数学知识,培养其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三
3
通过一起旅游计划的案例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运 用数学知识制定旅游预算、安排行程和选择最优 方案。
上海卢湾区教材培智实用数学第十册教案1—15课
![上海卢湾区教材培智实用数学第十册教案1—15课](https://img.taocdn.com/s3/m/d214c12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2.png)
上海卢湾区教材培智实用数学第十册教案1—15课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需要删除的段落。
以下是对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第一段:本节课将复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中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张快脑瘫、行动不便;XXX癫痫、写字困难等,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和引导。
第二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计算器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提高他们的听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三段: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则是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四段: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第五段:为了备课,教师需要准备电子课件、图片和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第六段:本节课将分为三个部分:复旧知、巩固练和课堂小结。
第七段:本节课的课堂小结是:学生复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这些算式。
第八段: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完成课本第1页的1-3题。
第九段:通过本节课的复,学生对用计算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更加熟练了。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从书写开始。
只有在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研究惯。
第十段:本节课是第二节复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中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和引导。
第十一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与第一节相同,难点也是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十二段: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练法、启发法等。
第十三段:为了备课,教师需要准备电子课件、图片和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第十四段:本节课将分为三个部分:复旧知、巩固练和课堂小结。
第十五段:本节课的课堂小结是:学生复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这些算式。
第十六段: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完成课本第4页的1-3题。
第十七段:通过本节课的复,学生对用计算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更加熟练了。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从书写开始。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445ad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f.png)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生活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分数的加减运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将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运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2. 分数加减运算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2)以例题形式,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练习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练习题。
5.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加减运算规则3. 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4. 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5。
(2)应用题:利用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课后练习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分数的乘除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6.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的提供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分数加减运算的基本规则,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的情况。
培智生活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
![培智生活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5b2b9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d.png)
04 课堂活动安排与 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布置
分组策略
按照学生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学生都能积 极参与。
任务设计
结合培智生活数学课程目标,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任务, 如超市购物、家庭收支等场景的数学问题。
分工明确
明确每个学生的角色和任务,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 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助人 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 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自主学 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员基础与需求分析
学员基础
公开课面向智力障碍学生,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认知能力和学习速度存在差异。
学员需求
学生需要掌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 应能力。同时,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建议。
02
学员反馈意见分析
对收集到的学员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学员对课程内容、教学
方法、教师表现等方面均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03
改进措施制定
针对学员反馈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优化
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等,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
量。
下一阶段教学计划安排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
生活数学知识点梳理
数的认识
包括整数、小数、分数 等基本数学概念,以及 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
较等。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以及运算顺序、运算定
律等。
包括时间、长度、重量、 容积等常见量的认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培智教科书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全套PPT课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培智教科书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c334e5fab069dc502201c9.png)
1. 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800
个 位
1. 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1000
个 位
2. 说一说在算盘上拨数和在计数器上拨数有什么不同。
3. 写数,并读一读。
个 位
要注意对齐数位。
个 位
(1
2
6)
( 460 )
( 800 )
谢
谢!
不进位加法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用算盘进 行不进位的加法。
认识算盘。
算盘也可以用来数数和记数。
档
梁 框
上珠
下珠
让我们借助算盘 一起来数数吧。
用算盘数数、记数。
个 位
1 、2 、3 、4
让我们借助算 盘一起来数数吧。
用算盘数数、记数。
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算盘数 数的方法。那用算盘记数呢?
试一试
看图,甲乙两人的存款一共有多少?
练一练
1. 一架飞机,第一次飞行了2800千米,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飞行1400千米,两次一 共飞行了多少千米?
7000
练一练
2.食堂买菜用了85元,买油比买菜多用了46元, 买菜买油一共用了多少元?
216
谢
谢
算盘的认识
人类记数经历了漫长 的历史过程。
像刚才例题那 样解题。
复习
1. ( )个百是1000。 2. 1200是( )个百。
例题2
培智学校实用数学五年级第九册第十册全册教案集
![培智学校实用数学五年级第九册第十册全册教案集](https://img.taocdn.com/s3/m/c0ab4018e87101f69f31950b.png)
培智学校实用学校五年级第九册第十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
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
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培智三年级数学10的分解教案
![培智三年级数学10的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17150e0066f5335a8121f4.png)
培智三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材内容:《上海辅读学校实用数学学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目标:A类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类1、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自主发现并了解10的分与合。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牌。
教学过程一、课前设置情景音乐背景。
(多媒体播放《找朋友》)二、激趣导入1、师生亲切问好2、小游戏老师拿出一个透明空塑料盒,放进10颗水果糖,注意和学生一齐边数边放。
师:老师有一双神奇的眼睛,同学们想知道吗?现在请一名学生上台随意抓几颗水果糖,老师闭上眼睛不看你抓了多少,但老师不看能猜到。
谁先来试一试?举手!(学生举手,老师指名,学生随手抓糖并手背后)师:(看看盒子里剩余的)我知道了你抓了6颗!(再向全体学生)同学生说老师猜对了吗?生:不知道……师:那好,我们一起数一数他抓的糖的个数:1、2……6,刚好!老师的眼睛神奇吗?生:神奇、厉害!师:谁还愿意再来试上一次?举手!(老师再指名一学生做一次。
)师:老师有一双神奇的眼睛,不看就能知道!同学们想拥有和老师一样神奇的眼睛吗?生:(齐)想!三、教学新课1、多媒体展示五排黄色串珠。
师生齐数,正好每排10个。
然后老师示范给第一排第一个涂上红色,再指名给第二排前两个涂上红色,然后指名给第三排前三个涂上红色,以此类推,给第四排前四个、第五排前五个也涂上红色。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老师教读,师生齐读)六、游戏促学(多媒体再次播放情景音乐《找朋友》)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数字牌:1、2、3、4、5、6、7、8、9,让9个学生围成圆圈跟着音乐节奏唱这首歌,老师喊口令“开始找”,学生按照《凑十歌》愉快结对牵手。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949a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8.png)
2024/2/29
25
家长在家庭中辅导孩子的方法和建议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 舒适的学习空间,减少干扰和
诱惑。
激发孩子兴趣
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故事或 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孩子对数 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2/29
制定学习计划
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 划,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孩子 的学习自觉性和计划性。
0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数
学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0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
价值观。
5
教材内容及结构
教材内容
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与计量 、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 ,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弥补普通教育不足
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在普通教育中可能 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培智生活数学课 程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 支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智生 活数学课程有助于智力障碍学生在认 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取得进步。
2024/2/29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2/29
知识与技能目标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作业中的问 题,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2024/2/29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指导 学生进行改正并提供相关的辅导和帮 助。
19
05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2024/2/29
20
分析本次教学成功之处
培智数学教案
![培智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7dfe83a2161479171128d0.png)
第一课:黑猫警长(感知前后方位)教学目标一、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二、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
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教学重点能理解前、后方位。
教学难点理解以客体为中心的前后方位。
教学准备一、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学生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学生中男学生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学生中女学生的人数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五、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
将老鼠和玩具放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六、让每位学生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引起兴趣:(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力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
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话,有许多老鼠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
请白猫警士帮助把玩具找回来。
现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队,白猫警士的一切行动必须听警长指挥。
能不能完成任务二、引导学生学习方位词。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
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
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学生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
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
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
(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
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
(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表扬XX、XXX警士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第31课时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第3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c62eaab10661ed9ad51f3ef.png)
第3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10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掌握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
2、通过对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订正时着重问一问学生:是怎样口算的?为新知辅垫2.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为知识迁移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教学连除、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出示例10,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
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1)指名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并列式:提问:求的是什么?(2)尝试计算说一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练一练:提问: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与整数连除、除加、除减有什么联系?结论: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完全相同。
三、课堂小结1.从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充分发表学生意见)2.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四、巩固新知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1÷28=2.1÷□÷□0.78÷0.3÷0.2=0.78÷□2.对比练习五、作业教学后记:本节课学习了连除、除加、除减,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好,极少数学生还出现顺序模糊。
在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出现计算错误,有待以后加强训练。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https://img.taocdn.com/s3/m/f818ad5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c.png)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五章《有、没有》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有”和“没有”的概念,学会用“有”和“没有”来描述物品的存在与否,以及理解“有”和“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物品的存在与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物品的存在与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实物等。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准备一个空书包和一个装满书本的书包,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书包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苹果和香蕉,提问:“这张图片中有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有”和“没有”来描述图片中的物品。
(3)教师再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只有苹果,引导学生用“有”和“没有”描述图片。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用“有”和“没有”描述图片中的物品。
(2)学生互相交流,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有’和‘没有’来描述?”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板书内容:(1)有:苹果、香蕉(2)没有:空书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有”和“没有”描述它们。
2. 答案示例:(1)讲台上有一支粉笔。
(2)教室里没有垃圾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物品的存在与否。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第35课时
![聋校数学第十册教案第35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a516d1ce53a580216fcfeef.png)
第35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法,完成整理和复习的第7、8题和练习十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整数的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一、口算练习
练习十第4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让学生说得数,教师核对。
二、复习运算定律
师: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它们的内容是什么?(指名中等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
做第53页第8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用了什么定律。
三、复习运算顺序
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第52页第7题。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运算的顺序,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最后集体核对。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5题。
让让学生观察哪些题目可以简算,哪些题目不能简算。
然后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2、做练习十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指导学生看发票,明确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和总计金额之间的关系,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计算,把结果填在空格中。
五、课堂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二、学生合作练习三、教师总结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二、学生合作练习三、教师总结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二、学生合作练习三、教师总结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二、学生合作练习三、教师总结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进一步提高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二、学生合作练习三、教师总结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十进制关系。
能熟练地计算万以内不进位加法。
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百以内的口算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口算加法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千以内的口算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口算加法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笔算加法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学生能正确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教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笔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最后不要忘记把得数写在横式上。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笔算加法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笔算加法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学生能正确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教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千位进1。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笔算加法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笔算加法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学生能正确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教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他的前一位进1。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笔算加法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连加教学目标: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和整体的相对性。
2. 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连加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三个数连加教学目标: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和整体的相对性。
2. 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计算简便。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三个数连加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三个数连加教学目标: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和整体的相对性。
2. 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计算连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这样计算更加方便。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三个数连加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三个数连加教学目标: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和整体的相对性。
2. 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个位上的数相加和满20,向十位进2。
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满20,向百位进2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三个数连加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三个数连加教学目标: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和整体的相对性。
2. 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式。
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哪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三个数连加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2+4+1= 12-6+9= 12-9-2= 4+7-6=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四、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要充分领会题意,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在正确列式解答。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应用题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五、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要充分领会题意,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在正确列式解答。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应用题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六、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要充分领会题意,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在正确列式解答。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应用题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重点、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三、学生合作练习四、教师总结要充分领会题意,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在正确列式解答。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应用题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课题:平年、闰年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概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出示两张月历表三、学生合作练习(1)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2)说说下面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988年、1950年、1900年、1998年、1976年、2000年、2003年、2008年、2040年四、教师总结平年2月28,全年365天,闰年2月28,全年366天。
每4年有一个闰年。
五、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平年、闰年特教学校课时计划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重点、难点:知道1年分四个季度,每个季度三个月。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们记住呢?下面老师就教给同学们几种方法:第一,歌谣法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