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全)doc资料

合集下载

德育与班级管理资料ppt课件

德育与班级管理资料ppt课件

ppt课件
18
『思考与练习』
• 4、材料分析:
• 2008年9月,我国爆发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
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 含有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 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 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显 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 同的三聚氰胺。这样的检查结果让国人感到震惊。从此之后, 很多人就对国产奶粉产生了怀疑,国外的奶粉品牌却大受追捧。
43
对规律二的遵循
• 活动与交往的目的性 • 活动与交往的多样性 • 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 • 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
ppt课件
44
规律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 矛盾运动的过程
•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代表社会提出的道德要 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 的矛盾;
ppt课件
45
对规律三的遵循
ppt课件11德育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习俗性德育维护氏族利益为目标以传统习俗和规范为内容以训诫为主要德育方法古代德育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现代德育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ppt课件12德育功能界定ppt课件13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经济功能ppt课件14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促进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功能?促进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促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ppt课件15个体品德结构ppt课件16德育个体享用性功能?即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ppt课件
50
德育原则(重点)
ppt课件
51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德育与班级管理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班级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德育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通过德育,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关注他们的品格、道德选择和自我管理能力。

良好的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行为惯。

班级管理是维护班级秩序和创造良好研究环境的过程。

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良好的班级管理包括规范的纪律要求、清晰的班规班纪和有效的教师管理策略。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德育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班级整体氛围的影响。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阐述: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班级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结论通过对德育和班级管理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实践策略,以推动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的良好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通过对德育和班级管理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实践策略,以推动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的良好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详细说明学校对学生德育的具体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详细说明学校对学生德育的具体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公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使其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公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使其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劳动教育通过参与实际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惯、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劳动教育通过参与实际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惯、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劳动教育通过参与实际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惯、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班级常规德育管理制度

班级常规德育管理制度

班级常规德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特制定本班级常规德育管理制度。

二、学生基本要求1.爱校爱班,尊敬师长,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2.自觉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

3.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热爱学习,坚持勤勉、自主的学习方式,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

5.认真履行学生工作职责,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维护班级荣誉。

三、学生行为规范1.服从师长,尊重师长,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礼貌待人,认真听课,不打闹。

2.遵守班级日常管理规定,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逃课,不随意离校,不在校内外乱涂乱画。

3.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共财物,不擅改他人的物品,不损坏班级、学校设施,珍惜学习环境。

4.文明用语,禁止对他人进行辱骂、攻击,要注意言行举止,不骂人、不打架。

5.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公平待人,不欺负弱小,不结伙斗殴,不随意打架。

6.爱劳动,克勤克俭,维护学校和班级的荣誉,不参与赌博、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四、学生奖惩管理1.良好行为奖励:表扬、奖状、荣誉称号、奖金等。

2.不良行为处罚:批评谴责、警告、记过、请家长、约谈、劝导等。

3.严重不良行为处理:通报批评、停课留校、警告处分、劝退、学校调查处理等。

五、班级管理机构1.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协调学习、生活事务,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班委会:由班级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实行班级自治,监督班级学风、学习生活秩序,组织开展各项班级活动。

六、日常管理1.早晚自习:学生要按时到校参加早自习,晚上自习要安静学习,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间休息:学生课间休息要保持秩序,不得在教室内奔跑嬉闹,不得大声喧哗,维护教室环境整洁。

3.食堂用餐:学生要按时用餐,排队有序,文明用餐,爱惜食物,保持食堂环境整洁。

4.操场活动:学生操场活动要安全文明,遵守操场规定,不得打架斗殴,不得攀爬墙栏,不得在操场内乱扔废品。

德育与班级管理(简版)

德育与班级管理(简版)

LOGO
二、德字的演变
甲骨文右边无心----金文右边 加心----小篆右上变直----楷体为
“德”

1、甲骨文中,“德”字最初字义是对 祖先神的祭祀。甲骨文中“德”字形如一 个人瞪着敬畏的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 直线,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甲骨文 德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 视”。另外,“德”字左边是“彳”, “彳”同“行”,因此也有行路、上升和 攀登之意。

LOGO
四、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德育内容
4、德育方法

LOGO
1、教育者是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德育影响的个人和组织; 2、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有个人和 集体之分); 3、德育内容是指教育者确定并借助教 育方法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社会思想、政治 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4、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 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LOGO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 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 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 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 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 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 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 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LOGO
3、 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教育方针: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LOGO

德育一体化与班级管理的结合措施

德育一体化与班级管理的结合措施

德育一体化与班级管理的结合措施德育一体化是指将德育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教育体系。

在班级管理中,德育一体化的结合措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

下面是一些可以结合德育一体化的班级管理措施。

一、建立德育一体化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在班级管理中,要明确德育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建立德育一体化的班级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德育一体化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科目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

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示范引领,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班级活动与德育教育的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班内竞选、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习惯。

德育一体化要在班级考核中有所体现,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

可以设立“德育积分制”,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集体行为、道德行为等进行考核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加强家校合作对于德育一体化非常重要。

学校要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学校、家访等活动,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德育品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划,明确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班级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和氛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学生心理健康是德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德育与班级管理》课件

德育与班级管理》课件

德育与班级管理》课件
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德育与班级管理》课件的内容和目的。

可以包括课件的主题,涵盖的领域,以及研究此课件的目标。

本课件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
模块一:引言
介绍《德育与班级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
模块二:德育原则与价值观
探讨德育的核心原则和学生应具备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模块三:班级管理技巧
研究建立和维护良好班级秩序的技巧和方法
探讨如何处理班级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模块四:德育活动设计
提供德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并锻炼领导能力
模块五:案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和班级管理的具体问题和解
决方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每个模块都以清晰的标题展示,并包含主要内容和研究要点。

通过这些模块的研究,学生将全面了解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
和实践技巧,并具备应对班级管理挑战的能力。

#《德育与班级管理》课件每个模块都以清晰的标题展示,并包含主要内容和研究要点。

通过这些模块的研究,学生将全面了解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基本
理论和实践技巧,并具备应对班级管理挑战的能力。

#《德育与班
级管理》课件
在这一部分,将列出研究《德育与班级管理》课件的主要目标和预期的研究成果。

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研究目标。

在这一部分,将列出学习《德育与班级管理》课件的主要目标
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学习目标。

班主任的德育理念及班级管理法则

班主任的德育理念及班级管理法则

班主任的德育理念及班级管理法则重庆68中张克运一、班主任应具备的德育思想1.德育其实并不高尚,它有时甚至是庸俗的。

有这样的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德育工作的思路,即它既然是庸俗的,那我们就从管俗事开始做起。

2.德育必须要有很强的资源观。

因为德育的对象是人,所以要树立人力资源观,德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做德育工作都把人做跑了,使学生厌烦了,那我看就是没有这一理念之故。

(举例:把学生做怕了,都不愿上学了)3.德育的效果永远不会是一劳永逸和一蹴而就的。

德育就是反复抓,抓反复。

试图通过一二次谈话和某些活动来说明德育效果的都是不可靠的或不能令人信服的。

有了这样的思想可以常常提醒我们千万别太自信我们的谈话和活动。

要知道我们的谈话和活动仅仅是手段和方法而已,是德育活动中必须要做的,而且是还要重复做的,绝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的目的可能暂时还看不到。

(例:有一年,我到班上去作动员讲话,当时效果很好,隔了一段时间班主任跟我说:校长,你看嘛,这些学生还是那样,怎么办嘛?)4.德育的基础观。

具体表现在从低处,从细节,从小事入手,切忌过高、过大、过深。

基础道德训练相当长时间里,我们的德育出现倒挂现象:低年级搞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世界观、人生观等教育;高年级搞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貌、基础道德等教育。

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原因就是缺乏德育的基础观念。

因此,德育不怕标准低,就怕不落实,不怕问题多,就怕师之过。

(如现在学生中的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就是情感、态度、价值关出问题了。

举例:现在中学生让座位、方便他人、尊重师长、在运动会上运动员自私的表现等)5.德育是班级工作的目标而绝不仅仅是首位和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提德育是首位,乍一看首位多重要啊!首位的工作该怎么做呢?可能我们自己都不一定清楚,所以值得探讨。

而目标呢?那就好做了。

一切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工作都可做。

一切有利于达成目标的手段都可用。

我们德育的目标是什么呢?很清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公民。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引言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并对学生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塑造。

而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对班级内学生进行组织、指导和管理的过程。

德育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德育和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德育需要通过班级管理来实现,而班级管理也离不开德育的指导和引导。

具体来说,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班级管理为德育提供保障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是进行德育的基础。

班级管理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教师也能更好地进行德育引导。

因此,班级管理为德育提供了保障和前提条件。

德育指导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德育指导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德育指导,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班级管理才能顺利实施。

因此,德育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规定,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比如,班级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班级管理也可以通过组织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因此,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通过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班级管理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提出几点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建立和谐秩序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建立和谐秩序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参考一: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价值观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品德修养教育。

通过故事、经典诵读、道德模范等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品格特质。

3. 行为规范教育。

通过制定班规、纪律约束、行为规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意识。

4. 社会公民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义务劳动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5. 班级文化建设。

通过组织文体活动、创设班级氛围、布置班级环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上各种方式,自主或与其他科任教师合作,制订班级德育计划和班级管理方案,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状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班级德育计划的表格:参考二:德育和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学校教育中,两者缺一不可。

下面我将更加细致地讲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德育德育是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明确什么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身体力行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个性发展。

-推崇团队精神: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2.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对班级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以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制定班规班纪: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内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东师-《德育与班级管理》21秋学期在线作业2-资料答案1

东师-《德育与班级管理》21秋学期在线作业2-资料答案1

德育与班级管理21秋在线作业2
阅读:本套试卷是东师课程辅导资料,请认真复习!!!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
【选项A.】主导作用
【选项B.】主体作用
【选项C.】辅助作用
【选项D.】调控作用
【解析】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本题目
【标准-答案】:A
2.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负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责任。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其对象主要以()为主。

【选项A.】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选项B.】非正常学生
【选项C.】全体学生
【选项D.】正常学生
【解析】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本题目
【标准-答案】:C
3.班级活动布置会场的基本原则是()。

【选项A.】美观
【选项B.】舒适
【选项C.】适合活动主题
【选项D.】温馨
【解析】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本题目
【标准-答案】:C
4.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选项A.】教师
【选项B.】学生
【选项C.】少先队组织
【选项D.】学校管理人员
【解析】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本题目
【标准-答案】:B
5.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选项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选项B.】缺乏良好的情感
【选项C.】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选项D.】道德意志薄弱。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一、名词解释1.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

2.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而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3.学科性德育课程:又称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和学习系统的道德及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论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正规课程。

4.活动性德育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增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改善其道德生活而实施的德育课程。

5.隐形德育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

6.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瑞士皮亚杰和美国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前习俗水平阶段2: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阶段3:以人与人之间和谐一致或“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习俗水平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阶段5:以法律的社会契约为定向后习俗水平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7.价值澄清模式:(基本观点)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将其公之于众。

(构成要素:关注生活,接受现实,激发进一步思考,提高个人潜能)8.关心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道德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并在关心人、体谅人中获得快乐。

9.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固定的授课顺序,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知识重点第一章:1.什么叫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从侠义上讲,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从广义上讲,德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2.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1)传统思想的影响(2)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3.人类社会分为: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4.学校教育的转变:从培养官员和神职人员为主的教育演变为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

5.人类德育历程经历的阶段: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

6.习俗性德育:主要指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

7.古代德育: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8.现代德育: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培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

主要特征有:(1)学校德育的民主化(2)学校德育的世俗化(3)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9.当代学校教育新的轨迹与特点:(1)理论与探索的时代(2)寻求平衡的时代(3)全球化德育的时代。

第二章:1.品德的概念:就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

它既包含一定的个性倾向性,又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品德和道德的区别: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3.品德心理的构成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4.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道德认识越深刻,思想道德感情就越有理性的指导;道德意志越坚定,思想道德行为就越具有自觉性;反过来,情感、意志的力量有又助于加深认识;道德行为的实践,又能加深认识、激励敢情、锻炼意志,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三章:1.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1)德育目的就是教育与目的(2)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3)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恢复高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展开全面的拨乱反正,教育进入了恢复和新的发展时期。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级管理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德育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内在联系德育是培养学生人格的过程,通过德育的方式,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而班级管理则是通过组织、管理和引导班级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首先,德育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管理的目标应当与德育目标相一致,即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

通过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引导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确保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其次,德育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德育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主题班会、德育演讲比赛等,可以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再次,班级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班级管理不仅掌握着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也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班级管理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有效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1. 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行为准则进行行事,促进班级秩序和团结。

规章制度要明确、简明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执行能力,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遵守度。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

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3. 强化班级活动组织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推动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

德育班级管理(5篇)

德育班级管理(5篇)

德育班级管理(5篇)德育班级管理(5篇)德育班级管理范文第1篇一、德育管理工作目标依据学校进展目标要求,通过详细工作任务落实,为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工作的重心在同学管理上,教育引领,活动渗透,制度规范,让学做人、学求知、健身心成为师生核心的价值追求。

二、管理基本思路: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制度管理约束为辅。

三、主要内容及举措1.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

由于班级是学校基本的管理单位,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大局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工作态度、综合素养、治班的策略及投入精力起到打算性作用。

以“培训、优秀班集体创建、同学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讨论”为载体,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

这是德育处工作重点之一。

培训。

思路不变。

首先思想引领为先,爱与责任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要求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同学能有出自心底崇高与真诚的关爱,特殊是后进生;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学习途径,但以岗位实践探究提升为主,这也是最重要成长途径(三地6校毕业班级研讨会杨玉英的阅历介绍反响很大)。

三是有目标的推出研讨性质的班团队活动,由于这是施行班级管理的一个主要平台,一星期20节班会课活动质量很重要。

五是方案在4月上旬召开班主任阅历沟通会,就地取材,优质资源共享。

优秀班集体创建。

一是考核评比。

二是提倡班主任大胆设想,查找切入点或突破口,提出一个口号,强化一种意识,营造一种氛围,凝心聚力,引领同学乐观向上喜爱自己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的驱动效应;三是重视班级自身文化建设(显性的——看到的,隐性的——内涵的);四是丰富班团队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五是提倡建立学习小组,打造同学互动互助互促的良好氛围。

从以上几个方面思索,乐观构建班级特色。

(亮点的东西:朴实和善、卫生亮点、体育领先,丁伟、赵混全)班主任对同学日常行为习惯管理的讨论。

这是做班主任必需去做而且做好的工作。

常规管理与特色建设并举。

比如:服装仪表的规范、卫生管理、课操管理,面对这些,如何入手,切入点在哪里。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实用版)目录1.引言2.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级管理的方法5.班级管理的原则6.结论正文【引言】在教育工作中,德育与班级管理是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德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班级管理则是指对班级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等工作,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德育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互为依存。

班级管理是德育实施的载体,德育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班级管理为德育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平台,使德育目标得以实现;德育则通过班级管理,将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充分体现德育的要求,将德育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组织、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班级学生思想教育等。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等。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级管理的原则】班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德育原则、发展原则、个性化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班级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正性。

【结论】总之,德育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班级管理应以德育为核心,将德育要求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引言德育和班级管理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关注和重视的两个重要方面。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而班级管理则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德育和班级管理的关系、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德育和班级管理是互相关联的。

良好的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班级和谐;而有效的班级管理则能为德育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德育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明确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这将有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因为学生们都能自觉遵守班内的规则和纪律,从而减少冲突和纷争的发生。

其次,班级管理对于德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在一个纪律严明、和谐有序的班级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并付诸实践。

同时,班级管理也能为德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制定适当的惩戒措施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保护正常学习秩序的进行。

因此,德育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的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德育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德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有益,也对于班级的和谐和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德育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秩序。

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会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准则,还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班级的影响。

他们会自觉遵守班级的规则和纪律,尊重他人的权益,从而营造一个安静、有序、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外,德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能够主动遵守班级规则和纪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和班级职责,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德育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够为班级的和谐稳定、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word完整版)德育与班级管理

(word完整版)德育与班级管理

离线作业考核《德育与班级管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3、德育过程:德育过程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5、教师角色: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答:科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提出了3种水平和6个阶段。

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简要回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简要回答教师的社会角色.答:(1)人类文化的传播者;(2)人格培养者;(3)心理卫生保健者;(4)示范者的角色;(5)学生的朋友;(6)研究者.三、辨析题(每题8分,共16分.)1、品德就是道德。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二、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位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的生成与建构,以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的内涵:第一,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第二,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第三,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四、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关于个体和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

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五、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的教育。

六、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即“三观”教育。

七、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

八、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这是一个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九、现代德育体现出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等特征。

十、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简答)1)德育的政治功能。

(首要的)政治关系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机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为的引导。

2)德育的经济功能。

体现在生产、经济形态、生活和消费等领域。

3)德育的文化功能。

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十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简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和能力形成的形成、发展上。

2)德育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德育对认知活动的支配与控制,对认知能力的强化与抑制。

3)德育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拥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等。

4)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即德育可以使每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十二、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起点,也是归宿。

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

德育的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

明确德育目标、理解德育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辨析)十三、德育的目标既是思想品德工作的始发点,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十四、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简答)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爱国主义认识,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行为,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个传统教育;是指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青少年拥有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

3)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就是用集体主义观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情感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

包括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热爱集体的精神和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4)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就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

5)纪律与法制教育;是指用法制和纪律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让学生拥有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7)文明礼貌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对人热情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懂得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8)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形成对世界和自我客观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性心理品质的教育,表现为情绪适度,意志坚强,行为正确,个性健全等。

十五、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集体主义教育就是用集体主义观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情感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

包括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热爱集体的精神和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十六、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1)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金,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2)生活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现生活过程,并在实践生活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幸福美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教育学生用正当的方式去追求个人、家庭、集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

3)生命教育;是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尊重、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

4)安全教育;其主要内容摆阔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以外上海,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模块。

5)升学与就业指导教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进而引导他们按照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点为将来升学选择专业。

第一节德育规律一德育规律的含义1德育规律是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德育规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规律1)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养成过程2)活动和交往时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源泉3)思想品德的矛盾运动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4)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1.知情意行的含义与作用1)知—道德知识,是对现实社会道德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准,规范的认识(含义)道德认识是基础,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首先,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待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或产生道德情感的内因;其次,道德意志的形成也离不开道德信念的支撑;再次,道德认识对于道德行为也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情—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原则感知,理解,评价现实时所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含义)道德情感对于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使人的情感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另一方面,情感本身构成特殊的道德认识,即以道德感觉的方式引发或调节行为。

此外,由感情的状态水平所构成的稳定道德心境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恒常心理背景3)意—道德意志,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包括毅力和自控力(含义)道德意志表现为意志活动,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促使人们的道德动机斗争和把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变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4)行—道德行为,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为(含义)道德行为是衡量人道德道德修养水平的客观指标或重要标志,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高低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2德育要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1)注意全面性 2)注意针对性和多端性(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与交往的目的性,多样性,集体性,公益性(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选择)矛盾表现在诸多方面:1.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之间;2.德育过程内部各要素之间;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各种要素之间;矛盾可概括为:1.外部矛盾(学校德育与家庭影响,社会影响的矛盾)2.内部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道德内容及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道德内容及方法的矛盾)(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材料分析题)德育过程的长期性与反复性主要取决于人才成长的长期性,品德的形成和完善要经过长期培养,多次反复,才会有所进步,不断前进。

首先,品德的形成不易,从具体的德育过程和某一品德而言,由于学生在知情意行发展方向和水平上的不平衡,学生要形成良好行为与品质,就需要较长时间,同时,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锤炼,将所遵循的道德规范锤炼成支配行为的一种信念和品质。

从思想品德的形成来看德育过程并未终结,它总是通过矛盾的解决形成新的品质,在新的活动中产生新的矛盾,再产生新的品质,循环往复。

其次,不良品德的矫正更难,矫正不良品德既要改变,消除已形成的思想观点,习惯,性格特点等,又要形成新的思想观点习惯性格特点等,实际上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教育易,再教育难,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反复引导。

综上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育者一方面要坚定教育的信心,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放弃;另一方面,对于问题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抓反复,反复抓,细心疏导,使其改邪归正。

第二节德育原则(要求为主)——材料分析题一.疏导原则:1.晓之以理,启发自觉(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2.树立先进典型,运用榜样示范3.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二.知行统一原则: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提高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上升到理性高度)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3.言传身教,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同时,身体力行)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使之成为教育力量2.有的放矢,加强个别教育3.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转变影响集体四.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爱护,尊重,信任,理解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3.民主平等,一视同仁4.爱之有度,严而不苛五.长善救失原则:1.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学生(对学生保持全面,公正的看法)2.发扬优点,客服缺点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从而不断超越自己)六.导向性原则(不考)七.因材施教原则(不考)第四章德育模式,途径与方法第一节德育模式一.国内外主要德育模式及其代表人物(选择)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1)无律阶段(0~4岁)又称前道德阶段,此时儿童无道德意识。

无自我意识2)他律阶段(4~8岁)又称权威阶段,遵从成人的规则,从行为结果判断行为好坏,不考虑动机3)自律阶段(8~10岁)类似柯尔伯格的后习俗水平。

又称可逆性阶段,用自己的道德认识去判断,不盲目遵从成人规则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趋向于公正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1)继承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2)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表(书本99页)3.体谅模式英国学校教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托马斯,查普曼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4.价值澄清模式提出人——路易斯拉斯代表人物——哈朋,西蒙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二.德育模式的发展趋势(简答)1.反对道德灌输反对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无论哪种德育模式,都应反对强制性的道德灌输,新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