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黄瓜育种

合集下载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流程如下:
1.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

2.晒种后将种子用55℃的温水进行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
拌到水温降至30~35℃。

3.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粘液,浸泡3~4小时。

4.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
芽1~2天,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5.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
菜的园土或大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占30%,土和有机肥混匀过筛。

将过筛后的营养土按照每1立方米土加入100g多菌灵混匀配成药土。

6.育苗:用直径10cm、高10cm的营养钵,内装营养土8cm,浇
透水,水透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发芽种子1粒,上覆药土1cm 厚,平盖地膜,以利保墒。

7.作畦以畦面宽1.2米为宜,高畦整地,平整好喷除草剂后盖地
膜,3天后定植。

黄瓜育种的步骤

黄瓜育种的步骤

黄瓜育种的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说说黄瓜育种那些事儿!你可别小瞧这黄瓜育种,这里头的门道可多着呢!要育种,首先得选好种。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好的砖头一样,这种子就是那关键的砖头呀!咱得挑那些长得壮实、没病没灾的黄瓜种子,这就像是挑运动员,得挑身体棒的不是?要是选了个病恹恹的种子,那后面还能指望它长出啥好黄瓜来?选好了种子,接下来就得给它们找个舒服的地儿呆着。

这地儿可不能随随便便,得松松软软、肥沃得很。

就跟人睡觉要睡舒服的床一样,种子也得有个好“床铺”才能茁壮成长呀!把种子小心翼翼地埋进去,就像给宝贝找了个温暖的家。

然后呢,你就得好好照顾它们啦!该浇水的时候浇水,可不能让它们渴着。

这浇水也有讲究,不能一股脑儿地猛浇,就像人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一样。

得恰到好处,让种子们喝得舒舒服服的。

再说说这施肥,就像是给种子们吃补品。

但也不能乱补呀,得根据它们的需要来。

补多了反而可能坏事,就像人吃补品吃多了也会不舒服一样。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种子们慢慢发芽、长大。

这时候你就得时刻留意着,看看有没有什么病虫害来捣乱。

要是有,那可得赶紧想办法对付,不然辛辛苦苦培育的黄瓜苗可就遭殃啦!等黄瓜苗长到一定时候,还得给它们搭架子。

这架子就像是它们的小梯子,让它们能顺着往上爬,能更好地晒太阳、透透气。

嘿,你说这黄瓜育种像不像养孩子?得精心呵护,一步都不能马虎。

要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那可就前功尽弃咯!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盼到黄瓜开花结果啦!那一个个小黄瓜挂在架子上,就像一串串绿色的小灯笼,别提多可爱了。

这时候可别高兴得太早,还得继续照顾着,让它们长得又大又好。

你说,这黄瓜育种容易吗?真的不容易啊!但当你看到自己亲手培育出的黄瓜又大又新鲜,那种成就感,简直没法形容!所以啊,别小看这小小的黄瓜,它背后可是凝聚了咱育种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呢!。

第三章 黄瓜育种

第三章 黄瓜育种

美容有间接的作用。
治糖尿病:所含的葡萄糖苷、甘露醇、果糖、木糖不参与 通常糖代谢。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癌病痛:葫芦素C
第一节 黄瓜种质资源
一 、起源与传播
黄瓜又称胡瓜、王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 缘植物。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带的热带雨林地 区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我国黄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 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就开始栽培黄瓜。古代分两路传入我 国,即一路由源产地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华南系 统黄瓜;一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华北型
三 、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连续自交3-5代不引起明显的生活力衰退现象。
目前采用的黄瓜育种系统大多遗传基础狭窄,已被证 明是一种遗传变异有限的作物。由适应当地的育种材料得 来的群体所含有关产量的遗传变异很少。对数量性状选择 适用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始群体,才会更有效。在现有 群体中引入未被利用或外来种质资源,首先要对产量进行 几个周期的轮回选择,然后对果实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 状的改良。
四、生态育种
黄瓜周年栽培要求的需要,且有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役。
生态育种是以后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理想的保护地黄瓜品种: 1. 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性 2. 耐弱光性 3. 抗病性 4. 单性结实性 5. 株型结构:紧凑、叶量节间长度适中、分枝性弱、适于 密植 6. 早熟性:应是节瓜早,做瓜部位低,节成性强,雌花多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灰霉病
菌核病
根腐病
蔓枯病
黑斑病
黄瓜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白粉 虱等,近几年流行的美洲斑潜蝇及以为害黄瓜果实为
主的鳞翅目害虫有严重发生之势,黄瓜的抗虫育种工
作亟待开展。
霜霉病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1 起源与种质资源 1.1 起源与传播 葫芦科,甜瓜属。学名Cucumis sativus L.,起源于 葫芦科,甜瓜属。学名 起源于 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 热带雨林带地区 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 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 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 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 年的栽培历史, 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 年的栽培历史 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 但据考证, (Cucumi sharwickii Rpyle).但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 ) 但据考证 有了黄瓜。 旧约全书》 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 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 能吃到鱼,也有黄瓜 , 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世纪。 世纪 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 英国到16世纪 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 此后公元 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 世纪 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世纪从我国引入。 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 世纪从我国引入。
授粉与受精:凡是花冠呈明显黄色的大花蕾, 授粉与受精:凡是花冠呈明显黄色的大花蕾,次日早 上就能开放。 上就能开放。花粉的雄花开放前一天已有一定的发芽 能力,到开花当天花药开裂时达到最高。 能力,到开花当天花药开裂时达到最高。黄瓜花每天 10时开放 花粉的寿命较短, 时开放, 的6-10时开放,花粉的寿命较短,在较高温度条件下 小时。所以必须是当日花上午进行。 仅4-5小时。所以必须是当日花上午进行。雌蕊于开 花前2天到开花后1天均有授粉受精的能力。 花前2天到开花后1天均有授粉受精的能力。由授粉到 受精约需4 小时。但在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 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下保 受精约需4-5小时。但在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下保 2d仍有发芽能力 雌花的柱头在开花前2d 仍有发芽能力。 2d到开花后 持2d仍有发芽能力。雌花的柱头在开花前2d到开花后 2d都有受精能力 但以开花当天最强。 都有受精能力, 2d都有受精能力,但以开花当天最强。 黄瓜的控制授粉技术简单。 黄瓜的控制授粉技术简单。只要能排除昆虫和其他传 粉者,就不必考虑其他的花粉传染的措施。 粉者,就不必考虑其他的花粉传染的措施。因黄瓜是 雌雄异花作物,而且花粉在花朵上有较强的附着性。 雌雄异花作物,而且花粉在花朵上有较强的附着性。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黄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其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等逆境条件下,寻找耐盐碱和抗逆性强的黄瓜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黄瓜的耐盐碱特性以及抗逆性育种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黄瓜的耐盐碱特性是指其在含有高盐和高碱性的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在盐碱土壤中,高盐浓度会导致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减少,造成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进而导致黄瓜水分失衡、生长受限。

而高碱性土壤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耐盐碱性是黄瓜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性状。

为了研究黄瓜的耐盐碱性,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盐碱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

研究发现,黄瓜的耐盐碱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就遗传因素而言,一些耐盐碱性特征的基因已经在黄瓜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并与黄瓜的耐盐碱性相关。

而在环境因素方面,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黄瓜的耐盐碱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瓜的耐盐碱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针对黄瓜的耐盐碱性育种研究,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收集野生的黄瓜种质资源,发现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野生种质,并通过杂交等手段与栽培种质进行杂交育种,从而获得耐盐碱性更强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出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为选择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逆境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黄瓜抗逆性育种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抗盐碱胁迫的基因,从而提高黄瓜的耐盐碱性和抗逆性。

关于黄瓜耐盐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和亲本筛选,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性强、抗逆能力高的黄瓜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盐碱胁迫的能力,在盐碱土壤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鉴定出了一些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研究,为黄瓜耐盐碱性育种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爽脆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黄瓜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黄瓜育种技术1. 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杂交选育和自交系选育等。

在选择优良品种方面,人们通过观察黄瓜的外形、口感等特点进行筛选;在杂交选育方面,人们将不同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在自交系选育方面,则是通过连续自交来固定某些性状。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杂交后代或自交系。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一些缺陷。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对黄瓜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以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精准地改良黄瓜品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三、国外黄瓜育种技术1. 遗传多样性保护国外黄瓜育种技术中注重保护遗传多样性,通过收集和保存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黄瓜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保证育种过程中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2.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外黄瓜育种中。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更多有益于黄瓜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的基因信息,并为后续育种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 遗传改良技术国外黄瓜育种中还采用了遗传改良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黄瓜基因的精准编辑,以达到改善性状的目的。

四、发展趋势1. 精准育种随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将成为未来黄瓜育种的主流趋势。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进行深入解析,并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后代或自交系,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4、亲本的选择
实践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之间相配,如 东方系品种配西方系品种、华北系品种配华南系品 种、主蔓结果型品种配支蔓结果型品种、早熟品种 配中晚熟品种、春黄瓜配秋黄瓜、鲜食黄瓜配加工 黄瓜等,大多在产量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高配合力。
但是,亲本选配还须同时考虑抗病性、熟性和瓜条 性状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即充分考虑双亲的相对性状在 F1代的显隐性表现,以求在F1代能够充分表现出综合的 优良性状。因此,对于一些优良的隐性性状(如对霜霉 病的抗性等),双亲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配出真正优良 的组合。
专供全条卤瓜用。
★两者兼用品种的育种目标
(1)果细长,青绿色,心室小近似实心,初期幼瓜 可供鲜食,后期成熟嫩瓜可供加工之用。
(2)含水分少,果皮稍硬不脆,耐贮运。
但是,从当前我国黄瓜育种的现状而言,仍在将 某些单一性状的选育作为育种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黄瓜育种主要目标之一是抗病育种。黄 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白粉病、 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对这些病害 最积极、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培育抗病品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单抗某个 病害为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总趋势是以兼抗 多种病害为目标。
目前国内外黄瓜 的种质资源主要分 为华北型、华南型 和北欧型三大类型。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 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 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 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 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 日照长短要求不严。该类 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 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 绿色,刺瘤密,白刺。
(二)华南型
① 雌性系 通常所称的雌性系包含全部为纯雌株 的纯雌系、全部或大部分为强雌株而小部分为 纯雌株的强雌株系。
② 雌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株,部分 植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

黄瓜- 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共27页

黄瓜- 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共27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黄瓜- 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END

黄瓜育种方法

黄瓜育种方法

黄瓜育种方法黄瓜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人们经常把它拿来做汤、凉菜、沙拉等,口感清爽,营养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黄瓜育种方面,也有很多成果。

一、选种黄瓜的选种很重要,只有选择种子质量好的品种才能培育出品质更优的黄瓜。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那些不易萎蔫的种子,颜色饱满的为佳。

2、在相同品种的种子中,优先选择形状规则、大小均匀、表皮光滑的种子。

3、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在一个存种水平中间挑选出重复性和生育力较强的亲本进行选种。

二、营养管理黄瓜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为丰富,因此在营养方面的管理尤为重要。

黄瓜在不同的生长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1、生长初期:在黄瓜幼苗刚萌发的时候,磷肥是其必备的营养物质。

幼苗发芽后,可施用一些磷肥作为其底肥。

2、抽蔓期:这个时候要增加氮肥、钾肥的供应,以促进黄瓜的生长。

但要注意控制氮肥量的同时,合理增加钾肥的供应,降低氮肥的含量。

3、开花期:这个时候要增加硼肥和钙肥的供应,有助于提高花粉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较高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也有利于花粉的释放和传播。

4、结果期:这个时候,黄瓜开始结出果实,要增加磷肥、钾肥的供应,有利于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三、温度管理黄瓜也是属于热带或亚热带作物,要求温度较高,且有一定的湿度。

在生长过程中,温度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瓜的温度管理:1、温度:黄瓜适生温度很重要,在适生温度范围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的效率都比较高。

而且黄瓜习惯处在较温暖、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的环境中,但也要避免温度过高。

2、湿度:黄瓜对湿度的需求不太高,但生长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湿度,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控制病虫害黄瓜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黄瓜霜霉病、轮斑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点病、黄瓜蚜、螨虫、白粉虱等。

因此,在育种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的预防控制。

黄瓜杂交育种流程

黄瓜杂交育种流程

黄瓜杂交育种流程
1、亲本的播种期和种植比例:黄瓜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30℃。

采种用的播种期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父母本的种植比例为1:10。

2、人工杂交制种时间:黄瓜开花始温15℃,受精适宜温度17--25℃,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受精能力减弱,影响采种量。

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人工杂交,10--15天结束。

黄瓜以主枝结果为主的,宜在主枝的第8--10节开始杂交,一株可连续结果2--6个,种瓜多少,视品种而异。

以侧枝结果为主的,宜在主枝第8节以上和第5节以上抽生的侧枝朵雌花进行杂交。

节位过低,种子量少,种瓜也易着地而得病。

3、扎雌花蕾:杂交前一天傍晚,把母本植株上第二天早晨即将开放的雌花,用塑料线或麻皮把花冠扎住,或用细铁丝夹住。

同时把已开放的雌花和幼果(均指未人工授粉的)以及雄花摘除。

4、采雄花:在杂交当日早晨5点以前,把父本植株上当日开放的雄花采下,放入培养皿内备用。

或者在杂交前一天的傍晚,采摘第二天将开放的雄花蕾,放在纸袋中备用。

5、授粉:授粉时间从早晨露水干后开始,到中午结束。

先松开扎在雌花冠上的绳索,把父本的雄蕊塞在雌花的柱头上,然后再把花冠扎牢,防止昆虫授粉。

在杂交果的节位上,挂上细铁丝或纸牌作为标记。

6、采种瓜:春黄瓜人工授粉后40--50天成熟,夏黄瓜人工授
粉后30--25天采收种瓜。

第三章、黄瓜育种

第三章、黄瓜育种

注意事项: 1、选择时期,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优 良单株选择的时期应按主要经济性状出 现的次序进行,如果是早熟性,应在第 一雌花出现开始,抗病则在自然发病的 时期,所有性状全部出现后才能最后定 论,一般用分项累进选择法或分次分批 淘汰法。 2、每次进行的株系比较,应人工创造性 状出现的条件。如抗病性,应人工接种 等。
二、选择育种
我国各地地方品种繁多,各有特色, 很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但也存在不足, 利用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是培育抗 病、早熟品种的好方法。 1、抗病品种选育 (1)建立选种圃,一致条件下种植试材 (2)利用自然或人工接种方法诱导发病 (3)单株选择,自交留种。 (4)单株后代的温室内抗病鉴定和单株 选择,单株自交留种,直至纯合。
3、化学去雄法 当以自交系为亲本配制F1时,可用适 当浓度的乙烯剂处理母本,使之只产生 雌花,从而达到利用雌性系相近的制种 效果,节省人工去雄花的劳动力,提高 F1纯度。 方法要点:按一般方法1:3~4定植父母本 自交系,在两叶一心期,对母本行喷撒 300ppm乙烯利,以叶片滴水为适度,3 天一次,连续三次,处理过早,对幼苗 伤害大,不适采用。
4、黄瓜F1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一般杂交组合采用春露地进行杂交制 种,3月下旬阳畦或小拱棚育苗,4月下 旬露地定植,不同组合应设2000米隔离 区,也可用纱网隔离。 父母本按1:4~5定植,一般在施用有 机肥基础上增施PK肥,自交系为亲本 时进入初花期后,每1~2天巡视母本田, 去除未开雄花,一定要干净。采用化学 杀雄剂者母本2叶1心期喷撒乙烯利,雌 性系为母本则不采取什么措施。开花后 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选留母本株2~4 节位留处留种瓜2~3 个。种瓜及时采收 后熟5-7天,一般从授粉后35~40天可采 收为后边的种瓜节省营养。

黄瓜育苗技术要点

黄瓜育苗技术要点

contents •黄瓜育苗的概述•黄瓜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黄瓜育苗的土壤准备•黄瓜育苗的播种与养护•黄瓜育苗的温度与湿度控制•黄瓜育苗的病虫害防治•黄瓜育苗的移植与管理•黄瓜育苗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目录黄瓜育苗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黄瓜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生长成为具有较好活力的幼苗的过程。

育苗是实现黄瓜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育苗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提高黄瓜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延长黄瓜的采收期。

黄瓜育苗的定义黄瓜育苗的重要性提早黄瓜的上市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黄瓜育苗的步骤及时发现并防治黄瓜幼苗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

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将催好芽的种子播撒在育苗盘或育苗床上,并覆盖适量的土壤。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黄瓜将选好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品种选择种子质量黄瓜种子的选择种子消毒催芽处理黄瓜种子的处理土壤的选择030201利用夏季高温天气,将土壤翻耕、耙平,覆盖透明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

化学药剂消毒使用甲醛、氯化苦等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

太阳能消毒土壤的消毒VS土壤的改良播种的时间与方式播种时间黄瓜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具体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计划。

春季播种可以提前上市,秋季播种可以缓解夏季黄瓜供应的压力。

播种方式黄瓜可以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播种。

直播是指在种植地块直接播种,而育苗移栽则是先在专门的育苗床上进行播种,待幼苗长到一定大小时再移栽到种植地块。

养护的方法与技巧温度管理水肥管理光照管理病虫害防治播种至出苗阶段当幼苗破土而出后,应适当降低温度,以避免幼苗过度生长和病害发生。

一般保持在18℃-20℃之间。

出苗至移栽阶段移栽至收获阶段出苗至移栽阶段移栽至收获阶段沤根幼苗根部变褐腐烂,地上部萎蔫,容易拔起。

常见的病虫害及其症状猝倒病幼苗猝倒,茎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变黄褐色,最终枯萎。

黄瓜育种方法

黄瓜育种方法

黄瓜育种方法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清爽,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育种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育种方法,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瓜育种方法。

一、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一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将两个不同的品种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在黄瓜育种中,杂交育种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二、基因编辑育种法基因编辑育种法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黄瓜的基因进行修改,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黄瓜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抗逆性能,从而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三、组织培养育种法组织培养育种法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繁殖方法,其原理是将黄瓜的组织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从而获得具有相同基因型的黄瓜植株。

组织培养育种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瓜的繁殖效率,从而加快黄瓜育种的速度。

四、遗传改良育种法遗传改良育种法是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选择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在黄瓜育种中,遗传改良育种法被广泛应用。

通过选择和杂交,可以获得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五、基因组学育种法基因组学育种法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黄瓜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与黄瓜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黄瓜品种。

基因组学育种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黄瓜育种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

黄瓜育种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育种工作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育种方法,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黄瓜的需求。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

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1 常规育种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

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

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

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

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

黄瓜及栽培技ppt

黄瓜及栽培技ppt

3
经济效益显著
黄瓜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经济作物,对于提高 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瓜栽培技术的发展历史
古代栽培技术
黄瓜在古代就已经被栽培,如埃及、印度等国家 。
近代栽培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黄瓜栽培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 完善,如灌溉技术、肥料应用、品种选育等。
现代栽培技术
现代科技为黄瓜栽培提供了更多手段,如温室栽 培、无土栽培、生物防治等。
黄瓜的生长习性
温度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 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 ~32℃,夜间15~18℃生长良 好,植株生育的适宜气温昼夜
相差不大。
光照
黄瓜喜光,是短日照作物。在 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
湿度
黄瓜喜湿润,不耐干旱,要求 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最适宜的空气湿度为70~90%
,土壤湿度为80~90%。
黄瓜的繁殖方式
繁殖
播种繁殖。春季于2~3月播种, 夏秋季7~8月播种。
种子处理
用55~60℃温水浸种10~15分 钟或用冰醋酸消毒处理,然后用 水冲洗干净,再浸种4~6小时, 捞起、沥干多余的水分后播种。
播种方法
将种子播种于苗床或营养杯内, 覆土2~3厘米并浇透水。
03
黄瓜栽培技术
选种与育苗
选种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抗病虫 害的黄瓜品种。
育苗
准备好育苗床,将种子种植在适宜大小的育苗盘或土壤中,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浇水和施肥,直到幼苗长出3-4 片真叶。
土壤管理
01
02
03
土壤选择
选择透气性好、疏松、肥 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并 进行深耕和细整。

实验室黄瓜育种实验报告(3篇)

实验室黄瓜育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黄瓜育种技术,提高黄瓜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为黄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品种:黄瓜品种A(高产量、优质)、黄瓜品种B(抗病性强、优质)。

2. 实验设备:恒温培养箱、光照培养箱、种子处理设备、人工气候室、显微镜、电子天平、剪刀、镊子等。

3. 实验试剂:蒸馏水、氯化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硼酸、乙烯利、多菌灵等。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黄瓜种子浸泡在氯化钙溶液中3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发芽。

2. 植株培养:将发芽后的黄瓜种子移植到人工气候室中,设置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温度为25±2℃。

3. 杂交组合:选择黄瓜品种A和品种B中的优良植株进行杂交,采用自然授粉方式。

4. 选择育种:观察杂交后代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的植株进行繁殖。

5. 抗病性鉴定:将育种后的黄瓜植株接种黄瓜白粉病菌,观察植株的抗病性。

6. 数据统计与分析:记录植株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经过育种后,黄瓜植株的产量显著提高,平均产量为每株 1.5公斤,比原始品种A的产量提高了30%。

2. 品质分析:育种后的黄瓜植株果实形状、颜色、口感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原始品种A,符合市场需求。

3. 抗病性分析:育种后的黄瓜植株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抗病性显著提高,发病率仅为5%,比原始品种A降低了20%。

4.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育种后的黄瓜植株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原始品种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黄瓜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的黄瓜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黄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采用黄瓜育种技术,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为黄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黄瓜种植课件资料

黄瓜种植课件资料
1靠 接 2插 接 3劈 接
嫁接育苗
劈接
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后1~3d 相对湿度95%以上,日温 25~27℃,夜温14~20℃,遮荫。
嫁接后4~6d 相对湿度90%左右,日温25℃, 夜温16~18℃,可见弱光。
嫁接后7~10d 相对湿度85%左右,不再遮荫。 嫁接后10~15d 大温差管理。去除砧木萌蘖,
种子
种子扁平椭圆形,黄白色。种子千粒重 22~42g,种子发芽年限4~5年。。
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早
一般第1片真叶展开时,叶芽已分化12节,花芽已分化到第9节,但 花的性型尚未确定;第2片真叶展开时,叶芽已分化14~16节,花芽 已分化到第11~13节,同时第3~5节的性型已确定。
花的性型可塑
最初分化出花的原始体,具有雌蕊和雄蕊两性原基。当环境条件适 于雌蕊原基发育时,雄蕊原基退化,雌蕊原基发育,形成雌花;环 境条件适于雄蕊原基发育时,雌蕊原基退化,雄蕊原基发育就形成 雄花。
防止措施弯
花期辅助瓜授粉;

结果期加大水肥供应。


4.1黄瓜常见生理障害
化瓜 花打顶 畸形瓜 苦味瓜
原因 苦味素在瓜条中积累过多。 偏施氮肥; 土壤干旱、地温低造成根系发育不良; 温度过高导致植株营养失调; 品种的遗传特性。
防止措施 选用不易产生苦味素的品种; 配方施肥; 及时灌水,勤中耕; 合理通风降温。
黄瓜种植ppt课件
黄瓜
黄瓜,别名胡瓜、王瓜、青瓜,葫芦科 甜瓜属一年生攀缘性植物。黄瓜营养丰富, 气味清香,鲜食、熟食均可,还能加工成泡 菜、酱菜等,是世界人民喜食的蔬菜之一, 加之品种类型丰富,适应性较强,所以分布 十分广泛,是全球性的主要蔬菜之一 。
http://www.ba xizuq iudui. co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风味品质: 口感脆嫩、清香、无苦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 3、营养品质: 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等的含量 4、加工品质(灌装、盐渍、糖渍)耐贮运 品质育种将成为黄瓜育种的主要研究课题
黄瓜品质的要求
鲜黄瓜 :不含苦瓜素,葫芦素,无苦涩味,口感脆嫩并具 有清香,果色深绿而均匀,无黄条纹,表面平滑少刺,把 短(不超过果长的1/7),便于包装运输和销售。 腌渍品种 :肉质致密,心腔小(种子腔小于瓜径的 1/2,无 空心。当氮素多、温度低、日照不足、营养不良以及植株 衰弱多病等生育不正常时,苦味素易于形成和积累。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灰霉病
菌核病
根腐病
蔓枯病
黑斑病
黄瓜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白粉 虱等,近几年流行的美洲斑潜蝇及以为害黄瓜果实为
主的鳞翅目害虫有严重发生之势,黄瓜的抗虫育种工
作亟待开展。
霜霉病
白粉病
黑斑病
枯萎病
美洲斑潜蝇成虫放大
三、品质育种
1、感官品质:
大小、长短、色泽、质地、新鲜度、整齐度、瓜腔大小等
第三章 黄瓜育种
黄瓜
黄瓜品质鲜嫩,清脆可口,风味独特,食法多样,果 菜兼用。 黄瓜的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 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果糖、咖啡 酸、绿原酸、多种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油、葫芦素、黄瓜 酶等。
黄瓜的功效
黄瓜可减肥:新鲜黄瓜种含有丙醇二酸,能有效的抑制糖 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可预防冠心病。 黄瓜可美容:黄瓜含有细纤维素和生物活性酶,促进肠道 中腐败食物的排泄,改善人类的新陈代谢,对皮肤、毛发
主要栽培品种:
早春各类保护地品种: 津优 1 号、津优 10 号、中农 201 、中农 202.中农7号、东农801、华黄瓜2号、鲁黄瓜11号、湘黄瓜3号 等。 春秋露地兼用品种:津春4号、津优4号、中农8号、豫黄瓜2号、 津绿4号、津春5号、鲁黄瓜7号、中农10号、华黄瓜2号、华玉、 白玉等。 夏季栽培品种:(抗热、耐热)津研7号、津优40号、夏盛、 华黄瓜1号等。 加工黄瓜品种:我国加工黄瓜专用新品种的培育相对滞后于鲜 食晃过品种。多采用常规地方品种,或以鲜食加工兼用新品种 代之,加工专用杂交品种有线杂1号等。
黄 瓜 群 体 改 良 程 序
四、单倍体培养
辐射花粉授粉诱导单倍体研究 基因型 预处理 4℃低温36h,35 ℃高温24d 培养基 B5,CBM 外源激素 生长素中2,4-D比其他生长素效果更佳,最佳浓 度为 2.0mg/L ;细胞分裂素 BAP 优于 TDZ ,同时 ABA 可促进 子叶型胚的正常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对细胞胚性的保持具 有较好的作用。 碳源 黄瓜胚状体诱导试验表明在蔗糖浓度为40g/L时胚状体 诱导效果最好。 辐射剂量对辐射花粉授粉诱导单倍体的影响黄瓜和西瓜的常 用剂量为200-300Gy。
其自由授粉,到将要收获商品瓜时,根据各株果形、座果
瓜数、第一雌花节位、雌节率、节间长度、分枝习性、抗 病性等目测鉴定结果,分株系留种。 选择效果较好,可以同时育成几个分别具有不同特点 的系列品种。
3.自交或系内株间交配选择法
每一代在第一雌花开放前就根据当时能目测鉴定的性状
进行株选,对入选株进行自交,如果同一株上的花期不遇, 可采用同系内株间交配。第一次入选株一般人工交配留种一
早花和第一雌节位是不完全显性,加性效应强。
果实大于速度特殊配合力大于一般配合力,受非加性效应较强
耐冷性以加性效应为主。
四、品质遗传性状
苦对不苦为显性 瓜把长度遗传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五、抗病性遗传
初步确定黄瓜对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均为多基 因控制,其他抗病性多为多基因控制或数量性状。
六、性型遗传规律
蔓生对矮生
长蔓对短蔓 绿子叶对黄子叶 正常叶对银杏叶 有茎须对无茎须
二、果实性状
绿色对白色显性
果色有条斑对未熟果色一致为显性 果皮无光对有光为显性 黑刺对白刺为显性 有刺瘤对毛刺为显性 单瓜重F1果重接近双亲的几何平均数 果长中间值略偏长果
单性结实性为数量性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 共同控制
三、早熟性和耐冷性遗传
(A-ffmm)纯全株
(aaffMM/Mm/mm)纯雄株 从以上基因型可以看出当有ff基因时,隐性基因a有 增强雄性发育趋势。
第四节 育种方法
一 、杂交育种
(一)开花授粉习性与杂交技术 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单性花,还有其他性型。 性型除受基因型控制外,还受环境条件影响。夜间低 温( 15 度)有利于形成雌花。短日照也有利于雌花分化 (8-10h/d)。氮肥充足有利于雌花分化。
b.含水分少,果皮稍硬不脆,耐贮运
二、对多种病害的抗性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是生产无公害蔬菜最经济有效的措 施。病虫害的抗性对腌渍和鲜食黄瓜的生产极为重要,
国内外都将其放在首位。
目前我国黄瓜品种大多具有对霜霉病、白粉病、枯 萎病等主要病害的抗病性。黄瓜灰霉病、菌核病、根腐 病、蔓枯病、黑斑病是近几年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黄 瓜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局部地区危害严重,抗线虫育种 刚起步。黄瓜多抗性育种将成为育种的主要目标。
四、生态育种
黄瓜周年栽培要求的需要,且有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役。
生态育种是以后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理想的保护地黄瓜品种: 1. 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性 2. 耐弱光性 3. 抗病性 4. 单性结实性 5. 株型结构:紧凑、叶量节间长度适中、分枝性弱、适于 密植 6. 早熟性:应是节瓜早,做瓜部位低,节成性强,雌花多
三 、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连续自交3-5代不引起明显的生活力衰退现象。
目前采用的黄瓜育种系统大多遗传基础狭窄,已被证 明是一种遗传变异有限的作物。由适应当地的育种材料得 来的群体所含有关产量的遗传变异很少。对数量性状选择 适用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始群体,才会更有效。在现有 群体中引入未被利用或外来种质资源,首先要对产量进行 几个周期的轮回选择,然后对果实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 状的改良。
纯雌株:全部为雌花 强雌株:绝大部分为雌花,有少数雄花 纯雄株:全部为雄花 雌雄同株:既有雌花又有雄花
纯全株:全部为完全化
雌全同株:雌花和完全花 雄全同株:雄花和完全花 雌雄全同株:雌花、雄花和完全花都有
控制黄瓜性型的主要是三对 独立遗传的互作基因 F 控制雌花和完全花发育, F存在时为雌花,ff产生完全 花。 A 控制雄花发育,加强雌性 化。Aa为雄花。 M 控制花器原始体性别发生 方向。显性基因 M ,则两性 花原基因可发育成单性花。 Mm基因形成两性花。
美容有间接的作用。
治糖尿病:所含的葡萄糖苷、甘露醇、果糖、木糖不参与 通常糖代谢。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癌病痛:葫芦素C
第一节 黄瓜种质资源
一 、起源与传播
黄瓜又称胡瓜、王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 缘植物。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带的热带雨林地 区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我国黄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 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就开始栽培黄瓜。古代分两路传入我 国,即一路由源产地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华南系 统黄瓜;一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华北型
(二)亲本的选择 1.性状遗传规律 关于产量、品质、抗性和成熟期一般都是数量遗传,当 双亲差异较大时F1大多表现中间性状,但对这些复杂性状的 构成选配是当时,后代可以选出超过亲本的系统。 2.植株和雌花的选择 “先配后选” 通常在最初的雌花开放前初选,根据当时观察到的经济 状况,如第一雌花节位、前后若干节内的雌花率和子房形态 选留植株。选第一雌花或第二、三雌花作为母本花。
五、丰产性
产量 —— 瓜条数、瓜条长短粗细、瓜肉厚薄、抗病性、收 获期长短。 丰产性选育的总局势是利用杂种优势。 杂种长势强、不易早衰、坐果率高。表现出单株结果数显 著超过双亲。
六、早熟性
早花 第一朵花出现早 第一雌花出现节位低 果实发育速度快
第三节 黄瓜的遗传
一、株型、蔓长及子叶性状遗传
显性:不封顶对封顶
黄瓜。
二、分类及种质资源
1. 华北系黄瓜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长 势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 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无网纹,大 多较晚熟,抗病性强。 代表品种有山东新泰密刺、北京大刺瓜、唐山秋瓜、北 京丝瓜青以及杂交种津研1-7号、津杂1号、津杂2号、鲁春32 等。
五 航空育种
黄瓜味特别浓,适合生吃,高含 VC 、固形物等,风味特 别好。 太空黄瓜中维生素 C 高于普通黄瓜 44% 。如太空黄瓜 5 号, 太空黄瓜7号,烟太空黄瓜1号等。
太空黄瓜重达2公斤的,
这种太空黄瓜亩产一般 高达1.5万公斤,比普通 黄瓜高出一倍以上。
雌雄同株的植株先发雄花,植株一生中有逐渐从雄性状态 到雌性状态转变的趋势。早熟品种性态转变快,节成性强,雌 花率高。 雌花柱头在开花前后两天都有受精能力。 花粉在开花前一天已有受精能力,但当天花药开裂时活力 最强。花粉寿命较短,脱离花药4-5h生活力显著下降。 开花前一天对雌雄花套袋隔离,开花当天上午进行授粉。
华南系统的品种主要特点是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
3. 南亚型黄瓜 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 1-5公斤,颖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 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如锡金黄瓜,中国 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4. 西方腌渍用型 前苏联品种大多属这一系统。瓜形最短小,瓜形指数约 2-4,无刺瘤或稀少,大多数分枝性强,成熟果褐色有网纹。
一、总体目标
1、以鲜食为主的黄瓜育种目标: a.色泽青绿,刺瘤少,果实中型,肉质嫩脆,品质佳
b.心室小,皮薄,瓜把短,生食、煮食均适宜
c.早熟、丰产、种子少 d.耐贮运,抗病力强
2、以供加工、贮运为主的黄瓜育种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